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1

关键词:金融危机;四川;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121-01

0 引言

次贷危机的扩大使美国主要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亏损。作为美国紧密的贸易合作伙伴的中国,在这场美元保卫战中买了很大一笔单。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将影响我国出口增幅回落近6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持有美国国债4055亿美元,约占外汇储备的26.5%,美元每贬值一个百分点,我国将损失40亿美元,因此金融危机导致我国通胀压力空前增大,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7亿美元,外需的下降使我国的出口型行业尤其是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发展危机。

1 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的影响

1.1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大,企业投资面临下滑

汶川地震使由政府主导的灾区基础设施、民生投资快速启动,而工业企业投资增速回落较快。美国金融危机爆后,我国可能实施的扩张财政政策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而国内资本流动性减少很可能使工业企业投资资金进一步减少,对四川经济发展后劲将产生一定影响。

1.2 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减缓,房地产企业面临挑战

四川外商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比重从2月份的0.5%上升到8月份的6.8%,2008年8月,投入房地产的外资占全省外资总额的比重高达75.8%,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欧美等国资金严重匮乏,全球投资减少,将使四川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的房屋建筑成本、汶川地震及金融危机引起的房地产需求下降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资金紧张将使房地产企业面临巨大考验。

1.3 丝绸企业周转困难

2007年四川省丝绸商品出口2.56亿美元,在全国丝绸出口省市中位列第五;其中蚕丝类产品出口9922万美元,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16%。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四川丝绸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特别是蚕丝类商品出口,1-9月出口额659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1%;其中9月当月出口额663万美元,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23%。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到四川丝绸出口行业,自今年9月份以来,四川丝绸出口企业接到的订单减少,客商采购意愿不强,观望气氛浓厚。

1.4 服装企业艰难过冬

成都本土服装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起点很低,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不注重自身品牌的培育,企业竞争力很弱。碰上今年的金融危机,经营更是雪上加霜。越来越多的陌生老板出现在成都荷花池综合批发市场。他们来的目的不是进货,只是催债。金融危机正影响荷花池,内贸、外贸销量明显下滑。为了自保,荷花池的服装老板正减少投资、收缩战线、查收欠款。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四川服装业产业链目前资金链紧绷,一些服装厂已开始倒闭,整个行业正采取各种措施过冬。据调查,有的服装企业产量减五成,老板改骑电动车。

2 四川应对金融危机措施

2.1 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

在买方市场,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而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必将挤压企业利润。尽管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使工业企业利润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在国际需求下降进而引发国内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购销价格“剪刀差”必将对工业企业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四川工业企业购销价格“剪刀差”比全国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东部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外向度高,美国消费市场的萎缩以及出口企业销售资金难以收回将使东部工业企业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因此,东部企业为降低成本、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将加速产业转移,给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机遇。

面对东部工业加速产业转移需求不断增长给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应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政策规划的研究与实施,重点解决好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进程。

2.2 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实力

国际、国内需求下降将使企业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受到约束,应增加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贷款,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四川经济的内生动力。

2.3 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坚强后盾

四川建设西部发展高地首先发展交通,灾后重建首先恢复交通,因此,应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之际,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四川经济加快发展

2.4 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

我省应该加快抓紧抓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如出川铁路和高速公路项目、彭州大石化项目、双流机场二跑道项目、武引二期灌溉工程项目、大型农产品基地项目等。同时以铁路为重心的重大项目建设。铁路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比如铁路基建对钢材、水泥有巨大的需求,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钢材,还会带动电子电器行业、橡胶、玻璃、铝等有色行业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清这次金融危机给四川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优先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速度,迅速建成投产,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就一定能够稳住当前经济增长的水平,把全省国民经济引向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长江.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2

【内容提要】 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欧盟委员会及欧盟国家提出教育领域的应对措施:努力通过提供财政刺激、资助和补助金的方式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同时鼓励私有部门对教育、科研进行投入;重视提高投资效益,包括引进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减少辍学学生数量,尽可能使人力资本投资惠及普通人群;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机会,有效开发终身教育战略和结构,保证每个人在年富力强时期均有机会参加培训;实施技能提升计划,一方面通过教育与培训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欧盟对技能匹配的监测及信息提供能力,促进就业和复兴劳动力市场。欧盟的应对政策与措施既考虑眼前救市,又着眼于增强欧盟竞争力等长远发展目标。

【关 键 词】欧盟/金融危机/教育政策/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5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09)09-0039-05

严重的金融危机增加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预测的程度。然而,为了使欧洲经济能早日走上复苏的轨道,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11月推出了《欧盟经济复苏计划》,旨在帮助欧盟国家尽量减少目前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并为将来经济复苏做好准备。[1]《欧盟经济复苏计划》包括一个根本原则和两个基本点,即以社会稳定与社会公正为根本,一方面以短期手段刺激经济、保障就业和恢复信心,另一方面着眼于长远发展,以提高欧盟竞争力为核心进行理性投资,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该计划涉及到研究与开发、创新和教育领域里的一些政策与措施。本文以《欧盟经济复苏计划》为蓝本,结合欧盟近期的相关文件,阐述欧盟及其成员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制定的与教育相关的政策或在教育领域所采取的措施,以为我国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一、增加对教育、研究与开发的投入

面临金融危机,《欧盟经济复苏计划》提出成员国应保持各自国家对教育、研究与开发的既定投入目标,并努力通过提供财政刺激、资助和补助金的方式增加对教育、创新、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尤其要鼓励私有部门对教育、研究与开发的投入。

在通常情况下,金融危机、经济下行均会对公共财政和私有资金造成影响,这很可能导致各成员国推延或减少对教育、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欧盟经济复苏计划》特别强调应继续执行既定计划。长期以来,欧盟十分重视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其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总量的比重在世界名列前茅,2005年欧盟27国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平均值为5%。[2]由于欧盟的教育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私有部门投入比例极小,这使得欧盟教育投入在总量上不及美国。因此,鼓励私有资金的投入是未来欧盟筹措教育经费的重点。[3]同时,早在2002年,欧委会就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占欧盟GDP3%的目标。[4]

到目前为止,一些成员国已经开始对欧盟的要求做出回应:

芬兰在2009年的财政预算中提高了教育系统的支出比例,投入在大学的经费增加到21%,投入在科学研究的经费增加到15%,投入在文化、健康和青年项目的经费上升到10%。

2008年10月,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首脑“教育峰会”达成了一致:加强对教育与研究的投入,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要从目前的8.9%(其中教育为6.2%,科研为2.7%)提高到2015年的10%。

马耳他计划将从欧洲地区发展基金(ERDF)中申请约4,105万欧元用于2007-2013年与教育相关的项目,其中包括更新马耳他大学和马耳他文化科学技术学院(MACST)的设备、ICT设施、仪器和教学设备。

爱尔兰科学基金会(SFI)将投入14亿欧元用于生物科技、信息和通讯技术及可持续能源和能源效益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该基金会创立于2000年,是实施《2007-2013年国家发展计划》和《2006-2013年科学、技术和创新战略》的主要机构。

瑞典投入了50亿克朗的特别资金,用于未来4年医药、技术和气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有些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不得不削减各部门的经费。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和研究经费削减的幅度都相对较小。如爱沙尼亚在2009年的预算中,大多数部门的经费都被大幅削减,只有教育、科研与内务、国防经费削减得最少。

二、注重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投入和产出的效益

《欧盟经济复苏计划》指出,成员国应当保持经费投入以提高教育质量。在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欧盟也十分重视提高投资效益,提出引进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减少辍学学生的数量,以及尽可能使人力资本投资惠及普通人群等措施。

欧盟的教育虽然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与经合组织国家相比,其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却不高。如2005年欧盟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5.03%,美国为4.85%,日本为3.52%。然而根据2005年联合国对世界各国教育成就指数的横向比较来看,美国的指数为0.971,欧盟为0.956,日本为0.946。也就是说,虽然欧盟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较高,但产出却相对较低。此外,从经合组织举办的学生学业成就测验(PISA)结果来看,欧盟国家的表现也不甚理想,尤其在阅读方面,学生不及格率最高。[5]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的绩效评估成为欧盟的重要工作。

目前,大部分欧盟国家都设立了对学校进行评估的学校监测中心。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北欧一些国家开始设立学校评估的国家标准,一些以学校自我评估为主的国家也开始启用第三方评估的模式。例如,从2009年10月起,意大利将由国家教育、培训和教学评估研究所负责对学校进行评估。[6]德国已为普通教育水平设立基准:2010-2011学年前实现全德统一标准的高中毕业A-level考试即大学入学考试,先在德语、数学和外语三科中实行,2013年将扩展到自然学科,建立促进教育质量发展的机构(IQB)。

近年来高辍学率也是困扰欧盟教育的一个问题。青少年提前离开学校,既不在学校接受教育,也不就业或参加培训。这种“尼特”族(NEET,即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类似我国的“啃老族”)现象目前在欧盟十分普遍。过早离开学校,不仅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埋下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经过欧盟有关方面的积极努力,欧盟18~24岁年龄段辍学率从2000年的17.6%下降到2007年的14.8%。欧盟进一步制定了到2010年将辍学率降低至10%以下的目标。[7]英国政府最近提出延长青少年留在教育与培训系统内的时间,其目标是,到2013年将学龄延长至17岁,2015年延长至18岁。[8]

同时,欧盟一些国家的学生在大学学习时间过长也是效率不高的表现。欧洲国家虽然启动了“博洛尼亚进程”,调整了学制,但是由于惯性的作用,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延长在学年限。为此,德国决定大学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学习在正常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同时将引入质量管理措施。

三、扩大职业和高等教育机会,实施终身教育战略

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失业率上升。因此,保就业成为《欧盟经济复苏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欧盟在《指导就业综合指南》中强调,扩大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机会,有效开发终身教育战略和结构,保证每个人在年富力强的时期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9]

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以扩大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机会为目标。

例如,奥地利国家委员会决定取消政府在2001年制订的大学收取学费制度。此前,关于大学收费问题一直是政府联席会议各党派讨论的焦点,根据目前的报告,各方均同意取消收费制度。

希腊教育部长最近参加了希腊国际大学落成仪式,这是希腊第一所提供全英语教学的国立大学,其目的是吸引希腊国内和国际学生。创办该大学的另一个目的是吸引世界各地的希腊学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目前该大学开设了经济、人文和社会科学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拉脱维亚开展了“提高初级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活动,希望以此提高学生获得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建筑方面的职业教育,使其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和服务方面的工作。

在2008年10月德国“教育峰会”上达成的“优先发展领域共识”包括:促进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最佳起步发展条件:除了在2013年之前增加儿童照看设施之外,还要融入移民儿童,补充8万名幼儿教师,招聘更多的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尽早向残疾儿童提供资助;大学将对手工艺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中介专业机构开放,大学要有意识地引进终身学习计划;增加适龄青年上大学比例:大学入学率要达到中学毕业生的40%(目前是35%);要扩大在公司实习的“双元学习”范围;提供更多的助学金;扩大导师制,更有效地发挥大学的潜力;提供更多终身学习的机会:与社会各界进行更多的合作,参与终身学习的比例应从43%增加到50%,应推进终身教育运动,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

瑞典政府已经宣布了秋季预算议案。瑞典政府将采取措施改进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的年龄提早到3岁,实行儿童照料凭单制度,明确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等。议案中的其他教育措施还包括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教学,扩大学徒制的实验范围,扩大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加强职业培训等。

四、加强教育和再培训,提升技能、促进劳动力就业

为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劳动力就业,《欧盟经济复苏计划》提出将投入18亿欧元用于激活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对低技能者进行再培训,对技能升级、学徒制、自主就业等提供补助,对自主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通过技能升级来提高就业能力;[10]同时,加强对技能匹配的监测,与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公共服务部门以及大学密切合作,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并使之与社会的要求相匹配。[11]为此,欧盟委员会还发起了《欧盟就业支持计划》,其目的也是通过行动、再培训和技能升级等措施,促进就业和复兴劳动力市场。

欧洲目前正面临着向低碳经济的转变,知识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ICT的普及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创造可持续的工作岗位提供了巨大潜能。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社会结构的演变也加速了劳动力市场和技能需求变化的节奏。在此背景下,实现技能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估算,在2006-2020年间,欧盟25国较高教育程度工作岗位的需求量将从25.1%上升到31.3%;需要中等教育程度的工作岗位也将从48.3%上升到50.1%;而需要低级教育程度的岗位将从26.2%下降到15.8%。

同时,研究表明,在所有行业中,新增的工作岗位都具有向高低两极化扩展的趋势,尤以偏向技能高端为甚。到2020年,欧盟25国将新增1,77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集中在高技能的非体力行业,如行政、市场营销、物流与销售经理、IT系统行政管理者、教学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等。

由于各成员国的情况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各国人口的技能现状以及在各个部门中的岗位分配的不同,因此从欧盟层面加强预测、提高监管,对于增强教育和培训与市场技术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对于缓解金融危机对就业产生的冲击,以及欧盟劳动力市场长远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欧盟在提升技能方面采取了两方面措施。首先是加强监测与匹配,向国家层面、地区和地方政府、企业、社会部门、培训机构和个人提供欧盟短期劳动力市场变化、岗位需求及项目和技能需求的相关信息,促进专业人才在地区间的流动。为此,欧盟委员会将通过“2009年匹配与筹划”计划,为欧盟公民提供易于使用、透明度高的在线服务,提供有关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机会的详细信息服务。此网站作为“欧盟就业服务”门户网站的一个分支,将与“欧盟区域学习机会”门户网站和“研究者在行动”网站相链接,它将提供一个清晰的欧盟工作岗位需求的地理分布概念图,对工作岗位与技能不匹配的情况及时反馈,并提供学习机会的信息。其次是提高欧盟预测预报的能力。目前,大部分成员国正在开发预测与预报工具。但是,这些行动在范围和方法上差异显著,需要从宏观上加以调控与整合。为此,欧盟委员会将促进企业和教育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对话,建立满足中期技能需求的合作关系;从雇用者的角度提供对学生和毕业生的期望和建议。

为了收集成员国、企业和社会部门、教育和培训提供者、学术界和国家机构的意见,欧盟委员会将建立一个小型的专家小组支持“新技能、新工作”活动,提供有效咨询服务。

技能升级对欧洲短期内的经济复苏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提供工作岗位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建设,对于社会公平、性别平等和社会融合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面临金融危机,欧盟委员会及其成员国不仅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也加强了以提高效益及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为目标的教育与培训系统改革的力度。历史的经验表明,这一善于利用经济危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为危机过后的经济腾飞做充分准备的举措,是二战以来那些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国家的通行做法。正如《欧盟经济复苏计划》中指出的:“金融危机和随后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紧缩的财政资源,可能会导致拖延或大幅度削减有计划的研发教育投资,过去欧洲衰退时曾这样做过。事后看来,在中期到长期发展过程中,这种决策非常消极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前景。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富有远见地增加了研发和教育开支,奠定了其创新的基本地位。”[12]这表明,欧盟已经认识到要采取积极的、长远的应对危机的策略,即从科技和教育入手应对金融危机,这的确是富有远见卓识的。同时,欧盟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也有利于实现其在《里斯本战略》提出的将欧盟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体。

【参考文献】

[1][10][12]Commission of the EU. A 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 Brussels, 2008.

[2][6]Commission of the EU. Progress towards the Lisbon Objective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Indicators and Benchmarks), 2008. 160 ,38.

[3]Commission of the EU.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Europe of Knowledge. Brussels, 2003.12.

[4]Lisbon European Council 23 and 24 March 2000, Presidency Conclusions[EB/OL]. europarl.europa.eu/summits/lis1_en.htm,2008-12-20.

[5]Commission of the EU. An Updated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uropean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russels, 2008.4~6.

[7]Commission of the EU. Improving Compet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An Agenda for European Cooperation on Schools. Brussels, 2008.9.

[8]Core Team, European Employment Observatory(Quarterly Reports). 2008.26~27.

[9]Commission of the EU. On Guidelines for the Employment Policies of the Member States. Brussels, 2007.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3

三季度,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增幅比上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是2004年四季度以来增长最慢的。主要特点:

近期,韩国经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表现:一是股市剧烈振荡。韩国股市从6月份开始下滑,由于资本大量撤出,10月份韩国综合指数急剧下跌23.1%,其中10月24日暴跌10.57%,一个月的时间里股指从2000多点跌破1000点,比去年10月份的高位下跌46.1%。11月份股指高低点落差比10月份缩小较多,但月末股指仍未回到上月末水平。二是韩元大幅贬值。10月份韩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14.8%,其中10月29日汇率跌至1478.5:1,与10月初相比贬值24.1%,成为货币贬值最多的亚洲国家之一。11月份韩元兑美元汇率贬值4.5%,速度明显放缓。三是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三季度韩国外汇储备减少184亿美元;10、11月份为稳定汇率,韩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致使外汇储备在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急剧下降392亿美元,处于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给韩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而且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为此,韩国政府采取了减税、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市场流动性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金融政策。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韩国央行连续三次降息,累计下调基准利率125个基点;其中第二次(10月27日)是7年来首次临时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做出的决定,大幅降息75个基点,创历史之最。10月20日起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总金额13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为本国银行2009年6月前所欠的外币债务提供担保,有效期3年;300亿美元提供给银行和企业,增加市场外币供应。为稳定金融市场,政府还准备扩大2009年外汇债券发行规模至60亿美元(历史最大规模),设立5000亿韩元股市稳定基金和10万亿韩元债市稳定基金。

财政政策。如此大规模的增加财政支出是韩国近年来少有的,2008年韩国预计财政赤字100亿美元,这将是11年来首次出现赤字。最近,财政部又追加2009年财政预算14万亿韩元,其中,11万亿用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和恢复地方经济活力;3万亿用于减税措施推动民间投资,在未来两年内,每年所得税将下调1%。

刺激房地产措施。为搞活房地产市场,政府将出资8万亿韩元购买建筑商手中的土地和滞销房屋。对购买非首都地区新房的居民将给予税收优惠,并放宽对房地产开发的部分限制性措施。延长贷款延期期限,降低从浮动利率贷款转至固定利率贷款时的中期偿还手续费,减轻家庭住房还贷压力。

总体看,韩国经济虽然还没有衰退,但下滑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从国内需求看,房地产市场毫无起色,下半年建筑业订单持续下降,其中私人用途的建筑业订单连续两个月下降,10月份公共事业用途的订单也出现下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国内机械订单连续三个月下降,10月份达到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实体经济受到损害,10月份企业破产258件,比9月份增加120件;11月份企业景气指数降到65,为近10年来的最低点。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4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村经济积极性增收就业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生产与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局面与形式,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近年来越演越烈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农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民增收,就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在金融危机下,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金融危机,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目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生产的影响

(一)农产品价格走低,严重打击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给农产品市场带了严重的冲击。首先,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价格不断的下跌,农产品市场不景气,销量大大减少。这样就造成了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粮食、畜产品和木材等一系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大幅度下跌,据数据现实,在金融危机初期,木材的价格跌幅达到了30%以上。其次,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不断的降低。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而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下降,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居高不下,特别是农药、化肥等农业支出成上涨的趋势,这样就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益的下降。据数据现实,在金融危机初期,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同比增长了40%左右。农业生产投入支出的增高与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就加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不畅,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形成了良性的输出转移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劳动力缺乏的沿海城市转移输出,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农村人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够很好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村人口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工厂纷纷宣告破产,这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失去了就业机会,严重应心理农民的增收。大量的农民工返潮,也危机到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能力不足,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渠道不畅,农民就业渠道受到限制,农民增收渠道变窄,也就直接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三)增加了农村社会问题,为农村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

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产品生产的效益持续下降,严重打击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不畅,增大了农民就业增收的难度,这就为大大增加了农村社会问题的频率,为农村稳定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从而为农村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据调查现实,金融危机对农村的影响,已经有经济的浅要层面波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层面,对农村的稳定发展造成重大的冲击。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就业增收困难等后果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的幸福感。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一技之长谋生的大龄农民来说,更是出现了“活难找、钱难挣、日子难过”的现象,增大了农民不满情绪,这样也就给社会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应对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影响的措施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在巩固农村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条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经营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以保证农民的增收。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力度,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为集约型的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生产由片面的追求数量上的增加到注重质量效益的方向转变,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切实依靠科技来促进农业的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加快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和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推进农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并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型农业,改变农业生产的单一功能,促进农产品的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产品从单一的功能向保健、观光、休闲、生态旅游、文化传承等多元化转变。只有充分加快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增收。

(二)鼓励农民进行创业,推进农村改革,多渠道破解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措施所在。为此,政府、企业与农民三者要结合起来,形成合理,共同促进农民就业,破解农民就业难的问题。首先,政府要发挥农村发展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民的帮扶机制。建立完善是农村培训制度,对返乡农民工和事业下岗的农民加强职业培训,也增加其素质,提升其就业的几率。此外要建立创业机制,鼓励农民进行本土创业,倡导农民形成合力,利用农村的闲置土地、厂房与荒山等资源进行投资创业。此外,政府要加大农村创业的自己补助,切实从政策市和经济上支持农民进行自主创业。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的破解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三)加大农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加大对农村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合作组织,聚集农村资金,发展农业,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信贷的额度,适当放宽对农业信贷的限制,增加农业信贷的扶植力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的覆盖面,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只有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金融危机下,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农产品价格走低,严重打击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不畅,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增大和增加了农村社会问题,为农村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三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为了化危机为机遇,首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其次,鼓励农民进行创业,推进农村改革,多渠道破解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再次,加大农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当然,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应对措施也是多种多样,这就有待于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慧萍;王玉斌;邹於娟;武拉平.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09.09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5

一、危机前后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爆发前安徽省进出口总额一直位居中部各省首位。 2007年,安徽省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结构上呈现出口、进口均衡增长的发展格局。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9.3亿美元,增长30.1%,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7.1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2.9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16.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可见,安徽省对外贸易处于不断发展中。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成上升趋势,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已经形成以欧盟、美国、日本为重点,遍及全球的多元化格局,并且越来越多的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逐步加入到出口贸易的队伍中来,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样化;重要资源性商品进口迅猛增长;市级出口快速增长,省直出口增速减慢。总体的外贸结构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

危机爆发后,安徽省外贸结构的问题也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日益凸显出来。若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安徽省外贸持续协调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受危机影响,安徽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持续下降,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外资在保持增长。2009年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居全国第14位,比2008年下降22.5%,大于全国外贸降幅8.6个百分点,降幅排在全国第11位。在中部六省中,我省外贸降幅排在第3位,小于山西和河南省。进出口值居中部第2位,比位居第1的湖北省少15.8亿美元。2010年,安徽省外贸开始出现回升的趋势,但是整体速度慢于全国,拉动外贸回升的内外部因素尚不稳固,制约安徽省外贸发展的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一些新兴产业、新的外贸增长点尚未反映到外贸进出口业绩中。主体贸易方式进出口降幅更加明显,作为对外贸易方式主体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22.9亿美元和26.7亿美元,合计占外贸总值的95.7%。但是二者分别下降了23.6%和21.8%,降幅均超2成,大于全国降幅10个和8个百分点。另外,外商投资设备进口仅1亿美元,下降近6成,降幅过大。重点地市进出口减少过多;较危机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大体上比较平均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主体经营者降幅较大。

二、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的前景

虽然安徽省对外贸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外贸降幅超过两成,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国家拉动内需、促进外贸政策作用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2010年降幅逐步收窄,年底呈现回升势头;部分地区进出口逆势增长,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双增长;民营企业在危机中利用自身经营灵活,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获得了发展空间,进出口开始大幅回升,对外贸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两矿”、汽车等重点进出口商品呈现出强劲的恢复性增长势头,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安徽省可以利用当前大好的经济环境发展对外贸易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然而,危机也给安徽省的外贸发展带来了挑战。安徽省进出口市场本身就存在集中程度偏高的现象,对日、美和欧盟的贸易额占总额的一半,现在由于这几个贸易伙伴受到的经济冲击比较大,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这势必对外贸市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不在,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

三、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的对策思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发展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调整好外贸结构,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对外贸易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导力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和吸纳社会就业的现实载体,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提高外贸总量;应当转变过去单纯追求出口创汇指标的观念,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抓好以引进技术为重点的进口工作,把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以此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促进安徽省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外贸进出口的协调稳定发展;改变过去贸易商品大都属于附加值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技术成熟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很少,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形成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轻纺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两翼,加工贸易为重要形式的进出口新格局,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在发展欧、美、日、港等主要市场和巩固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拉美、非洲、中东、俄罗斯及东欧市场,使安徽省出口市场在地区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布局,优化市场结构,并且积极融入全国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以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6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金融业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

3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1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抵押物价格风险指随着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按揭贷款期间发生突然变故,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不得不面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一旦房价下降,房屋处置变现后就不能补偿银行贷款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3)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调险标准

在美国这次危机中,评级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众多投资者由于盲目信任评级机构对次贷的评级,而对次贷证券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因此遭受了巨额的亏损。我国资产评估机构是重要的市场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往往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确定抵押物的价值,进而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不但能够为银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减少房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分配效率,还能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未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规范的评估报告复核制度,该制度不但可以确定资产评估机构股价的准确性,还能有效防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2 金融机构应兼顾加强创新和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1)要加强金融创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一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2)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拉长了资金的链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