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需求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1
1.1信息化时代铁路物流市场需求发展状况
我国铁路一直在货运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进行大量的投入,以保障铁路货运可以从“站到站”向“门到门”运输的物流方式转变,目前已经投资建成一整套的铁路货运的大客户商务网、集装箱追踪系统、货运制票系统、货运信息系统、12306网站、中铁物流网、铁路货运客户服务系统等,电子支付、短信服务、语音服务按照客运服务的需要逐步被列入运行环节,而中外运长航综合物流服务平台,货票,“物流宝”等物流服务平台,货运营销及货调等目前已经实现了内部各级货运的信息化专业管理。
1.2铁路物流市场需求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执行层面来看,目前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系统基础信息共享较差,货运基础系统的建设比较薄弱,各级部门系统开发和利用所出现的多头对外,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流程的难以优化、完善,以及物流协同运作难以实现等均困扰着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的日常运作中,受到铁路局物流企业、铁路运输企业、专业运输公司当前传统货运管理流程和体制等因素的限制,我国铁路物流很难加大信息化和电子物流对传统管理模式下物流系统的融入速度。鉴于此,2011年铁道部科技司启动了《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与应用技术研究》,但主要着眼于铁路货运与电子商务平台融合的技术开发方案、业务框架模式、配套措施的建议以及基本操作等方面,而直接影响到铁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绿色物流、电子支付、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相关法规、专业运输等方面却并未涉及。
2物流电子商务在我国铁路物流中的融入基础
2.1电子商务物流与物流电子商务的差异性
物流电子商务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而电子商务物流则要求商品介入并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辅助下作为物流服务形式向客户送达。两者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物流本体的信息化和包含快递配送的物流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物流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下,将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物品通过完整的包含信息、资金流、商流和物流的过程来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转移,作为电子商务的延续,为电子商务提供必要的物流实体服务。物流电子商务服务主要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支撑下,联合铁路货运、社会各方资源、物流等,经过资源调配和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包含物流需求在线受理、物流交易电子支付、物流实时货物追踪等全方位的物流综合服务。与所有物流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一样,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将设备、人、信息、财、物、任务目标和信息等融合起来,组合成为以信息、实体电子化、实体信息化和数据为核心的现代化电子商务系统,并以信息技术要素、系统一般要素、产品服务要素和实体功能要素作为区分。如图1所示。
2.2基于电子商务系统融入铁路物流市场需求
(1)铁路物流市场未来发展趋向。首先,国民经济的快速和平稳发展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极其旺盛的铁路物流需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的大力倡导,为以全天候、运能大、节能环保、运距长、速度快、成本低为优势的铁路物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物流企业不仅在传统大宗物流上有巨大的需求,在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高附加值的铁路货物物流服务上也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需求。其次,我国铁路物流市场服务需求量持续增强,尤其在产业结构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下,铁路物流的市场化需求同样不断变化。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铁路运输的能力并不高,90%以上的运输能力主要用于农用物资、煤炭、冶炼、粮食等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物资运输,而具有高附加值、大量零散的高端货物却长期不足。第三,铁路运输市场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点。近些年来,公路和民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流供需增长的需要,其货运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铁路。当前不同方式的激烈竞争中,物流市场份额的变化一方面与铁路物流运输水平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受到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的影响,客户的运输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重视服务质量和时效性等特征,公路和空运运输方式相对灵活,而铁路物流运输在电子商务不断融合的前提下,运力紧张的态势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正因为如此,铁路在现代化竞争态势中仍处于劣势。(2)铁路物流市场业务拓展的服务需求。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消费中心分布在南部和东部,粮食运输方面主要集中在东北、京津、长江中下游、黄淮海、东南沿海五大流出通道。石油的冶炼和原油进口大都从海运开始再通过铁路转运,而近些年国内运转需求的不断提升,导致石油的海铁联运需求上升。由此,按照原煤、粮食等的运输需要,目前铁路物流市场业务拓展主要包括全程物流服务、金融物流服务、供应链物流服务、专业化物流服务、流通加工服务五个方面。而服务的内容则主要对铁路运输、仓储堆放、修理加工、包装加固、装卸搬运、代办服务、集装箱物流、特货物流、专业运输、咨询服务、短驳配送等方面进行全面覆盖。(3)铁路物流运营管理需求的提升。当前,按照铁路物流运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在以资源整合能力和以技术创新带动整体发展方面,以电子商务系统在线交易系统为基础,铁路物流运营管理需要达到的24/7标准全天候在线订单和交易的目的可以轻松实现,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能够解决传统商务系统所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并为物流运作组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如图2所示。
3我国铁路电子商务系统的转型措施
3.1物流和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信息集成功能定位
(1)物流和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信息集成关系定位。按照功能要求来看,货运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提供“站到站”的客户货运服务,而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则提供“站到站”货运两端的延伸服务。货运属于物流的中间环节,尽管物流作为货源的延伸服务形式,其实质也需要从多种经营角度来为各个铁路局和站段提供运输服务。鉴于货运和物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的“限制型”状态,目前的铁路物流客户资源、服务功能、服务和产品拓展程度均受到限制,而货运方面,60%的大客户主要依靠互联网模式进行货物运输业务的办理,因此急需铁路物流的电子商务系统来提供服务基础条件。在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逐步执行和宣传下,客户可以享受以货运延伸服务为基础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观望到尝试进行,在理智、稳定的发展态势下,目前已经可以与物流的系统运输水平持平,更为客户从多元化货运到外包方向发展,以及计划客户所在企业的在线物流服务需要提供了基础,因此在“百千战略”的要求下,货运列车客车化的开放形式更为货运的稳定和信息集成功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物流和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信息集成未来发展定位。鉴于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需要,以面向客户服务为前提,需要在现有各个系统业务数据的基础上,集成需求为客户提供服务。铁路的物流电子商务系统需要进行全路统一化模式的规划和推进,而企业则要在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构建企业内外同步进行的高效现代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完成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需要。
3.2客户和服务对象群定位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公共信息主要面向全社会的公众,但是物流业务则是面向特有人群来进行业务交易。因此,服务主体主要选择长期、运量较大、稳定的客户,通过签订协议,进行第三方认证机构所提供的电子秘钥发放,较高业务权限的赋予等方式进行获取。一些具有一定的运输量但是不具有电子秘钥获取资格的临时客户可以以网上临时注册的方式,进行基本业务的办理,客户档案统一入库以保障全路的共用和及时管理,对于客户的行为和需求也可以长期跟踪管理,为临时客户成为服务主体奠定基础。对于不具备上网能力或条件的散客,目前仍然使用纸质单据,此类客户需要对其进行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导。以上三种客户均可以使用满意度问卷调查和信用测评的方式来保障电子商务平台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3.3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构建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2
1.教学方法创新构成带入法:将空间透视图以简框线条形式表现,物体内部结果无需标出,方法1调整个物体大小、结构、比列、线条粗细;方法2调整画面构图如视平线位置。以此锻炼空间物体布局能力;色彩带入法:在线框表现图里将各物体空白处填上颜色,颜色要求用水粉或水彩填涂,画面要求干净整洁。同一幅图画出五张色表现效果如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或红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黄色调。每种色调表示不同的情境氛围。这也空间色彩练习的表现形式;材料带入法:在线框表现图里将各物体空白处用胶水粘上各种所需材料,材料要求用各种不同的实物材料如麻布、光滑布料、玻璃板、木纹贴纸、塑料、镜子、棉花等。用各种材料的机理纹样表现真实饰物在空间里的艺术表现;综合表现法:用手绘线稿或实景照片电脑处理线稿,将分解各式实际物体元素图片用ps技术处理成软装效果图,打印出来后,可结合材料带入法,使效果图更加形象逼真,这也是专业设计要求的最终表现效果。这样客户能直观可触碰感受软装布局设计的变现方式。上述教学方法进行的同时也需加大相关专业的训练,如手绘效果图表现、电脑效果图制作、相关图片杂志的收集、参观考察展示展览,加大选修课范围如增开插花花艺、布雕、环境空气处理等辅助课程。
2.引入实际项目进去教学将社会实际案例项目导入校内专业教学,其目的是为在市场规范设计下,进行实践型练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对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操作性具有相当意义,架起专业教学与市场的通道。通过项目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3.试行以校内教师进行基础理论课教学与校外设计师实践项目指导结合进行合作化教学,使学生既有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具备实践能力的拓展,是有效提升该课程教学与发展。
二、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1.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健全和规范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前在未提出软装饰设计这一课程前,学生学习有关软装饰设计相关知识是由装饰艺术设计及展示设计等课程顺带或套用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使该门课程有名无实。所以对软装饰设计概念、表现方式、设计风格及设计内容的重新梳理是对该方向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方式能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贴近市场需求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软装人才。通过多方位平台在教学中采用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的种教学探索,其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其二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设计创作热情。其三,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师可从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中及时了解企业市场信息。
3.拓宽学生就业面,促使学生创业可能性由于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每年大批毕业生造成供大于求,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在室内专业学生形成悲观思想及就业压力。然而软装设计的独立划分为室内专业学生题另一个人生舞台,市场检验结果显示经过系统软装饰设计训练的学生专业上手更快更得用人单位喜欢。由于软装饰设计行业门跨高低不同,有一定经验和基础的毕业生学生在商务网络自主创业并取得一定成果。这也为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拓宽就业面。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3
1绿色建筑塑料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对人体健康的保护、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能源的使用率和自然的可承受性。当建筑塑料同时满足这五点的时候,我们称其为绿色建筑塑料。和传统的建材塑料相比,绿色建筑塑料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其原材料将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使用,达到对资源的节约。除此外,大量对垃圾、废渣中可以用的成分进行回收使用是绿色建材的重要方向。第二,在生产的工艺上要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开发无污染的技术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第三,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允许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在无形之中增加人类疾病的发生。第四,在产品的设计理念上进行转变,要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主要出发点,产品应该具有多个功能,例如:抗菌、除臭、防火防水、防射线等等。这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好的帮助。第五,实现产品的可回收、再利用,传达环境保护的精神。
2绿色建筑塑料的发展前景
由于建材本身对资源有着高度的需求,且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一个行业,对大气污染、土地资源有着严重的损害,因此,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建筑业思考的主要方向。在各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绿色环保的宗旨无一不被倡导,环境问题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绿色建筑塑料的发展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前景一片良好。我国在20世纪末加强了对绿色材料的使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然落后与西方先进国家的使用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的使用绿色建筑塑料成为市场的主要需求。发挥市场的引导性作用,对绿色建筑塑料的发展有着推进作用。市场需求能够扩大生产力,能够促进技术的革新。在借鉴外国优秀的经验之后,做好环保“绿色”标志的认证,有利于行业间的监督。广泛的宣传环保意识,为人们普及使用绿色建材对居住环境的重要影响,能够有效的推进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国家政策的落实。除此外,绿色建材的引入,符合国家对行业进步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国家对于绿色建筑塑料的研发和使用,有着政策上的优惠和企业的扶持。这些,都是影响市场需求的重要风向标。绿色建筑塑料成为市场需求的热点,是由于人们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高度要求,迫使人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出现了新的意向。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发进程的加速,国内市场受到了国外市场的挤压。由于西方国家在建筑材料使用上具有更多的发言权,他们的先进工艺和建筑塑料很快的占领了一部分国内市场。在鲜明的对比下,传统的建筑塑料出现了很多问题。除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外,质量上的不过关都引起了人们对产品的厌恶。因此,使用绿色建材塑料成为建材市场的发展趋势。
3绿色建材塑料的市场方向
塑料门窗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材料,其产量很大,在我国沿海地区,绿色塑料门窗的使用达到了70%以上,值得优先推广。新型的防水材料,其发展主要是围绕高分子防水卷材料进行的。由于市场需求很大,其总产量在防水建筑工程的使用比例超过了50%。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绿色化使用,主要表现在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系列的内外墙涂料、复合木地板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一类绿色建筑塑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无公害的发展方向,还要注意其美观度和人们的经济接受能力。在塑料管道的选择上,我国重点推进UPVC管和PE管,这对与城市建筑中的排水系统有着高性能的体现。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塑料已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运用,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
4结束语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4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3年的相关数据,诸如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赔款额度、保费收入,财产险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民用汽车拥有量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利用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理论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来研究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需求状况。
二、统计描述表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及其占比情况从保费收入的角度来分析,在表2-1中看到,财产险保费收入和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逐年递增,机动车辆保费占比稳中上升,其中2010年机动车辆保费占比最大,此后缓慢增长,到2013年增长到75.99%。
三、实证分析
1、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计量方法,将保费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保险价格(P)、收入水平(I)、民用汽车拥有量(L)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S)作为解释变量,其中保险价格是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本年度的保费收入与赔款额度的比值的比值,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利用EVIEWS软件通过多次尝试,为了消除线性相关和自相关将模型设计为如下的对数模型,经过广义差分变换,进行回归分析。lnYt=β0+β1lnP+β2lnI+β3lnL+β4lnS+εt
2、估计参数
由EVIEWS软件对保费收入进行模型估计的结果为:LnY=-6.94+0.54lnP+1.08lnI+0.38lnL-0.0004lnS(-10.92)(7.12)(8.65)(3.99)(-0.03)R2=0.999DW=2.57由模型可知,回归结果得到的修正R2大于0.99,可以看出回归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比较好;在α=0.1的水平下,系数的拟合效果也很好,回归方程比较显著。同时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与保险价格、人均收入、我国汽车拥有量正相关,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负相关。说明了我国经济水平越高,汽车拥有量越多,交通事故越少,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就越高。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空间很大,针对目前的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给出了建议:
1、加快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进程
首先,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能够促进保险公司之间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保险市场氛围,加快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发展进程;其次,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能够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理赔的服务效率;最后,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因为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状况,调整和制定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价格。
2、推动机动车辆保险产品的创新
目前,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产品种类很多,但是缺乏创新,很难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保险公司要不断推出新的保险产品、适合消费者的产品,降低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提高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
3、规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5
该生产线设计掺灰量约50%,掺渣量约30%,水泥及其他掺和料约20%,设计产量10万m3砌块/年,该生产线建成后对外整体承包,投产后,实际生产能力大约在5万m3砌块/年。2008年以前砌块销售良好,对外售价基本在140~150元/m3,2008年以后,由于粉煤灰生产设备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建筑市场不好,该生产线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一些成品也堆积在厂外空闲地方。在夏季时,尽管灰成分不稳定,但灰渣都能够通过承包人销售到商混站。入冬以后,灰渣又无法外销,仍由承包人外运至郊区或荒凉处填坑。C热电厂C厂始建于1988年,原设计规划容量为450MW,其中一期工程的设计规模为建设2台200MW双抽冷凝式供热机组和1台25MW的背压式供热机组;二期工程的设计规模为建设1台25MW的背压式供热机组。一期工程的两台200MW双抽冷凝式供热机组已于1991年相继投产。一期工程的25MW背压机组以及二期工程的另一台25MW背压机组,由于设备的原因和外部热负荷的变化而均未能得以实施。2005年,扩建了1台670t/h煤粉锅炉配套1台200MW双抽汽冷凝式供热机组,同步设置了半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NID)设施。2007~2008年间,一期工程2台机组的除尘装置进行了半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的改造,同时在1号炉设置了1套粉煤灰分选装置后,又增设了1套2号炉粉煤灰分选装置。目前3台200MW供热机组均设置了脱硫除尘设施并设有2套粉煤灰分选装置。电厂灰渣和脱硫灰的对外运输和销售整体对外承包给某运输公司,该公司有18辆运灰车辆。电厂3×200MW供热机组的年排灰渣量约84万t,脱硫灰约40万t。在夏季时,市场对粉煤灰的需求量较大,分选后的粉煤灰市场售价在60~70元/t,但由于夏天机组运行数量少,燃料的质量也好,产灰量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锅炉的底渣(湿渣)应用的情况不理想,基本都是填坑处理。脱硫灰同样较难处理。该工程采用的是半干法脱硫除尘,脱硫灰基本呈干灰状,加水外运时,经常出现加水少易板结,加水多又呈粥状,脱硫灰外运后也没有利用的用户,均填坑处理。在冬季,全部机组处于满发状态,每天排放的灰渣和脱硫灰都外运至偏远郊区填坑处理,而且花费不小,尽管厂内设置了2套粉煤灰分选装置,但到冬季一样停止生产。电厂现有一座水灰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在灰场旁边,建有1个粉煤灰砖厂(民营投资),夏季生产时,粉煤灰原料直接由灰场中提取,冬季也处于停产状态。D热电厂该热电厂始建于1986年,经两次扩建改造,目前装机为2×6MW背压机组和1×12MW凝汽机组,配有3台75t/h中温中压煤粉炉及1台75t/h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总蒸发量300t/h,属城市小型集中供热电厂。目前热电厂正在进行2×200MW以大代小供热工程建设施工。电厂每年的灰量大约9万t,灰渣各占50%左右。粉煤灰的成分相对稳定,电厂设有自己的运输车队,总共有7台运灰车。在热电厂投运初期,根本谈不上灰渣综合利用的问题,一年四季热电厂的灰渣全部填埋处理。近些年,随着国家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重视以及配套一些相关的政策,才使得粉煤灰综合利用得以开展并呈现良好的态势。为保证冬天供暖,热电厂需要4台锅炉全部运行,设备处于满发状态,这时排放的灰渣同样处于无法外销的局面;夏天时,由于没有供暖的需求,热电厂只需运行2台锅炉即可,排放的灰渣呈现热销的局面。为解决热电厂灰渣排放与市场需求无法相互吻合的问题,热电厂利用一块较大的空闲区域,建了一个存贮灰渣的大棚,将冬季无法外销的灰渣暂时存贮起来,待第二年初春时外销出去,即解决了冬季灰渣排放问题,又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沈阳市建材厂、搅拌站粉煤灰应用现状
沈阳市周边没有大型的建材厂,市内现有39家混凝土有限公司,共有80座搅拌站,年设计能力2585万m3。2008年,沈阳市实际混凝土用量1304.8万m3(折合粉煤灰掺入量约104.4万t)。为沈阳市部分混凝土有限公司统计的混凝土年销量相关数据。从粉煤灰用户了解的情况看,大致可以将粉煤灰用户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第二种,具有自有技术并能够生产出一定附加值产品的建材企业。这两种类型用户的情况介绍如下。商混站这种商混站,主要为全市建筑工地提供商品混凝土,是一种利用粉煤灰较简单、低附加值的形式,显著的特点是受季节性的制约。春至秋季时,随着建筑项目的开工,商混站需要大量的Ⅰ、Ⅱ级粉煤灰,而且只要粉煤灰能达到Ⅰ、Ⅱ级品质标准,有多少要多少,还供不应求。如辽宁四方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每天需要300~400t,在粉煤灰品质或数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只能用矿粉替代粉煤灰。还有些企业,如沈阳健晖混凝土有限公司(日需要200~300t)、沈阳亚太混凝土有限公司(日需要150~200t)、沈阳新世界混凝土有限公司(日需要60t)、沈阳天龙混凝土有限公司(日需要50~60t)等在粉煤灰品质及数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从周边城市电厂采购。在入冬后,除冬季需要继续施工的特殊项目(如地铁)需要商品混凝土,极个别商混站(如辽宁鑫荣昌、辽宁鞍东和中铁九局)开工外,绝大部分商混站均随建筑市场一起歇业停产,进入冬眠状态。水泥、建材行业在沈阳市,粉煤灰用在水泥厂的情况不多且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如沈阳宝兴水泥制造有限公司,每天仅需要50~60t的灰量且粉煤灰掺入的比例不好控制。粉煤灰应用在建材行业。某建材有限公司是我们了解到的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混凝土、砂浆、墙体外加剂系列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自行研制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岩砂晶-水硬性胶结材产品[2]。该产品是一种以粉煤灰为载体的多功能建筑材料,通过激发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增加水硬性物质,具有增塑、保塑、引气、抗渗、抗冻等项多功能,这些多功能复合型岩砂晶系列产品,具有提高砂浆和易性、省工、省料、省钱、抗渗、抗冻融,无毒、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环保四大独特优点以及价位低、操作简便等特征,在混合砂浆中完全替代白灰,在水泥砂浆中完全替代普通防水剂并可节约水泥。据介绍,产品投放市场后,销往全国各地,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效益可观。由于该公司产品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所以对粉煤灰的需求不受季节性的影响,即使在冬季,也能够源源不断的外销到南方各地。这是该公司与其他粉煤灰综合利用用户的一个显著区别。目前用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按其质量可划分为3个等级,(分级标准参见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近年来,沈阳市基建项目增加较快,市场对粉煤灰需求量日益增大,尤其是对Ⅰ、Ⅱ级细灰的需求更为强烈,但沈阳地区Ⅰ、Ⅱ级细灰产量较少,基本都是Ⅲ级灰,而且灰的质量不稳定。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人为掺假的行为,影响了粉煤灰的利用。为近6年沈阳地区粉煤灰产量与市场混凝土用量统计数据。综合表3统计数据,结合沈阳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城市供热建设项目看,预计到2015年间,沈阳市粉煤灰需用量和粉煤灰产量每年都将会持续增长。
市场需求论文范文6
关键词:市场意识;效益;社会需求;服务;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提供知识教育服务和劳动力培训的机构,应当与市场经济互相适应,积极参与竞争,形成教育和整个社会相辅相成的发展机制。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WTO,承诺逐步开放教育市场,随着人世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教育机构到我国国内争夺生源,挤占国内高等教育市场份额。如果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固守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缺乏市场意识,将会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一、追求办学效益
高校办学效益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是指高校的教育投入与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高等教育需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偏重于强调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有的认为教育部门就应该只有投入而不求相应的经济回报,也有的认为讲求办学效益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由此造成大学的学费过高、大学生的上学难,这些都是对追求办学效益的误解。追求效益就是希望以降低成本为手段,以较小的投入得到较大产出。从高校运行的现状看,对效益的重视不够,往往不顾自己的物力和财力,存在着浮躁追风、急功近利的现象:学校建设贪大求全,大搞形象工程,追求校园建设的气派和豪华;不按需要购置仪器设备,大量设备闲置浪费。其后果是造成学校大量欠款,学校的大部分经费用来偿还银行利息,有的甚至达到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
高等教育亟需建立起投入产出机制,对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和耗费不能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凭感觉来决定,需要根据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办学成本、可能的风险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论证,对把经费使用到什么地方、投多少、将会产生什么效益或风险做出严格的核算。通过将人才成本与学校取得的教学收入对比,并将自身的成本同国内外同类学校的成本水平进行比较,掌握自己的办学效益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教育投入在市场中得到合理回报,形成高等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保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讲究服务
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仔细考察当今世界成功的大学,没有一所是离开学生培养这项主业的。但现实情况却是我国很多学校的工作中心偏离了人才培养,只注意从科研成果的多少来提升学校档次,追求的办学定位、校内管理目标的重心更接近于科研院所,其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偏离学生,缺乏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意识;教师的精力也不是放在教学上,出现教授不“教”的现象,甚至到了教育部发文件要求所属大学的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地步。高等教育应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真正把学生当作顾客,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决定,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弗里德曼指出:学校系统就像是一个竞争市场,在那里,个体企业家将会争着以最低费用提供最佳服务。这些企业家会积极聘请最好的教师,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开列出顾客要求的特殊教育,并加速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改革。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偏好,选择最适合的学校送子女就读。在教学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所以他们在某方面渴望得到更多的相关知识.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发展变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等旧教育思想,使学生能够自由、平等地与老师交流、探讨,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单纯的管理学生转向引导学生,鼓励、保护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如从教室的座位和灯光、图书资料、互连网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方便,让学生有学习选择权,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在生活方面,由于学校内部商业活动的垄断性,学生无法对经营者讨价还价,经营者容易缺乏服务意识,后勤服务成为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多关心过问学生的生活,从后勤管理着手,强化服务意识,制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三、关注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需要关注社会需求,因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将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逐步成为评估大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学者JohnE.Chub归纳出教育市场化的三个主要论点:首先,学校热衷于讨好学生和家长,学校也乐于回应服务购买者的要求。其次,学生和资源会从不受欢迎或不能满足服务购买者要求的学校向受欢迎或乐于回应社会需要的学校转移。再者,教育市场的运作奉行大自然物竞天择的原则,对表现及素质欠佳的或不受欢迎的学校进行淘汰,它们可能被迫关闭。高等教育关注社会需求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如同研发产品必须找准市场的切合点,如果高等教育部门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就会导致高等教育的盲目和失衡发展,造成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难以招聘到符合他们要求的人才的局面。另外,既要看当前的社会需求情况,也要预测三年或四年后的社会需求情况,否则就会出现众多院校蜂拥而上兴办热门专业,而几年后这些专业的人才超过社会需求,造成人才过剩的现象。另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发展及社会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一些技术应用型专业,科技迅猛发展,技术更新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确立人才培养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适应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时展的需要。
四、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