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文化论文范文1
1、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历年来艰苦创业曲折发展的实践过程,记录了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具有文化属性。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育人文化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因此,档案部门不仅要整理好、保管好档案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挖掘,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系统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努力做到学校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档案资料,就能提供什么档案资料。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先进文化的载体,参与和指导校园“文化品位”建设便是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
2、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实性、直观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其是新时期校园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不仅能为本单位服务,还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的信息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便于高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信誉度,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主要作用
高校档案不仅在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启迪、教化作用,而且还能为高校科研、文化、教育等项工作提供素材,在营造高雅、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和有力工具。
1、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的记录者和承载者,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创新所必需的营养,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如果充分拓展档案馆(室)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信息的功能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将档案的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档案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就能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繁荣高校文化,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到档案馆(室)接受文化和知识的熏陶。
2、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是实现档案“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高校档案馆(室)如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根据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清理馆(室)藏档案,对能公开的档案大胆尝试采用像图书馆的开架书库、查阅大厅等类似的公开查阅档案的方式,尽可能简化手续为师生利用提供便利,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并且档案馆员在接待学生利用档案时,应以亲和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为查询者提供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档案人员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娴熟的技能和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档案的魅力。
3、高校档案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1)前辈贤圣的示范教育素材。利用高校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历史名人的珍贵资料,以名人的人生经历感染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我校通过举办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的专题展览,为学生学习树立了榜样和楷模,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爱国、勤奋、敬业的文化教育素材。高校的良好校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教育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模范读本。同时,高等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带有强烈自身特色的良好校风、学风是一种群体气质、作风的反映,它对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操行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3)学校成就的激励教育素材。通过展览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传统特色,突出学校的历史地位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使大学生了解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史和学科的发展史,激发大学生热爱母校的思想感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4)知识创新教育素材。高校档案忠实记录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招生情况、专业设置、教学评估,教师考评、教学改革、教学设备,学生学籍成绩、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等等。这些记录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上升转化为教育理论,成为新的知识信息点和成果。
三、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
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者要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被动状态,从后台走向前台,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创新档案文化,打造档案文化品牌。通过网络、媒体、橱窗、宣传板等途径,专题讲座、报告等方式宣传特色档案信息,自觉把档案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树立档案文化建设理念,把静态无声资料开发成声文并茂、形式新颖、贴近校园文化建设实际、赋有震撼力的宣传材料。
2、进一步充实馆藏档案,丰富档案编研资料。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明进程最重要的记录载体,它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较好地反映了高校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高校档案馆(室)利用档案编研的各种资料,如我校编制的财务制度汇编、基础数字汇编、校志、年鉴、优秀教案集、优秀论文集、优秀成果集等具有丰厚底蕴的档案文化作品,充分挖掘了高校历史文化的内涵。通过档案编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师生开阔视野,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3、举办校史展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高校档案馆(室)中的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浓缩了高校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巧妙组合与设计,举办高规格的校史展览,真实生动地再现高校创业的艰苦历程及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学校的美好形象,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将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措施。校史展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增进爱国、爱校思想,而且展出中名人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突出贡献更能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我校在50周年校庆时,通过举办校史展览,使上万名校友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学校,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激发了他们为学校、为祖国争光的强烈斗志。
4、利用档案展现高校的良好形象。
高校档案馆(室)通过学校公布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校史馆、博物馆建设,挖掘学校的人文精华,增加文化特色,把高校档案馆建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很多高校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开发多媒体宣传软件等方式,利用各种图表、照片、录像建立了展厅基地和网上宣传基地,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了解学校的成就,接受多种知识和美的熏陶。同时,校史馆、博物馆等学校文化场所还有助于社会了解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和过程,通过公众效应促进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增强,展示其良好的对外形象。
5、利用档案中的学术研究成果,为高校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保障。
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高校学术档案记载了高校师生历年来的学术论文、著作等学术成果,记录了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数据,总结了他们在科研教学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是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帮助研究者了解科研的进展情况和已有的项目成果,使研究者得到启发,避免重复研究,而且还能提供实验、观察和理论概括的基础材料。
参考文献:
1、邬雪军:《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档案与建设》,2003年第6期。
档案文化论文范文2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下,才能有正确的工作行为,因此要想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转变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提高对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信息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不同的信息,在无形中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抓准机会、把握时机,选择学习和吸纳那些积极向上、科学有益的思想,并将本身落后的、不和谐的思想观念摒弃掉,将文化馆的整体发展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前途联系起来。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数据输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实现数据一次输入,多次利用,以减少重复劳动的需要,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降低了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成本。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文化馆的职能还在不断的变更与丰富之中。对此,文化馆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尽可能的在档案管理之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从而提高文化馆档案管理的水平。
二、加快文化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众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的影响效力持续扩散,带动了信息的流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获取到更多的信息。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信息的共享性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要想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创建和营造出有文化馆特色的档案信息网络是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如果文化馆一直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不仅不利于发挥文化馆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功能与效用,同时也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因此为了让文化馆履行好其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职责,并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工作中,让中华文化能够持续的发扬下去,文化馆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力度,全力推进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构建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渠道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挖掘,向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推动文化馆档案资源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确保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为档案信息的合理流通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随着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建立,也为不同地区之间文化馆的档案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文化馆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促进了文化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三、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当前我国的文化馆职能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也正由原来的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中心转变,因而如果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人员还抱着原来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来参与到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中来是不够的,且随着文化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要有所增强。首先就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言,文化馆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档案工作与一般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它的效益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且文化馆的档案多是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档案工作者不能盲目的向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再有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需要对所有的非物质文化做详细和准确的记录与编排。因此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颇为特殊,且意义非凡的,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是必要的。其次,是档案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培训。随着文化馆馆藏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文化馆的档案管理人员单靠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更加丰富而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并且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设备和通讯设备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因此文化馆需要定期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与设备相配套,进而有效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四、建立统一的文化馆档案管理体制
档案文化论文范文3
一、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档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选择、吸收、加工者,档案工作者群体既经过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传递历程,又经受了文化传递历程中的心理净化。因此,从服务与文化的功能来分析档案工作者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这样讲,档案工作者保存、传递了文化,文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这一职业,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与渗透,逐渐形成了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既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又不为别种民族、社会不同的文化所具有,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形成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是档案馆灵魂所在,它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者中含有的文化特质,对于发展档案事业大有益处。
1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2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行为,可以看到当今档案工作者行为形成的历史因素,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这一职业上的印记,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过程来讲,既可以在新形势下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塑造档案工作者群体的完美人格,又可以帮助认识分析一些行为中的陋习与弊端,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节。
二、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档案工作者对道德践履的尽善追求,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塑造以及呈现出的高志功低物欲的行为特征,都是道德这把价值尺度在起作用。
当今人们对档案工作者的赞美也是从道德尺度出发的,“人梯”、“桥梁”、“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这些话,集中描述了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勤恳、艰苦、牺牲、甘于奉献、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忽视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模糊了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社会上很多人都说档案工作待遇、地位这样低,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事业、对利用者服务却那么热情,这种忠于档案事业的献身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其实这就是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的力量,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现实中,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的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能以天下为己任,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文化思想,培养人才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
自强、刚毅、耐力而乐观向上的性格,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三、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特别发达,我们民族心理倾向是“仁爱”与“和谐”,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不但强调“和为贵”的人与人的和谐,知行合一的身与心的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环境的和谐,而且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这种文化渗透到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途径、形式和方法之中。直到今天,档案工作者仍保留着“和谐”、“仁爱”、乐融的特色并收到了明显的服务效益,这种文化现象在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已生成并深化为一种文化型的服务思想并构建了具有经典意义的民族精神。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具有以下特征:
“融”,即情感的融汇状态,首先要解决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线的延伸。心理相互渗透,“假如我是一个利用者”的心理换位,在服务功能上表现为和风细雨的沟通,减少对立情绪,扫除情感障碍。
“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产生情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捕捉住服务最佳时机并产生出最佳效果。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往往会使利用者产生出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而利用者给档案工作者的一点点慰问,也往往使我们难于忘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统一,主张,使档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不是对抗力量,因此要追求和谐。行为中的气质表现应是:稳建,平和,温良,体谅,不凭感情起伏任意发泄,不走极端,不冲动,不破坏内心平稳,对服务工作增加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四、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其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近几年,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当社会在重视了档案工作者高层次道德追求后,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处在比较困惑之中时,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其次,中国传统中的“和”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以进展平稳为理想,采用克制、谅解的方法,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服务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消极容纳、妥协,缺乏工作的主动意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当服务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
档案工作者情感一般不外露,缺乏宣泄,形成了含蓄、内向、老成、稳建的风度,心理的自责与积累,造成压抑,内心的焦虑与挫折比较严重。
档案文化论文范文4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产生而存在,而企业档案者在企业产生后,在企业的各种生产、经验、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历史资料。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有了企业文化的先进,就有了竞争的优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浪潮中,必将促使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的发展,因为档案和文化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财富。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企业档案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得以保存的档案将会使得企业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依据,同时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档案这一内容;另一方面,企业档案记录和传承了企业文化。
二、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历史见证。企业档案是记录企业发展的一部奋斗史,记载了企业的过去,见证了企业的现在,是企业历史的证明者,同时承载和传承了企业的无形和有形文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各种档案资料也将越来越丰富,所在承载的历史文化也将越来越多样化,档案记录保存内容也将非常丰富,档案管理工作也将越做越复杂。在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当中,记录下来的各种视频、图像及文字档案等将为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企业档案传递企业文化建设正能量。档案资料是文化的载体,弘扬企业文化传递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档案、企业发展历史中提炼出来的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产物。而档案充当文化的一类载体,常常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再生产的根据,同时更是企业维护自身在竞争当中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3.塑造企业的核心文化。企业不停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企业文化同样处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当中。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面临很多选择与判断,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何种选择与判断又只能借鉴与企业档案,在档案中吸收各种经验教训。因为档案中记录着的并不全是企业光辉的一面,同样存在失误和不足的一方面。只有结合其实档案资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与选择,才能推动公司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优化企业档案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
众多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新世纪的企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些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顺应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特色文化。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得到了重视,而作为企业文化载体之一的企业档案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因而,企业领导、各部门主管负责人及企业员工,特别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员工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以服务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公司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重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当中;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个人素质,保证档案质量,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3)不断更新档案管理新技术新设备以适应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更好的服务。
四、总结
档案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档案 档案工作 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建设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79-02
档案内涵十分丰富,所以有人把档案称为“人类的记忆”。档案工作不仅负责档案的管理和保护,还肩负着档案文化建设的重任,进行档案文化的相关技术研究,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 档案文化的内涵
1.档案的概念
档案是一些历史记录,包括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涉及过去的和现在的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宗教等活动形成的材料记录。很明显,这些资料具有保存价值,而且带有文化性。
档案资料的属性不同,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科技档案、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等;按照档案来源可以分为国家机关档案、事业档案、企业档案等;按照记录方式可以分为文字档案、电子档案、音像档案等;按照时间分为历史档案和现行档案。
2.档案工作与文化
档案是历史资料,是特定时期特定当事人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这些文件肯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社科等内容相联系,反映当时人群特定的观念、价值观等,所以,档案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
档案工作不仅包括对档案的分类、管理、保管、查询,还包括对档案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形成系统的档案文化。档案工作是历史发展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管理水平和人的行为观念密不可分。档案和档案工作共同构成了档案文化。如果说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成果,档案工作就负责升华档案文化。所以,应把档案工作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对档案文化研究的内容就是要明确档案和文化的关系。
3.档案文化的属性
档案文化具有历史文化的共同属性特征,都具有可追溯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所谓可追溯性就是通过对这些原始材料的查询研究,还原再现当时的情状,透过档案材料的存真性和原始性,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当然是对档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档案文化和档案的特殊关系,也使得档案文化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为这是原始材料,当然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大众对它的认可度相当高。档案作为一种原始记录形成的文化,它又必然以更高的形式,对档案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档案的开发,要排除一些因素的干扰,要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应是纯粹意义上的开发。这也是档案开发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
4.档案文化的价值
档案不仅是一些原始记录,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透过档案材料,可以让我们追溯历史,认识当今。档案的社会地位并不是特别被看重,但是档案的重要性却不容质疑。档案工作能够满足人们一些特殊的需要。档案文化应是文化的一个分支领域,开展档案文化研究,也能促进整个大文化的丰富和完善。
对档案文化价值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档案文化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档案价值体现的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化一样具备一般客体的各种属性。所以,档案文化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于管理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这些主体满足的程度。其次是人们对档案文化的属性本质特征的认识。对档案价值的认识,不等同于对档案材料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档案文化价值的认知和评价。
档案文化的价值需要一个实现的过程,人们对档案文化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规律。档案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价值表现是多方面的,任何主体对这个客观存在的评估都不能脱离其本身隐含的文化价值。反之,档案文化对主体的观念认识也有一定的影响,促进主体形成新的文化观,即档案文化的价值体系。
二 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文化建设虽然很重要,但在一些单位还没有足够重视,有些领导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见,对档案文化建设关注不够、支持不够、造成经费短缺,不仅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就是一些应搞的研究活动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往往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口号,不能有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因此,档案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档案人员以足够的热情和责任感,积极投入到档案文化建设中来。
2.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档案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内涵,人类文化的长期积累沉淀,才形成文化的丰富多彩。档案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手段,可以说,档案就是人类文化的贮存器。对档案文化内涵的挖掘,应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档案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档案工作和档案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都需要有单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是经费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像我校的档案管理,虽然也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但硬件建设还不硬,许多原始档案,特别是一些音像资料的管理环境较差,档案损失严重,因为没有资金维护,造成档案资料受损。所以,要进行相关抢救工作,就需要有资金投入,包括档案室建设、电脑和其他办公设备的配备等。
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活动,也需要有资金支持,包括外出学习、购买相关资料、器具等。此外,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也很重要。
档案文化建设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相关领导要注意提供资金,要从思想上重视,支持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有力的帮助,这样才能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第二,档案文化建设的体制改革。由于受到一些历史原因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一些旧的认识,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档案,档案管理员就是仓库保管员。这就造成档案管理和档案文化建设的滞后,档案管理体制明显落后时代要求,档案工作人员配备偏弱,管理在低档次徘徊。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要进行档案文化建设,就必须对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强管理力度,改善档案文化建设环境,让档案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表彰会上说:“要切实把档案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和发展机关文化、行业文化,明确发展重点,突出行业特色,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这为我们进行档案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档案文化建设的机制运行。档案管理是一项精细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和一定的技术技能,特别是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完善,对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没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做铺垫是难以胜任的。要建立完善档案文化建设的机制体系,确保档案文化的建设向前推进。
三 结束语
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加强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缜密的管理,才能把档案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马仁杰、谢诗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3(2)
档案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档案文化权利
1、文化权利视觉下的档案文化
1.1文化权利
1.1.1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文化权利,具了解文化权利是我们人类活动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是我们人类实现自由、全面活动的基本与前提,整体上来说文化权利是我们人类集体权利与个人权利结合与并存的总体体现,其主要包括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对个人进行文化艺术创造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享受保护权等。既然公众权利包含了我们人类的集体权利与个人权利,在表面上看两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与冲突,但是在内涵上、目标上来看,两者并不冲突,反而相互依存,因为文化公众权利的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二者权利为目标的。
1.1.2其次,文化公众权利是我们人类获取文化公平过程中反抗性的一种重要体现。例如,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国家、不同的民族。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对受教育机会均等权利争取的这一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1.1.3第三,文化权利的追求与实现也是我们人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进行个人自身文化追求的一种途径与权利。其大体表现在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对个人进行文化艺术创造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享受保护权等。那么公众文化权利的核心是什么呢?即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公平,其是我们人类实现文化权利的基础与前提及核心。所谓文化权利的公平性所指的就是,我们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都对文化资源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要求都能满足每一个人对文化特有的需求,并且享有的文化权利不受身份、性别、民族、地理等条件的影响。随着文化内涵的逐渐深化,政府和公众愈来愈重视文化权利,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2档案文化权利
具研究,档案文化的界定和存在是实现档案文化权利的前提,所以对档案文化的结构和内涵首先要进行明确。从文化结构上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层面来对档案文化进行界定,即思想与价值,制度、物质、风俗习惯,在整体上可以概括为价值意识的文化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四个大的方向。而,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就是这四者结合、融合的产物。简而言之,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档案文化是档案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形成相关档案的文化成果和文化行为方式。
在上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文化权利是我们人类权利得以保障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面,因此落实到具体过程时,有些是根本无法提供依法审批的权利,更有些是根本无法定义的权利,所以,在执行文化权利和界定文化权利时避免不了存在模糊性,因此,我们作为档案领域文化权利中的档案文化权利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也适当的存在些模糊性。因此,这就要求我国有关档案文化的工作人员要着眼于广大公众的立场,参照文化权利的最新定义、最新内涵来对我们的档案文化权利进行界定和分类,经过研究与总结表面,其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对档案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档案文化权利的保护、参与与创新档案文化的权利,享受档案文化的权利,建设与完善档案问的权利。这其中公众对文化权利的享受是档案文化权利发展建设的主体,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档案文化服务部门服务水平的真实反映、真实写照。其次,就是档案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扬、建设与完善这不仅体现出了广大公民享受文化的权利,同时也体现了公民对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2、作为公民福利的档案文化权利的策略思考
2.1在文化权利趋向中政府因素的完善
这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隶属于国家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之下的一个服务部门,而我们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向广大公众提供行为和服务、文化产品、使广大公众的文化权利得以保障等。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就成为了保障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利的主体及文化权利普及的主体。因此,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是获得档案文化权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1.1完善经济条件。属于发展之需的文化权利,常常体现在生存权保障的条件下。另外,政府投入的文化资金不仅使公民追求文化权利的公平性、公民享有的文化权利得以保证。所以政府为发展文化权利对其经济条件不断完善,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对公众文化产业所需的大量成本予以解决,这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公共责任。
2.1.2社会公共性是文化本身具有的特点,同时属于公共服务事业的档案部门,把两者的社会属性结合在一起,实现档案文化权利并且对这一过程普及,不仅是政府职责的要求所在,更是政府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应通过调整文化政策,对档案部门的文化职能予以明确,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才能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真正促进档案文化权利的延续与保存。
2.2定位提升文化权利意识
2.2.1交流与传播是文化最为重要的环节,没有经过交流与传播的文化缺乏社会意义。档案部门是档案文化传播的阵地,因此档案界内需要对文化的交流和共享不断加强,另外其他文化的精髓也需要抱有虔诚的借鉴态度予以吸收,对自身予以完善。尤其重要的是与公众的交流,档案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满足并了解公众文化需求,这也是公众档案文化权利实现的最为简捷的途径。
2.2.2公众是文化最终利用的归宿,档案文化应把地方文化积极融入进去,以城市文化象征作为定位目标,形成文化休闲中心,对档案文化社会效益积极发挥的同时对公众的文化权利予以实现并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子超.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档案,1980年01期
[2]黎韦.作一番关于档案工作的宣传[J].中国档案,198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