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室护士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注射室护士总结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1

关键词:注射室;护理风险;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1-01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用药各类的广泛,以及疾病种类越来越复杂,对医院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评价医疗体系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1]。门诊注射室具有业务量大、患者多、流动性强、工作量大、用药种类多等特点,易存在护理风险隐患,影响注射室护理的效果与安全性[2]。因此探讨与研究注射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对风险的对策,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事件,为医院护理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门诊注射室共接收患者2236例,男性1365例,女性871例,年龄12-64岁,平均(38.2±4.9)岁。

1.2方法:将所有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取和筛查,记录临床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例数。建立护理风险研究小组,由注射室3名护士负责,将所有护理风险产生原因共划分为四大类:(1)药物因素;(2)医护人员因素;(3)患者因素;(4)管理因素。

1.3统计学方法:软件采用PEMS 3.1,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认为P

2结果

如表1,药物因素是引发护理风险的首要因素,占39.13%,明显高于其它因素(P0.05);管理因素占护理风险的13.04%,明显低于其它因素(P

3讨论

总体而言,我院门诊注射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06%,但通过对风险诱发因素的总结发现,很多风险是可以早期发现和解决的,根据本研究的统计数据,护理风险的诱发因素主要包含如下几项:

(1)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质量、保质期、用量、用法等是导到用药风险的直接因素,与此同时,用药配伍的禁忌等也值得关注,用药不对,造成患者发生不良的临床反应,及易引发各类危险事件,甚至危急患者生命健康。

(2)患者因素。患者具有主观意识,由于学历、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等的不同,患者对于临床护士的相关指导与叮嘱有着不同的依从性,从而造成部分患者未能严格遵医嘱而产生护理风险。

(3)医护人员因素。由于工作量大、负担重、患者要求多等,护士难免在临床发生遗漏、粗心大意等问题,给护理风险提供空隙;另外,还有少数护理工作者责任心不强,临床不能够严格遵照注射室相关规定,从而影响护理效果。

(4)管理因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门诊注射室的相关管理办法也应随着临床的需求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比如目前临床缺乏相应的阶段性技术培训、患者管理与健康教育办法等,这些都给护理风险提供了发生的机会。

4对策

诚然,护理风险客观性存在,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和体制来加以预防,从而避免遏制隐患,避免风险发生,或者将已经发生的风险控制在最小损失范围内[3]。根据本研究的护理风险产生原因,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对策进行风险管理和预防。

(1)体质的规范与完善。为尽可能地避免门诊输液室的用药风险发生,首先要从整个科室的日常管理制度及用药规范细则入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且附加一定的奖惩措施,使护士工作过程中有所禁忌,备加小心。要从输液前、中、后三个时期制定相关的护理程序及规定。用药前必须认真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必须先做试敏;用药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输液速度,严禁患者自行调速,并为患者讲解输液用药等常识;输液后,认真对护理情况进行登记,字迹清晰、记录详实。

(2)理念的改进与流程的创新。门诊用药必须以“零缺陷”为管理理念,虽然安全不存在绝对,但从思想意识上要首先告诫所有的医护人员,患者的生命和满意度是最中心的问题,因此“零缺陷”是门诊输液室工作中最基础的问题。再进一步通过各类培训、讲座、实践,来提高护士们对于用药风险的防范意识,将易出错的问题总结起来,使更多的人加强认识与关注。

(3)医护人员的思想转变及防范意识加强。业务培训不仅具有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作用,还能在不断地重复与提示中,强化护士们对于风险防范的能力与意识。组织护士对用药知识的学习不是单一的,而是要通过讲解与讨论,使护士之间形成交互性的交流,将一个知识点扩展给多个人,将一个实践经验传播给很多人,这样不仅节省了会议或讲座的时间,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对于用药知识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余卓卉,钟美香. 注射室用药风险防范[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221-223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门诊注射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门诊注射室是人们患病初期集中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比较忙的一个科室,护士长期工作在一个患者密集的场所,容易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侵袭,使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防护,使职业危害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对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危害因素

1.1.1 噪音 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最大的职业危害因素就是噪音。为了便于工作,注射室一般设计面积为50~80 m2,相对较小,而患者有时多达100人次,加上陪护家属,人多嘈杂;还有患者的、不合作小儿的哭闹,形成了一种高分贝噪音的环境。常时间处于噪音之中,能导致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神经衰弱等[1]。

1.1.2 锐器伤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2]。护士为患者进行各种注射时,都要接触到安瓿瓶、尖锐针头等物品,容易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

1.1.3 劳损伤 由于患者多,护士的工作量大,加上长时间站立、日光灯的长期刺激,易导致颈椎病、腰腿疼、下肢静脉曲张、眼干涩等劳损病。

1.2 生物危害因素

1.2.1 病毒 因针刺伤容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因皮肤接触可能传染带状疱疹;因吸入流感病毒含量高的空气可能传染上感。

1.2.2 细菌 注射室患者多,空气污浊,尤其是有被漏诊的具有传染性的早期开发性肺结核患者,使注射室护士容易患肺结核等细菌性疾病。

1.3 化学危害因素

1.3.1 消毒制剂 用于注射室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器械消毒的各种制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刺激,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鼻炎、结膜炎、头痛、记忆力减退[3]。

1.3.2 化疗药物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些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为了方便,选择在门诊注射室做化疗。在化疗药物的配制过程中,均可出现肉眼看不到的含有药物的微粒或气雾污染环境,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吸入,对人体产生危害[4]。

1.3.3 臭氧 紫外线消毒空气时产生的臭氧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接触对人体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呼吸道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吸入臭氧,有诱发肺纤维化的可能[5]。

1.4 社会危害因素

1.4.1 暴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过度增强,医患纠纷不断升级,暴力已经成为威胁护士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1)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有时因为小儿静脉注射失败,家长就心疼而与护士发生争吵,盛怒之下家长很可能做出不理智行为,推打护士情况时有发生;(2)有些醉酒患者,神智恍惚,异常躁动,很容易误伤护士;(3)打架、斗殴后造成外伤的患者,一般性格都比较偏激,稍有不慎就容易对护士拳脚相加。

1.4.2 歧视 由于社会偏见,目前护士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容易被一些势力眼瞧不起,对护士没有礼貌,不尊重护士,有时甚至故意刁难护士。

1.5 心理危害因素

1.5.1 自卑 由于门诊注射室护士工作辛苦,待遇一般,加上社会地位较低,受尊重程度差,护士易产生自卑心理。

1.5.2 焦虑 工作量大,护患关系日益紧张,使护士逐渐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感觉上班压力大,特别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2 防护措施

2.1 对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噪音的防护 当班护士要加强管理,向患者耐心解释,尽量减少陪伴人员;对小儿静脉注射,要充分准备,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哭闹。

2.1.2 锐器伤的防护 要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锐器废物管理。重点注意在使用锐器前、中、后正确操作,做到忙而不乱,尽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2.1.3 劳损伤的防护 增加人员,减少人均工作量;定期岗位轮换,让注射室护士能得到适当的休息。

2.2 对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2.2.1 感染病毒的防护 临床各种病毒性血液传染病主要由针刺伤引起,因此,预防针刺伤至关重要。强化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主动接受职业防护和标准预防教育[6]。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争取做到针头零刺伤;如不慎被刺伤时,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根据情况注射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并随访观察,建立锐器损伤呈报制度。

2.2.2 细菌性疾病的防护 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遮住口鼻。做好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病菌含量。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地面、桌椅、物品、器械,正确处理患者的分泌物。

2.3 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 各种消毒剂的防护 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接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和手套;配置消毒液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浓度、剂量要准确。

2.3.2 化学药物的防护 加强护士化疗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用防护用具,如手套、袖套、防护围裙、防护眼罩等。

2.3.3 臭氧的防护 在紫外线灯管测试时要戴防护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使用紫外线消毒时禁止入内。消毒完毕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半小时后方可进入[7]。

2.4 社会危害因素的防护

2.4.1 暴力的防护 医院要把暴力问题作为一个新课题,认真对待,不断总结如何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暴力的有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我保护,如提高警惕性,掌握适当的防卫技术,及时通知保安人员等。

2.4.2 心理调整 护士不要太在意别人不公正的看法,要摆正心态,自我调节,排除困扰,正确面对。

2.5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5.1 自卑的防护 通过锻炼、自我教育等方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培养自信心理。抛开世俗的偏见,重新评估自己,正确看待护理职业。控制情绪波动,保持心理稳定。

2.5.2 焦虑的防护 实现人文关怀,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放松身心。

参 考 文 献

[1] 赵叶.征服噪音,还自然以宁静[J].下一代,2006,5(2):107-108.

[2] 周敏.护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2009,19(16):2162.

[3] 李艳红,谢丹,翟欣荣. 手术室的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3,19(11):35-36.

[4] 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3(2):58-59.

[5] 马欣.麻醉复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河南外科,2008,14(2):119-120.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3

不断学习新的的医学理论技术,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心理,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

二、术前防视护理

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用自己的言行与病人沟通,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提出各种问题,并用科学诚信的态度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大多数患者急于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法,我们就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术和麻醉方法,示范手术时的,使其术前在病房床上预先进行训练,进入手术室后能立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阅读病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化验单据等辅助检查,手术名称、麻醉方法,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三、术中麻醉意外的配合护理

常备器械和药物的准备,如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心电监测仪、吸引器等。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间羟胺、碳酸氢钠等。

麻醉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可早期发现,尽快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腔内有异物,协助麻醉医师吸引清除,如果发现气道堵塞,准备气管切开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在麻醉医师准备气管插管时,护士应先口对口人工呼吸,避免病人的通气中断。建立可行的静脉通道,为抢救时用药争取时间。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注射室;风险管理;服务流程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86.52%上升到96.24%。讨 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49-51.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5

周二、亲自或指导护士检查治疗室、人流室、产房、洗婴室、仓库的药品、器械、敷料、被服等保管使用消毒情况,做到物品定位、定量、定期消毒,器械性能良好,进行护理查房和护理业务学习。

周三、跟班工作,深入检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护理,组织全科护士对危重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和卫生整顿。整理出院病历归档。

周四、领取备用物品。参加院周会。检查住院病人收费情况。

周五、与科主任总查对医嘱,传达院周会,与科主任总结本周工作情况,检查护理员工作,并进行检查评比、排班,计划下周工作。

新年伊始,各科室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围绕创建全国、全拾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目标,制定了本科室的护理,内容翔实,措施具体,注射室、妇科、心内科、感染科、胃肠外科、妇科对科室全年的护理工作做了具体的工作进度安排。各科室在质量安全、教学培训、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护患沟通上想办法、动脑筋,出台了许多专科特色鲜明工作方法和细则,汇总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1、质量安全“讲究规范、注重细节”

心胸外根据病种细化规范交xxx内容(给氧、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必须测量血氧饱和度;心脏病人必须听诊心率、心律等);注射室加强门诊注射用药管理,每月学习新药知识,贯彻注射用药安全操作及使用规程,实施科内制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神经内科建立护士安全档案,实行月安全积分与年安全积分的管理,进行一月一汇总一排名,安全积分与年度评先、评优挂钩。

骨二科制定并完善骨科专科应急预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人工关节脱位、肺栓塞、脂肪栓塞等,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妇科科内每半年评选一次最佳质控员及最佳质量个人,给予表彰。手术室术前访视重质量、术中护理重服务、术后随访重反溃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6

一、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

护士作为白衣天使,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对于一名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接种护士要求有安全接种意识,掌握注射的基本知识,操作熟练有序,注意细心、耐心、专心,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总结接种预防实践经验,是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的必备条件。

二、接种人员(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护士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接种人员(护士)工作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之一。护士的业务素质提高是预防水平提高的基础,通过鼓励和支持各位护士人员参加护理学历考试和进修学习等多种培训途径,来弥补专业技术的不足,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应急能力。培养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完善自己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护士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上树立起“与接种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把满足接种者与监护者的需要,提高其满意度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及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

三、加强接种人员(护士)预防接种注射的培训

预防接种(注射)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和肌肉注射四种,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后三种,还有一个口服途径。疫苗有活菌疫苗、死菌疫苗和类毒素三种,根据各种疫苗的作用机理要求,针对接种室的工作特点,各位护士应能精确配制疫苗剂量,不同的疫苗采取不同的接种方法,方法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预防效果和产生不良后果,因而应严格培训。

四、 耐心询问接种者情况,掌握接种的禁忌症,遇到紧急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接种前需问清健康状况,告知受接种者和监护者各种疫苗的接种对象,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与禁忌症,如有皮疹、腹泻、发热、咳嗽等症状和体征,不给予接种,以免疫苗不良反应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造成受接种者与监护者的误解。接种后应留观二十分钟,观察注射部位状况,有无疫苗液的外渗,注射部位的肿胀、疼痛、出血等。接种者若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快等症状,提示发生了异常晕针反应,此时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并让接种者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必要时可针刺入人中、合谷穴,一般即可恢复正常。数分钟后仍不恢复正常者,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次。

五、培养良好的操作技能

注射时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接种技巧,因小儿不配合注意做到三快(进针快、推液快、拔针快)一按压,其它接种者两快一慢(进针快、推液慢、拔针快)一按压,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两分钟,防止苗液外渗,影响效果。极少数特殊接种者因损伤浅表毛细血管出血,行动不便者应积极主动为其按压,直到注射部位无渗液、停止出血为止。

六、建立良好职业形象

医护人员是被接种者首先接触的人,应注重着装,衣帽要整洁,热情礼貌,给被接种者及监护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注射过程中护士应注意举止轻柔稳重,工作忙而不乱,态度和蔼,说话温和谨慎,用心去赢得理解和尊重。

七、掌握交流和沟通技巧

交流时态度温和、理解、大方,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科学、生动、安慰性的语言。注意沟通技巧,耐心向被接种者及监护人讲解一类疫苗(国家免费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有价疫苗)的免疫程序及接种情况,以免造成被接种者和监护人的不理解,带来负面影响,切忌产生争吵。护士应学会怎样与被接种者和监护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预关系,如何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拥有高素质、高水平、技术精湛的护士队伍是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总之,护士工作规范化不仅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就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而且还可以使护士提高责任心,认真制订操作措施并加以实施,提高被接种者与监护者的满意度,还能使新的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提高护士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

[2] 郭风炎. 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