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1

关键词:学习文件;层次定位;制订计划;阶段复习

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也是对教师三年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阶段性评价,更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数学学科到了总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大,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必须提高复习效率,而效率的提高需靠科学的复习方法。为了能够做好最后的冲刺,结合本人2013年中考实际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体会,思考今年我市学业考试的一些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和同行们切磋。

一、认真学习2013年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了搞好今年的复习备考,我认为教师和学生首先要认真学习《2013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明确学业考试的性质,领会命题的指导思想,总体把握命题的依据和要求.清楚地认识到今年数学中考命题趋势是“突出双基,重视应用,考查能力,体现创新”.与前两年中考我市数学试题相比应该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二、层次定位 有的放矢

当前,九年级同学基本结束了新课学习,经历了学校组织的月考、模拟考试、将全面开始二轮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由老师引导将初中三年数学的全部知识回顾一遍;那么第二轮数学复习时,更要发挥同学的学习自主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策略,突击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争取更上一层楼。

首先,应切实督促能重视月考、模拟考试、期中考试,对自己的模拟考卷做个详尽的分析。看自己的试卷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失分,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在分析失分原因时要多找主观原因。了解自己的薄弱的环节,第二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有个明确的复习策略。建议可以根据月考、模拟考试、期中考试成绩,初步分为三类同学:90分以下、90分到130分之间、130分以上。90分以下的同学,急需夯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 “双基”类型题约占6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通过策略性的鼓励,要求学生一定要配合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

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复习宗旨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我们建议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对本阶段的的模拟卷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分阶段做一小套专项训练试卷,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试卷的结构和考点特点编制专题。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对于第三类同学,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

三、制订计划合理安排

每一年的中考试题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总有一些突破和创新,每一轮的复习在依据《教学大纲》和《浙江省中考试题纲要》的前提下,也必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准确把握中考命题的走向,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确定好深度和难度,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初中数学复习工作要分四个阶段

1.第一主要是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在这一阶段,人们通常按照“教师布置复习内容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教师疏通教材学生课后练习”的模式进行。由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较多,这一阶段复习时间也较长,如果长期实行一陈不变的模式,学生就会失去复习的兴趣,复习效率必然大大降低。为了避免这一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许多环节的复习可让学生自己完成,特别在疏通教材时,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疏通,要求其他同学挑出几处疏漏之处,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2.第二阶段主要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选一些既植根于教材,又考察知识与能力的好题组,这些能体现题目间的环环相扣,联系密切,而又各有侧重。通过题组的练习,学生们的心中所见不再是单个树木而是一片森林。还要选一些有探索性,开放性,数形结合,阅读型,动态型,纵横联系的灵活题;更要选一些可以转化为用数学问题解决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要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增减或变换条件、结论的题,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每单元出一、两次练习即可,不要以为题目越多越好,不要搞无意义的重复劳动,要知道,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比如讲解这样一道例题:

例: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略解:k必须满足①Δ≥0,②k≠0得k≤1且k≠0) 教师也可以把题目改换条件进行如下变动:

(1)若关于x的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2)若关于x的方程kx2-2x+1=0有两个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通过上面的练习学生就更好的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在这一阶段,在适当的时间组织测试,用来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不断纠正复习的偏差,调整复习方向。第二阶段的复习程序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化零为整,循序渐进,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3.第三阶段就是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4.第四阶段,考前“热身”

学校间及校内班级间进行的联考、本班组织的模拟考试。帮助学生熟悉中考题路,加快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对一些发挥失常、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对症下药,特别是缓解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压抑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对所有试题中较普遍感到困惑的无疑是中考试卷的最后两题:函数中的图形问题、图形中的函数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两题最终拉开了试卷的得分。建议大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与梳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同学们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力工具,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会使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显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措施。由此我们建议,在初三第二轮的复习中能否以思想方法为主线,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在复习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揭示了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品质,使我们不仅会梳理知识,更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培养能在千变万化的问题情景中,善于握着数学思想方法这把金钥匙,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数学总复习是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只要师生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为中考取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罗增儒.数学中考试题的结构分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1,3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数学在科技、生产以及生活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数学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无疑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关键因素.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本文首先对数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探索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数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数学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对现象的本质进行了解,形成系统的思想理念而采用的各种方法. 初中教学背景下,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借助多种方法,有效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而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特征. 其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可以看作是:借助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有效将其解决的能力. 其中的实际问题是包括日常生产、生活的所有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 通常情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是结合学生本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联系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实际应用问题,其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二者具有很多相似性,学生在接触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探究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是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而且,随着应用能力的增强,便能够更好地对新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创新能力的效果.

(一)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以及数学知识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其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同时,新课的实际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自然会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其应用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师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引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方程的思想和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买布问题”、“销售中的盈亏”、“用哪种灯更省钱”、“球赛积分问题”等;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一章,结合实际中的“调配问题”、“如何根据实际选择更优惠的上网方式”等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函数和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感受数学知识应用

学生之所以认为数学课程难学、难懂,就是因为传统的“灌输”模式直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灌注到学生的脑中,对抽象概念的强制性记忆当然是“苦不堪言”的. 新课改中,非常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 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外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应用创新,进而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中创新的目的.

例如:“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如果只是就其概念进行“灌输”的话,学生会觉得既抽象,又生疏. 但是,“概率”一词却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投掷硬币,猜一猜其落地时的正反面的可能性. 其实,另一名学生很感兴趣的例子就是,有些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经常会主观地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 或者直接就随意选择一个. 这些例子中都会透射出“概率”的影子.

(三)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论证. 合作学习并不是优等生教导“潜力生”,也不是单纯的小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内成员精诚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其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小组游戏竞赛法、团队研究法等.

其中,小组竞赛法是教师将班级的全体成员均分成5人左右的“异质”小组,同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探究任务. 当任务完成时,进行小组之间的成果竞赛,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替代平时的“月考”或者“单元考试”,并且,由于任务都是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加之解决方案不唯一,所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还要将所学知识不断尝试于解决过程中,其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升.

团队研究法,该方法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其可以与小组竞赛法联合使用,不过这个时候,教师给每组分配的任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不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个大的实际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分配给各个探究小组.

(四)借助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完整目标. 要想真正地依靠数学课堂教学,是很难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 因此,要适当地进行教学的“有效补充”,数学课外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渠道”,实践证明,其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借助学生兴趣爱好,引导数学实践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永远战胜责任感”这句话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 初中生对各种实践活动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积极组织各类数学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自发地发现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并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将问题加以解决.

例如,在学生进行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兴趣活动小组向学生传递“几何就在你身边”的理念. 这时候,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几何图形充满了好奇感,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并且,主动回忆其身边的一个个真实事物,并将其与冷冰冰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而且,还会在课余时间,和一些同学到户外主动去发现. 这时候,学生就会在看到轮胎时,想到圆形. 看到花瓣时,想到一些正多边形,等等. 同时,还会提出一些疑问,为什么车轮要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或者三角的,从而对这些图形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而当学生在弄明白图形的性质以及特征时,就会明白为什么要那样设计,从而更好地掌握了图形的实际应用范围.

(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应用意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 教学实践表明,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提炼出解答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是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而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又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又一中介.

新教材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数学活动,每一章节都配备了 2~3个数学活动的课题.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数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应用的实践,丰富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体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这一章时,学习了正数和负数后,可以安排一个记录家庭收支账目的数学活动. 请同学们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并计算当月(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 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个实践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仅按要求记录了家庭一段时间的收支账目,同时对家庭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归类记录,在计算总收入和支出时注意采用简便计算方法.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学活动,学生不仅在具体实践中巩固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具体应用,同时,还对很多数学思想进行了有效强化,又如,分类讨论,学生在记账过程中分门别类就是分类思想的具体体现. 不仅如此,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如此一来,利用简单但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既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又丰富了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使得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结 论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的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步退出教育舞台,并且,教育目标也逐渐转向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尽管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一定会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文重点探索的就是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鹏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课后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7).

[2]朱颖霞.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3]巢建伟.浅谈数学教学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需求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4]姜昊.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2.

[5]邵潇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6]张淼.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7]刘福根.提高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8]杨宇.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的案例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9]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中考数学教学 复习策略 备考策略

复习效果直接影响考试结果,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中考总复习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指导学生中考数学复习经验及中考命题思路谈谈体会。

一、复习的方法

1.总结梳理,提炼方法。复习的最后阶段应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重视教材,立足基础,在准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公式、法则、定理的实质及基本运用的基础上,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题型的总结梳理,应摆脱盲目的题海战术,对重点习题进行归类,找出解题规律,关注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如方案设计题型中有一类试题,不改变图形面积把一个图形剪拼成另一个指定图形。总结发现,这类题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剪切线的条数不限制进行拼接;一类是剪切线的条数有限制进行拼接;一类是给出若干小图形拼接成固定图形。梳理题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解题规律,同时也可以换角度思考,如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最少需几条剪切线?联想到任意四边形可以剪拼成哪些特殊图形,任意梯形可以剪拼成哪些特殊图形等。做题时,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发现规律,触类旁通。

2.反思错题,提高能力。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进行及时修正、全面扎实地复习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反思错题,具体做法是对已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会诊”,找到最薄弱部分,特别是对月考、模拟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分析,也可以将试卷进行重新剪贴、分类对比,从中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是计算马虎,还是法则使用不当;是审题不仔细,还是对试题中已知条件或所求结论理解有误;是解题思路不对,还是定理应用出错等,消除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应把这些做错的习题和不懂、不会的习题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题的最佳途径。事实上,如果考前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就会更快地提高数学能力。对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考虑再做一遍,对自己平时害怕的、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以绝后患。并且要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而有所思、有所悟,从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才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

二、答题策略

首先,审题时注意力要集中,思维应直接指向试题,力争眼到、心到、手到。审题时应弄清已知条件、所求结论,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用综合法、分析法、两头凑等方法,探索解题途径。特别注意已知条件所设的陷阱,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是否该分类讨论,以免丢解。

其次,在答题顺序上,应逐题解答。要正确迅速地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效利用时间,为顺利完成中档题和压轴题奠定基础。在逐题解答时,遇到一时解不出的题应先放下(别忘了做记号,以免落题),等把会解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回头逐一解决留下的疑难。

最后,遇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不要慌,要稳定好情绪。题目貌似异常,其实都出自原本。要冷静回想它与平时见过的题目、书本中的知识有哪些关联。要相信自己的功底,多方寻找思路,便能豁然得释。切忌对着题发呆不敢下手,有时动笔做一做或者画一画,就图形进行相应的分析,也许就做出来了。解答一步是一步,不放过多得一分的机会。

三、重视课本

现在中考命题的趋向,尤其是武汉市的中考可以基础题为主,有两题的难度要求稍高,坚持源于教材的基础题(按以前的惯例)。122分是课本上的原题或略有修改,后面两大题则“高于教材”,但原型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初二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化简部分的习题、例题等每一个题目都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进行归纳分析。现在部分初三学生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但效果并不显著,有本末倒置之嫌。

四、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能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于一题。

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能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相联系的题目特点非常明显,应掌握基本解法。

每年中考数学都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答题技巧,主要是熟练掌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五、重视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方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熟练掌握。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函数解析式,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求交点等问题,同学们应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如方程思想,它是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和制约,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应牢固树立方程思想,如要求两个量则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这两个量的方程(或等式)。

六、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索性试题的研究

现在各地风行素质教育,呼吁改革考试命题,增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在其他省市的中考命题中已经有所体现,且难度较大,这一部分尤其是探索性试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较少涉及,希望同学们集中研究近几年其他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有备无患。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4

一、试题分析

2、学习数学在于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次的试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全卷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放在主导地位。这些试题的题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与亲和感。试题的背景虽在课本之外,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却都在课本之内,通过解决问题去体会如何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何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共三道大题,26个小题,满分120分。分析考生试卷,得到如下数据:最高分115分,最低分9分。

三、从答题情况中发现的问题

1、选择题,少部分学生对本题答的较好,大部分学生对所考查知识掌不牢,主要问题出现在第4、5、10、题,得分率很低。可能是根本没有思路,观察问题不够全面,有的回答不完整,可见学生对这类问题还不太适应,从中也反映出教学中的缺失。

3、解答题,主要问题出现在第25题、26题上。25题需要学生首先将给出的情境转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这需要学生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很多同学不会建立函数关系式,或因为计算能力差导致失分。26题是由于没有认真观察,找出证明,从而没有找到规律,而失分。从以上各题的解答情况来看,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要加强,应使之贯穿于整个初中教学的全过程。

4、造成失分原因。

(2)有的学生审题不细,造成失分,很令人惋惜。如第4题,另外还因几何语言书写不清而失分。

四、后期采取的措施

1、强化基础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基础是能力提高的根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树立起抓基础是根本,抓能力是核心的意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从试卷上看,不少考生在基础题上失分,在基本运算上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加强概念教学,并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数学思想方法等),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不能脱离课标、教材。应当在教学中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解题思想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与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发展能力。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探索开放)的教学,特别是加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3、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当作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教师在工作中,要在使学生扎实掌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上多下功夫,争取更好成绩。

月考质量分析(二)

一、试卷分析

试卷总分120分,时间90分钟。纵观本次试卷,有些题是平时学习以及检测中遇到过的题型,但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我认为本次试卷能较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分析能力、简单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整体有一定难度。本次试卷考察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六上第一单元以及第四单元的内容。范围是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以及比的认识、化简及应用。题型有选择、填空、计算和解答。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做基础题目掌握不扎实,对知识技能含量高的题目感到困难,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整体还有发展空间。

二、成绩分析(略)

三、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都能遵守纪律,认真上课,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仍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上课爱溜号。在书写上,一部分学生能按步骤规范书写,有四五个学生书写不认真或者是不规范。结合本次月考反馈,就目前的学生学习的状况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学风: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倾听、逐步学习笔记、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由于课堂上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但是,很多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有效的引导。

态度:绝大多数学生态度端正,比如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上课精力较集中,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但仍有极少数学生不求进取,及格就行。

四、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第二大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第三大题计算题(每题3分,共24分)

本大题包括25、26两道小题,分别是化简比和求比值,得分率55%,主要失分原因是把化简比和求比值弄混了,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没有写步骤只写结果所以每题只得1分。

五、改进措施和教学打算

改进措施:

1、已讲练的题目得分率不高,学生上课落实不到位。

2、学生做题信心不足,解题经验不丰富,这说明学习数学的方法习惯还没有形成和得到培养。

3、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

教学打算:

1、在今后教学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的加强,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向40分钟要质量。

2、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重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让学生会量、会画、会说,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学”为核心。

3、将知识内容一点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耐心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尤其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期高效。

月考质量分析(三)

第二次月考在紧张的节奏下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月考已告一段落。相反,试卷的评讲以及试卷质量的分析尤为重要。往常试卷分析一般都是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先在备课组里集体讨论分析,然后在班里做总结。老师们往往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试卷,忽略了学生自身对试卷的看法。

于是,我利用月考结束后的第八天和第九天英语晚自习,以展示课堂的形式,在两个班分别开了月考质量分析会,下面讲一下我的做法:

一、学生自研。

2.接着学生根据试卷以及自身原因把情况写在纸上记录。

二、学生讨论。

1.两人小对子相互讨论自己的问题,对子可以帮忙分析。

2.对学结束后,进入组学,大小组长分别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讨论并补充。

3.接着是群学,主持人给四个大小组长抽签预演,准备展示。

三、学生展示。

1.这次展示要求全员展示,每个人都跟大家讲一下自己的试卷分析。

2.学生点评补充。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台下学生还可以根据对他/她的了解给其评价或者建议。比如上课爱接话的学生如果在给自己的约定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台下同学可以给其补充建议。

四、主持人及老师总结。

主持人及老师对同学们的展示情况对试卷分析做总结。

感受及反思:

1.通过这次试卷分析会,学生积极的提出了自己试卷失分的原因,三年级试卷整体难度不大,学生做题粗心失分较多,而四年级新生仍有一些基础知识不过关,这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重点强调以及做好学生对子的帮扶安排。

2.学生自己认识到做题粗心而导致失分的问题,比老师强调的印象要深刻。这样他们以后在做题时可能就会下意识的认真审题并检查,以防继续吃亏。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5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中,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因此,学习计算机、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时展的需求。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目前,我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1.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2.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利用Excel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 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到两个"学困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4.布置任务,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我在修饰图表这一课中所布置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A、可直接在刚生成的图表上进行修饰。B、可将"我的文档"里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统计表"打开,并生成图表,进行修饰。C、可输入有关的数据,并生成图表。(教师提示,你可输入自己的月考成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同水平的同学选取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做到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把更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让学生落后于时代。

5.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对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就可以让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活跃,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并且利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同一个问题,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3]。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地分析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在三角形中一共包括多少中位线,每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都具备怎样的相同的特点?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对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6.借助道具对学生的自主观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之外,还必须要对学生的自主观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我们都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能够形成很多思考和认知。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自主观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总结。比如在对几何中的平移问题进行讲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道具进行充分的借助,帮助学生对图形的变换进行更好的观察,从而利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并且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7.结语

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根据,积极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进一步地使教师自身的授课效率以及学生的学生质量得到提升,最终能够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俊红. 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其结课方法评议[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10)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毕业刚进入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奇,绝大多数同学渴望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有所作为。然而,他们是按施教区域分配进校,由于小学文化课程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身心发育尚未健全,思维相当活跃,但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儿童”能够接受与小学算术完全不同的初等数学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进而热爱学习呢?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心备课

1.备学生:精心备课,了解学生是前提

学生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家庭,有的出身于知识分子、干部家庭,有的是白领、老板的子女,还有的是外出务工者的子女,自然而然基础大不相同,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面。因优等生思维反应敏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不需要施教者反复讲解,而学困生却相反。这就需要施教者因材施教,避免强制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地学习,不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然而,中等生和学困生在课堂里无所事事,索然无味,大脑像一潭湖水,平淡无奇,不开窍,放任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施教者痛心疾首,呼吁施教同仁共同努力,拯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致。当施教者的情感灌注在教学过程中激起了受教者的学习情感时,受教者就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进程中来。在备课中,施教者循循善诱,采取反复举例建立数学概念模型的做法,提升了数学对受教者的亲和力、吸引力、理解力,努力营造数学的氛围,列举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人物、故事,组织课外数学沙龙、讲座,实现情境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受教者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需要施教者因材施教,找学困生谈心,了解学困生的心声,与学困生交朋友,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及可发展空间,帮他们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和改进方法,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并调整心态。抓两头带中间,让优等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让学困生分散压力化解难点、突出重点、轻松地收获知识,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分别在数学学习的不同兴趣层面上冲浪。

2.备教材:精心备课,熟悉教材是关键

全面了解一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吃深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使受教者听课后心中有数,应掌握的知识重点难点亦迎刃而解;对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要得当,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课堂小结必不可少,回顾知识点,概括重点,留下问题,抛砖引玉,让学生主动去探求;作业布置也应得当,恰到好处,让受教者脑、眼、耳、口、手联动,发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的记忆效能,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上完课及时写教学后记,总结教学成功点,找出需弥补的不足之处,不断追求更完美、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成为传授数学知识的其乐无穷的天堂。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1.课堂教学时段的合理配置是科学完成任务的保证

教学时段优化的标准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所谓会学, 就是既要勤于思考, 具有积极主动的求索精神, 又要善于发现问题,能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提出解决方案。一般来讲,一堂数学课教学应该将总时段的八分之一用于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总时段的四分之三为师生互动讲授新课;总时段的八分之一为概括小结。

2.由导入新课到复习旧知,都有比较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施教者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导入得新颖。初中数学教学,对受教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思维的代数、几何领域,比如几何,众生从“零”起跑线开始,是一张等待描绘精美画卷的白纸,如何使受教者步入几何图形思维的殿堂,入门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几何课开设之初,正巧遇到一位桥梁专家回乡探亲,萌发了邀请他来现身说法“如何学习数学?”“为什么一定要学好数学”的念头。这位桥梁专家乐意地接受了邀请,在课上,他用亲身经历和体会展开了师生互动谈话式教学,首先要求同学围圈而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受教者感到和蔼亲切。然后向大家发问:“你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同学们比较拘谨,桥梁专家拿出了小礼品(世界各种桥梁小模型):“请大家争先发言,争得礼品。”气氛立刻活跃,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同学说:“桥梁不仅要用到数学而且还用到力学,它不像我们童年时搭积木那么简单,需要通过设计计算实施才能造出一座安全美观先进的桥梁,几何图形的设计是其中之一。”还有同学说:“一座桥梁的载荷能力要根据交通流量来确定设计方案,并要进行十分周密的精确计算。”等,桥梁专家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肯定。因此无论设计、计算、施工都离不开数学、几何的基本运用。

让受教者身临其境,感悟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受教者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发现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是查漏补缺的极好时机。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引人入胜,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讨论,自始至终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包括提问,都能反映出施教者在备课时充分完备的教学理念。俗话说:“只有老师没想到的,没有学生做不到的。”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切从调动受教者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出发。优化课堂结构,应掀起一个个兴趣的惊涛骇浪,让学生不断去冲击……

三、评价多元化,激励受教者奋发向上

数学学习成绩的取得直观地来自于学习效果的检查,施教者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受教者自评,回顾概念公式,看自己是否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概念和公式,科学完整地完成基础习题;二是学生互评,相互举例出题,互改作业试卷,相互促进,相互鼓励,激励学习;三是师评,课堂复习提问,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评讲,都是权威性的点评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动态生成的性质。从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来分析,人们更多地倾向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心理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等不同因素展开课堂教学评价,笔者认为,尽管这种一般性的框架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性,但我们还应当结合数学学科特殊性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作更为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