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个体因素;影响;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4—0030—05

有研究报道,职业倦怠已成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倦怠(burnout)一词最早于1974年由Freudenberger提出,用以描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他指出,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情绪耗竭症状。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职业倦怠就产生了。Maslach等将工作倦怠定义为一种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 or dehuman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现象。其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倦怠指标,其特征是缺乏活力;去个性化属于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特征是不把服务对象当“人”看待,表现出对他人冷漠、缺乏同情心等态度;低成就感属于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特征是产生不胜任感,表现出对所从事工作意义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弱化、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努力工作,这是反映职业倦怠行为结果的指标。

目前,学术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生、护士、教师等领域,而对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明显落后,至今鲜见成果问世。而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变得日益强烈,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没病”的活着,而是追求高水平的、健康的、富有情趣的生活。为此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各类健身场馆,健身教练员队伍也随之壮大。由于健身指导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体力、情绪,且服务对象期望值高的特殊职业,健身指导员已成为职业倦怠高发群体。作为健身俱乐部的核心竞争力,健身教练员队伍对俱乐部的营运绩效和群众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健身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在认真研究中西方职业倦怠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及问卷调查,力求探究导致自贡市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期望填补我国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的空白,并为进一步研究有效措施以解决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8月,做为川南地区中心城市的自贡成功地举办了四川省第11届省运会。借省运会东风,自贡市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建设不断更新完善,在全川属一流水平,仅次于省城成都。这不仅促进了自贡市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群众性健身运动的需要。随着人们健身热情的高涨,自贡市的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本研究选取自贡市规模比较大、管理比较规范、会员人数较多地的阳光、热力、诺美力、学苑、沸点等共8家健身俱乐部的61名健身指导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61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8%。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李国红和王力男所编制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据该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所认可的标准,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相关指数均达到了显著相关、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系数为0.864,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由此本研究确定自贡市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共计19个项目。其中情绪衰竭维度主要涉及7个项目,包括自贡市健身指导员个人生理、心理健康、情绪疲惫感、工作压力等;去个性化维度涉及7个项目,包括健身俱乐部会员技能掌握程度、健身指导员工作情绪变化、工作价值的怀疑等;低成就感维度涉及5个项目,包括健身指导员工作成绩认同、健身俱乐部人文环境、健身俱乐部领导对工作的支持及健身指导员收入待遇等方面。问卷使用Leiter量表形式,采用5级记分评定:1从未如此、2很少如此、3有时如此、4经常如此、5总是如此。从“1”到“5”代表职业倦怠程度由低到高,如果自贡市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及因子的得分在2.5以下,表明该市健身指导员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如果得分在2.5分以上则表示存在职业倦怠问题,3分以上表明问题比较严重。调查问卷还包括健身指导员个人基本情况,本研究中把自贡市健身指导员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周课时数、教学内容及从业动机作为控制变量。

1.2.2数据统计分析法

采用SPSS13.0和EX—CEL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文献资料法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职业倦怠方面的书籍、期刊和相关论文等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概况从表1可知:自贡市健身指导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情绪衰竭问题最严重,均值为2.982,在调查中发现,自贡市大部分健身指导员常因工作量过大而感觉身体不支,部分健身指导员还有比较严重的失眠情况,身心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自贡市健身指导员低成就感维度均值为2.714,调查表明该市大部分健身指导员抱怨课酬偏低,工作业绩得不到认可,工作人文环境较差,从而导致了其成就感偏低;在去个性化维度上,自贡市健身指导员得分均值为2.179,说明该市健身指导员总体上不存在去个性化问题。

2.2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由表2可知,自贡市不同性别健身指导员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存在差异。男性健身指导员低成就感问题较女性严重,且差异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男性更多地会追逐高高在上的职位、显赫的地位、丰厚的收入,因为这些代表着一个男性事业的成功;女性则会将更多的情绪和精力放在家庭。而自贡市健身指导员收入偏低,据调查,自贡健身俱乐部小时课酬最高为80元,最低为40元,如此低水平收入,劳动报酬背离劳动价值,对于男性健身指导员来说,必然导致其产生较为严重的低成就感。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该市男女健身指导员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性健身指导员情绪衰竭更严重。这是因为自贡市大多数健身指导员是兼职,女性健身指导员除完成自己所在单位的工作任务及繁重的家务劳动外,再加上健身指导所需体能消耗大,沉重的工作负荷导致女性健身指导员情绪衰竭问题更严重。

2.3职业倦怠的年龄差异表3说明,自贡市30~40岁的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最严重。福勒和布郎根据教师关注的焦点把教师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健身指导员。年龄小于30岁的健身指导员大多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由于初涉健身指导行业,他们非常重视与会员建立良好的指导关系,对健身指导工作、对会员的热情度都很高,且精力旺盛。而30~40岁的健身指导员经过几年的健身指导工作后,进入关注情景及学生阶段,而此时的情况并不能完全满足健身指导员的主观意愿,因而难免使其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而多次的失败则会降低健身指导员的成就感。且30~40岁的健身指导员生活负担较重,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单位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现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他们常常心中不安与不甘共存,希望与失望交织从而导致其思想处于焦虑、情绪处于紧张,极易产生倦怠。在去个性化维度上,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健身指导员存在显著差异,除30~40岁的健身指导员存在去个性化问题外,其余两个年龄段的健身指导员均不存在。这是因为,小于30岁的健身指导员因年纪小、精力充沛,对职业前景充满期待和热情,他们往往能从健身会员的进步中体会到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健身指导员,在这个年龄尚能够活跃在健身行业,本身就说明他们是一群热爱健身事业,乐观向上的人。

2.4职业倦怠的学历差异

由表4可知,学历对自贡市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的三维度影响差异不显著,且随着学历提升,情绪衰竭问题逐渐减轻,自我成就感随之增强。这是因为,自贡市学历为大专以下的健身指导员大多是些体育爱好者,通过自学而在各健身俱乐部兼职或专职,他们自身比较欠缺健身理论知识,缺乏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且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机会较少。而本科以上的健身指导员基本上都是当地学校体育教师,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在健身方面能够为会员提供给更为专业的指导,从而得到大多数会员的认可。另一方面学历较低的健身指导员其小时收入低于学历高者。综上原因,导致该市健身指导员情绪衰竭随着学历提升降低,而自我成就感却增强。

2.5周不同课时量的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差异从表5可知,随周课时数增加,自贡市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情况愈加严重,且周课时数对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维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第一,健身指导工作需要教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热情,体能消耗非常大,尤其是有氧健身操、街舞、器械等运动;第二,健身指导课程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吸引会员,留住会员,尤其是形体、瑜伽、街舞等;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健身指导员已不是学员唯一的信息源,为提供专业的指导,健身教练们就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而目前自贡市健身房经营管理者对健身指导员基本上都是重使用轻培养,甚至缺失培养;第四、自贡市大多数健身指导员是兼职,繁重的工作负荷导致其一天工作下来,精疲力竭、身体不支,身心均处于亚健康状态。

2.6已婚者与未婚者的职业倦怠差异

从表6可知,婚姻状况对自贡市健身指导员的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影响差异显著,已婚的健身指导员存在去个性化问题和严重的情绪衰竭问题,而未婚者低成就感问题严重。这是因为已婚者比未婚者负担更重,责任更大,同时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也更大,这更容易导致已婚的健身指导员对工作感到枯燥乏味,在进行健身指导时缺乏耐心和激情,导致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另外,自贡市健身指导员中的未婚者几乎全是80后,其特有的群体性格特征,导致了其较高的低成就感。

2.7从事不同健身内容的职业倦怠差异

由表7可知,自贡市从事有氧健身操、街舞、器械的健身指导员均存在严重的情绪衰竭问题,在低成就感维度上,该市从事不同健身内容的指导员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事街舞和器械的健身指导员低自我成就感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器械教练。这是因为有氧健身操、街舞、器械运动均需要大量的体能消耗,相对运动强度大,瑜伽和形体音乐柔美、舒缓、平和,尤其是瑜伽本身就旨在为锻炼者产生一种平衡、放松、和谐的感觉,通过练习,能够让人释放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2.8不同从业动机的职业倦怠差异

从表8可知,不同从业动机对自贡市健身指导员情绪衰竭存在显著影响:追求经济效益的健身指导员情绪衰竭最严重,但其个人成就感也最高。这是因为,从业动机为强身健体和兴趣爱好的健身指导员因为是从健康和爱好出发,所以更能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在健身俱乐部的兼职行为,相对而言他们对工作压力的感受度更低,且更可能忽略来自同行的竞争,所以他们的情绪衰竭问题较轻。而从业动机为经济的健身指导员其相对较高成就感,这是因为他们大多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入得到了增加。

3 结论

1)不同性别健身指导员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健身指导员成就感低于女性,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健身指导员没有差异,但女性健身指导员情绪衰竭较男性严重;婚姻状况对健身指导员的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影响差异显著,已婚健身指导员存在去个性化问题及严重的情绪衰竭,而未婚者低成就感问题严重;30~40岁年龄段的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最为严重,在去个性化维度上,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健身指导员存在显著差异;学历对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的三维度影响差异并不显著,随着学历的提升,情绪衰竭问题逐渐减轻,自我成就感随之增强,这一结论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一致。

2)随着周课时数的增加,健身指导员职业倦怠情况加剧,周课时数对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维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3)从事有氧健身操、街舞、器械的健身指导员存在严重的情绪衰竭问题,从事不同健身内容对健身指导员的成就感影响差异显著。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范文2

关键词 警察 职业自我效能感

一、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背景

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是伴随着自我效能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Hackett和Betz首先应用自我效能的理论来研究职业领域的问题,最初两人主要是用自我效能的概念来说明女大学生在传统男性职业中所占比例很少的原因是由于她们在这些领域里的低自我效能所致。为此两人编制了最初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量表,并发表文章对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随后布朗和伦特在《咨询心理学手册》中又谈及了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其后班杜拉在其主编的《社会变化中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适应、调节:理论、研究和应用》和《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三本书书中都以单独章节对职业自我效能理论进行了总结,2000贝茨在《职业心理学的当代模式》中以“职业自我效能”为名,专章描写了职业自我效能的研究发现。虽然目前尚无专业的关于职业自我效能的专著,但是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总结中,也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职业自我效能理论体系。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将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分为两大块内容:一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研究,即个体对其完成某一具体领域任务的能力信念的研究,这类概念包括了一般职业自我效能概念、具体职业和特定任务的职业自我效能概念,例如(计算机、科技、咨询师、医生,会计,教师,工程师,警察等)二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其涉及到职业选择,职业决策等方面的效能信念。

二、职业自我效能的概念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没有普遍性,不同的行业领域由于工作内容存在差异,其所要求的能力等都不尽相同,所以个体在不同的领域内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不同的自我效能。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到自我效能的概念是应该与具体的任务情境和领域相联系的,最早Hackett和Betz把职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从事特定职业的能力的信念”。后来Lent和Hackett又将其定义为“包括个体对职业选择和职业调整有关的范围广泛的行为的效能的判断的总称。”1997年,Bezt和Hackett则又具体地将职业自我效能定义为“个体对实施与职业有关的行为、教育和职业的选择,以及对这些选择的旅行和坚持性的信念”。

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样,职业自我效能感也并非指个体所具有某种具体的职业技能和能力本身,而是综合各种信息,基于对自身某种职业行为能力的判断以及评估,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念。

三、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职业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

(一)一般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为了验证女大学生在非传统女性职业领域中所占比例不足是因为其在这些领域中低自我效能所致,1981年心理学家Hackett和Betz编制出了职业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根据女性在各职业中所占比例选取了10个传统女性职业和10个非传统女性职业。为了减少一种效能对另一种效能的影响,整个量表分成了两个分量表,分量表1是被试对其在从事20种职业所需完成的教育过程的效能判断,分量表2是被试对其能否完成工作任务进行效能判断。该量表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Zilber报告了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4,两个分量表为.092和0.89。另外Zilber编制了职业任务效能量表来检验职业自我效能量表的效度,结果表明与职业对应的任务与职业名称相关系数为0.73。

在原有量表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姜飞月,郭本禹对该量表又进行了修订,修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量表,他们选择了适合中国文化的10个传统女性职业和10个传统男性职业,并对计分方式进行了调整,使量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二)特定任务职业的自我效能的测量

特定任务职业的自我效能是个体对从事特定职业所需技能的能力的信念,他是个体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具体化。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针对某些具体的职业领域编制出了具体的职业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

Rooney和S.H.Osipow编制了特定任务职业自我效能量表(TSOSS),编制之初该量表有230个描述职业相关技能的项目构成,后来针对量表题目过多的缺点,Osipow等人又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将量表项目缩减至60个项目,量表包含了四大因子,分别是言语,量的,生理的,和美学的。新修订的量表无论在结构性还是适用性上都比原有量表要好。

在某些具体的职业领域,自我效能工具也是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外研究涉及的职业领域主要包括诸如高校教师,学生,护士,会计,公务员,工程师,销售人员,飞行员,农民工等领域。其中国外的主要包括了Schmiz等人编制的教师自我效能量表,国内的主要有凌文辁等人编制的保险推销员自我效能量表,夏凌翔等人编制的农民工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肖玮等人编制的军事飞行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针对具体任务的自我效能测量工具,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数学,人际关系和写作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效能感测评。使用比较广泛的工具包括哈克特等人编订的数学自我效能量表,计算机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咨询自我效能量表,科学技术自我效能量表。

(三)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测量

早期心理学家泰勒和贝茨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定义为“个体对于解决与职业决策有关任务能力的预期和信心程度。”根据此定义,两人又编制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该量表建立在克里特斯提出的五种影响职业决策的选择能力的基础之上,这五种选择能力分别是自我评价能力,目标选择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收集职业信息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该量表最初是由五十个项目组成,每个大的因素下面都分别有十个题目,由于题目数量较多,施测较为麻烦所以在1996年贝茨等人又对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项目数缩减至25题,每个因素下面有5个题目组成,被成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减缩版(CDMSE-C),因为其相对于前一个版本在信效度方面都有所提升,且更加的简洁方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原有CDMSE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也相继修订或者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职业决策的测量工具。例如赵冯香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指标。此外胡艳红(2003)、章小波(2005)、林志红,朱锋(2007)等人也就大学生的职业自我决策自我效能方面编制了相关的量表。

(四)职业寻找自我效能的测量

目前国内外对于职业寻找自我效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测量工具比较单一。

国外最早是由Solberg等人进行的研究,其将职业寻找自我效能定义为个体完成工作寻找所需要能力的信心程度,并于1994年编制了“职业寻找自我效能量表”(CSES),该量表由35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四个大的因子分别为工作寻找,参与工作联系,面试,人际关系探索。

四、国内外警察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警察自我效能感的论文相对较少,关于警察职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从中国期刊网上查询目前只查到公安大学赵越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警察人力资源中的应用》,相关的量性研究极其匮乏。而关于警察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了两大类,一类是综述性研究,涉及到自我效能理论在警察领域中的应用,如周忠喜的《运用自我效能理论优化公安工作的思考》,周怀宏的《自我效能理论对公安民警激励机制改革的启示》,王宁霞《监狱干警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及心理健康维护的探讨》。第二类量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警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如警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工作态度,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关系。其主要有:

刘冰(2008)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500名警察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警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关系,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李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河南省1500名警察进行了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警察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自我效能感在不同警龄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警衔和警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历和加班情况对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

王成义等人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压力和工作态度问卷对425名警察进行了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效能感,成正相关,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对人格解体和职业效能感有显著预测作用。

王时宪采用监狱警察压力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湖南省监狱306名警察进行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监狱警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存在学历和警龄差异,不存在职务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情绪呈正相关,其能较好预测主观幸福感。

五、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目前国内关于警察效能感方面的研究存在研究浅,领域窄等问题,在量性研究方面基本上都是将警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自变量然后探讨其与其他一些因素的关系,而针对警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更是奇缺,目前国内也无完备的考察警察职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测量工具,其次关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警察培训领域中的应用方面虽有文章涉及,但是研究还是较浅,文章相对也较少,且几乎没有涉及到警察的集体效能。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策略

护理人才是指具有系统的现代化护理学知识、较强的专业才能,并对护理事业作出贡献的护理人员。由于基层医院低学历、低年资、低职称护士较多,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给护士的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综合培养。我院骨科自2007年1月以来对护士采取整体培养与分层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1培养的模式

一直以来,很多医院对护士培训不到位,造成了护士敬业精神和职业信念衰退,专业思想动摇和职业倦怠[1],所以,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系统、规范、可行的培训,它是促进护士早日成才的关键。科室的护理人员数量少,易于集中,但入科时间不一,学历层次不一,个人领悟能力不同,因此,在护理部护理人员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我们科室采取整体培养和分层次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既和普通科室一样注重“三基”培训,又根据科室特点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分个人的培养。

2 培养的内容

2.1 整体培养l

2.1.1 思想品德的培养:

基层医院的护士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底子薄,服务意识落后的现象,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院及科室的管理规定;学习先进理论及先进医护人员的光荣事迹。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以管理规定约束言行,以模范先进为榜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树立“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服务思想,倡导“感动服务”的先进服务理念,对患者做到“五心”服务,即对待患者充满仁爱之心、精细之心、忍耐之心、真诚之心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首接负责制,积极开展临床路径,优化流程、降低药品比例及次均住院费用,进一步落实“五常法”管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做到让病人满意、让政府满意。

2.1.2 心理素质的培养:骨创伤外科具有急诊多、创伤重、病情急的特点,这就要求骨科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处理各种应急事件。在平时,定期进行紧急情况发生的模拟演练。如模拟各种危急情况发生的情形,要求护士根据现场的提示进行相应处理,以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抢救病员或处理批量伤员时,要求低年资护理人员尽量参加,感受处理危急情况时的气氛,学习处理危急情况的方法以及救治批量伤员的规范处理流程。加强各种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及演练,尤其是1~2年护士应急能力差、缺乏经验,更应加强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2.1.3 仪态素质的培养:护士必须仪表文雅大方,举止端庄稳重、待人热情真诚、语言表达恰当、用语准确、有亲和力。因此,在平时就注重护士日常礼仪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让病人感到亲切,对护士充分信任,减少或杜绝护患纠纷。

2.1.4专业素质的培养:

2.1.4.1 注重护理理论的学习:督促1~5年的护士通过上网、看书自学和听讲座等方式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讲究效果,每天利用早交班时间,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进行十分钟以内的晨间提问,并在病床前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现场提问,以督促个人的学习。科室成立两个理论学习互助组,以责任组为单位划分,责任组长兼理论学习组组长,每月组织该组护士集中学习、考试1~2次,内容由护士长指定章节即考核内容,责任组长抽其中的知识点共同指导学习考核。同时院里组织的考评及科室提问的结果均作为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于5年以上的护士采取自学,护士长抽查的方式督促学习。对表现较好又乐意扎根护理事业的护士派上级医院进修或短训,以迅速提高其专业素质。

2.1.4.2 护理技能的培养:护理技术操作贯穿在每天的工作中,要做到规范化,就要加强训练,根据护理部年度训练、考核计划,安排好每个月的训练内容。科室成立两个操作学习互助组,以责任组为单位划分,每组抽一人担任操作能手,负责示范正规操作、带领练习,由操作能手监考,两组互相交叉考试,每月在护理部考核前由护士长抽查考试。同时院里组织的考评及科室考核的结果均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于1~2内的护士,每月培训操作并进行考核,3年以上的护士每半年集中抽查考试。积极组织护士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只有通过竞赛才能促使护士快速提高,快速成才。

2.1.4.3重视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每个月进行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组织护士轮流授课,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学习,不但对所查的某一疾病的护理有了更细致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表达能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责任组长每周组织该责任组护士进行周查访一次,并在《护士长手册》上做好记录,参加人员签名。只有通过业务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查房,护士才能更好地关注病人,才能更快地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1.4.4 护理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12年内的护士,要强化法律意识,注重护理文书的书写能力培养,严格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强调专业术语的使用,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的考评,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我科对护理病历质量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模式:即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病历(分在架病历和出科病历)按《重庆市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要求进行自查、整改,杜绝平时因粗心大意或笔误等造成的记录差错;然后交责任组长检查签字,重点在于检查责任护士的记录是否符合专科特点、逻辑是否合理等;最后交护士长全面检查、审核后交病案室存档。在此过程中,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在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请当事人及时修改错误,并将三次重复出现的问题纳入当月绩效考核。

2.1.4.5 注重护理理论知识的更新:组织护士通过网络、护理杂志、参加讲座等渠道进行学习,了解国际、国内护理工作发展的现状,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更新护理知识。如条件允许可以不定期组织护士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及技术。科室分两个责任组,每组抽一位理论知识较好的护士担任负责人,分组培训、考核本责任组护士。

2.1.4.6 注重新课题、新技术的学习和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我们科室危重大手术多的特点,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及新课题,组织护士重点学习,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关于骨科及护理的学术讲座。对低年资护士要求他们了解护理科研课题立项和护理论文书写的基础知识;要求责任组长、5年以上的护士、本科学历的护士和护师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

2.1.4.7 积极参加科内及院内护理会诊、大手术术前讨论、积极参加疑难、危重、死亡、特殊病例讨论。科室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和护理会诊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及5年以上护士担任,负责组织低年资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会诊,并做好记录,积极解决护理难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1.4.8 注重护士带教能力的培养:重视护士护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学对护士本身是一种促进,对知识是一个巩固过程,更能促进护士主动获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科室指定高年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2.1.4.9 重相关能力的培养:科室注意培养护士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一些能力。比如培养护士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网络查找医学文献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科室即医院的网站进行自我宣传的能力。

2 .2 护士分层次培养工作要求及目标[2]:

2.2.1 毕业第1年护士(包括见习护士) 提供病人有效的基础护理,掌握基本技能,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达标,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临床班及夜班工作,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

2.2.2 低年资护士(23年) 以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及夜班工作,掌握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辅助完成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及观察。

2.2.3 高年资护士(4年以上) 具备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供病人整体护理,较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掌握重症病房常见仪器使用和保养,协助完成中专护生的带教工 作,护理专业能力达到大专水平。

2.2.4 高年资护师 能够承担临床负责护士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够组织督导各组护理工作,能够总结临床护理工作,并具有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2.2.5 主管护师 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的新知识,了解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具有解决本专科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较 高的护理管理及科研能力,具备带教大专以上护生的能力,能够承担临床班组长工作,能够 指导下级护士完成护理病历并组织实施,成为本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2.6 副主任护师 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理论的新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具备护理科研设计、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知识,并能组织指导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护理科研工作,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2.7 护士长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掌握并运用科学护理管理方法,能够妥善地处理疑难问题及病人的投诉,善于激励下属,运用护理新概念,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3 讨论

要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能力增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而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迫在眉睫。护士的在职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护理管理者必须注重护士的全面培养,只有综合素质过硬的护士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护士;加强专业化培训,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护理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身心健康服务。参考文献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范文4

【关键词】 NICU; 护士; 心理状况; 压力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41

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集高危新生儿及精密仪器设备于一体,具有高护理风险、高责任的护理单元。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独有的护理工作性质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本次分析是针对NICU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问卷调查者为德州三家三级医院NICU护士75名(调查组)和普通病房护士75名(对照组)。两组被试者均为女性,近期均无特殊家庭事件影响。NICU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33.45岁;护龄1~28(12.5±7.6)年;从事NICU工作(5.75±2.18)年。学历:中专24.3%,大专46.3%,本科及以上29.4%。职称: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39名、初级职称32名。对照组护士75名,其中内科护士21名、外科护士23名、妇产科护士26名、五官科护士5名。两组年龄、学历、职称、护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者与各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由各科护士长将调查表发放到护士手中,3 d后由调查者收回。为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测试前向被测试者讲解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合作和支持。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合格问卷150份,合格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调查组SCL-90症状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

2.2 调查组SCL-90症状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NICU护士压力与压力源分析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护理工作中有关压力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Selye的一般压力理论[2],认为压力是一种综合表现状态,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3]。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压力反应,干扰人体恒定状态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NICU护士的压力源来源于多方面,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而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则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

3.1.1 职业环境因素 职业环境造成的高度紧张、高危险度、高责任感是导致NICU护士心身疲惫的主要原因[4]。NI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室,也是危重患儿密集的场所,患儿病情重,又不允许家属陪护,使护理工作量加大。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可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导致护士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产生焦虑情绪。护士日夜守护在患儿身边,长期承担着各种生活护理、各种导管护理、呼吸机护理等,极易出现疲劳、消极、悲观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3.1.2 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N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专业理论强、经验丰富又要求护理技术水平高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要求的同时护士的社会地位却没有提高,在我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较低[5]。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医轻护的观点,认为护士的工作仅限于打针、输液、发药,无任何技术含量,在出院时往往会感谢医生,却很少关注护士,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超负荷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使护士感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3.1.3 生理性因素 (1)护士的工作是日夜倒班制,体力工作繁重,生活无规律,用餐时间错位。有时连续抢救、护理患儿数小时,脑力、体力过度支出,再加上频繁的昼夜轮班,造成生物节律紊乱。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护理人员机体抵抗力下降。(2)NICU内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设备。持续心电监护和床旁摄片,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接受辐射的机会,长期接受辐射,会引起人体生物学改变,机器的噪音常导致护士的身体和心理机能下降,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痛、睡眠障碍等。(3)护士与外界交流少,NICU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更多的面对死亡、抢救等极端痛苦场面,易致护士产生悲哀、无助等挫折感,长此以往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易产生抑郁心态。本分析显示NICU护士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P

3.1.4 NICU护士人际关系的压力 (1)护患关系紧张:入住NICU的患儿医疗费用高,家长对收费不理解。患者欠费后护士无法取药及实施必要的治疗,患者用不上药就直接找护士,对护士产生不满,甚至经常表现出过激言行,把护士当成出气筒,家长看不到护士的付出,护士无成就感。(2)医护关系不和谐:NICU工作要求护士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业务和技术充实自己,不断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紧张的抢救工作要求护士反应迅速,医护之间配合默契。有些医生对护士的不满和挑剔均使护士心理压力增加[6]。

3.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压力 目前NICU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达不到相应的床护比,NICU床护比例标准为1:2.5~3.0,人员短缺,护理工作量过多,护士超负荷工作,造成职业倦怠。

3.1.6 职称晋升和继续教育方面的压力 由于社会进步和知识更新造成激烈的社会竞争,职称晋升注重学历、科研文章、技术水平等项目,护理人员基础学历较低,为了职称晋升,护士在工作之余还要参加继续教育,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使护士有巨大压力,更易发生灰心、无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3.2 对策

3.2.1 提高心理素质 NICU护士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情绪,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被不理解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及适应力,掌握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有效调节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值,客观地对待学习、晋升、职务,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态。

3.2.2 强化技术训练,提高抢救应急能力 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7]。开展抢救应急训练,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对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制定规范周密的抢救流程,开展模拟急救训练,制定系统的理论培训计划,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严格按抢救程序有条不紊的工作,有利于缓解抢救危重患儿时的心理压力。

3.2.3 领导重视 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对NICU护士的工作应给予足够重视及肯定,应关注N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减压计划,定期对NICU护士进行减压训练,使护士学会运用正确、积极的减压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在排班上应考虑NICU护士的感受,征求她们的建议,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做到合理、弹性排班。在继续教育和职称晋升上,医院领导要重视对NICU护士的分层次培养,多给予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在职称晋升时给予加分及优先聘用等政策倾斜。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注重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NICU护士工作积极性。

3.2.4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取得社会、单位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充分利用报刊、媒体等,加强对护士的正面宣传,使公众理解NICU护士、尊重NICU护士的劳动,提高NICU护士的社会支持度。医院管理者应引导医院各部门重新认识护士应得到的社会地位,提高全院人员对护士的尊重,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家庭成员更应爱护支持护士的工作,体谅护士的辛苦,减少护士对家庭事物的分担,解决后顾之忧,在情感上理解、支持护士的工作,使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因此,在NICU护士工作中要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她们的心理状态,保证她们的心理健康,同时,NICU护士们也应该积极学习,努力调节自身状况,学会自我减压的技巧,保证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齐艳.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2,8(2):114-115.

[2] 顾乃平.护理专业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95.

[3] 刘玉馥,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4] 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护理杂志,2002,19(3):14.

[5] 程然,宋桂荣.大连市护士压力源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6,4(20):965-967.

[6] 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7,17(5):54-55.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婚姻质量;婚姻测量,影响因素;综述

1929年。美国社会学者Hamilton在《婚姻研究》一书中,第一次对婚姻调适进行了实际的度量与估计。1973年,Klein提议用婚姻质量取代婚姻调适概念。婚姻质量研究进入最为活跃的学术时期。中国学者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涉及这个问题的。中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学、临床心理及女权主义等理论视野对婚姻质量的定义、度量、影响因素以及与婚姻稳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婚姻质量的概念

国外对婚姻质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个人感觉(individualfeelings)学派和婚姻调适学派。个人感觉学派认为,婚姻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它主要表示已婚者对自己婚姻的感性认知和体会,指当事人对配偶及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每对夫妇的婚姻质量就是他们关于自己婚姻的幸福和满意程度,婚姻质量也就是当事人对婚姻的主观感知质量(Satisfac-tion Quality)。相反,调适学派则强调婚姻质量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夫妻之间关系的结构特征或这种特征的具体存在和统计表现。因此,已婚者对婚姻关系的调适性质、方式、频率和效果构成了婚姻质量的基本理论内涵,婚姻质量应该是婚姻关系的客观调适质量。

西方学者对婚姻质量的定义,至少有两点是可取的。第一,他们指出了理解婚姻质量概念的主客观双重尺度,即主观感知和客观描述,既强调了夫妻双方对婚姻主观感受在婚姻质量中的重要性.又为婚姻质量的具体度量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第二,他们从概念上把婚姻质量与婚姻调适及婚姻满意、幸福、成功和稳定等区别开来,研究了婚姻质量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卢淑华、文国峰把婚姻质量定义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条件下的人们对自身婚姻的主观感受和总体评价,倾向于对婚姻质量进行了主观方面的理解和评价。沙吉才等把婚姻质量表述为“夫妻间的各种关系的和谐程度,包括夫妻关系的矛盾,矛盾表现形式已解决方式等”。徐安琪等人则把婚姻质量定义为夫妻的情感生活、物质生活、余暇生活、性生活、夫妻双方的凝聚力在某一时期的综合状况。它以当事人的主观评价为尺度,并以夫妻调适的方式和结果的客观事实来描述。高质量的婚姻表现为当事人对配偶及其相互关系的高满意度,具有充分的感情和性的交流,夫妻冲突少及无离异意向。

2 婚姻质量的测量

从1929年Hamilton进行婚姻调适测试开始,大约有几十个方案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研究(Hamilton.1929 Spanier,1976 Sabatelli,1988)。对婚姻质量的测量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先分别进行主客观婚姻质量测量,后实施主客观综合度量,而且以客观测量居多;②使用的指标数目参差不一,多的包括280个项目(Snyder,1979),而许多研究又仅用满意度或幸福感一项指标;③一般都以被调查者回答的结果作为资料来源;④大部分都作了可信度和准确性的检验。在这些度量方案中,有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Locke的婚姻词适测验简称MAT和Waring的婚姻自我表述问卷等。这些婚姻质量的测量尝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明显地存在一些弊病。首先,许多测量过程事先并没有进行慎重的理论思考。也没有对婚姻质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明确界定。使用多少指标和使用什么指标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只以人口调查中仅有的个别指标为度量依据。第二,不少研究对婚姻质量究竟含有哪些侧面及各侧面之间的关系关心不够,且常把婚姻质量的某些侧面和反映这些侧面的指标放在同一层次上分析。第三,一些研究热衷于为婚姻质量估计一个单一的刻度,忽视了婚姻质量测量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婚姻质量的不同侧面可能与相同的决定因素有性质各异或强度有别的关系。

国内对婚姻质量研究始多数是用国外的评估工具,而由于文化、国情等的差异,国外的评估工具是否能真实地评价中国人的婚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于是少数人开始自编的中国人的婚姻质量问卷。

徐安琪等人设计的“婚姻质量多维组合量表”是一个包括6个子量表30多个具体指标在内的完整框架。它是一个由几十个主客观指标有机合成的全面、多元的评估体系;以当事人对婚姻感受的主观评价为主要尺度,并把夫妻调适的客观事实和结果列入指标体系,来对主观评价的缺陷作些补正,同时把物质、余暇生活满意度纳入考察,又根据我国国情在性生活质量指标中增设了多项具体事实和客观结果变量。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1个具体指标有规律地聚类复合成“夫妻关系满意度”、“物质生活满意度”、“性生活质量”、“婚姻生活情趣”、“双方内聚力”和“夫妻调适结果”6个侧面,既证实婚姻质量具有多元、丰富、复杂的内涵,也表明所设计的多维组合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程灶火等人则根据Jaekson五步法原则,借鉴国外婚姻质量问卷结构和在婚姻咨询中的经验,确定10个与婚姻质量有关的维度,共计90个条目编制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Chinese Marital Quality Inventory,简称CMQI)。

李思亮(2001)以JWEB模式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国内外相关量表以夫妻互动、婚姻幸福、夫妻争执、冲突策略、离异倾向等5个面向来测量婚姻质量。

3 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

西方关于婚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解释框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的统计控制来揭示和估计所感兴趣的决定因素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性质和强度;二是建立庞大的理论架构来确定婚姻质量的所有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对婚姻质量施加影响。

3.1 综合模型 婚姻关系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是70年代后期由格林和刘易斯(Lewis and Spanier,1979)等学者提出来的。该研究的学术目标是在一定的理论思考和推敲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影响因素吸收到模型中来,以提高整个模型对婚姻质量的解释能力,或从更多的角度透视婚姻质量差别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对各自变量影响强度的相互比较,确定与婚姻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变量。主要有Glenn的婚姻幸福感多元分析模型和理论界造成极大影响的关于婚姻质量的三段理论

架构(and Spanier,1979)。他们认为影响婚姻质量的3个直接因素分别是当事人的社会及个人资源、对生活方式的满意度以及来自夫妻互动中的收获。这3个因素都和婚姻质量呈正相关,即当事人的社会及个人资源越丰富,对生活方式的满意度越高,以及来自夫妻活动过程的收益越大,其婚姻质量也越高。综合模型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加深了对婚姻质量时期变化和试点差异的理论认识,而且还推动了一些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婚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使婚姻质量研究逐步呈现出理论与方法论的良性互动。

卢淑华、文国峰从婚姻取向、性别观念、家庭权利形态等方面对婚姻质量进行多维度、综合性的研究,其中婚姻倾向包括情感性因素、共同性因素、物质性因素;性别观念包括现代性别观念和传统概念;家庭权力心态包括家庭检测分配和家庭劳动分工。便能够更准确地估算所研究的决定因素对婚姻质量的净影响。中国学者徐安琪、叶文振(1996)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婚姻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采用“多维模型”和“综合模型”相结合、分别构建城乡理论模型以及对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采取年龄和婚姻延续年数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各变量对婚姻质量总水平所起的作用,清晰明了地揭示各影响因素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证实:社会阶层较高者、婚前感情基础较好、婚后一致性又较强的夫妻婚姻质量相对较高;结婚年数与婚姻质量呈“U”字形曲线相关;固守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的夫妻婚姻质量相对较低;现代、开化的性意识和性互动模式诸如对性生活重要性的认同、在性活动中较主动(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均对婚姻质量具有正效应;夫妻元独立居室与婚姻质量呈负相关;谁承担家务较多则与婚姻质量无显著相关等等。易国松则发现影响城市婚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配偶理解程度,其次是家庭关系和夫妻是否为用钱闹不和。

婚姻质量的综合模型的优点是该系统梳理了众多的文献资料,在拓宽理论视野的同时,把大家的学术关注集中到若干个重要影响因素上来,它不仅加深了对婚姻质量时期变化和试点差异的理论认识,而且还推动了一些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婚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使婚姻质量时期变化和研究逐步呈现出理论与方法论的良性互动。但是它也有许多明显的缺陷。首先,初始变量的选用缺乏实证支持,仅凭主观归类和符合难以排除某些变量的交叉重叠,以及个别项目分类组合的不合理性,进而影响模型的科学性。第二,该模型混淆了婚姻质量测量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区别。尽管婚姻综合模型罗列了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并没有成功地揭示这些变量怎样对婚姻质量产生影响。

3.2 时间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主要包括对家庭周期、结婚年数和年龄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家庭周期影响的研究以时间为变量。考查婚后不同时间段对婚姻质量的影响。Rollins和Cannon等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婚姻满意度的周期变动呈U型状态,即结婚后未育的年轻夫妻的婚姻满意度较高,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开始下降直至孩子离家,然后,在身边无孩阶段又开始上升。

Johnson分别从丈夫和妻子的两个样本观察婚姻幸福感和结婚年数的关系,表明随结婚年数增长而延伸出来的曲线并不呈现规则的U型,甚至从总体来看,妻子的婚姻满意度并不和结婚年数有太显著的相关。不过,在不同的结婚年数中,夫妻婚姻质量最低点都落在结婚后12~15年间。60年代中期一项研究在控制了教育、结婚年龄和性别以及孩子的数量以后,发现结婚年数和婚姻满意度之间其实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夫妻生活的时间推延,其婚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有研究考察结婚年数对婚姻质量的影响。Vaillant研究发现,当用夫妻各自年龄或者家庭生命周期取代结婚年数分析时,以上的婚姻幸福感U字型模式依然保持不变。

年龄对大多数夫妻关系满意度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不是很显著。而且各变量的年龄变化趋势大多不是线型和有规律的。其中仅“感情生活满意度”与年龄变量呈负相关。Kirkpatrick and Cotton研究表明,不论是夫妻的绝对年龄还是相对年龄(年龄差距)都不对婚姻调适产生显著影响。从总体上讲,年龄的研究对象对夫妻的自我评价未呈现明显差异。

3.3 工作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主要集中在分析妻子就业状况对婚姻满意度的实际影响,包括工作或不工作,全职工作和非全职工作的比较,探讨被访者对妻子户外就业的态度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其的户外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还是经济的需要,以及妻子个人的就业选择是否是得到丈夫的尊重和认同,还有论证妻子就业和婚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意味夫妻的个人社会经济背景不同而有所区别。Frone M,Russell等人发现,长期的工作家庭冲突预示着绝望、抑郁、更差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压力增加等。同样,工作家庭冲突还会对人们的工作满意感、组织承诺及工作生活质量等带来消极影响。若这些状况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会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长期失衡、健康状况不佳、精神功能效率减退,进而影响工作质量,产生一定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家人,朋友、社会间的关系出现复杂化,造成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影响生活质量,进而降低了生活满意度。

3.4 社会角色对婚姻质量的影响Luckey认为夫妻在角色界定和理解上的一致性以及角色的主观期望和角色的实际执行之间的一致性都使婚姻更加幸福和美满,而且婚姻高满意度更加幸福和美满,而且婚姻高满意度更取决于男性的角色表现,男性的工具性角色功能在婚姻幸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角色理解一致性方面,当丈夫和妻子像他所要求或期望的那样,则双方都体会到较高的婚姻幸福感。婚姻幸福还和丈夫的自我印象与他对父亲印象的一致性、丈夫与妻子心目中父亲印象的一致性呈正相关;丈夫和妻子对性别角色理解不一致并不降低婚姻质量,但如果丈夫的性别态度较传统保守而妻子却偏向现代,那么其婚姻则呈低质化。

在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夫妻相比,生活在同一社会阶层里的配偶拥有更和谐的婚姻关系;社会阶层的向上阶层的向上移动有利于改善婚姻质量,相反,社会阶层的下移则给婚姻关系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父母亲的社会阶层水平及其差距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可能通过子女社会经济地位的形成间接地对子女的婚姻质量产生作用。

3.5 休闲方式与质量对婚姻质量的影响不少研究者发现,夫妻共同参与休闲活动有助于增加婚姻的满意度;而独自休闲方式则和婚姻满意度呈负相关。缺乏高水平的休闲和互动,即使是夫妻共同参与休闲也未必对婚姻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甚至还可能降低婚姻满意度。另外婚姻延续时间并不改变休闲生活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最后,休闲活动会缓解妻子过于沉重的生活压力,进而改进婚姻关系的质量,但这种作用对丈夫不产生影响。

4 不同群体婚姻质量状况

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婚姻质量的研究。男性精

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精神症状呈显著负相关。患者的阴性症状对婚姻质量的评价产生严重影响,阳性症状仅与男性患者的婚姻评价有关,与女性患者的婚姻评价相关性不明显。Ying调查美国旧金山华裔美国人的婚姻质量发现:华裔美国人一般都比较满意自己的婚姻状况。总体婚姻质量较高,并对于婚姻不同侧面的满意度都高。徐安琪等人对婚姻质量的6个侧面进行排序分等的结果表明,“夫妻关系满意”、“性生活质量”、“夫妻内聚力”、“夫妻调适结果”可评定为中质量,而“物质生活满意度”、“婚姻生活情趣”为低质量,其中“夫妻平等”、“相互信任”和“双方和谐”的得分较高。

国内学者还研究了其他人群,包括:451名教师婚姻幸福度调查分析;241例护士及家属婚姻满意度调查;飞行员婚姻满意度多因素研究.;热带海域某部守礁军人婚姻质量调查;高校教师与服务业员工婚姻质量比较;电力工人婚姻幸福度与生活满意度调查;烟草工人婚姻幸福度与生活满意度的词查结果;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婚姻质量Olson测查;83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心理状况及婚姻质量调查;神经症患者的及婚姻质量分析;原发性男性木育症夫妻婚姻质量初探等。

5 婚姻质量对家庭成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