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1
研究价值;技能基础;构成;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61—01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体系的研究价值
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专业教学技能体系是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稳定的专业教学技能系统。专业教学技能体系的研究是高效课堂长期稳定构建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征,探索学科的专业教学技能,形成专业教学技能体系,能够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育人观念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体系的技能基础
1. 教学基本功基础。教学基本功的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新课标和把握新教材的基本功;备课的基本功;运用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设计板书的基本功;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功等。
2.德育方法基础。信息技术德育的重点是教育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观,杜绝学生过度迷恋电脑游戏或迷恋网络,防止学生学习品质的缺失。具体做法:⑴认识恋网的严重性和危害性;⑵善于分析学生网恋的诱发因素和痴迷原因;⑶善于运用德育方法引导学生克制诱惑,走出网恋误区。
3.教学策略基础。信息技术的五种教学策略模式:⑴任务驱动,质疑问难,探究型学习策略;⑵渴求新知,主动探索,自主型学习策略;⑶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合作型学习策略;⑷分解模块,由简到难,分散型学习策略;⑸学科整合,相互关联,综合型学习策略。
4.教学方法基础。教学方法的备选除了传统经典的教学法外,积极倡导两类教学法:⑴激趣教学四法:精彩导入法;软件精选法;幽默语言法;巧设练习法;⑵激励教学三法: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想学;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5.学法指导基础。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操作实践法、综合应用法、学科整合法、工具运用法、游戏激趣法。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体系的技能构成
1. 构成体系的基本技能。(1)基本功技能;(2)微观方法技能;(3)综合素质技能。
2.构成体系的技能内涵。(1)基本功技能是指教师在夯实各类教学基本功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技能,具有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效能;(2)微观方法技能是指教师在运用各类微观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德育方法技能、教学策略技能、教学方法技能和学法指导技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综合素质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类各种微观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而形成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学习品质优育技能、教学策略优化技能、教学方法优选技能、学习方法优导技能等“四优”专业教学技能,具有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效能。
3.构成体系的技能特征。(1)有序性特征。基本功技能是微观方法技能的基础,微观方法技能是综合素质技能的基础,专业教学技能体系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形成;(2)有效性特征。基本功技能、微观方法技能和综合素质技能具有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实施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效能。(3)专业性特征。基本功技能、微观方法技能和综合素质技能是以信息技术教学为平台而研究形成的,各项技能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特征。
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体系的应用效果
1. 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了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反思中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实践,循环往复,逐步深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教师在研究中横向比较同类方法与技巧,扬长避短,形成该层面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在研究中纵向探索不同的教育问题,补充和完善了不同层面的专业教学技能,形成了专业教学技能体系。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穴2013?雪07-0007-03
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教育已被视为应对未来种种挑战,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通行证,人们对高质量的教育充满着希望和期待,而高质量的教育依赖于高水平的教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面临着全面而深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反思、完善甚至转变许多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潜伏在其后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和专业精神。实践证明,在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发展带来空前巨大的机遇的前提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
一、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是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能有效促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不断提高
教育技术是一门以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型学科,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已成为促进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而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取决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高低,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课堂讲授的教学过程,同时,还要能够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灵活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绩效之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之后,我们就全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情况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应用领域、资源选择、在教学中的运用等。调查结果显示:从教师参加教育技术的培训方式来看,学校组织的校级培训(应用技能、专家理论指导)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主要方式;从教师教育技术的运用领域来看,搜集教育教学资料和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技术作用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两大主要领域;从教师教育技术资源的获取途径来看,网络是教师获取有效教育资源的首要途径;从教师利用教育技术资源的类型来看,现有课件、图片、文字、视频、教研类资料、教学实例录像类资料等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较高;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整合教学的比率来看,日常教学超过50%以上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学习认知的工具已经有效地融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们自主使用、自我构建新型课堂的一种方式。从学科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来看,用在备课、自制课件及搜集教研信息等方面的比率都超过了80%。教师对制作课件的态度大多数认为很重要但不必强求;从教师参与课件制作的情况来看,自制课件成为整合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由于教学个性化的差异使得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动画、影视、声音、图片、文字类型等教材体系的教学资源元素的具体呈现方式上的需求差异更大。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课件的取舍,商家提供的课件,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发挥;从教师对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来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能不能促进师生,特别是学生的最优发展。事实上,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教育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教育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即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自身优势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转化为课堂优势,开始走向更深的层次。
二、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研究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效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科研水平,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通过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一方面能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科研水平,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提升教师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知识组织和教学管理的能力,最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实践证明,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教师直接利用网络、Blog、网上办公系统进行学习、反思教学,既能促进专业成长,又能使教师们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与目标、过程与方法。因此,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实验教师们积极、大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如借助它查找、浏览、下载资料、设计教学、网上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网络与其他教师或专业学者进行专业交流;利用博客对教学进行归类总结和反思发表观点;利用网络办公系统,获得各种教学信息,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或利用试题库出题,利用网络进行评分、录入学生成绩等,这样教师就可以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发展方面。又如:实验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教育技术课题研究让每一个学科教师着实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快捷与方便,真切体会到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后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成功的快乐。在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学校未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学科教师也从中感受到教育技术潜在的优势和魅力,从日常备课、上课到专业理论学习都能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育技术真正融入了教育教学中,为课题研究覆盖更多的学科创造了氛围和条件,导致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课堂教学水平得以全面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自“十五”开展教育技术课题实验以来,笔者所在的当阳市共有56所各级各类学校,其中32所学校参与各级部门承担的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先后完成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学会、湖北省电教馆、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以及市县主管部门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优秀电影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全国教育技术课题《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以及湖北省教育技术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绩效之研究》等10多个子课题实验,并顺利结题,参与实验学科教师达800余人次,1600余件课研作品获国家、省市课题研究成果奖和教育创新成果奖,100余人次获优秀实验教师、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荣誉表彰。同时,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实验的开展,也促进了教师改变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研究能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有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性本科;职业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传统学术型本科院校中存在已久,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根据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评价分析,它所培养的人才是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的。但是,社会不仅仅需求具有很强理论水平的学术型人才,还需要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因此,为了适应应用性本科教育的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该在学术与应用上很好地匹配二者关系,以便更好地显现应用性本科教育下的人才培养。
1.明确目标、找准定位
应用性本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应用性人才,即技术应用性人才,应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产物,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应有别于学术型。
应用性本科实质上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应正确定位、构建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2.重视理论、实践教学
2.1 注重开发教材
应用性本科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兴产物,但是,它也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就其现状来看,它的课程体系还不健全,尚处于等待开发的阶段。也就是说,符合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材严重不足,这制约着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在教材开发上一个广阔的空间。
在教材开发上主要有两种渠道:
(1)职业类与学术类教师合作
高职教育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学术性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二者的结合可以为应用性本科教育开发出一系列适应其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教材,从而改善现在教材紧缺的状况。
(2)教师与学生合作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拥有充足实习、实训条件下,学生可以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积累加工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升华为理论知识,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开辟一种新的途径,同时,这些知识可以重构成好的教材来适应应用性本科教育的需要。
在这一方面上,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积极与其他兄弟院校沟通,洽谈合作意向,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进来与教师相互配合,从而为今后的应用性本科教育做好铺垫。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往往直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提高师资水平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般来说,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是硕士或博士,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量是不用质疑,但是,这种校门――校门、理论――理论、书本――书本的转变恰恰又是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一大缺陷。而作为从高职升格为应用性本科院校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实践经验相比理论要好的多。
由此可见,要想在应用性本科院校中承担教学任务的话,教师自身必须兼备有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做法可有:
(1)提供更多机会的进修
各协会、学会、论坛、院校之间的交流可以大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地提升,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亲身感到相关机电行业的最新动态,以便把这些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2)教师与学生一起实践
每年的实习、实训中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直接接触真实职场环境的机会,同时,把这种机会也留给教师。
以往的实习中,教师的参与是有的,但是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设计、生产环节中,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岗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得到一个较好地结合。
(3)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
作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教师力量,而这其中的兼职教师包括两种形式:企业兼职+教师兼职。两者各有千秋,但是,我们要做的是统领全局、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以此来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并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来充实到应用性本科教育战线上。
2.3 开发更多的实习基地
作为高职院校中最早提出一年四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每年的第三、四学期作为实践训练环节,即在真实的企业、真实的岗位进行真实的操作实习。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来看,这是一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岗位的最好的办法,同时,也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良机。
虽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习基地数可以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但是,作为今后本科教学的需要,这些都还有待开发。我们需要开发更多地符合岗位对口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在这些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注重“职业人”的培养
作为应用性本科教育模式下所培养出的人才,除了具备理论、实践能力以外还应该注重“职业”。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操作的技能,但是,却忽略了作为今后走向职场的一名员工来说,他所应该具备的员工素质。而这些往往都是学生进入企业之后由企业的相关培训机构完成的,这在无形当中既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又给学生减少了一定的砝码。因此,在培养学生――员工的转变过程中,“职业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从一个扳子的摆放到制服的穿着,从如何与师傅沟通到如何与同事公事,从工具的使用到操作的流程等等,这些需要学生一点一滴地去熟悉――消化――吸收――转化。
“职业人”的培养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不适应期,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走向、走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4.结束语
要想在应用性本科教育的环境中去更好地适应就要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并结合社会对岗位的需求等多方面来加以完善,为了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能够更好地在不失掉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尽快适应应用性本科教育,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们的教师去完善,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曾清德.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4
关键词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 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军机械化程度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装甲车辆不断更新换代,在提升部队作战能力的同时,也给装备修理带来了新的难题。装备的增多,科技含量的提升,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高素质修理人才来保障。在新的形势下,装甲车辆修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修理专业对实操能力要求很高,尤其针对士官修理骨干来说,他们是装甲车辆修理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修理任务。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实操能力,同时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以便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上处理装备修理难题,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整体修理能力的提升。为实现以上目标,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甲车辆修理专业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1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材分离
在选取教材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不同的教材,两者各成系统,相互分离,在学员学习理论知识时,很难及时了解相应的实践知识;而在学习实践知识时,又不能有效地联系起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离
在安排专业课程时,将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分离开来,过分强调知识或能力的系统化,而缺乏对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的重视。理论教学时,学员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实践教学时,学员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两者时间跨度过大。
1.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员分离
在安排授课教员时,通常选取不同的人,理论教学采用一个教员,实践教学采用另外一个教员,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衔接不上,起不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无法取得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讲解的良好促进效果。
2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
2.1 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要想取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成果,应当树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编写一体化的教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2 明确一体化教学目标
在车辆修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一体化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努力方向,制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高修理专业的教学效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丰收。
2.3 建设一体化教学设施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保障。为此,院校应该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相应的设施,保证修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进行。
2.4 培养一体化教学人才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人才。因此,授课的教员应当是“双师型”教员,能够满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需求,适时解答和讲解理论难题,及时纠正操作错误,实现同一教员对同一班次学员的全程教学。
2.5 跟踪一体化教学反馈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其教学效果怎样,关键在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部队岗位任职需要。因此,应当跟踪毕业学员在部队的适应与发展情况,及时听取部队领导和毕业学员的反馈意见,适时改进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
3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注意事项
3.1 学习中不能重练轻学
实践操作趣味性强,学员在专业学习积极性高;但对枯燥的理论,教员必须适时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3.2 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
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教员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5
0引言
汽车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也更加需要对汽车行业认知度高、技能高且素养高的综合性职业人才。为此,为了满足当前汽车行业的现实需要,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技能知识的着重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文化,也要培养学生的汽车实践技能,让学生既懂汽车维修,又懂得汽车销售和服务,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体化人才。
1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1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应用程度高,对该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出高技能、高认知、高素养的全能型汽车人才。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汽车行业市场的现实需求,其基础理念有所落后,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状态,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2转变了教育的角色定位,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才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不过是知识的储存者,应完全的接受教师知识和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过于保守,?F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多加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他们的各方面合理要求。同时,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扩建教学实践基地,实施以学生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操作积极性。
1.3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了就业率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有很多,理应能够满足汽车市场行业的发展需求,但在实际中,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并不高,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汽车销售及技术服务的实践能力,对汽车的知识也是模棱两可,一旦站在就业岗位上时,又不知从何下手。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又注重操作技能的提升。这种一体化的教学为广大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实践并存的训练平台,可以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就业率。
2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2.1坚定专业培养的目标,创新专业教学体系
汽车技能服务与营销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汽车检测、维修及营销技能,其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该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实施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当从汽车市场的需求出发,创新该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以专业实训为主导,开展新型的实训课程。该课程体系应当参照国家的职业保准,根据汽车行业的操作需求来设计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努力实现理论文化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胜任汽车工作岗位。
2.2扩建教学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极其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只有真正在实践中能够动手操作,才说明真正领悟了知识的要领,这才叫作真正的学到了知识。如果无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那即便理论知识懂再多,也无法胜任汽车行业的工作岗位。汽车行业越来越需要技能型人才,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技能的提升,是在不断的实践训练中才得以发展的。因此,学校应当扩建教学的实训基地,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而建设实训基地,应当要配有先进、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根据技能培训的要求,建立不同的实训室,让学生真正体验汽车服务、管理、维修及销售等工作,开展项目任务式、情景模拟的实训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应当加强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要让教师走入到汽车行业的生产及营销的现实活动中,让教师自己具备丰富的营销服务经验,并在这种实践中学习、锻炼、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这也是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教师进企业实训的活动,有助于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能够帮助教师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正“触摸”到汽车行业市场的脉络发展,有助于加深对汽车企业的了解,这也是从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师职业的必备基础。
2.4做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维护课堂秩序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来完成任务的学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基于场地或者基础设备的有限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同时参入到实训活动中,所以学生的自由度较大,若教师没有管理到位,就容易发生课堂事故。因此,学校应当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维护好课堂秩序,必要时配备辅助教学人员,以协同合作来进行专业教学。尽管一体化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
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 职教师资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6-02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下,西华师范大学于2002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招收“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电子类中等职教师资,以缓解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职教师资的严重短缺。然而,该专业是我国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开设的一个新兴本科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很不成熟,而传统师范专业的实践体系缺少工科意识,单纯的工科实践体系却没有师范技能的训练环节。如何取二者之长,探索一种适合电子类职教师资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我们开始了为期10年的探索实践,在我校师范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多年成功开设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的经验,将师范技能实践与电子工程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构建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具有“四性”的特点,即:(1)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该专业是工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专业,其实践课程要涵盖电子技术和师范技能两个方面;(2)教学内容的工科性、综合性。该专业与电子类工科专业紧密相关,其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现代电子科技高度分化和综合的特征;(3)实践教学的双重性。其内容包括电子技术专业实践和师范技能训练两个方面。
因此,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本着“夯实工学基础,强化师范技能,突出应用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培养过程应结合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强实践,重应用”的特点,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从根本克服传统师范教育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和师范职业技能。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注意师范技能和专业技能两面并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电子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2)注重电子新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现代电子技术设计工具的能力;(3)加强专业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注重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5)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指导思想,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院提出了“职业+技能”两面并重、“课内+课外”二环节紧密相结合、“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有机衔接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包括“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和“职教师资师范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普及性的课内实践和优选性的课外实训两个环节。其中课内实践环节是指以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践环境,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开出的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课外实践环节是以校内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校内的电子技术协会、计算机协会以及学生自己联系的校外工厂、职业技术院校等为实践环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参加的实践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科技活动、科技小发明、校外辅导、假期的短期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各类兴趣班、短训班等。每个环节又根据自身的特点大致分为基础层、综合层和创新层三个层次,各层节节跟进,有机衔接,形成一个立体型的体系结构。
2.1?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与电子技术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相对应。其课内实践环节包括:基本技能实践层:以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包括所有理论课配套的实验内容,如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电子器件的基本运用等;专业技能实践层:以技术性课的实践内容为主,以让学生掌握某个方面的电子小系统设计,为第三层综合设计层打好基础,如电源模块设计、单片机小系统设计、数据采集模块设计等;综合设计层:为综合设计型、创新性的实验模块,包括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主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设置选修模块,让学生尽早接触有实用价值、有创造性和学科前沿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其课外实训环节包括:兴趣爱好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电子技术协会等学生社团,自拟项目开展科技小发明,通过参加种类短期技术培训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术,从而自主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训练层:组织校内不同层次的科技竞赛,进一步强化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程序设计比赛、实验技能竞赛、电子技术科技活动周、电子设计竞赛、电器维修技能比赛等校内的竞赛和活动;创新研究层:集中培训、专门教师辅导,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等省级、国家级的电子类竞赛项目,引导和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研究促进学习。
2.2?职教师资师范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与职教师资师范技能的课程体系相对应,其实践体系也分为课内课外两个环节。 其课内实践环节包括:基本师范技能训练层:主要培养学生的师范基本素质,如:普通话、书法、音乐、美术、板书等的训练;师范职业技能训练层:主要训练学生从事电子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师范技能,如: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试讲等;师范综合素质训练层:综合培养学生从事电子类职业技术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顶岗实习等。
其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参加的如书法等短期的师范技能培训班、校内外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课堂艺术比赛、演讲比赛等,但其层次区分不明显,故不再分层说明。
3 “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效果
通过实施“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师范职业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近两年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5荐、三等奖8项;二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5,6%,远高于全省的平均就业率;三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2006年11月以来,我们向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发出了36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函”,在收到的31份反馈意见中,有30份对该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充分肯定和好评。这些充分说明,采用“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学具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4 结语
实践表明,“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适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是一个理论成熟、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会很快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下,该体系的推广应用会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电子类职教师资的专业能力、师范职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美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为其它职教师资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1] 廖礼辉,陈敬良,沈有禄.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08).
[2] 傅丰林,孙肖子,等.为建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新体系”而努力[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
[3] 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