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范文1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
**农村信用社现设有1个大社营业室、4个信用分社,干部职工39人。截止XX年6月底,信用社各项存款11064万元,各项贷款8621万元,总收入185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信用社营业室始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的业务规模较小,经济条件有限,营业和办公场所比较狭窄,设施落后,其中营业面积仅35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特别是信贷业务难于实现前台办理,贷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都在信用社院内二楼办理,人员来往复杂,很不利于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现有办公地点由于当时征地面积小,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也无法隔开,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管理。
信用社所在的**镇朝阳路原是**镇重要的商业区,近年来,随着**镇大力发展国道经济,民营经济大户和重要商业区都逐渐迁移到316国道(即汉孟路)两边,朝阳路已逐渐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开户的民营经济户都感到办理业务路程较远,十分不便。
二、迁址的可行性报告:
经调查,**农村信用社拟迁新址具备以下可行性条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于**镇汉孟路,紧临31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触面很广,既有利于客户办理各项业务,也有利于信用社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2、经济发达。**镇汉孟路是我镇重要的工商业区,沿路设有镇直部门5个、商店餐馆60多家、粮油收购兑换门市部16家,砖瓦厂、手套厂、粮食加工企业都分布于此,同时,该路还拥有2个大型农贸市常**镇镇区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汉孟路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经济条件十分发达。
3、面积宽敞。拟迁新址征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信用社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生活区与工作区相距50米以上,能够严格的区分开,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4、设施先进。新建营业场所完全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营业和安全标准建设,已通过公安部门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根据**镇经济变迁和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经我社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迁移到汉孟路,特报请襄樊市银监局核查批准。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范文2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
调查时间:2008年7月至12月
调查地点:山西省高平市北诗镇拥万村、北诗午村、神农镇庄里村、大同市浑源县西留村、青瓷窑村、水磨町村、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锁簧镇前锁簧村、冠山镇南关村
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大学生村官
【关键词】新农村;大学生村官;民主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可以说,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系统工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方面的基本内容。在民主选举方面,80%的农村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选举,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个别村庄存在贿选问题,一些村干部利用在村里面的势力,再加上一些金钱的诱惑,使村民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行动,村民的选举权受到了极大地侵害;在民主管理方面,一些村官独立专行,我行我素,目无政策法律;在民主监督方面,由于农村在国家组织体系中处于末端位置,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出现了“监督空白”,使村官在有时候就像村里的“土皇帝”,自行其是,盲目蛮干,由于监督的缺失,使村里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将近23%的村没有认真落实村务定期公开制度,只是上级监督一阵子,下面公开一下子,不监督不公开,不反映不公开,在一些村里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农民民主意识越来越高,表达民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在机制体制的制度上,未能建立起充分表达这一愿望的平台;在民主决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一些村里有许多硬性任务需要完成,如土地征用、计划生育、退耕护还林,这些都涉及到农民的切实利益,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村委会在处理此类事宜时,往往不考虑农民的感受,而是一味的迎合上级领导,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倾听农民的声音,处理的不够恰当。
二、目前山西省大学生村官任职情况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出了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的振兴和拉动农村发展的政策,这项政策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干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一部分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农村的经济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是一个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向落后的农村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直接与广大的人民群众相联系,不仅帮助了农村,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目前山西省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进展顺利,2006年和2007年山西省已经选聘的9748名大学生“村官”中,目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2人,担任副书记的有1038人,依法选举成为村委会副主任的有4人,担任主任助理的有8704人。2008年选聘人数更是达到10000人。2009年再次选聘近万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提前实现全省“一村一社区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一)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有助于提升基层组织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学生村官为高知识、高文化的群体,在高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他们的加入使该地区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改变了原组织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建设进程。在这过程中,一些民主的思想和处事方式被带到工作中去,民主的思想和宣传力度将在以后的服务过程中大大加强,更能调动农民参加基层组织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也能使基层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打破了农村传统的保守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推动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要求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的领路人,是农村各项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处理者。这就要求村干部在解决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便是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由此导致工作方式拘泥于原有的经验基础,很难有大的改观和突破,而大学生村官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
(三)有利于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和谐稳定。在我们的调查和对大学生村官的走访过程中,有65%的村庄在大学生村官的引领下,已经真正实现了村务公开、逢大事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村干部,实现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等。在调查过程中一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这样和我们说;“大学生到村工作确实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的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的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这时充分发挥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的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民主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从山西省整体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各方面广泛的欢迎和充分的肯定。但是,随着此计划的大范围实施,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一)在工作方面大学生村官和村委会不够融合。一些村官到村任职后,和村委会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在工作中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调查发现有38%的大学生村官面临工作着难以深入的问题,如感到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和村委会携手管理村庄,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没有引起村委会的足够重视。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政策,理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将农村的工作做好。而一些村干部对此并不重视,对大学生村官不闻不问,甚至有的村干部直接将大学生村官“发配”到村小学代课去,或者有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无事可做另找一份兼职,他们多数时间不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参与对村里的管理工作,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态度不端正。一些大学生村官并不是真心的想帮助农村发展,而是为了自己的“钱”途和从中能够得到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只是单纯的把农村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一块跳板,没有长期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发展的想法,没有与挫折长期作斗争的决心,遇到一点困难便放弃自己的目标。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无奈的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25%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
(四)专业不对口,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无法真正发挥出他们的专业技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在选聘过程中,对报名大学生的专业没有任何限制,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调查显示,有19%的大学生因专业不对口难以在村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核电子工程这种专业,专业知识在农村根本用不到,包括金融、物理电子工程等专业,这样的大学生不是不能当村官,而是这样的话大学辛辛苦苦培养出的大学生没有用到真正的地方,人力资源没有达到最优化的配置,而在走访过程中,农民最希望农林类的、法律类的大学生服务农村。
(五)大学生村官社会经验不足,处理问题过于理想化,不能和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在大学生村官计划中,所招募的大学生大都为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从大学校园出来后直接步入社会,在社会经验方面略有不
足,缺乏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得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得心应手。
五、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新农村民主建设进程,我们课小组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民主建设大局,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做到这点,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适当限制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引导更适合农村的大学生到农村去,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四是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于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后,予以辞退。五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农村,为新农村的民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投身新农村民主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一是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民主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是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是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四要充分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民主建设进程。
(三)深入务实不懈的普法,诚信正确有效的执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普法长期以来徒具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致使农民对法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法律在农民眼中就是一空架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故而,就必须要改变现在的普法形式。首先,使普法者对即将下乡的的法律进行揣摩研习,使其对相关法条的规范意义价值原则等一系列的整体观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农村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普法。其次,结合农村当地实际,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送法下乡,其目的只有一个:使农民对法律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使法律所代表的公平、正义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够在农村扎根开花。再次,普法要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比如可以先从一些在农村德高望重者、取得一定成就者等人开始,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扩大普法的效果。最后,发展教育。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个人接受新事物的快慢。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村干部普法效果是他们这样说,农村教育太落后,新的政策不能被农民很好的理解,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有效的展开。所以只要教育跟上,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诚信有效正确的执法,也可达到一定的普法效果。
(四)注重对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大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农民是基层民主的主体,村委会是行使基层民力最主要的实践组织,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对民主政治文化的理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中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加强村民和村干部的民主政治素质,就必须强化宣传教育,全面营造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氛围,构建社会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激励机制,不断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范围,使村民能够切实享受到新农村民主建设的伟大成果。
结语: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是开天辟地的新事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没有先进的知识做支撑,新农村的建设就不可能五彩缤纷、生机勃勃。我们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建设中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西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编号080027)
作者简介:
秦飞(1988--),山西大学法学院学生
庞成文(1986--),山西大学法学院学生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贷款管理五级分类问题建议
贷款五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质量分类方法,比四级分类能更真实、准确地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是加入WTO后应对中外资银行竞争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有助于农村信用社发现其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和信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对信贷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最终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逐步使农村信用社实现向现代化金融企业过渡。但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在实行新的贷款分类方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
一、难点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行五级分类后,不同类别的贷款将按不同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可能会增大呆账准备金的计提额度,近而影响到信用社的利润。农村信用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是担心贷款五级分类在很大程度上会使不良贷款的比例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发生变化。对此,农村信用社在申请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的工作中,对能否达到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的条件有所顾及。二是担心实施贷款五级分类,会计提更多的风险准备金,增大成本,减少利润或增加亏损。三是找捷径划转。有的信用社只是简单分块划转,将四级分类的正常类贷款划分五级分类的正常、关注类贷款,将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直接划转为次级、可疑、损失,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没有变化。四是留余地达标。有的信用社领导为今后的任期“打基础”或应付上级的考核,而有意识地减少或增加不良贷款额,从而达到调高或调低不良贷款率的目的。
(二)信息资料不到位。企业会计报表信息失真,信息收集难度大。目前许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全、报表不齐、财务信息虚假的现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农村信用社依据企业的假报表进行分类,影响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是多、小、散、乱。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短期农户贷款笔数多、额度小。由于农户分散,点多面广,信用社很难掌握每个借款农户的收入状况和第一手信息资料。很难让农村信用社摸清和掌握农户的底数,直接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二是残、漏、空、缺。有的信贷档案残缺不全,缺少借款人、担保人有效证件,缺少贷前调查、贷后检查报告,贷时审查流于形式,漏签、漏章等情况。部分短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仅仅签订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等要件,对企业其它资料如财务分析、会计报表等重要信息没有完整搜集,有的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没有会计报表;有的没能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贷款使用情况而不能形成贷后调查报告;有的为撤销农村合作基金会时遗留问题;甚至有的不良贷款档案几乎为空白档案,根本无法取得有价值的信贷信息。
(三)划分标准不到位,贷款分类可操作性不强。贷款五级分类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一偿付能力、抵押品、管理层水平、市场分析等情况,但由于五个类别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晰,相邻类别的标准缺乏明显的区别,信贷管理人员分类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加之目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程度普遍较低,需要的大量信息无法录入,不利于机构间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亟需一整套针对农村信用社内部贷款分类方法和操作规程的评估框架,以及借鉴国际惯例和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小额信贷、消费信贷、助学贷款等风险特征的贷款分类指引。阐述对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原理、农村信用社开展五级分类工作的程序和标准,还要有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以满足具体工作的需要。
(四)人员素质不到位。四级分类主要以期限为判断标准,是一个静态管理过程,而五级分类以风险为判断标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开展贷款五级分类需要做大量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定性分析,它要求信贷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财务知识和专业素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很难适应“五级”分类的要求,缺乏综合的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的业务能力,对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不能掌握,从而对“五级”分类中的各种认定表中的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及担保分析不能做到准确、全面的分析。而且,基层信用社人员少、任务重,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从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短时间内很难正确把握和适应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要求。
(五)外部环境不到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社会信用状况欠佳、管理体制不顺,财政、会计和税收政策不配套等问题。
二、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是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的重要措施, 从农村信用社发展大局出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全局与局部的利益关系。二是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是在金融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按市场化、商业化取向。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解决农村信用社深层次的矛盾,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艰苦的过渡过程。在过渡期内实行“双轨”制,不会影响中央银行的票据兑付工作和一些风险监测指标实质性的变化。三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减少和避免贷款分类的随意性。
(二)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成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小组,拟订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分工,落实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组织上保证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论知识、业务技术和专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队伍,带动全体员工提升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确保分类工作的质量。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7-0029-02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的必要性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客户群体不断拓展,并拥有强大的潜在市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日前在京《2009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网上银行依然保持着向上发展的态势,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的比例为20.9%,企业网银用户的比例为40.5%。根据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的《2009年第4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总额超过400万亿,达404,88万亿。虽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网上银行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电脑网络的普及推广,农村信用社依靠传统服务方式和经营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必须尽快实现自身的金融电子化,建立网上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业务面临的问越
农村信用社近年来投入巨资发展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建设,但多是注重于内部金融网络的建设。其在互联网上开展的银行业务明显不足。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看,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将面临诸多问题。
(一)对网上银行业务思想认识不足
农村信用社仍较注重对传统业务的发展,发展创新意识不强,在人力、物力和资产投入与技术开发上,明显欠缺或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网络时代抢占电子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农村信用社对如何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理解比较片面,如认为电子银行业务就是上网,或简单地建一个网站,将传统业务搬到网上。而相关的管理维护和后续开发却跟不上,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网上银行的发展取决于网络基础设施的规摸和水平,取决于电脑及网络知识的普及程度。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限制、成本费用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电脑使用和普及程度较低,据(CNNIC)2010年4月15日在京《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尤其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这两种典型的商务应用中,城镇使用率分别为31.7%、27.7%,而农村使用率仅为17.6%、15.1%。对于植根农村的农村信用社来讲,这无疑制约了其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及复合型人才
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员工众多,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缺乏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和高精专技术人才不能满足网上银行发展的需要。仅有的部分人才大部分集中在省市级联社,而拓展网上银行业务主要依托于县级及基层营业网点,这种人才的断层严重影响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发与开展。
(四)业务产品创新不够
农村信用社面向的是农村地区,与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总量、企业规模、数量、市场交易量以及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同时农村地区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户的信用意识较弱,支付方式仍偏重以现金为主,使得网上银行的推广和使用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缺乏面向农户并有自身特色的网上产品,必然难以被农村客户认可和接受,如何确立网上银行发展的方向,怎样开发创新适合农村地区并为农户所接受的业务品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将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最大的障碍。
(五)缺乏系统的营销宣传手段
在农村地区网上银行作为一种新事物,大多数人对其了解不多,受传统观念和支付手段影响,农户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如何通过营销宣传,转变农户的传统认识,也成为信用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的对策
(一)确立正确的网上银行发展思路
开办网上银行是发展高效、低成本新型服务的重要渠道,是克服农村地区网点不足、人员较少等相对劣势的有效途径,对扩大农村市场、延伸服务范围、减少柜面人员工作量、节省运营成本、创新业务品种、为农户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有重大作用。农村信用社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发展网上银行,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以网上银行带动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为“三农”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系统的建设
各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当重点建设网络银行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大力建设网上银行应用平台,建设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为网络银行发展提供最强基础支撑。有条件的联社。可在信用社基层网点营业场作配备可上网的电脑,对农户进行网上银行操作的业务指导,提高农村地区网上银行知识普及程度。同时针对农村地区手机网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可开发适合手机浏览的网上银行,弥补农村地区网络普及较低的弊端。增加网上银行使用率。
(三)加快网上银行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拥有高水平的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网上银行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培养和储备。可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员工,如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座,传播网络技术和网上银行管理理论:将部分优秀人才选送到高校或其他商业银行,学习先进的网上银行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采取“离岗培训”、“岗位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另外要注意引进人才,以优厚待遇吸引他行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实现有人才队伍。同时要建立健全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人文环境,不断选拔优秀人才,以适应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业务增加利润增长点
应充分认识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巨大契机,以满足农村客户业务需求。打造符合农村市场发展实际和自身特色网上银行产品为出发点,本着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进行细致全面的长远发展规划,构筑一个高度集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网上银行增值服务,以此实现农村信用社利润的增长。如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网上代缴费、支付、转帐、帐单查询等业务;为工矿企业提供网上现金管理、企业理财、网上授信及资金扣划、手机支付等。
塑造农村信用社的网上银行品牌形象,以此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并吸引潜在顾客,不断开拓市场。农村信用社可从擅长的小额信贷业务人手。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发展到网上,针对其笔数多、范围广、风险相对分散、贷款手续简单等特点,将其信用评级及贷款的审批转移到网上,同时在网站宣传栏公布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户的评比结果,让农户有积极性经常浏览网站。关注评比结果,在做到评比透明的同时,加深了农户对网上银行的了解:也可将现行的网页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与网上银行相结合,通过助学贷款的网上申请、审批,使农村学生在办理业务的同时,也加深对网上银行的认知;还可以通过采用论坛、留言板、讨论组、E-MAIL等方式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加强同农户的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此外也可开辟专栏。适时农业科技、农产品价格、产品供求,商品展示等信息。将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办成一个具有农民特色的、独有的、让农户喜爱的网上银行。
参考文献:
[1]玛J.克罗宁.《互联网上的银行与金融》.经济科学出版设.2002。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范文5
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地域性特点上,表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城乡的二元化结构,城乡二元化结构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严重的制约到了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充分的体现出了,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该体制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阻碍。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城市地区经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快速的发展了起来,特别是城市的工业建设去了骄人的成绩。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之下,与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国广大地区的农村经济,然而农村经济由于受到当时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发展的相对缓慢,并且没有受到应有的相关重视。由于这样情况的存在,在我国就出现了知道目前依然还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发展工业一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也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最要推动力量,因此,就出现了国家大量的投资、政策更加的倾向于工业,工业的发展有力的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金融业的发展,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了起来。与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也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样缓慢,与城市金融形成了相当的差距,因此在农村中的,为农民进行相关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也是不健全、不完善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城市经济不管是发展速度、发展的规模以及经济发展的程度都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农村地区,因此,城市地区的金融机构吸引了大部分的金融投资、金融业务、金融人才,这样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最近的十年时间内,国家在重视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农村地区,党和国家政府机关根据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台了不少的惠农政策、惠农措施、来扶持三农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建设得不断深入,落后的农村金融在抑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农业生产在国家经济发展当中,一直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因此发达国家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很重视农业风险补偿机制方面的有关建设,与国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风险补偿机制还处在建立的初期阶段,还有相当多的不完善的地方。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对于发展我国落后的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发展,都具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想有效的实现我国农业金融的更好、更稳健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农村风险补偿机制就显得更加的必要和不可缺少了。在我国相当多的地区,由于农业经济都相对欠发达,因此,在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并不是很想把相关的金融业务发展到这些农村地区,也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必须构建相应的农村风险补偿机制以保证农村地区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信用社诸多矛盾的存在
农村信用社的在成立时,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农村信用社在人员的组成上,主要是由信用社的管理人员、信用社的资金使用人员等组成的。信用社自成立到目前为止,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在最初成立的时候所设计的一些功能,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得以响应。首先,是农村信用社的人员组成上,农村信用社按道理来说,应该是由广大的农村社员所共同组成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它是由国家强制所规定的产物。其次,农村信用社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需要资金支持的广大农民得到帮助。但在具体的执行上,这一点做的是相当不理想,一些真正需要自己支持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其应该有的资金帮助。再者,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也不是很明确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原则是采取合作化的发展道路,但是,这种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在具体的实施中发现并不理想,广大农村地区的信用社对发展合作化热情并不高,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抵触性的情绪。在对农村信用社的调查中发现,不少信用社的法人独立地位得不到根本上的保障。农村信用社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成立之初时,立的目的是让懂金融的专业人士带领信用社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现实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则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上级主管部门所指定的,已经偏离了原来在成立时候的设计目标和意义。
三、民间金融没有合法地位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范文6
2006年,我在党组的领导下,在"金管、计统、农金"等监管专业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协助行长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履行了自己在分管金融监管综合岗位的职责。总结回顾一年工作现述职如下:
2006年我继续负责综合监管的全面工作。为充分调动该股职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实行规范化管理,,年初我就安排对综合监管人员进行重新组合,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分工明确的工作管理体系,经常参加综合监管每周定期召开科务会,安排布置的各岗位工作,及时沟通情况。通过上述举措,2003年综合金融监管工作又有新起色,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较好地解决了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另外,我与监管股负责人按《金融监管责任制》和行内制定的《量化细化实施细责》,把每一个被监管专业、每一项监管责任真正分解落实到人。按时完成了监管责任的分解落实工作,从而明确了监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做到了: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责责落实、任务落实、检查落实。认真按季进行考核,将每个人员岗位责任与目标化管理结合,充分发挥了金融监管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
一、银行监管与合作监管
1、组织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定和监管实务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了业务学习和实际检查技能的培训,积极树立新的监管理念,将各项政策规定和实务操文章转载自作的要点融入在具体的工作中,从2003年起,我行银行业监管人员的培训重点从行政监管转向对银行业机构的非现场分析和预警上,监管人员必须作到对政策规定熟、实际现场检查技能高、非现场分析到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我行监管人员在参加中心支行培训的同时,督促监管人员自学有关监管业务知识,在一定的时期内迅速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认真贯彻和落实银行业监管现场会精神,加快监管电子化的步伐
按照2002年10月银行业现场会的要求,认真组织了监管人员对银行业监管文档、非现场监测数据系统、金融行政监管子系统等应用程序进行了逐项落实,切实保证了监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落实。我行监管部门从2003年起严格按照电子化监管的要求,认真贯彻监管电子化和文本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监管实务操作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保证了中心支行与我行之间的监管信息与实务操作的沟通,通过监管电子化的建设,切实提高了监管的各项基础工作水平。
3、继续严格加强对银行业行政监管、确保监管的合规性
(1)、2006年,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了任职前考试、谈话制度,分别对3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任职前的考试、谈话,同时完成了对2名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二是在2003年9月组织完成了辖内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间的考试及年度考核工作,并将考试及考核结果装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档案存档。
(2)加强对机构准入和退出的监管,在积极支持银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全年完成了银行机构退出4家、迁址1家、降格2家。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各家商业银行的机构撤并要在积极支持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同时,按照机构撤并规定的要求作好审批工作,保证了银行业机构撤并所申报的资料完整、审批材料的合规,在一季度对2002年机构和人员上报的材料进行一次复审,凡不符合规定或要素不全的一律在一季度末之前进行了纠正,复审结果于2003年2月20日前上报到银行科。
真做好金融机构年检工作。按照呼盟中心支行的要求,我们早在2003年4月就开展了对银行业机构的年检工作,依照上年年检各项要求履行了手续,年检中没有走过场,现场检查面达100%。年检报告于6月20日前上报了银行科。
4、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责。2月底前,按照人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制度和办法,完成了支行与农村信用社联社签定监管责任状、支行主管行长与监管股长签定监管责任状和监管股长与监管员签定监管责任状,制定了监管A、B制,明确了监管职责、责任和目标,使各项监管责任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5、采取签定监管责任状和按月对新增贷款合规性进检查等措施,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服务方向,加大支农力度,全面推动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控制和压缩大额贷款的发放。全年我支行克服了全国普遍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利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对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合规性进行按月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联社和各社,并督促其及时改正。通过检查,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50%以上投放于农牧业,投向总体上达到合规,但部分农村信用社存在当年新增贷款的大部分发放给国有企事业单位、发放垒大户大额单户贷款和贷款抵押担保手续不合规等情况。
6、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进一步化解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今伊始,我支行把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加强对沉欠贷款的清收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风险贷款和呆滞、呆帐贷款的清收力度,进一步落实去年年底支行监管部门和联社共同制定的责任清收和岗位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当做首要工作来抓,截止11月末,我支行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共收回风险贷款1,472万元,占全部风险贷款66.4%,取得较好的成效。
5
三、货币信贷与统计
一年来,我组织带领综合监管全体职工,对辖区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监管,按月对信贷资产质量、缴存准备金进行监控,为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为货币监管提供依据,我们按月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资金状况进行简析,按季进行综合分析。全年共上报经济金融形势分析12份,信贷资产质量分析三期;动态反应12期,调查报告12期,,按月及时上报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报告及表12期。全年按时完成了利率管理现场检查、金融统计执法检查和信贷咨询系统登录情况检查工作,使我辖区违规问题明显减少。为支持信用社和地方经济,共为信用社申请再贷款2800万元(50为头寸贷款),至12月15日已收回1860万。此外,我还积极组织调查研究和信息调研工作,一年来由我审稿把关共向上级行上报“地区金融发展状况调查"、"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情况调查"、"地区助学贷款情况调查"、"生态环境趋势调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损失率情况调查"、"中间业务调查"、"房地产业务发展情况调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情况调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等12项指令性调查任务。
三、取得的成绩及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