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石油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课程无法对一些具有石油特色的重要研究热点进行深入介绍,限制了课程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去思考和创新,也找不到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如果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甚至出现异常现象,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要答案,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在本课程教学的前期,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动态前沿,因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结束语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2

任仕达奖于1999年在比利时发起,到2013年参与的国家或地区已达到18个。它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雇主品牌调研行动。通过和独立调研公司ICMA集团的密切合作,今年全球调查共收集约16万人的意见。此次任仕达在中国大陆的雇主品牌调查共有150家在华员工人数最多的公司入选,超过1万人接受了第三方咨询公司ICMA的在线调查,其中包括公司人、求职者和大学生。

此次是任仕达奖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同时也是任仕达奖的最后一站,可见其意义的重大!调查活动历时共2个月,在被调查者中男性为5423人,女性为5109人。教育水平大学学历达8910人,占84%,继续教育(非大学学历)达653人,占6%,中等教育879人,占8%。调研从雇主品牌重要组成因素“薪酬和福利“、”职业发展“、”工作长期稳定“、“公司氛围”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在调研人群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受访人数达3298人,占31%,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各占11%、8%和7%,华中和华南地区各占28%和15%。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入选公司及所在行业在国内的雇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居于何位。

其中英特尔和埃森哲分别荣获了中国外资企业组”金银奖。中国银行和中国石油则是“中国内资企业”金银奖的赢家。通用电气荣获了“2012年中国制造业最佳雇主“称号;卡夫食品中国荣获了“2012年中国消费品行业最佳雇主”称号。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技能人员;行业培训;课程体系

为满足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局提出“突出重点、分级分类、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工作”的要求,烟草行业各单位认真编制了轮训规划,全面开展全员轮训工作,通过培训全面提升行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现有的培训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的培训需求。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培养出一批“大国工匠”,需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培训体系,而作为培训体系建设中重要性最高、比重最大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近几年自身的工作实践,以河南中烟烟机设备修理工为例,阐述企业烟机设备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

一、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定期组织培训,但并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他们只是将课程名称简单整合在一起,各个课程之间、课程与培训对象之间、课程与培训计划之间并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不仅培训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要想形成一个真正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需要经过从培训需求调研到培训需求呈现,从培训需求呈现到培训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体系组建直至培训课程体系完善等多个环节。河南中烟基于此思路,通过调研,设置培训课程,形成了适用于河南中烟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培训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育培训为行业服务。

二、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培训课程的建立需要以企业目标为导向,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动态性和针对性;以工作岗位为基础,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使用性;以员工职业发展为路径,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为促进企业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1.培训需求调研。针对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素质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掌握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真实的培训需求,明确培训方向和培训目标。在调研之前,撰写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表,并且在调查问卷表中列出相关课程,以供调研对象参考。

2.培训层次划分。不同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由于个体差异、能力要求的不同,在培训需求上也会存在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将不同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划分为不同的培训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制订培训内容,以适应自身发展和行业需求。比如,烟机设备修理人员根据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要求划分为技能人员和高技能人员,技能人员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修理工,高技能人员包括修理技师和高级修理技师。

3.培训需求呈现。根据调研报告和调查问卷表的统计结果,不同层级的培训需求就可以呈现出来。比如,操作工在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修理工在工作中缺乏动作的规范性。这样,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课程。但应该注意的是,培在员工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万能的,即使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这些培训内容需要具有连贯性和阶段性,才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4.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前提,所以,培训课程的设置要以培训需求为基础,以培训目标为导向。根据培训目标优先选择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性的内容,把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有效结合,组成模块和综合课程。按照这个原则,烟机设备修理工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三大模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三大模块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具体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气压传动基础知识、钳工装配知识、卷烟工艺、卷烟工艺与标准、烟机设备专业知识、烟机设备电气基本知识、钳工操作技能和烟机设备维修技能等。

5.课程结构体系组建。根据受训者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综合能力的发展规律,把培训课程进行科学排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安排基础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的课程体系,保证学习单元间横向联系紧密、纵向衔接有序。比如,模块的搭建以修理工的工作过程编排,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三大模块不一定按顺序学习,可以提前进行维修技能专业实践,使培训课程及内容真正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员的知识技能需求。

6.培训课程体系完善。知识不断更新,行业不断发展,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在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和实施后,要根据培训对象、送培单位及培训师的反馈意见和培训效果评估,分析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完善。比如,在培训中发现河南中烟修理工缺乏论文写作和工作总结能力,在以后的培训课程体系中可以增添这项内容,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层次清晰、互相联系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逐步实现针对性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为以后烟草行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经过以上六个环节,形成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课程体系,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为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专业方向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通过调研和分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专业方向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调研对象及内容: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及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等。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种职责、工种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同时利用各招聘网站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修、检测等所需的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我国急需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对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云南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云南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这意味着这些设备安装、维护、运行等人才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云南省装配制造业人才的紧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缺口也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将越来越大。因而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近些年,各职业学院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4、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经济发达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深入推进,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我院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就业合同,每年将输送多名的优秀毕业生。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人才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省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因此对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三、调研结论

通过对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在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需求的对象。

[参考文献]

[1]杨晔.稳定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初探[J]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5

技术创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

英唐智控依靠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改变业内长期存在的定制服务模式,积极主动向下游客户提供先进的智能化思想和设计方案,并快速提供具有良好性价比的智能控制产品,有效地提升了客户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公司主动参与下游客户产品开发的研发服务模式,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赢得了主动权,有效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公司核心团队掌握了模糊控制技术、变频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信号识别技术、语音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微电子及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模拟技术等多项与智能控制有关的技术,尤其是对各项技术的组合及集成的灵活运用,为公司持续进行智能控制研发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公司在温度控制与监测方面具有突出的技术特色,已获得多项与温度控制和监测有关的专利。公司准确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并推出新产品,有效进行技术的产业转化。

产品绿色环保 接轨国际标准

英唐智控在绿色环保方面尤为突出,在业内率先与国际标准接轨。2005年,欧盟通过“能耗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该指令对家用和办公电器设备待机和关机模式电能消耗的生态设计进行严格的环保要求,待机功耗到2013年不得超过0.5w。公司成功研发出低待机功耗电路模块,并应用于电子智能控制器中,目前使用该智能控制器的终端产品待机功耗已在0.5W以下,提前实现欧盟的标准。目前,我国多数电器产品的待机功耗在2~5W之间,如按每件电器产品降低2W待机功耗、每天待机18小时计算,公司每销售1000万套智能控制产品,即可年减少电力消耗约1.3亿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7万吨。2006年,欧盟实施强制性标准ROHS指令,旨在消除电子电气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共6项有害物质。为促进环保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公司将绿色理念在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环境等方面全面推行,公司所有产品均达到或超过ROHS指令标准。

定位高端市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自动化英才班;试点学院;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37-03

一、自动化专业发展概况

作为高等教育的自动化学科专业,以其口径宽、面向广和需求多的特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1]。在自动化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传统学科专业名称中嫁接“自动化”或“控制工程”的现象,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目录中,以自动化或控制工程命名的专业共有八种,占工学类专业总数的11%以上[2]。

由此可见,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及大学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也给现在的自动化专业留下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即带有行业背景的和自动化相关的专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都从传统自动化专业剥离出去了,当前保留下来的自动化专业是没有任何行业背景的。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对专业了解的缺失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迷惘,学生普遍感觉不清楚自动化专业究竟是做什么的,学完这个专业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虽然在入学初老师们都给学生介绍了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但是学生普遍还是不了解。当前自动化专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人才培养模式老化,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弱;(2)教学模式单一,自主学习能力低下,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3)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视专业主干课,学生的专业素质下降;(4)知识更新慢,教材建设不能与时俱进[3];(5)专业特色不明显或者没有专业特色;(6)体系上和理念上的教学模式问题[4]。

二、自动化英才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针对自动化专业改革需求,提出建设自动化英才班,实施小班化教学,变革传统培养方案,对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了实践教学环节,取消了传统实验方法,以课程作业和综合作业的形式完成实践教学等改革方案。

1.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方法比较传统、单一,文字教材“一统天下”,缺乏多样性、效率性;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集中授课“满堂灌”,使学生的独立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得不到充分培养,不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才的成长[4]。在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自动化专业同样也存在这些问题,学生不习惯于主动学习,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作者所承担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作者试图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办法,如“基于PBL的教学模式”、“反转课堂”这两种方法。对于前者,少部分学生表示还可以接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不能接受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反转课堂,学生普遍反映不能适应,建议不要采用。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改革实践思路,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接受和适应呢?这就说明了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已经习惯的传统的被动式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非常差,严重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指引,这种教学观念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

2.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针对自动化专业,提出了英才班建设方案,相比普通班的培养计划,变化非常大,主要体现在:彻底修改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培养方案修改为由通识核心课37学分、学科基础课28.5学分、专业核心课38.5学分、素质拓展课(最低要求选修14学分)和专业拓展课(最低要求选修34学分)五部分组成,在完成素质拓展课和专业拓展课最低要求选修学分基础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必须再选修部分课程学分,使总学分达到最低毕业要求的166学分。通识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教育类课程、历史、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类、物理类及机械制图。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值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电机与拖动》、《传感器技术》,都是属于控制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

与传统的培养方案相比,自动化英才班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专业拓展课和素质拓展课上。

表1中,课程作业模块包含6门课程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至少选择3门课程作业,综合作业模块含3门课程,学生至少选择一项完成,工程师课堂模块中,毕业设计是必选模块,其余依据学生自身兴趣自选,但总学分不得低于18学分。

素质拓展课所含内容见表2。

素质拓展课要求至少14学分,所选课程类别不限,不要求与专业相关,学生任凭兴趣选择,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实施小班化教学。现行教学模式中,几乎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中学生人数几乎都是120人,有的课程甚至到了150人,可以想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动化英才班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人数限定在30人,采取只出不进模式,即如果所选定的30人,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不能满足英才班的要求,将会回到普通班中,但是所缺名额将不会递补,此举在于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使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传统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环,针对前面提出的各种弊端,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借助试点学院改革的契机,实施基础实验体系、专业实验体系、创新实验体系。基础实验体系包括校平台基础实验,如军训、金工实习、物理实验等;学院平台实验,主要指我院5个专业共享的5基础实验平台。

专业实验体系由课程作业平台、综合作业平台和工程师课堂三个部分组成。

1.课程作业平台。课程作业实验体系主要针对实践性很强的几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DSP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课程作业与以往的课带实验有本质区别,以往的实验主要是教师先讲述实验要求、目的和过程,学生基本都是依照老师的思路完成。改革后的课程作业教师只针对实验平台做基本介绍,然后给出任务书,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完成。至于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完成该课程作业,都交给学生处理,教师只在大方向上加以掌控,保证学生能及时完成。

2.综合作业平台。结合自动化专业的实际特性,这里设计了三项综合作业:电子系统综合作业、计算机系统综合作业、控制系统综合作业。综合业单项4学分,学生至少选一项完成。每项综合作业的准备工作要在开课学期的前一学期准备就绪,这里包括综合作业申报表、综合作业任务书。申报表和任务书要求说明每项综合作业中的总体目标、任务分解、要求的结果、评分方式等。每个教师可以申报多项综合作业,同时每项综合作业必须包含多个学生,依靠学生之间的配合来完成最终目标。

3.工程师课堂。工程师课堂主要包括邀请校外专家进课堂,以及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设置有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与创新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大赛等赛事活动,所选中的赛事都要求是国家级的竞赛,由教务处认定,同时配备课外专职辅导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赛事,这些赛事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参加。

四、结束语

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刻,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自动化系在湖北省省级试点学院的春风下,借助电力行业的背景,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出发,修订了针对自动化专业英才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该方案正在实施之中,自动化专业的每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试点学院改革浪潮之中,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II)[EB/OL].

http:///yjbg_9536/20100204/t20100204_448065.shtml,2010-02-04.

[2]甘俊英,罗兵.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54-57.

[3]吴才章.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25-27.

[4]丁有军,毛建东,段中兴,何波.培养自动化专业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增刊),2009,(9):124-127.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udent Training Mode for Automation

LIANG Hui-jun,WANG Ling-yun,TAN Chao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New Energy,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Hubei 44300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