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1

编写实习教材,规范实习内容

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不仅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因为基于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该综合实习涉及的课程内容有植物学、动物学、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门课程。如何把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掌握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目前很多综合实习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实际中,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指导老师“你来我走,相互独立”,综合实习演变成2…d的植物学实习、3…d的动物学实习、4…d的生态学实习这样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串联。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难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科整合植物学科、土壤学科老师,编制适用于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的教材,规范实习内容。该教材包括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介绍、实习时间的总体安排、主要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具体实习内容主要分3部分,分别为:常规性实习、研究性实习和应用型实习。常规性实习主要是把各门课程的实习内容和知识进行有机串联,通过2周的实习,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之后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分组,开展研究型实习或应用型实习。研究型实习是开展例如“酸雨对不同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天目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pH值变化研究”等专题性的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应用型实习则让学生运用已学的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生态规划等知识,结合实习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然保护区规划”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这2种实习改变了“你教我学”的传统实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前期所学知识,还可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提高实习成效

考核是检验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好的考核制度无法科学反映实习的效果。目前综合实习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由于综合实习一开始就缺乏系统性,最后的考核也是各门课程单独考核,所以,考核只能反映单门课程的成绩,却无法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2)实习是一个较复杂的学习过程,包括动手能力和写作等多方面能力,而目前的考核多以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很多动手方面的能力无法考核,导致考核结果的片面性。针对以上2点,对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的考核制度进行如下改革:(1)平时表现考核: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实习中的具体表现,如工作态度、知识掌握运用能力等进行打分,作为最终考核的一部分。(2)按要求撰写研究论文或完成规划报告:综合实习结束后,开展研究型的学生完成研究论文,开展规划型的学生完成规划设计,这比完成综合实习报告难度更大,但是效果更好。(3)开展经验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成果的汇报与展示,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实习成果进行评比与鉴定。在交流中不仅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也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弥补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后续实习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此外,所有研究论文和规划设计、经验交流记录等材料在每次实习后都应进行汇总,并建立起完备的数据库,对连续、动态的资源予以保存,从而不断促进课程实习的改革与发展。

结语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2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与机制等措施.以期对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理科学 实践教学 改革

1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内涵

地理实践性课程的研究主要包括地理活动课程、地理研究性课题以及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野外实习等通过实践方式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类课程.地理活动课程是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及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与学科课程相并列入高等院校课程计划,并以其鲜明的社会实践性、综合性、尊重学生主体及个性等特征,来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不足与缺陷.地理研究性课题是近年来地理实践教学中新增的内容,这类课题对学生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不是科学研究,其主要目的不是探究未知世界,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它主要强调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而不是获得研究的结果.

2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实践性教学中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性教学指地理实验、实习、调查、考察等教学环节。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地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实践能力。如地理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的或熟悉仪器式的操作,在土壤氮、磷、钾、有机质等的测定,气象观测,河流流量的测量等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先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学生操作,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吩咐去做,最终得到老师预期的结果。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教师沿途滔滔不绝地讲述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与植被等情况,学生则忙碌于记笔记,回去后整理笔记做出实习报告。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

2.2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问题探究

高等院校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讲授,满堂灌的现象。围绕“讲义(教材)”教师讲、学生听,考试考“讲义(教材)”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还大量存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静态的识记,对于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探究现实社会中的环境、资源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则明显不强。因此,如何在理论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现实问题,如何广泛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这是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3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改革措施探讨

3.1构建地理实践课程的完整体系

要促进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就要从整体上对一个地理科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首先,要使毕业生具备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就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这些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中,本文不作详细探讨。其次,一个地理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地理专业特有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现在的发展状况把课程分为三个大的模块―――自然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人文和经济地理学以及地理学的技术和方法,然后分别设置与各模块相关的实习和实验课程,再加上毕业前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师范类毕业生要参加的教育实习,构成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完整体系。

3.2修订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地理科学专业是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在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同时,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体现为土壤学、环境学课中的实验室教学实验,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地质学的野外实习,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的校外实习,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地理实习,GIS、遥感概论的软件实习,以及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校内校外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这些实习内容的安排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由简单到复杂,方式上由开始以老师指导为主到最后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主等。现代社会的地理教师需要具备强硬的业务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在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强师范生的交往沟通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

3.3搞好实习基地,创新管理体制

要搞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要及时完善地理实践课程所需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器材的数量和质量,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野外实习是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建设稳定的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有利于野外实习的顺利开展和实习效率的提高。另外,要创新实践课程的管理体制,使有限的时间和实习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提高实践课程的实施效率。

4结 语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改变了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增。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密切关注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论,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互相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营造素质教育的环境以及创建学校创新教育体系都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猛,单亦先,王绍兰,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5):126-128.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生态学;实践教学;人性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21-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1]。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恢复与治理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稀缺程度逐渐明显。我国在培养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力度上尽管在逐步加强,但理论讲授重于野外实践的问题是各大高校在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通病,往往形成培养三四年的人才一进入实践工作则百无一用的尴尬局面。在此形势下,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探讨生态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如何强化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措施,并提出了很多良策[2,5]。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成效并不显著,野外实践教学的窘境并没有得到改善。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诸多问题之所在,并提出应对策略。

1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建设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过是在某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挂个牌子,有条件的也许能够有一片“自留山”进行一些简单的建设。但这些举措对于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而言实在是捉襟见肘。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所在。一个功能完备、条件适合的教学基地将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实习氛围,提供坚实的野外实践教学物资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湖北民族学院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上虽然拥有“鄂西林海”的广阔资源,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好的长期固定的实习基地。

1.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水平难度大。作为一个传统学科,加之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升,理论上而言生态学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但现实确是如此,湖北民族学院的生态学专业教师不过五六人,具有深厚造诣的也许就是独秀一枝,况且,能够将理论真正联系到实际开展好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的是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因此不能不意识到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不是一对一的辅导,而是在荒郊野外进行的群体性工作。这就把教师又推向了管理者的岗位,而且是一个专家型的管理者岗位。每次实习,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就算专业老师全体出动,也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管理之难可想而知。

1.3学生内需不足,主动意识不够。教学是一个学生和老师相呼应的过程,要改变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窘境,只靠学校和老师来改变显然是不行的,学生恰恰是关键。而现在的学生,整体上而言是浮躁的,组织纪律性散漫。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拈轻怕重,承受不了野外实践的辛苦,更没有足够的主动意识去配合老师的野外实践教学。也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是茫然的一代,不知道过去干了些什么,现在在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他们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可能只限于课程的过关,出于应付式的学习。并没有求知若渴的心态对待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述提到的吃不了苦,可能最终对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态度不仅不是积极的,反而是反感的。这就必然致使教学质量下降,成效不显著。

1.4教学质量检验标准不科学。学校要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老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然有一套较为规范的评价体系。但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都是刚性的、指标性的检验。学校注重的也许只是出勤、课时、经费等,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局限于实验报告上的等级评定或分数量化。这就给应付式的教和学以温床,老师可以轻松过关,学生可以通过马而虎之的抄过关。

如上述分析,生态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以人性化的措施解决当前的一些困境,实现培养生态学专业实用人才的目的,提升生态学教学质量是关键。

2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野外实践教学目标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中科学研究的成分应该少一点,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知识去认识、解决、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时应当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准确、科学地运用生态学知识上,注重实践操作上的过关,体现出人性化。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掌握原理,应用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如果可行的话,可以考虑免除实习报告的写作。

2.2野外实践教学筹备工作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毕竟不同于课堂室内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可控性,而大多高校都没有开设野外实践教学相关知识讲授的专业课程。当然,具体课程实习中,教师会有一些野外实践教学准备工作的叮嘱,但远远不足以应对野外实践的复杂环境。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教师对实习场地情况的现场查勘,提出具体的筹备工作内容。例如:穿着规范:鞋子应当规范为运动鞋、球鞋等便于行走、爬坡的鞋子,严禁穿高跟鞋、凉鞋;衣服应当规范为长筒裤、长袖衫等具有保护功能的衣服,严禁穿裙子、短裤、短袖衫等;帽子应当规范为草帽、帆布帽等遮盖能力强的帽子,严禁戴网帽、装饰帽等。饮食规范:饮用水由学生自备矿泉水、纯净水,严禁在实习场地引用坑塘水、山泉水;食物由学生自备面包、饼干等即食性食品。药用物品:应当要求学生自备一些防蚊虫的药品、防过敏的药品,最好是学校能够统一配备医药箱用于急救。

2.3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性化改革。野外实践教学也是要注重教学,并不是要标新立异地做出什么惊人之举,选择代表性的地域作为基地即可,并不一定要在荒芜的原始地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临近城区的林地建设一个规范的教学基地。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完全可以选择望城坡、铜盆水等林场结合一些地方资源加大教学基地建设。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配套住宿、饮食、医疗急救等设施设备,做一些防护、围栏等安防设施,让学生无顾虑地开展实习。当然,这可能涉及到一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但笔者认为现在的高校都具备一定的投入能力。

2.4师资力量配套人性化改革。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基本要素。就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而言,如果单纯局限在生态学专业教师范围内,尚不能满足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师资力量的整合,跳出单纯的生态学专业教师框架。在实践教学的授课上以生态学专业教师为主,辅以树木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等专业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充实管理队伍。

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是一项基础性、技能性和综合性的训练,是生态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尤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以上,仅是个人对开展野外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讨还将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艾训儒,姚兰,王柏泉.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102-104.

[3]王育鹏,张震,欧红梅,等.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38-139.

[4]秦钟,章家恩,赵本良,等.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7):197-200.

[5]吴永波.农林院校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3-45.

[6]杨晓菁,顾延生,葛继稳.“普通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4-117.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2012JY033);园林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2011JZD12);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270);湖北民族学院招标项目(2011JZ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