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观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木兰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1

但她的命运十分坎坷,有一次被可恶的柔然人弄得双手一直颤抖无法使用织机,就是一些最简单织布绣花都不能做了,但一位名叫“八辈蚕”的人叫花木兰学习飞针从而治好了花木兰得手。她还被柔然人用毒烟毒瞎了眼睛,但一位柔然的王子在潜伏在魏国时喜欢上了她决定帮她拿到解药,几经周折才好不容易拿到了解药帮花木兰回复了眼睛。

花木兰等几名秀女完成了和亲图,为了这和亲图花木兰的母亲和她好友的母亲的死了,都成了刀下冤魂。完成了和亲图,还嫁了一位西海公主去了柔然应该不会再发生战争了,但柔然命人抢了和亲图声称自己没拿到和亲图挑起战争向魏国发起攻击。因为花木兰的父亲生病了,花木兰就把名字改为“花弧”主动替父从军。

“花木兰传奇”这部电影拍的很好,花木兰传奇的主人翁挑选的也很好,这位演员表现出了男儿的血气方刚,在战场上有带兵打仗的能了她有“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的预知能力。

我挺喜欢花木兰身边的柱子,为人忠厚老实,是一名出色的近身格斗家,为花木兰保守了许多秘密是一位可靠的好伙伴。我个人不喜欢书生,他虽然很聪明但很骄傲自大,喜欢听别人的阿谀奉承,而且很会吹牛。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2

于是,在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笔者尝试引入了以京剧和地方戏秦腔、豫剧为主的戏曲选段做教学参考。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使用戏曲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课堂教育,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仅有提高文化修养的作用,更能对其专业提升有启迪作用。

一、借鉴发音方式、学习人物塑造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多种艺术样态,并将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舞台呈现。戏曲演员的发声方式可以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借鉴;戏曲演员的人物塑造,也能帮助学生增强舞台表现力,使其更好地在镜头前展现自我。

科学的用嗓方法对于主持人和戏曲演员同等重要。过去戏迷以“听”为主要欣赏方式,所以“唱”就是戏曲表演的核心。比如京剧旦角儿使用的小嗓,河北梆子老生使用的背工音,豫剧部分旦角儿和须生使用的二本嗓子,本质上都是假嗓的运用。在给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上专业课的时候,播放秦腔名家肖玉玲演唱的《三堂会审》选段,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真嗓、假嗓,以及真假嗓的过渡和融合,对拓宽音域和增加声音表现力有极大的帮助。

过去剧团演出往往要“一本加三折”,没有科学的用嗓方法很难支撑下来。于是,很多戏曲演员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总结出适合的方法。秦腔名家马友仙年近七旬,其嗓音依然极具穿透力。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嗓音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上存在着问题,有的主持人连一场晚会都坚持不下来就已经嗓音嘶哑。如果播音专业的学生学会科学的用嗓方法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马友仙的唱段《窦娥冤》录音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用嗓的益处,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用嗓方法。

好的戏曲演员具有强烈的“气场”,这就是俗称的“镇得住台子”,好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素质。气场不仅是通过服饰和妆容展现,更是以饱满的精神所生发。秦腔名家全巧民身材瘦小,但只要唱出一句“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就能抓住台下观众的目光。陕西电视台主持人陈爱美主持《秦之声》多年,和很多身材高大的主持人或演员合作,但观众并不觉得不协调,反而觉得她更显光彩照人。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这两人的录像对比播放,让学生自己领悟到“气场”是什么,并在实践中充分练习,扩大气场,以饱满的精神“俘获”受众。

戏曲演员在演出过程中要体会角色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表演将内在感受传递给观众,通过眼神、动作和语言直接与观众进行交流。很多主持人在录制现场不敢跟观众直接交流目光,在镜头中看起来目光涣散无神,表情呆滞死板。京剧名家孙毓敏特别强调眼神的运用,她认为,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是“加强感染力的绝好手段和窍门,简直就像一根线抓住观众的眼神、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观看孙毓敏演出的京剧《红楼二尤》和《金玉奴》录像,学生体会到“二目发光”所展现出的精气神,体会到“视像具体”所带来的感染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展现力。

传统戏曲特别是文人剧目,优美而凝练的唱词或者道白,不但为观众提供了艺术享受,还用最快的速度使观众进入剧情。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也必须用最流畅的语言与来宾交流。但是的确存在着部分主持人因为语言问题无法顺利完成节目的情况。如北京电视台某谈话节目主持人在面对一位学者的时候,提问刁钻乏味,被该学者嘲笑;中央电视台某著名主持人在一次直播节目中语言混乱,网友对此恶评不断。这种障碍也可以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得以改进。豫剧大师阎立品的《秦雪梅》里有大段典雅优美的唱词,特别是“灵堂”一折,三次献爵层层递进,通过精美的唱词和用典将剧情推向。笔者组织学生观摩该折子戏的录像,要求学生以递进关系为主线写下观后感。在其后举行的辩论赛中,学生使用这种递进式的论说方式,通过用典和举例来验证己方的观点,同时语言严丝合缝,让对方无法攻破,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果学生能沿用这种方式,对其今后成为一个优秀访谈节目主持人是有好处的。

二、培养爱国情操、力争德艺双馨

要成为一个剧种里叫得响的大师,拼的是文化。相反的,目前部分主持人的文化素质却有待提高。某主持人在节目中错别字连篇,甚至连嘉宾都皱起眉头提示他念错了字。评剧名家新凤霞演的虽是地方剧种,但举手投足显示出来的雍容大气跟她拜师齐白石学习国画分不开;在吴祖光的鼓励和帮助下,新凤霞还出版了26本书。在课堂上,笔者播放了新凤霞演出的电影《花为媒》片段,介绍了新凤霞的主要经历,学生们认为,必须广泛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才能在今后主持节目时避免出现错误和尴尬。

主持人和评论员不但应该提升文化素质,还需要与时俱进,具有新闻敏感性。在军阀混战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京剧大师程砚秋演出了祈祷和平的《荒山泪》,立即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共鸣。而眉户戏名家李瑞芳在五十年代初演出的《梁秋燕》,则以婚姻自主为主题,表达了青年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在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京剧《荒山泪》中“愿世间从此后永久太平”和眉户《梁秋燕》中“自己的婚姻自己管”两个极具时代性的选段,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除了教材中例举的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革命英雄主义作品外,传统戏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作品。笔者在课堂上播放过豫剧大师马金凤演唱的《穆桂英挂帅》和秦腔名家宋百存演唱的《铡美案》选段,前者体现了爱国情怀,后者体现了刚正不阿,二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要想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节目主持人,还必须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镜头中主持人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但要提高专业素养,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艺德,不能在观众的追捧中迷失自我。豫剧大师常香玉一生奉行“戏比天大”,其核心正在于艺德高尚。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变卖了全部家产,又在全国巡演新编剧目《花木兰》长达两年之久,为国家捐献了一架飞机。在课余时间,学生们观摩了由陈编剧、常香玉主演的豫剧电影《花木兰》并写出了观后感,有学生写道,“剧中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不仅是中华民族孝道的集中体现,还是爱国主义情操的具体表现;生活中的常香玉大师更是为我做出了表率。……正是这种把人民当做亲爹娘,把职业看做比天还大的精神,指引着常大师的前进方向,也为我们重新灌注了精神上的洗礼。”可见,戏曲进课堂对学生的精神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3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有效提问 教学实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承担着这一重要功能。有效提问犹如一条思维纽带,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把握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每个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提问,并以此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了探析。

1.课堂提问要关注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以他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分析知识的合理性,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师生之间的共鸣,问题的设计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一位青年教师上《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这节课,课前没有对股票相关知识作较详细的介绍,就直接将教材中“股市风云”活动框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提出“谈谈你对股票投资的看法;股票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两个问题。课堂上鸦雀无声,学生反应者寥寥,不知如何作答。所以课堂提问必须正视学生是否拥有相关知识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开始而不是脱离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经历体验,想当然地提出问题,其结果必然是问也白问,收效甚微。

为此,提问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我们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作为设问的切入口,充分考虑班级中各个层面学生的基础状况和认知水平,努力做到贴近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区”,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同时,问题设计还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设问,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使各类学生在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内积极思考,各有收获,让课堂提问成为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事。

2.课堂提问要关注“问点”,避免功能异化

课堂提问要选好“问点”,才能发挥好其功能。问点是教材中适合提出问题的切入点。问点应选在的重点、难点知识突破口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选好问点还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努力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掀起思维的波澜,推动学生积极应答。

在现实课堂中有很多不关注问点的提问,导致课堂提问功能异化。比方,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分巨细,处处皆问,喜欢学生即问即答或齐声回答方式。这种方式给听课者呈现出课堂气氛的一派热烈、高昂的景象,对引领教学进程,提高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是有帮助。但问题在于即问即答或齐声回答,学生缺少时间思考,更无法展开讨论,促思和激发探究不够,易造成表面的假象使反馈的信息失真,影响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判断。而且过多或不合时宜的提问有时把学生弄得很疲劳,而且效果不大。因此,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及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得到启迪。还有某些教师课堂提问只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提问成绩中差的学生,甚至将提问作为惩罚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表现顽皮学生的一种手段,破坏班级和谐的教学气氛,造成师生情感上的对立和抵触。

3.课堂提问要关注课程资源开发和问题情境创设

教材资源是一种基础性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开放的教育理念引领学生把目光和行为投放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让学生通过参加与自身知识、能力相称的社会实践活动,主动获取与学科有关的知识,在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实现理性的升华。同时,教师也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开发和运用,对教材中观点和原理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设问,尽可能体现新颖性、灵活性。

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这一框题时,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旁边的福州茶花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带领学生了解公司理念、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发展历程、经营业绩等。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参观茶花塑料塑料制品公司,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从1997年创办至今仅17年的时间,茶花塑料塑料制品公司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家居塑料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学生们对自己这次参观行程进行回顾和思考,纷纷谈自己印象和观后感。对该公司发展能成为全国的龙头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如:企业的理念很先进,率先与国内知名超市终端建立强强联手的密切合作伙伴关系,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该公司是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讲究诚信;该公司是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非晶表面技术开发项目的承担单位,科技水平高;公司还坚持开拓创新、规模经营、品牌经营并举,是中国驰名商标等。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归纳提升,推动学生提炼出一所企业走向成功所应具备的共性东西,与教材的观点相呼应。

有效提问不仅能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知识,更能使其获得情感的体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在讲授《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框题时,通过多媒体视频和文字描述向学生呈现以下内容:中国传统文艺作品《花木兰》被美国、印度等国翻拍成动画片;国宝熊猫被美国也拍成了电影《功夫熊猫》,而且该电影成为梦工厂有史以来首映周末票房最好的非续集动画片;近年,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看完后,一片唏嘘声,几位学生发言都表达一种激愤的心情,个别甚至讲我们要告他们侵犯知识产权。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赞赏他们有民族情怀和爱国之心,但对学生指出先不要着急谴责别国做法,而要认真反观一下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及时地将学生思路引导到审视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存在的问题上。一些学生举例作了说明。最后笔者把问题升华到面对文化发展的严峻形势我国如何应对挑战?引导学生从政府、文化企业、公民个人方面进行阐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多方面挖掘课程资源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巧设疑问,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4.课堂提问要关注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注重对学生不同的回答给予及时而权威的点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倾听,既要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在指出其观点的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学生不屑一顾,也不能对一般性的回答作无原则地赞美。对一些课堂上学生的临时插话,教师不要责难或不与理会。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包容学生的独特体验,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话语权,运用教学机智使其话题和观点融于教学活动中,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比较精彩和独特的表达,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不急于点评,而应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间不同意见者进行辩论,鼓励竞争,大胆质疑,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辩论中明晰正确和错误,修正和完善所回答的观点。教师要珍视学生在讨论中所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及时表扬有创见的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评价,强化成功感。

5.课堂提问要关注学生的质疑和提问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技巧,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由“师问”向“生问”转化。问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气氛,教师切不可一言堂,更不可气势凌人,教师的教态和语言应有一定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于课堂上敢于向老师提问的,教师要决不吝啬表扬,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和荣誉感,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紧张心理的利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建立起对学生课堂提问的激励办法,如每节课上由科代表将主动提问的学生姓名、日期、内容、回答者姓名进行登记,每周统计一次并给予红榜公布,同时将统计成绩纳入学生的期末总评。如发现谁提出的学科问题让老师都难以回答,说明问题有深度,则登记下来课后解答并给予更高的褒奖。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表达出来,调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老师和同学的点评中获得进步,实现能力的提升。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有效性实现程度如何在于政治教师“善问”和“巧问”的水平。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关注点,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及时导疑、释疑,特别是促使学生主动质疑和发问,从而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