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1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形成强农惠农的新格局。坚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与激励作用,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去年,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两个文件基础上,相继就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旧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建成粮食、果桑、竹笋、茶叶四大万亩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建续建农业“百家园”3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21家;按照省、市确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一般预算安排5大块“三农”资金21.2亿元,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惠农性明显加强。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土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农业农村建设,去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率达到35%,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业贷款增量达到5.5亿元。
三是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形成了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切实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突破。去年,继续推进新农村“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幸福民生四十条”,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免学费普高教育,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在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力开展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河道疏浚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以及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甬新河××段工程全线贯通,完成河道疏浚整治350公里、河岸砌石40公里,鄞西片区域供水工程顺利通水,40余万居民用上优质水库水,29个自然村开展了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试点。新创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东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与氛围营造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建的新格局。着力完善和规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制度,促进区、镇两级和各部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之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对镇乡的考核,实行重点项目区领导联镇带村等载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深化村企结对内容,在村企结对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共建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出资、出智、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扎实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区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的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着力消除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民生活品质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是在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劳动就业的力度,建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兴共荣。
二是在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进行大胆探索,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双层经营体制的“两个转变”;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激活土地生产要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保障制度。
三是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把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有机结合的都市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定位,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大做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提升以“百家园”为载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切实打造“万元农业”、“总部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推动××农业在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等方面不断实现新跨越。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2
今年**乡被列为杭州市新农村建设“联乡结村”帮扶乡镇之一,联系领导为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结对帮扶集团由杭州市贸易局、杭州团市委、滨江区长河街道、杭州市饮食服务公司、杭州市木材公司、浙江新迪国际食品公司、杭州远球金属制品公司、浙江天和建设公司和杭州大关小学9家单位组成。富阳市级“联乡结村”帮扶单位由市民政局、计生局、供销总社、工商联、农村合作银行、骨伤科医院、华伦集团、三星纸业公司、英凯莫公司9家单位组成。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帮扶这一契机,认真贯彻杭州市委关于开展“联乡结村共建活动”动员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联乡结村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按照市领导提出的“务实、创新、争先”要求,积极搞好项目帮扶对接,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开展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联乡结村”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以乡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班子,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为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两级干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2、深入调研,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富裕阳光之城”大讨论活动,确定五大课题,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矛盾和对策措施的调查研究。围绕课题,采取召开读书的形式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开展村级发展愿景、帮扶项目的调研。对全乡需帮扶项目进行梳理、归类,编制帮扶项目库,并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绩效分析。
3、制定方案,落实帮扶项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四年帮扶规划,有序地排出具体的帮扶项目。积极做好与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乡党委、政府多次到杭州各帮扶单位联系落实帮扶计划,杭州帮扶集团也两次到我乡开展帮扶调研、落实帮扶项目。制定“联乡结村”了帮扶工作意见,根据**实际提出了“项目帮扶、产业帮扶、信息帮扶、教育帮扶、特色帮扶、结对帮扶”六个帮扶重点的工作思路,并对今年的帮扶任务在各帮扶成员单位中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自的帮扶项目、联系村,现已落实了经济发展项目5个、基础设施项目5个、科教文卫项目1个、综合性项目2个、下山移民项目1个。乡中心小学、卫生院的配套设施落实帮扶资金40万元,19户下山移民项目已全部启动,300亩的高山蔬菜开发已完成山地开垦和道路修建,杭州大关小学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教学设备改善以及少先队活动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杭州远球金属制品公司计划投资900万元在窈口居里建立生产基地。8月20日副市长王小丁带领富阳市级帮扶单位负责人到**对接帮扶,开展了座谈和下村调研,明确了9个帮扶项目。
二、开展帮扶工作的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增强合力,是帮扶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杭州市开展“联乡结村”共建活动动员会议后,乡党委政府就立即将此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人员开展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理清帮扶思路,编制帮扶项目计划,努力做到计划早制定、项目早实施。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富阳市市长张锦铭亲自到我乡检查、指导帮扶工作,并对杭州市贸易局制定的帮扶工作意见作出了重要批示。富阳市副市长王小丁两次到**指导、协调帮扶工作,检查帮扶项目落实情况。杭州市农办、杭州市贸易局、富阳市农办时刻关注我乡的“联乡结村”帮扶活动,并给予大力支持,杭州市贸易局还下派指导员常期蹲点联系、指导帮扶工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为我乡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节能设计理念的宣传以及其在建设中的应用,使得节能设计成为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所不可逆转潮流趋势,而但就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来看,其节能设计同样必不可少。我国农村地区建设长期缺乏必要的节能理念,人们难以真正地体会到节能建设带来的福利,而尽管目前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型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已经到来,诸多新农村的建设依然未能全方位的达到对于节能设计的践行。因此,规范新农村节能设计,推动节能型的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现,成为了我国建设单位必须落实的重任。
一、新农村建设在选址方面所展现的节能设计
我国建设节能型的新农村,在建筑选址方面对于节能设计的展现大致体现为两个方面,即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化协调的社会区域位置,这两个方面设计的顺利实现,能够为新农村实现全面的节能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本文下面就分别对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
新农村的建设队伍在进行节能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着力推动地质勘查工作的落实,为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完善的建筑地质状况资料,努力保证建筑选址在地质环境方面的安全性、稳定性、平整性等,以减少新的农村建筑建设中对于地基处理的技术、人员、材料等的应用,进而降低建设的整体造价,同时,保证新农村在建成之后,能够有效地抵制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程度不等的侵袭,使人们的居住实现安全性。而从新农村的建设所要避免的具体地质类型来看,其建设应该避免在洼地、滑坡、风口、洪水沟道、沼泽以及地质构造的破碎地带等选址。
2、社会区域位置
新农村的建设队伍在建设节能新农村的过程中,还必须综合地考虑到新农村所处的社会区域位置,致力于使新农村的选址尽可能地贴近水、电、交通、城市等具有较好基础设施的地区,以提高新农村建设与城市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及对于能源资源等的高效率应用。同时,还要致力于使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协调各个建筑物的建设位置,以实现所有建筑物在最高的程度上对于基础的设施设备以及能源资源等的有效应用。
二、新农村建设在空间布局中体现的节能设计
设计人员在空间布局方面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节能设计,应当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实现在外部形体结构、内部功能分区、建筑整体朝向这三方面的优化节能。具体来讲,三方面的节能设计如下:
1、外部形体结构
新农村的设计建造应该着力突破原有的平房型单门独户的建造原则,致力于使建筑建造向楼房型转变,以减少建筑面的宽度,提升建筑的进深,从而使建筑对资源能源的使用实现有效的缩减。具体来讲,减少建筑面的宽度是以建筑设计的理论为指引,即建筑的外部表面积与其体积二者之间存在越小的比值,建筑就越能够在更高的程度上享受节能保温的效果,尽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提升建筑的进深,使使建筑控制在12到14米的约2到3或4到5层这样一个范围,进而减少建筑建设中的立面及平面凹凸数量,并为每一个住户设计阳台以及露台,还可以借用低层空间或屋顶空间进行原有住宅的庭院设计。
2、内部功能分区
设计人员为新农村建设进行室内功能分区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要保证使其建筑的主居室实现朝阳布置、各分区实现在功能应用方面的区分、提升建筑的空间使用效用。即设计人员可以使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南向设置,且以1层作为客厅,2层作为起居室,尽可能地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使建筑的交通面积缩小。
3、建筑整体朝向
设计人员为新农村选择合理的朝向,主要是为了保证居民在夏季与冬季两个存在温度、光照、风向等方面的明显特殊性的季节,实现对于自然的采光、保温、通风等功能的有效应用。比如,住宅要尽可能地坐北朝南,并依据夏季与冬季的最大及最小光照角度来设计住宅朝向的偏度,同时尽量地避免以冬季的主导风向来设置门窗的开向,使建筑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基础上,又避免寒风来袭所造成的住宅供热消耗。
三、新农村节能材料及结构设计与新能源开发
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在为新农村进行节能设计时,主要就应当把握住门窗、墙体与屋顶三个方面的结构优化,并为三个方面使用新型的节能型建材,以推动新农村整体住宅建设对节能设计理念的践行。本文具体对这三面加以分析,同时分析几点新能源的开发:
1、门窗结构及材料应用
1.1 结构设计。设计人员应当尽量避免盲目地大开窗设置,根据门窗的具置的高度、建筑当地的自然环境等,使门窗的开向、面积等,实现自然通风、采光、视野等方面的优化设计,并且努力按照标准的窗墙设计比值,为建筑南墙与北墙分别设计0.35及0.25的窗户,并减少在东墙上开窗或开落地窗等。同时,在进行门窗施工时,应当应用密封条、封胶等对缝隙等进行封堵,以保证门窗的密实度,设计具有良好移动性能的百叶窗。而且,还要努力做好对于接缝、檐口等部位的热桥效应的处理,为容易出现热桥效应的部位进行保温,以提升其表面温度,尽量减少结露结霜等问题的出现。
1.2 门窗节能材料
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环境污染小的木制门,并采用单框双层的玻璃,或者是利用聚酯膜粘贴窗框内侧等,以提升窗户对外部热量、噪音等的隔绝能力,同时,使建筑门窗获得一定的保温性能。
2、墙体结构与材料应用
在墙体方面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为对节能材料的应用,比如混凝土砌块、多孔砖、混凝土材质的空心砌块、砖与混凝同构筑的复合墙体材料等,以减少实心砖对于土地的浪费。并且,以保温砂浆涂抹墙体内侧,以提高房屋建筑保温隔热效能。同时,还可以利用麦秆、木屑等农村常见的自然材料填筑墙芯,以使保温夹心墙得以形成。
3、屋顶结构与材料应用
设计人员在节能材料应用方面,应当为新农村的建设选择具有较轻容重以及较低导热系数的聚苯板、岩棉板、珍珠岩板等,作为其保温层;或以浅颜色的砾石铺筑顶面、以石灰浆粉刷混凝土的屋顶面,以使屋顶面实现对于太阳强光辐射的反射。同时,在结构方面,设计人员可以设置阁楼,并为阁楼设置换气口,以使楼内水蒸气得到及时排放,同时为屋顶设置保温隔热材料,以使阁楼温度保持在室内温度周围。
4、新农村的新型能源资源的开发
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农村所特有的秸秆资源等,进行沼气能源的开发,或者是研发太阳能及雨水收集技术,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太阳能及雨水等可循环的资源,以减少新农村建设对于能源资源等的损耗。
四、结语:
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当前前时期努力践行节能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建设部门以及我国建筑单位的技术设计人员,要努力地创新新农村的节能建设理念,争取在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实现节能设计建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向朝霞.试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路径[J].科技资讯,2008(22)
[2] 魏海涛,任志纲.新农村建设中的建筑节能探讨[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3] 陈安生.农村住宅建筑实用节能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07)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建房管理乡镇事业单位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发展途径,是社会主义阶段性发展的必要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所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新农村建设的不容忽视的发展内容。农村建房规划是实现农村经济“走出去”的第一步,是农村生活富裕的重要表现。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建房规划管理并不成熟,农村建房布局散乱、随意使用生产用地等问题,使当地相关的建房管理事业单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梳理农村建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如何加强农村建房管理规划,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纳入农村建房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中。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
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在逐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也更上一层楼,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弊端日益明显,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原则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房建设过程中任意开垦山地,摧毁树木;工业发展带来大量化工垃圾,农村的河流、植被受到污染和侵蚀;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不仅影响农村风貌,而且加重农村环境污染。农村生态保护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健康的环境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才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写照。
(二)缺乏特色发展项目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特色产业是一个区域的“发展骨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落后最大的原因在于缺乏特色发展项目和科学的发展规划。不同地区的农村拥有不同的资源和发展优势,抓住资源优势就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找到特色发展道路。通过分析很多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型农村发展案例,不难发现,这些发展良好的农村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只有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覆盖网,才能吸引外界资源,保证资源“进得来,留得住”。
(三)农村与城市间的信息交流不畅,经济发展受阻
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埋头搞发展是没有前景的,要加强农村与城市间的信息沟通,摆脱信息落后的现状。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全,水电供应不足,交通、通信不畅,商贸、教育停滞等现象,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发展不能“走出去”,就无法“引进来”,信息交流不畅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源。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建房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建房缺乏合理规划,布局散乱无序
农村建房零星分散、杂乱无序,缺乏合理规划是农村建房管理正在面对的挑战之一。新农村建设政策为农村建房提供了资金和政策帮助,农民建房的积极情绪一度高涨。但是目前农民建房依然保持传统方式,建房没有统一规划或者集中建设,有的将原来的旧房屋拆毁,在原址上重建;有的在自家自留地或者与相邻住户交换承包地进行选新址建房,很多人会在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建房。由于农村土地政策和地缘环境制约,大多数村民祖祖辈辈都留在本土,为了抢占便利的条件,进行“见缝插针”式布局建房。村民们建房面积、朝向、规格各异,导致即使集中在一个地方建房,也会出现参差不齐、散乱无序的布局状态。而且村民法制意识淡薄,建房过程中很多人并未严格按照审批计划建房,在房屋周围随意开辟占用审批面积之外的土地,用以建设建盖晒谷场、猪舍、牛棚和厕所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广厦千间,夜眠八尺”,土地严重浪费。很多村民为了个人利益,随意挤占道路、河道及公共用地建房,严重影响农村诸如水电、交通通信、商贸贸易、消防排污、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建设。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原则完全相悖。
(二)建房审批管理不严,施工无监管
审批环节管理薄弱,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管不足是农村建房管理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之一。农村建房审批流程严格来说应该是村民先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管理部门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地实际考察后予以审批,之后才能正式施工。但是村民建房多数会占用耕地,审批过程比较复杂,经历时间较长,很多村民为了图方便,会“先斩后奏,不批先建”,情愿接受事后处罚。村民“先建后批”的建房行为给建房管理部门造成困扰,且很多村民所选用的建房地并不利于新农村建房规划的实施,逐渐引发建房布局混乱、规范用地难以保证的困境。村民轻易忽视建房审批环节,随意占用土地,也说明当前审批管理环节薄弱,缺乏严明的法制性保证,对违规建房行为的惩处不力,未能给村民建房带来约束和管制效力。农村建房管理部门除了审批环节薄弱之外,对村民房屋建设的施工监督工作也不到位。农村建房基本上是自己投资投工,通过亲戚邻里帮忙,请当地有实践经验的师傅提供技术指导,整个建房过程较为随意。没有图纸规划或者专业技术指导,大多数的建房成果都来源于经验之谈,在安全和质量方面难以保证,建房施工过程中出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也说明相关农村建房管理单位在村民建房方面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三)建房用地紧张,违规建房现象严重
当前农村建房用地紧张,村民违规建房现象突出,是农村建房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建房用地紧张,在地势地貌特殊的农村地区尤为明显。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建房提供了政策和经济扶持,村民建房欲望迫切,但是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农村,地形崎岖,开发难度大,村民建房代价高,也有很多村民没有合适的建房地址,交通干道两侧地价高或者已被原址所在的村民占用;想将原址住房拆毁重建,奈何基础设施条件不便,建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农村地区,建房用地更加紧张。地质灾害给村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无力建房,即使有能力建房,选址和灾害预防也是大难题。违规建房现象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尤为严重,越是发展落后的地区,村民的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越薄弱。近年来,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大,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巨大的空间。村民多数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便利程度随意选址建房,未批先建、少批多占、一户多宅、擅自加层等违法现象并未得到有效处理。而村干部等基层管理班子发现村民违规建房的行为碍于情面多数会模糊处理,并未及时上报或者执行处罚,严重阻碍农村建房规范管理。
四、基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房管理要点
(一)加强新农村建房政策宣传,制定科学合理的建房规划
加强新农村建房政策宣传,制定科学合理的建房规划是坚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背景下农村建房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乡镇建房管理单位应该积极做好新农村建房政策宣传工作,组织村干部学习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农村建房规范制度,由村干部向村民普及宣传建房政策;定期安排管理人员下乡宣传,与村民实际交流,检查学习成果,提高村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房屋安全意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建房规划,可以聘请专业团队对当地适合建房的宅基地、空闲地、自留地进行统一设计和布局,对房屋的规格、朝向等作出统一的标准和安排,帮助村民节约劳动力和资金、材料成本。将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建房规划当中,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规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村民提供更多建房选址选择机会。
(二)强化日常管理监督,严格村民建房审批流程
加强日常施工管理监督,严格村民建房审批流程是强化农村建房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建房的施工监管工作,当地政府建房管理单位可以向村民提供详细标准化的建房图纸,安排专业建筑施工人员为村民提供建房技术指导,帮助村民科学安全建房。建房期间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检查建房的进度,为村民提供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指导,减少安全隐患。建房监管单位和科室要制定严格明确的建房审批制度,严明单位和科室内部的纪律,对于审批过程中执法不严、态度不端正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处罚,提高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纪律性。增强建房制度的法律性和权威性,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审批,对村民“未批先建”行为进行批评和处罚,加大处罚力度。例如适当提升超出审批建房面积之外土地占用的罚款金额,并通过全村通报批评警告,增加精神和物质双重处罚压力,以正视听。认真落实审批后村民建房跟进工作,按照“一宅一户”的建房规定,监督村民及时归还旧宅基地,严守制度的红线,不违规操作、不越权操作。
(三)政府部门联动协调,健全农村建房管理机制
政府各部门联动协调,健全农村建房管理机制是加强农村建房管理规划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为偏远地区的农村提供便利的建房条件,减低村民建房成本和建房难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度,建设乡镇小区,鼓励村民农村购房,解决村民“有钱无地建房”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建房的难题。加强当地信用社、银行和国土管理等相关单位的联系,优化、简化村民购房手续办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农村建房管理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可操作性强、规范严明的农村建房管理办法,保证建房管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关于农村危房、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房屋倒塌或其他建房困难情况的建房管理办法,落实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原则。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监管信息网,明确各层级的监管责任,采用由村规民约的村民自主管理到乡镇责任监督到县级管理问责的层层递进式管理模式,营造上下联动、纵横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推动力,而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是新农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解决农村建房现存的问题是农村建房管理规范化的要务。因此,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完善建房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是实现基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房管理规范化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勇明.美丽新村农宅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J].四川建筑,2015,35(03):286-288.
[2]谢晓芹.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7(09):68.
[3]左文卿.江西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5.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5
一、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淡化,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农村档案意识普遍淡薄,不少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农村干部仅把新农村档案建设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档案工作的好坏无关大局。再加上村干部更迭频繁,使很多关系土地、宅基地、承包合同等重要资料散落在经办人员手里,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使一些矛盾纠纷无据可查,无法办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农民作为新农村档案的受益者,也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档案信息。
(二)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专门的档案人员,档案人员大多是身兼数职,造成农村档案工作分工不明,责任不清;有的农村档案工作人员流动频繁,档案管理经常出现断层,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在连续中有序进行。
(三)档案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缺少资金投入,绝大多数农村没有相对完善的档案室,有的村连存放档案的专用柜都没有,部分村还用破旧的木箱存放档案,保管条件落后,有的甚至存放在个人家里,和其它杂物混放一起,档案被虫蛀和霉变现象常有发生,档案的安全、完整令人担忧。
(四)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目前农村所谓的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并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甚至连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程序都不清楚,对于档案只按一般的文件收发处理,另外,由于档案管理者身兼多职,既要抓村务工作,又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人员频繁变动,往往刚刚熟悉业务,又被调整到其它岗位,使档案工作常常出现断层,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目前大多数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档案管理工作比较陌生,缺乏利用档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这就需要加强档案重要性的宣传。要广开宣传渠道,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会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立档案知识宣传专栏等多种途径,以《档案法》为工作依据和宣传内容,通过不间断、多层次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农村档案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氛围,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建立新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二)加大投入,为农村建档工作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要把档案建设经费列入新农村发展建设之中,主要是用于档案室的建立,必备的档案装备的采购等;经济条件发展不好的农村可以通过主动向村领导积极争取资金,接受市、县级档案馆淘汰的档案装具,通过积极的工作争取市、县档案馆的经济支持等“接济”手段,保障必备的硬件设施,努力为开展农村档案工作创造环境。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使农村档案管理跟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使农村档案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必须建章立制,统一管理:要建立机构,选派人员,责任到人;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利用、鉴定、销毁等工作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配套的管理办法,确保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范文6
一、加快建设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积极推进县科创中心建设。县科创中心强化技术与资金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孵化质量与水平,对在孵企业加大培育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引进项目时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及与本地产业的关联度,努力引进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项目。科创中心全年新引进孵化企业14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0%;孵化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有2家企业通过了软件企业认定,中心内软件企业达到4家。科创中心累计引进孵化企业达到83家,累计引进博士30人、硕士37人、高级职称人员36人,其中有26人为归国留学人员。入驻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7倍;外贸出口322万美元。中心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青年创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加快建设行业研发平台。“浙江中科电声研发中心”、“浙江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等行业研发平台已正式组建,电声研发中心消声室土建工程正式奠基。这两个行业研发平台将依托中科院声学所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构建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成果产业化平台,加快各类科技成果在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载体。
三是加快建设主导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电子电声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方案,向省科技厅申报了省级公共科技创新条件平台,进一步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我县电子、电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与省林学院等单位接洽,研究探索组建县木业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利用科研单位的人才及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势,在木业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上开展全面合作,切实提升木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今年以来,我们立足发展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遴选一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在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五金机械等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今年,全县新增各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0%,浙江众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市民营科技企业9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24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0%。截至年底,全县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比2012年增长22.9%,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9家,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嘉兴市民营科技企业90家。全县2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8.16亿元,同比增长51.9%,上缴利税总额9.14亿元,出口创汇3.2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6%、38.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24.83%,比上年上升1.67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担科技项目。组织实施了一批节能减排项目,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全县共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10项,“组合式墨盒”、“GPS/GSB/CDMA组合天线模块”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内增强型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列入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列入省级项目161项、市级项目19项、县级项目101项;列入省级新产品125项,省级新产品验收82项,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56%、137%。全年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51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20项、县级2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奖成果中,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有30项。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新组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省级2家、市级5家、县级5家。
三是加强专利工作。认真抓好2007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加强专利培训,共组织专利培训班9次,参加市级以上专利培训5次,参与企业155家、230人次。全年共申请专利673件,授权专利543件,其中发明(进入实质审查)和实用新型专利187件,发明专利正式授权12件。加强专利示范企业培育,新认定专利示范企业省级2家、市级3家、县级6家。
四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与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创建工作,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实施方案。7月,我县被省科技厅列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大云镇、姚庄镇及缪家村、北鹤村、南鹿村分别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和示范村。12月,大云镇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各1项。积极培育农业科技企业,新认定农业科技企业1家。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县电子电声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咨询、科技项目申报、评估、专利、科技培训等特色服务,共科技项目61项,专利中介服务69项,开展独立评估业务157项。全县技术合同登记251项,合同金额1350.08万元。网上技术市场新增会员企业99家,上传技术难题140项,提供技术难题研发经费9763万元,网上签约技术合同3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867万元,高新技术产品交易数16项,交易额960万元。
六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县财政安排科技支出2946万元,占当年县级财政总支出的4%,比上年增长10%。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575万元,占科技投入的87%。落实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优惠政策,对申报2012年度财政高新扶持资金的39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457.6万元。
三、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交流
一是加强科技横向交流。加强北京、上海科技联络站建设,调整充实了联络站成员。举办了“2007专家教授行”科技交流活动,邀请了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等高校院所的15名专家教授,开展了科技项目推介、校企互动洽谈以及难题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与省内外科技交流活动11次,举办了纺织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邀请东华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我县西塘、天凝、杨庙等镇纽扣、纺织、植绒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组织企业参加北京科博会,与清华大学有关院系和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微电子所等进行技术对接。深入各镇、企业,做好技术难题征集工作,筛选出46个难题汇编成册,发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为下一步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科技接轨上海。进一步深化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定了科技接轨上海工作方案。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等单位开展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接洽谈,加强与上海科技中介机构的合作与沟通。积极参加上海举办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将上海高校推介的项目整理、筛选后,选取适合我县产业的项目汇编成册,下发到有关企业。
三是加强对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大对科技合作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更多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今年,确定了万正电子的“高可靠性PTFE多层电路板的合作开发”等5个项目,作为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予以专项经费扶持。全年我县企业与高校院所共达成科技合作项目37项,合作金额6786.75万元,项目总投资19326.75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一是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制订我县新的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落实上级有关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的政策,出台了《县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组织开展了2005-201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工作。调整充实了新一届县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特别聘请了6位杭州、上海等地的知名专家任委员,增强专咨委的力量。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了新的一批科技特派员入驻11个镇,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和指导。
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批”示范工程。通过开展科技进步、专利、自主品牌(商标、名牌)、标准化、信息化、农业科技等六类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基地)的培育,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
五、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在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经费的管理中,继续坚持“三审一决策”制、异地评审制、招投标和课题制、合同制,完善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监督和绩效考评机制,努力提高科技管理效率。
二是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结合作风建设年和“三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县科技局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深入镇、村、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科技政策,协助企业做好新产品开发和项目申报。建立了重大科技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强调查研究,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承担一个重点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