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文1

环境监测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考核一、建设目标

通过专业技能达标,能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及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双师素质。

二、建设思路

1.围绕“一个目标”,全面推荐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目标,切实加强质量建设,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2.突出“三个兼顾”,科学确定考试内容与方式。坚持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兼顾,以应用能力为主;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兼顾,以专业能力为主;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新技术兼顾,注重补充环境工程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确保考试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设规划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规划采取学校联合、校企合作培养的形式,共同开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考试模块,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目标,科学确定考试内容与方式;进一步完善考试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以形成更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模式,充分发挥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制定出考试标准和具体的操作细则。

1.编写考试大纲及技能操作训练指导书。通过编写考试大纲及技能操作训练指导书,帮助开发人员梳理抽查测试的内容、评价标准等与项目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其他抽查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了解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意义、依据、能力要求、抽查方法、考试内容与方式、考试样题类型等基本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商务英语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强化学生对本专业基本及核心技能的练习与掌握。

2.制订考试评分标准体系。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考试目标、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强调阶段式考核,并根据不同考试模块的各自特点,制订权重合理、界定清晰的综合评分标准体系,达到有据考核、有效考核、公平考核的效果。

3.开发与建设试题库。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对应用型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内容集中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模块”的大模块,而在大模块建设中又按照环境工程所涉及的水污染监测与治理、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固废污染监测与治理、噪声污染监测与治理这几个具体模块来开发,在突出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考核的同时,侧重专业核心技能考核的考核方式,定期更新试题库,构建动态、开放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试题库。考核将在每个大模块中随机抽取1~3个小模块进行考核。

4.成立评分专家库。评分专家来自湖南省各职业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及各环保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及环保系统的高级工程师等。

5.实验推广。在开发学校对抽查考试标准及试题进行实验,然后修订推广。

四、建设内容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内容集中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模块”的大模块,而在大模块建设中又按照环境工程所涉及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固废污染治理技术、噪声污染治理技术这几个具体模块来开发,具体开发内容如下:

五、预期效果

1.开发一个以培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标准》,该《标准》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通过该《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优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2.引入行业标准,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核体系。重点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考核,方便专业技能抽查组织实施。

3.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缩短学生进入职业岗位的适应过渡期,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4.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双师素质,制定一个完整的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兴虹,田亚赛,吴丽红,李晓惠.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2]吴国旭,崔迎,顾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思路[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文2

摘要:环境监测是人们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掌握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和依据。城市环境治理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水污染治理、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四类。不同类型的污染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危害也不同,对此应采取不同的治理途径。本文就针对城市的环境污染特点,分析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环境

环境监测是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值进行测定,取得反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项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运用监测数据来表示环境质量受损程度,进而来探讨污染的起因和变化趋势,结合环境治理技术从而更快速、准确地控制和解决环境的核心问题。

一、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已初具规模体系基本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到三级站环境监测站(县级站)的能力建设,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也逐渐向自动连续性的监测系统发展,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2.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针对于各种不同的污染指标,到目前已经发明产生了相对应的治理新技术、工艺及仪器。清洁的大气环保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水净化技术等近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大气治理,各种除尘技术,脱硫、脱氮技术等以及工业废气的净化都取得一定效果;对于污水处理和净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对于固体废物处理,废物的减量化明显且回收率高。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从仅注意少数几种污染物的单项治理发展到用先进的设备和投术进行综合治理,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已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测

1.环境监测对象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主要围绕水质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噪音污染监测、生物指标监测。就城市监测技术手段而言主要围绕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专用环境监测仪器和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

2.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

环境监测技术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有不同的技术方法。

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中,主要使用一些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光谱法、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

在专用环境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常用的COD测定仪在测定方法上有滴定法、库仑法、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氰化物测定仪中,国外已有可以测定不同形态氰化物的仪器。测油仪中,主要以红外法为主,其准确性、可靠性较好。

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国外环境常规污染物如CO、NO、COD等的便携式仪器早已成熟,便携式气相色谱(GC)作为现场分析仪器也已使用多年。这些都是应急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环境保护的加强,能力建设投入的加大,监测应用技术和手段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有空气和废气自动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噪声自动监测仪器、3S技术等。其简便及其长效的监测平台也必将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中有更大的空间发展及应用。3.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尚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自动在线监测仪器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其次,监测技术配套性差,可测项目不多;太精仪器、自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第三,总体技术水平低,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后,在监测分析技术上,一些污染物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一些监测技术尚不规范,应进一步提高应用监测分析技术。

三、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治理、废水治理、噪音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弃物治理等。

1.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主要有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和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机械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等。

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生物技术逐渐运用到污水处理上来了,且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这些方法运用于废水处理的三大类别:分离处理、转化处理和稀释处理。

噪音污染治理包括吸声降噪、隔声降噪、消声降噪、减振降噪。

固体废弃物治理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和分离手段,来改变废弃物的结构和特性,已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主要的处理技术包括压实、粉碎、分选、脱水干燥、化学处理、生物转化处理和固化处理。

2.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小城市的环境治理的设备的落后,环境污染处理效率、质量低;关键治理设备还得需要进口,国内没有相关的设备支持;综合治理的能力较薄弱;我国制定的污染指标比较宽松;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新兴技术(像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对于废弃物治理的回收再利用率低。这些问题都在技术上限制了实践过程中环境治理的实施与发展。

四、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广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并加以广泛应用;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另外,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项目上,以监测有机污染物为主;在监测分析的精度上,向痕量乃至超痕量分析的方向发展。其次,连续广泛使用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监测分析仪器趋于小型化和复合化,操作简便化。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烟气污染排放;加大综合治理设备的发展;加大对特殊材料的研发;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像生物治理方面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五、结语

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及数据分析仪器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要大力推进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鼓励测试仪器及系统的研发,并在制度和管理上完善我国环境测试技术的落实和基本普及。对于城市环境的治理技术,也要大力发展配套设备的研制和完善,发展新兴污染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同时将治理放在污染之前,做好预防,防患未然。(作者单位:仁寿县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 J ] .中国环境监测,2007,9(2).

[2]胡冠九,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5):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文3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

1.核心课程

水体监测、大气监测、生物监测、土壤及固体废物监测、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环保设备调试与维护、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水、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常规、典型指标项目的监测技术,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等实训。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水、气、土壤、固废等环境介质的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各环境介质的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监测报告撰写、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污染治理设计及维护能力,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物质因素进行代表值测定,推导确定环境质量及其污染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帮助人们了解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环境监测内容、类别和目的

1.1环境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现场调查、设计监测计划、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输/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过程。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监测各种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各种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人为因素,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具体来说,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水的监测;大气和废气的监测、噪声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包括振动、电磁辐射、热、光和卫生监测等内容。

1.2环境监测分类

(1)监视性监测。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监视性监测是监测站的第一位主体工作。监视性监测包括对各种污染源的监测和检测,既要监测污染物含量,也要监测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程度等。监视性监测是及时了解当前环境主要情况的重要手段。(2)特定目的监测。多发生意外的高浓度警报时,便于及时掌握污染造成危害之前采取的预防性监测措施,确定紧急情况下污染程度和波及范围,属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范畴,按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和咨询服务监测四类。(3)研究性监测。即科研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类型,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学科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污染物或新污染物自污染源排出后,其迁移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体的危害及影响程度。

1.3环境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目的包括: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以及对环境综合防治对策等。通过环境监测获得的数据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帮助判别环境质量与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是否一致,了解各种污染物分布情况,并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趋势,以便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充足且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评议、咨询和考核验证为目的的环境监测重点是要做好相关资料收集,记录环境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其中,考核验证类监测还需要作出是否符合环境标准的评价,事故类监测则需要对污染区域进行现场观察,确定污染源、影响范围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环境治理措施制定是否科学的关键,做好环境监测对于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1使环境治理基础工作更扎实

环境治理的具体方案的制定依据的是环境监测的结果。针对环境监测得出的环境质量现状作出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安排。例如,环境监测发现周边环境状况较好,所需治理的措施和投入的力度就会相对小。反之,环境监测发现区域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后期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大环境治理措施。此外,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也会影响环境治理措施的出台,是环境治理措施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详细的背景调查、采样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每个环节,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五性”,从而作出对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作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了解并预测各污染物类型、浓度和发展趋势,从而为从源头做好环境治理奠定扎实基础。

2.2使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污染物类型区别较大,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环境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浓度以及污染趋势。在开展环境污染物治理时能够帮助人们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污染物危害大、污染物出现频繁的作为重点整治对象,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投放至重要污染物的治理上,提高污染物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区域的环境污染因素差异性较大,根据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并为区域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因此,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的目标措施,抓住环境治理的核心问题,能够作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环境治理效果。

2.3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相互促进

环境污染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不断的改进、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保护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使环境监测自身工作也更具针对性。环境监测检验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和治理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并相互促进[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此外,环境监测的长期开展,能够检验后期环境治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污染物是否得到控制和降低,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性问题。要积极发挥环境监测站环境治理中的促进作用,根据环境监测的内容和不同类别,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提供可以参考的现实依据[2],不断促进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华,陈勇.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间的关系[J]绿色科技,2015(3):233-234.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环境检测;管理;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我国环境检测中存在的弊端

1、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要想对环境污染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措施,首先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都要靠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来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环境状况反馈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于待测对象的污染指标的监测不够准确。同时,由于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监测过程中的我频次较低,所以无法得到较为详实的待测区的具体环境情况,更加无法监测出企业的排污状况。另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各种单项污染指标的检测,对于全方位的环境状况描述还有待提高。

2、环境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质量管理人员能力低(现在有专门的环保执法机构)

目前,我国对环保执法机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环境保护机构属于建设单位或部门,环境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加上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推脱责任、不按规定执法、执法能力低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执法队伍建设,也影响了我国环境检测的公平和公正。

3、缺乏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

环保部门在进行环境检查的时候需按照此部门制定的环境检测标准进行,但是,由于环境立法不完善,指导思想比较滞后,导致我国许多环保部门的环境检测依据标准比较低,甚至无法适应环保需求,这就造成人们难以信服我国的环境执法力度。

4、惩罚力度不够

很多环保部门在进行环境检测的时候,对于不合格排污单位的责任追究大多是通过罚款方式解决,并没有追求他们的相关法律责任,这种重罚款轻防范的方法虽然为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是许多企业会在交过一次性罚款后在排污方面会更加随便,间接纵容了排污行为,不仅无法做到防治环境污染,甚至还会加重环境污染。

5、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所谓应急措施,就是指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对于突发污染状况的处理措施。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来看,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形的应急预案。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在采样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对现场动态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应,给突发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多变,应急措施的不完善也会给环境监测的采样工作增加难度。

二、环境检测与治理工作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1、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首先,要认真分析待测区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选择该区内的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进行重点监测,以准确描述待测区的污染特点;其次,要制定一个周期性、综合性强的监测模式,以便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测区的受污染状况,对污染动态进行掌握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待测区的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再次,从人体危害的角度,对污染物质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正确描述该污染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对有毒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最后,对所得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2、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3、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4、注重对排污行为的防范性惩治

注重对排污行为的防范性惩治首先在于环保部门,对于偏袒排污单位和个人的环保部门和执法人员,要追究其责任,同时加大对排污单位或个人的惩治力度。这就要求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对于环境检测中不合格的排污行为,要在明确主体的基础上,加大防范性惩治力度,而不应将惩罚眼光全部放在罚款方面。

5、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大方向考虑,想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除去细节问题以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借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行为。具体措施有,组织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条例,利用法律条令来对环境监测进行定位,并借助法律法规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从法律、制度以及人员三个方面来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6、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中提到,国内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不高,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复杂,所以导致其在实际工作时并不能完全胜任,最终也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滞后。面对这一情况,在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时,除了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之外,还要注重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多多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活动,并注意在培训中引入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来对其进行指导;积极做好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让他们明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训练,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促进我国环境的有效治理。

三、结束语

虽然国家基于保护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适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引导和协调,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法中制度方面的制约,使得我国环境检测得不到落实,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环境检测中存在的弊端,并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非常有必要,其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和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窦国英.论我国环境检测中的弊端及改进建议[J].神州,2012,6(2):25.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监测;问题治理

一、城市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一)何为城市环境监测。城市环境监测指的是城市环境保护部门通过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和监控,通过对所监测污染物含量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起到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步骤。首先,城市环境调查阶段。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对城市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完善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对城市环境进行调查。要有针对性的对污染性特别大、传播范围广、毒性大的污染点或者污染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保证城市环境的有效改善。其次,城市环境监测的验收阶段。验收阶段主要内容就是要对之前调查的结果进行反馈,对城市相关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必要检查,对在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整改,保证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城市环境的日常监督。在这一步骤当中,主要就是对前两个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主要就是对所管辖范围的主要污染源进行实时的监测,对城市医疗废水、工业废水、地表水、城市大气污染、各种噪音进行监测,通过掌握这些污染物的动态发展数据,保证达到环境污染的要求标准。

二、当前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结果不准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的污染源越来越多,而城市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技术却很难实现同步发展,所以就造成了环境监测结果的不准确性。详细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现场监测标准缺乏,造成了项目监测的准确性不高;城市污染类型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监测标准已经无法具备全面的参考价值;城市现场监测的设备普及率不高,很多对整个城市形成有效的监控和预测,以上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城市环境监测结果不够可靠,不够准确。

(二)城市环境监测体系不健全。首先,从城市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来看,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法规条文对城市污染物处理的规定相对较少,大多都是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样以来,就容易造成违法犯罪问题的出现,很难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其次,对于城市污染物处理特许经营的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在具体的规定中,对各方的权责论述不明确,造成了产业化进程的缓慢运行,无形中增加了产业化运行的风险和成本;再次,有些地方政府对本城市的污染监督不力。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不能够做到执法必严,造成了污染的任意排放,造成了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城市污染监测技术落后。首先,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污染源的逐步增多,环境监测方面也应该不断完善。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一直沿用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造成了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8-2002)为例,其中所涉及到的80个项目就要采用二十多种国标或行业方法,如果还是采用传统方法,是很难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其次,缺乏城市环境治理的应急能力。一旦出现研究的环境污染情况,城市环境监测部门很难及时应对,再加上应急仪器和设备不够吸纳进,最终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恶心循环。

三、提升城市环境监测能力的应对路径

(一)确定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标准。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标准,因此在具体的环境监测、治理和惩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标准。同时,城市环境监测人员要重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作为一种预警性工作可以有效防治环境问题的发生,可以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有效的监测也是做好城市环保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要不断加大环保指标的制定力度,进一步引用借鉴城市环境保护成果显著国家的监测标准体系,促进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设备的不断完善,完善技术参照标准。

(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对象,把监测的主要目光放到重污染源上,制定系统完善的监测数据档案,方便数据的比对,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其次,创新城市环境监测的方式和方法。在城市环境监测中,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比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测量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科学获取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再次,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学研究,确保危害性强的污染性能够提前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解决。

(三)加强城市环境监测队伍建设。首先,加强监测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和科学分工,做好监测资金、监测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促使监测人员能够发挥自身的长处,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其次,要不断强化对监测人员的素质培养,不仅要加强监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使监测人员及时掌握城市环境的最新变化,掌握最先进的监测手段,全身心地投入到城市环境监测工作中来;再次,要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负责到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城市环境问题的良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