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学生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学生教育论文范文1
(一)语文教学与生命情感的关系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情感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同时,珍惜、尊重与热爱生命,逐步脱离自我中心主义,发展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的精神。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动语文课程的功能性转变,由单纯关注学生的知识习得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以及人格养成。语文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民族文化情感、审美情感在内的生命态度与价值观。小学语文的生命情感教学目标与生命教育相吻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真善美、假丑恶等情感体验,将发展成为学生对生命的理性思辨,最终影响学生的心智、品性与道德,彰显学生的生命个性与追求。
(二)语文教学与生命践行的关系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教育。学生具备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还不够,还需要切实地去履行生命存在的职责与义务,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别人的生命尽一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践行生命教育的关系在于:语文课堂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感染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思想,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进而激励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大量的实验证明:榜样的力量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学习力以模仿性学习为主,且喜好模仿受到尊敬、欢迎、敬佩的对象。语文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对小学生行为的示范与激励,不仅能起到对小学生践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导向功能,其践行本身也是提升小学生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的根本途径。
二、生命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小学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应以建构小学生生命认知内容为主。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以苏教版为例)的梳理,笔者针对小学生生命认知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并列举了相应的篇目。教师在构建小学生生命认知内容时,可将其划分为“认识与珍惜生命”、“尊重与爱护生命”、“享受与超越生命”三个维度,整理相应的素材实施教学。合理的维度划分是生成教学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前提。
(二)语文的生命情感教学小学语文的生命情感教学应突出情感取向,开展主题式情感教学。比如爱国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民族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生存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道德情感取向的主题教学等。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向学生重点阐述某种情感取向的思想内涵。以生存情感取向为例,比如《金蝉脱壳》一课,小学生能从课文中直观看到的仅仅是金蝉由卵变为幼虫的过程,教师应重点指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背后是金蝉为延续生命所付出的代价。这样,通过明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有利于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使情感教学不流于表面。
对学生教育论文范文2
语文教学的“提问”应巧设何处呢?有时可留在疑而生惑处,有时对有一些问题,可以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空白”,使学生在随后问题的探讨中豁然开朗;有时可留在悬而未决处,有时对许多对有些问题故意埋下“伏笔”,留下悬念以便学生去带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继续以后的学习,激发其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如果问题设置得当,就会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生就能学得深,学得透,学得活。本文试着从提问艺术角度浅谈思维能力培养的四种方式。
一、高屋建瓴――破除思维定势,发起思维挑战。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先是固定为“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时,可顺势提出一个个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走向更远更深。经过积极思考讨论,学生们谈了自己的见解:不是所有的追求都值得赞赏,我们所向往的:所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美好的事物时,上帝的“骂”就不是无理的指责,而应是理智的劝告了。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在《西游记》中,作为叛逆精灵的孙悟空正是要一种绝对的自由,他棒杀唐僧,打破五行的秩序,但是当一切的规则都消失了的时候,他只剩下了自己,所以,他最后只能让最后的自己在焚毁一切的天庭大火之中成为一块石头。一个喜剧,一个悲剧,但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深邃的哲理:规则,是必须的,完全放弃规则,只能酿就悲剧。而事实上,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这一具有挑战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逐渐打破传统,走出了思维的定势。
二、虚实结合――扩大思维视角,提升思维平台。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个性的极大凸现,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精神形成之时。
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个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这个“虚拟性”问题一出现,立刻“逗”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随之达到了。学生有的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是忠贞不渝的,他们既然有“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铮铮誓言,而且为之不惜以死抗争。因此,他们真挚的爱情和叛逆精神正是夫妻重圆的有力保证。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兰芝作为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身上却始终闪耀着个性自尊和自强的锋芒,这种人性之光在婆婆眼中自然是“举止自专由”,成为被驱逐的理由。如果要回来,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的自尊,在婆婆的管束下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磨去人性的棱角,而这一切是兰芝不会做的。这一堂课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拈精取要――突破重点难点,拓展思维深度。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i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学习《世界最美的坟墓》,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学习《迢迢牵牛星》,拈出“远和近”的矛盾等。
再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在小序中拈出“铮铮然有京都声”中的“京都”二字,问学生“京都长安对白居易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着京都之声的琵琶乐曲对白居易来说为什么如此动人心弦?”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古代士子大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而唐代的都城长安则是他们梦想实现的地方。此时的白居易虽然被逐出这个权力的中心,暂时性地在山水间找到了寄托,但是有心报国,壮志难酬的忧伤一直萦绕于心。这里的京都之音自然让回想起了往昔的岁月,心中的梦想,所以才会有感到乡音一般的亲切。所以才会有后来同琵琶女天涯沦落之恨,高山流水之慰,才会有最后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四、曲径通幽――点燃思维火花,促进思维创新。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文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并能激趣,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对学生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既有基础语文教育的共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性。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认真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顺应将来就业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薄弱环节上加强教学,切实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课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既不同于侧重“双基”的中学语文教学,也不同于侧重“研究”的大学语文教学,有其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社会现实,顺应劳动力市场对中等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注重对学生在就业时以及未来职业工作中所需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其顺利进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突出其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中职语文教学服务学生就业的功用,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后,感到在以后的工作中,既适用,又实用,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语文教学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也与普通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规定“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显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口语交际的要求更注重对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求。有些地区还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如:上海市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仍基本沿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新课程改革,在中职学校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认真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并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但目前还相当薄弱。因此,认真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积极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切实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十分紧迫的任务。
如何做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呢?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现实生活带入课堂,也要把课堂带入现实生活。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各行各业的口语特征,或进行一些有主题的采访和社会调查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情境化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的情境创设方式很多,在课内,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交际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相节目,播放录音、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在参加完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后,说一说同学们的表现,以及自己成功或失败时的心情及体会。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联欢会、春游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恰当、得体地与人交流。
三、兴趣化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成为下一次学习的动机,推动下一次学习积极进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多选择学生喜欢或比较关注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乐趣,从而自觉地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要使口语交际教学有“趣”,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学生,不仅掌握他们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还要熟悉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话题是他们有话可说的,是他们最想说的。
通过分析整理大量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本市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研究,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顺应将来的就业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认真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口语交际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英才.学位论文创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2]许双全.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课堂教学特征,四川教育,2002(3).
[3]刘小波,王海天.普通话训练与口才艺术,中国物资出版社,北京,1998.
对学生教育论文范文4
1.信息获取及的快捷渠道
最真实和及时地获得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态资讯,是学生管理和服务的首要环节。但是,随着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传统的信息搜集方式,如宿舍走访、设立班级信息员等都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而社交网站是一个相对宽松的话语环境和轻松的交际氛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习惯于用其记录自己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遭遇的困难甚至突发事件等。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动向,建立相应的大学生信息档案,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如果在部分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或者遭遇突发事件时,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平台正面信息以平复学生情绪,平息事态,为更好地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创造时机。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载体
社交网站有利于教师主动介入学生日常生活,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淮师教科”公共主页为例,该主页通过展示学院优秀团课和团日活动成果,刊登主题教育月活动内容、暑期社会实践的报道,转载学院各类重大活动新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党的十召开期间,学院主页开展“师生联动十,方寸之间传党意”的主题活动,在教科院人人、微博上进行“十style”的专题讨论。相关活动内容被淮安电视台、江苏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社交网站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传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3.开展校园文化的高效平台
利用社交网站发起和运作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降低活动成本,增加信息传递速度,扩大活动的涉及面,创造让更多的同学参加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整个活动过程构建信息双向交流的对话平台。例如通过“淮师教科”这一公共主页就成功发起和运作了多项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以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祖国河山热爱为主题的活动——人在旅途之元旦城市攻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爱心志愿活动如——关爱“瓷娃娃”(罕见病成骨不全症的俗称)儿童志愿公益活动。
4.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便捷工具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
师生交往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创建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但“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地下与顺从的地位”,使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而且这种观念越来越根深蒂固。社交网站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交往的便捷性和隐匿性缩小了交往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较易卸下心理防卫,有助于师生间敞开心扉交流,构建平等、民主、双向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社交网站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高校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形成社交网站依赖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多次访问社交网站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0.9%,有的大学生每天访问社交网站的在线时间甚至超过5小时。部分大学生表示,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社交网站查看朋友新鲜事或者玩社交游戏,就会有种莫名的空虚感和不安,因此常常在上课时间利用手机访问社交网站,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效率。
(2)面临信息甄别的网络道德危机。
虽然社交网站中流传的信息量大,但是大多是较为浅显、缺乏深度甚至充斥大量谣言和错误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煽动性。不少大学生在浅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缺乏理性思考的信息,加之自身网络道德标准认识上的偏差,错误地将一些在网络中存有争议或与现实社会道德标准相背的现象当成了自己所推崇的内容。
(3)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的矛盾纠结。
网络社交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使得社交网站有可能成为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社交的工具。一些大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后由于不能及时地适应新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模式,于是利用社交网站逃避现实,期望在虚拟的世界里重建人际关系以弥补现实世界的心理缺失。
2.针对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站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提高网络使用的自律性。
培养在校大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控制每天上网的时间总量。对在社交网站上更新过于频繁的同学进行劝诫,持续关注其动态;开展以“提供网络使用自律性”为主题的活动,如要求大学生有意识地统计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及上网目的,并在班级公布,对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表扬或奖励等。
(2)培养网络道德意识与法制观念,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例如组建专门的网络道德及法制宣传的监督社团或组织,发挥网络法制信息员的作用加大网络监督力度;高校学生管理者及时有效地做好网络信息过滤工作,发现不良和非法信息,及时联系人加以删除。只要大学生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思考和辨别,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伤害事件及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3)丰富的校园活动信息,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
对学生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网络;思想教育;博客;论坛;QQ
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它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为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同时网络的不健康内容给青年学生思想造成大的冲击。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我们不但要紧紧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要及时了解网络内容及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宣传校、院学生教育方针政策,站在高校学生思想的前沿,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1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1.1思想交流的平等性,提高了思想教育效果
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通常是匿名的、开放的,这就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氛围。同时一个使用者可以便捷地同时与多个使用者互相交流,使传、受双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这种环境让公众对互联网有一种先天的信赖和亲近。可以使思想教育工作,深入细致的进行交流。可以获取学生最本性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真实意图。
1.2互联网的不限制性,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在互联网上,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能接入互联网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这就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教育者可以及时与学生在网上沟通,以便更迅速、更广泛、更确切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真正做到“师者解惑”、“排忧解难”,使思想教育工作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1.3信息的多样性为思想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提高了思想教育的可教育性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壮大,可以在浩瀚无限的信息海洋中撷取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资料,将其制作成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育资料,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进而提高了教育的可教育性。从而提高了教育效果。
2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2.1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
在互联网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的条件日益消除,固有的思想教育观念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和个人热情;使受教育者学会工作研究、发明,学会参与教育的过程。”
2.2互联网上的各种意识形态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有各种各样的人,从而会有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这里面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厌世的。这些消极厌世的对学生的影响,我们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对学生的影响最小。
2.3互联网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中各种合法和非法信息、有益和有害信息并存。高职学生因为比较年轻,面对网上的各种诱惑就比较难以抵御,受黄毒污染影响,其思想道德水平就会产生滑坡。再者,互联网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高职生对互联网迷恋成瘾,致使他们发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人格异常。此外,高职生在网上发表过激言论和不健康文章,都会造成高职院校的不稳定因素,并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3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第九次全国党校的建设工作会议亦指出:“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思想阵地,要变被动防范为主动占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论述告诫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务必高度重视互联网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使网络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积极功效,并克服不良影响,达到“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目的。
3.1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博客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较其他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导向、师生交流和渗透极盖面等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其主要功能有:
(1)思想导向功能。思想导向功能是博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博客的思想导向功能日益彰显。教育者可以在其博客上将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进行,进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及时性。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将自己欲授以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观点,在博客上辅以相关教育实例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2)师生交流功能。教育行为的本质行为是师生的交往行为,只有教学双方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不断深人广泛交流才能够切实将教学行为深人开展。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先进的科技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博客为师生的畅通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及时和直接的交流手段。博客的交流实时性和平等性将为交流双方拉近了心理距离,提供了更多思想交流的机会,为教育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研究对策,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找到了契机,提高了思想教育的功效。
(3)渗透覆盖功能。博客的渗透覆盖功能主要是依靠其特点而实现,因为博客本身就是一个“没有门槛的信息库”,任何人都可以访问自己想访问的博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实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其影响力,增大了其覆盖面,但是由于一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导致其渗透性不强。而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正面激励事迹的宣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访交流等方式实现教育的深度渗透,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3.2利用E-mail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E-mail与思想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沟通,大学生的主体心态会得到凸现,责任意识也会进一步增强。
(1)大学生愿意使用电子邮件。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接受和尝试新生事物。通过E-mail,学生可以以各种方式信息。E-mail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等诸多优点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2)大学生高兴使用电子邮件。E-mail手续相对简便,而且邮件发送者可以设置发送阅读收条,这是传统信件所无法比拟的。
(3)大学生满意使用电子邮件。由于网络的平等性,大学生通过撰写电子邮件,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而造成的紧张、戒备和尴尬,双方能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3.3利用QQ群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利用QQ群功能创建各种学生群,对各类学生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组织成员间的沟通,促进组织成员树立共同目标,增强归属感,形成团队精神,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召开网络会议。利用QQ群“一对多”的通讯模式,可以在QQ群上召开一些传达精神、征求意见性质的小型会议。这种网络会议形式灵活,召集简单,没有空间限制,会议效率很高。在传统的会议形式上,因为有老师在场和受会议时间的限制,每个人平均分到的时间很少,并且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敢于大胆地谈自己的想法;而在网络通讯会议模式下,每个人能从始至终发表意见,畅所欲言,互不干扰。二是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网上党建是当前高校党建的热点之一。在QQ上交流学习理论心得,不断训练学生党员将所想所思用文字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
4结论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效率,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捷.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2]曾令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特征与对策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4).
对学生教育论文范文6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请记住我站域名/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四、要把抗挫折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
首先要发挥教育委员会、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请老、老八路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请著名劳模、企业家介绍他们的创业之路,使学生从小培养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精神。其次,要把抗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家长学校 教学和研究范畴,使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围及和谐的家庭环境,配合学校实施抗挫折教育。第三,要设立家庭劳动岗,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五、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