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1
阅读习惯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充满信心和耐心。学生在犯错误后很可能还会反复,这就要求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甚至是反复犯错,要把学生犯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过程看作是学生成长的必然历程。同时,学生行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在重复中形成的。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不缺乏出色的创意,但是这些创意最终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长期坚持,没有持之恒地加以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将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停留在语文课堂的说教形式上,不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心有感触地理解到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没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来化规范为行动。所以,良好行为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在行动中落实,在活动中强化与巩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前,落实阅读习惯培养计划,坚持严格执行。其实这种坚持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重复可以使行为得到强化,形成阅读习惯。但是学生往往会厌倦重复,小学语文教师也很容易在重复中懈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思路,在目标不变的提前下,通过变化形式,使行为阅读习惯得以养成。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采用一系列富有系统化的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阅读的氛围中,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助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快乐阅读,海量阅读,用阅读激发内在的潜能,达到学生愿意学习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激趣、创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教师息息相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有较强的内部动力驱使,就会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还可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游戏走入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提升阅读质量,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展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尝试改变以往教学中冷淡的师生关系,要加强师生双方感情与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要放下架子,融自己与于学生当中,深挖教材中的可操控内容,创设可激励学生的情境。另外,从课型上还可做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革,如加入表演型、竞赛型、实践活动型课型,给学生创设了上进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随着人类社会大踏步的前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一直都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不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创立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建立情境——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四、发挥多元评价机制作用,给学生自信和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而获得成功,学习好则会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表扬,会感到自我价值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学习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就加强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敷衍了事,一笔带过。在评价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鼓励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学生得到负面的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出现怕上语文阅读教学课、厌学语文阅读教学等现象。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鼓励,给他们多一点爱心,相信他们,赞美他们。
五、结语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2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现象,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广泛存在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迁移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迁移,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虽然迁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它并不是自动产生的,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小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特点、学习材料等。总的说来,迁移主要受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指的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如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结构特点、思维定势和学习语文的兴趣等。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智力水平越高的学生在学习上更易发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总结其中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对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可利用性以及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都会影响到迁移的效果。此外,思维定势在迁移中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发挥消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同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效果。其次,客观因素指的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存在的因素,如语文学习材料、学习情境、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在语文学习材料方面,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学习材料的组织特点都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影响其迁移的重要因素;同时,语文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也有利于迁移的产生。另外,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迁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迁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合理地运用迁移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但迁移的发生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其规律,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迁移,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结合迁移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与语文教材中知识的联系
语文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很强,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语文教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注重实际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如,学习人教版语文第四册《找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使他们在寻找中进行观察、思考。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如广告牌、宣传栏都可以拿来作为学生进行识字的工具。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才有可能产生极大的热情,并乐于去学习,进而促进学习迁移的产生。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图画和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燕子》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插图中的燕子在语言的描绘中“活”起来,让学生在图画与语言的结合中更好地体会到燕子的美。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促进识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之间的相互迁移
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联系的。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而阅读又对识字、写作和口语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各组成部分间的联系,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感悟,让学生学习文中遣词造句、描绘事物和布局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其写作中。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3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们不得不在大量的信息面前敏锐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财经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高效而快捷地对财经新闻所承载的信息做出甄别与理解是现代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英语财经新闻在全球化时代,更是掌握先机的一扇大门。本研究将尝试将词块理论应用到英语财经新闻的语篇分析之中,这样的实证研究一方面将丰富商务英语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将通过尝试揭示此类语篇的语言特征,帮助人们更好地从此类语篇中获取有用信息。
一、词块的定义
对于词块,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Becker (1983)认为他们是具有可分析空间的公式化框架(formulaic frames with analyzed slots) ;Lewis (1993) 认为是词汇组块(lexical chunks);Krashen(1978) 把词块看成半固定式的短语(semi-fixed patterns);Pawley & Syder (1983)认为是词汇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Newell(1990)则把词块定义为:词块是一个记忆组织的单位,它由记忆中已经形成的组块组成并链接成更大的单位。Lewis(1993)认为语言是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构成的,而不是由具有词汇意义的语法构成的。这些具有语法意的词汇构成了许多具备实际意义的词块(meaningful chunks),然后由这些词块形成连续而又连贯的语篇(continuous coherent text)。
国内学者薛旭辉(2012)认为,词块是一种在线性方向上繁简不同、长度各异(涵盖单词到语篇)、频度有别,融合了语法、语义及语境优势,兼具交际、话语和语用功能而且使用时可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整体拿来就用的预制语言单位(prefabricated language units)。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和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都认为,语言表征的基本单位是构式,程式语、词束和词块都属于构式的范畴。构式语言观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研究语言形式离不开对意义和功能的审视。因此,对词块,要从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层面进行界定。鉴于此,国内学者马广惠(2011)将词块定义为:由多词组成,可以独立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个定义表明,词块是大于词、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可以像词那样独立运用,而且词块应该是连续的,具有完整的意义或明确的功能。也就是说,词块不包括那些不连续的,或具有词汇与结构双重特征的,或语义与功能不明确的语言片段。
本研究采用马广惠(2011)对于词块的定义,依据词块理论,以《经济学人》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探求高频词块与财经新闻用语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过程
1.数据收集。首先,建立一个语料库,用来分析的文本主要来自《经济学人》中的文章。项目参与者从《经济学人》官方网站下载2013年共计51期的期刊。为了避免主题的重复,项目参与者从每期中随机挑选16篇文章,共计挑选816篇文章,形成了研究使用的?稻菘狻?
2.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词块被分成了三个类别:名词短语词块;动词短语词块;介词短语词块。首先利用NLTK(自然语言工具处理包)进行断词;然后是为单词加上标签;然后将成组的单词解析为各种词块;最后对各种词块进行分类。通过这些步骤,NLTK生成除了关于不同元素出现情况的统计,并画出描述处理过程本身或统计合计结果的图表。
3.研究结果:
在此表中,排名前三的词块分别为,a year, this year, last year。由此可见,在财经新闻报道中,时间单位多为年,而且财经新闻的时效性是比较强的。“the dollar”和“the euro”分别出现了 88次与83次,可见美国与欧盟依然是最强的经济体,其货币依然属于是强势货币。此外,频次最高的三十词中,绝大多数都和经济事件相关,例如“the firm”,“the market”,“the cost”等等。
在此表中排名居首的是“see chart”,可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图片大量被用来解释经济事件。此外有相当多词块用来表示“不确定性”,例如“is likely”“are likely”,“is unclear”,“is unlikely”, “is possible”,此类词块的高频率使用恰恰符合财经新闻报告的客观性。此外,观察频次最高的30个动词短语词块,可以发现大多的动词短语词块较为简单,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动词短语词块传递信息是财经新闻报道的特色之一。
在此表中,频次最高的介词词组词块为“of the”。在日常用语中多用“’s”来表示所属关系,但在财经英文报告中,“of the”的使用频次却达到了1162词。这可能是因为在表示所属关系是“of the”远比“’s”正式与严谨。此外,高频介词词组词块还包括“in the”,“by the”,“at the”之类的表空间与时间的词块。可见财经新闻报道极其注重精确性。
三、研究结论
词块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词块的特点不仅对语言理解有重要的作用,对语言的输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的以《经济学人》三种词块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出了英语财经新闻词块应用的基本特征:
时效性:作为一种“硬新闻”,财经新闻的时效性很强,否则新闻就会变成“旧闻”。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语财经新闻词块的选用是紧跟时代的且及时反映当今世界经济现状的。
精确性:在财经新闻中,对事实的描述要务求精确,以期赢得读者的信任。但对于不能完全确定的内容,便无需强求“精确”。此时,模糊表达反而成为一种精确的描述。于是,我们发现描述概率的词块在英语财经新闻中的高频率出现。
简洁性:财经新闻要求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告知读者发生的财经事件,以节约读者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发现英语财经新闻对词块,尤其是对动词词组词块的选择力求简洁,绝不故弄玄虚。
四、启示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35-02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这点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显得尤其突出。语文教师毕竟不只是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等专业知识的搬运工,而更是人生理想的播种人、生命激情的点火人、思想启蒙的先行人;从这样的意义上看,中国的语文新课程最短缺的不是好教材而是足够优秀的语文教师本身。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新课程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
一、更新教育观念,作好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呼唤和尊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今日的教师应该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主导者,是学生主动而有个性发展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合作者。这种教师角色的转换,对教师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形势,教师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职业观念,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同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现代教育规律,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研究新课程等,使自己合格地承担起现代教师的职责,成为现代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二、提升人文素养,永葆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包括领导、家长和社会上的人。从社会角度来说,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出全社会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社会氛围,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然而现实常常事与愿违,有时候教师非但得不到尊重,甚至连自身的生存与工作权利都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应该采用一些应对策略。应学会主动做出积极计划,以适应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及关系、生活环境等转变;学会控制情绪,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有意识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承受苦难还是经历幸福,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怡然。要对“教书育人”和生活、人生有冷静、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化观、价值观,从而以正确高雅的文化和思想去影响、塑造学生。
三、建立新型关系,营建育人氛围
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像“追星族”一样,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教师的阵地,不只局限于教师和讲台上,还应尽可能在课堂以外和学生打成一片,如参加同学们的各种活动,打球、唱歌、下棋、郊游、劳动、班会、团(队)日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与学生进一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同时还要进行家访。家访是一条对学生关怀的正常渠道,应向家长全面反映学生的情况,报喜也报忧,不要把家访变成向家长告状。我由衷地觉得,只有和学生经常在一起,自己才变得年青,永保青春;只有和学生经常在一起,才能触摸到学生跳动的脉搏,才能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也只有和学生们建立了淳厚的友谊,学生才会对教师无话不谈,老师的教育才会有的放矢,用一把钥匙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锁。只要我们用爱心去善待学生,用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这样的教师肯定会受到学生爱戴而终生难忘。
四、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模式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5
一、重视“语文味”的本源——文本语言
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洪镇涛老师的回答明确而肯定:“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抓住了“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目标,就可以使多元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样的,在综合性学习中紧扣“学习语言”这个目标,才不会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丢失语文自我。例如,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得大量材料,但我们不能简单满足于材料的获得,或仅仅利用多媒体手段便捷地展示。而是要从材料中教会学生领悟到语文的存在,抓住语文的根本,学会精简提炼材料的语言、学会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要点、分析材料文本的语言特点等问题,都是我们在综合学习材料资源时应该注意的“语文味”所在。再比如,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案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流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应该考虑是否有利于“学习语言”目标的实现,一定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是母语学习、应用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过程弥漫着浓浓的语言文化气息,紧扣“语文”又基于“语文”延伸和拓展,整合了语文课程,也强化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二、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注意学科内部的整合
综合性学习“语文味”的丧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在于过分突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整合,以致语文课上成了“大综合”,学生把过多精力放置于时事政治、科学常识、图片音乐等非语文因素上。其实,对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古代语文教育家有着朦胧的认识。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没有分科传统,融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于一炉和文史哲教育于一体。在教学方式上,传统语文教育也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比如,强调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实现积累,达到感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有整体的把握。传统语文教育中读写从来不分开,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素材,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进行写作训练。这里,并不是说传统语文教育都是可取的,但至少以上这些经验值得我们继承,今天在大力提倡整合语文课程的时候,首先就要注意学科内部,即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三、时刻注重挖掘活动的情感点,以人文内涵去熏陶感染学生
在综合性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重挖掘情感点。从主题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到串连词的撰写,无不围绕情感展开。学生在进行综合性活动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得到情感的熏陶。这正是综合性学习“语文味”的最好体现。我们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应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去熏陶感染学生。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读、去品,从而进入文本。我们强调“要有情感激荡于课堂,要有美感震撼于课堂”,还要有文化的种子在此萌芽。这中间,教师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语文教师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提升教师自身“语文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6
教学方法固然是很重要的,体现世界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提倡。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给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语文教学内容革新也很紧迫,语文教学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
谈到教学内容势必说到课程和教材,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材,而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问题在教科书。综观当今世界,我认为中国语文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母语教育的差距主要不在教育手段,而在于教学内容。西方拥有先进的教育,国家母语考查的作文题,有哲学的深度思考,有文学名著鉴赏、评论,有人本的思考。假如让我国的考生做这类考题,他们将会无所适从,何也?无疑问题出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手段方面煞费苦心,只会按照教参的“指示”教教材,绝少个人的见解,更不要说选教材,用教材,编写供他教的学生使用的材料了。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只会导致学生的阅读面窄,学生变成“跪受笔录、没有思想”的废物。笔者呼吁全体同仁不要过分的追求课堂形式的华美,而要腾出一只手为孩子们选择更好的学习材料,为自己选择更好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规限、指引,是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指向课程目标、旨在达成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这本来是常识,但这在语文课目前却只能作为“理想”来追求。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语文课程目标的笼统、粗糙,尚有待改进,语文课程内容研制落后乃至空缺,语文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考试与课程目标尚有较大的距离等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误地理解了语文教学中的“教师风格”或“教师个性”,把“课程的语文”演变成了“教师的语文”,要知道:语文教师永远是用语文教材,“教材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语文教材应是一个光源,是要它照亮学生未知的语文世界。当然,这个光源越丰富越好,这有赖于广泛深入的语文课程改革。
在语文教学内容这个含义上,“教师风格”或“教师个性”,指的是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即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严重落后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所做的创造性的开发,或者说,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现,显然这里有两面性。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严重落后甚至空缺的情况下,应当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开发,积极鼓励教师编写语文校本课程,彻底打破语文教师只会教不编(或省编)教材及教参的局面;即使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相当齐备的情况下,也应该大力张扬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即课程”,语文教师要走内涵发展之路,语文老师要不断地锤炼思想,接受文学的熏陶,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还要关注网络文学。这样,你的课堂才会游刃有余,才会“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才会扣人心魄。
语文课程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能力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结果的描述(即目标“是什么”)与为达成目标而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之间,存在着种种较为复杂的关系。“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达到这个目标该“教什么”,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需要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
学校和教师自主的选择或编写教材,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意义,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逐渐接纳将越发显豁。
语文教师是教学专家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专家,其教学研究的主题应该面向复杂的课堂现实,应该致力于解决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能够使教学与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统一起来。
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