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产业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产业调研

中国产业调研范文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发展开放,金融规模随着实体经济增长不断扩大,金融结构也不断转变。金融发展的过程如何引起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因此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

关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goldsmith(1969)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存在彼此相互推进的过程。rajanet al(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发展水平是决定产业的规模构成及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wurgler(2000)、fismanet al(2003)从金融配置社会资源效率入手,肯定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入新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开发金融体系成为了中国经济下一个三十年的主要任务。因此国内学者就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如范方志、张立军(2003)根据中国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细致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影响。惠晓峰、沈静(2006)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东北三省各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了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杨胜刚等(2007)则通过具体的金融深化指标,利用实证分析进一步数量化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其研究中的数量指标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尽管国内学者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做出了扎实的研究,但从全国角度对东部、西部及中部的对比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本文根据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传统区域划分方法,以单位根检验、协整、方差分解研究方法,考察作为内生变量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相关性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比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区域产业结构现状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金融发展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理论基础及内在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设计;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johansen检验等实证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依据实证结果得出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一)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紧紧围绕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与农业结构明显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再不断优化升级中的重大调整。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尽管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显著,但由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定位与发展模式的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调整进程并不一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第一产业比较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第一产业曾长期作为主导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尽管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gdp占比不断下降,但各地区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截至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 932.46亿元,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 669.4亿元与7 930.97亿元。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分别为中、西部地区的1.23倍与2.26倍。相比1990年各地区的产值2 261.51亿元、1 795.04亿元、1 012.36亿元分别增长了7.9倍、8.2倍、7.8倍,增长程度基本持平。

但各地区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程度却并不相同。由图1可知,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2.5%下降至6.8%,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则分别由32.8%与34.1%下降至12.6%与13.2%,高于东部地区8.3个百分点与8.7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其第一产业占比下降幅度更大,却并未影响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下降幅度低于东部地区,而其第一产业增长却并未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更高,产业内部结构更合理,而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内部优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

2.第二产业比较

3.第三产业比较

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与科技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指示器。由图3可知,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长,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截至2010年底,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3 083.5亿元,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0 939.72亿元与22421.14亿元;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中部地区的2.76倍,与西部地区相比,更是达到了5.04倍。

4.总结

中国的东部地区作为传统的经济优势区域,有着良

好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与配套的服务业支撑,其第二、三产业的技术水平、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升级。相对中国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具有先天的要素优势,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但中、西部地区正处于上升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主导产业不明确,农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与东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中西部地区经济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凸显,资本形成明显不足。中国的金融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因素。通过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贷数据可以很好地看出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由图4可知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60%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2%和17.4%。且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总和也仅为东部地区的54.2%。以上数据都体现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的巨大差异。但差异不单单只体现在总量方面,金融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个健全而发达的金融体系应拥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并以此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制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目前中西部地区国有银行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正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导致中国金融产业成长缓慢,尤其是中西部金融市场尤为明显。区域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健全,金融业应有的优化配置功能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与东部相比较,中西部地区金融业无论是总量、结构还是效率都有明显的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时刻制约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二、中国区域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分析

在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金融发展对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金融资源通过产业选择被更多地被配置到区域主导产业中,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立了产业竞争优势。不管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或退出,都需要有健全而便捷的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通过供给、需求和宏观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地区选取与指标说明:

本文的实证分析选取东、中、西部三地区中的各一省或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东部地区的上海市、中部地区的湖北省、西部地区的四川省。

本文所涉及的指标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两个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因而本文选择产业结构优化率isr(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与当地gdp之间的比率)好产业机构升级率isu(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来衡量产业结构调整状况。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机构变动应该表现为经济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最终上升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图5显示了1991—2009年,东部地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已经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层级,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占地区gdp的比重稳定在90%以上,且波动平缓。同时,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上升趋势明显,isu指数只在2002—2004年之间有所下降,2006年之后则以明显高于之前的增长速度继续上扬。

由图6可知,1991—2009年间中部地区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动趋势。相比东部地区上海市的产业结构,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在这二十年间,湖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的上升趋势明显,但是产业结构升级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说明该地区主要是依赖于工业发展,依靠工业拉动经济,而导致第三产业占比的相对下滑。

图7描述了1991—2009年间,西部地区四川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动趋势。总体来说,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与中部地区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基本类似,即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有下滑现象出现,地区经济主要依靠工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停滞。

金融发展的内容包括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深化三个方面,因此本文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各区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衡量:(1)金融结构指标fs(直接融资额/贷款余额)用来反映金融发展中金融结构的变化;(2)金融深化指标fd(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gdp),用以反映金融深化的程度,总量上衡量金融发展状况;(3)金融效率指标fe(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用以反映金融系统配置资本的效率。由图8可知,1991—2009年间,上海市金融发展的变动趋势。二十年间,上海市金融深化指标fd均不断上升,显示出金融发展总量上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金融效率指标fe则呈现出下降的形态,说明金融机构贷款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融资的唯一渠道,其他融资途径所带来的融资正在逐渐增多,融资多元化不断发展。金融结构指标fs则呈现相对平稳并缓慢上升的态势,同样说明企业的融资正由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融资,向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其他融资渠

道融资加以配套的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

从下页图9中可以看出,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同东部地区的上海一样,在这二十年间,金融同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相比上海,湖北省的金融发展波动相对较大,其中金融深化指标fd在2002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直至2008年才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表明湖北省在2002—2008年间,金融机构总体业务增速相对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滞后,从而导致金融深化指标fd的大幅下滑。同时,由图中可以发现,湖北省的金融效率指标fe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高于上海地区,说明当时湖北省地区的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直至1998年后才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计量分析

对于东部地区的上海,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对于产业结构优化,三个金融指标对于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作用,说明金融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深化指标fd与金融结构指标fs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均为反向作用,而金融效率指标fe则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说明上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而直接融资手段并未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

对于中部地区的湖北,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三个金融指标均会产生反向作用,但均不显著,影响系数较小。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三个金融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且金融深化指标fd影响系数较大,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较东部地区而言,相对落后,反映金融总量的金融深化指标fd对产业升级的巨大推动作用说明该地区金融发展的层级仍然较低,金融体系内部的先进结构与机制还未形成,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仍然停留在总量推动的层面上。

中国产业调研范文2

【摘要】当前我国动画产业还处于发展和不断摸索的阶段,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国外动画元素,中国动画渐渐迷失了方向,被大量的抄袭和模仿充斥着。如何运用中国式动画角色设计思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动画形象,成为国产动画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民族化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对动画片的创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精美的动画造型能够为整部影片的质量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再好的故事,如果没有性格鲜明、造型生动、形象美观的角色的演绎,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说动画角色造型就是一部动画片的生命力所在。

不少人指出过国产动画缺乏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我们只有一个孙悟空”——说明有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从盲目追赶发展到开始寻求有别于主流动画的独具特色的面貌。

我国动画发展的早期与欧美、日本动画对比,有自己的独特的韵味。例如,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主角小蝌蚪就是借鉴了赫赫有名的齐白石老人的写意花鸟形象,这种形象打破了传统动画僵硬单一的形式,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风格的造型,给动画世界增添了全新的艺术范式。其他如《九色鹿》融入北魏佛教绘画风格,以及结合中国京剧脸谱创作的《骄傲的将军》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别国所没有的全新的动画风格,所以被称为“中国学派”。

进入21 世纪,国产动画从重视程度到产业规模都有了几何级的增长,也生产出不少优秀作品。但和之前国产动画相比一个显著的不足是缺乏独特的艺术风格,许多影片似曾相识,从主题到形式都不免模仿的痕迹,尤其缺乏具有鲜明特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形象,以致“孙悟空”之后再无来者。

目前国产动画的产业环境还需改进,企业的维持相对艰难。这也是国产动画不能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致力于风格上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整体推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产动画,避免同质化陷阱,是国产动画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而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形象,是塑造民族动画品牌的第一步。因此在动画角色造型上可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研究民族特征,塑造特色鲜明的中国人形象

迪士尼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国内上映时,花木兰父亲的形象给人印象深刻。长脸广额、颧骨高耸、单眼皮长下巴,是典型西北人的造型。形象令人信服,也把观众带进西部边陲的故事场域。这是一个美国制作的取材于中国传说的动画片,创作人员注意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物形象特征,遗憾的是在国产动画中反而见不到这样的认真态度。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物形象都有身高、外形上的特点,一个认真敬业的动画艺术家,应该在角色造型设计中注意并加以运用,使形象更令人信服。

动画是一种崇尚夸张的艺术,动画造型设计有许多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很好地彰显了动画艺术的特色。比如日本动画的美少女造型,还有超现实的半人神形象,都很好地发挥了动画夸张的表现力。国产动画创作中也借鉴了这些表现形式,然而并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有想象力的艺术表现方法。所以在国产动画片中有时会看到类似日本忍者、战国武将的古装人物,甚至实拍影片也有这样的情况。借鉴止步于形式而不是方法,仅以外观的模仿为满足,国产动画自身面貌的形成就无从谈起。

也许从非人类的造型设计中更容易看清楚这一点。以动画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怪兽为例,目前国产动画中的怪兽形象乏善可陈,大多似曾相识,但没能超越《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水准。理论上怪兽没有现实依据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但在国产动画中出现的怪物,往往摆脱不了美日动画和大片的影子。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可资利用的丰富的资源,比如《山海经》插图,其中的怪兽形象无论是在创意上,还是在美观上都有很高的水准,更不用说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完全达到了拿来就可以用的程度,可是在国产动画中见到太少。

二、深入发掘建立在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民族性格精髓,塑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动画形象

有关民族化的探讨在各个文艺领域都展开过认真的讨论,动画也不例外。但从结果来看,即使是致力于民族形式的探索,也以外在符号元素的运用居多,内在精神层面的挖掘显得不足。目前国产动画角色形象,从外观来说固然不难做到像中国人,但行为举止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或多或少模仿的痕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含蓄、内敛,讲究礼仪,讲究温良恭俭让,并非迪士尼式活泼幽默充满弹性的行为方式所能涵盖。同样的情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表现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中国人的亲人之间很少拥抱,即使内心激动到达顶点,外表可能依然喜怒不形于色。虽说夸张是动画重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之一,但夸张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中国动画来说,更含蓄、更内敛也是一种夸张。曾有人提出过需要研究“中国式运动规律”,探索有中国人行为特色的动作设计,笔者以为是很好的建议。

三、发挥文艺的导向作用,引领观众的审美需求

国产动画形象的创新不足,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在于不能科学地对待所谓“市场调研”。现代企业对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一个动画片的立项少不了充分的调查论证。动画企业往往预制不止一套造型设计样本,拿到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调查,藉此决定最终的方案。应该说这是一种认真负责任的创作态度,但如何对待调查结果却是对创作者的决策能力的一种考验。被调查者通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选择结果,但这种喜好又是在长期的观影实践中所形成的,由于国产动画起步较晚,被调查者的观影实践大多建立在美日动画之上,他们喜爱的动画形象也多以此为主,选择结果自然不出这个范围。因此在这样的模式下,国产动画进入一个原地踏步的自循环:被调查者是看着美日动画长大的,他们的选择以所喜爱的美日动画形象为主,为了符合市场调查结果,企业生产出来的影片也均以美日风格为主。

并非所有的动画制作人都没有看到这一点,但由于动画产业依然步履维艰,投资人没有足够的胆识和财力冒风险,市场调查的结果至少让人看到了假想的受众群体,抱着求稳的心态,宁可作品平庸。因此,国产动画真正的精品、真正的“中国学派”面貌从根本上讲还有待于产业环境的改善。

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动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影视动画创作经验,给国产动画注入新鲜血液,而挑战是国产动画如何平衡继承传统和突出特色这种独特的发展动力。作为一个动画人,我们必须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跟上时代的脚步,摆脱掉“幼稚呆板”动画的帽子,努力制作出个性鲜明,人见人爱的动画明星。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国产动画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韩宇.动画角色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孟晞.动画造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产业调研范文3

2012年,在世界经济疲软的环境下,我国经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7.42亿元,占针织全行业的22.08%,同比增长4.35%,其中花边织物出口同比提升23.19%。在经编产业大部分的产品中,国产经编机作为最具技术含量的品类,势必受到众多方面的关注。

经编机虽然最多却不最强

“最早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进入中国,当时的协议就明文规定,此设备不能用于军事用途,那时候很多技术和原材料也是对华全面封锁的。而后来中国经编机能在技术上提升一大步,是因为海宁等地方更多引进了卡尔迈耶的设备,同时还与卡尔迈耶合作了一个设计院,这才得到先进的技术。而到了现在,国内已经有10家经编机企业,这不得不说是国产经编机的突破。”杨世滨对国产经编机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他介绍说经编产品在服装领域涉及到莆丝花边和保暖内衣,而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导弹、航空航天、医药、水利、风力发电叶片、游艇等产业的部分材质都来自经编。显然,国产经编机技术的突破,会为中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带来动力。

“我这有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全世界生产经编机共4.5万台,而其中的3.8万多台都产于中国,从中不难看出国产机的巨大产量,但要在技术方面做到最好,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杨世滨坦言经编机的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都要求很高,这与服装产业完全不一样,而中国现在能在经编机方面叫板国际水平的,非常州的润源经编机莫属。“我还记得润源当时生产出第一台经编机之后做了设备鉴定,鉴定完之后就成了德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当时德国一台经编机卖200万元人民币,而润源的机器比进口机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杨世滨的回忆中,润源的发展与其坚持不懈的研发紧密相连。“以前的润源,工厂里200个工人中就有50多个开发人员,可见他们对科研的重视。而中国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最重要的也是装备和人才。所以整个产业领域一定要推广国产设备。”于是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决定于2013年共同举办全国纺织行业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目的有三个:万里挑一选能手,给农民工一个城市的根,推广国产装备。”

推农民工向技能工转型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吸纳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主要集聚行业之一。建设纺织人才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一批适应我国现代化纺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

目前,从事经编操作的工人有几万人,但这些工人的操作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操作熟练程度差异较大,熟练操作工数量严重不足,全能型操作工比重不高,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举办经编工职业技能大赛是为了提高经编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助推纺织“农民工”向纺织“技能工”转型,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有条不紊的向前迈进。同时,号召整个产业和社会,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关注一批农民工追求进步的需求,关注农民工对文化休闲、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的要求,转变农民工“非农非工,似农似工”的职业定位和城市临时工的尴尬身份。

希望更多企业用国产机

“没有金刚钻就揽不到瓷器活。作为行业协会,特别希望提高操作工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综合水平,同时也希望国内更多的企业使用国产机。”杨世滨说,德国制造经编机的企业有两家,但是却占据了全世界大部分的销售份额,中国的经编机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所以我们希望操作工更熟悉国产经编机。

中国产业调研范文4

2004年LTE正式定名,华为开始LTE专利申请,可以说中国通信产业通信4G发展从那时就开始同世界范围的竞争者开始同步起跑、同场竞技。5G时代国内从运营商、通信综合设备商,到手机厂商都对5G发展投入高度热情。截至2016年世界范围涉及5G新技术的专利申请1600余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利申请排名第一。在3GPP相关标准提案中,华为公司的标准提案数量也同三星、爱立信、高通一起排名前列。

但在发展向好的同时不能忽略隐藏的问题。通过对产业调研和专利实证性分析,5G现阶段发展在专利方面突出五个问题。

1.高频通信问题:国内在高频通信传统技术积累薄弱,高频通信关键技术高频多天线的波束成形问题已经解决,但波束成形前的扫描定向技术是产业前沿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如果国内企业能够有所突破,χ泄5G产业发展大有意义。高通公司对此非常关注。

2.5G节能技术的研发。在未来5G密集组网能耗大幅度提高背景下,通过设计帧结构、网络架构使网络休眠并及时激活节能非常重要,对于这个方面国内产业界应充分认识到重要性。爱立信等公司对此非常关注。

3.充分重视保障5G物联网应用的低时延技术的研发和突破。这个方面高通基于传统优势的CDMA技术提出RSAM技术,并部署了相关专利,国内产业界对此应该充分加以重视。

中国产业调研范文5

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

《艺术报告》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推出的年度论文集,从导演、剧作、表演、摄影、美术、声音、动画等各个角度,以年度为单位,深入剖析中国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所收获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自2008年推出以来,备受业内外关注。

2012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对中国电影形成巨大冲击。《艺术报告》回顾了国产电影的全年创作,认为多年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的局面虽受到动摇,中国电影却进入了一个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关键点。《艺术报告》指出,在外力的重压下,中国电影艰难踏上题材类型创新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部分创作具备了严谨的创作态度、执著的创新精神和娴熟的创作技巧。

《艺术报告》同时指出2012年度中国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例如质量上乘的影片与庞大的制片基数相比数量偏少,中小成本影片的整体艺术质量不尽如人意;部分大片仍然摆脱不了叙事情节薄弱、人物塑造不够丰满等痼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影创意求新乏力,题材类型不够丰富,题材与类型片再生能力薄弱,等等。《艺术报告》在对创作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国产电影未来的创作走向也做出了大胆预测,其认为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成熟类型、精进“技”“艺”——这是2012年国产电影的关键词,同时也是目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电影要扎扎实实去实现与完成的目标与任务。

“口碑”才是市场生存的第一标尺

《产业报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电影产业各环节为基础全面调研的“产业研究报告”;二是以电影市场数据为依托深入分析的“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产业调研范文6

七年的风雨征程,星吉数控以创新应变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获得了国内线路板企业的首肯,

在设备国产化的战线上取得了丰硕成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线路板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为了满足国内对通信产业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高速增长需要,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线路板企业大都在将原来的手工作坊式工场改造成自动化的生产车间,新的大型线路板工厂和高端产品制造企业不断出现。

经过数十年以来的努力,我国线路板产业的整体国产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线路板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国内重点关注的制程设备如自动曝光机、数控钻孔机、数控切割机、自动外观检测仪、自动打靶机以及自动层压系统等,为我国的线路板产业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市星吉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下简称星吉数控),就是线路板数控加工设备领域的杰出代表,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打造自主品牌,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产业发展推动设备国产化

从早期的全面引进,到90年代中后期的全线国产化,线路板制程装备的每一次变革,对线路板产品乃至线路板产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线路板生产供应国,中国线路板产业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对线路板生产装备的强劲需求,带动了机械设备行业的急剧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设备,到21世纪初大体实现国产化,国内线路板装备制造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大环境下通过引进、模仿和创新实现了质的飞跃。

作为最早进入国内线路板行业的资深业者,星吉数控高层不仅见证了国内线路板及相关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对产业技术的变革方向更是洞若观火。“80年代日本电子产品风靡,其配套的线路板生产几乎全部从日本引进,包括原物料、设备、技术等,国内连模具都开不出来。当时不仅仅是线路板行业,国内所有的工业基础都很薄弱,从五金机电到有色金属等,整体的配套都不齐全,反映在装备制造上就是质量不过关。一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的不断进入,国内装备制造产业才在模仿、复制中不断创新,配套产业的不断完善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变革。”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线路板产业快速追赶并超越的黄金十年。在规模企业不断增加,高端线路板生产如火如荼的带动下,国内线路板设备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规模扩张和成本压力下,自动化制程设备成为各路专业人士重点关注的领域。星吉数控的创始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筹划和调研。由于拥有专业的机械研发及技术团队,凭借对机械装备工作原理的自信和了解,考察之初即定位国外先进自动化设备,希望能开发高档次的品种,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2005年,数控设备在当时的中国已不算神秘,但应用到具体行业设备上的厂家还不是很多,经过整整一年充分的市场调研,星吉数控最终确定进入线路板领域:“线路板数控V-CUT机当时在国内还处在研发阶段,国产设备占有率很低,有着极大的潜力和施展空间。”

自主研发 迈进高端

“要做就做一种自动化设备,要开发就要开发一种高档次的品牌,只有进行国产化、不断向西方技术水平靠近,才能打破我国板材切割加工长期受制于德、意、日等发达国家垄断的被动局面。即使我们一穷二白,但想尽办法也要进行研发。”长期以来,数控V-CUT机这种高端加工设备一直只能从国外进口,据介绍,当时一台德国设备的价格高达180万元,尽管品质优良,但如此高昂的价格让很多有理想的PCB企业望而却步。瞄准国外高端设备,推进高端设备国产化,星吉数控以此为起点,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

如同大部分创业者一样,星吉数控的自主研发之路也是一波三折。确定产品方向后,科研团队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设备的研发制造之中,不仅仔细考察线路板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吸纳各种设备的优点,质量向国外设备看齐,还尽量选用国内配件,降低制造成本。从确定产品到设计图纸用了3个月,出样机6个月,到2006年6月第一台样机终于成型了。但当产品做出来后,技术人员才发现这是个“四不像”,跟国外的设备一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又花了3个月的时间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之后又历时3个月进行软件和硬件生产工艺的设计和改良,最终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要求。”星吉数控的这个新产品,克服了过去手工切割质量差、尺寸误差大、材料浪费多、后续加工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由于采用国内零配件,其造价仅为国外同等设备的1/3~1/4。

国产数控V-CUT机的面世,给国内线路板厂家带来了福音。2006年,星吉数控的第一台成品下线,成功应用于一家大型线路板生产企业,各种性能指标均稳定达到要求,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星吉数控V-CUT机所有的硬件、软件均是自主研发,没有抄袭任何国外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星吉数控科研人员对此颇为自豪。

专注精品 追求卓越

线路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机械加工的质量、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对国产数控V-CUT机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因应客户市场变化而不断改变,星吉数控的产品也在逐步改进和提升。铝基板数控V-CUT机,就是星吉数控抓住LED产业蓬勃发展的案例之一。

2008年,LED照明顺应了节能环保的潮流,其光效已明显超过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获得了高速发展。而应用于LED的铝基板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上升通道,一时之间,铝基板制造遍地开花。对于星吉数控来说,这正是一个市场机遇。当时市场上还没有一种专门应用于铝基板切割的设备,但客户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在客户提出铝基板切割的需求之后,市场嗅觉敏锐的星吉数控及时抓住了这个商机。2009年,经过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星吉数控第一台加大型号的专用于铝基板的数控V-CUT机正式推向市场,成为当时第一家提供1.2米超大台面铝基板切割机的厂商。如今,铝基板数控V-CUT机仍然是星吉数控的主力机型。

“线路板有两个趋势,一是板子越做越薄,对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普通板材向金属板材过渡,包括铝板、铜板、陶瓷板等对设备也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不同规格和切割要求,星吉数控不断进行技术的升级和改进,优化了加工设备,并推出各种不同规格和型号的数控V-CUT机,完全满足了PCB行业各种材质板材的切割要求。目前投入市场的就有600、650、1200、1300、1650等6种型号的产品。在产品制造上,星吉数控系列设备全部采用大理石台面,不受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不会因机械震动而发生变形,相比国外钣金结构性能更优良;设备选件上以寿命为主要考虑,选用最好的零配件,事实证明,星吉数控的设备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2006年出厂的第一台设备至今仍正常运行,没有更换主要零配件;此外,星吉数控的设备在保修期内外都将认真服务,保证客户的生产,在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随着设备市场日益成熟,竞争走向激烈,星吉数控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在瞬息万变的设备市场中,星吉数控始终坚持只做数控V-CUT机这一个品种,“品种是单一的,规格是齐全的,这样才能有生命力。” 公司高层表示,星吉数控抓住一个产品就会将它做到极致,认认真真把它做好,不管是硬件的选材、软件的设计,专注精品制造,为线路板客户服务。星吉数控完美的产品设计还引来众多模仿者,对于跟随者一模一样的产品,公司管理层认为是值得高兴和自豪的,“这说明星吉数控的产品已经做得非常完善,得到市场认可,运行质量、市场口碑都已非常好,所有大件小件一样也不需要改动了。”

上下一心 稳步迈进

七年的风雨征程,星吉数控以创新应变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获得了国内线路板企业的首肯,在设备国产化的战线上取得了丰硕成绩。这一路走来,不仅有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更有全体员工的齐心共勉,星吉数控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是公司稳定发展、不断跨越的基础和保障。

管理的内涵很丰富,在星吉数控看来,提高每个股东和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星吉数控从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十年内不能退股,也不能贷款”的两条原则形成了对公司股东的严格制约,也避免了股东的投机心理,保障了企业的真正利益。而“每个员工最少享有1%的分红”便成为了星吉数控的企业愿景,星吉数控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坚定地走与员工“利益共享”的道路。

另外,星吉数控还着力在质量和内部运营上下功夫。质量与运营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兄弟,运营是龙头,质量是基础,齐头并进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星吉数控的核心主要在研发、技术、软件、市场和管理五个方面,确保公司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和优势,互相弥补短板,形成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使企业健康稳健发展。“企业需要把目光放长远,不急功近利、贪图一时膨胀。真正的实业就是要为社会做贡献,为员工谋出路。”从星吉数控领导层的话语里,笔者深深感受到星吉数控积极健康的社会责任心和踏踏实实做企业的实业精神。

“中国做大做强民族品牌任重道远,虽然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相距甚远,但学习西方的理念、精益求精仍是关键。星吉数控自主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数控V-CUT机,就是为了配合我国的数控系列设备逐步向高尖端的产品靠近。目前国产设备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这需要更多人的支持。”

打造品牌价值 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的PCB设备市场正处于群雄逐鹿的竞争时代,不可讳言,尤其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上。然而,低价竞争、模仿抄袭已经无法再适应高速前进的市场运作。就星吉数控的目标定位而言,除了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予客户外,更重要的是与PCB企业的通力合作,了解PCB生产商的想法,符合PCB工艺要求,以无与伦比的服务和高质量的设备,打造出星吉数控的品牌价值,进而提升其在PCB产业中的地位,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线路板设备国产化的践行者,星吉数控几年来研发生产的数控V-CUT机在应用领域从一开始的普通板到LED等金属板,再到各种材质板材,星吉数控无疑不是提供高精度PCB板V割加工业务的专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