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语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语言论文范文1
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我们知道,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现代的舞蹈艺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有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动作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在国内,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以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1、歌编舞
以歌编舞,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
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歌编舞的几种创作形式。
(1)用完整歌曲编舞
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过去,人们常常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传统歌曲创编舞蹈。改革开放以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春天的故事》、《辣妹子》、《中国娃》等一批优秀歌曲又成了主要对象。
选用完整歌曲编舞是比较常见的创作形式。其原因:一是流行的群众歌曲较多,选择范围大;二是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适合舞蹈;三是音乐磁带比较容易获得,创编者不用为了请人创作或录音花钱费力;四是流行的群众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用这样的歌曲作为舞蹈音乐有助于观众对舞蹈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产生共鸣。
这种创作形式比较适合基层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但采用完整歌曲编舞,在创作的自由和发挥上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创编者只能完全按照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节奏特点来构思和设计舞蹈动作。
(2)用改编歌曲编舞
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
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变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
不过,改编歌曲不象完整歌曲那样容易获取,它需要有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和录音师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才能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3)选用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歌曲片断通常用在舞蹈作品的或结束之处,一般作为主题歌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歌曲片断的歌词来联想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歌曲片断的突然出现还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观众的情绪推向。
歌曲片断也可以放在舞蹈的开始部分,通过歌词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之中,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
戴爱莲在六十年代创作的《荷花舞》,就选用了歌曲片断,歌词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人声的伴唱更是富于情感,把人们带入美的境界。
(4)创作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断,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舞蹈《飞夺泸定桥》在表现战士冒着烈火冲向敌人,舞蹈到达的时候,只用舞蹈已无能为力,这时,采用了歌声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口号和呐喊声。当桥头火起,战士突然静下来构成一幅持戈待发的画面时,响起了高昂的人声伴唱:“啊!熊熊的烈火,阻挡不了我们前进!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把敌人消灭光!”雄壮的歌声表达了战士的决心。在这里,歌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之不足,以歌咏之。用舞蹈难以表现的东西,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
二、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歌伴舞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说、唱、舞
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
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
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
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份量。
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3、号子加吆喝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是山区还是草原,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颇引人入胜。
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配解说
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
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
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部分。
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2、加吟诵
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加对话
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插科打浑
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
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
舞蹈语言论文范文2
关键词:舞蹈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治疗
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一门独特的、古老的艺术。舞者要达到美感呈现、情感表达及内心世界的体现就必须长期不懈地锻炼、雕琢。但在这一过程中,舞蹈所引发的运动损伤常常相伴而生,直接影响训练和水平的发挥。舞蹈运动损伤主要与舞蹈动作有关。据有关学者对从事舞蹈专业多年的在校学生进行运动损伤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舞者用于支撑、平衡、稳定的部位损伤发生的几率较高,尤其以腰背部肌肉、足踝部关节韧带、膝关节等处最明显。这与舞蹈专业旋转、跳跃、复杂多变的舞姿造型多集中体现在腰胯、下肢有关。其中急性损伤仅占总人次的4%,绝大多数损伤都是慢性、积累性损伤。这种慢性损伤常常影响舞者的身心健康,留下终生的遗憾。
如何养成健康、正确的训练习惯,使艺术生命更加灿烂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舞蹈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训练前准备运动不充分: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功能活动的规律,肌肉的力量、弹性、伸展性和协调性均较差,容易发生损伤。
2.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过度集中,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引起局部肌肉、肌腱的微细损伤。
3.技术上的错误与失误:拉伸软组织幅度过大、过猛,超越了关节运动轴的功能和幅度,违反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或者技术走样、动作角度不对、重心不稳、站的距离及姿势错误等导致损伤。
4.身体功能状况不良:睡眠休息不好,受伤或病初愈阶段,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这时参加训练将会使肌肉力量转弱、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差、警觉性和注意力也减弱,容易损伤。
5.个性特征差异:情绪不稳、低落、急躁、急于求成,或胆怯、犹豫等都可成为致伤原因。
6.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认识到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2.遵守科学训练的原则
在训练中要根据个人特点和技术水平制订适当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要广泛易行,包括各项专门训练和全面的身体训练。训练方法要多样化,在基础中要不断融入相关的组合,以防止重复性单调动作引起局部负荷过大,造成局部软组织劳损。
3.严格控制训练量极限
人的训练量有一定的极限,适度的训练量能增长机体的运动能力,延长舞者的艺术青春。在训练中要充分考虑生理、心理特点,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个人的情况注意大、中、小训练量的有机结合,切忌急于求成,避免受伤。
4.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训练
有的舞者只重视肌肉柔韧性、伸展性的练习,而忽视肌肉力量的练习,肌肉力量的不足是造成舞蹈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训练。如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而加强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练习则可以防止肩关节损伤。
5.训练时注意间隔放松
在舞蹈运动中,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间隔放松的形式有多种,如:着重于上肢训练后,可做些放松走动;着重于下肢训练后,可以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这样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也能使肢体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有助于消除疲劳,防止运动损伤。
6.训练后要做整理运动
舞蹈训练后肌肉、关节、韧带等软组织会出现疲劳及收缩反射,长时间的收缩反射会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挛缩。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静力牵张(拉伸)练习,可以消除训练后肌肉疲劳和收缩反射,增强肌肉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整理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使精神、肌肉、内脏一致地恢复平静。可采用推、揉、捏、按、压、拍击、抖动等手法按摩肌肉,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开放,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肌肉运动中废物——乳酸的排除,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作用。7.提倡合理的生活制度
做到起居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训练后应及时补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进食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训练后还可进行温水浴,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
8.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心理调节
训练中要克服麻痹思想,普及运动损伤的常识,开设舞蹈保健课程,增强自我保健、保护意识。舞者的成才之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训练和演出中损伤总是难免的,要加强心理调节、自我放松,使舞者在心理和人格上健康发展。
三、舞蹈运动损伤的治疗
舞蹈运动损伤治疗如果不及时、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者瘢痕化,影响舞蹈动作的完成。简单的按摩和治疗可使肌肉放松,粘连松解,促进血肿、水肿吸收,调节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增强损伤部位的血液供应和修复能力。因此,舞者掌握一些治疗损伤的方法是必要的。
舞蹈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和关节软骨的损伤。多为挫伤、软组织拉伤、关节扭伤、骨折、脱臼等。
1.挫伤: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24小时后可热敷或活血化瘀酊剂外用,约1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每日2—3次,加理疗。
2.软组织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导致的损伤。主要是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处敷上冰块和冷毛巾,保持30分钟,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和热敷。
3.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损伤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和肌腱。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或疼痛,可用陈醋半斤加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4.骨折: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揉,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5.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保持安静,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应立即将伤者平卧送往医院。
舞者懂得以上治疗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舞蹈运动损伤,延长舞龄。
综上所述,舞蹈运动损伤应引起舞者的高度重视,只有了解损伤的原因,懂得如何预防及简单治疗,舞者的艺术生命才会更加灿烂常青!
参考文献:
舞蹈语言论文范文3
This is not the end of your story This is not the final chapter of your life. The world right now is in the middle of a mental health crisis.
Rather than join the cue, it’s important we it’s learn why we get down, and then how we can change it, because believe it or not, we create our own negative feelings and we can also ensure that we turn our lives around and be a positive change for others.
The reason anyone gets depressed always comes down to the CONSISTENT thoughts we think, and the CONSISTENT beliefs we hold.
If my thought process is “I must be in a relationship and earn X amount to be happy” I might get depression if I don’t achieve those goals.
The only way out of this is to work on yourself, every day.
Yes it is.
You must value yourself enough, to take the time EVERY SINGLE DAY to work on you. To engage in something, that will ensure you ar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world.
And then others will look to you, not with pity but with HOPE, because your strength will become their HOPE, their str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