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实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实践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1+1+1”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因而使会计专业学生在社会实习环节中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稳定的运行机制。如何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会计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呼吁社会会计职业界关注和参与学校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熟练的实践技能和较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是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笔者将通过本论文探索构建融单项技能训练(蕴含在会计相关课程中)─分岗位模拟实训(会计实验室) ─综合实训(在会计中介机构,如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顶岗实习(在真正的会计岗位)于一体的、校内教学与社会实习相结合、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将为各高职院校规划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效的借鉴,为会计中介机构参与会计教育与实践提供有利的平台,为教育行政部门、会计主管部门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会计教育的管理、指导与协调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论文格式,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会计职业教育。
二、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僵化
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普遍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实践教学环节支离破碎,会计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相脱离。学生实习操作主要依靠票据、描述性的语言资料进行,实践内容空洞,与具体经济业务的职业情境相脱离。学生被动跟着指导老师走,缺少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感受。
2.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局限性
教师讲授偏多,仍以准则加解释为主,学生始终陷于对会计处理的具体描述之中。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就是集中实训,无论采用“独立式”或“分工式”,都会存在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学生不能独立、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达不到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主要以“双证”教师(职称证加会计师证)居多,由于这些教师多数没有一线工作经验,虽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还是脱离不了书本,教师本身的职业岗位实践能力不高,满足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3.实验教材的滞后性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会计准则和制度经常修订,往往实验教材滞后,新教材中新旧知识混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比较迷惑。
(二)外部因素
1.政府部门对会计教育管理的缺失
教育行政部门、会计主管部门、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对于会计职业教育的管理、指导、宣传、引导与协调工作不到位,导致学校与企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相脱离。
2.缺少会计中介机构的参与
目前在学校与中介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困难较多,主要是会计中介机构没有承担会计教育的义务,他们不愿给自己找麻烦;另外,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在实习费用上双方难以达成一致。
3.企事业单位不愿接纳会计实习学生
学生到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会计工作涉及单位的敏感事物,企业不愿让外人接触,所以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现难度较大。
三、国外会计实践教学的启示
美国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论文格式,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能力。美国规定:“大部分的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最近取得的相关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且大学专职教师至少必须有40%在最近5年内拥有60天以上的相关会计实务经验,且允许会计教师每周有一定时间外出自由谋职。这些措施对于增加教师的阅历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都很有帮助。美国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即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存在紧密的联系: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教育界当中,教育界把职业界的需求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并取得了职业界的支持。会计职业团体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以改进会计教育,使会计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英国会计教育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根据这一目标设置的会计课程体系,也紧紧地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英国学校重视与社会会计职业界的沟通与协作,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紧扣时展脉搏,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每学年进行会计课程的总结、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教师都要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
目前,日本的会计教育除教育机构实施外,还包括各种专门学校和企业及监察法人(如会计事务所、职业会计人团体)实施的会计教育。日本学校积极探讨与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职业团体和经济团体的合作,增加产学、师学合作的机会。教育机构按照实业界提出的职业会计师标准来改进教育体系和课程计划,提高会计教育水平。
国外会计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除了加强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之外,必须重视学校与社会、政府、会计职业界的沟通与合作,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社会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1+1”模式的构建
(一)什么是“1+1+1”模式
该模式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这里的“1+1+1”即学校、会计中介机构、企业三方合作,共同承担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实现三方资源和人才共享论文格式,优势互补,既破解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给企业培养了“理论够用,技能管用,人才适用”的真正急需的人才。这一模式突破了原有校企合作模式,引入了会计中介机构,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师资保障;实践教学的安排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模拟教学、会计中介机构模拟实习及实战演练、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方面;在学制上,学生一年(或一年半)在学校,一年(或半年)在会计中介机构,一年在企业,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这一模式将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为培养会计实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1+1+1”模式对策
1.完善校内实践教学
(1)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课程设计中,要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践训练和一专多能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改革中,要增加一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性课程。增设专业技能课程如单证模拟、会计综合模拟(手工及软件应用)、会计职业判断案例、会计分岗位模拟、毕业实习等。
(2)选择和编写适用的实验教材
组织教师或企业财会人员编写适合创设以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任务情境为中心的实验教材,或选用企业真实的材料,让同学们在仿真的环境中体会会计核算的流程。
(3)提升“双师”素质,加强“双证”教育
提升“双师”素质的手段有: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会计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科研、咨询服务和技术开发等方式带动会计教师参与会计实践和开发工作;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来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专职会计教师的指导;选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培训或顶岗锻炼。加强学生的“双证”教育,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会计日常教学,学生通过参加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巩固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职业能力。
(4)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要摒弃传统,采用实物、模型、图表、音像、投影等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增强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论文格式,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切实加强与会计中介机构的合作
会计中介机构虽然没有承担会计教育与实习实训的义务,但它们拥有丰富的会计专业人才资源,拥有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会与经验,加强与会计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参加他们组织的会计实习培训,参与会计实际业务,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捷径。
3.实现会计实践教学与企事业单位的对接
加强会计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关心和关注会计教育,及时反馈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信息,积极参与会计教育,为学校会计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可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4.政府相关部门对会计教育应担负一定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起教育指导和管理责任,会计主管机关要创造更多的会计人才培训、考试测评机会,协调和引导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为会计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凡.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2]梁瑞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财会月刊,2009(9)
[3]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会计之友,2010(1)
会计专业实践论文范文2
【关键词】会计工作室 教学模式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而如何有效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这就需要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各大城市及至三线城市对会计人才都是有很大需求的,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优秀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面临待业或转行。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使得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流于形式,我认为可采用会计工作室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工作室模式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教学实践场所,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互为融为,并以此为载体,搭建起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的转化桥梁。在工作室教学管理运作模式下,直接深入的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模拟学习,缩短了学生踏入社会的适应期,更加自信的踏上会计工作岗位。
一、国内外会计工作室现状分析
(一)欧美地区
欧洲的会计教学与企业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会计系实行校企合作教学,学生可根据企业所给出的项目和自身的专业来学习。在工作室中,教师只进行关键性的指导,而学生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另外,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如密歇根大学里设有多种类别的工作室,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跨系跨专业选修人文知识、商业知识、会计知识等理论性课程。
关于专业教师队伍的配置,芝加哥大学有着相对完善的体制。学校2000多名教师中有70%为专职教师,其余为课程教师。教师和学生比例保持在1:6以内,先后有89位获得诺贝尔奖,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的课程内容也是以课题的形式结合社会中的实践项目进行的。
(二)亚洲地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久负盛名,所提出的“教学工厂”理念将类似工厂运作模式带到教学中来,形成学校、教学工厂、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通过参与企业项目与研发项目,培养了一批富有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的会计人才,同时对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生产能力也起到了深入发展的作用。在“教学工厂”的理念下,学生进行真实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模拟(simulation)到模仿(emulation)到融合(integration),最终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缩短了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的距离。
南理工“工作室无界化”理念,倡导团队意识、资源共享。学院内设有大量专业工作室、实验室进行教学,不论是培训、研发还是管理,都可以打破原有的界限进行组合,把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项目有机的组合到一个工作室中,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加强不同学科的交流,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团队合作的最大效能。
(三)国内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因会计专业职业性的特点,将企业项目引入学校,实现教学实训和岗位技术服务的零距离对接,工作室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其中,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开展最早。学校与当地的十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经历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第三年以就业的形式在工作室完成其他课程,学生实现了在学习环境中建立对未来工作过程的整体认识,做到课程教学与公司就业的自然过渡。
二、国内外会计工作室研究的趋势分析
虽然国内外的会计工作室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教学标准体系,但从会计教学理念分析与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来看,会计专业工作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实现。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尽快进入状态,适应公司的运作节奏,这就要求学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公司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要求相一致。工作室的岗位就是实际的会计岗位,而学生的工作任务就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解决了学生毕业后拿到真正会计核算资料一筹莫展的问题。
二是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室中,各类任务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完成,加深对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操作的了解。工作室模式改变专业教师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同学近距离的交流和探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是重视对工作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实施分段性的教学改革。在工作室中,学生一方面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将理论教学、技术服务与实践融为一体。能准确把握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促进会计课程建设和专业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三、会计工作室及其相关理论
工作室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的包豪斯(Staatliches Bauhaus),他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并与技能实训相融合,并根据这一理念诞生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作坊式教学模式。这种作坊的教学形式就是现代工作室的雏形,它对今天工作室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工作室
工作室(Studio)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工作室往往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集体,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设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平时各自负责各自事务,重大事务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
(二)教学模式
模式(model),即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总结。教学模式(teaching model)是教学活动及理论的具体化,是实践教学的概括化,教师授课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范式进行工作的行为。最早把“模式”引入到教学领域的当推乔伊斯和韦尔,在他们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综上所述,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具有稳定的教学表现和教学活动的程序。
(三)会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会计工作室模式的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将现有的教室教学系统转变成工作室教学体系,建立与会计行业实际工作场景接轨的工作环境,将工作室作为配合专业教学所必须的实训场所。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工作案例,以会计项目为中心,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强调过程实践活动。其中心和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多个岗位的技能训练,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四、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基本内容
1.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研究并制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会计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专业实践技能、动手技能和操作技能进行岗位分析,以工作任务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并构建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探索和创新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形成各工作室的规章制度。探索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围绕具体工作任务开展的岗位实训项目教学,实现工作任务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3.开发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建立工作室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的任务或岗位要求为主开发和编写岗位项目教材,加强会计专业的文本素材、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案例、文献资料等资源库建设。
4.进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不仅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者,更成为教学经验的总结者、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择优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优秀会计人员为兼职教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与管理,建立一支高效精干、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5.研究探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及评价机制。探索灵活安排教学和实习时间,落实专业课程中工作室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在工作室完成的任务和工作表现折算成学分,实施弹性学制。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路径,保障工作室人才培养有序开展,并逐步建立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二)实施方法
在围绕会计专业工作室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进程中,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同时借鉴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和书籍著作。
1.文献研究法。及时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会计专业工作室改革的最新实践及研究动态,围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室模式调研报告,通过多种文献采集方式,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为本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会计职业岗位的设置情况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另外到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教材资料等)。向参与会计工作室模式的企业实践专家、教师、学生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3.专家讨论法。有针对性地召开会议,根据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意见,初步执行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中工作室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会计专业“工作室”专业师资队伍的配置。
4.行动研究法。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将探索研究结果与运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的系统研究,以试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取得经验后,再进行面上推广。
5.综合调查法。采用谈话、问卷、现场观察等形式,对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参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学生前后发展状况及企业的反馈信息,为全面构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6.经验总结法。参与研究的教师,对研究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文章和学术论文。同时,采取总体规划,分段推进的策略,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时汇总各阶段研究情况,最终形成整体性研究成果。
五、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运行和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师资力量
本项目的研究成员以专业带头人与青年优秀教师为核心构建了“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团队合力,大都是具有中高级职称,学历为本科或研究生,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完成研究的保障条件
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学校的各类多媒体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精品课程网站、3D仿真会计分岗实训考核平台及全省协作共建核心课程数字资源等一批课程资源建设成果;还有每年购置的各种会计专业软件与资源,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实验仪器设备
学校现有会计事务所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和会计岗位核算实训室等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基地13家,为研究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撑。
六、实施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意义
工作室模式的体制建设深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了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是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会计专业岗位分析入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分析,以课程论与实践论为基础,围绕所需能力开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二是以项目教学为主线,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的课程改革,组织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将教学过程与实践融为一体。采用“订单式”、“双导师制”等校企合作多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三是以服务为宗旨,校企合作为依托,互惠互利。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依据,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增加企业方的责任意识,使工作室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创新性,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有名无实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探讨.学苑教育.2015.1.
[2]蒋新革,牛东育.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14.03.
[3]郭劲夫,李娜.“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探讨.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蔡军南.高职院校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焰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为例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