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业专业技术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范文1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1引言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世界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尤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或者是政府提供财政投入来推动职业院校适应企业的需求。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校企合作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在进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摸索。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
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平台,将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起,实现互利共赢。
2.1助推高校在产学研大步前进,充分发挥科教兴国的作用
中国高校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门类齐全的学科,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当今知识或技术在提高生产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发明等往往不能很快进入市场,产生效益。而有了企业这个平台,所有的成果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校企合作为高校的产学研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总量、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我国要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势必要努力提高科技竞争力。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掌握、创新也需要人才。因此,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条件。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例进行研究。
3.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专业(2011年立项)建设的要求,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3.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建设厅岗位培训中心及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的指导下,实施“双证”式教学。目前,有专任教师23名,兼职教师29名,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31个。
3.2.1校企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其中“项目驱动”指对接并归纳整合七个职业岗位(四个主岗位,三个拓展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
“四段育人”是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在设计与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和师徒工作室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搭建专业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基本专业素养及单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阶段(第4学期暑期岗位见习):在合作企业和师徒工作室结合生产项目进行定岗实践,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阶段(5学期):根据定岗实践中对各岗位工作的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四阶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综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3.2.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抓阵地,建协会,强师资,设基地,举行技能大赛、多种方式凸现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抓住一个阵地、建立三个协会、培养一只队伍、建设一个基地、举行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政企行校”四方联动,提供项目支撑,立体推进。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管理局,温江区劳动就业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等31家省内外企业合作,确立了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监理员、招投标员、苗圃管理员三个拓展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根据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工学结合的23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建设工作;对接工作过程,实现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指导下,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3)三方互动,理实一体,深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名企(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师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专业建设共同分析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岗位见习(定岗)、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业增加到31家,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达到100%。
(4)“四段育人”分段推进,工学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段育人”,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分段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即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组织形式
4.1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指导下,将区园林绿化协会、成都欣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院,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室。学院提供场地,协会和企业提供设备、项目、技术支撑,学院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南部县行政中心附属工程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工程、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10个项目、面积438000m2、合同额为4800余万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4.2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学院与省内外3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4.3师徒工作室模式
在企业、学校成立师徒工作室,实施拜师制式的实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积极为学生选派具有极佳社会声誉的专业人士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热情。
4.4组织形式
行业协会、企业、学院、专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负责校企指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实施流程、各环节管理办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研讨总结。
5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绩: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就业率在达到98%,专业对口率为91%,本专业学生半年就业起薪为2836元;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5.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5.1.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
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分院采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院新建园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室等17个学习训练区,其中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与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与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实训场;与温江区园 林绿化协会合作,将成都欣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场,企业提供设备及相应工程项目,共建景观设计工作室。企业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项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实训项目,使各实训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
5.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选择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31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基地已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共计300余名,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岗位见习(定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半年顶岗实习比例达100%。
5.1.3师徒工作室建设
充分利用温江区是全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知名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园林工程设计兼施工企业多,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云集的优势,在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等行业协会及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温江区就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温江区20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成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徒工作室。
5.2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及实施
与合作企业合作,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并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专业认知项目、岗位见习项目、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双指导。
5.3课程建设
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按工作过程和“五个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完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等23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等8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了17门校本教材编写,并陆续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编制了“拜师制”实训、暑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指导书,初步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和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
5.4师资队伍建设
5.4.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三年,选派4名老师到合作企业全职锻炼;选派12名老师带着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安排12名老师参与了成都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学院彭州葛仙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项目论证;四川省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学院大门及景观项目设计等生产性项目。
目前,20名教师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5.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含学会)、企业合作,有针对地在“政、企、行”中选聘兼职教师,现已建立了29人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审定等工作。
5.5技术服务
近三年来,积极开展对合作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四川雅安芦山县第三小学园林绿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区柏茗现代科技农业园、成都市温江区永生镇石河鱼永生大路、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成都市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26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在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100余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余项。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挽回了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6校企合作反思
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后续整改阶段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政企行校中政、企、行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需进一步明晰与深化;校企合作中,应创新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陈茂,汤书福.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以园林工程技术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36~38.
[2] 常会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4~46.
[3] 杨群.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174.
[4] 张永玉,徐巧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探讨[J].才智,2011(2):271.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范文2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园林技术;课程体系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52-02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以此为契机,本文就笔者的体会及实践,谈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一、工学结合与典型工作任务
所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主体是学生、企业、学校。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和企业(或课堂和实践场所),两种既不相同却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工作与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是:首先从市场中调研实际工作任务,然后从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最后从典型工作任务中选取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完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取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是将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桥梁,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根据最近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园林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显得较“软”。并不是需求总量少,人才需求总量很多,但单个企业需求的数量比较有限。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显得比较苛刻。不仅要求在专业上有明显的一技之长,更关注求职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它要求园林人才的人品和人格的完整性,即以“诚信、敬业”为目标。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更为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能素质的要求,例如: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懂植物的生长特性、懂美学、懂平面及立体构图、色彩构成、工程技术等,同时要有很好的个人修养和气质,要有很强的交流及沟通能力。从事园林施工的人员,首先要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其次必须要有很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必须具备的。
那么现在市场上园林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岗位到底有哪些特点?
三、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调研分析
对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要求的调研主要是通过企业的问卷调查和网络来完成。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或者办公室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网络的调研主要是通过登录一些招聘网站来搜集园林公司对园林人才的需求及岗位的要求。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园林单位多为私企,规模普遍较小,这是园林技术专业高职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园林自身的特点是:“比建筑多了自然,比林业多了艺术”,它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这就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懂艺术还要懂植物,了解一定的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作为私企,他们看重的是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就是应届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园林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比较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园林行业中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短缺,这些岗位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工作比较辛苦,又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运用园林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能力;其它从事园林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CAD制图技术、电脑效果图制作技术、机动车驾驶技术、体能、吃苦耐劳等,还要具有很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比较适合高职毕业生。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到底怎样来适合当今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因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是以市场为基础的。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园林类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园林类课程体系开发时,我们要紧扣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的特点,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开发和合理分配。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现阶段园林岗位工作技术技能必须一致。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以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及职业要求为基础,以市场调研得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参考,以分析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最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和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是核心课程的基础,对岗位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必须具有支撑效用,要根据学习和掌握工作岗位技术技能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舍精选。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注意与学生既有的知识能力结构紧密衔接,平稳过渡,注意兼顾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智能技能开发和继续学习提高,社会进步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专业思想,具备课程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知识运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庆华,袁雪峰,王学东.试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29).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J].职教论坛,2008,(4).
[3]李松青.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
[4]李高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中国林业教育,2007,(1).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范文3
——××*
本人一九××年参加工作,一九三月开始从事××技术专业工作,先后任职××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到目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已二十余年。一九九八年三月至二oo一年一月就读于××省委党校函授本科经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于二oo八年二月至七月在××大学××专业,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成绩合格,获得申报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九八*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在老一辈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先后本文自学了××、××、××技术、××*等各项专业书籍,初步掌握了林业部分理论知识,并理论与实际想结合,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多年的实践,不但丰富了理论知识,还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力量,得到××、××*的认可。于二oo二年九月申报××助理工程师并获得通过。自任现职以来,我个人的专业基础理论、业务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理论从不专业到专业化,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从参与编制××××方案调查设计到独立完成××××方案调查设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把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经过理论分析、统计形成了专业技术资料,并在省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先后于二0__年二月和二0__年七月在南北桥杂志上发表《完善××××基础数据的采集及相关问题》,在科技信息杂志上发表《浅谈掌握电脑在××调查中的应用》为××调查、保护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工作方法和基础。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并且先后多次获得市××局通报表扬和××市政府记功奖励。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范文4
关键词:林业技术;资金;经济;建设;服务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这个问题一直被我国高度重视。也就是说,没有农民群体走上小康道路,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集体小康社会。另外,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就已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即实现“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旨在彻底或真正意义上实现“三农”建设问题。在“三农”建设背景下,发展林业经济恰恰是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即发展林业经济的最终成果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而是以林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突破。
1 当前制约林果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守旧落后
随着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农产品以及附加值较大的农产品发展,农民主体重商轻农的思想情节非常突出。即不少文化层次高,易接受新观念的农民主体逐渐脱离了基础农业劳作与生产,而对传统旧经济体制下的精耕细作相对支持的老一代农民主体成为了农业劳作与生产的主体。这类老龄化农民主体对林果业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与远瞻性目光,即多数人仅重视温饱,不求投资致富。总的来说,这类人思想观念滞后守旧,把林果产业多半作为副产业去看待,从而导致后期经营管理并没有实现规范化管理,更谈不上精细化管理,造成经济收益成果不佳。
1.2 土地流转问题
林果技术服务的强化与林果经济成果的质量好坏都与林果业发展的土壤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土壤质量的好坏、基本土壤肥力的强弱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另外,从林果种植的土地管辖范畴来看,这类土地一般规划给土地管理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而在条例规定上这类土地是属于农民保护范围,所以土地管理行政部门或按照国家相关条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出手阻止。与此同时,不少农户非常期望拥有林业土地的正规处置权或使用权,但受国家土地征用、流转等相关问题的例行制度影响,不少农户实则并不能按自身意愿去开发这片土地,并也不愿意转让给他人。而有能力开发土地的散户却又连基本的使用权也没有,所以种种矛盾问题的逐步形成,导致林果业发展举步维艰。
1.3 技术问题
林果业发展需要较高的技术队伍和大批农村林业技术能人,虽然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大对技术队伍和农民的培训,但整体技术能力提高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基层林果技术人员用于技术推广工作的时间只有1/3左右,其余时间基本被行政性事务所占用。导致“种了不活, 活了不结果”,从而导致群众积极性降低。
1.4 建设推广资金不足
当前,用于基层推广林果技术服务的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多半来自乡镇政府,而乡镇政府对林果技术服务的投入方向主要倾向于技术人员,并兼顾技术人员的工资问题。但值得指出的是,仍然有不少技术人员的工资问题未能良好解决。同时,诸如像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建设专用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经费更是严重不足,同时也没有其他的专项资金。因此,地方基层林果技术服务建设的推广局面往往很是被动。
1.5 技术人员素质问题
对于开展林果技术服务建设的技术工作人员而言,其素质、专业能力、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培养非常重要。当前,现有技术人员中,虽然有不少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并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基础,但由于实践从业经验不足、操作能力有限、对某些专业操作缺乏指导等,都会直接影响着这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从业经验。因此,推广林果技术服务工作的技术人员素质水平高低,也是决定林果技术服务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
2 新农建设背景下加强林果技术服务与促进林果经济发展的实行举措
2.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观念
2.1.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起由领导班子亲自抓、分级管理、林果技术人员一起抓的领导机制,旨在实现稳扎稳打与共同推进的林果发展经济。另外,运用定点包干机制,把发展林果经济所需的各项管理机制、新工艺技术、以及新果种嫁接技术管理等工作内容部署到具体技术包干人员身上;同时,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制定符合林果技术服务所需的服务计划,并以季度与年度为单位采取可行性较强的服务计划,包括服务技术方案、内容、举措等,且要经过相关责任单位审批后加以执行。
2.1.2 人员发挥到位。在强化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开展林果技术服务工作的前期下,致力发展林果实用价值技术较高的培训活动,旨在培养一批优秀从业骨干,从而使得农业散户能够投入到生产前线行列中;并通过推广技术的形式传递到农户家中,旨在提高农户对林果服务经济的再认识,扭转农户滞后、守旧的观念。
2.1.3 工作方法转变到位。即由过去单纯抓发展向发展与服务一起抓转变,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向示范引导转变,由过去的单纯种植向种植、养殖与品种改造并重转变。
2.2 立足资源优势
首先,要盘清林果产业土地资源及认知到林果土壤特征等,才能确立具体的一品林果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利用好技术扶贫与退耕还林等项目产业模式等,并结合具体地区的新农建设地方政策,加快林果产业经济的整体结构调整,从而才能为解决好土地流转与征用等矛盾问题提供可行性政策基础。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范文5
半年来,镇林业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死守生态与发展的底线,坚持改革创新,以森林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据,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全镇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镇林业站2020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回顾和2019年下半年的工作谋划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镇林业站业务工作方面
(一)森林防火。完成政府与部门、社区、村(居)签订防火责任书30余份,村(居)与村民组签订防火责任书365份,组与农户签订责任书、承诺书两万余份。张贴州、县禁火令上千余张,发放各类防火宣传资料一千余份,悬挂宣传布标60余幅,配置6辆森林防火宣传车,巡回宣传达上千余次,覆盖全镇所有村寨。镇、社区、村、组及护林员各级共同联防联控,采取重点林区、重点路段、重点村寨都有专人负责巡护和防守,坚持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一旦发现火情都能得到及时扑救,从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森林防火期期间,无重大、特大火灾(省、州防火办无火灾记录),镇域内均发生一起“卫星火点”(森林防火卫星遥感监控技术),有效处理火情火警25起(政务110,群众来电),消除火灾隐患2300余起(窝火堆、烧田土坎等)。
(二)林木、林地管理。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管理“六个严禁”原则,将林木、林地管理工作纳入护林员的考核中,坚决执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坚决查处、打击一切有损害和破坏林木、林地的违法行为。上半年,配合县林业局查处1起盗伐、乱伐林木案件。
(三)森林树木检疫。完成了2020年度松材线虫病春季普查工作,在镇林业站及护林员的共同努力下,普查的结果没有发现松材线虫病,但在新寨社区鼠场村万冲组出现天幕毛虫,在县林业局林业检疫站的指导下,镇林业站组织护林员完成对天幕毛虫的防治和检疫。
(四)经济林“三定三统”。一是2020年3月15日前完成经济林种植9845.89亩(不含鼠场村新增320.45亩);二是2020年3月20日前新增种植高钙苹果850亩;三是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第一季度抚育10695.89亩。
二、脱贫攻坚生态补偿工作方面
死守生态与发展的底线,纵深推进林业生态补偿与与脱贫攻坚的关系,把脱贫攻坚,林业产业发展、公益林、退耕还林同生态建设融为一体,力争林业生态补偿助力脱贫攻坚“一达标”。一是继续抓好我镇277名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的聘用和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服务林业工作的同时促使自己脱贫;二是继续开展好上一轮退耕还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小班地块的核实、申报、兑现,促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现已完成上一轮02、03年度和新一轮15年度,共三个年度退耕还林资金的兑现,并积极开展因复垦、账户信息错误产生的滞留资金的清理和兑现;三是继续抓好辖区内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的核实、申报、兑现,促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现已完成11-18年重点公益林和16-18年地方公益林资金的兑现,并积极开展因林权纠纷和账户信息错误等情况产生的滞留资金的清理和兑现;四是继续抓好易地搬迁迁出点的复绿工作,上半年协助县林业局完成18个整组搬迁迁出点301.6亩的复绿,13个迁出点申请退耕还林项目支撑整组搬迁迁出点复绿的图纸勾绘上报工作;五是加大因历史的局限性产生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现已梳理辖区内林权纠纷共90起,正在分类积极开展调处,进而提高群众的认可度,让社会更加和谐。
三、其他阶段性重点工作
根据上半年工作安排,镇林业站配合县林业局技术部门完成全镇森林资源大普查,完成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工作总任务的6278.5亩,完成2016年度退耕还林小班地块核查总任务的6147.95亩,完成镇域内几个重点项目的树木清点和补偿资金核算工作,现已核算资金共计20.38万元
四、存在的困难
1.因干部人事调整、林权纠纷及农户账户信息更换等原因,导致2011年-2018年公益林资金不同程度未兑现,资金共计125.59万元;
2.因年代久远、农户账户信息更换等原因,导致上一轮(02、03、04、05)4个年度退耕还林和新一轮(14、15、16)3个年度退耕还林资金不同程度未兑现,资金共计管护费18.66万元,粮食补助21.48万元。
3.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之年的政治背景下,镇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专业技术工作开展困难。
五、下步工作打算
1.对公益林管护资金进行核查,镇林业站联合镇财政所对公益林资金开展“回头看”,严查不按程序签订管护合同,弄虚作假的行为。秉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原则,对前期公益林管护合同签订进行二次核查,确保公益林资金管护“零”问题,公益林资金“零”滞留的“双零”目标。
2.对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也开展“回头看”,重点对新一轮(14、15、16)3个年度退耕还林小班地块进行核查,对地块重叠、复耕等情况的小班进行实质性的处理。
3.对2016年、2017年两个年度的生态护林员工作考核和工资发放情况进行梳理,并对277名生态护林员和11名天保护林员开展一次全面的清理,对年龄超限、肢体带有残疾等严重不符合护林员聘用标准的进行解聘处理。
4.经过梳理,镇域内林权纠纷共计90件,下步将对其进行分类,就处理的难易程度下发至村(居)攻坚队开展处理。
5.“防字当头,严管重控”的开展好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森林防火工作,管火先管人,教育是基础,重点抓好277名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的培训及管理。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6.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管理“六个严禁”原则,结合脱贫攻坚基层力量,纵深开展“滥砍滥伐”查处力度,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珍稀野生动植物。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范文6
生态林业建设是当代环境保护领域的首要内容,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林业技术的推广能有效辅佐林业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达到优质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目的。林业生态环境在巩固林区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绿化美化村庄、防止水土流失、构建城市生态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文基于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2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林业生产者缺乏发展的观念
现阶段,受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因此县域内的林业建设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然而因为本县林农在思想观念上依然较为保守落后,林业生产及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为此林业技术相对缺乏,因此也极大的影响了该县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农村中在劳动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现象便是劳动力输出,缺乏劳动力也对林业技术推广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民缺乏林业生态建设的足够认识,也导致其接受新鲜事物与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2]。
2.2林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技术缺乏多样性
为了保证林业技术推广的质量与效率,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充分的了解十分必要。然而,因为当前阶段平利县的林业技术人员老化,素质层次不高,技术水平有限,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使林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技术呈现单一性,因此也为林业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
3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林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1、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林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吸收高层次人员充实到林业技术队伍中,更新发展观念提升林业技术服务水平。2、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重点进行林农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并掌握林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知识,以此为平利县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3、培训活动要保持长久性,并且要定期进行培训,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在普及林业技术推广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林业工作者和林农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全面提升林业从业者的生态建设观念。
3.2实现林业技术推广技术的多样化,重视技术更新
针对林业技术推广相关技术的多样化,可以从生产力阶段开始逐步进行,除了要对该地区的生态效益进行考虑之外,还要考虑技术更新的实用性以及生产成本。从生产角度进行分析,发展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过于看重生态效益,容易导致出现生产脱节的现象。另外,为了实现林业技术推广相关技术的多样化,要进一步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力度,提升该地区林业技术推广水平,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以此实现林业技术推广相关技术的多样化[5]。
3.3丰富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加强技术推广水平
加大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推广的重视,并提高推广应用水平。1、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的认识,体会林业技术推广对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以此在地区间形成林业技术推广与学习的环境,建立林业技术推广更新的观念。2、全面强化林业技术推广相关设备的建设力度。可以在当地建立完善的林业资源库以及数据库等一些信息技术平台,定期开展一些林业技术的应用展示,让林业生产人员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不仅实现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平利县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3、建立具备现代化意义的林业示范基地,展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以此形成一定的引导效应,全面提升林业技术推广的速度,并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步伐。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及林业生产企业也要对林业技术推广进行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此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6]。
3.4落实林业技术制度改革,强化生态林业建设的管理水平
1、在生态林业建设中进行林业技术推广,林业主管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及激励政策,以此支持林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有理可依。除此之外,要对林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拟定具备合理性的技术推广与管理方式,全面强化林业技术推广的监督力度,解决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全面推动林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变革,将不同的推广方式进行整合,以此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应用林业技术推广。与此同时,全面强化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二者的监督力度,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状况设置针对性的监管部门,对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进行质量监督,以此对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过程的质量与效率进行保障,实现平利县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推动当地林业建设的发展。
4结语
现阶段,生态林业已经成为保障环境质量与生态建设的主要建设项目,林业技术推广是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为此,为了提升生态林业建设质量,切实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水平十分必要。但是在当前阶段的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为此,文章中结合陕西省平利县生态林业建设实际状况,针对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的相关问题,对其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
作者:杨瑞兰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林业技术工作站
参考文献:
[1]张春乐.浅议生态林业建设中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6(14).
[2]余以超,余苗苗.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2016(26).
[3]王亚丽.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5).
[4]周桂荣,王林.浅析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