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节能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节能论文范文1
1.1空间功能设计分析
这座建筑地下2层,地上5层,包括研究室实验室、办公室、教室和餐厅以及公共区域。主要的设备以及研究用房呈一字形排布,凸出“T”部分为2层,主要是报告厅、教学及共享空间。学生和教师通过公共空间的楼梯到达上下层。每一层中庭都有布置舒适的桌椅供师生们交流,这也是与设计者的协作精神不谋而合。实验室主要在第2层~第4层的“一”字部分,是由不间断连续的空间组合而成,这就是考虑到多个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平面布置。实验室需要采光以及大型设备的运输,因此条形走廊同实验室的布置相平行。中庭部分大量使用自然采光的天窗并同时观赏到室外运动场地而采用的玻璃幕墙,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同时也将室内景色延伸到室外。在大楼中安装使用声控灯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机械系统装置和低振动试验室布置在地下室,功能分区合理安排,能有效的减少噪声的相互干扰。
1.2场地设计分析
建筑的设计充分与场地设计相结合,推广绿色交通的实施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建筑场地附近有5个公交站点,在场地内设有30个自行车位,大楼的内部设有60个淋浴头,供骑车师生使用。在这种短距离出行模式大力提倡下,进一步强调了低碳交通和低碳出行,满足师生交通需求的同时也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该设计减少硬化土地比例,与生态协调发展,师生积极参与,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因此,从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设计中的种种细节可以看出设计者对环境的崇高敬意。
2建筑节能技术
2.1屋顶绿植与节水
在屋顶设计方面,迈耶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这些是当地松软的、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植物,它们的优点在于可以保持低温隔热,减小屋顶雨水径流时间,降低排水系统压力,同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拥有一套高效的废水回收系统和节约用水的模式,有32%的用水使用低流速设备,配合使用高效的废水回收系统,使得大楼减少废水排放高达40%,与同等规模建筑相比每年节水约170万L。
2.2环保建材及湖水冷却系统
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在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方面,有超过65%的建筑废料可以再回收利用,同时有超过60%的木材或者木制品来自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再生林。建筑工程中使用所有的绘画材料、密封剂和含有粘合剂的地毯含有的有机物都是低挥发性的,这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令人瞩目的是大楼使用了康奈尔大学拥有先进的湖水资源冷却系统,充分利用卡尤加湖(CayugaLake)地理优势,减少污染性的制冷装置,并且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依赖,大大节省了制冷能耗。与传统制冷相比,大楼每年节水333万L。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仅仅是康奈尔大学中的一个缩影。高效的冷却系统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和可靠服务的措施,从长远来看,在提供优质环境的同时,也为校园制冷方面减少了80%的能源消耗。湖水冷却系统与之前的制冷相比平均每年节电2000万kWh,这些节省下来的电量足以供应2500户家庭使用。在夏季提供制冷的同时,冬季也可以供暖。事实已证明,校园水系统和湖水冷却系统配合的很默契,二者协同合作且不会相互干扰,通过热交换器将湖水能量传递给校园水系统,热水自然流动,同时从热到冷释放能量,无需额外压力去驱动。湖水冷却系统有独立的监测装置,保证在从湖水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不会破坏湖水环境,在得到能量的同时也不会干扰校园正常的用水。
2.3冷梁技术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空调通风系统对于整个实验室亦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将湖水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结合在一起,运用新技术,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在实验室中使用冷梁系统,有助于实验室空气温度均匀分布和有效节能。简而言之,冷梁系统是一种对流冷却技术,把经过处理的新风送入冷梁后,通过喷嘴高速喷射,在冷梁箱体内部形成局部负压,驱使室内空气进入冷梁,经冷却水盘管线冷却以后,从两侧送风口送入室内。冷梁是由一系列被动的或者主动的设备组成。主动式可以通风、除湿、制冷或者制热,被动式的只能通过物理原理制冷。水路方面一共是两个过程:一方面从制冷机到空气处理机,并且最后再流回制冷机的冷冻水循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流经主动式冷梁制冷水的循环。其中冷冻水循环中的冷水低于制冷水循环中的冷水的温度,两个水循环系统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最终将室内热量排放到室外。主动式冷梁冬季则通过空调系统和湖水系统与热交换器持续为室内供暖。可以看出,冷梁技术具有舒适节能、空间小、低噪声、易于操作维护简单的优势。
3结语
绿色节能论文范文2
建筑物的最基本功能是满足住户的居住需要和居住安全,在满足这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充分提高我国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资源能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由此环境才能被保护,生态平衡才得以改善。建筑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到管理运营直至最终的拆除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全寿命周期。绿色节能建筑应考虑整个全寿命周期,确保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2绿色节能建筑的整体设计思考
2.1建筑的选址和现场设计
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前,就应该先考虑如何选址的问题。选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向等,合理布局。建筑应尽量选择向阳的地段,避免选在山谷、凹地处,这样才能有好的日照条件。选择的建筑地址应尽量交通便利,方便人们的出行;选择城镇化的区域,这样才能保证有基本的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的生活;对于一些生态敏感区域,尽量避开,以免对其环境造成影响。尽量选择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段。建筑的地点一旦确定将很难改变,在做好选址工作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规划和设计建筑地点了,建筑地点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很重要,它除了要满足建筑物本身和自然的协调,还要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建筑现场要做到最小化的热岛效应,绿地的面积应尽量的扩大,确保该地的水源不被污染,减少自来水使用量,避免水土流失。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链结构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被得到保证不能受到破坏。
2.2建筑的布局设计
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很重要,一个好的建筑能将场地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能改善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减少建筑物的热排放能。建筑物的布局应做好充分的优化措施: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区划分应规划好,不需要安装窗户的功能区尽量放在建筑物的北边,同一地区应尽量布置功能相似的区域,这样是为了方便内部空调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尽量利用已有的地形作为围护结构以此来减少资源能源的总消耗量,优化好建筑物的朝向,当地的风能和太阳能等都是免费的自然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已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充分利用好植被,能减少建筑物的热负荷。
2.3建筑物的外形设计
绿色节能建筑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建筑物的外形设计,建筑物的外形和空间热能耗有着很大的关系。建筑物本身的形体系数小,形态规整,能较大地减少夏季制冷和冬季制暖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总体利用率。建筑物的外形设计是否把握得当,对绿色节能的理念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将别墅的理念适当地引入到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当中,在别墅的设计当中,屋顶、门窗、阳台、线角与自然极其相容,从而将人类与自然的协调表现的淋漓尽致,绿色环保的理念是实施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在设计中,应避免采用传统的单一住宅楼的单一行列式形象,利用变化的坡屋面增加阳光,减少雨水的渗漏。对于窗户和阳台的造型设计,可利用大块玻璃补充室内光线,还可利用窗户、窗格的多样变化形式创造一种类似别墅的建筑效果,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受。对于建筑外墙的处理,可适当运用面砖,以此强化建筑外立面的自然性和亲和感。还可根据当地季节的长短变化,运用不同的色彩使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吸收,
2.4建筑物配套设施的设计
建筑物配套设施设计不仅要能体现出健康性和舒适性,更是节能环保设计的关键。建筑物配套设施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要采用环保材料。新风系统的设计很重要,它是改善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的重点。新风量的使用能很好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是冬季和夏季都会存在的问题,新风量越大,说明需要处理耗费更多的能源。绿色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节能,所以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绿色节能很重要。自然界中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很多,太阳能的应用最为普遍,它是不需要耗费成本的清洁能源,实现对太阳能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很重要。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目前来说主要要以下几种:一种是被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它主要是为用户提供热水。另一种是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它需主要是为用户提供热水或是为居室供暖。还有一种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它主要为室内或是市政电网供电。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太阳能装置。地热能也是一种很好的自然资源,目前高温地热能主要用于发电或直接用于供暖;低温地热能主要是借助于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的应用。自然通风很重要,它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没有任何的能源消耗,这种效果要强于空调,因为对环境没有造成污染。自然通风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要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配合一些自动控制设备来进行。
2.5绿色节能建筑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绿色节能设计的基础和关键是生态建筑设计,设计的原则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筑形象应遵循朴实端庄、流畅简洁、现代开发。从建筑的开始选址到建筑的格局设计,从单体到群体,都要充分利用天然能源,以节省能源,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各类环保生态材料和技术。在整个设计中,充分注重建筑生态,在充分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要将建筑的功能和建筑生态环境的持久性作为重点。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还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特点,开发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设计。
3绿色节能建筑的综合思考
建筑行业是高能耗行业,每年用于建筑行业的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四分之一,这个数据还在每年增加,为了降低建筑损耗,开发绿色节能建筑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
3.1资源利用充分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十分珍惜、有效保护、节约使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资源的利用中我们应首先将绿色生态节能体系建立起来;其次,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相对已很成熟,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以此来完善我们自己的技术;再次,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体系,强制执行国家的相关节能标准和法律法规;最后,应建立相应的市场监督体制和舆论机制,这样绿色节能建筑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3.2积极宣传并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
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建设者,他们对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的认识很重要,必须要加强。建筑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应与时代的认知相吻合,建筑设计师有指引时代进步的历史使命,建筑设计师不仅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加强对社会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二是全社会,生态的理念应普及到社会大众,只有在社会普及,才能形成共识,努力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节约能源资源,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只有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推动建筑市场需求的改变,才能从整体上营造绿色建筑。
4结论
绿色节能论文范文3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不断融入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建筑行业也在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住宅的舒适度,降低建筑的投入成本。随着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出现,以及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环保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城市的高层建筑所使用。所以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法,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借鉴。随着节能减排理念不断融入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建筑行业也在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住宅的舒适度,降低建筑的投入成本。随着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出现,以及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城市的高层建筑,并且使用量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二、绿色建筑理念
(一)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对于建筑节能的环境理念来说,首先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建筑一直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生态建筑所体现的根本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延续着人类最古老的自然情怀。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建造过程中它对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在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气、废物等,都会对大气、水源、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说在进行房屋建造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减少对照明及制冷设备的使用,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节能建筑的发展来说,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一切建筑行为都要促进节能环保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体现人本思想的环境伦理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建筑业的进步,也要注意保护环境;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使建筑节能理念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理念
建筑节能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筑行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重要措施。在建筑活动中降低资源消耗程度,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将建筑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筑活动中,深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观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发展道路,不断加大建筑领域内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文明理念
建筑节能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产业。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强化节能环保指标,对于对未通过能通过评审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强制公开重污染建筑企业环境信息,加大处罚力度。
三、绿色建筑理念的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一)强化节能设计,创新节能理念
强化节能设计,创新节能理念,是在节能道路上一直要坚持的政策。只有不断地提高节能技术,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才可以更好的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节能技术的设计还要因地制宜,必须要结合各个地区的不同的实际条件去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高效率的促进节能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二)合理利用降温隔热措施
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来说还必须要进行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例如在气候较为炎热的地区,就必须要考虑对室内的降温隔热设计,挑檐板、窗帘以及水幕等设计来避免过多的阳光射入,这样就可以实现降温隔热的效果,实现生态房屋的设计。
(三)注重单体建筑的通风与节能设计
在进行节能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单体建筑的通风与节能设计。在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建筑用地的问题,尽量的缩小土地的利用,还要考虑住户对节能建筑的要求。进行一个合理的空间设计,加强那个通风空隙的设计,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促进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所以在节能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提高通风面积的设计进行高度重视,合理地对门窗的角度、位置进行设计,保证通风效果。
(四)利用压力以及温差的作用
对于建筑的建筑幕墙来说,由于建筑幕墙与外界环境不是完全隔绝的,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透气性要求。而由于外界大气压与内部气压产生一个压差,那么就会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得空气进而到建筑幕墙内部。而建筑幕墙的气密性是降低这一气体流动带来的能耗损失。可以采用优质的硅胶条对于建筑幕墙的框架结构内部框体空腔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外的压差,减少气体的渗透。在分割的前空气腔内填充发泡材料,并且选用密封胶圈对于结构衔接的部分进行封闭,提高整体建筑的气密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季节的温差变化,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环保程度,保证住户的身体健康,促进住户舒适度的提高。
四、结语
绿色节能论文范文4
在建筑项目建筑程序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水,大多使用过后的水都要进入污水处置设备,之后再排放到外面的环境中,不符合经济。所以在建筑程序中引入节水措施,推动水源往复使用以及一水多用,以便提升水源利用效率。如,在基坑降水时抽取的地下水不要直接排放到外界,而是进行收集起来再混凝土搅拌的时候使用,因为地下水温度不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工作时的温度,例如还可以使用降雨雨水收集措施把雨水收集起来,运用建筑现场的喷洒降低尘土或者冲洗建筑设备等,此外流入到处理装置的废水例如钻孔程序中形成的废水等通过沉淀、过滤等程序能够直接再使用到钻孔程序进行生产泥浆抑或别的对水质需求不高的程序中。
2建筑物顶面光照节能施工技术
建筑物顶面是建筑物结构中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部位,整个顶面几乎整天都处于光照条件下,并且在冬季容易冰雪堆积,因此顶面的保温、保湿、隔热性能必须要符合要求,否则就会出现顶层住房冬冷夏热的情况,在实际施工中,可考虑在顶面采用导热性差的建筑材料,或者在顶面的保温层和防潮层之间多施加一层保温防潮复合材料,提高顶面的保温防潮性能。或者可将建筑物设计成顶面为太阳能板的节能建筑,使大面积、长时间的光照转化为能量为建筑物所用,可用作建筑物内部的空调制冷或者采暖、热水器等,是发展现代化建筑的关键举措。另外也可采用屋面种植技术,将建筑物顶面上种植上蔬菜等绿色植物,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顶面的优良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蔬菜生长,另一方面使得建筑物顶面无形中多了一层保温层或隔热层,是绿色节能施工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保证顶面的防潮性能以免由于灌溉导致屋面漏水。
3门窗节能施工技术
在建筑物的建筑项目中门窗是使用节能技术的关键,因为门窗部分其保温性能不佳、但是光投射性很好等特征,因此如果能够把节能效果高效的运用到门窗的建筑中,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自身的使用节能的效果。首先,可以选择经济性较好、实用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如一些节能环保玻璃,常用的有低辐射镀膜玻璃,这种玻璃是在普通玻璃的表面涂布一层半导体氧化物薄膜形成的,可以有效降低门窗的反射率。目前这种节能环保玻璃已经普遍应用在建筑行业,但是由于相关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建材本身质量不过关,导致了在实际应用中达不到节能环保的效果,使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增强有关的检测强度。第二,还要把握好门窗之间的比例,假如门窗占据整体的比例太大,肯定就会对建筑物的保温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根据相关规定北向与东向的建筑都不能够超过百分之二十,西向的建筑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南向的建筑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五。
4地面节能环保施工技术
对地面的建筑关键是保证地面保温以及防潮建材不会受到破坏,这就要加强覆盖在保温以及防潮建材商的地面物料要拥有较好的抵抗冲击以及压力的机能,省得保温结构以及防潮物料的破坏而再进行更替,这样消耗了更多的建筑劳动力以及物力,不符合绿色节能施工的思想,所以在对地面建筑时对保温结构以及防潮物料的选取时在符合节能需求的根本下尽可能使用力学机能好的物料,同时能够加强地面的持久耐用性。
5结束语
绿色节能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外墙;屋面;施工技术
引言
绿色节能建筑是国际上节能建筑的一种发展趋势。绿色节能建筑采用最节能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率的方式,以到达建筑、环境和人和谐共存为目的而建造的安全、高效、舒适及健康的居住空间。在绿色建筑的施工中外墙和屋面保温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此展开探究。
1 绿色节能建筑的原则
绿色节能建筑注重建筑在有效的生命周期内与人、自然的融合,强调能源的节省、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避免过度地索取自然资源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存在于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
绿色节能建筑应当做到:1、因地制宜。建筑的布局、朝向和周边的配套设施等均应当根据自然地貌与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建造,以便于有效地维护和融入当地的生态环境当中。2、以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前提进行选址。绿色节能建筑的基地选址和规划时应当合理地翻新已有的建筑,并注意较少新建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当对基地内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尽量较少道路面积,避免对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基地内原有的植被。3、采用有效的方法节约能源。应当对建筑面积充分利用,使用高效的玻璃或保暖层,提高施工质量。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对建筑提供照明、冷却和供暖等。
2 绿色节能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2.1外墙EPS板薄抹灰保温技术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是国内外最常用,技术最成熟完善的外保温施工技术之一,其广泛运用多层和小高层的外墙面的保温体系中。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施工的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在建筑主体结构完成以后进行施工。通过调节EPS板的厚度来实现各地区的节能要求,施工时可以由上而下的逐层施工,或者采用聚苯板粘贴,进而构建水泥砂浆的面层。EPS板具有抗压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碱性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绝热材料。此外,EPS版的导热系数较小,不受厚度限制,多孔的弹性结构具有更好的吸热吸湿的功能,特别适用于寒冷的地区。
2.2外墙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保温技术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的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是由饰面层、砂浆薄抹层、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层以及界面层构成。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在拌合之后喷涂在基层之上,构成保温层,并将玻纤网格布铺在薄抹层中,可以适应面砖或涂料作为饰面层。这种施工技术对基层墙体的平整度没有太严格的眼球,可由于不同形状的基层墙体施工。这种施工技术的工艺相对复杂,湿作业也相对较多。但是保温浆料具有防火性好、温度应力小、耐水、耐冻融以及耐候性好等优点,使用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后抹面层的温度变化速率与变化幅度都相对较小,抗裂防护层的扛冲击力与抗变形力都得到了提高,表面抗裂性也得到加强。
2.3外墙EPS板现浇混凝土保温技术
EPS板现浇混凝土的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将现浇混凝土外墙当作基层,将EPS板当作保温层。施工中,将EPS版的内外面都涂满界面砂浆,并把EPS版放在外模版的内侧,再安装锚栓来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后,EPS板会与墙体联结在一起。EPS板的表面是抗裂砂浆薄膜层,应当将玻纤网格布铺在薄膜面层内,可以用涂料来当作饰面层。通常EPS板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不是非常的可靠,所以,应当把界面砂浆涂在EPS板的两面以保证EPS板能够和混泥土牢固粘结,以及避免EPS板遭到风化与日晒的破坏。EPS板现浇混凝土的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在剪刀墙结构中较为适用,适合多层与高层的外墙面。
2.4外墙EPS钢丝网架板保温技术
外墙EPS钢丝网架板保温施工技术将混凝土当作基层,在EPS板的外侧凿凹凸槽,在外墙的外模版的内侧设置EPS单面钢丝网架板,并使用钢筋固定。混凝土浇灌后,EPS钢丝网架板和混凝土会联结在一起。采用抹掺有外加剂的水泥砂浆的方式构建抹面层。外墙EPS钢丝网架板保温施工技术在剪刀墙结构中比较适用,在混凝土浇筑后会有一定数量的钢丝被包裹在混凝图中,因此,EPS板与结构墙体联结较为可靠。
3 屋面保温施工技术
3.1屋面倒置式保温技术
与传统屋面不同的倒置式屋面是将防水层放置于保温层下面,从而有效得削弱了温差、大气以及紫外线照射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进而减缓防水层的速度以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倒置式屋面一般又可以叫做保温屋面,强调具有憎水性的保温材料的使用。倒置式屋面通常把泡沫塑料等材料的保温板铺设在防水层之上,从而改善屋面的防水性与保温隔热性。这种施工技术简单易行,施工较短,有利于降低成本,防水层维修与屋顶的在利用也较为方便。
3.2屋面种植绿化植被保温技术
在建筑屋面进行绿化能够有效地美化环境、降低建筑耗能以及改善城市局部气候环境。在屋顶种植花草、蔬菜或者灌木能够在形成屋顶花园,通过屋顶的植被可以实现较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在夏季,绿化屋顶的表面平均温度要比普通隔热屋面的温度低6.3℃,绿化屋面的平均室温要比普通隔热屋面的室温低2.6℃。绿化屋面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物周围的温度,而建筑物的周围温度降低1℃,室内的空调容量就可以降低6%。在国内,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绿化屋面的保温效果都非常显著。屋面覆盖植被会加重屋面负荷,因此,绿化植被的屋面应当注重定期的保养和维护。
3.3屋面浅色坡保温技术
浅色坡屋面采用浅暗色和斜屋面对日照进行利用。中午太阳的辐射强度最大,而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平屋面,斜射坡屋面,深色平屋面反射大约30%的光照,浅色坡屋面反射大约65%的光照,通常反射率较高的屋面能够有效的节约能耗。浅色坡屋面一般采用导热系数、吸水率小和密度小的隔热保温材料。浅色坡屋面还具有防水、耐用等优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其中建筑的外墙和屋面保温施工技术在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技术不仅能使建筑节能,还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等。因此,这些施工技术应当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德中,沈吉宝.建筑节能技术综述[J].太阳能学报.2007(06)
绿色节能论文范文6
[关键词]住宅空间仿生原理仿生设计 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199-01
一.研究中国住宅仿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住宅仿生设计能对住宅空间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仿生设计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畏惧之心。仿生设计能够更好的促进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对住宅空间的结构、功能、材料、光照等更加有效的利用,实现仿生设计与绿色设计的结合。
2.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所追求的消费模式,更多的是心理需求的消费。优秀的住宅仿生设计能引导人们更多的去体验大自然,使得人们从冰冷的飞机、火车等高科技产品中脱离出来,摆脱机器的呆滞和钢铁的冷漠。优秀的住宅仿生设计能创造出人与自然界的更好融合,让人在这种居住环境下能与自然和生活有和谐共生的感觉。仿生物形态的设计是在对大自然奇妙的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住宅居住空间环境的突破与创新。将仿生设计与居住空间环境的结合,不仅仅能将自然与居住环境、家居环境的融合,也是为了让人们享受自然与生物带给人们的神奇,提升居住空间的趣味性。
二.对中国住宅仿生设计的阐述
1.住宅仿生设计内涵
住宅仿生设计的内容是在对住宅空间内生活乐趣、生活意境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使得住宅设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健康、舒适、安全、经济的住宅也是建造师必须妥善解决的重任。
2.住宅仿生设计的特点
(1)节能。生命来自于自然,但自然高于生命。随着现代工业化的日益发展能源的剧烈消耗已经不容在忽视。住宅仿生设计利用建筑空间本身的特征与太阳光照保存最佳角度,使得光照更大的高效利用。利用建筑空间本身的特征实现风能与水资源的再利用。从而更高效的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住宅仿生设计有三个特点:
(1)节能;
(2)环保;
(3)舒适。
3.住宅仿生设计的灵感来源
(1)大自然
或许是出自于对大自然的畏惧或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大自然自古以来就是画家、工匠、设计家的灵感源泉。大自然四季更迭、变幻莫测,正如蒂芙尼创始人查尔斯路易斯蒂芙尼所说的“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设计师。“而品牌的历代大师史隆伯杰、柏瑞迪、毕加索等人则将自然之美定格于设计之中”圣家族大教堂又简称为圣家族教堂,由西班牙著名设计师、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高迪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在大自然中是没有直线存在的,是无处不在的优美曲线。圣家族教堂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至于大自然最后让建筑回归于大自然。
“中国画里乡村”宏村是一座仿生学建筑牛形水系的古村落,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人居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山水间衬托着徽派建筑的精与巧,构成一幅完美的中国山水画。
(2)生物的生命结构
正是人们畏惧自然,憧憬自然.所以仿生设计已经越碓匠晌未来生活的主流方向,住宅仿生设计绿色设计,而绿色设计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节能和能源再利用,在空中收集的雨水能再利用?这是真的呢~受沙漠甲虫崎岖不平的壳、仙人掌上刺的不对称结构和猪笼草光滑表面的启发,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结合多种生物体的特性设计出一种高性能仿生材料,可更为有效地从空气中收集水,不仅解决了干旱和缺水的需求同时也为仿生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四.仿生住宅设计的未来前景分析
1.分析现代的家庭居住空间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住空间环境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大多数的社区商品房中,住宅面积有限、使用功能不能满足居住者的需求,住宅空间缺少个性化。我参考了许多文献和做了充分的调研总结了仿生住宅空间环境现状的特点
(1)设计风格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2)居住空间的合理利用,空间功能更加完善
(3)对居住用户的心里需求
2.分析仿生住宅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合理的分配功能与住宅空间的最大化
(2)能培养个人与大自然的交流同时节能环保
(3)能通过模仿学习生物的结构使得住宅空间更加合理化
(4)能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融合性
缺点:
(1)前提投入和研究造价过高
(2)因为造型的特殊性导致施工不宜把控
(3)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不一致
3.分析仿生住宅设计的未来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住宅仿生设计风格不仅仅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的要求,同时也是满足大自然对住宅空间的设计要求,住宅仿生设计是更能反映出人们适应时代的要求。住宅仿生设计的未来是会有很多的曲折与困难,但是我相信住宅仿生一定是未来住宅空间设计的需求和趋势。
五.结语
最后,在此谢谢顾逊老师,在顾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正是顾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和对论文和我个人认真负责的态度认,让我不仅仅顺利完成了论文同时也对于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启发,的帮助使我收益匪浅,谢顾老师对我的辅导。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顾老师帮助了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和难题论文能够及时完成在这里标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张凯雷.探讨仿生设计在住宅灯具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117.
[2] S.MichaelEvans,田阳.居学社区:具有凝聚力的学生居住社区之机遇[J].住区,2011,(06):29-37.
[3] 宋刚,杨昌鸣.关于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几点思考[J].建筑学报,2011,(02):86-90.
[4] 张春晖.未来住宅设计理念[J].中国住宅设施,2009,(05):57-59.
[5] 沈丽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仿生学理念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S2):226-229.
[6] 周燕珉,林菊英.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探讨――“2006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评析[J].世界建筑,2006,(11):122-127.
[7] 杨雪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J].新型建筑材料,2003,(05):53-55.
[8] 尹思瑾.人・情・环境与现代室内设计(之三)[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5,(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