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1
1.1流媒体定义
所谓的流媒体技术,是指在互联网的传输中采用的流式传输技术中的连续时基传输。通俗的将就是按照我们当前的网络习惯,通常是通过web服务请求,在通过逻辑层和数据层,最后数据层将结果传输给浏览器。在这种情形下只有能将文件传送到后才可使用。而通过流媒体技术可一边下载一边看视频,而不需要等整个过程都传输完后方可使用。通过流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用户播放视频或者是音频等的时间,并不需要太多的缓存。
1.2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媒体技术其基本的原理,是利用TCP协议和UDP协议之间的差异,采用HTTP/TCP作为传输控制,用RTP/UDP来进行实施数据的传输。其具体的传输的过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的步骤:首先是用户在选择流媒体的服务之后,通过Web浏览器的数据请求,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检索;其次是在当Web浏览器在将音视频的客户程序进行启动之后,将相关检索到的参数进行初始化,这些参数则主要包括音频数据的编码、服务器地址等;再次是通过实时流协议,实现对视频、音频的播放、暂停等操作;最后是音频播放器通过RTP/UDP协议将相关的视频数据传递给客户端,并开始进行播放。
2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英语在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设计针对大学生英语在线教学系统,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从而实现对网络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该系统中,将充分发挥FlashMediaServe流媒体服务的优势。同时为更好的实现英语教学,在视频播放中必须支持多种不同形式的视频播放格式,并可支持web浏览器播放。因此,我们在本设计中采用XML用例分析,将整个系统的用户设定为学生、老师、管理员三个不同的角色。同时我们对系统的用户进行用例分析,根据不同的角色,其所涉及的权限也就不同。其具体的用例分析如图2所示。英语在线教学系统用于针对校园内学生英语学习,其具体的功能则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堂视频、英语教学课件等资料。因此,通过上述的用例分析,我们对不同的角色设置不同的权限。在个人用例分析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系统的主要的参与者,其功能需求的分析不同。其中教师对视频、音频等英语课件进行管理,同时必须借助学校的教务平台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查看,同时还必须具备对相关资料的删除、添加等;学生则作为英语在线平台的受体,可进行视频点播和交流等功能。在这其中,管理员的最大的角色是充当系统的维护和对成员权限的配置。在对该系统中学生角色的设计中,为方便广大学生的使用,采用B/S架构,使得学生只需要安装web浏览器即可使用,同时也方便英语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教学。
2.2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的功能需求分析,我们同时本着实用、简洁、安全的原则,将整个系统的框架进行如图3设计。在线课堂是将英语教师上课的录像或是相关的音频信息转变为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以此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在线点播和课后重播,方便学生对高校英语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在该模块中,最主要的是视频流模块。课件点播系统功能是为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提供在线的视频颠簸的功能,通过该系统,学生可查看各种格式的多媒体英语课件。播放器的主要的功能则是播放正在直播的课程,同时还可通过播放器辩驳其他的课件。后期编辑器主要是为广大教师提供视频编辑、剪切等功能,从而使得英语教学课件能够达到最为完美的教学效果。而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是AdobeAIR的RichFLv。同时在该系统中,我们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系统进行开发,以C++为编程语言,SQLServer2008作为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同时采用基于校园网络对整个系统进行搭建,从而使得学生和老师不需要安装客户机,通过IE浏览器对系统进行使用。而对页面的实现我们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常用到jsp技术进行实现。
2.3服务器的实现
对本服务器的配置,是在FlashMediaServer服务器平台上进行搭建。而FMS是采用独特的边缘策略,使得其可有效的解决在网路传输中的流服务的负载问题。其具体的服务器拓扑图如图4所示。2.4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对该设计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对数据库的实现。而以在线课堂为例,我们将其数据库表设计为教师记录表、课堂记录表、课件记录表三个表格。其具体的E-R关系简略图如图5所示。在搭建好服务器和程序设计之后,通过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可在校园内进行正常的运行。
3结束语
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请求路由算法,请求重定向,缓存辅助CDN,光纤辅助CDN,对等网辅助CDN
1 引言在CDN网络中,请求路由技术选择离终端用户“最近”的节点来服务终端用户请求,决定着内容分发服务的质量好坏。因此,请求路由技术的好坏,决定着CDN网络进行内容分发性能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总结近10年来 CDN网络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采用的请求路由技术,清晰勾勒各种请求路由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请求路由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2 请求路由技术概况图1是CDN网络的请求路由系统结构图。从图中可知,CDN进行内容服务的过程为:终端用户向CDN网络发送对内容的请求;CDN请求路由系统的资源定位算法先根据该内容请求和网络条件,采用一定算法对所需资源进行定位(如图中的边服务器1);之后,请求路由系统将该请求引导到定位结果上(如引导到边服务器1上);最后由该服务器进行内容服务。
根据图1的请求路由实现过程,可以将路由技术分为资源定位算法和请求重定向两大类[1]。其中,资源定位算法包括自适应定位算法和非自适应定位算法;请求重定向技术分为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GSLB),DNS-based请求路由,HTTP重定向,URL重写,Anycasting和CDN peering [2] [3] [4]。
图1 CDN请求路由模型
3 CDN请求路由技术发展3.1 第一代CDN请求路由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网站负载增大,可能造成网站架构中诸如前端Web服务器、网络设备或者使用带宽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各种技术,最后产生了第一代CDN网络,即缓存辅助CDN。1998年,MIT的一群教授和学生组建了第一个CDN网络,并以该网络为基础组建了Akamai CDN网络[4]。该网络利用其在全球范围内Internet边缘网络中架设的服务器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请求,主要分发内容是Web文本和图片等静态内容。这一时期的内容路由技术主要是解决如何实现内容分发由中央式转变为分布式、如何实现内容请求的快速响应和如何实现由服务器分布而造成的负载不均等问题。
在CDN网络发展之初,网络规模不大,其目的主要是实现请求的快速响应和服务,较少考虑到其他因素,路由算法主要有轮询、基于Clusters和Cisco的非自适应资源定位算法[1]。由于CDN技术还不成熟,请求重定向技术大多在已有重定向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有基于DNS的请求路由和URL重写两类[4]。论文大全。
3.2 第二代CDN请求路由技术随着Internet网络的快速发展,CDN网络需要分发流媒体、大文件等内容,出现了以Limelight CDN为代表的第二代CDN网络-----光纤辅助对等网络。这一时期CDN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分散的边服务器资源有效组织起来,以便更有效的完成内容分发任务;如何将客户需要分发的资源更好的存储起来,以便进行分发服务;相应的,请求路由技术需要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多变的情况下顺利实现内容分发任务,即鲁棒性;如何实现随着网络扩展环境下内容分发服务,即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请求路由技术基本上是在已有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如Andrews等人在基于C/S延迟的基础上对cluster资源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clusters的自适应算法[6]。Globule以networkproximity为准则提出一种自适应算法来选择最佳服务器[3]。请求重定向技术主要以提高引导效率和保证整个CDN网络负载平衡为核心思想,表现为改进DNS路由技术和基于全局的负载均衡路由机制[3] 5]。论文大全。
3.3 第三代CDN请求路由技术随着用户对以视频为主的流媒体内容的快速增长和要求的提高,导致流媒体直播、大文件下载服务成为CDN分发内容的最大来源。这些内容的分发会消耗大量的网络资源,特别是带宽,甚至影响到CDN的服务质量和扩展性,使CDN边缘服务器资源再一次成为瓶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DN引入P2P技术来补充边缘服务能力的不足,2005年出现以CacheLogic为代表的第三代CDN网络,即对等网辅助CDN [7]。
CDN网络为典型的分级控制模式,每个边服务器的分发采用中央控制模式。当边服务器服务终端用户增多时,特别是服务内容为流媒体等极占带宽的资源时,边服务器的带宽成为内容分发的瓶颈。此时,将P2P技术引入到CDN网络中,取各自所长而避其所短,很好的解决CDN边服务器资源不足的瓶颈。根据CDN与P2P在网络中结合的位置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终端用户型CDN-P2P和边服务器型CDN-P2P[3]。但由于CDN与P2P采用不同请求路由技术,如何将二者很好融合,并能实现各种优点,则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3.4 三代CDN请求路由技术总结由上文可以看出CDN请求技术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从网络发展来看,无论那一代CDN网络的出现,都是由现实需求决定的。由于网络流量的快速增加,导致中央服务器成为中央服务模式的瓶颈。这时候,在网络边缘部署服务器,用来服务请求,从而产生了CDN网络。而随着CDN网络快速扩展,服务流量、服务内容的增加,小型的、区域CDN网络不能满足内容分发任务的要求,将这些小的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CDN网络就成了必然,第二代CDN应运而生。但当CDN网络分发的内容中视频、流媒体等极其消耗带宽的内容占据主要份额时,边服务器到终端用户以及边服务器到中心服务器之间就出现带宽不足的问题。论文大全。此时,将CDN技术与P2P技术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现在的第三代CDN网络。
·2、从技术上看,CDN请求路由技术实际上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单服务器C/S模式不能满足要求时,第一代CDN出现。此时,请求路由技术需要解决如何在地理位置分布的网络中选择“最佳”边服务器来服务请求;而CDN网络进入第二代,需要将众多小的CDN网络组成更大的CDN网络时,不再像小CDN网络那样网络环境单一,而且分发的内容也变得更为复杂。此时,请求路由技术表现为解决选择边服务器的算法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就有了众多的自适应请求路由算法;第三代CDN网络主要是解决高清、流媒体等极耗资源和带宽的内容,采用CDN与P2P相结合的方式,希望借助两者优点来很好解决这一瓶颈。此时,请求路由技术重点解决的是如何将二者不同的路由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
4 小结本文对不同时期CDN网络及其对应的请求路由技术进行了整理,使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各种请求路由技术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发的内容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DN也开始与P2P进行结合。但从上述CDN-P2P结构来看,当前CDN与P2P的结合还处在很松散的阶段,如何更好结合二者,使之能够取长补短,成为今后CDN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彭湘凯. CDN网络及其应用.cdnunion. com/htmldata/1/2006_02/CDNWangLuoJiQiYingYong31_1.html.2008-11-25
[2] 刘雪宁. CDN-P2P混合结构流媒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8.10(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3] G. Peng. CDN: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ecsl.cs. sunysb.edu/tr/rpe13.ps.gz. 2008.11.25
[4] A. Vakali and G. Pallis, Content DeliveryNetworks: Status and Trends,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Vol.: 7, pp. 68-74,2003.
[5] G. Pierre and M. van.Steen. Globule: a collaborative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44, pp. 127-133 ,2006.
[6] M. Andrews, et cl. Clustering and server selectionusing passive monitoring. 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FOCOM’02, 2002.
[7] L. Xuening, et cl, A Novel and High-QualityMeasurement Study of Commercial CDN-P2P Live Streaming.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Vol.: 3,pages: 325-329,2009
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视听电子邮件系统是针对传统电子邮件系统的创新,文章叙述了系统构思、系统结构和系统设计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对其中的邮件客户端模块、媒体文件接收模块等主要程序模块的工作原理,模块结构,功能详细介绍。最后,对系统开发作了总结和展望。
【Keywords】AudiovisualE-mail;Structureofsystem;WindowsMediaServer;ASF.中国
【Abstract】TheaudiovisualE-mailsystemistheinnovationwhichaimsattraditionalE-mailsystem,thearticledescribessystemtoconceiveoutlineandresolvesinstructureofasystemandsystemdesignofcardinaltechniqueproblem.Amodelofthemailclient,amodelofthemediumdocumentreceives,andsoonmainprogrammoduleprincipleofwork,modularstructure,functiondetailedintroduction.Endmadesummaryandoutlooktothesystemdevelopment.
1概述
电子邮件作为Internet网信息交流方式为人们广泛采用,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听媒体信息交流有了更多的要求。目前,以电子邮件发送视、听媒体信息采用2种方式实现:1.视、听媒体以附件发送;2.视、听媒体信息存放地址的超链接,通过超链接可以下载或点播观看。以上方式不足的是:需求收发方邮箱都有大的附件空间;媒体信息私密性弱;邮件系统视、邮件系统视、听功能集成度弱。
我们设计的视、听邮件系统,实现了视听收发功能的集成。克服了目前电子邮件系统发送视、听媒体信息的不足。系统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在客户端完成采集、编码、加密媒体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媒体信息到邮件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在邮件接收客户端,通过帐号、口令到邮件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接收邮件,邮件中如有媒体信息的话直接点击就可以通过流媒体服务器直接传输并在接收客户端播放。该系统是我们提出的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邮件系统,系统已经设计实现,并已通过项目专家组的验收。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
系统建立在流媒体技术基础上,具有在线观看音、视频信件的电子邮件系统,包括:客户端、邮件服务器与媒体服务器三部分组成。邮件客户端完成邮件编辑、音视频数据采集、音视频数据压缩/加密,上传至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存储媒体数据并返回媒体访问信息,发信端接收并处理媒体访问信息,然后将信送至邮件服务器。
接收邮件客户端,登入邮件服务器后收到发来的邮件,邮件的媒体内容保存在媒体服务器上。邮件客户端收到的仅仅是媒体内容在媒体服务器上的存储信息,通过点播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内容以ASF(AdvancedStreamingFormat(ASF)/高级流格式)流从服务器传到客户端实时播放。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2系统结构
系统由三部分构成:邮件客户端、流媒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如图2所示。
2.2.1邮件客户端模块
由10个子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2.2.2流媒体服务器模块
由文件接收模块、WindowsMediaServer组件、多媒体数据库组成。文件接收模块运行在流媒体服务器上,实现文件的接收功能。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软件上传的文件。并把接收到的文件放置在流媒体服务器上,供流媒体服务处理。
文件接收模块框图,如图4所示:
2.3系统实现
2.3.1开发环境与运行平台
邮件客户端运行在Windows2000或以上操作系统平台,流媒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模块运行在WindowsServer2000操作系统平台。开发环境有WindowsMedia9、WinMail4.2、Delphi7.0开发平台。
2.3.2系统运行界面
1.邮件客户端界面:
中国-2.视频采集界面:
3系统设计技术问题
3.1媒体文件接收模块
WindowsMedia服务器能够用.asf、.wma、.MP3和.wav格式向邮件客户端提供多媒体内容。ASF是建议的流格式,若选择传送流式化.wav或.MP3格式文件,服务器性能会受影响。ASF是一种支持在各类网络和协议下进行数据传递的公开标准。ASF是一种数据格式,适于通过网络发送多媒体流,也同样适于在本地播放。中国
文件接收模块运行在流媒体服务器上,实现媒体文件的接收、媒体文件数据标记、媒体文件的传输与管理功能。媒体文件接收模块框图,如图4所示,与WindowsMedia服务器同时启动,监听服务端口:5555,程序源代码略。
3.2媒体信息的编码/解码
在邮件客户端媒体信息的采集、上传与接受播放是系统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与系统结构密切相关。流媒体的使用,客户端经过网络接收媒体内容并通过客户端媒体解码功能,实时播放媒体内容。流媒体大大减少了客户端上的等待时间和存储需求。
WindowsMediaTools/WindowsMedia工具,是一套用来为WindowsMedia服务创建ASF内容的工具。这些工具包含WindowsMedia编码器、WindowsMediaAuthor和WindowsMediaASF索引程序;转换实用工具VidToASF和WavToASF;以及文件工具ASFCheck和ASFChop。
邮件客户端模块通过控件直接调用WindowsMedia编码器采集、编码完成媒体信息的采集编码,也可通过编码器完成媒体文件格式的转换。对媒体信息编码为ASF流,它可按任何基础网络传输协议传输。ASF流通过多播或单播从WindowsMedia服务器流向客户端。
对ASF流媒体文件测试,视频(分辨度:800×600;比特率:42kbps;帧/秒:8),音频(比特率:32kbps),编码与分辨度和时间成正比,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4结束语
视听电子邮件系统作为对传统邮件的创新,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出系统构造的可行性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实现。我们主要设计、编码完成了邮件客户端模块;媒体文件接收模块等程序模块。系统通过测试、运行达到了功能要求,并通过了项目演示和验收。
随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今后工作有如下展望:(1)使系统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应用需求;(2)在视听电子邮件系统开发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视听系统。
参考文献:
[1]WindowsMedia服务帮助文件[Z]
[2]MediaFoundationProgrammingGuide,MicrosoftMediaFoundationSDK[Z]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朱亮.Delphi7多媒体应用技术与实例[M].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流媒体,FMS,Flash,RTMP,实时视频
1 引言
流媒体技术是为解决以Internet为代表的中、低带宽网络上多媒体信息传输问题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流媒体技术是利用数据缓冲技术,采用编解码系统和特殊的网络协议,对网上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解压缩边播放,目前已经成为网络上音、视频(特别是实时音视频)应用的主要解决方案。视频流媒体是视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广泛应用于实时视频、远程教育、网络电台等方面。
FMS(FlashMedia Server)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通信方式,它是用于用户之间相互通讯的新平台。该平台集成了通讯功能和应用程序功能,它通过Flash Player在客户端提供音频共享、视频共享和共享数据流。使用该平台,人们可以方便的进行实时通信,可以通过网络存储录制下来的音频、视频RTMP,也可以共享数据对象,并且可以将这些音频、视频和共享数据对象传递给多个客户端,实现实时同步共享。FMS平台集成了Flash多媒体交互的特性,又添加了实时音频、实时视频和实时数据流等新特色。
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2005年4月已被Adobe公司并购)于1999年6月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动画设计软件。Flash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形表现力和交互操作性,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从而制作出高品质的动态效果。Flash文件最终将编译并生成SWF文件,通过Flash Player来解释运行[1]。
2RTMP协议
流媒体技术实现的关键就是流式传输,所以需要合适的流式传输协议。由于TCP协议需要的开销较多,所以不太适合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FMS服务器使用RTMP(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实时通信协议)来高速传输音频、视频和数据信息论文开题报告。RTMP是一种未加密的TCP/IP协议,当Flash影片要使用FMS服务器时,Flash Player就连接到服务器,这样Flash Player和FMS服务器之间就建立了往复的源源不断的信息流[2],如图1所示。
图1 FMS、Web服务器与客户端Flash Player的连接
3FMS服务器
3.1FMS流媒体服务器的配置与部署
FMS服务器可以对多个端口进行监听,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定义多个端口号,每个端口号之间使用逗号隔开RTMP,而管理服务器的端口号只有一个(最好使用默认安装)。FMS服务器安装成功后,将在系统服务中新加两服务:Flash Media Server和Flash Media AdministrationServer。在“%FMS安装目录%”文件夹下主要包括以下文件[3]:
FMSMaster.exe:服务器应用程序。
FMSAdmin.exe:服务器管理控制器,管理员控制台所连接到的服务,用来执行管理任务。
FMSCore.exe:FMS应用程序都在这里运行,所有的脚本执行,流的发生都是在这里完成。
FMSEdge.exe:文件监视到Flash Media Server的连接,把连接传给FMSCore 进程。
fms_adminConsole.swf、fms_adminConsole.hmtl:功能一样,都是用来连接FMSadmin服务的管理工具,不同之处一个是SWF的,一个是HTML进去之后界面都差不多。
applications:存放了FMS在安装时默认的两个应用程序,live、vod,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也要存放这里,通过客户端NetConnection call 连接到这个应用程序。
(1)FMS服务器和控制台的启动与停止服务
FMS的启动包括服务器的启动和控制台启动两个方面,可以通过“开始”菜单启动,如果在进程表中看到FMSMaster.exe、FMSCore.exe、 FMSEdge.exe和FMSAdmin.exe四个进程,说明FMS服务器和FMS服务器控制台已经启动成功。FMS服务器和控制台的关闭也可以通过相应菜单执行或关闭进程中的FMS四个进程即可。
(2)FMS控制台账号、密码的管理
FMS控制台的启动,需要设置管理员帐户和密码,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存放在“%FMS安装目录%”下的conf\fms.ini文件中,可以设置如下:
SERVER.ADMIN_USERNAME = chenrongRTMP,此行代码设置和修改用户名。
SERVER.ADMIN_PASSWORD = 654321,此行代码设置和修改密码。
(3)指定applications所在位置
FMS系统安装后,所有要联机的目录都放在安装目录下application文件夹中,如果要进行开发,也必须先在applications目录中创建目录并把程序存放在此。而application的位置都是预设在安装目录下,通常这样的管理很不方便。所以如果要将applicetions要建置的目录放在其它好维护的地方(比如放置于D盘根目录),则需做如下配置和部署。
修改“%FMS安装目录%”下的conf\fms.ini文件的VHOST.APPSDIR:
VHOST.APPSDIR = D:\applications。
(4)指定FMS使用的IP和Port
如果要设置或指定FMS服务器IP和Port,则需要修改“%FMS安装目录%”下的conf\fms.ini文件中的第2个ADAPTOR.HOSTPORT。
ADAPTOR.HOSTPORT为210.89.105.21:1935
(5)视频文件部署
在FMS安装目录的applications文件夹下,默认有vod和live两个文件夹 (vod提供视频;live提供实时视频服务)。
如果用户需要设置自己的视频文件夹RV,则需完成下述工作:
①复制vod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到 RV文件夹下;
②用记事本打开安装目录下RV文件夹中的Application.xml,将 VOD_DIR改为RV_DIR;
③用记事本打开FMS安装目录的conf文件夹下fms.ini文件,增加一条设置: RV_DIR=C:\ProgramFiles\Adobe\Flash Media Server 3.5\applications\RV\media并保存文件;
④将要的视频文件放到RV\media 文件夹下。
3.2开发环境的调试及FMS组件安装
在创建实时通信应用程序时,需要创建Flash影片程序和ActionScript通讯脚本(ASC),而Flash环境是创造影片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同时它也可以编写ASC,所以选择Flash作为软件开发的环境。
应用FMS的组件可以方便快捷的开发通信应用程序。FMS组件包括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AS,同时在组件安装包中有一个Communication Components.fla文件和scriptlib文件夹,它们是创建实时通信所需的重要组件。
将Communication Components.fla文件复制到Flash安装目录Communication Components下,启动Flash即可调用该组件建立通信程序[4]。
将scriptlib文件夹复制到FMS安装目录下并覆盖原有scriptlib目录RTMP,启动FMS服务器,该组件的设置即可生效。
4创建Flash通信应用程序[5]
要创建一个可供多人视频聊天的Flash通信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内建的Communication Components来实现。
(1)在安装FMS服务器时已经创建了一个%\applications\的文件夹,在该文件夹下新建名为flash_live_publish的文件夹,这就意味着创建了一个名为flash_live_publish的Flash通信应用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2)加载component.asc。因为在应用程序中需要使用通讯组件,所以必须加载位于scriptlib目录中的commponents.asc。
(3)利用Flash创作环境,建立一个AS通信文件,在该文件下键入核心代码:load(“components.asc”);将该文件命名为main.asc并保存于FMS服务器的flash_live_publish文件夹下。
(4)利用Flash环境建立一个Flash文档,即创建该通信应用程序的GUI(图形用户界面)。
① 在舞台上拖放一个PeopleList组件实例,并在“属性”面板上将其命名为“PeopleList_mc”,用于显示用户列表。
② 在舞台上拖放一个Chat组件,同理命名为“Chat_mc”,用于发送文字消息。
③ 在舞台上放置6个AVPresence组件,分别命名为“AVPresence1、AVPresence2、AVPresence3……AVPresence6”,用于显示音视频。
④ 在舞台上放置一个ConnectionLight组件,命名为“ConnectionLight_mc”,用于显示连接状态。
⑤ 在舞台上放置一个SimpleConnect,该组件是核心组件,用于连接到FMS服务器上的通信应用程序。选中该组件,并定义其参数:
Application Directory参数:键入rtmp://myFlashHost/flash_live_publish;使用rtmp协议连接到flash_live_publish应用程序(myFlashHost表示计算机主机名RTMP,在这为210.89.105.21)。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参数:单击该参数右边放大镜按钮,在弹出的“值”对话框中添加9个值,并定义已经创建的几个组件值为――ConnectionLight_mc、Chat_mc、PeopleList_mc、AVPresence1、AVPresence2、AVPresence3……AVPresence6。
⑥ 设置并调整好各组件的位置和属性后,将该文档命名为sample,并生成sample.swf文件。
至此,一个可供多人视频聊天的Flash通信应用就实现了,客户端安装了Flash Plyaer,FMS服务器正常运行,用户就可以通过访问sample.swf与其他人聊天。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FMS+Flash实时视频应用截图
5小结
FMS是一项新技术,利用Flash+FMS环境来创建实时通信系统,可以轻松快捷的实现用户间的实时交流;并且Flash技术已比较成熟,在应用时不需担心视频编码和安装插件的问题,所以该系统的实现为创建视频点播、会议系统、在线社区、远程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明辉,任用攀,黄兴.Flash与后台ASP/ASP.NET/PHP/JavaScript/Delphi总动员[M].2008.05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2]戴光麟.基于FMS的远程互动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硕士,浙江工业大学,2007.
[3]张亚飞.至理:精通Flex网络开发技术――整合ActionScript/JavaScript/Ajax动态网站[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2.
[4]杨浩宇.FMS初体验[Z].blog.csdn.net/yanghoyu/archive/2007/10/26/1844716.aspx. 2007.10
[5]张亚飞.Java for Flash动态网站开发手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2.
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目前3G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文章介绍了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含义及3G技术的基本特点,分析了3G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面向未来,人们对3G技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目前3G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
一、3G的含义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的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秒)、384KBps(千字节/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二、3G技术基本特点
从目前已确立的3G标准分析,其网络特征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口技术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技术包括小区复用、多址/双工方式、应用频段、调制技术、射频信道参数、信道编码及纠错技术、帧结构、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模式等诸多方面。纵观3G无线技术演变,一方面它并非完全抛弃了2G,而是充分借鉴了2G网络运营经验,在技术上兼顾了2G的成熟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根据IMT-2000确立的目标,未来3G系统所采用无线技术应具有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适应多业务环境,并具有较好的网络灵活性和全覆盖能力。3G在无线技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为实现全球漫游目标,按ITU规划IMT-2000将统一采用2G频段,可用带宽高达230MHz,分配给陆地网络170MHz,卫星网络60MHz,这网络为3G容量发展,实现全球多业务环境提供了广阔的频谱空间,同时可更好地满足宽带业务。
(二)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
充分考虑承载多媒体业务的需要,3G网络射频载波信道根据业务要求,可选用5/10/20M等信道带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码片速率,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在宽带信道中,可以灵活应用时间复用、码复用技术,单独控制每种业务的功率和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扩频因子,将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种速率业务映射到宽带信道上,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3G主流技术均在下行信道中采用了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技术,用以改善下行传输信道性能,这一方面提高了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径信道影响导致扩频码分多址用户间的正交性不理想,增加了系统自干扰的偏差,但总体上快速功率控制的应用对改善系统性能是有好处的。
(五)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3G基站采用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可以进行发信波束赋形,自适应地调整功率,减小系统自干扰,提高接收灵敏度,增大系统容量,另外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基站及终端产品中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三、3G的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日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得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在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之后,启动了44个重点城市的网络优化工程,并于去年年底前完成了340多个城市的CDMA网络建设工作,满足了82个无线城市的无线上网需求。中国电信还了“天翼”品牌并启动了189号段放号。由于之前所采购的设备都支持CDMA2000制式,中国电信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在3G牌照发放后,只需进行软件升级,中国电信就会在第一时间里建设起一个全国覆盖的3G网络。
TD-SCDMA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四、3G技术的应用
当前,一些移动流媒体业务已经能够在2.5G网络上实现,3G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由于3G网络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业务支撑能力,3G运营商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流媒体业务。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加快,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美地区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已相继推出了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业务,移动流媒体业务已成为3G网络的核心业务和热点业务。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移动流媒体可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业务形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片花、精彩片断、MTV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视频监控、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下载播放比较适合于那些非在线、对音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多媒体节目。
目前国人对手机、电脑等移动高速上网的需求都在增长,相对于其它业务,移动宽带很可能短时间内成为3G的主流应用。中国电信日前推出的“天翼”品牌,主打“互联网手机”概念,就是充分利用目前CDMA网络峰值传输速率能达到153.6KBps的优势,为用户打造高速率、全域覆盖、使用便捷的手机互联网体验,满足用户互联网商务、娱乐、生活、信息咨询等需求。作为回应,中国移动大幅降低了手机GPRS上网费。很显然,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在围绕移动宽带展开竞争的同时,也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实惠的差异化应用。
流媒体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视频监控系统;核心交换机双机热备
中图分类号:TP277
1 现有监控系统简介
现有监控系统采用星型网络结构,所有视频数据汇聚到安防专用核心交换机,再通过核心交换机转发给流媒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管理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流媒体服务器采用集群方式,视频存储采用IPSAN架构,并通过远程电路专线实现了远程视频信号监视及录像查看,有着较高的系统安全性。
系统网络结构如下:
但是,该视频监控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系统采用单核心二层网络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核心层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同时,由于视频监控传输数据量非常大,如果接入传输链路出现问题,则与这条链路相关联的所有摄像机的录像无法查看;如果这台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监控系统不可用,且故障解决时间相对较长,风险较大。
2 视频监控系统的改造
2.1 网络系统的改造
增加1台核心交换机,和原有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VRRP协议实现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接入交换机分别引两条光纤到核心交换机。
其中任意一个核心交换机和线路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网络的畅通,为网络运行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及可靠性。示意图如下:
2.2 安防平台系统的接入
与原单核心交换机相连的安防平台系统设备主要有: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以及IPSAN存储服务器。
IPSAN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要求双网卡绑定,分别接入两台核心交换机。
如无法满足双网卡绑定则需增加一台接入交换机,用作双核心交换机的接入。
2.3 改造完成后系统拓扑图及说明
(1)前端摄像机、编码器接入方式保持不变;
(2)所有接入交换机采用双链路接入到两台核心交换机;双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VRRP协议实现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实现核心关键设备硬件冗余及主干链路冗余同时也可将2台核心的处理性能叠加,增强核心处理能力。
(3)在实际项目实施的时候,如遇到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尾纤不足的情况,可采用尾纤式光分路器将原有光纤信号分别接入2台核心交换机。
3 总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本文结合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双核心交换机热备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大化规避了系统存在风险,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西刹子.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技术详解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