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专生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专生自我总结范文1
毕业自我鉴定可以展望未来: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表明今后的态度,将如何如何去做好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专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中专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1转眼间中专生活就要结束了,离校之前,为了明确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我觉得我有必要对这几年的中专生活做个自我鉴定!
中专期间,我不仅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格和修养的提升,坚信“先做人后做事”的至理名言,认为正直的人格是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
我性格开朗,亦静亦动,本着一颗诚心与人交往,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很乐意倾听,懂得自我反省。我品尝过失败,经历过迷惘,但最终在集体生活中慢慢成长起来,形成了良好的性格品质。
我富有责任感,敢于面对挑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优秀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同时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中专期间,我踏实肯干,努力不懈,最终在暑期社会实践等各种社会工作和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我,认可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
我积极乐观向上,适应能力强。中专生活中,由于远离家乡和经济条件不好,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凭借着良好的心态和同学朋友间的相互支持,我最终获得了成长。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有更大提高!
中专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2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在哪里跌倒了,我们就要从哪里站起来。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中专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3我是一名中专毕业生,我喜爱音乐,喜欢运动,曾在运动会上获得奖项,荣誉,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以下是我这三年中专生活的总结。
回顾一下这三年的历程,三年的生活学习中,和同学的和睦相处,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我学会了如何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几年的集体生活,更使我懂得了怎样去建立良好的关系,克服难关。
这三年中,我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外,还阅读了很多名著,古典书籍,中华几千年积累下的深厚底蕴让我认识到了品行是多么的重要。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无私地传授给了我们知识,犹如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多么崇高。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中专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4三年中专学习,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感谢老师信任,同学们的支持,我担任_x委员,力所能及地为班上多做一些工作。
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像流星划过天空,转瞬即逝,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又要经历一次洗礼,又要开始新的征程了。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从一个纯真幼稚的孩子,经历了无数个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成熟、稳重的我。一个个的挫折和坎坷让我明白了,人生就是一个充满荆棘的道路,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作为一名_年的中专毕业生,我一定会用我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将来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中专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5回首三年中专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有失败,有甜蜜的,但也有苦涩的。而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本身,为本身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生活上,我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敢挑战自我。时间观念,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我平易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与人先出融洽。
中专生自我总结范文2
其实,这些年他也有过去地方单位任职或者去国家部委工作的机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还是选择留在这里。“中国人自古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士大夫的情怀大约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但实现的路径方式可能多种。我可能找到了比较适合我的那一种。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不错。”
梦想与现实的话题,一直被讨论,从未有过时。从学校毕业,跨出校门,迈进社会,一向被看成是人生中关于梦想与现实一个关键的分割点——有人将它们视为磁石上南极与北极,以为中间有不可逾越的沟壑;有人将它们视为星空与大地的距离,便有了仰望星空,脚踩大地诗意的坚持。
对于龚维斌而言。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便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走,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山村少年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的成长,从做一个优秀英语老师,到做一个优秀学者的职业转换。
“或许每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内心都或多或少地有贝多芬四重奏中最后一个主题旋律的不停回旋: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时代的痕迹
由于办公室装修,龚维斌的办公地点临时挪到了国家行政学院附近的一个宾馆内。不大的一个房间,书架占据了半壁江山,茶几上躺着几本书与杂志,有刚刚被翻阅的痕迹。短暂的临时工作室,却透着安营扎寨的架势——他基本上每晚要呆到十点以后,没有课程的日子,这是他的根据地。
龚维斌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在“三农”问题、社会阶层与社会发展问题、公共危机管理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先后有过深入研究。他经常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高中级公务员授课,担任过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专题主讲教师,也多次为国(境)外高中级公务员讲课。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学者型培训师”,既是“学者”又是“教师”,更准确的说是从事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培训师”。但有时他也会引用别人的评价自我调侃:“半官半学”。目前正局级。
“内心里,我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一个学者。”龚维斌又一次强调。
龚维斌1965年生于安徽省长丰县的一个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写着的恐慌与的疯狂,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既赶上了“”又迎来了“改革”,他们承载了过去一代人的部分苦难,又幸运地迎来了一个新时代。那是每一个人都逃脱不开的共同经历。他们比起“70后”、“80后”更多了代际意义上的共性特征,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那是一个个人空间被完全覆盖的年代,所有人都被纳入了一个由历史强制设置的共同体内,都不得不接受一种大致相同的命运和情感。也因而,他们呈现出了比其后代际更整齐的特征,比如,有一定历史感,更有责任感,偏重集体主义,不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有英雄情结,也有奉献精神。
那是时代的烙印。
有研究学者曾用“689”这个概念来概括他们:六十年代出生、八十年代上大学、九十年代登上社会舞台的正中央。龚维斌的人生履历,稍稍有一点不同——却也更能代表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的奋斗历程。
1984年,龚维斌中等师范学校毕业,通俗的说法是“中专”毕业。那是中专生走俏的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带给农村的希望常会被农民写入春联,贴到自家的大门上。那时在农村,能转上城镇户口,吃上国家统一分配的粮油,再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是农村孩子最大的心愿。只要考上了中专,所有的心愿都可以变成现实——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
八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第一志愿往往是中专,对农村孩子来说,能考上中专就是跳进了龙门。上中专比上高中更有诱惑力的是,能更早出来工作,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因此,考中专的人趋之若鹜,中专录取的分数线也比高中高出一大截。
龚维斌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幸运地跃入龙门。三年英语专业的学习,未来的路似乎也逐渐清晰:“当一个好的英语教师。”除此之外,没做他想。那时,电视机还未普及,外界的资讯大都源于村里的喇叭广播,以及,偶尔有进城的人带回来的只言片语。关于对未来的设想,色彩并不斑驳,或者有可能是二元的——是在农村种地,还是能去城里吃商品粮?
16岁的少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农转非。三年后,19岁的龚维斌揣着一张“报到证”去县里报道——那还是统一分配的年代,龚维斌的工作在未出校门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关于那张“报到证”,由于当地教育部门的“惜才”之心,被悄悄扣留了,当时的龚维斌直接去当地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很长时间以后,才知道,他原来被分往合肥市一个重点小学。那一年,他们学校有包括龚维斌在内10个优秀的学生分回合肥市,只有他一个人阴差阳错地没去城里工作。
现在说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啦,当时,对他和他的家庭不能没有触动,原本是该一下就到合肥城里的,却到了一个镇上。从农村到省会,那漫长的距离,不仅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
还好,龚维斌不喜欢抱怨。他诚恳勤奋地工作,19岁的中专生教初中生,当年就教出一个班级整体英语成绩的大幅提高,后来,又被委以教高中英语的重任,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堵住了怀疑者的目光。他开始拿奖,优秀工作者,骨干教师等等不一而足,还包括合肥市的劳动模范……
但是学历像紧箍咒,卡住了职称评定,涨工资等一系列进程——进修学习!没什么好犹豫的,如果想要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继续学习是不二的选择,他以进修的方式,经过几年苦读,拿到了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拿到本科学位证书的龚维斌开始向更高的台阶迈进。他在闷热的夏天,挥汗如雨地学习,备考人民大学研究生,旁边是嗷嗷待哺的儿子与殷切期盼的妻子。九十年代前后,各种思潮涌动,资讯信息通道逐渐发达,个体户,万元户,以及崔健的《一无所有》潮水一样袭来,教书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教授不如剃头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开始有了第一次交锋——那是属于整个时代的记忆。
王利芬做节目好,部分得益于她对人的判断与解读。“我原来的专业是文学评论,看过很多长篇小说。文学作品也是在刻画人物,表现人生。在电视节目中我接触这么多优秀的人,我也是在观察他们的人生,他们怎样判断事物,怎样渡过自己的难关;观察他们怎样判断他人,怎样做出决策。应该说原来文学专业所学的都是非常有利于我的。你跟什么人同行,你就大概能够从什么人那里学到什么东西,这个是很重要的。”
纠结也来源于此。在《新闻调查》的三年多的时间里,王利芬一路狂奔,看不到身边的人,好像还是校园里,只管埋头苦读,能得到好成绩就是好孩子。“我真可谓埋头拉车不问路,只懂得做事,不懂得做人,只懂得向前冲,不懂得两点之前的距离有时并不是直线最短。只懂自已的能力就是一切,就象一个考高分的高中生,不懂得即使有能力,让别人的感受不好也是一种没有能力的体现。”
长于理性分析的王利芬,多年后这样总结那段日子。不知概括性的语言背后藏着多少无奈。
梦想是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坚持
调查记者做得风生水起,她却又转身离开。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几年,经济改革是国家的主题,在全球经济浪潮裹挟之下,民众迫切了解中国社会的运转机制,那么要懂经济。跟时任台长赵化勇谈完之后,王利芬接手新栏目《对话》制片人,调入央视财经频道。
当时整个栏目组只有一部电话,一个分机,四个人——两个主编,两个助导。只过了一年,王利芬就让《对话》成为了央视二套的王牌节目。她的秘诀之一是为《对话》打造的“81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负责到人,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甚至连嘉宾喝水的茶杯由谁负责都具体到专人。2001年底,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台推广的四个典型经验中,其中之一就是《对话》的管理制度。
而后是赴美一年,学习这个传媒大国的电视理念。一年后,她回来,根据《学徒将》的节目样式,带回《赢在中国》的创意理念。
新的梦想在心中诞生,新的煎熬、妥协、适应、拼命同样随之而来。“做《赢在中国》的过程让我知道,一件事情如果知道了中间要吃的那些苦,你是不会开始,最后把它继续下去,是因为你已经不得不做了。”
这是一段理想与现实契合度较高的时间,她说服了央视编委会三次开会讨论最终通过节目策划。王利芬又一次设计了自己的人生。不过她自己并不这么看,“看一个有智慧的人主要看他对一件事情的判断,而对一件中等事情的判断刚能打磨出这个人的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性等等的全部智慧。而对于一个时代的感知则是智慧中不可缺少的,这也是生长其它智慧的基色。所以我总在吃力地弄清时代这条河流的走向,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要么被它裹挟,要么被它搁浅,要么被它撞击,要么被它带着前行。”
王利芬说,她自己也不例外,只是她在被裹挟前行之时,依然不忘自己的梦想。
对《赢在中国》这个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把握到了两个主题词,励志、创业。前者是中国人奋斗精神的承传,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后者是我们正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保障,也是今天中国正在向商业社会推进过程中个人实现自我的最好舞台。有了这样上上下下的打量,我想将励志、创业作为我们主题的价值驱动,根据这个再来研发合适的电视表达方式。你看《赢在中国》,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看完之后有一种新的精神状态,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重新的审视和要求。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在起作用,我们完全变成一个正面的来励志,来激励你的人生,靠你的能力来实现你的梦想,
这一次,她把自己圆梦的心得传递给了更多在路上的年轻人。
优米网年度问答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一名网友向王利芬道出困惑:“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作为不甘平庸但有时却很无奈的‘80后’来说,怎样处理现实与内心理想间的冲突和矛盾?怎样让自己的价值观能在社会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达到和谐状态?”
王利芬回答:人的理想应看作是一个人的目标,人生目标的设立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我没看到过任何人在人生青年时代就比较清晰地设立了人生目标,如果有也是大而化之的。设立之后,目标一定要与现实对接,与现实对接体现着全部的智慧,这个过程会有无数的不顺不适或者挫折,但是如果方法得当,人有悟性的话,会一点点接近目标的。
离开央视,创办优米网,是王利芬最近一次修正轨迹。
中专生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汽车专业英语;形成性评价;英语课堂
一、中职英语课堂使用形成性评价的背景
首先,中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理工科类学校的学生难以摆脱英语成绩差的命运,这种心理体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极低,有部分人甚至产生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因此,仅以成绩为标准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往往难以完整体现中职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努力的程度。
其次,中职英语教学的宗旨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其目标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尽量将英语教学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使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目标与普通高中不同,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适合探寻更为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
第三,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人为本” “以过程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为目的。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近年中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评价形式作了不少有益的改革和尝试,由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单一形式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形式转变。
二、中职英语课堂使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教育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体系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评价观认为应重视评价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包括如何寻找知识、使用认知策略与自我监控,如何在知识建构中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传统一元智力理论的局限,认为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每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如某一项或几项智能表现突出,而其他几项相对逊色。多元智能理论对评价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点:①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而非判断学生的优劣;②评价的形式是多元化的,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角度是多维度的。
(三)形成性评价理论。
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评价专家斯克里芬提出。之后,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协调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强调通过多渠道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侧重学生学习进步的纵向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
三、形成性评价在中职汽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场地。笔者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我校08级、09级、10级三届汽修专业学生的《汽车专业英语》课堂中尝试运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测试性评价。
(1)前测:包含该课程重点知识点的前测题在第一次上课时进行测试。通过阅卷,教师可掌握学生对汽车专业英语认知程度的第一手资料,有助安排教学进程和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2)单元小测试:三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小测试,用以反馈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状况。
(3)后测:课程结束时进行后测,与前测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掌握得不好的,尝试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以便改进教学。
将每次的测验、测试或考试结果进行记录,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明确告诉学生这些测试的目的不是分辨好坏或赛出优劣,而是对自己学习的阶段性反思,以促进下一阶段的进步和发展。
(二)非测试性评价。
(1)问卷调查表:课程开始时对学生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方法和策略、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元认知调控的情况。
(2)观察记录:对学生每节课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进行观察记录。考勤情况由班级考勤员负责记录,学生课堂表现由英语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由任课教师负责记录。观察记录的评分作为评价方式,但它的评分内容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础,而是以其学习态度和表现为基础,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小组问答竞赛:每一到两个单元的学习后进行一次小组问答竞赛。竞赛的方式可以是授课教师根据词汇学习的重点内容出题,小组回答问题,分数最高一组胜出。也可以小组轮流出题考其他小组。例如:猜词竞赛。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用中文说出汽车发动机两大机构某一部件的位置或作用,其他小组猜测其英语词汇,回答正确的获加分。每个成员回答问题的次数限制在两次,以此鼓励小组每个成员都参与竞赛活动。甚至课堂教学时间宽裕的时候可以两种方式同时使用,记录每次竞赛的结果,并在全班公布。小组问答竞赛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又可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做出形成性的评价。
(4)游戏:每一单元结束前都预留游戏时间,教师设计一些新颖好玩的游戏,如找朋友、攻破堡垒、编织词网、击鼓传花等游戏,巩固单元词汇的中英文意思、新词汇的发音和判断词汇的分类等。例如:在“找朋友”的游戏中,教师在班上随机派发印有汽车词汇的中文或英文的小纸片,然后学生寻找配对的中文和英文单词,找到之后将其中英文读出来,发音正确者获得相应的奖励。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 “做中学”,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内容,又帮助任课教师检测教学效果,考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是该课程重要的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之一。
(三)多元性评价。
(1)自评式:每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学习评价表上对自己进行评价。课程结束时,学生撰写一份汽车专业英语学结。这是形成性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自评和自我总结是一种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一种反省、监控和调节,是学生内在学习意识的觉醒,是将学习内容内化的重要过程。只有将学习自评和学习自我总结这个环节做好了,学生的学习才更具自觉性和自主性。
(2)互评式:每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各方面表现,随机发放评价表,让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他评式:每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情况,对其在学习评价表上进行评价。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该课程和该任课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表上进行评价。
(四)描述性评价。
描述性评价可分为口头描述性评价和笔头描述性评价。该课程的描述性评价主要是口头上的,渗透在每一节英语课的课堂当中。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有一丁点进步、改善或自我突破,都要及时进行口头上的激励,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英语学习体验。中职生渴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这种情感上的依赖也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之一。
所有以上各环节的记录、评价、加减分等都放在学生学习记录卡中,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课程结束时统计分数,占总评成绩的70%,期末考试占30%,最后得出该课程的总评成绩。
四、教学反思
(一)应正确看待形成性评价,了解其局限性。
任何评估工具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设计评价表和参与评价的主体是人,人带有主观性,因此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警惕,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评价标准要统一,评价前作必要的说明,以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如有必要,可与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使用,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应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在《汽车专业英语》课堂中运用形成性评价手段,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外工作,例如设计前测题和后测题,设计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以及分析数据、设计竞赛题目、设计游戏项目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教学科研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系统的方法,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汽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中职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挖掘其学习英语的潜力,调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及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洪萍.关于职业高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交流平台,2010,(5).
[2]刘伟.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夏友红.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0,(10).
[4]王京华.形成性评价对英语学习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06,(4).
[5]岳华丽.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尝试[J].职业技术,2009,(7).
中专生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二十二条军规 养成 教育
在我八年的班主任生涯当中,新生一入学,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曾经是我最大的难题。后来,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著名的二十二条军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提起美国的西点军校,人们对它总有一种神秘感,它是全世界军人向往的地方,它的优秀毕业生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命运,而且还影响了美国在世界的军事霸权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绝对的制度、严明的军纪、突出的贡献,让西点军校的军旗在军事领域,甚至各项领域中高高飘扬。现在的中职学校,普遍的门坎低,生源素质差,新生入学的“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西点军校的二十二条军规对于中专生强化文明素质的养成是有一定的借鉴做用的。
一、无条件执行
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一直是小太阳,个人主义严重,在集体生活中生怕委屈了自己,制度是约束别人的,我总有理由在制度之外,要想让他们学会无条件执行,在集体生活中首先消除个性,个人永远服从集体。比如说宿舍环境卫生需要整齐划一,学生要用学校统一发放的床单、被罩。枕头、被子的摆放,毛巾的摆放要求一致等等,这些都需要无条件执行。新生入校一切从零开始,不管新生有什么样的社会经历,家庭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都需要在无条件执行中完善自我。学校的规章制度虽然是一个形式,但要让学生在绝对的制度中习惯成自然。制度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提供了秩序的框架,学生必须要在这个框架之中才能正常追求社会公平价值的取向,要让学生明白,管理的基础就是制度,制度需要无条件执行。
二、工作无借口
好多学生一犯了错就习惯性的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学生怎么会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他们潜意识里就在纵容自己。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要努力去做一些看似不平凡的事,在困难的时候不气馁、不妥协,而是想方设法找出解决问题之道。为了赢得胜利,也许你不得不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工作中永远没有干不好的理由,只要你充分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足够坚持。世界上永远需要一种人才,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自己找借口退缩,他们都能克服重重阻力完成任务。
三、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有人说“细节的问题,根本上是素质的问题”,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再好的一幅画有一处败笔,此画就不能称为完美,再美的一首歌,只要有一个音符不合谐都不能算是一首优秀的歌曲,在集体活动中,只要有一个不谐调的人,这就不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求学生每做一件事都要注意到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
四、荣誉原则
首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有羞耻感,有个人荣誉感。再让学生明白个人要服从集体,集体要服从团队。培养学生有荣誉感必须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是一个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它使人体验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把集体的工作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全心投入,积极奉献。鼓励学生齐心合力为班集体争光,当他们尽情体验成就的快乐时,集体荣誉感便形成了。任何永恒的卓越都离不开道德成分,道德是卓越的保鲜剂,一名优秀的学生应该只有积极、健康、良好的个人德行和品格,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善于取得他人的尊敬,并努力进行“再学习”,以适应当今的形势。
五、受人欢迎
西点军校认为军人不是一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角色,相反是在需要时能为大家提供帮助的人。让学生学会打造好自身形象,穿着打扮要得体,与学生的角色相协调,举止要大方、从容,谈吐自若真诚。学会主动与人沟通,待人处事礼貌热情、开朗、诚实。改掉不遵守时间,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说脏话,借东西不还的坏习惯。并学会“聆听”中理解别人,这和现代人提出情商一说不谋而和,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影响重大。做一个被别人喜欢的人,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和小霸王思想,文明礼貌的待人、开朗热情的生活,是新生一入学的重要课题。
六、善于合作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呈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说:“由于竞争成为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中一种无处不在的现象,团结互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他们认为现今社会需要合作的精神“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很简单,反映的道理却是很深刻,本来人越多干活的人就应该越多,怎么到了最后竟然没有水喝了呢?这就是合作精神的缺失啊。在西点军校,一个人犯错众人担,军队是一个整体,一个人犯错,也会导致整个军事行动的失败,所以常常是一个人犯错,全体队员一起受罚。在学生中我们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一人犯错大家一起受批评。一个人站在最前端很容易,难的是集体一起奋勇向前,全班同学的团结合作就是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掉队。作为班级里的一分子,你不和大家搞好关系,搞好团结,那你就不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班级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为了使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文明进步的集体,那就需要每一个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拧成一股绳,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七、不断提升自己
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永远保持一种求知心切的心态,要让学生明白,要想不断提升自己,就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并要在学习和生活中①喜欢反思,把过去了的事情拿出来总结,概括和定义原因。②喜欢提问,我有困惑就去和这方面有经验的人聊天,提出自己的困惑,聆听他们的见解,并学会向书本、网络提问。③善变,有时候昨天的判断和做法,在今天和一位高人交流后,就会彻底改变。人的自信是在不断打破中建立起来的。如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工作绩效的提示从某个角度讲可以说是永无止境,因为人的创造性是无限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文明行为的养成应该分为两个过程,首先应该是文明观念的培养和形成。这个过程是“他律”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耐心教育统一要求,并坚持下去。再进一步,就是文明观念内化的过程,即将文明的信念融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这样“自律”就起了主导作用,一旦学生们有了自觉性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那么养成教育就变成了学生内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