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1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听说课 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形成了“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始终处于从属位置,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中少有机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此一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差,成为典型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外语教学需要一定的知识传授,但更需要生动活泼的、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任务型教学法旨在引导学生用外语做事,使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任务,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生活化的任务,任务由简至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法
(一)任务
英语课堂上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学习者应用英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2]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手段,但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及人际交往,为学生提供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调乏味的项目联系,成为有语境、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二)任务的结构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包括五个要素:目标、活动、输入、情景及师生角色。
1.目标(goals)。教学任务首先应具有明确的目标。这种目标具有两重性,即非教学目的和教学目的。例如,在“接待外宾”的任务中,非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接待外宾时需掌握的礼仪,以及如何让来宾感到舒适、满意。而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接待礼仪中的一些英语表达形式,并且了解中西方在礼仪文化上的差别。
2.活动(activity)。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有其实质性的内容和规则,也就是学生要“做什么”和“该怎样做”。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定任务的内容,并且制定明确的规则,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教师布置的内容按照相应的要求一步步完成。
3.输入(input)。输入即信息输入,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资料。资料可以是语言类的,如新闻报道、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类的,如照片、图表、地图等。
4.情景(setting)。情景指的是完成任务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设计任务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充分体验接近真实的场景,达到锻炼语言能力、提高交际能力的效果。
5.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在任务中学生是主体,是执行任务的交际者,而教师则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及评价者。在任务的进行中,学生传送与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而教师要组织好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引导并监督学生执行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给予及时的评价。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在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上,学生听力与口语的锻炼机会相对较少,也大多基于课本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一些情景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操练机会,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自主地学习并提高自身的听说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包含三个阶段:前期任务(pre-task)阶段、任务环(task cycle)阶段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阶段。(3)下面以“面试”任务为例,叙述任务型教学法各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一)前期任务(pre-task)
在前期任务中,教师引出话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面试”的前期任务中,教师可以首先用一些灵活的手段,例如播放一段应聘者面试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他们在两三年后将经历的场景,由此向学生引入此次话题,即工作面试。在话题引入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并向学生布置相关任务:
1.运用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搜集面试常见问题。
2.运用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搜集应聘者面试技巧。
3.任意选择一家用人单位,并对其工作性质、用人需求等方面有所了解。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完成3个前期任务。
(二)任务环(task cycle)
任务环即学生执行任务,各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在任务环阶段中,教师首先请每个小组出一位代表,和其他小组分享前期任务中1、2两项的完成情况。之后,教师向学生布置下一个任务,即模拟一段面试场景,要求每组中三个学生为应聘者,其余为面试官,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首先由面试官介绍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及用人需求,然后对三位应聘者分别进行面试问答,在面试结束后,经过短时间讨论,面试官向大家宣布录用结果,并阐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准备时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中观察每个小组的准备情况,有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准备完毕后学生进行逐组汇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记录下每组的表现,包括其中的一些亮点,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在此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归纳补充相应的语言知识。
在全部小组汇报完成后,教师对于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及不足。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总结评述,将前期任务中提出的前两项问题进行归纳补充,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面试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技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面试打下基础,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优点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优点
1.任务型教学目的明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学习的价值,并体验到成功感,促使他们拥有充足的信心和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2.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不仅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来处理问题,更必须利用多种技能和多种语言知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着一部分责任,扮演其相应的角色。学生在合作中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一起解决问题,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交际能力。
(二)需注意的问题
1.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导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及评价者。教师应让学生承担起主角的位置,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序地组织课堂,引导和监督学生完成任务。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总结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有效的点评和归纳。
2.教学任务的设计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创造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的任务,并将语言知识与个人及社会融合在一起,注重其交际性、扩展性,促进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小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1010-1012.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2
关键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日益旺盛,但同时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此,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职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据此国务院在国办[2009]3号文件中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如何把这门课程上好,突出课程的实践特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实际应用作用,是每位授课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涵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任务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合了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所提倡的育人宗旨更倾向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更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就是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把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实践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重点是关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过程中的表现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按照6个教学阶段来进行,即提出项目问题、明确项目任务、确定项目实施环境、项目实施、检查评估、拓展提高。
项目教学模式以课程目标为基点,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学习目的,以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媒介,以成果展示为评价手段,通过项目的完成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研究主题的选择是否适宜。
首先,项目的选择应具有实践性,选择的主题应使学生能从对所学课程与研究主题之间关联的体验中学习。其次,项目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性,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再次,项目的选择应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挑战性。设计的项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针对学生进行项目的选择时应结合学生本身的专业特征。
(二)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以学科的某个专题为学习项目,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去学习和探究。这个阶段主要由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项目内容,生成作品,并在小组范围内演练、展示项目。
项目导入:在项目实施之前,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为学生项目的实施设置情境,并介绍项目的要求。分组分工。在教师确定设计主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或选择个人完成。收集及整理资料:在分组分工后,学习小组应通过多种途径整理和归纳信息资料。问题解决:学习小组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开始实施。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讨论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消化、吸收,并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辅导并进行密切的教学监督。
(三)项目汇报及评价
单个项目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应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展示形式可采用文本形式,如学生撰写项目论文或报告,或利用计算机技术,如幻灯、动画制作,或采用辩论、演讲、话剧表演等多样化形式。项目教学要求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或教师总评等。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高校专业必修课,由于起步较晚,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故“忽视特性、缺少实践、创新不足”是各高校开设本课程的共同缺点,其教学总体效果主要体现为:没有很好地促使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能掌握态度和知识层面,但技能层面并没有很好掌握;没有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有关知识技能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7个教学实训项目,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自我认知与职业分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提升职业素质及就业能力、面试礼仪、面试技巧与策略、就业权益与保护等。下面仅就其中的几个项目进行阐述。
项目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
在本项目教学中,首先任课教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给出几个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构成。之后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测试,通过测试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个性特征。接着指导学生进入到项目环节,布置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全班展示。
要完成这个项目,首先学生要认真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测评、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收集较全面的相关职业信息及各个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对收集到的职业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整理出与自身职业相关的信息之后,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并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最后是展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展示,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和课件形式展现,之后互相进行讨论、点评,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点评,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自身个性化、符合设计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通过这个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规划设计等能力。
项目二:模拟面试
在本项目的教学中,设置一些常见的面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训。帮助学生掌握面试礼仪、面试技巧、面试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路,提高学生的现场应答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专门设置了模拟招聘演示、自我介绍训练、模拟面试训练等。在模拟面试训练中,事先分组成立用人单位,负责起草招聘启示,张贴招聘启事,设置投机简历的环节,从收到的简历中挑选出一位学生进行应聘面试。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的双方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面试,同时着重于个人形象与言谈举止方面的演练。整个过程,学生在分组训练,中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互纠正及点评,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根据训练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出总结,针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纠正并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后,实现了看、听、做、思、练的有机结合。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对所有项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训,使学生熟悉了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整个流程,遇到实际问题能得心应手。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启发求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就业服务,需要我们努力进行教学创新和有益尝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发[2007]7号)[Z].2007-12-28.
[2] 顾季峰.活用项目教学法构建学法新体系[J].新校园(理论版),2009,(4):31-32.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3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国际沟通能力培养模式
“讲授—接受”教学模式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商务交际英语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授国际商务谈判技巧,然后给学生提供案例进行讨论或设定情景要求学生组织对话为主,所以商务交际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依旧沿袭以往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材+黑板(幻灯片)+录音机(视频)+对话”模式。虽然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大幅增加学生对话环节,但是形式仍然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积极开口参与的兴趣。而且课程设计过分依赖情景教学,教学安排仍然偏向重视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应对,缺乏对学生外语逻辑习惯和灵活应用外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经典句型,却在以后的实践中很少能有用武之地。实际上以商务交际英语为依托的国际商务沟通与谈判是一个双向即时沟通过程,课堂教学无法穷尽所有的情景,所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构建一套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强化学生国际沟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主义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首先,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整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商务交际英语教学设计。给学生搭建一个概念框架,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分析,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提示,后期逐渐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达到无需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在以后的毕业实践工作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景。其次,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一套市场营销专业商务交际英语教学方法。针对英语口语课上最关键的问题即许多学生不敢开口或不愿开口的状况,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groupdiscussion(小组讨论)、roleplay(角色扮演)、presentation(商务陈述)、market-ingplanpresentation(营销策划案陈述)和interview(面试)等,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法开展商务交际英语课程的各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商务交际英语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特点,选择各种教学活动的主题,比如与市场营销专业结合最紧密的presentation(商务陈述)环节,可供选择主题有包括产品营销、自我营销、项目营销,然后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通过教学活动主题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演练准备。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就教学活动主题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陈述)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
二、培养模式实施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重视学生国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依托商务交际英语课程构建一套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国际沟通能力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一般归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可以整合学院相关师资力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开展包括groupdiscussion(小组讨论)、roleplay(角色扮演)、presentation(商务陈述)、marketingplan(营销策划)、interview(面试技巧)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见表1。表1中presentation(商务陈述)紧密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选择市场营销最常见的三个大类的题目:产品营销、自我营销、项目营销。要求每位同学在一个学期之内必须上讲台一次,学生可以从与他们专业学习相关的三个大类题目(产品营销、自我营销、项目营销)中选择一个进行陈述,然后根据题目类型对所有的同学进行分组,选择同一个题目的同学编排在同一组,同时邀请其他同学做评委对该组同学的陈述进行评价。
产品营销环节即销售人员销售技巧真实演练,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一种产品,然后以销售员的身份推销该产品,而其他同学作为潜在顾客最终对该环节的所有产品进行选择评价。项目营销则由选择该题目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他的项目,最终由作为潜在投资者的其他学生来决定是否投资他的项目。这两个选题都可以与市场营销学课程整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营销环节则与interview(面试技巧)紧密联系,先由教师讲授面试技巧以及面试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答,然后要求学生模拟真实面试情景演练,由教师和四位同学担任面试官,最后由教师根据该同学的面试表现进行点评,这个环节也可以请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参与并提供意见建议。Negotiation(商务谈判)环节主要采取roleplay(角色扮演)的形式,先由教师讲授国际商务活动的谈判沟通技巧,然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景演练,这个环节可以与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整合,由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负责,开展综合性实训。其中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环节,由教师向学生提供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Groupdiscussion(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Marketingplan(营销策划),经济管理学院可以根据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回访调查结果,选取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集中的工作岗位作为学生开展营销策划的背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营销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的营销策划案,最后进行策划方案的演示陈述。整个课程教学时间内可以要求学生一共完成一个或两个营销策划案,努力做到就业与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三者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个环节可以与营销策划课程整合,开展综合性实训。
三、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能够对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确保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可以建立一套针对商务交际英语课程特点的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试为辅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可以占较大比重,比如70%,而课程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较小,如30%,课程总成绩以百分制计。其中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规划如表2所示。
1.形成性考核
“商务交际英语口语”课程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成绩根据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以及参加包括商务陈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营销策划等课程学习过程中组织活动的表现情况综合而定。表2中,presentation(商务陈述)占平时成绩的30%,Marketingplan(营销策划)占平时成绩的30%,Negotiation(25%)(商务谈判)占平时成绩的25%,A&P即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15%。
2.终结性考试
“商务交际英语口语”课程的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30%。考试内容紧密结合所学教材,考核学生所需掌握的商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交际能力。同时,商务交际英语期末考试形式也实现突破,考试时间仅为一个小时,并采取不同部分限时答题的方法。其题型安排如下表3所示。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一些教学改革活动已经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中开展,实践证明该改革深受广大学生认可欢迎。其中我们对04、05、06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分别进行了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70%的同学认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提高;76.7%的同学认为课程能激发他们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93%的同学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100%的同学对本课程的考试评价方法感到满意。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4
>> 技术的培训,培训的技术 理念培训为主导技术培训为主体的教师信息化培训模式 技术类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绩效技术的企业培训 技术培训中的关系分析 技术培训中的“云”课程 拖拉机驾驶的培训技术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 杨梅技术产销培训的实践研究 关于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思考 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是教育技术的延伸 【培训篇】“1+N”培训模式:技术技能人员培训的新路子 将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线 项目指导式培训在企业技术培训中的探索及应用 探究水利职工教育培训中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基于“培训+比武”教学模式的专业技术军官培训研究与实践 技术培训超市 赴美培训oracle技术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技术的培训,培训的技术 技术的培训,培训的技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翊")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李翊:在开课之前,我们首先会分析全球技术的走势、各个技术的排名,取需求量最大、排名最靠前的技术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室学习对老师的地域性要求比较强,达内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达内教育目前提供9种IT学科和2种非IT学科课程,针对社会所需,为学生提供应用型教育。目前达内已经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建设了上百个网络学习中心。
在公司的战略层面,首先定位要准确,从设计产品,到产品出售给谁,人群要选准。公司对课程研发方面要重视,要舍得投入。达内的TTS教学系统加上人工成本,也有上千万的投入。 注重流程把控
我是2009年开始到达内工作的。刚来的时候我们的团队课程方向比较单一,可能有java、C++等三四个。今年增加一个大数据的课,可能是搁在java里面,所以严格来讲现在是12个产品线。达内每年都会有新产品,每年都会开发出新的产品线。
我们课程的开发之所以符合市场需求,是因为不断加强调研的力度。这里的调研其实也包括行业大势和竞争对手的调研,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也会做调研,51job、智联招聘这些我们也会去做调研,这些都有助于形成产品线。
在开课之前,我们首先会分析全球技术的走势、各个技术的排名,取需求量最大、排名最靠前的技术进行教学,比如Java、C++。其次,每个月会有关于主流招聘网站的数据调研,开设课程方向都是根据实际的数据设置。最后,我们调研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与达内合作的几万家企业,我们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人才的供需关系。通过招聘信息、行业信息,搜集数据进行统计。
调研结果做出以后,我们开始设计课程体系,核心讲师团队会组织课程内容。我们有专门的课程研发团队,研发下了很大的力气。比如说我们开设一个新的课程方向,把所有的讲师团队都配齐了之后,这些讲师团队先不讲课,埋头研发课程,研发半年多才上线。课程研发人员和讲课人员重叠使用,课程研发人员把课程设计出来也可能参与授课,而讲师中授课质量好的高端讲师才能去做研发。讲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根据工作安排,一个阶段上课,另外一个阶段做研发。
我们整个团队对于教学的理解比较深入,首先招聘这一关就把得很严。我们招聘一个老师,部门总监要面试,然后我面试,甚至韩总都要面试,一般得过三四轮面试,这么招聘过来的人基本上不会差太多。有的人可能暂时跟不上形势,我们也会帮助他,实在不行也有末位淘汰。从招、选、用、留整个流程,加上一些评比,我们在不断地优化选拔老师。
我们给老师的工资是比较高的,这方面的投入很大。整个师资团队的授课质量有考核,跟老师的工资挂钩。学生每天都会对当天课程的接受程度打分,学生每周还有周考,每个月都会有大考,学生的就业率也是考核老师的指标之一。我们也给老师一个学习、成长的文化氛围,每个老师讲什么课,每个小时甚至每分钟讲什么,都是事先在课程研发中确定的。一些核心的章节我们会跟老师反复探讨,甚至彩排演练。 TTS是我们在2009年开始推出的,之后基本每年都会更新。现在最新的版本是7.0版。这个平台就是O2O模式,我们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研发平台中。
三等的培训机构靠老师,二等的培训机构靠的是老师加课程。达内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两种,是“老师+课程+培训流程”,更注重培训流程的把控。 在线学习平台
有了好的老师、好的课程,学生也不一定真的能学会。怎么样保证在四个月内,让学生真的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个跨越是比较难的,确实需要我们在培训流程方面花很大的功夫。比如说为什么要讲这个知识点,后面为什么要配这个练习,都是经过我们反复尝试、反复实验,证明这个教学“配方”是最好的,学生接受起来最容易。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软件平台系统,TTS是我们很大的一个优势。达内研发的达内教学系统(TTS),不仅仅指软件本身,它可以让学生在线下学习的过程当中,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获得一些辅的帮助。在TTS里面所呈现的内容本身是最核心的,整个体系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组织。TTS主要配备五大功能:共享课程内容、自我评估测试、学员和老师的互动平台、学生管理工具、在线学生社区。TTS将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模块融合到一起。学习中心会为每节课配备多个现场教学助理,负责辅导和监督学员。
学生每天可以登陆我们的TTS做练习和考试,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哪个地方不会,哪个地方的教学需要改进,这也是一个教学质量反馈的渠道。另外通过我们这个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TTS看我们写得很细的文档,可以做作业,可以提交作业,可以分享心得,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完了之后可以进行能力评估,然后老师会给学生提出复习建议,这一切都靠这个系统。
TTS是我们在2009年开始推出的,之后基本每年都会更新。现在最新的版本是7.0版。这个平台就是O2O模式,我们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研发平台中。各地都有一个分布式的架构,现在全国一百来个校区,每个校区都有一个分布式的服务器,服务器跟总部TTS集群分布式架构联系在一起。我们内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闭环,这个闭环网络从核心上来说,是我们TTS服务器的一个集群,我们研发的软件绑在上头,总部的集群和各地TTS服务器通过分布式架构联结在一起,各地实施教学的过程从网络连接上是点对点的分线。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5
大学生就业 常见问题 处理方法
一、大学生就业常见的问题分析
1.就业形式有所好转但依然严峻
近几年,我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伴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高校毕业生将拥有更广阔的求知空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有所好转,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就目前全国的就业形势来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还将长期存在。再加上失业下岗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城市的转移,这些都在压缩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空间,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受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状、高校毕业生对待遇要求过高、专业不对口、缺乏经验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严重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高校教育必须根据社会需要来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要植根于现实,必须依据时代和社会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但在现实中很多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没能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规划引导,“闭门造车”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闭门造车”的高校教育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它置社会需要于不顾,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办学。在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下,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不出;处于市场饱和状态的人才却从高校源源不断地走出来,这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冷、热不均现象。此外,有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划分过细,其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很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都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对一专多广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模式大同小异,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非常缺乏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依靠国家安排分配基本都能落实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向市场“双向选择”转变,但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不能随时展进行改进,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
3.大学生择业观念比较狭隘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目标时,更加注重现实及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对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的过分看重,片面的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功利性较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缺乏正确的观念,不能把就业看作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来对待,对就业的期望值一直很高。从就业目标上看高校毕业生对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外企过于偏爱,而这些企业单位的人员需求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出现了“众人挤独木桥”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难度。众多高校毕业生对“吃皇粮”、“铁饭碗”、“高机遇、高待遇”的择业观念还是不能忘怀。
4.用人单位缺乏诚意
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可供用人单位挑选的人才大大增加。这就导致一些用人单位故意提高用人标准,过于追求高学历,有些专科生就可以做的工作一定要让本科生来做,本科生应该做的工作却要硕士生来做。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人才培养的认识,希望招聘一个人才,就能马上发挥他的作用,尽快尽多的为企业创造财富价值。在选用人才时,过分看重是否有工作经验,他们觉得应届毕业生只知道书本上的死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差,不愿意履行社会义务接受应届的高校毕业生。
5.就业指导不完善
尽管随着高校毕业问题的日益凸显,各高校基本都按照国家要求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咨询指导中心,但在实际中缺乏专业性的高素质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师,就业指导课程和教材都很缺乏。有些高校把就业指导看作行政工作来落实,认为可有可无,定位不准;有些高校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信息服务,不去主动开拓就业市场,学生就业的渠道比较窄;高校缺乏系统完整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规划,学生也许有专业能力,但缺乏获取职业信息的“市场能力”,难以适应现实工作与职业转换等。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系统不完善导致高校在残酷的竞争就业环境下严重缺乏灵活性,就业市场越来越少,高校毕业生在职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二、应对策略分析
1.拓宽就业渠道
面对高校目前比较严重的就业难的社会热点问题,政府要积极采取行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税收减免、无息贷款等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来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市场监管,对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单位给予税收优惠,给用人单位一些高校毕业生用人计划规定;对到西部和边远艰苦地区基层岗位就业并达到要求服务年限的毕业生,可由国家代其偿还学费或助学贷款,并在今后进行深造或参加公务员考试中实行一定优惠进行定向考录,加大“村官”和定向事业编、公务员考录计划;扩大向高校征收高素质人才的征兵计划;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录取和双学位制度的规模等。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高校毕业生是高校培养出的“产品”,这些高素质“产品”最终还是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要使高校毕业生适销对路,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加快高校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改革。大力推进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各高校要以社会人才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来设置专业和课程,按照社会需要制订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确定专业设置,依据岗位要求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高校部分专业可以与社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方式,加大学生的双学位证书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环节实施中,要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适应市场的竞争,为实现就业早做准备。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关,引导学生树立只要是通过合法劳动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入就是就业的观念,引导学生改变职业分高低贵贱的观念。有些高校毕业生认为自己是高素质脑力劳动者,把体力劳动和服务业看作是低贱的职业,与自己的学历能力不符合,他们认为只有进大企业、进政府部门、端铁饭碗才能算是就业,这就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在大城市、高收入、大企业的门槛挤独木桥的现象,使得这些单位门庭若市,使得竞争严重加剧,造成就业很难的假象。其实从全国范围来讲,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边缘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缺口的,高校毕业生只要肯放下架子,改变就业偏见,这些地方供学生尽情施展才能的空间也是很广阔的。
4.用人单位要改变盲目的用人观
用人企业单位要改变用人观念,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用人单位要根据单位实际需求来设置岗位、降低人才求职门槛,只有树立合理科学的选人用人观,才能做到人尽其用。高能低就不仅会是对人才的浪费,而且会使企业承担人才流失的高风险,留不住人才,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用人单位要从长远利益考虑做好人才的规划,用发展眼光来看待问题。招聘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要仅着眼于眼前利益忽略长期效益,高校毕业生虽没大有工作经验,但他们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用人单位切不可为了节省眼前的一点培训费用,而将非常具有潜力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拒之于门外。此外,用人单位要转变过去陈旧的用人理念,建立优秀人才的储备库。破除性别和专业等方面的限制,通过层层把关把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选,让他们作为企业壮大的人力资源后盾,最终实现单位与高素质人才的“双赢”。
5.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针对目前有些高校的就业咨询和指导体系不能跟上时展的现状,各高校监督和领导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促进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高校就业咨询中心的作用,努力建立一个集教育、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系统,提高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首先,各高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大学公共必修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对未来就业有一个教全面的了解;借助专家讲座、开展座谈会、案例演示、模拟招聘现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目前职业市场的招聘要求和招聘程序,教给学生一些求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应聘。其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努力收集来自市场的各方面信息,及时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全面的招聘信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开辟专业的信息提供版块,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对各种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对市场需求的未来走势进行研判,帮助应届毕业生及时了解市场就业环境,制定出合理的职业定位。最后,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择业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能够客观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和心态,正确应对面试失败的挫折,做好求职中面试、复试等各环节的心理准备工作,增强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与用人企业建立广泛的人才需求联系,鼓励和吸引招聘企业单位到学校来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建立一批比较稳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降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提高就业率。及时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的招聘信息,鼓励学生到人才市场上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这些问题,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市场供大于求,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脱离实际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只要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己不断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相信这些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此外,我们也要意识到大学生就业常见问题由来已久,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要坚定信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会得到极大改善。
参考文献:
[1]郭威宁.大学生灵活就业前景广阔[J].现代交际,2010,(12).
[2]唐静.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9).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6
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上找不到理想的职位,用人单位却反应说“找不到适合的财务管理人员”,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校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与社会市场需求不匹配,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力不足”或称“就业力低下”,接下来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具体表现:
(一)财务管理基本能力不扎实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掌握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财务会计核算能力;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的原理与基本方法;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成本管理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财务岗位上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未来求职的坚实基础,根基不稳,后患无穷。而我们的大学生实际表现恰好与市场需求不符,存在不熟悉财务基本知识,不能熟悉掌握基本技能以及不清楚业务流程等问题,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失去了成为一名称职的财务人员的资格,缺乏本该具备的大学生就业力。
(二)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匮乏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包括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项目评估分析能力、公司理财能力、金融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须以学习能力为基础,而且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的大学生正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导致上述财务管理核心能力的匮乏,缺乏积极社会实践的意识与行动力,不主动接触企业接触社会,如何能够熟悉并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如何能够拥有金融产品分析能力,进而也不会提高金融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不亲身去实践,学以致用,导致缺乏实践能力和互动能力,动手能力差,会计电算化软件不会操作,不能对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会计实务进行处理。财务管理核心能力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力的首要因素。
(三)通用技能不完备通用技能,也称可迁移技能,就是大学生所能做的事。这些技能可以随着职位的变换而迁移。如: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却可以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之中,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依靠的技能。在众多的通用技能中,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可迁移技能包括数字敏感度及数字分析处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财务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总是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缺东少西,不是只具备其中的两三种能力,就是缺少必备技能中的某一两种能力,总之,能达到完全具备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可迁移技能的人数少之又少,所以用人单位招聘时在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中想找到合适的财务人员是艰难的。
二、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
造成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原因,既有政府、社会、家庭、用人单位方面的影响,也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着重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深入剖析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具体途径。
(一)优化高校课程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从高校课程设置入手,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水平是根本举措,课程设置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普遍就业力低下的根本原因。现行的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符,注重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轻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分数,轻视动手操作能力。高校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结合经济发展的走势,以前瞻性的思维构建课程体系;适度降低基础理论课程的比例,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开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人文素养培养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有专职教师和专门经费支持,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的总体水平,光靠专业课和公共课程的授课与指导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设提升就业力的系列课程。比如,针对大学生通用就业能力,可以开设择业环境认知与自身职业优势发掘、形象管理艺术、情景模拟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专场、面试艺术、面试策略与技巧、简历制作与投递、财务管理OFFICE技能应用、行政办公OFFICE技能应用等系列课程;针对要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开设申论写作技巧、时事政治解读、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思路、公共基础讲解、公务员面试指南、公务员经验交流分享等系列课程;针对要去外企工作的学生,可以开设外企面试自我介绍、外企面试常见问题、书写英文简历、英文面试技巧等系列课程。除了开设系列课程外,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求职需求开展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培训项目,比如企业新晋员工职业化训练、银行信贷管理培训项目、银行客户经理培训项目、小额贷款培训项目、银行柜面人员培训项目、企业财务管理培训项目等。
(二)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搭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新举措,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项目解决了大学生学年实习的困难,使学年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综合实训平台以虚拟商业运行环境为背景,建立若干个核心供应链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政府服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设置仿真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及对应的若干职位,设计涉及税务登记、投资融资、业务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应的业务流程,让大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平台的实际操作,掌握企业运营模式,认识和了解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掌控业务办理的程序,通过执行具体工作任务初步了解自我和职业,为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打好前期的基础,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择业和创业积累经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须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超强的创新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平台大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将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模拟仿真企业,按照实际业务流程和规则,集中进行仿真演练,参与仿真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机构多项决策,处理仿真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机构错综复杂的业务,经历基本业务流程和环节,亲自撰写业务文书,编制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所有的工作都是真实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缩影,工作中他们要遵守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各个部门和人员间要充分地沟通、密切地合作、友好地协商才能完成任务,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具体体现。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是否有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到其毕业时的就业力水平,影响到未来的毕业选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入学时就开始,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凭借个人的喜好和经验是很难达到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与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和年龄息息相关,因此从大学一年级起大学生就应该思考自己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去向是什么,是想去企事业单位做个财务人员,还是想去会计、审计、税务等事务所工作;是想考公务员,还是想考研;是想出国留学,还是想自主创业。选定了去向,就应该努力培养职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思考大学期间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要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应该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自己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而不是机械地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