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为适应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急需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开始强化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教学。MIS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管理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极大地促进了MIS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从而给MIS的教学[1]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法。

下面结合MIS的课程结构特点及国内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1)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2)实践性。MIS课程一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发中小型实用的MIS。(3)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MIS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4)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已经成为一个有特色的边缘学科。

2 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为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以信息主管(CIO)为目标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信息化的专门人才是一类管理人才,但是他们所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信息,这样的知识需求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科学与信息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交叉,这样的学科特点给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实施带来了不少困难。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讨,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兴学科,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2.1 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不清

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是为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以信息主管(CIO)为目标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信息主管是负责制定信息政策和标准,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于信息资源管理涵盖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各个功能领域。为了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全局的、规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也是信息管理的人才体系。可见,管理信息系统培养方向应是多层次的。而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有的偏重于计算机,有的偏重于管理。所以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何处,必须认真研究,准确定位。

2.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对一个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找出现行系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从而开发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能为企业管理增加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

可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应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2)进行系统详细调查,编写系统调查报告的能力;

(3)进行系统逻辑设计的能力,包括画数据流图、业务流图、判断树、判断表以及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的能力;

(4)进行系统物理设计的能力,包括系统功能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保密设计以及编写系统设计报告的能力。

(5)进行系统实施的能力,包括程序设计、上机调试程序以及编写系统操作说明书的能力。

以上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实验来完成。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薄弱,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软件实验课,课程设计留于形式,毕业设计不扎实,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3 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落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陈旧,相应的计算机知识落后,缺乏应用案例分析,概念抽象,数据流图、业务流图符号不统一。有的教材前后矛盾,数据流图的应用不规范,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思路。缺乏对管理软件应用的相关内容,在开发方法的研究上,只介绍传统的生命周期法,而对面向对象法、原型法等没有更深研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4 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除了要求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具有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前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去学习和领会,而后者则需要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在学习阶段,社会调查与上机实验以及毕业设计是这种实践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毕业设计多留于形式。主要表现在:没有重视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过于简单,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间太短,系统分析与设计粗燥,思路不准,程序设计功能单一。指导教师任务量大,指导学生数多,指导效果不好。

3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3.1 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项目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精心挑选或适当编写教学案例,从中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这里,尤其要注重将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纳入教学之中。

3.2 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在每章的主要内容讲授完以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有争议的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大课或小组讨论,并进行引导、提示和点评,这样实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3 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一些模拟生产管理问题的案例,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结合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4 案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请上来的方法。即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讲,教师听,然后点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课堂辩论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正反两方面的选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发散性思维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确定选题,然后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研讨。

3.5 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角色来学习,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3.6 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设计

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修完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拿出一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智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8,4:119-12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文2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高职;课程设置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门与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叉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这一技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引入我国,并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十几年,MIS在概念、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经济、政治的运行模式、思维方法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对于MIS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就高职的学生来说,学习MIS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笔者认为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对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要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而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其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对较弱,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正因为如此,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

MIS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对开发项目进管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该领域“高级蓝领”层人才的急需。教学目标的确认是保障改革成功的基本点。因为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要区分计算机类和管理类这两个不同的专业取向,对于计算机类的学生而言,应该是以培养高级系统分析人员和开发人员为目标,因此,该课程以教授MIS的基本开发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而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应该以掌握、了解MIS目标,理解MIS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MIS收集管理信息、制定管理计划、实施管理方案以及运用管理数据从事管理分析的基本能力为主要内容。由于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生特点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各校不应该机械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关键是要随时关注社会发展情况,由于社会对于MIS人才的需求目标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把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看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二、确定教学内容

在确认相应的教学目标后,就应该进行课程设置的规划。MIS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该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未充分预修课程造成教学效果难以体现。因此,教好MIS的重要前提是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实施。

对于管理类的课程应着重加强管理本身的知识体系,适当补充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要注重于实际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而计算机类则需要补充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这种课程设置的差别,主要考虑日后两者从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有所不同(见表1)。

在具体授课内容上要凸显时代特点,注重相关的理论讲解。不可以把它简单视作计算机应用课程,对于理论的理解不透彻,就会造成实践的盲目性。因此,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理论发展的沿革和理论的要点,这对于学生掌握MIS的精髓,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区分管理类和计算机类,对于前者,要重点阐述管理学理论在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和行为模式,而对于后者应着重于信息技术在管理系统中的分析方法和开发技术。

三、选择教学方法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应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不拘泥于严格的数学定义和精确的推理,采取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收集大量现实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同时给学生在学习中以更大的自。许多国家的教学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尽管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如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等)中使用了案例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MIS的教学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近几年出版的教材来看,附带案例的较少,有的教材尽管附了案例,但所附案例的背景学生不了解,生产流程不熟悉,以至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MIS的理论和方法,感到枯燥、抽象且有距离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哪里入手,感到茫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教与学互动相结合,收集现实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能贯穿开发过程始终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同时强调应用的原则,让学生在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系统开发作业。

四、选择教学方式

由于黑板式教学在MIS课程中的低效率,因此,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综合控制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元素,为学生全方位展现知识架构,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把枯燥的知识点形象化,并减少教师浪费在绘制各类图表的重复劳动时间,使宝贵的上课时间用于更加有效的讲解上。精心组织教学课件,以更多的形象化描述方式代替枯燥的文字,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但在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要把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方式及程度。在肯定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不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既要操作电脑,又要组织教学,往往会忽视教师自身的影响和示范。另外,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快,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也提出挑战。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它涵盖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等过程,这些过程不能被省略。课堂教学不能演变成了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中图形文字的罗列过程。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置身于网络时代,MIS课的教师,也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学习和应用Internet技术和知识。当前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正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战略。另一方面,在进行网络教学时,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网络资源而忽略其他教学资源。因为网络资源多属于素材性资源,即其具有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特点,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要筛选、甄别相应素材,才能提供给学生使用。

五、开展课堂讨论

MIS课程同时具有较多抽象理论和丰富多彩的社会背景,被动学习难以使学生融会贯通。因此需要相对活泼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课堂讨论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展开课堂辩论,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所学过的知识,并尝试把这种知识加以运用,由此可见,培养能力不一定非要走出校门,课堂讨论,问题的现场分析,就是贯穿在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很好养方式。课堂讨论,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适时修正教学方案。

六、加强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最小单元。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每门课都要有实训,这对学生顺利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习,不但要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基本技能,这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

通过每门课程的实训,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基本技能及思维方式,可以为综合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实训决定学生专业技能和生存能力。精心设计每一门课程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课程实训的主要模式有:目标导向模式(先制定好本次实训的目标,再以实训目标为主线展开)、目标评估模式(用于评估实训目标的效果,它适用于分析技能的训练)、情景模拟模式(将实训的内容设计成与实际工作环境相近的场景,学生在实训时先分析实训给出的情景,再分析应如何操作)及任务驱动模式(将实训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提出,然后分析要做的事,再将任务分解,最后完成任务)等。

总之,MIS无论对于管理类还是计算机类学生而言,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生质量水准。而MIS又是一门具有高深理论和宽广实践背景的课程,在学生培养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内容随时展变化比较快,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深入探讨MIS的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于培养我国MIS的高素质开发人员和组织管理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晓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2).

2、董雄报,李军,花均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刍议[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

3、王树春.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J].前沿,2002(10).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文3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已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核心和特色课程,我根据近几年从事MIS的教学,针对该专业的特点,并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本文中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探讨。

一、基本思路

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研究过程我们认识到,要使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开设真正适应社会需求,首要的任务是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调查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需求、高校教学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学生通过学习好管理学系统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减陈旧冗余的内容,增加新颖实用且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验。(2)加强相关多学科知识整合的综合实验教学,加强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教学。(3)实验教学应用结合学生课外研究、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4)实验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交流总结,应在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站点之间广泛开展互动交流。(5)实验教学的方法和体制必须革新,网络教学势在必行,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率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体制。

二、研究情况简介

根据上述思路及其考察分析,在充分调研和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课堂及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案,并据此进一步确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1.研究审定了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内容

对原实验教学内容做了仔细的斟酌,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高校教学和学科发展,力求做到新颖实用。具体办法就是将学生分组(5到6人一组)做实验课堂,将每一个实验分成5到6个阶段,要求每一个学生要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一个完整的设计需要从调研分析到程序设计等多个环节,工作量大,需要学时多,多数学生一个人往往在课程结束时难以完成,反而导致学生敷衍了事或下载抄袭,使课程设计流于形式。改革后以5―6人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明确各组设计题目内容、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分工。小组长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负责计划制订、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和协调等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综合管理,对实验任务是否完成领导负责,扮演主要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权利重新制定小组长,以实现民主化。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起指导作用完成这个目标,起辅助作用。

(1)各小组制定计划和进度安排

依据每个实验课题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甘特图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进度、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各阶段的目标要求。

(2)各小组依据项目实施计划(甘特图)进行实施

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调研、分析、设计、实现等阶段,也有不少工作是并行的,其中团队内部监督和协调尤为重要。项目管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团体努力的结果,团队中成员的平时成绩实现互评。

(3)设计过程中,各小组首先要对项目进行深入和充分的调研

针对调查所了解到的业务流程,提出新的业务过程模式。这就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否则就无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管理模型或业务流程改造之后,学生考虑采用何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构造新的信息系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适时指导。

(4)系统实现时,采取分功能模块、自由组合

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积极性,负责同一模块的学生必须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设计,各模块设计完毕后,分别进行调试。通过后,全体再进行系统联调,直至全体通过。在合作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由于各模块间存在密切联系,因而学生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自己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模块的关系,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设计。

小组必须在计划的指导下,分头负责、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完成实验。如果某个人的任务不完成,不仅其个人成绩受到影响,小组进度也会受到影响。从试验情况看,这种组织形式,比单独一个人完成设计的形式更接近实际环境(团队工作是实际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特点),不仅可以完成实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作、协调能力和竞争精神。实验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较为真实和有效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通过课程设计这门课,学生不仅要完成实验设计本身这个内容,而且要学习如何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以适应实际需要。

2.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

课程设计的指导要做到全程、多方位,并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大的自主和创新空间课程。设计过程控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指导,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监督,负责。变依赖教师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做到严而不死、放而不散。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完成设计任务,除了给予及时的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之外,还必须加强监控,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如需求分析、设计报告必须严格要求,中期检查也采取答辩汇报形式,不合格的一律要求重写。因此,课程设计指导书要事先做到具体明确,一方面要“集权”进行严格的要求、控制和考评,防止过去那种无人管无人问,让学生完全自由设计,到时间随便交个报告就行了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放权”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通过让学生参与课程考核,保证学生能在自我管理乃至自觉行动中,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课程设计的考核

课程设计的考核,做到多层面、多渠道,使考核本身也成为学生的学习环节。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除了给予足够的压力和方法指导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予足够的约束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因此,学生课程成绩拟取决于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团队人员互评价情况。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小组的进度要求、个人目标的进度要求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控制)。同时,小组实验目标必须实现的压力要求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协作,从而培养其团队和协作精神。这样设计的实验管理和绩效(成绩)考核体系,不仅支持和保证实验的完成,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项目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原理的具体运用,达到双重学习的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答辩成绩(40%)+报告成绩(30%)+平时成绩(3O%)。答辩主要是针对需求报告文档进行汇报,然后针对程序运行情况进行回答老师的问题,要求程序运行演示。答辩成绩给定标准,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准备PPT进行汇报演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在汇报中,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也可以进行提问,根据答辩的情况由教师给予答辩成绩;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轮流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次数不得少于一次,减少学生“搭顺风车”的现象。报告成绩,根据学生交来的报告质量由教师评定。根据完成设计工作量的大小、态度,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情况等进行评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包办”或“分工不明确,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平时和最终考评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环节,对自己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和帮助。

三、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是学生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际训练,实际地接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实践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和角度来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培植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作用,而且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以比较全面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当然对于这门课程还在进一步的探讨过程中,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少部分同学在做自己应该做的那部分需要同学来帮助,答辩的时候就无法准确的描述清楚相关内容;还有老师本身的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新东西,新内容。所以我们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这样才能把这门课程真正的教好,让学生学好,以便在相应的岗位上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瑞梅,张建林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No.5:14-17.

[3]张,彭小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8):101-102.

[4]吕永林,师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构建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118-119.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文4

关键词:项目驱动;行为引导;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小组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各高校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作为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桥梁”课程,融会了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课程较难,学生对信息技术与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又参差不齐,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纵观各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笔者发现,其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课程中涉及的现实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运作模式缺乏了解。

(2)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以纯粹的理论讲解为主,辅以一些缺乏连贯性的案例分析,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

(3)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开发实施系统为主,这对于管理类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给学生造成了畏惧感。

(4)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割离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联系。

(5)学分制下,该课程一般都在全校管理类各专业范围内公选,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时间内给多个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生活背景的学生上课。

(6)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生活背景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程度和学习情况是不一致的,而教师又往往按“一刀切”的模式教学,容易顾此失彼,缺乏针对性。

(7)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一般是信息系统的用户,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而不是开发者。

(8)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学科均飞速发展,促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理念、内容、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更增加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特点及其优势

1.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源于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高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学生按项目被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的项目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灌输者,而是发挥着导师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是把知识转化为理论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项目后,教师除随时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合作完成课程项目为宗旨。通过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都得到较大的锻炼与提高。

3.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优势

由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以项目和案例为核心的,而项目和案例都是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因此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教学内容。这区别于传统的知识驱动式教学法。知识驱动教学法以知识为核心,由于很多知识是抽象的,所以有学生很难理解各个知识点。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强调了项目的真实性,一开始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听讲者的角色;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中,学生却必须扮演一个活跃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调查指定的项目材料,研究相关的背景等内容,并体会、分析和思考;学生以小组形式准备讨论内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学生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思考分析过程和最终结论,并和其他同学展开辩论,在经验分享和问题探讨中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里学生是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错误中学习,从模拟的场景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仅是书本上的一般概念,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教师在整个项目驱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行为教师的引导行为要做到适时、适度、适法。教师要改变过去片面的知识传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当顾问和协调者,要通过行为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帮助学生按确定的计划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需要掌握的内容,提高全面能力。项目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要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要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

四、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的分解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包括这样几块内容: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和管理相关的大量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界定要素功能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学科关系和演变过程等内容。

(2)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其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产供销(MRP、ERP、SCM、CRM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管理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对未来的影响等。

(3)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开发方法等。

(4)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数据处理与数据模型、系统设计等内容。

(5)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及其维护和评价:系统实施的程序设计不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重点要求,但对这块内容,管理类学生应该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对于系统维护、评价与管理,管理类学生也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按项目分组

我们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生活背景等不同,将其分成3~5人不等的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每个项目小组将承担不同的信息系统项目,此后的学习、实验、课程<优麦电子商务论文>考核考试等都将围绕这个项目小组进行。各组选取一个组长,组长与教师共同协调选取项目。

3.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项目开始选取、设计及建立课程项目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内容大多枯燥抽象,特别是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这两块内容,但如果让学生从身边比较熟悉的项目开始,就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而且能够比较容易地从各种途径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实例项目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或数字化校园系统。选取大学生进校以来一直在使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或数字化校园系统来分析、设计开发系统。学生对该系统有直观感觉,而且作为信息系统的用户对学生模块非常熟悉,能推测出教师、教务管理等模块的具体功能。学生这时来模仿规划、分析、设计、开发该系统就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将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实例项目二:超市POS销售管理系统。大学生都有到超市购物的经历,对在超市购物情况、拥挤状况、POS销售系统的情况也很熟悉,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规划分析设计该系统。笔者已经开发了此系统的一个原型系统,学生可以在其基础上,一边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一边重新规划分析设计新的系统。

实例项目三:储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的知识很多,难度较大,但是学生比较熟悉。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要和银行打交道,离不开银行储蓄管理。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理解,一边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一边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储蓄管理信息系统。

实例项目四:航空订票系统。距家较远的同学,有通过航空订票系统进行飞机订票的经历,对其比较熟悉。

实例项目五: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首先要分析自己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分析学生自己进校前和离校后与学校相关的延伸过程,借此分析学生信息的构成情况和表达形式,设计学生信息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文件;分析学生信息系统的用户构成和用户需求,设计学生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并对每一设计功能给予定义和描述。

实例项目六:旅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旅店住宿从旅客进店到旅客离店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管理活动。

还有诸如:电子文献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拍卖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电子商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等,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开发。分组选取以上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对其管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其现行的组织结构及管理功能,写出该组选取的信息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功能、系统特点、系统功能结构,分享项目体会。

4.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分解并融入到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

教学内容以项目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分解并融入到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模块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项目各方面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掌握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知识,可以做到循序渐进。

例如我们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其发展这两块理论知识融入在项目选取之时,通过介绍大量项目的具体情况,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为后面的知识和系统分析设计实践做铺垫。

当同学们的项目进入系统规划和开发方法的设计时,要求其收集与系统规划和开发方法相关的知识,进而对自己小组的项目做出较为全面的系统规划,而教师只需对各项目组的知识、进程、进展等方面进行指导即可。类似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数据处理、系统设计等方面。

在系统分析阶段,要求各个同学去收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和材料,写出该小组项目的系统流程和数据流程情况,并且画出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并对项目系统再次做出评价。

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比较弱化程序设计和代码实现的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笔者建议作为选学内容。

5.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数据模型及数据处理

数据模型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可以先结合同学们分组选取的项目情况,利用发散思维方式,引入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思考自己学过的与本项目相关的数据模型,然后来分析论证,选取适合自己项目组的数据模型。编写数据字典,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处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深入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优麦电子商务论文>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问题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比如在超市库管问题上,可以在系统分析阶段提出安全库存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后期数据库设计阶段,提出食品保质期问题,让学生改进数据库等。新晨

数据处理及其数据模型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将这块知识融入到具体的项目数据处理及其模型构建中,使得教师教学感觉没有那么空洞费劲,学生学起来感觉生动有趣。

6.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学期末按项目组为单位提交相应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最后的课程考核采用以项目答辩为主、试卷测试为辅的方法,以各小组提供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以及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为标准进行评判,而试卷测试主要针对基本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较小。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不是单凭考试就可以验证教学效果的,而项目驱动法教学的显著特点,也在于实行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项目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文5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7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123- 01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下,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战略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支持组织日常管理的工具,也是进行组织改革、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战略举措。因此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建设的基本方法,就成为现代管理者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管理信息系统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在概念、内容、体系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复杂,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具有复杂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经济和管理知识是他们特长,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部分同学感觉课程内容深奥而难以理解,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表现为被动、应付式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2) 教材内容相似,缺乏针对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而非技术类课程,具有两层含义: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两方面均表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应侧重管理而非信息技术本身[2]。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其授课内容和重点也应有所区别。而国内大部分教材的内容、体系大致相似,知识陈旧,在内容安排和案例设计上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此外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知识更新的快速性也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从教学方法来看,该门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结合为辅。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管理的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而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在企业中发挥支持决策作用的。例如在介绍MRP的基本思想、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竞争战略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所以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教师传递大量相关信息辅助学生理解。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2.1 合理设置先导课程,教师加强引导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相关知识的有序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该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课较为合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充分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脉络。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馈。例如通过课前回顾上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课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选择恰当合理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课后安排阅读资料和案例巩固学习内容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进度。此外,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效果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辅助学生课后扩大视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教学效果。

2.2 选择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教材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应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初步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开发过程的管理,并适当增加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决策起支持作用等相关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紧密结合的科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将相关理论的发展前沿和趋势纳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新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开发工具、柔性制造思想、供应链思想等。

2.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流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提供信息支持组织内的各级管理者进行决策[3]。例如通过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了解ERP系统中的财务子系统、采购子系统、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功能模块,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企业相应的业务流程,企业的管理功能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加以实现等内容。

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各个具体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克服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M].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范文6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IS)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列入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运用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从事企业信息管理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该课程教学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实践教学及其研究现状

普通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对MIS运用的感性认识,纯粹的理论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乏味、难以理解,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分离,M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高校该课程授课教师普遍意识到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如何有效设计与组织实践教学,是摆在MIS课程授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管理类专业如何开展MIS课程实践教学、建立并完善M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目前缺乏可参考的模式,国内高校对此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许多高校教师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但是往往集中在实验教学上面,效果较差。个别高校如合肥学院教师曾经做过该项研究,值得借鉴,但不是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而是针对工学类专业如信息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另有部分高校教师开展了MIS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几乎都集中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上面,但是实验教学仅仅只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而且,该课程实验教学也没有形成相对统一、标准化的模式。如何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并适时调整,并且与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践、加入教师项目团队、课程设计、实习等有机结合,对实践教学合理组织与管理等,目前没有可借鉴参考的模式。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企业MIS的运行状况缺乏了解,更缺乏实际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开展灵活机动的、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当树立系统观念,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实践教学的手段、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设计,构建MIS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1.MIS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一般划分为如下四个知识模块:即管理信息系统概述、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将来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不是开发MIS,而是应用MIS和信息管理工作,对于MIS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熟悉即可,因此,让学生熟悉企业MIS是如何运作的、如何开展MIS规划、系统分析、如何选择开发方法、如何管理等内容应作为重点,对于总体设计、系统实施等内容,了解即可。另外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由于对MIS没有多少感性认识而被动接受有关理论,感到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枯燥而抽象,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实践教学还应包含帮助学生理解MIS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而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结合MIS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MIS的重要性及其与管理的关系;(2)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与运用,尤其是ERP系统的运用;(3)企业MIS规划、开发方法比较与开发过程;(4)系统分析及其工具的运用;(5)系统设计内容,模块功能与划分;(6)信息系统的评价、维护与管理,尤其是系统文档管理和日常维护。

2.MIS课程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①案例收集与分析:对于MIS的重要性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企业MIS规划、开发方法比较等内容,教师事先拟好教学计划,让学生进行专题调研分析。②参观访问企业:让CIO或其他信息管理人员讲解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与运用,尤其是ERP系统的运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内容。

③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到实践基地企业,体验ERP系统的运用或其它信息系统的运用和维护。④实验教学:对于系统模块功能验证、绘制组织结构和业务功能图、绘制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流程图、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和功能结构图、简单的数据库设计等内容,可在实验室完成。⑤MIS课程设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MIS的设计开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知识即可。首先通过开发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系统开发过程与方法的理解,然后选择一个管理规范、流程合理的背景企业或高校,由学生根据其兴趣和爱好自主选题并分组,确定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环节的任务,教师指导并检查学生的组内任务分工、项目开发计划和实施进度。⑥其它方式,比如加入教师相关研究项目,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或在专业实习中明确列明与该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和实习要求。

3.MIS课程实践教学手段。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手段建设,一是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校企联合,四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这样才能为课程实践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实践教学中采用的参观访问法、实验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收集与分析、亲身操作体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才能够顺利实施。

4.MIS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教学课时,拟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任务、实践内容和具体要求,量化考核指标和实践成绩考核办法。教学管理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分别制订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同时,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管理的人员配备上,应该是授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和管理,分工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该课程实践教学还应当与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学校安排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因为几乎都涉及到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运用问题。

要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开展实践教学,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灵活选择和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我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按照该模式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

[2]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