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1
集成化物流管理控制系统(iWMS) 是自动化立体库中的灵魂和中枢。是一个基于UNIX/Windows操作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集成地管理、协调和调度物流有关的有关物流活动,并及时与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系统交换信息。执行ERP系统所下达的采购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等,并将执行结果及时反馈。
集成化物流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U65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第一部分 引言
根据《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65号)和《关于印发〈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食药监办〔2008〕72号)要求,2010年6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了《关于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凡是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制药企业,要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按规定做好赋码、核注核销和企业自身预警处理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 介绍电子监管码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中国政府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为每件产品赋予的标识。每件产品的电子监管码唯一,即“一件一码”,好像商品的身份证,简称药监码。目前电子监管码已经从16位升级到20位,企业准确登记其产品的商品编码后,电子监管码可以建立与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完成在零售领域的结算计价功能。生产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码将产品的生产、质量等源头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流通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码进行进货检查验收并将进货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在销售时将销售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这些数据信息可供消费者进行真假与质量查询,供政府进行执法打假、质量追溯和产品召回管理,供企业了解市场供求情况、渠道销售情况和涉假信息。
第一 电子监管码构成
药品电子监管码采用二十位数字构成,采用Code 128C条码标识。
第二 特点
1)一件一码
突破了传统一类一码的机制,做到对每件产品唯一识别、全程跟踪,实现了政府监管、物流应用、商家结算、消费者查询的功能统一。
2)数据库集中存储动态信息
为突破质量信息和流通动态信息无法事先印刷的局限,监管网对产品动态信息实时集中存储在超大规模监管数据库中,同时满足了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的实时动态信息共享使用需求。
3)全国覆盖
由于产品一地生产、全国流通销售的特点,只有做到全国统一、无缝覆盖的系统网络平台才能满足全程监管的要求。
4)全程跟踪
监管网对产品的生产源头、流通消费的全程闭环信息采集,具备了质检、工商、商务、药监等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流程联动的技术功能,为实现对产品的质量追溯、责任追究、问题召回和执法打假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撑。
第三 作用分析
通过监管网,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可以迅速了解产品市场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品牌推广,掌握物流信息;消费者可以借助短信、电话、网络以及终端设施等形式查询产品真实性和质量信息;监管执法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有关产品假冒违法的信息并迅速采取执法行动,对质量问题进行流程追溯和责任追究,对问题和缺陷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召回管理,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监管部门严格监控药品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到药品消费的全过程实时查询每一盒、每一箱、每一批药品的生产、库存、销售及物流配送具体流向等情况,遇到问题药品时,能迅速追溯问题药品批次、数量、所在地、在线生产数量、尚余库存量等,最大限度降低召回成本。
第四 实现过程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实现是以依靠药监码赋码系统。整个过程包括:药监码的获取、药监码的分配、药监码的印刷或喷印、药监码的扫描、药监码及药品信息的上传及查询。
第三部分 电子监管码在物流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集成化物流管理控制系统(iWMS) 是自动化立体库中的灵魂和中枢。是一个基于UNIX/Windows操作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集成地管理、协调和调度物流有关的有关物流活动,并及时与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系统交换信息。执行ERP系统所下达的采购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等,并将执行结果及时反馈。
随着各大药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发现自动化立体仓库具有节约用地、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差错、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降低储运损耗、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提高物流效率等诸多优点。
国家强制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后,原有的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只记录药品编码、批号、批次和数量等主要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记录药品电子监管码这一重要数据。
第一 入库绑定电子监管码
当药品入库前,物流管理控制系统从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或者药监码赋码系统得到当前生产药品的药品编码、批号、批次和数量等数据,从药监码赋码系统得到这批的药品电子监管码,从两个方面得到数据后即可准备药品入库。
自动化立体库入库流程:
入库时,药品经过灌装、贴标、装盒、打包和喷码等一系列生产流程后,通过流水线到达库房。
经过扫码器,与ERP和药监码赋码系统得到的两类数据进行比对。
比对一致的允许入库。
比对不一致溢出。
没有扫描到电子监管码的同样溢出或者从回转口回到扫描口再次扫描。
能入库的药品通过手动码垛或者机械手自动码垛,将药品依次码放到托盘上。
等一个托盘码放完整后,将该托盘的托盘号码与托盘上所有电子监管码进行绑定的数据记录到服务器上。
绑定完成电子监管码的托盘通过输送机系统和堆垛机系统进入自动化立体库。
第二 出库释放电子监管码
当药品出库前,物流管理控制系统从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得到要出库药品的药品编码、批号、批次、客户和数量等数据。
自动化立体库出库流程:
物流管理控制系统下达出库指令,托盘经过堆垛机系统和输送机系统后,从自动化立体仓库出来,到达出库口。
托盘的出库分为整托盘出库(出库数量等于托盘上药品数量)和零托盘出库(出库数量小于托盘上药品的数量)
零托盘出库时,需要用RF(无线终端例如MC3000)扫描每件要出库药品的电子监管码和托盘号码,将电子监管码和客户上传给药监码赋码系统。
整托盘出库时,不需要每件都扫描,而是根据托盘号码将物流管理控制系统内已经记录好的托盘和电子监管码的数据调出,加上客户后上传给药监码赋码系统。
出库全部完成后,将托盘号码和电子监管码绑定关系释放,托盘可再次使用放其他药品。
出库完成后,由药监码赋码系统将物流管理控制系统给的电子监管码信息上传给国家药监局中信平台。
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2
药品电子监管基本原理可以表述为“一码贯穿、全程监控”。首先是药品生产企业从药品监管网上下载药品监管码,从生产企业售出以及到各级药品的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使用单位,在每个环节当中的售出和购入,销售人员、工作人员都会对药品监管码进行扫码,将相关数据上传至药品监管网,这样药品电子监管就记录整个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和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数据,达到全程监控。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一个由20位数字组成的条形码,在每个药品销售小包装上,这个码都是不一样的,等同于药品的身份证。这20位数字的前7位代表企业信息、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批准文号,中间9位代表生产日期等,后4位是随机生成的加密码。
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平台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互联网上搭建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码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建成第三方平台,对入网的药品、品种进行监控和追溯的一个系统,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都登录到这个系统当中进行操作。
如零售环节的初步核销业务,销售人员开票,收银结算,消费者取药,进行扫码确认,同时将数据上报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为公众提供4种方式查询监管码,辨别真伪,分别是电话、网络、短信、手机应用程序,也就是影像抓取功能。网上查询方式是登录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在提示区域输入监管码,就可以查询到基本情况以及最终的流向。
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3
摘 要 药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治理药品安全时,规范企业的生产是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如何监管药品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阐述药品电子监管立法的必要性,认为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而为药品电子监管及数据运用的可持续性和常态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药品;电子监管;立法
药品电子监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编码技术和已建成的第三方技术平台,建立对规定入网药品目录的品种的监控、追溯系统。药品电子监管是通过在药品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外包装上,按照一物一码的原则对药品进行赋码,同时通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时上传有关生产、经营数据,实现对入网监管药品的流量、流向、库存等信息的及时获取,并且通过药品有关安全信息的预警和处理,满足药品监管工作需要。2008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由此拉开我国药品电子监管立法的帷幕。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标志着我国药品电子监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药品电子监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药品监管水平。然而,药品电子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夯实理论研究基础,结合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才能够真正实现药品电子监管的长远目标。药品电子监管涉及的法律问题众多,比如药品监管部门的法律地位、药品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分配、企业的权利义务、电子监管码的管理制度、药品电子监管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诸多法律问题,都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予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药品电子监管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随着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不断推进,药品电子监管数据正成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保障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是依据行政命令开始实施的。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标志着我国药品电子监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这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依据,许多企业甚至监管部门会产生抵触的情况。例如:由于国务院的行政命令没有明确划分市场监管主体的职权,使得药品监管主体难以明确职责,会出现各个部门都管或者都不管的现象。即使能明确划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也会出现各个部门之间衔接的问题,药品电子监管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共享,导致很难高效解决违反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定的问题。从而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产生抵触情绪,对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消极对待。而药品的生产、销售等企业为了落实药品的电子监管工作,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其利润。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会抵制药品电子监管的开展,同时,由于药品的电子监管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使得药品监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处罚时难以找到相应处罚依据。因此推动药品电子监管的立法是十分必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药品电子监管进行立法也是可行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都支持药品的电子监管工作。药品监管部门支持基础药物电子监管的立法工作,认为电子监管立法后有利于该部门开展监管工作,能为其执法行为提供法律上的支持。生产企业对电子监管立法工作也表示支持,认为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该成本是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在法律上,明确企业的责任能督促企业做好电子监管工作,有利于企业开展正当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经营批发企业认为虽然企业现在增加了人工成本,但是还是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同时明确表示很有必要对电子监管进行立法,立法后能规范生产企业赋码工作,便于经营批发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减少人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的调研,从整体上反映出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电子监管立法的支持。药品电子监管立法后,对于药企而言,虽然在一定程序上增加了相应的成本,但是该成本是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不是很大,药品的电子监管有利于企业开展竞争,优胜劣汰,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药品监管部门而言,药品电子监管立法后,有利于其开展监管工作,还能有效利用电子监管的数据和电子监管系统的预警信息,更加有效地监管药企的生产和经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企业、药店和医疗机构数量逐年增加,传统的药品监管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药品电子监管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监管手段,对于建立药品追溯体系、规范药品购销行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药品电子监管作为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既定方向正稳步推进,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正逐步显现。笔者从概念和本质入手,在系统回顾药品电子监管历程的基础上,对其行业影响和未来展望提出自己的见解。
1概念和本质
药品电子监管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编码技术对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实施电子监控的方法。通过药品电子监管网,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可以迅速了解产品市场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品牌推广,掌握物流信息;消费者可以借助短信、电话、网络以及终端设施等形式查询产品的真实性和质量信息;药品监管执法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有关产品假冒违法的信息并迅速采取执法行动,对质量问题进行流程追溯和责任追究,对问题和缺陷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召回管理。每件药品的电子监管码均属唯一,即“一件一码”,如同药品的电子身份证。药品电子监管的本质是物联网在医药领域的整合应用。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于1999年首次提出,主要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正是基于这一本质,我国药品电子监管的概念从上世纪末开始酝酿,到本世纪初条件具备时正式启动、推进。未来的10~15年中,物联网将会广泛用于商贸、流通、教育、卫生等民用领域。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的知识信息网络系统,将推动政府机构相关职能的变革和角色转换。具体到医药卫生领域,将会进一步推进药政管理的扁平化组织形态的构建,在严格流程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药政卫生部门的服务品质和效率。
2发展历程
2.1启动我国药品电子监管以监管特殊药品品种为先导。根据《品和管理条例》,从2007年10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品和第一类制剂及小包装原料药的生产、进货、销售、库存数量以及流向的实时监控(一期)。
2.2发展在品和第一类电子监管成功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药品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对高风险药品加强监管的迫切需要,从2008年1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实行电子监管(二期)。至此,我国已全面地对特殊药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实现了流通领域的电子监管。
2.3推进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为配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从2011年4月1日起,国家对我国基本药物(307种)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三期)。基本药物电子监管成为基本药物监控追溯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2.4深化2010年8月,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未来将逐步对所有上市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四期)。届时,依托于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平台,我国将建立起监管品种和信息完整的药品监控追溯体系。这表明,随着更多的药品品种纳入到流通领域的电子监管,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电子监管的格局已基本确立。
3行业影响
3.1生产企业药品电子监管对生产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基建改造的成本上升。赋码设备的改造虽有不同价位的推荐解决方案,但整体成本上升不可避免。此外,更深层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首次将制药过程的流程纳入监管范围,根据刚公布的电子监管技术指导意见,药监部门可以借助药品电子监管网实时监控药品的生产情况,包括某药品的生产、销售、库存统计报表,某批次或某品种的生产、流通、库存情况,关联企业(如原料药供应商)信息,某批次药品的流向,单盒药品的流向信息;2)确保药品召回及时落实,从召回时间、范围、责任人、风险转移、召回评价等全方位确保问题药品的召回能执行到位,加强执法强度,提高违规犯罪成本;3)特殊药品(品、第一类)生产管理更加透明严格,从计划管理开始,通过电子监管网络查看定点生产企业的计划执行情况及生产报表变得简便易行。对于参照特殊药品管理的药品(如蛋白同化制剂等兴奋剂类药品),涉及企业众多,分布地域广泛,未来的监管会变被动发现为主动预防,对相关企业的约束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将为国际大型赛事、活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3.2经营企业在医药流通领域,药品电子监管对经营企业的影响同与生产企业是一脉相承的。主要表现在:1)药政管理部门首次可以实时查看药品流通、库存情况,可具体到某批次或某品种药品的库存情况,也可掌握某批次药品的辖区内流向,更加严格地监管企业药品的购销存情况;2)药品流通末端单位(医院、药店)的进货情况首次完整纳入监管范围;3)特殊药品批发企业管理更加严格,特殊药品经营报表电子化上报监管加强,同时对结合了物流分析模块的特殊药品运输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确保万无一失;4)加强了市场稽查力度(如抽检药品真伪、来源核查,某批次药品的来源核查),使得经营批发企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管理有了电子平台的支持;5)切实掌控药品调拨事宜,如当我国出现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地震、水灾以及社会)时,通过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可在第一时间开展救灾用药品的紧急调拨等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电子监管网的“预警系统”。该系统严格监控企业各种经营行为,对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初期电子监管重点监控信息包括超计划购买特殊药品、购买数量异常增长、批准文号已过期、企业证书已过期、药品勾兑(未勾兑和勾兑不符)、药品临近有效期、药品已过有效期和库存报损报溢预警。触发预警,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这就将原先GSP飞行检查的内容逐步通过电子监管网络整合到日常监管中,督促企业落实GSP要求,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除了上述影响,对流通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将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即“洗票”及“过票”市场。医药电子监管网的建立和实施,将从根源上扼杀灰色地带中“票”的产生,一些依赖此模式生存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利益损失甚至生存威胁。在“票”的外部循环日益紧缩的情况下,为了平稳过渡,减小行业震荡,一些医药企业可通过自身发展,也可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建立“票”的企业内循环,顺利完成企业转型,走上规范、健康、快速的企业发展通道。
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5
1.系统组成系统应用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药品信息和相关的药品生产流程中信息的采集功能,利用WSN实现信息的传送,其结构是一个基于异构网络平台的复杂系统,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子系统构成,可实现药品信息采集、传输、集中管理、综合应用的功能。生产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传到数据库中,工作人员通过局域网/广域网进入验证中心,查询数据库的资料,实现相应的监控。整个系统将实现基本药品电子监管码包装赋码与管理、药品生产流程在线监测与质量控制、药品仓储可视化与智能化信息管理、药品生产供应链管理,以及工厂出入管理等多项功能。建立信息处理与监控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新型传感技术对整个医药企业实现综合的管理和监控,包括企业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与人员定位监控管理系统、药品仓库管理、医药供应链管理系统、二维条码防伪系统、生产过程检测管理系统、企业ERP系统和污水处理监控管理等。
2.药品电子监管码包装附码与二维码防伪电子监管码技术我国政府对药品的电子监管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而药品的电子监管码就是每一个药品都要有的一个重要的标识,医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了其特殊性,所以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就可以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码,而电子监管码就是药品的身份证号码,它能够对药品进行识别,同时还能存储和药品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信息,对药品的质量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监管作用。借助监管网,生产单位和经销商可以对一种药品的市场行情进行及时和准确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对自家的品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推广普及,同时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和药品相关的信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对药品的质量进行验证,药品监管部门也可以更好的掌握假冒伪劣药品的相关信息,对那些质量低劣的药品一定要进行妥善的及时的处理,将政府监管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3.二维码防伪技术对一些取得国家专利的药品而言,采用二维码防伪技术可以有效的对物流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也就更好的保证了物流的效率和质量。二维码条码是一个由黑白颜色组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主要是又一个号码和一个密码组成,其中就包含了和产品相关的所有数据,这样就批量生成了二维码,每个药品只有一个二维码,通过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非常方便的借助网络得知药品的真伪,同时还可以得知药品的具体信息,同时在包装的时候,对二维码还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对物流和防伪等流程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这样对产品的识别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对假冒伪劣的药品予以严厉的打击,从而也使得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基于物联网的医药生产流程检测
1.生产参数检测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流程,这些过程都会影响到药品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其中温度湿度和原水的水质等等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而各个过程中的参数都要通过传感器的监测系统进行获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生产流程都在有效的监测过程中。生产污水处理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主控制器主要应用了当今比较流行的PLC技术,这样就构成了性能比较稳定,安全性也比较高的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它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同时还能对这些环节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所以这一系统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2.基于物联网的可视化智能仓库管理仓库门禁及人员定位系统门禁系统由门禁机、电磁锁、识别卡和计算机组成。员工只需将卡上的读卡区对准门禁卡上读卡器的红外线射线,门就会自动打开。利用RFID技术,采用RFID人员定位软件产品,通过使用有源电子标签,定位器等设备,以及监视录像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人员本身的追踪定位,并将跟踪得到的定位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组网方式,实时上传给监控管理中心计算机,实现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和可视化。
3.药品包装管理系统在药品生产线上配置RFID阅读器和合适的传感器,当原材料采购成功后,把相关批次信息存储到RFID芯片上并给以标记,当生产线上的阅读器识别到原料的卡片信息时,将时间、批次等相关信息上传给数据库,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佩戴存有自身信息的卡片,包括姓名、年龄、职位等基本信息,当操作人员靠近并准备启动设备时,通过感应将操作的相关信息,如操作员信息、操作时间等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以此来确定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过程状态,经后台管理软件分析处理来判断工序。然后结合设备开机次数、时间和生产速率信息得出各工件生产时间、数量等相关信息,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在后台软件管理系统中实时了解当前订单的生产进度。车间管理人员根据当前生产进度制定详细的可实现的生产计划,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有效调整。
三、结论
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6
关键词:药品;流通;电子监管;企业;网络;数据库
1 概述
为了建立政府与医药经营企业的信息传输通道,满足药品主管部门监督药品市场流通状况,通过部署电子监管系统企业端可实现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网络监控,大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2 电子监管企业端部署的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药品流通电子监管在省药监局选定的药品经营企业中开展实施。由于不同的企业其网络拓扑架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库等均存在着一定差异,给电子监管的部署带来诸多难度。药品经营企业普遍采用了SQLServer、Oracle等数据库构建业务系统,电子监管主要针对ERP和温湿度系统采集数据。部署企业端电子监管需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电子监管系统的构建能够较好的融入企业局域网环境中,确保原业务系统运作模式不变;当天生成的业务数据于当天完成自动采集与网络上报;数据记录的采集不必过于频繁,否则会增加业务系统服务器的工作负荷而降低性能;基于企业级VMware vSphere云平台构建若干个虚拟机,用于中间数据库和采集服务器的环境配置,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提高业务数据的安全性、电子监管系统的稳定性和项目实施的效率。
3 电子监管企业端实施的具体步骤
药品电子监管的核心任务是抓取业务系统中的报损信息、出库信息、每日数据量、入库信息、退货信息与温湿度数据记录,通过互联网自动上报至省药监局采集服务器。以无锡市某药品经营企业为例,电子监管企业端项目部署步骤如下:
3.1 业务系统数据库自动备份生成数据源
企业内部数据库在工作时间段利用率比较高,频繁的采集记录将直接影响到业务系统操作与统计速度,因此尽量避免在工作高峰时间采集。以SQLServer2005服务器为例,创建数据库维护计划,每天23:30自动生成业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文件。备份文件保存在服务器本机硬盘的共享文件夹内,源文件名中保留当天的日期,该共享文件夹授权中间库服务器用户读取。
3.2 数据库备份文件自动转储至中间库服务器
利用虚拟机模板快速生成SQLServer2005中间库服务器,与ERP和温湿度服务器位于同一网段。以采集温湿度数据为例,中间库服务器映射温湿度系统共享文件夹为Z盘。同理中间库服务器映射ERP共享文件夹为Y盘,用于备份数据源的复制和导入。基于VFP编写程序并创建工程文件,将源代码编译成可在操作系统直接运行的exe程序文件。中间库服务器中设置计划任务,通过定时调用exe程序实现备份文件的自动转储。建立一个日志表log.dbf,对备份文件复制的日期、时间、成功与否等信息详细记录。
3.3 采集数据源导入至SQLServer中间库
备份文件复制到中间库服务器后,需要自动导入到SQLServer2005数据库,提供给采集软件抓取数据记录。温湿度采集感应器的编号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对感应器的编号,通常采用数字按顺序编号;另一种是省药监局对各企业每一个采集感应器的注册编号。由于温湿度系统中只记录企业内部编号,而电子监管数据必须采用省局的注册编号,否则无法上传和识别,因此需要增加一列省局注册编号。实现的原理是编写SQL脚本,在DetecterCollect数据库中从Collectdata采集表复制到caiji表,caiji表新增一列字段devicecode1用于存储省局注册编号。根据每一个感应器企业内部编号与省局注册编号的一一对应关系,批量进行字段更新填充。SQL参考脚本如下:
ALTER DATABASE DetecterCollect SET OFFLINE WITH ROLLBACK IMMEDIATE
restore database DetecterCollect from disk='c:\caiji.bak'
ALTER database DetecterCollect set online
use DetecterCollect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caiji]')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UserTable') = 1)
drop table caiji
select * into caiji from collectdata where CollectTime>=(getdate()-30)
alter table caiji add devicecode1 varchar(30)
update caiji set devicecode1='7362wpoojg' where locationid='1'
delete from caiji where devicecode1 is null
3.4 电子监管数据上报的配置重点
在云平台新建两台虚拟机,用于ERP和温湿度电子监管企业端上报工具的配置。该工具内建SQL语句可读取标准中间库的数据,需导入授权证书并创建与内置MySQL数据库的连接。以温湿度采集为例,数据库连接配置参数如下:数据库类型为SQLServer,IP为192.168.16.17,数据库为DetecterCollect,并设置SA密码。通过编写和保存相应SQL连接脚本,可以测试抓取的详细记录。设置采集软件为每隔2小时自动运行,采集记录即自动上报到省药监服务器。
4 电子监管企业端项目测试
电子监管项目测试主要包括ERP与温湿度数据库自动备份、网络转储、导入中间库服务器、采集软件SQL语句连接与自动上报等环节。经测试在企业全千兆局域网环境下,数据库备份与文件网络转储、SQLServer导入备份库、采集上报等操作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可在每天24点前完成当天全部数据的采集上报,重要的执行步骤可工查看工作日志。系统环境配置正确后,云平台虚拟服务器即可启动运行VFP程序、SQL脚本和采集工具等相关软件,整个采集上报流程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5 结束语
电子监管企业端的项目部署,充分利用了云平台资源池构建虚拟服务器采集系统。通过自行编程实现了数据库的转储和导入,修改和控制方式灵活方便。具备不改变企业现有网络拓扑结构,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投入成本,各业务系统保持原运作模式不变等优势。特别是避免了从原 ERP和温湿度数据库中直接抓取记录,大大提高业务数据库的安全性。项目实施数个月来运行稳定、采集记录完整详细、数据上报准确高效,符合省药监部门电子监管需求,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海.VMware虚拟化与云计算应用案例详解[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