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1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同志XX年2月1日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三个代表精神,贯彻XX年两厅发表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新宪法的有关规定,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做好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 工作目标:

2009年工作计划中,通过法制课、法制教育讲座、法制教育宣传等工作,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地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我校已聘请了西河派出所的管理片民警及西河火车站铁路派出所公安为我校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请他们定期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和开展法制教育座谈。

2、在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中都制定了主题教育活动,其中法制教育讲座就是其内容之一。

3、相关专业开设了法律课。

4、各班建立问题生档案,并制定了帮教措施。

5、开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

6、通过召开家长会和进行家访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监督和教育活动。

7、通过每周的校园之声广播和板报形式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8、通过树立优秀典型,表扬先进的活动对学生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9、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10、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网,及时沟通,充分发挥社区的监督教育功能。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2

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实施"文明在行动"系列工程,创建"文明学校,和谐马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中心工作

深化荣辱观教育,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树立为国争光的志向;加强法制安全教育,争创平安和谐校园;开展文明在心中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住校生管理,提升住校生管理品位;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校互动效能,

重视德育队伍培养,落实德育导师制工作;搭建心理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主要措施

开展以"感受新变化,迎接_大"为主题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向学生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_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_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志向,并努力把远大志向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健康成长。

围绕着活动主题,重点开展好六个"一"教育活动:

(1)上好一堂形势教育课。(2)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要根据课本上布置的社会实践题目,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感受家乡的变化,感受社会的变化,以亲身体验来加深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3)开好一次主题班(团、队)会。各校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利用庆祝58周年的契机,安排各班开好一次主题班(团、队)会,让学生畅谈、交流自己在学习、教育和在社会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小调查报告、演讲、绘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4)出好一期专题黑板报或墙报。在主题教育活动月期间,要以"感受新变化,迎接_大"为主题,以班为单位出好一期专题黑板报或墙报,还要布置好校内的宣传橱窗,加大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5)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中华经典美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热爱,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6)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民族精神教学论文评比活动,选送一批优秀论文参加评比。

2.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广大中学生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对我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校决定进一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

(1)、通过荣辱观教育的再深化,使广大学生更能明辩是非、善恶、美丑。

(2)、通过荣辱观教育的再深化,使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通过荣辱观教育的再深化,继续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4)、通过荣辱观教育的再深化,再次推动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5)通过荣辱观教育的再深化,有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重视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教师"十不准"激励教师树师德表形象,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使之成为高尚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继续坚持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切实履行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要求做到:"勤"--勤下班级,勤下寝室,勤抓学习,勤做思想工作;"韧"--小错误,小问题不能小看,诚心、细心、恒心地实施学生行为量化考核;"严"--从严治校,从严治班。

进一步完善班级量化考核办法,以班级量化考核为核心建立制约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评优争先"活动为契机,抓典型,开展"榜样在我身边"活动,激励班主任争先创优,促进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年级组建设,进一步健全年级组长例会制度,及时交流全段工作情况和经验,研究解决年段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强化年级组在日常教育中的管理功能,促使班级常规考核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对年轻班主任培养。切实做好新老班主任结对工作,明确"师徒"职责,定期给新班主任开设讲座,加快班主任后备队伍的建设。

加强学校的信息宣传工作,继续落实处室责任制,分解工作目标,努力完成市教体局下达的任务。

4.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继续进行安全工作每月大检查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通过讲座、广播会、安全疏散演练等形式,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安全工作"月检"和"五查"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除"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等专题教育外,还应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控能力"等方面加强宣传和指导。扎实做好以"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犯罪,防范侵害"为主题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5.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切实开展"德育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每位导师对责任圈内的学生从结对到学生毕业予以全程关注,全面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提高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加强学习,转变育人理念。形成"力求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成功教育主张: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是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动力,倡导教师要为每一

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成功不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是成功,把握契机,适时激励学生把各方面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学业中来。

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建立定地点定人员定时间定职责文明岗制度,提倡学生自主管理,从学生的书包、发型、服饰着手,狠抓行为习惯、仪容仪表、环境卫生、公物爱护等。继续实施"首遇责任制"。全方位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加强校园卫生,自行车停放检查力度,为净化、美化校园本学期实施"买零食,吃零食"的若干规定,组织搞好每月一次的大扫除,提高卫生标准、地面、门窗、墙等要见本色,清除卫生死角。

加强住校生管理。进一步强化住校生的管理工作,狠抓住校生寝室物品摆放和安全卫生,开展寝室的评比和住校生才艺秀等活动,着重抓住校生的文化建设,力争在住校生设施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6.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3

一、实施道德教育行动,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施道德教育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推进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互动。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我们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我们把德育寓于各种学科教学之中,寓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德育目标的落实。特别是对人文类学科增添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理科课程适当融入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容,艺术类课程适量增加民族传统艺术欣赏的内容。我们把学科德育功能的更好发挥和德育目标的进一步落实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我们重视发挥地方乡土教材的德育功能,按照思想性、时代性、地方性、趣味性的原则,认真搞好乡土教育和校本教育,使之成为深受广大未成年人欢迎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二是深化传统教育。我们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注重抓好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特别是着重抓好福州则徐中学、则徐小学的禁毒教育典型;闽侯县祥谦中学、祥谦小学的革命传统教育典型;台江区双虹小学的爱党教育典型;长乐师范附小与冰心文学馆共建的爱心教育典型;马尾实验小学弘扬船政文化教育典型等。通过典型示范,探索传统资源与时代内容的结合,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新鲜经验。我们还充分挖掘福州名人资源,开展传统教育,如全市各地以蔡襄、林则徐、严复、冰心、郑和等着名人物的事迹为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弘扬民族文化,做中华好儿女”、“中国人了不起,了不起的中国人”和“寻找名人的足迹”、“寻访三坊七巷名人故居”、“我是中华小主人,民族精神我传承”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是加强法制教育。我们在促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对学校法制教育作出专项部署,要求学校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我们还突出对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教、学校依法治校以及干部教师学法用法的要求,努力构建有效的学校法制教育领导机制和实施体系。在市司法局的支持配合下,建立了法制教育培训机制,改进教育方法与手段,增强法制课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各中小学校聘请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发挥校外辅导员的职业和专业优势,以提高法制教育实际效果。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4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负责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深入宣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法》、《消防法》和《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知识学习内容以及学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年内法制教育的学习时间,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不少于40学时,在校学生应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时间。深入开展学校依法治理,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建立健全包括学校管理、教师职业道德、责任追究、奖惩等内容的学校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和“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工作不断线”的法制教育领导体制,使依法治校从单纯的法制教育向依法治理教学秩序、规范各种收费、提高教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建设文明校园环境转变,切实提高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课堂法制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充实教学力量,将课堂法制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之中,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与交通安全、禁毒、国防、环境等专题教育有机整合,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校)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模拟法庭、开展普法大奖赛等多种形式,用好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三)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认真做好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全区中小学校都要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积极联系驻地部队、政法机关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建立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制。把法制教育纳入校长任期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法制宣传教育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列入对学校的考核,将法制学习培训作为教师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举办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训师资队伍。

(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在各学校设立法律图书室或法律书橱、开辟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挂图、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律常识。开辟校园网“法制教育专栏”,利用学校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抵抗能力,发挥网络在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六)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制定《*区创建“法治学校”评定标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各学校要按照“法治学校”的评选要求和标准,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与素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年内在全区开展首批市级“法治学校”评选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区教育局牵头,具体负责“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工作推进表,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确保活动质量。

(二)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加大对“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区教育局将在《*教育》报和教育信息网开设专栏,并通过有关媒体及时对“法治学校”创建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十一月中旬,推选部分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召开“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38-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G13DB1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晓杰(1978―),女,辽宁丹东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民俗学。

一、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状

(一)生源数量飞速发展,但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来华留学生层次却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与国际强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高校既缺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又缺少大师级的师资队伍,无法进入国际学术核心。二是一些高校不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仅将其作为教育国际化的点缀或者是赚钱的工具,对来华留学生实行“宽进宽出”的特殊政策,其结果只能是在留学生的低层次培养上恶性循环,无法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

(二)缺乏政府主导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依然各自为政,仅仅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过于注重留学生教育带来的经济利益,片面强调争夺留学生教育市场,这往往导致恶性竞争,产生严重的内耗。国家教育部虽然强调要做大我国的留学生规模,争取在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国,但是却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发展战略,对国内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也没有有力的制约和合理的引导,这必将使我国的“教育出口”后劲儿不足,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在国家层面缺乏明确发展战略的环境下,国内相关的各项资源也很难得到整合利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很不顺畅,无法形成合力。

(三)缺乏统一规范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自为政,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中国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参照国内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行拟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宽严程度各不相同。如在入学标准上,除了获得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学生有统一的入学标准以外,其他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入学标准都是由接收学校自行决定的;来华留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项考核指标以及毕业标准也都是由各高校自行拟定的。这些做法就导致中国各高校培养的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专业水平和国际化思维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方面,主要以向学生提供课程为主,缺少调查学生需求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日常管理也以集中管理、方便操作为主,忽略学生的利益;在师资上,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严重缺乏,没有能力像其他国家一样普遍开设国际化课程,而且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稍嫌落后,跨文化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监控不到位

目前,我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强,缺少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介入,评估标准还不完善,现有评估方式和结果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在一些国际教育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政府会对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进行宏观控制,另外,中介、民间机构、社会舆论会在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发展建议

(一)进行课程改革,开设国际化课程,努力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高校应大力开发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如中医、中国文艺、中国建筑、中国文学,或与中国特殊国情有关的经济、管理等专业,为这些专业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开设以英语授课的课程,以增强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课程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专业体系,开设国际化课程,使得来华留学生所学课程可以互相衔接;构建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提高中国高校的整体学术质量;创造条件举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专家、教授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力争进入国际学术体系的前沿和核心,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就读。

(二)制定政府主导的可整合各种项目和资源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应该明确指出国家利益所在,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使全社会能正确认识发展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各省市、学校、社会团体及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引导相关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把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我国的国际教育事业,使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确保高校整体教育质量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高校的规模、层次、学科专业等情况,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可操作的最低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可在此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但是原则是只能向上调整不能向下调整。评估机构要定期考察各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方面的达标情况,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建设

国家应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配置教育资源,重视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政策;注重对留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良莠不齐;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建立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机制,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新的留学生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范文6

【关键词】法制教育;缺失;实效性

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方略中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理想、法律信念和法律价值观,成为知法、守法、护法的理性社会公民。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大学生权益遭侵害现象频发,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欠缺。由此,不得不让人们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产生质疑,也迫使人们对现行法制教育的认识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选择。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高校的法制教育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究竟是侧重智育还是德育;是侧重法学知识灌输还是法律素质培养等等诸多问题,人们还没完全明确。

(一)高校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

根据我国官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实践做法,高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尤其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法制教育内容仅占教材篇幅的1/4,导致法制教育的地位无法凸显。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均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二者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我们说提升人的品质,应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宜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不存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谁从属于谁的问题。

(二)高校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是通过特定的法学教育机构进行的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讲授的是法律的系统知识、原理和制度以及相关的人文科学,是法律职业者必备的技能、素质以及法律职业者独特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法律思维;法制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育,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提高法律素质,自觉树立法律权威。

从培养目标上看,法学教育侧重培养职业技能和法律人才,法制教育侧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内容上看,法学教育系统学习法学知识、原理和制度,法制教育侧重培养法制观念和素质。

二、对高校法制教育的重新审视

良好的、全面的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制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对高校法制教育必须厘清认识,正确对待。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长期性

高校法制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不能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结束而停止。要顺应大学生活的阶段性特征,每一学年制订不同的法制教育计划。大学一年级和二年接可侧重进行法律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可侧重进行宪法、民法、刑法等实体法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设置一些相应的法律选修课程,将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中文、外语、社会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可重点开设“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行政处罚法”等选修课;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重点开设“知识产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专利法”等选修课。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客观性

高校要将法制教育覆盖到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活范围之中,包括教室、宿舍、食堂、超市、校园网络等,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运用高校的主要传播媒体,如:校园广播、校刊校报、橱窗展板等,开设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制专题栏目,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和教育,使法律深入人心,并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使其感到“我们生活在法律之中,并以法律为准绳”。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高校法制教育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做好校园与社会的衔接和过渡,为大学生踏上社会做好基本的法律知识准备。

三、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是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结合大学生教育的实践,建议如下:

(一)加强大学生法律基础课的学习

法律基础课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课程。通过法制教育,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树立起法律权威。

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有关的法律规范、事实材料及其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模拟法庭,让大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案件审判,让更多的同学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法制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实践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成对法律的信仰,从而自觉地去遵法、守法、维法、用法。

大学生将学过的法律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到农村、街道、积极参加法律实践,为人民群众服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答他们提出的有关继承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社会治安管理、邻里纠纷等问题。遇到问题就回来请教老师,然后再解答,既帮助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另外,采用讲座、报告会、发宣传单、文艺演出、个别谈心等方式积极宣传法律、法规。

(三)学校要优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环境

大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校要贯彻“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循”,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

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健全,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如:诈骗、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走私等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时有发生,、或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也影响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形成。如果学校不及时给予正确教育、引导,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违纪、违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要不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学校的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能否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关系到依法治校的实施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效果。学校里的年轻人的法律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他们是依法治校的根本,学生的榜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因此,每一个教师和管理者应该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积极依法办事,做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模范。自觉地按照法律和制度来管理学校事务,熟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其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对未来中国法治社会的最终形成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法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其实效性,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优秀人才,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丽,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商业经济,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