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处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故障处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故障处理论文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1

电力变压器是工、矿企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运行、检修、维护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在设备停运后尽快确诊和消除变压器故障是变电检修工作者十分关心的。笔者就近几年在工作中所经历的变压器组件常见故障及防范措施做一小结,供同行在工作中参考。

2.安全气道、储油柜故障

2.1安全气道、储油柜的故障现象

我厂1号、2号主变,其型号为SFPSL1-63000/110,1973年投入运行。原储油柜油面上部空气通过存放氯化钙等干燥剂的吸湿器与外界自由流通,虽然减少了油面与空气的接触面,降低了油的氧化速度,减少了侵入变压器油中的水分,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油的氧化和微水超标。3号~7号主变原橡胶隔膜式和橡胶囊式储油柜渗油、漏油、假油位也不时发生。储油柜玻璃管式油位计位置高,易污染、逆光不易观察。原钢管式安全气道上部装有一块一定厚度的玻璃,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而产生大量气体时,若油箱压力表读数达到50kpa,油流和气体将冲破玻璃向外喷出(实际动作值的分散性较大),以保护变压器。但其动作后由于油流惯性在变压器异常时会产生虹吸现象,造成大量变压器油流出。

2.2处理措施

1998年初变压器大修时,在1号、2号主变新储油柜端面上部油与空气之间增加了一个耐油橡皮胶囊,既可保证变压器油的呼吸,又可避免油与空气的接触,有效地避免了油的氧化及水分的侵入。但几年来运行结果表明,产品时常发生气囊漏气、假油位现象。为此,我们进一步采取了处理措施,其措施如下:(1)将3号-7号主变、高压厂变储油柜全部更换为BC系列的波纹管式储油柜。波纹管式储油柜不仅有老式设备的优点,而且彻底解决了橡胶补偿元件易破损、渗漏、堵塞、假油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不用吸湿器,消除了吸湿器更换硅胶期间,重瓦斯保护退出、主变主保护只剩一套差动主保护运行的风险。(2)把玻璃管式油位计更换为指针式油位表,指示油位。油位表设置油位上、下控制限,分别在油箱满油位和油位低时,带有电接点动作,向中央控制室发出信号。(3)将1号、2号、6号、7号主变的安全气道更换为YSF1-1304)型压力释放阀,油箱压力达到整定值即可动作,释放压力,压力回落后阀门关闭,变压器得以保护。3号主变钟罩顶部两端各安装一只YSF-55/130型压力释放阀。(4)3号-7号主变水冷改风冷,改进后高温报警及高温跳闸值做了相应调整。改造后,这几台变压器运行正常,且每次检修时,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3.分接开关油流继电器、引线过度板、部分故障

3.1分接开关、引线过度板故障及处理

3号高压厂变型号为SFL-16000/10,试验时发现高压侧直流电阻相差为1.4%,超出了直流电阻差不应大于1%的规定:。经吊罩检查发现分接开关有轻微氧化且接触不良,打磨处理再测相差为0.6%<1%,满足试验规程的规定,可投入安全运行。7号主变型号为SPF7—240000/220,1997年大修时试验其直流电阻不合格,吊罩检查时发现低压侧B相引出线有过热现象,经仔细检查发现过热点是B相电源侧的铜铝复合过渡板(与铝排联接面)铝面过热烧损1/3。该过渡板为南京某厂生产的,厚度为1mm,过渡电阻比较大,易发热。于是,我们自行配置了一块2mm厚的紫铜板与原过渡板一同装在B相可减少过渡电阻,并对低压侧C相接线板的一道裂纹进行了焊补。检修后,我们再次进行热稳定及直流电阻测量试验,合格后投入运行。1996年1号主变35KV侧A相分接开关的第2档接触面烧损,于1998年2月检修时把1号主变分接开关短接,短接后测量直流电阻合格,于是投入运行。1998年初1号主变大修时,将A相开关第2档原柱面与柱面接触(接触面相对较小)的35KV侧分接头开关更换为平面与柱面接触,动触头水平截面为梯形(该开关为DWX型,只能顺时针调)分接开关。直流电阻试验合格后,1号主变投入运行。超级秘书网

3.2油流继电器故障及处理

1号、2号主变压器原配置的潜油泵油流继电器挡板过大与新更换的潜油泵不配套、经常出现卡死,油流继电器不能复位的现象,一年就发生了3次油流继电器档板断掉。在大修时我们对其进行了更换,并对潜油泵加装了放气阀。投入运行后,一直运行较稳定。

已运行了17年的5号主变(型号为SSP--240000/220),在2001年下半年大修时,吊罩后取出两个油流继电器挡板。根据运行记录,一个挡板是1995年元月掉入的,另一个挡板是1997年初掉入的。更换成新型的油流继电器挡板,投入运行后,一直运行较好。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机械密封;故障处理;原因分析

机械密封在旋转设备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机械密封的密封效果将直接影响整机的运行,严重的还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从机械密封的内外部条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密封效果的几种因素和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一、机械密封的原理及要求

机械密封又叫端面密封,它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的端面在液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它的主要功用将易泄漏的轴向密封改变为较难泄漏的端面密封。它广泛应用于泵、釜、压缩机及其他类似设备的旋转轴的密封。

机械密封通常由动环、静环、压紧元件和密封元件组成。其中动环随泵轴一起旋转,动环和静环紧密贴合组成密封面,以防止介质泄漏。动环靠密封室中液体的压力使其端面压紧在静环端面上,并在两环端面上产生适当的比压和保持一层极薄的液体膜而达到密封的目的。压紧元件产生压力,可使泵在不运转状态下,也保持端面贴合,保证密封介质不外漏,并防止杂质进入密封端面。密封元件起密封动环与轴的间隙、静环与压盖的间隙的作用,同时弹性元件对泵的振动、冲击起缓冲作用。机械密封在实际运行中是与泵的其它零部件一起组合起来运行的,机械密封的正常运行与它的自身性能、外部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要首先保证自身的零件性能、辅助密封装置和安装的技术要求,使机械密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机械密封的故障表现及原因

2.1机械密封的零件的故障旋转设备在运行当中,密封端面经常会出现磨损、热裂、变形、破损等情况,弹簧用久了也会松弛、断裂和腐蚀。辅助密封圈也会出现裂口、扭曲和变形、破裂等情况。

2.2机械密封振动、发热故障原因

设备旋转过程中,会使动静环贴合端面粗糙,动静环与密封腔的间隙太小,由于振摆引起碰撞从而引起振动。有时由于密封端面耐腐蚀和耐温性能不良,或是冷却不足或端面在安装时夹有颗粒杂质,也会引起机械密封的振动和发热。

2.3机械密封介质泄漏的故障原因

(1)静压试验时泄漏。机械密封在安装时由于不细心,往往会使密封端面被碰伤、变形、损坏,清理不净、夹有颗粒状杂质,或是由于定位螺钉松动、压盖没有压紧,机器、设备精度不够,使密封面没有完全贴合,都会造成介质泄漏。如果是轴套漏,则是轴套密封圈装配时未被压紧或压缩量不够或损坏。(2)周期性或阵发性泄漏。机械密封的转子组件周期性振动、轴向窜动量太大,都会造成泄漏。机械密封的密封面要有一定的比压,这样才能起到密封作用,这就要求机械密封的弹簧要有一定的压缩量,给密封端面一个推力,旋转起来使密封面产生密封所要求的比压。为了保证这一个比压,机械密封要求泵轴不能有太大的窜量,一般要保证在0.25mm以内。但在实际设计当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往往泵轴产生很大的窜量,对机械密封的使用是非常不利的。(3)机械密封的经常性泄漏。机械密封经常性泄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第一方面,由于密封端面缺陷引起的经常性泄漏。第二方面,是辅助密封圈引起的经常性泄漏。第三方面,是弹簧缺陷引起的泄漏。其他方面,还包括转子振动引起的泄漏,传动、紧定和止推零件质量不好或松动引起泄漏,机械密封辅助机构引起的泄漏,由于介质的问题引起的经常性泄漏等。(4)机械密封振动偏大。机械密封振动偏大,最终导致失去密封效果。但机械密封振动偏大的原因往往不仅仅是机械密封本身的原因,泵的其它零部件也是产生振动的根源,如泵轴设计不合理、加工的原因、轴承精度不够、联轴器的平行度差、径向力大等原因。

三、处理故障采取的措施

如果机械密封的零件出现故障,就需要更换零件或是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提高机械密封本身的加工精度和泵体其他部件的加工精度对机械密封的效果非常有利。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对动静环的摩擦面的光洁度和不平度要求较高。动静环的摩擦面的宽度不大,一般在2~7毫米之间。

3.1机械密封振动、发热的处理

如果是动静环与密封腔的间隙太小,就要增大密封腔内径或减小转动外径,至少保证0.75mm的间隙。如果是摩擦副配对不当,就要更改动静环材料,使其耐温,耐腐蚀。这样就会减少机械密封的振动和发热。

3.2机械密封泄漏的处理

机械密封的泄漏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泄漏量,安装机械密封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装配要干净光洁。机械密封的零部件、工器具、油、揩拭材料要十分干净。动静环的密封端面要用柔软的纱布揩拭。(2)修整倒角倒圆。轴、密封端盖等倒角要修整光滑,轴和端盖的有关圆角要砂光擦亮。(3)装配辅助密封圈时,橡胶辅助密封圈不能用汽油、煤油浸泡洗涤,以免胀大变形,过早老化。动静环组装完后,用手按动补偿环,检查是否到位,是否灵活;弹性开口环是否定位可靠。动环安装后,必须保证它在轴上轴向移动灵活。

3.3泵轴窜量大的处理

合理地设计轴向力的平衡装置,消除轴向窜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对于多级离心泵,设计方案是:平衡盘加轴向止推轴承,由平衡盘平衡轴向力,由轴向止推轴承对泵轴进行轴向限位。

3.4增加辅助冲洗系统

密封腔中密封介质含有颗粒、杂质,必须进行冲洗,否则会因结晶的析出,颗粒、杂质的沉积,使机械密封的弹簧失灵,如果颗粒进入摩擦副,会导致机械密封的迅速破坏。因此机械密封的辅助冲洗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密封面,起到冷却、、冲走杂物等作用。

3.5泵振动的处理措施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固井工程 数据采集 远程传输 先进技术

石油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固井领域的技术改革,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可以提高整个固井工程的技术水平。井筒设计的复杂性和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决定了前期的固井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根据固井施工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优化调整固井施工的细节,但是由于钻井队一般地处偏远地区,因此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我们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突破这一难题,实现降低成本与风险,增强从下套管施工到整个固井过程的控制能力。

1 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技术概述

1.1 ORACLE数据库软件系统

ORACLE数据库软件是美国ORACEL公司研发的一款数据库产品,该产品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数据管理软件,它具有最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关系库,实现分布式处理功能。该系统储存容量可以根据数据的增加和系统的改进对其进行扩充变化,增加系统的储存空间。触发器是该系统特殊的储存路径,触发器的运用,加强数据的处理功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除此之外还增加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增加数据管理的权限,加强对数据的全程控制等,实现多方面的功能,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1.2 CSCW系统

CSCW系统是远程传输的主要技术之一,该系统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不同空间、时间和领域专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美国首先提出研发的计算机协同工作软件。该技术支持固井工程的相关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总公司根据工程施工过程的数据变化,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其作业过程进行改进完善,在前线指挥部与总公司之间建立的协同工作的良好的环境,大大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并在专业的指导下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工程顺利竣工。

2 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系统设计与应用

2.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采用国标WITSML标准,并兼容Schlumberger公司Seabed数据库,根据固井施工过程中数据采集的需要,设计相匹配的传输方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功能,从而使前线指挥部与总公司实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与相关数据细节;同时将数据实时采集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整合,将数据信息表格或图形化,便于接收者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建立固井工程的历史数据库,同类型,同地区等相关信息进行不分类规划,便于系统对其信息的归纳总结;建立事故数据表,收集固井工程事故的前因后果,便于系统对数据信息的事故判别和处理;还要注意兼容性,扩大系统运用范围,保证钻井队、录井、电测等施工单位同样能够良好运用该系统等,有利于数据系统库在整个钻井过程中的一贯性。

2.2 数据采集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分为自动采集与人工采集两大模块。自动采集系统是利用质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以及电磁阀状态信息等和设定的相关程序,对采集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增加系统的智能化。该系统设计时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例如地层基本数据、水泥浆数据、车辆发动机数据、水泥药品使用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不同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对其数据信息进行解码,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分到不同的传输渠道进行传输。部分数据信息需要人工采集的传输渠道,专业员工对施工实时数据进行及时的录入,对突发状况进行有力的控制。两大采集模块相互促进补充,实现工程实时数据信息快、准、稳的特性。

2.3 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且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能,同时根据其数据信息设计方案。数据信息利用触发器,自动生成表名、主键、缩引等程序,建立传输系统有序、高效的传输渠道;设置自动循环周期的检查传输渠道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漏洞和木马,并对其进行修复和清理,保证传输渠道的正常运转;建立选择性的传输系统,设置优先、重点和紧急传输对象,及时出现故障时,也保证部分数据的正常传输,增加数据传输的传递效率的同时,也降低系统故障对工作的影响力度。

2.4 故障处理系统设计

从前期的下套管施工到固井作业的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故障处理系统对于该工程而言十分重要。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先利用局域网,根据每个地区的故障经验,对其故障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处理,当指挥部、分公司的技术人员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远程系统向总公司获取帮助,得到最先进、最全面的故障排除专家的诊断与维修。在此同时也为故障处理系统提供故障数据库,补充故障数据的遗漏数据,提升故障处理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故障处理系统的具体运用时是在故障发生以后,监测中心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故数据信息发送给当地诊断中心,先局部进行诊断与维修,诊断时根据传输的数据信息查找相关的数据模型、理论知识、解决方案等,若是局部数据库中没有解决方案,可以将数据信息传递给总部的诊断中心,远程诊断中心接收到相关事故数据,总公司安排权威专家诊断和当地事故中心协同工作,集合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分析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井作业的技术更新主要从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两方面着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为科学合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下套管作业和固井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事故概率,提高了整个固井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志,樊洪海等.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监测方法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14(02).

[2]任立新.数据远程传输软件在钻井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3]周桂梅.钻井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设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2).

[4]陈再强.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航标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可信网络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研究的新趋势,可信网络中如何保证网络可用、可生存是可信网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可信网络的研究内容及网络可生存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介,概述了网络可用、可生存性是一个综合管理信息。通过对网络服务可用性、链路生存性、IP网络生存性及网络带宽测量的总结,对可信网络中如何保证网络可用进行了展望。

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规模和应用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成为最大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病毒、恶意攻击、垃圾邮件等,导致网络用户对网络的可信度下降。网络正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保证等重大挑战,保障网络可信成为下一代网络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可信网络”已被正式写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可信网络的发展确定了发展目标[1]。

目前可信网络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服务提供者的可信,网络信息传输的可信,终端用户的可信[2]。而可信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网络和用户的可信模型,二是可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三是网络服务的可生存性,四是网络的可管理性[3]。为整个系统建立可行的身份可信和行为可信评估模型,解决了传统的网络安全检测只能针对局部进行检测的局限。由于单个网络技术或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其局限性,以及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由被动检测向主动防御方向发展,需要重新设计一种可信的网络体系,整合多种技术并在多个平面上进行融合。网络服务的可生存性是可信网络研究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网络基本服务可用性的保障,通常采用容错、容侵、面向恢复的计算等方式来保障网络基本服务,同时也可以将网络服务可生存性理解对冗余资源的调度问题,即为某服务关联的冗余资源设计合理的调度策略,借助实时监测机制,调控这些资源对服务请求做出响应。

可信网络中网络可用、可生存性是一个包含服务可用和资源可用的多方面的综合要求,不同的用户群体对网络可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关注不同的重点。网络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主要关注网络服务的可用性,网络运营商更关注物理链路和IP网络的可用性。

2 保证网络可用的研究方面

网络可生存性指对网络系统基本服务可用性的保障,即在系统发生故障或者遭受恶意攻击时仍按照要求及时完成任务的能力,或者重新配置基本服务的能力。网络可用、可生存性是可信网络的基础。

2.1 网络服务可生存性

网络服务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中心,造成网络服务失效的原因可归纳为软硬件故障或网络攻击破坏用户行为。网络服务可用、可生存性主要指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使用和评估过程中,保证提供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和可用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p2p网络可生存性,Ad hoc网络可生存性,网络态势分析中服务可用性这几个方面,研究的热点在AD hoc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评估。

2.2 网络链路可生存性

网络链路可生存性主要包括对故障的抵抗能力,故障发生后业务的恢复能力,引入了路由机制,可用性评估机制来增强网络生存性,提高网络可用性。

传统的生存机制只考虑一种网络中发生单一故障的情况,并多采用某种单一的技术实现帮故障链路的重新选路,文献[4]等人针对传统子网路由法存在的问题,在子网路由法中考虑了对共享分享链路组的恢复问题,并引入了选路原则,提出了具有多重故障恢复能力的光网络生存性机制,提高了网络的恢复效率同时解决了二次故障的生存性问题[4]。

为了公正的评估网络生存性,文献[5,6]定义网络可用性概念为可用性与阻塞率的平衡点对应的可用性值,设计了动态业务下的网络可用性算法DNAA来得到网络可用性值,并定义了网络的运行性能等于网络的业务接受率乘以业务要求的可用性,算法在保证网络具有最好的运行性能下获得最高的网络可用性[5-6]。

为了能够使网络在出现流量变化和链路故障时有效避免链路拥塞,增强网络的生存性,文献[7]提出了一种通过优化链路权值来增强网络生存性的方案。该方案在选择链路权值时考虑了所有可能的链路故障情景和网络流量的变化,通过引入费用函数对过载链路赋以高费用的方法来避免链路过载,并利用遗传算法在所有可能的链路权值组合中寻找使链路费用之和最小的组合[7]。

2.3 IP网络可生存性

IP网络中IP路由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故障场景中提供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机制,IP网络的生存性是网络生存性研究的一个子集,常用的方法为多路径路由和快速重路由等方式。

随着交互式应用和各种实时业务的增长对网络生存性要求的提高,IP网络的生存性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献[8]对IP网络生存性进行了总结,首先对IP网络生存性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概括,并且对目前有关纯IP网络生存性、MPLS网络生存性、IP网络与底层的生存性协调研究作了归纳总结,尤其对纯IP网络的生存性研究现状从多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最后指出IP网络的快速重路由机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潜力,保护恢复能力和服务质量在MPLS网络中的结合、动态多层保护则是未来IP骨干网生存性维护的发展方向[8]。 转贴于

多路径路由机制也是提高IP网络效率、保障网络安全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路由机制的重要手段。多路径策略能够在局部节点或链路因失效而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形下,使用备用路径保证通信的可靠性。针对现有的针对多路径路由机制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实验观察和仿真研究,且大多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而提出的启发式算法,缺乏普遍意义。文献[9]从理论上分析多路径策略与网络性能及生存性之间的关系,从点到点网络入手提出了多路径机制下的网络干扰影响模型,对干扰环境下网络性能的上限进行了探讨[9]。

同时为了解决极端环境下的故障处理、故障处理中的负载均衡、关联故障的处理,文献[9]定义网络的可生存性为,系统在受到攻击、故障、意外事件等情况的影响时能够及时完成任务的能力,建立了一种基于性能的网络生存性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路由的故障处理技术,以实现对节点故障以及链故障的快速处理,并研究故障处理过程中对负载均衡以及对服务质量的支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极端环境下的故障处理技术,分别针对节点可靠、链路不可靠和节点、链路均不可靠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连通支配集合的重路由技术,应用于节点可靠而链路不可靠的情况。

2.4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

网络测量可用于评估网络的可用性,是重要的网络性能参数之一,可用带宽测量在路由选择,服务质量,流量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类是基于探测间隔模型PGM,另一类是基于探测速率模型PRM。

为了对网络可用带宽进行探测,文献[10]在参考BFind和PathLoad的基础上, 针对端到端的网络、基于包排队方式的双向双步长网络路径可用带宽的探测方法[10]。该探测方法由时延监视和UDP发送两个进程组成,基于包的排队时延来获取路径的可用带宽,并通过采用双向双步长的方法来递增或递减UDP包的发送速率。和PathLoad相比实现更加简单,可以缩短探测次数和运行时间,和BFind相比降低了探测带来的开销。

3 总结

可信网络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研究的新趋势,可信网络中如何保证网络可用、可生存是可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可信网络的研究内容及网络可生存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介,进一步发现了网络可用、可生存性是一个综合管理信息。通过对网络服务可用性、链路生存性、IP网络生存性及网络带宽测量的分析,可以得出对于网络可用、可生存性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可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中归纳相应的模型,对网络可用进行定量测量,同时需要从网络源端进行保证和完善可信网络中网络可生存性的目标。网络可生存性的研究还可以从资源调度角度出发,为同某服务关联的冗余资源设计合理的调度策略,调控这些资源对服务需求做出的响应。

参考文献:

[1] 林闯,田立勤,王元卓.可信网络中用户行为可信的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12):2033-2043.

[2] 林闯,彭雪海.可信网络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5(5).

[3] 林闯,任丰原.可控可信可扩展的新一代互联网[J].软件学报,2004(12):1815-1821.

[4] 曲桦,李增智.具有多重故障恢复能力的光网络生存性机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S1).

[5] 林蓉平,王晟,李乐民.一种考虑阻塞率的WDM网络可用性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1).

[6] 林蓉平,王晟,李乐民.一种基于运行性能的网络可用性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11).

[7] 于涛,陈山枝,李昕. 一种通过优化链路权值来增强网络生存性的方案[J].高技术通讯,2008(7).

[8] 吴静,郭成城,晏蒲柳.IP网络生存性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 2007(5).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电厂设备 变电站设备 电气设备 设备安装 设备检修电气安装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电力工业是我国工业、农业中动力来源的保障,其广泛应用到一切生产部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电力能源成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产生和输送电力能源的电力设备,也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建设的各个领域中。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气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设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功能需要,其结构和功能也变的复杂多样,种类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较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这造成在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和运行维护时,在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手段上都需要进行提高和加强。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电气设备人员、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基础。

1.电气设备安装安全规范。

电气设备在进行安装和检修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要落实施工作业安全规范,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按照安全规则进行施工,遵守设备操作规程,集中精力工作,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安装精密的电气设备时,要杜绝随意拆装,要做好静电消除工作。使用电焊时,必须由取得专业职业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焊接时必须要佩戴防护镜,避免眼睛受到伤害。使用试电笔、电子温度计、兆欧表、万用表、检漏仪等精密测量仪器时,要保障使用仪器的可靠性能,要做好定期的校正和检查。安全帽、防护绳、护目镜等安全防护用品要制定专人保管,并做好定期检查,保证设备能正常使用,并能实现保护功能。

2.安全用电。

电厂及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在进行检修时,难免会遇到无法停机进行检修的情况,因此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尤为必要。安全用电要预防人体因接触带电体而要承受的高电压,避免引起局部受伤或是死亡的现象。根据触电的伤害程度不同,分为电击和电伤。在设备检修中,要注意由电流通过人体导致内部器官受伤的电击事故,同时也要注意由电弧或熔丝熔断时飞溅的金属屑造成的烧伤人体外部的现象。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时,对强电设备,一定要经过检测后才能进行使用。检修时要采用万用表和兆欧表检查强电设备的接地电阻和绝缘强度,使用电锤等设备时,要先检测设备外壳是否漏电,在检查强电设备的主电源后,要对主开关进行试验,查看是否起到作用,在了解其具置后,才能进行下步工作。对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时,要严禁带电操作,在接触高压电时,要由专业电工来实施。

三.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

1.母线、绝缘子、电缆安装检修。

硬母线在进行安装前,要进行校正、测量、切断、钻孔、弯曲、处理接触面和焊接等工艺的加工处理,在其加工过程中,硬母线表面存在气孔、坑凹、划痕和裂痕等产品缺陷时,不应使用。在进行安装前要对硬母线的材料性能、材料规格进行检查,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硬母线弯曲不平直的要进行校正,在下料前,要对现场进行实际测量后才可进行。硬母线在弯曲时,可采取开宽面方向上进行平弯、在窄面方向进行立弯和麻花状的扭弯,硬母线弯曲时要使用专门设备,对矩形母线要采用冷弯,不可进行热弯。硬母线在弯曲时,其弯曲位置距离母线连接位置应低于50mm,处理矩形母线时,要尽量减少直角弯曲,同时在要对弯曲处的褶皱和裂痕进行管控。母线在钻孔前,要先确定钻孔位置,并采用冲头在待钻孔位置中心冲眼,之后采用台钻或电钻进行钻孔。母线钻孔时,开孔孔眼的直径要大于螺栓直径1mm.钻孔位置要垂直,螺孔之间中心距离误差要控制在±0.5mm以内,在钻好孔眼后,要将孔口的毛刺去除。

母线用螺栓固定时,要事先在母线上钻椭圆形孔,椭圆形孔的长轴位置要沿着母线的方向,便于在母线温度发生变化时,有伸缩功能。采用螺栓和夹板固定母线时,在固定夹板的螺栓上要增加垫圈,要保持母线和上部压板之间有1.5mm的距离。多片母线的固定必须要采用面定金具等母线支持器进行固定,在安装后母线同支持器之间的间隙要通过增加垫圈的形式,将距离调整到1-1.5mm之间。母线用螺栓连接时,在连接部分要涂上中性凡士林油,在连接处加平垫圈和弹簧垫圈。母线连接后,要将接头部位的油垢擦除,在接头表面涂上透明清漆。

支柱绝缘子安装时,一般可安装在墙上、建筑构件和金属支架上,在安装时,要在同一直线上首尾都安装,再拉细铁丝进行安装,绝缘子中心误差要控制在±0.5mm内。悬式绝缘子安装时,连接金具的销钉、螺栓、锁紧销等要符合国家标准,在进行吊装前要将弹簧销擦拭干净。穿墙套管安装时,一般应从屋内向屋外安装,其固定螺栓要从外向内穿过。安装要平直,要在同一直线上。

电力电缆在敷设时,要进行规格、型号、电压、数量等项目的检查,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部要无机械损伤。敷设电缆时,要严格控制弯曲处的弯曲半径,避免损坏保护层和绝缘层,在满足敷设条件时,要留出1.5%-2%的备用长度,便于检修使用。电缆敷设的方法较多,一般有沟道、隧道、支架、直埋、竖井、穿管、夹层、水下等方式,安装时要根据施工环境、电缆形式等进行确定。

2.变压器检修。

变压器在检修前,要了解变压器的运行状况。通过查看运行记录,了解异常情况和缺陷,同时要对变压器在运行中的温度、负荷、分接开关的切换次数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要查阅前次大修时的检修记录、干燥记录、试验记录、变压器油处理记录。变压器在景观吊器身检修后,要将器身装到油箱内,在装上箱盖和其他附件,完成变压器组装。根据变压器检修状态,通常分为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两类,计划检修分为大修和小修,其大修是对吊器身进行检修,小修是不对吊器身进行检修。在变压器发生故障后,要对损坏部分进行检查、修理、更换。

变压器的运行故障中,较为常见的为绕组故障和铁芯故障。绕组匝间和层间短路,会导致变压器异常发热,油声异常、油温升高、在电源侧的电流增大,产生此类故障的一般原因都是由于长期过载导致的老化、绝缘受潮、油变质、油道堵塞、局部过热等,在检修时,一般要重绕绕组,同时进行浸漆和干燥处理,再更换合格的变压器油,补加油量到正常位置。断线相无电流、油箱内有放电声的表现是绕组短线故障引起的,此类故障多因导线接头焊接不良、绕组短路造成短线、安装套管时因扭曲而短线,在检修处理时,要进行吊芯检查处理,在重接引线后,要重绕绕组。在空载损耗较大,油温升高、油色变深时,为铁芯过热、片间绝缘损坏故障,在检修处理时,要检查吊芯,恢复绝缘,在绝缘损坏的硅钢片上重刷绝缘漆。

四.结束语

电厂和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在安装和检修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操作过程中要严守操作规程,在熟悉电气设备性能和运行基本状况后,才可进行下步工作。加强电气设备的安装检修管理,保障设备维护安全,应成为电厂及变电站日常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周红 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探析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33期

[2] 王智春 基于电厂变电站设备安装与检修的运作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3期

[3] 贺钢 陈攀 张电 陈刚 邓群 变电站GIS设备投运故障原因分析及建议 [会议论文] ,2012 - 2012年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学术会议

[4] 王文杰 浅谈提高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的维护技术及故障处理方法 [期刊论文]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0期

[5] 刘付宗寿 浅析变电站10kV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2期

故障处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24-01

《选煤机械》是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选煤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一定的设计能力,并锻炼学生对机械设备方面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选煤机械及辅助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管理方法。近年来,该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考评方法缺乏科学性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研究、完善和解决。

1.完善教学内容

一是积极查阅专业期刊和书籍,增补新知识、新内容。查阅《选煤技术》、《煤矿机械》、《煤炭技术》、《煤炭科学技术》、《矿山机械》等多种核心专业期刊,大量参阅相关专业书籍,收集最新的选煤技术和设备资料,并将之归纳整理,作为部分授课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断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知识面不断扩大。例如,选用教材中对于浮选设备只介绍了常规机械搅拌式和充气搅拌式浮选机,旋流微泡浮选柱没有介绍,而这种浮选柱已经在全国各大煤炭集团所属的选煤厂进行了生产应用,效果良好;又如,加压过滤机、隔膜板框压滤机、动筛跳汰机、浅槽重介质分选机、TBS煤泥分选机等在现场大量使用,而相关教材却没有详细编入,本人均对其进行了增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是深入选煤厂进行调研,了解最新设备使用情况,增补新知识、新内容。多次深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集团、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等煤炭企业的洗选中心进行现场调研,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了最新的选煤设备资料,作为部分授课内容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大量的现场生产视频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2.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方案,结合近年来我校本专业学生培养、就业情况及企业反馈回来的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毕业生评价等有关信息,本课程借鉴了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就业技能模块教学法(也叫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开展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该教学法突出了实践教学、加强了技能训练。根据MES教学法基本思路,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本人将主要教学内容分成理论模块、基本工程素质训练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和实践操作模块等几个部分开展教学活动。理论模块主要讲述内容为选煤机械基本理论,主要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基本工程素质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小组学习法和项目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以设备故障处理为主要内容,以情景设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实践操作模块以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为主要教学内容,在现场开展教学活动。

3.丰富教学手段

专业课的特点是枯燥,趣味性小,设备课尤其如此。为提高学生听课和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本人在授课中进行了如下尝试,效果良好。

一是理论教学结合现场生产进行。在教学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学生实习地选煤厂的设备使用情况相联系,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习地的具体情况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是进行启发式教学。每节课先将重点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就重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再进行详细讲解,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听课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每章设置一定时数的讨论课,就某些选煤设备常见故障展开讨论。

三是进行分层次教学。课上针对大多数同学情况,按教学大纲讲授基本要求范围内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一定难度的学习资料和文献,指导他们学习;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在讨论、答疑区进行补差、解惑。

四是适应教学内容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选煤厂进行现场教学。

4.规范考核方法

摈弃期末一次考试确定学生考核结果的方式,采用大作业、科技论文和期末综合考查的形式,使学习考核方法多样化。

一是建立了本门课程的大作业题库,教学中为每个学生布置一个题目,作为本课程的平时成绩。题目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和扩展度,要求学生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才能完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给定一定数量的科技论文题目,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查阅文献资料,撰写科技论文,并就优秀者鼓励推荐学生在有关期刊发表。

三是完善期末综合考查考试题型。期末综合考查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总分100分,主要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单项和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其中,填空题、判断题、单项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基本理论知识点,该部分占45~50分;简答题以设备故障表述,要求提出解决办法,有一定难度,占35~40分;分析论述题是现场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事故案例,综合性强,难度高,要求分析生产工艺合理性、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该部分占15~20分。为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和考核要求,制定了10套标准考试题及答案和评分标准,分章节制定了完整的复习题1套。

考核中,大作业占30%,科技论文占20%,期末综合考查占50%。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解决了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考评方法缺乏科学性等诸多问题,明确了课程发展的方向,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