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组织结构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范文1
组织结构再造是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之一。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要通过组织和管理模式上的变革将被职能割裂的流程重新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流程,通过对流程的整合与优化,实现对顾客服务、企业运行成本和效率的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再造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强调以“流程导向”取代原有的“职能导向”,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进行彻底改造,是实现流程优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构造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一、职能制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现行企业组织结构大多数是以18世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和19世纪泰勒的“制度化管理”为理论依据的,将企业管理划分成许多细致的职能部门。
为了能保持对专业化分工后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协调和控制,企业组织实行等级制结构。∞在工业化初期,市场环境比较稳定,产品供不应求,员工素质不高,企业能够以规模经济取胜的情况下,职能制组织借助于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优势来赢得整个部门的效率,因此是有效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职能制组织结构显得越来越僵硬,越来越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工过细,内部交易成本较高。在金字塔组织结构中,部门或工序是按照职能划分的。企业的一个完整的业务活动要经过若干个部门或工序才能完成,运作时间长。在每个部门或工序内部,我们且认为其活动都是“增值”的,但部门或工序之间对业务活动信息沟通、传递、核查、等待、质疑是“非增值的”,甚至是“减值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分工越细,业务活动流经的部门或工序就越多,运作时间就越长,其内部交易成本就越高。
分工过细,还造成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相互推诿现象,这也会造成经营流程运作成本较高。
缺乏专一部门负责整个业务增值活动,无人负责整个经营流程。各部门按专业职能划分,每个部门犹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结果是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顾客就是上帝”只是营销人员的信条,企业的其它员工并不管新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否能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于战略性的工作任务,往往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林”的错误,过分注重本部门业绩,而忽视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即使每个部门的活动从局部上看是有意义的,但从企业价值链整体上看却不见得都是有意义的。
信息传递渠道较长。在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中,其纵向层次众多,横向部门林立,使得命令链和信息渠道太长。这种状况造成三个不良后果:一是信息传递速度慢,并且容易失真,使得高层的决策难以得以快速、切实执行;二是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难以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三是一线员工的创造力得不到及时和充分的认可和激励。企业经营活动的这种迟缓的运作状态最终将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对外部环境反应迟钝。由于企业内部分工过细,业务流程趋于复杂,高级管理层被排除在业务流程的第一线之外。当企业需要变革时,往往没有人能洞察先机,即使有人先知先觉,也会因其职权范围的限制而放弃变革。这样,原有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弹性极为有限,使企业逐渐失去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顾客需求变化)反应的灵敏性。
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传统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细的分工使得员工长期从事某一单一操作,对其他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一无所知,不符合员工知识技能增加的需求。也会使员工因工作单调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致使工作和服务质量下降。二是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中的层级制会大大束缚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习型组织、工作团队的形成。
二、职能制组织结构再造的主要措施
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构建新的组织结构。顾客的需要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并已引起了绝大多数企业的关注。由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时间尚短,顾客导向虽然在绝大多数企业获得了共识,但尚未渗透、固化到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当中。在组织结构上,传统的职能制组织结构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组成,人们被招聘到这些专业化的职能部门工作,每个部门只负责完成整体工作的一部分,然后移交给流程链条上的下一部门继续处理。这种按职能分工的业务组织方式,极易产生组织的等级结构,从而导致了纵向的业务流程、使得组织关注的中心被导向“上级”和“老板”,而不是顾客,而对于横向的流程缺乏统一的控制和协调。因此,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一定要注意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职能制思维方法,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组织结构。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再造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失去了信息技术的保证,业务流程再造无疑就成了“空中楼阁”。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其为依托,进行组织创新。现在,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或正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但从实践上看,许多企业只是将技术用在了原来的业务流程上,而不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进行组织创新,重组业务流程。许多企业大量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结果不是因为缺乏人才而不能物尽其用,就是用来自动化处理原有的工作任务,而没有用来改变公司的业务流程。结果。局部的效率确实提高了,企业整体效率并未有多大改善,甚至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因此,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要结合组织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流程团队为基本构成单元,改造组织结构。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团队制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由不同的流程构成,流程团队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流程团队独立性强。流程团队的独立性,一方面表现在流程团队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构造的权力,另一方面表现在它所实现的功能比较完整。二是流程团队的凝聚力高。具体表现在:群体成员归宿感强;愿意主动承担群体工作中的相关责任,注重维护群体和荣誉;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快,互相了解比较深刻,关系和谐;群体内具有民主气氛,群体成员具有协作精神,群体士气高。三是流程团队具有持续学习的精神。流程团队的持续学习,能保证团队成员的结构优化和团队本身的自我整合能力。流程团队能为员工的持续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流程团队的以上特征完全符合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业务流程再造取得预期的成果。
三、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扁平化趋势。企业组织变革的扁平化趋势是指企业组织形态随着管理层次的削减、管理幅度的增大,从金字塔形向圆筒形转变的倾向。传统的企业组织通常是在直线结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调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其通常会形成并建立一套等级森严的层级组织体系。尤其是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时,层级体系中的中间管理层就会发生几何级数般的连续扩充,从而形成臃肿的企业管理形态,这一点也是传统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的则是通过对管理人员管理幅度的增加来尽可能削减企业的中间管理层,从而确保各种信息在企业内部快速而准确的传递。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范文2
关键词:现代工业企业组织结构金字塔网络化层级组织
现代工业企业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现代工业企业在发达国家的许多领域成为最强大的企业机构。伴随着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时期里,这种组织结构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工业企业普遍适用的组织惯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并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演变。
一、“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的历史功绩及局限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电报、电话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高效、安全和有保障的运输通讯服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国内、国际市场,机敏的企业家意识到市场扩大带来的商机,结合了大量生产与大量分配的现代工业企业由此而生。新的运输通讯工具保证了进出企业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稳定性,新的能源提供了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动力来源,连续作业的机器设备代替了生产过程中的手工操作,企业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大批量生产的企业面临着新的销售问题,如高效的、遍布国内甚至国际的销售网络,独特的销售技术,特殊的销售服务——安装、消费信贷、操作示范、维修等。传统的批发商、自营商、人和零售商无法胜任这样的销售任务。大量生产的企业便向前结合进入销售领域,建立起自己的、遍布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分支机构。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原材料的供应是关键,大量生产的企业向后结合进入采购领域,建立了自己的采购分支机构。大量生产的企业在19世纪80年代通过纵向结合的战略发展成为多功能、多单位的工业企业。一些由个人或家族控制的规模较小的企业,19世纪90年代在横向合并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财务、管理上的集中,并进一步通过纵向结合的战略,发展成为现代工业企业。
现代工业企业通过一体化的战略把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活动集中于一个企业内,企业所包含的不同单位完成着空前繁杂的大量工作。欲使现代工业企业高效运转,需要有设计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不同单位进行协调和控制。在现代工业企业里,管理的任务落在了职业经理肩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配置资源,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评估;中层管理人员在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设计了协调流经企业不同单位之间高额物质流量的方法,改进了连续作业的机器设备。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对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现代工业企业形成了一体化多层次等级制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二、现代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虽然被证明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但是不可否认,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惯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同样如此。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呼声和行为越来越强烈,但是传统组织结构的影响无所不在。现代工业企业寻求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突破,总是要在后者的基础上,或者是在打破后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种具有传承关系的继续,而不是彻头彻尾的革命。总体说来,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
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就是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企业结构形态由标准的金字塔型向圆筒型转化。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之所以僵化失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中层过于庞大。中层的膨胀部分是取决于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企业规模扩大的相应举措,部分是由于企业各层次对增加下属、扩大管理控制权的自身需要。层次繁多、部门林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已成为传统官僚组织普遍的弊病。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潮流,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把原来的“金字塔型”式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使企业的高层能够更接近生产和销售的现场,减少信息的失真,增加组织的灵活性。
(二)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
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由紧密型转向松散化,企业间网络成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形成的企业集团化,通过组成一种新的利益共同体,使众多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二是以契约和资本为纽带形成的经营连锁化。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和商务等业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使得企业的营销组织网络化;三是以契约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网状化,内部网状化是实现企业组织彻底扁平化的根本途径;四是以因特网为纽带形成的信息传递网络化。全球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间网络的运作费用,推动了企业间网络的发展。
(三)企业组织结构无边界化
企业组织的无边界化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固定和正式的组织机构,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任务为导向的柔性组织,如矩阵制、团队组织等。组织更多的不是表现为一种有形的障碍,其界限越来越趋向于无形。企业再也不会用许多界限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影响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化”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为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以柔性组织结构模式替代刚性模式,以可持续变化的结构代替原先那种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随着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人才共用已成为主要特征。其优点是灵活机动、博采众长、集合优势,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推动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较早地提出了“无边界企业”的概念,他认为一个无边界组织“可以使人们专注于发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思想,而无论其源头是某个同事、通用电气的另一个部门、街道那边的另一家公司抑或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公司,他们都会与我们分享其最好的思想和实践。”韦尔奇在通用电气进行了企业无边界化的改革。
(四)企业组织结构精炼化
企业组织规模精炼化又被称为企业减肥。通过减肥,企业可以增强活力,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著名的惠普公司原先为促进各工作小组之间的沟通和更好地评估各项决策而设立的38个内部委员会,不仅增加了成本,还限制了创新和延缓了决策。仅仅为公司开发的第一代计算机软件起个名字,他们就用了9个委员会、近100个人讨论了近7个月之久。按照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原理,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运行需要的巨额费用和它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之间的对比,迫切要求打破这种体制。日本企业纷纷对巨型的集团公司进行改造,以分散的利润中心制代替集中利润制。世界上资产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大公司也不再直接组织生产,而开始走委托生产之路。例如,欧洲电子工程巨头ABB公司,将其数千种产品与服务部署在全世界50个作业区,每区设一个领导小组独立运作,其生产决策与总部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这些小公司规模虽小却利润惊人,是名副其实的“小巨人公司”。: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
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业主满意的、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以低成本管理获取高经济效益。这就促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科学、经济的管理手段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带动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有的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争取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因此?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职称论文
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争是行业组织优化的标准。非有效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度竞争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本各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均在以上?美国汽车业高达?我国建筑业只有。产业集中度过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十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个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
在项目的开始?要保证风险承担者对于他们如何判断项目是否成功有统一的认识。经常满足一个预定义的进度安排是唯一明显的成功因素?但是肯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增加市场占有率?获得指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取得特定用户满意程度?淘汰一个高维护需求的遗留系统?取得一个特定的事务处理量并保证正确性。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束。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一是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即形成差别化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与产品?生产?结构调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筑业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必然带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必然推动产品?生产?结构变化。从组织结构调整看?当生产社会化达到更高程度以后?垄断是一种高层次的资本社会化?可以说是一种不同企业之间协调、联合的产物。垄断是科技革命基础上资本与生产集中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垄断结构而言?从理论上可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几种类型。垄断竞争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发挥作用?包括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等等。垄断组织之间在合作的同时?也在价格、质量、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有威慑力竞争?关键要提高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行管理工作?并使垄断组织不得不进行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在组织环境持续变化的今天,决定了一劳永逸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可能成为管理的固定模式,柔性化的组织管理理念日渐成为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基于此,文章从传统组织结构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分析了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探讨了企业管理实践中实现组织结构柔性化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系统,增强企业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当今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究竟以何种形态出现,怎样使组织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动荡的环境,这些在现有的组织结构理论中,仅为企业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思想、原则和参照性的模式,对解决实际的组织变革问题还远不够。而这正是传统组织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面临的新挑战,它要求新的组织形式应是一种具有较强弹性、灵活性、适应性、反应力的组织形态。因此,创建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的组织系统,不仅成为管理创新、管理科学的任务,而且是企业实施有效管理,发挥组织职能的前提。
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起出现了大致六种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它们分别是: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这些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在这以后的其他组织结构模式都是以工业经济为前提,共同体现了工业经济的特有属性,即按照工业经济社会工业生产的要求,组织与完善企业的微观结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各种组织结构理论越来越突显出共同的问题:第一,简单化分权,组织中或多或少带有集权主义倾向。这使得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从而使下级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往往无法得到体现和发挥。第二,沟通成本加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组织间信息传递缓慢,层次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任务重,这样客观上延长了信息的时效性,易产生“官本位”意识,无形中增加了组织投入。第三,中间层级的职能管理缺乏。常会出现有层级、无职能现象,致使管理的科学、规范性程度较差。第四,企业人文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组织政策认识上的清理、员工的文化惯性等为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增加了新的困难。
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不足决定了它们与现代知识经济的不协调,也同样决定了其迟早将被现代知识经济所淘汰的命运。当然,这并不是排除传统组织结构模式通过对自身进行必要的修补以暂时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可能。在短期内,这对企业发展并无大的影响,但从组织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要求是势在必行。
二、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
所谓柔性,同适应性一样是指连续性地做出临时性调整。由于组织是建立在个人、群体和组织内部子单位之间的动态合作以及与外部环境功能互补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柔性已成为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柔性化组织正是要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与信息共享,柔性化组织所隐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组织边界网络化、管理层级扁平化、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组织环境全球化。其中组织结构柔性化是以创新能力为宗旨,通过分工合作、共担风险,以及适当的权限结构调整,向基层员工授权,并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组织结构柔性化的特点就在于结构简洁,反应灵敏、迅速,灵活多变,以达到快速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组织结构柔性化产生的根本价值点在于其能从员工、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出发,提倡“团队式合作”的责任意识,使组织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有效地配置企业所有的资源,然后通过发挥整体资源优势以解决组织发展中所面临的特定问题。
三、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企业组织结构作为组织发挥作用的支柱,在对其变革时就要从满足企业成长的要求着眼,通过变革整合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来增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系统。从具体实践来看,企业内要构造这么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柔性化变革:
(一)提高管理者职责能力,削除作风,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柔性化管理
在一个组织中,作为“掌舵手”的管理者如果不称职,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降低企业运行的效率,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变革。现有学者经过元胜任力研究表明,认为管理者可分层来提高职责能力:高层应该更加注重创造力、系统思维判断力、思维敏捷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中层可以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几方面进行重点发展,基层管理者可以重点发展反省、自我管理和信息管理这几方面的能力。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喜欢写又长又臭的报告,以及喜欢“站在别人肩上”空空而谈者,具备了作风的这些人来领导企业必将严重阻碍组织的发展。要削除这种管理错位,除了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外,就要求企业做好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制度,为企业寻找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一种灵活的、柔性化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成长的机制。从而为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扫清障碍。
(二)利用柔性化组织管理理念,构建“团队”型组织,增强组织群体凝聚力
事实上,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员工所拥有知识的多少已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这里的知识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前者主要体现在如专利、科学发明、特殊技术等,后者则是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显性知识已为人所共知,隐性知识却只存在员工的头脑中,较难掌握和控制。强行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企业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个体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并提供机会,尊重他们的个体价值,使其认识到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在实际管理当中可运用如“激励机制”这种柔性手段。
在企业构建团队型组织的过程中,要注意“伪团队”这种组织形式。没有真正的相互协作与共同的责任的团队,那么它的存在将会大大降低了组织的效率,不但不利于员工的和睦团结,而且挫伤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具体方法,可建立以组织任务为导向,强调工作能力与工作成绩的临时性的工作组,团队成员可以是临时选任的。通过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当然在组织对外活动中可保留原来职务称呼,但在新工作组中全都是一般职员,利用“目标管理法”对工作进行激励。
(三)减少组织纵向层级,由集权向分权过渡
一般来说,管理层级越多,会增加信息流通成本,使组织对外界信息反映迟缓。为此,削减组织层级,推倒组织间的围墙,向员工进行授权,实现管理层级扁平化,既有利于提高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力,也有利于组织降低日常运行成本。这一点一方面可通过裁减冗余人员、重新招募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定期地开展对现有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的工作进一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例如,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认为,先前通用电器主管人员只是简单地告诉员工该做什么,而员工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主管交给的工作,但决不多做什么。因此他提出“通力合作计划”,以使员工获得更多的权力、工作自由,并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来改进公司日常经营。
(四)适时转变战略,增强企业运行的柔性化
为了不断适应未来的多变性,企业应根据经营状况及战略地位选择转变战略,如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滚动计划。具体做法可以是:(1)企业在做战略分析时,要在信息获得能力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分析模型;(2)做好年度计划和战略规划的结合。企业在制定3~5年滚动战略规划的时候,要包括最近1年的年度计划,年度计划根据滚动战略规划第一年的分目标来制定,要说明具体的完成时间和主要的责任人;(3)是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责任制作为年度计划的支持,一定要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来支持企业的年度计划的实现,从而保证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另外,有效地执行战略,必须有一个战略控制系统。需说明的是,执行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调整,这也是一种控制。企业在对影响每个项目的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时,要先形成共识,没有共识,公司的战略行动将缺乏合力。提倡战略创新,避免管理僵化。
【参考文献】
[1]刘兴国.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J].经济师,2002,(5).
[2]郑必清,徐江华.浅谈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J].现代商业,2007,(14).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范文5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扩展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外文资料查阅、阅读和翻译,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二、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师做“怎样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初步确定论文的方向。
3、由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选题,在教研室汇总后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题参考。
4、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二) 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贸、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文单词。
2、论文结构包括:
1) 标题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词,中英文均要)
4) 关键词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为一个段落,长度不超过300个单词。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关键词(Keywords)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其他词不用大写,词与词之
间以分号隔开。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常出现在标题与摘要中,多为名词,如用investigation 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与结语(Conclusion)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如有注释,应为尾注。注释应编号,并置于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排列顺序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9、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单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用宋体。
10、字号要求: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
参考文献为5号字。
11、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自觉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教师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并上交。装订顺序为: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论文指导书
4)目录
5)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3、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论文提纲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论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
四、上交要求
学生按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辅导员处,辅导员汇总后上交学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样文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3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3
2.1.2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4
2.2 企业文化 4
2.3 认识企业文化 5
2.4 企业文化的功能 6
3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7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8
3.2.3 组织制度创新 8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体)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
参考文献
[1] 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 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 (科学学研究),1995(2)
[8] 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 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 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 周振华. 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海外子公司;战略绩效
1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事业部制组织结构(M型组织结构)出现。Williamson(1975)认为M型组织结构的公司总部类似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它具有比外部资本市场更多的优点。Armour和Teece(1978)等考察了美国和英国跨国公司的经营业绩,证明了M型组织结构的优越性。但是,Cable和Dirheimer(1983)等对德国与日本的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却没有得出M型组织结构会提升公司长远绩效的结论。网络组织结构出现后,学术界对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更加深人和全面。Mohammed和vjc—tor(1991)认为不同战略与公司结构的组合将会产生不同的绩效。Malnight(1996)指出,网络组织结构将为跨国公司获得长远的优良绩效提供更大帮助。
目前的研究未将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与海外子公司绩效关系纳入进来。本文将对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与海外子公司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2研究假设
跨国公司全球事业部型组织结构,通过给与海外子公司更多的经营与决策权限,突破了传统职能式组织结构协调成本高、资源配置不灵活的局限,使得海外子公司具有更明确的经营目标,对市场反映的灵活性提高。这将有效提升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战略价值与经营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相对于职能式组织结构而言,采用全球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战略绩效更高。网络组织结构的跨国公司更加尊重海外子公司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适应跨国经营所面临的动态竞争环境。首先,跨国公司可以通过网络组织中的各个节点,与当地企业建立独特的外部关系,从而获得网络化布局的优势;其次,子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完全由自己掌控,这种分散控制机制可以减少对母公司的资源依赖,显著改进成本、质量等关键绩效。同时,各子公司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改变由母公司统一调配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最后,网络化模式的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内部网络渠道,将某一节点创造的知识应用于组织中的其它节点,从而获得协同效应。另外,网络模式赋予海外子公司高度的自主权,能够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些优点必将大大提升跨国公司的整体绩效,这种提升是以海外子公司战略价值与经营绩效的提升为基础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相对于全球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采用网络型组织结构的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战略绩效更高。
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调查对象满足:母公司控制权属于我国境内资本;至少有一家以上的海外子公司。调查工作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
本文涉及两个研究变量,自变量为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因变量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绩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及相应的战略转变,体现在海外子公司当地化经营能力、适应能力与战略决策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跨国公司内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内部资源流动性的提升。本文通过海外子公司的当地化程度与资源在跨国公司组织内部的横向流量这两个维度来界定跨国公司的三种组织结构。当地化程度和资源的横向流量都低的属于职能式组织结构;当地化程度高,但资源的横向流量低的是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当地化程度和资源的横向流量都高的是网络型组织结构。
如果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当地化程度很低,则说明海外子公司的自身经营能力很弱,资源在组织内部的横向流量也不会很高。实际调查结果说明这种判断是正确的。所以,资源在跨国公司组织内部的横向流动以海外子公司较高的当地化水平为前提,跨国公司如果希望通过公司内部横向协调的方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必须首先提高海外子公司的当地化决策与经营能力。
本文界定的自变量,包括海外子公司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程度(X1)、海外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依赖程度(X2)、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资源依赖程度(X3)、海外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来自东道国的比例(X4)、海外子公司高管层拥有当地化经营知识(X5)、海外子公司适应当地化的程度 (X6);所界定l的因变量为母公司对所选海外子公司经营状况的评价y(细分为3个子变量)。所有因素的测量数据均来自于调查问卷,所有问题采用5级评分法量表考察。
对7个变量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X1和x2的标准差较高,说明我国跨国公司在对海外子公司之间的组织关系与资源调配方式的选择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另外,X4和X5的标准差也很高,说明海外子公司的当地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反映出我国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战略定位存在很大差异。
4实证检验
本文用三个子变量来衡量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战略绩效(y)。SPSS的信度一致性检验中的Alpha值为0.7882,标准Alpha值为0.7871,说明调查可信度很高。对三个子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如表2。
由于样本容量只有106个,按照三种组织模式分类后,两个类别容量不足3O,因此采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
4.1对假设1的非参数检验
对假设1的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两个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跨国公司全球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与职能制组织结构不能导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子公司战略绩效,假设1不成立。
4.2对假设2的非参数检验
对假设2所做的Mann—Whitney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P值分别为0.335和0.944,大于0.05,表明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结构与职能制组织结构不能导致具有显著差异的子公司战略绩效,假设2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