小班折纸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班折纸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班折纸教案

小班折纸教案范文1

【摘要】 目的:探讨伴焦虑抑郁障碍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后情况以及肌胺肽苷注射液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例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障碍调查评分。将201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术前1~2d和手术后7~10d静点肌胺肽苷注射液,同时于上述时段以及术后3月、6月、12月、24月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并于同样时间进行焦虑抑郁评定和心理干预。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SDS评分分别为36.54±4.25和46.17±6.42, P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抑郁;焦虑;心理干预;肌胺肽苷注射液

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患病率为15%~20%,是普通人的2~4倍[1,2],也高于其他慢性病人。心脏介入手术是冠心病住院患者最有效的诊疗措施,而冠脉介入手术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进行抑郁焦虑评分调查和积极的干预不仅可提高手术的疗效,而且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目前抗抑郁药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抑郁症的单胺和受体假说,从而调节和改善5HT和NE系统功能产生疗效,肌胺肽苷注射液可改善5HT和NE系统调节机制,进而产生抗抑郁作用,但联合心理干预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对201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调查同时进行肌胺肽苷注射液联合心理干预,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10—2007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1例,入组条件如下:(1)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或已有确切证据诊断为冠心病(如心梗)。(2)处于疾病的稳定期。(3)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4)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分≥41分患者入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07例,男68例,女39例;平均年龄58.45 岁。对照组94例,男56例,女38例;平均年龄60.34岁。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1.2 CAG检查采用标准Jndkins法经股动脉或经右侧挠动脉径路对每个病变均以最佳多造影,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采用目测直径法和计算机密度测定法(QC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70%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1.3 联合干预

干预组术前1~2d及术后7~10d静点肌胺肽苷注射液,心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从患者入院至出院进行系统心理干预:①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态,详细告知患者术前、术后应注意及配合的事项。同时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消除其顾虑,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国内外治疗动态,增强治疗信心。②个体化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生活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等差异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体化心理疏导,采取个别交流、不同心理安慰方法疏导患者,让其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尽一切可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因素,克服消极心理因素。③分散患者注意力,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分散其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听音乐,阅读报纸、杂志;将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同一病房,使其了解病情,相互交流,营造和谐的气氛,以淡化住院患者角色。④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寻求社会支持。指导与患者有关亲友、所属单位及其他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压力。

1.4 疗效评定方法 术前及术后7d、30d、6个月、24个月各评定一次。对术前及术后24个月评定进行比较。

1.5 副反应评价 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4]于治疗后7d、30d、6个月、24个月各评定一次。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四格表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介入前后抑郁焦虑对比分析 对照组PCI前后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8.5%和35.6%,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PCI前后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3.8%和16.5%,有统计学差异(P

2.2 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发生及SDS、SAS评分的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障碍有明显改善(SDS评分分别为36.54±4.25和46.17±6.42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障碍有明显改善(SAS评分分别为22.54±4.25和43.17±6.42,P0.05)。

2.3 长期随访结果对比分析 干预组在患者出院后30d、6个月、24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高于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本研究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病率为35.4%,稍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病例选择和医师判定抑郁掌握标准不同有关。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焦虑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表明抑郁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亢进,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失衡,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对心血管系统不利。抑郁也导致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功能亢进,心率变异性降低,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猝死重要的危险因素。抑郁患者可伴有C反应蛋白的升高,引起白介素1增高,血小板5羟色胺2A受体信号传导系统过度激活,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7,8],血小板活化、血液粘稠度升高,上述因素均促发或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冠心病不适感可导致或加重抑郁焦虑症状,使心脏死亡率增加。

焦虑、抑郁也是介入治疗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36],目前PCI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段,虽然创伤较小,但费用较高,存在一定手术风险及术后再狭窄、血栓、长期服药等情况,易对病人造成重大的经济、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症状或使已经存在的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已经引起心血管内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而且国外大样本研究显示介入疗效与12个月内抑郁重型发作密切相关,成为重大心脏事件发生的最强预测因子,抑郁症是冠心病总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10]。故对冠心病患者于介入手术前后进行干预,消除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减少躯体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术后抑郁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出院后再入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及时的术前和术后心理治疗对预防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1983年R Senfeld等应用DNA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参与多种生理活动。有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组CGRP浓度升高,且糖皮质激素浓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CGRP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Mathé AA等先后于1994年、2002年两次进行实验,推测CGRP可能是重症抑郁症早期诊断的特征性标志物[11,12]。肌胺肽苷注射液含有CGRP、核苷酸和多种必须氨基酸,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改善血液循环障碍、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肌利用氧等作用,能促进造血系统活动增强、粒细胞数量增多,同时有增加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硬化作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辅助治疗有重要作用。而我们的研究证实该药物对调解抑郁有明显拮抗作用,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抑郁的拮抗以及预防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本研究中肌胺肽苷联合心理干预组SDS评分、SAS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干预介入治疗患者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从机体内分泌角度联合心理学角度考虑干预介入治疗患者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实践认为,心理干预治疗是与临床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三种治疗并列的第四种治疗。是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联合肌胺肽苷注射液的应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都有明显提高,并且使其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明显降低[13]。

参考文献

1 HoltLunstad J,Birmingham W,Jones BQ.Is there something unique about marriage? The relative impact of marital status,relationship quality,and network social support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ental health[J].Ann Behav Med,2006,35(1):4551

2 Chaput JP,Arguin H,Gagnon C.Increase in depression symptoms with weight loss:association with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thyroid function[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07,33(1):8692

3 Rangan C,Everson G,Cantrell FL.Central alpha2 adrenergic eye drops:case series of 3 pediatric systemic poisonings[J].Pediatr Emerg Care,2006,24(3):167169

4 Allen M,Iezzoni LI,Huang A,et al.Improving patientclinician communication about chronic conditions:description of an internetbased nurse Ecoach intervention[J].Nurs Res,2005,57(2):107112

5 Rivara FP,Mackenzie EJ,Jurkovich GJ.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1 year after major trauma[J].Arch Surg,2005,143(3):282287

6 Ronis DL,Duffy SA,Fowler KE.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over 1 year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4(3):241248

7 Monami M,Longo R,Desideri CM.The diabetic person beyond a foot ulcer:healing,recurrenc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J].Am Podiatr Med Assoc,2008,98(2):130136

8 Cluver LD,Gardner F,Operario D.Effects of stigma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orphaned by AIDS[J].J Adolesc Health,2007,42(4):410417

9 Solorio MR,Rosenthal D,Milburn NG.Predictors of sexual risk behaviors among newly homeless youth:a longitudinal study[J].J Adolesc Health,2008,42(4):401409

10Yang HJ,Chiu YJ,Soong WT.The roles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on the episod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nonreferred adolescents:a 1year followup study[J].J Adolesc Health,2008,42(4):378385

11Mathé AA,Agren H,Lindstrom L,et al.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depressed patients.A possible trait marker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Neurosci Lett,1994,182:138142

小班折纸教案范文2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幼儿教师评职称的个人工作总结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评职称的个人工作总结一

时光的脚步从不停歇,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半学期了。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我真是有喜又忧。不过在园领导、在园的老教师以及指导老师万老师的帮助下无论是从政治思想上,还是从教育教学上都使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在踏入幼儿园之前,我脑海里的幼儿园,就是老师带领着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学习简单知识,可当我真正踏入这工作当中实践时,却不是我想像的那样,孩子们年幼无知,琐事不断,真所谓“幼儿园里无小事,处处都是大事。”而且每件事情都要我们做老师的亲力亲为。又由于我实习期间是在小学度过的,不是太熟悉幼儿园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等琐事,所以刚开始我并不怎么适应这个工作,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到底扮演的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就在这时我却迎来了进园的第一次“考验”——随堂听课,虽然只是一堂随堂课,但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难免会感到紧张,尤其是我还从来没有正规地跟小朋友们一起上过课,所以紧张至于不免还让我感到措手不及。从选课一直到上完课,我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不过在这段期间也使我看到了一个老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勤奋,努力,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在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她的这种工作态度使我原本盲目的道路找到了方向。我开始改变自己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我每天平静地去面对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遇到繁琐的事情我不再皱眉头,我尽量微笑着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两个班的语言、音乐的教学工作,这也是让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尽快得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样的一堂课,我可以上两次,第一遍课上完之后,让我对教案进一步分析,对小朋友的回答心里也有一定的数,然后就是课上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上课所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具等,然后再去上第二遍课,上完之后在进行课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也使我对两个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待能力不同的幼儿应该怎样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也看到了同样是身为青年教师的宋一叶老师是怎样从一个新教师走到现在,不管是从做人方面还是从教学方面,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所要经历的,也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选择了自己正确的工作态度后,我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时幼儿园的兴趣小组班也开设了,我被分配到中班美术兴趣班跟曹老师一起。而在那段时间里,我又从另一个老教师身上知道了教学经验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上美术课的过程中,我从她身上学到了,给中班幼儿上美术课时应该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虽然幼儿在这个半学期中没有获得什么理想的成绩。但我相信在下学期里,在老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成果。

在这个学期中,我一共上了五节随堂课,从第一堂的紧张不安到现在,我觉得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中间肯定还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但是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面对种种问题,尽力克服种种困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会不断的煅练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我会更努力地工作,工作中会更加细心、耐心,力争为园多做贡献!

幼儿教师评职称的个人工作总结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这一年身体比往年好了许多,因此,有更多的时间为自己充电,下面我就将一年前制定的成长计划做一下总结。

一、善学习

1、教育是一个发展性的职业,它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坚持学习,永不间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听课,向她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今年五月到吉首大学参加了名师面对面的学习,受益匪浅。

2、用阅读与写作来提升自身素养,博览群书,勤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使我写文章时文思泉涌。

二、常反思

反思就是挑战自己,使自己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虚心好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进取。挑战自我。

三、本年度取得的成绩

1、教学论文《幼儿园折纸活动初探》获州二等奖。在20xx年全州,省中小学幼儿书法美术摄影作评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州幼儿故事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在20xx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授予县政府嘉奖。

3、所在班级在“六一”文艺汇演中表现突出,节目获一等奖。

4、在我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本班也多次获各种奖励。

5,通过参加各种学习和自身修炼,本年度修得学分。

“要平凡,不要平庸”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一句简单的话,进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可以做到,但每天都进步,恐怕大多数人都难以完成。我也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如何使自己平凡的同时不做平庸之人,我相信就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幼儿教师评职称的个人工作总结三

时间是一只永远飞翔的鸟,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将圆满结束。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伴随着新年的钟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又将来临。在这忙碌的20xx年中,我们放飞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充实,回顾一年的工作,现将这一年的个人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热爱集体,全心全意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项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平日里,做孩子们的朋友老师,细心周到地照顾每一位幼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保育工作

我会配合班里老师认真做好班上的保育卫生工作。特别是冬天,室内室外温差大,在玩游戏时,热了能及时为幼儿脱掉衣服,并为容易出汗的幼儿换上毛巾,冷了就提醒幼儿穿上衣服,一日中做到让幼儿尽量多喝开水,以防各种感冒与疾病的发生。在午餐时,幼儿基本都能吃完碗里的一份饭菜,使大部分幼儿都学会了吃饭不掉饭粒的现象,还养成了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可见趣味午餐的课题实施,有了显著的成效。

三、班级工作方面

这一学期,我和俞老师、陆老师一起,带领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虽然俞老师是一位新手老师,但俞老师的开朗性格,使我们更善于沟通、交流,我们一有空就会坐下来说一说,聊一聊。使我们的班级常规有了明显的提升,她的灵动与认真,令我倍感欣慰。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使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做到序而不乱。

9月初,我们班来了几位插班生,对了让幼儿开心、家长放心,我都会利用平时晨间与放学时间,都会跟家长做进一步的交流,使家长对我们有更多的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家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1月份我们开展了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活动结束后,不仅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掌声,还有一件令我出乎意料的事情,班里的彬彬小朋友居然跟我说:“张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再开家长开放日?”虽然是简短的一句话,但看得出孩子有多开心,活动也举办得非常顺利。我们班还制定了每周的班级特色——创意、童趣折纸画,由于我班的幼儿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重点以折纸的方式,来提升动手能力,最后,孩子们的一张张漂亮的画以Kt版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四、教育教学

在教学上,特别是语言课中,为了给幼儿更多展示的机会,我让幼儿养成一个“多动脑、多动嘴、多表演”的机会,通过让幼儿多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午餐后,都会让幼儿上来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同时,丰富了更多的故事内容。

在个人业务上,努力让自己在“多思考、多动笔、多尝试”的目标上靠拢,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认真备好教学活动与游戏课,并且做好及时的反思。写好每周周计划表及每个主题的家园共育,并张贴在家园栏中。认真写好每月故事及每周保教反思,并上传博客。平时,多看幼教类的书籍,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平时工作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在制定教研计划或者在排进度中碰到的些许事情,有时真的不知所措,我也会经常向有经验的领导、老师们学习、探讨,争取做得更加完美。

五、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

老师和家长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情况,所以,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显得尚为重要,每天放学后,我都及时向家长反映该幼儿当天的纪律与学习的情况,做好的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做得不够的请家长配合,助幼儿纠正。如发现缺席的幼儿,我及时打电话与家长问候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切实做好家园同步工作。

六、科研方面

在科研上,认真撰写课题《小班幼儿趣味午餐的实践研究》,利用平时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写好各阶段性小结,现以结题,并送到市里参评。暑假期间,撰写论文《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探新》,获园里“二等奖”。本学期又实施了一个新课题《设计开放性游戏培育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得到了专家们的集体点评论证,进行了专业指点。在修改课题中,对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新的揣摩,更多的是一份成长,此课题已在市里立项。

七、个人成长方面

在20xx年6月,评为“20xx学年度平湖市优秀班主任”。在6月份撰写的《做孩子艺术创想的点灯人》主题博客中获“三等奖”。在园级首届新教育优秀博客评选中被评为“博客积极份子”。在11月份的主题式游戏展评中,获“三等奖”。在9月份第一学期“数学区域操作材料展评”活动中制作的《快乐打转盘》获“最佳制作”奖。在10月份,第二届“微笑”杯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演讲中,获得“最具潜力奖”。在12月份“绿色家园”幼儿主题绘画展中,获“优胜指导奖”。

小班折纸教案范文3

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实质就是要落实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开展教改教研活动是落实教育行为改变的具体做法。教师们通过学习、观摩、讲座、实践、交流等方法来转变观念,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市级、园级公开观摩活动

1.市级公开观摩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由教研组长等审阅教案,然后进行预教,选出优秀的课题作为市级公开课(以主题和课改内容为主)教师机会平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园内公开观摩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报名参加市级公开课的教师可不上园内公开课),按照园内公开课安排的时间进行(以主题活动和课改内容为主)按本班教学进度进行,组织全园教师听课并进行评析。

(二)业务学习

1.以讨论问题的形式为主。问题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对课改教研某方面的不理解等问题由教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提出,并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讨论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文章交流与推广。改变以往学习时念文章的做法,由每位教师自学去选择有关教研、课改经验、教育技能、教师先进事迹等方面的文章学习,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说说自己的的心得,可取之处,并推荐难同事。

3.讲座

(1)外出学习的教师回园以后要向全园教师介绍学习的心得体会,并把有关内容向教师们进行讲座。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讲座(光盘)。以往我们的做法是集中教师具体看光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现改为分别由一位教师个人看光盘(VCD)做笔记,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对年段教师进行讲座。

二、打破集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分组教学活动

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过程只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机械记忆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的集中课堂教学模式已为广大教师学生所接受,幼儿园也不例外。而现代先进的幼教观念提倡的是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观察、尝试、体验、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课程改革就是要寻找一条更适应幼儿发展的新路子。打破集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分组教学活动就首当其冲地成了我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措施。

结合目前经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首先在幼儿一日的作息时间上作了一些改动,把过去的晨区活动时间从8:00分延长到9:15分,让教师们更好地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分组教学活动。两位配班教师共同协商,为每周分组教学活动选择内容,把一些无法在主题活动中整合的知识、需要巩固练习的知识技能、操作活动等,统统可以放在分组教学活动中进行,如:计算教学活动,以小班“一和许多、一样多”为例。在晨区众多活动中设一组(约5~6人)进行“一和许多、一样多”的教学活动,给幼儿提供上些活动材料(够5~6人用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一和许多、一样多”的区分和比较,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掌握,可以让他离开去其它区活动,(掌握一个离开一个)。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继续辅导,直到其掌握为止。这样既不浪费能力强的孩子参加其他活动的时间,也不会因幼儿园太多教师无法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再如:手式活动——折纸,教师和幼儿坐在一起给他们讲解、示范折法,教幼儿如何看折纸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尝试着折,这样可经让幼儿看得更清楚,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辅导幼儿,避免了以往手工活动中多数幼儿不会折,常常离开座位跑到教师身边,要求教或帮他折,教师身边围了一大群的幼儿,那些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不敢到教师身边,时常会被教师遗忘,而得不到辅导。

三、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根据新的教育观念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挖掘和有效利用纪念日的教育价值,将会对幼儿的社会学习和社会化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我园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一)儿童安全教育日活动

3月27日是儿童安全教育日,我园组织师生走上街头,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展出了生活中基本安全常识图,安全标志图,伊拉克儿童面临的空难图片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儿童具备初步的责任感,既关心自己,又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二)世界地球日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抓住了这一教育的有利契机,组织部分幼儿上街,开展了以“让地球充满生机”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活动目的旨在让大家认识环境保护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培养幼儿关注社会,关心环保的意识。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表达了热爱地球母亲,渴望优美环境的美好愿望。

(三)世界环境日活动

6月5日是世界宣传环境日,我园组织大班的部分幼儿上街宣传,分发环保倡议书、现场作画、还进行了由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服装,进行了“时装秀”表演。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四、充分利用就近资源,自然资源、家庭资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和家庭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亲子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和信任,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关爱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家长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利资源。因此,我们开展了多项由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

1.春游、秋游的野外亲子活动。根据季节的特征,组织由家长参与的春游、秋游活动。我们采用自愿报名参加的形式,利用周末家长休息时间,老师、家长领着孩子到野外的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秘密,秋天的果实。感受不同季节带给大自然中树木、花、草以及农作物的不同变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不同叶子的种类,数量和颜色,认识落叶,树和常绿树以及常见树木的名称等等,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奔跑,无不欢呼雀跃,大自然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而且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课堂,置身于大自然中幼儿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认识季节的这一教学内容。孩子们在观察、感受、体验、探索过程中,自然的、轻松的、愉快的接受了。野外亲子活动家长为老师解决了与孩子密切交流、平等合作、增进感情的机会。

2.参观军营的亲子活动。参观军营的亲子活动是由家长建议的,家长们觉得现在的孩子娇气、霸道、不听指挥、不守纪律、不收拾东西、依赖性强、做事拖拉,有必要到部队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感受。我们觉得这是一次利用地方资源、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服务的好机会。于是,家长主动为我们联系好车子、地点、中餐等事宜,到连队武警战士联欢,还参观了战士们整齐干净的宿舍,观看了战士们叠被子(豆腐块)表演、队列表演、武术表演。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叔叔纪律严明、行动迅速、听从指挥、认真学习、安静进餐的好习惯,珍惜粮食的好品质。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学做的情感。

3.亲子活动比赛。在“六一”儿童节前亲子活动比赛,分年段进行,老师把比赛项目分布后,家长孩子回家商量,以家庭为单位,自愿选择项目和自愿报名,报名后,家长和孩子在家要经常练习,协调配合。这一活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融洽关系,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合作能力。

(二)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助教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产生的新的教学活动,它有利地促进课改的不断深入,是课改行之有效的有利资源。

1.走出去的家长助教活动。利用家长的工作单位,职业特长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服务。如:小(1)班参观奶牛场的家长助教活动。小(1)班豆豆孩子的家长在吴家塘奶牛场工作,老师与之商量想到奶牛场参观,家长十分热情的答应了。在参观过程中助教家长给孩子介绍了奶牛的食物,最喜欢吃的东西,如何挤奶,还特意为孩子们安排了参观全自动化挤奶的过程。这一助教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整个参观过程,生动有趣,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请进来的家长助教活动。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如何跟孩子们解释这些现象呢?物理实验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中(1)班黄晨曦的爸爸是中学的物理老师,我们把他请来为中(1)班的孩子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黄老师给孩子们一一演示了浮力实验,解释了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的现象,并用这一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用惯性实验——解释了为什么汽车刹车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教育孩子过马路要小心。用大气压力实验(空气的存在)解释了吸碗为什么可以收在前墙上,等等。

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为教学服务,弥补了幼儿园实验用具的不足,家长的有效资源为我所用,保证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小班折纸教案范文4

关键词: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限定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1]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提到首位,为哲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在客观规律性与实践主体性的统一中展开的对主体性的研究,对研究教师怎样进行有效教艺迁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一、教艺迁移释义

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往往把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模仿教学技艺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学者即良师”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知识至上的专业发展观,忽视教师个体内在的教艺迁移对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影响,忽视对教师进行教艺迁移的科学指导,缺乏教艺迁移的理论研究,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艺是教师以内化的方式所掌握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和艺术,体现了教师实际教学的价值追求,是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教艺具有个体性、动态性和策略性等特点。对于教艺的不同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工具主义教育理论思维的模式是“教与学之间的对应性”,即以心理学为基础来设计教师教的行为,这种研究既不是科学的,也不是价值思辨的,而是技艺的研究。教学是技艺性的表述更为恰当,应把教学过程(课堂生活)理解为一种技术过程。[2](60)皮亚杰曾有一个理想,即把教育学最终构建成一种类似于医疗学的学科,能够准确地诊断病症,开出处方,医治疾病。[3]然而,这是把教学活动作一种技艺的简单化处理。杜威对教学过程的思考,除了从心理学角度作技艺性研究之外,还认识到教育过程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因而具有社会学意义,扩大了教师教学技艺研究的内涵。夸美纽斯把教学理解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4]是泛智主义,其实也是泛“艺”主义。甚至哈里·道(Dow,H.)认为,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的选择、训练、职业指导、工作条件以及人员补充的方式等都应参照其他表演艺术的特点。他把教师的工作手段更加绝对艺术化了。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当代,知识的外储化趋向日益强盛,教艺迁移的策略也就真正从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附属”角色,转变为主要角色了。

教艺迁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特指,即不等同于以学科专业为职业的人,具体说就是数学教师的数学智慧不同于陈景润的数学智慧,李吉林的语文智慧不同于文学家的语文智慧。[5]教艺迁移是另一种智慧──实践智慧。教艺迁移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种习得的教学技艺对其他教学技艺的影响,也就是教师把教学技艺拓展到最初形成时的狭窄情境以外,是教师对原有的教学技艺结构进行平移、延伸、改组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技艺的过程。教艺迁移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是教师教育观,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的深刻折射,是教师内在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可以在训练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迁移来掌握和提高。由于教学技能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和阶段,教学能力和在其基础上形成和升华的教学艺术的提高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教艺迁移也伴随着教师发展的始终。教师所有新的教艺的形成都包含了先前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艺,包括教师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如何上课、如何评价、如何管理课堂、如何组织课外活动等等。

二、五种教艺迁移与教师专业发展

从“技术合乎理性”的观点出发,教艺作为一种实践的技能必须合乎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已经成为理解教师是如何形成其能力的关键。教艺迁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教艺的“消费”价值和直接使用价值;其二是教艺的“生产”价值或发展价值。前者是指教艺可供教师消费和直接使用的价值,比如,数学教师把讲平面几何的教学方法迁移到立体几何教学中,像这些符合一般教学规律的教艺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直接迁移并使用它们,并可能避免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和错误。教艺的“生产”价值或发展价值是指教艺在迁移中实现了对教师的素质及专业发展的促进和完善作用,比如,对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和妥善解决。这种价值显然与前一种价值不同,它不追求教艺迁移对教师的即时效用,而是着眼于对教师教艺的改造、发展和创新。

(一)认知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无论是对教学环境的把握,还是对教学活动目的方向的选择、活动工具手段的利用、活动程序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在借鉴、利用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理性分析和创造,避免盲目探索,并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因此,认知性教艺迁移是教师个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方面。

由于教艺是无限复杂的且作为认识主体的教师具有巨大的能动性,所以教艺迁移凝聚着教师个体的心血和智慧。而智慧的获得必须通过智慧才能被认知,否则智慧也成为未知。认知性教艺迁移是指教艺是由作为认知主体的教师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认知性教艺迁移是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基础上,以包括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技艺在内而形成的一个操作性体系。认知性教艺迁移的功能是适应,它有助于教师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

教艺迁移的实现一部分是可体会、可描述、可观察的,因而也是可操作的,而另一部分是模糊的,教师主体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由于教艺迁移直接影响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问题的解决,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对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此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育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于教育实践、培养教师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实践智慧,是教师实际使用和个体建构的对教育教学的主体认识。它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教艺必关联着教师的知识,是教师做事的知识,开发课程资源的知识,行为和方法的知识。例如,对教材结构的认识、一堂课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能吸引学生,等等。教育实践性知识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迁移运用,就属于认知性教艺迁移。

(二)效能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主体性是人对世界包括人自身的实践改造性,是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来把握物的尺度的特性,是高扬人的能动性和人的主体地位对世界改造意义的特性。[1]教艺的迁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动态的过程,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是教师敬业的职业道德情感体现。当教师在新的教学情境中,遭遇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时,教艺迁移才能够产生。教学作为一项专业,需要教师作出独立明智的判断、决策、革新和创造,维持一种能力感、效能感,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是由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组成的,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无意识活动的潜能,使教师顺利实现教艺迁移。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以注重过程、追求自我效能感为特征的教艺迁移使教师意识到了自己理智的力量,找到了自己教学技艺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比如,以往的作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语文老师布置题目,提几点要求,而学生是在编作文、造作文。在一次开放的作文教学中,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六(1)班一堂语文校本课上,谭老师在教学生“折纸桥”。她发给每个学生一张A4大小的白纸,教大家折成一个折扇形的纸桥,纸桥可以载重,能放上5本以上约1公斤重的书。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让他们边做边思考分析力学原理,然后再让学生就此写作文。通过亲自动手、动笔,学生有了切身体会,作文就写得生动具体了。[6]任何教学都应做到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来写作,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来研究,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通过写作学会写作,在做中学,在做中接受指导,使教室变成教师工作室。这样的教艺迁移是对传统“灌输式”作文的颠覆,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归还给学生,走下了令行禁止的神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别需要,“布道者”的教师教艺变成了“脚手架”,教师在学生的乐学中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并成为教艺创新的动力。

(三)情境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不再是仅仅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而展开的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是一个活的、流动的情境性的过程。所以教艺迁移有时就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教育机智的临时发挥。如果教师心目中只有教案,坚决贯彻和执行教案,而不能在临时情境中“节外生枝”地迁移教艺,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格式化,缺乏生命和活力。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教学基础上,还要充分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节奏、语言、机智,以高度自觉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协调能力,成功应付课堂教学的多元情境,“像是脑袋后面长了眼睛”。情境性的教艺迁移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与学的问题需要从实际的而不是理论的观点来处理,即不是从相互排斥的理论观点而是从自身局部的“存在方式”来考察。需要一种“具体的、特定的──无限地受情境影响的,因而对意外的变化具有高度反映性”[7](231)的方式来处理。不同的教学情境下的迁移应是有区别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千人一法”的教艺迁移是不能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旨──“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为此,必须加强团队建设,把学校创建成支持性的学习情境,优化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共同学习体,并建立一种信息快速反馈系统。为了使教师获得学习和理解的洞察力,经常性的反馈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需要监控自己的学习和迁移,主动评估迁移的效果和是否获得有用的知识。教师将一般教育教学理论同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相结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育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即兴发挥,在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在教艺迁移的过程中,就实现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与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情境,教师实现了:(1)验证自身的判断;(2)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3)征求他人的建议以及改善自身的实践;(4)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来看,资深教师的多元教学情境也更有利于灵活的教艺迁移,而新手教师相对单一的教学情境的范例,便会使教艺迁移受制于情境。所以在多元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更能汲取教艺的相关特征,也更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提高业务水平。从教艺迁移的情境因素来看,一种是理想化的,不需要任何提示,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师能自发地迁移合适的教学技艺;另一种是在他人的提示下也能极大地促进迁移,迁移量取决于学习或迁移时的注意指向。例如,在听课、评课、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在同行、专家对课的点评中迁移便能发生,在除弊立新过程中教师发展了自己的专业素质。

转贴于 (四)经验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杜威指出,书本上的知识是他人的思想,不等于个体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个体只有通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感受与体验,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获得经验的生长和发展。教师高质量的经验泛化和概括水平,可以扩大教艺迁移的范围,是教艺获得的捷径,而经验的匮乏必限定教艺的迁移。例如,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的教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一直从事美声唱法的教师,容易实现通俗唱法的教艺迁移。

教艺迁移的实现必须达到足以支撑迁移的一个最低限度,必须考虑新手教师对最初的教艺的理解和所占有的知识,作为一种复杂技能的教艺迁移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不是一蹴而就。即便资深教师将很多时间用于教艺的积累,也不足以保证迁移的有效性。教艺的迁移不是简单的教学情境的顺应,因为教学情境是复杂而多变的,所以理解性的教学细节更能促进资深教师的教艺迁移,理解教艺的应用地点、方式和恰当的时间,才能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新手教师由于还无暇关注教学细节,便影响和限定了其教艺迁移能力的形成。

不仅如此,教师在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的经验也对迁移发生影响,有些教师常常会把现在的学生与自己的学生时代情况相比较,以自己做学生的角色把对教师期望的教学技艺迁移到现在的“我”──教师的身上;聆听母亲讲故事和观察一个成人如何解释一个问题的答案,同样能带给他有关的显性或隐性记忆,包括如何讲故事、如何与听者进行沟通以及其他一些对于教育教学有用的知识、技能,无论这些技能、知识多么浅显,也都会影响教师教艺的迁移。

(五)反思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升华

教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项“规范性活动”。这里所说的“规范性”更多的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价值、道德取向和教学技艺等方面。在长期的实践中,教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第二天性”的个人品质,所以说教艺迁移能使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体一脉相传的、稳定的教学风格的演进。反思性教艺迁移的核心目的是改进实践,在反思中教师产生内部认知冲突和观念失衡,并对具体情境作出理性思考,对所处的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包括教育的对象、条件、措施、效果等方面)作出思考和权衡,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依据作出解析和修正。经常自觉地进行反思性教艺迁移,可以使片段的、零散的教艺得到梳理,并从薄到厚,从分散到集中。所以,累积教艺的过程就是教师亲历教育策略系统化的过程,并促使教师个体成为“育己”专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例如,某教师在课堂上与一学生发生了冲突,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从教育学生的角度上说并没有什么太过分的,但从学生的角度上说就是过分。当学生说出了一句非常难听的话回敬老师时,老师震惊之下是打他、骂他、把他赶出课堂吗?课后这位老师反思后认为,批评是要讲策略的,更要看火候。如果当众和学生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无论解决得多么好,都不如不发生这个冲突。所以,贵在预防,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千万不要和某一个人发生激烈冲突,在以后的教学岁月中,该教师再也没有和学生发生类似的事件。[8]

如果说场依存型的教师对环境反映敏感,力图使自己与教学环境相协调,容易实现情境性教艺迁移,那么场独立型的教师由于有很强的个人定向,善于独立地对教学状态作出判断,更可能实现反思性教艺迁移。反思性教艺迁移实现了教师对职业的感悟,这种感悟有三类。一是知识的感悟。在不断扩展、加深知识的过程中,能融会贯通运用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二是方法的感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问题意识,并感触和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意境的升华。教师在不断地感悟教育智慧的真谛的过程中,获得了教师职业生涯的人生体验,建立了高尚的教师人格境界,形成了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因此,应把反思性教艺迁移建成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实现从教育常识向教育理论的升华。

三、教艺迁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定

如果教师技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和摸索是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提高的。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据一项来自上海市教师的调查显示,多达44.12%的教师多年来追求原有教学技术的成熟,没有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作重大调整。对部分骨干教师的调查也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缺乏综合的教学能力,缺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探索性活动的能力。局限的、缺乏创造性的教艺迁移限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艺迁移只能完成部分的教师发展目标,而不能完成全部的发展目标

如上所述,教艺迁移主要发展了教师的实践素质和实践应对策略,而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的教师个人素质是多方面的,教艺迁移并不能完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目标。教艺迁移虽然生成和发展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却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影响非常有限;教艺迁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但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魂,难以实现教师人格技能的提高;教艺迁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疲劳心理的职业倦怠,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却难以完全提高教师职业的身心素质。此外,教艺迁移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变革教育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教艺的迁移不同于教艺的学习,当教师通过了一系列的努力掌握了某种教艺时,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能应用这些教艺。因此,教师教艺迁移能力的形成比训练单纯教艺更重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有些情况下旧有的教学情境中的教艺会阻碍后继的教艺的发展,因为它会把教师的思维引向错误的方向。教师如果把自己原有的错误教艺作为进一步理解的基础,就会产生错位迁移;或者是仅靠记忆事实、墨守成规,不把新习得的教艺与当前的理解联系起来;有些教师也具备了与新的情境相关的教学技艺,但这些教艺没有被激活,不能应用于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在考试制度下社会、家长对学生升学的期待与学校、教师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发生冲突,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缺乏迁移教艺的自信心,于是限定了个体的职业智慧发展,致使有些人不太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如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式”教艺,经过一番改头换面,又以“活动填鸭型”教学(盲目追求活动多的低水平课堂教学)、“机器填鸭型”教学(多媒体刻板化的运用)的面貌出现,教师虽然运用了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但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艺,是一种错误的迁移。

(二)教艺迁移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的全部

教艺迁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教艺迁移作为教师的一种直接体验、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的实践行动,还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将教育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体的教育素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滋养。教师要经常不断地学习,在动态持续的积累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以靠近求真的教育。所以,教师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也要注意走向另一极端: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而使自己的缺点更加突出,在错误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进行错误的教艺迁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应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而错误的教艺迁移将引导教师个体走入歧途。布鲁纳说:“教的理论是以学的理论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2](48)由于教艺在“折旧”,所以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也需要教师以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职业情感和创新的实践能力,在教艺顺畅迁移的基础上实现创造迁移。例如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说新课程改革使年轻教师和资深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教师还是全部照抄照搬传统的教艺,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

教师的教艺没有唯一的和终极的目标。“每一完成的行为都可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新的和开放的‘目标’的跳板”。[7](168)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个人实践”的构建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逐步发展完善,呈现出动态化的、滚动的态势。教师的教艺从简化、低水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建构开始,持续进行愈来愈多的、厚重的、多维的、立体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智能和情商的发展。教师教艺的迁移以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迁移的结果是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三)教艺迁移是实践的主体性与客体制约性的矛盾统一

在当今世界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某种教育不是以一种个别的文化实体与其他的教育碰撞的,它是作为整个国家、地区、民族这个大文化实体一起而与其他文化实行交流的。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深深内化在教师的教艺之中。所以,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是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不能要求他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理想代表,因此,他不可避免地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受到现代流行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又构成了他的整体行为模式与态度,影响其教育理想的实现,这势必会造成教师教艺迁移的困惑,从而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的错位。在特定约束下的教育的改造是一种教师教学生活方式的改造,它不仅包括观念、思维、话语、价值的改造,还包括礼仪、规则、实践行为的改造。

有潜能的教师的作用可能会受到缺乏想象力和不适宜的课程以及那种令人沮丧的环境条件的限制。正如古德兰德所说,“‘一切事情都取决于教师’的观点过于单纯和夸张了”,[9]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包括“学校的使命感、负责人、政策和中心工作方针,家长的关注与合作、传统做法和教职员工与学生人数的稳定性”。[9]社会文化氛围和环境甚至决定了是否鼓励教师形成、使用和发展新的教艺。教育的功能并不是不变的,因为教育本身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实体,而是依据具体的教育目的而有所变化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起到什么作用,也必然对教师的教艺迁移形成种种制约。校园文化、校风、校训也同样制约教师教艺的迁移。特色鲜明的学校教学风格,可能会使某些教师失去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同时,课堂里教师的实践,不仅有认知性的实践,还有文化性、社会性、政治性、伦理性实践,所以应从多维角度加以审视,比如从哲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语言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自身制度性地位的影响,任意使用话语霸权,表现在:(1)强制、压迫。一言堂式的、命令式的、专制的、不容置疑的、没有商量的话语特征。(2)惩戒、绝对,用言语挖苦、讽刺,即“心罚”。[10]这种一贯的教学语言表述方式和技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改变这种语言使用的教艺迁移恐怕不仅仅是教师个体所能做到的,它受社会、文化、制度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一种情境下有效的教学技艺,在另一种情境下未必适合。教育情境由教师、学生及其数量(班级规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要素的交互作用构成。同一教学技艺在大班效果好,但在小班就不实用,难以实现教艺迁移。我国基础教育的物质设备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从传统教艺向现代化教学条件下的学生“动手做”或发现式学习等方式的迁移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最近几年,一些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良好的愿望却难以实现理想的结果。据当地人反映,这些高才生不仅知识、观念与山区实际的距离太大,就是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也让当地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城乡文化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差异也难以进行理想的教艺迁移。

一种教育,只有它能够帮助个人获得自由,才是真正的教育;相反,如果教育仅仅是帮助个人去适应社会、适应他人,这就不是好的教育。应该反对教育过程中的教艺对教师的奴役,使教师物化、奴化、异化,教师应从技术、制度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而获得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教师应作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而生活。

参考文献:

[1]贺善侃.实践主体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8.

[2]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3.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5]杨启亮.体验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境界[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3—6.

[6]语文课教学生“折纸桥”[N].信息时报,2002-12-11(4).

[7]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张肇丰.试说教师的案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8):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