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奢侈品文化论文

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1

>> 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设想和建议 中国本土奢侈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趋势及分析 对话美国本土奢侈品品牌 浅析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本土奢侈品品牌 文化自信力:唤醒中国本土奢侈品的关键力量 中国奢侈品牌本土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营销策略 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探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中国服装类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调研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动因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经济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当中国遭遇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进入中国时代 中国奢侈品消费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2(01).

[2] 夏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D].云南财经大学. 2011,(06).

[3] 裴长洪.中国人海外奢侈品消费达500亿 是国内4倍.中国经济网.http:///specials/zxxx/201203/23/t20120323_23183561.shtml .2012-03-23

[4] 周展宏.洞悉中国高端消费者——2011中国奢侈品品牌调查报告. 财富中文网http:///life/c/2011-09/02/content_69155.htm.2011-09-02

[5] 郭立场.国人为何对奢侈品情有独钟[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06).

[6] 林思雨.浅析中国奢侈品品牌塑造与国际化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4).

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2

摘要:在与时俱进的时下,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一味追求奢侈品所带来的感官上的赏心悦目之浅显而更加看重奢侈品所营造出的舒适惬意的生活,论文阐述服饰奢侈品的特征及其发展前景使消费者理解服饰奢侈品,希望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健康地看待服饰奢侈品。

关键词:奢侈品;品牌;工艺;文化内涵

1 奢侈品的概念

奢侈品(Luxury)出自拉丁语“luxus”,其中包含了“丰裕”(abundance)和精致(refinement)的意思,也可以被引申为一种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在欧洲,奢侈品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被升华为一种文化艺术。服饰奢侈品就是指与服装本身及与其相关的各种配饰奢侈品,如珠宝、包、鞋等。

2 奢侈品的特征

2.1昂贵的材质

2.1.1服装面料

高级定制作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其奢华面料本身就能成为一件奢侈品,如爱马仕的皮革工坊在严格控温、恒定湿度的环境中,保存了60多万件真皮面料。所有库存皮革均配有一张ID卡片,通过对上面条形码的扫描,顾客可以清楚地了解皮革产地、加工人员背景、皮革处理工艺以及相关选择等信息,还能够提供400多种皮革颜色。这正体现了服装面料在奢侈品评判中的重要地位。

2.1.2珠宝

珍贵稀有的半宝石及宝石与品质上乘的钻石都是高级珠宝选料时的必然之选。高级珠宝奢侈品要鉴定其价值,除了从设计款式方面入手,就是看镶嵌于奢侈品上宝石的稀有性及保用价值。随着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开采,天然矿已日渐稀少,发掘纯天然、高质素和高卡数宝石的机会愈来愈少,有些宝石产地甚至已完全枯竭。因而,一颗高品质稀有的宝石,如克什米尔的蓝宝石及缅甸红宝石等,其历史保用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2.2精湛的工艺

工艺也是判断奢侈品品质的重要指标。高级成衣定制经过至少十次以上的调试才能完成,它的缝制须遵循法国高档的传统工艺,并尽可能用手工完成,每寸多少针,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缝了多少珠片,镶了多少珠宝,采用了多少蕾丝花边都是其营销诉求的重点。在高级女装品牌的塑造中,工艺必须体现缜密与细致、精美与奢侈,以便让享用者将这种缜密的工艺与高品质直接联系。高级成衣需要耗费大量工时,一件晚礼服通常需要70到300工时已足见其工艺。

2.3特有的风格

奢侈品不仅依靠其高质量,同时还依靠其独特的风格来吸引消费者。LV的箱包显示出主人稳重成熟,而Chanel则尽力表现出女性的优雅。同为服装,Versace将贵族的优雅与现代人的审美结合在一起,强调快乐与性感,艺术设计前卫而又高贵; Dior则因为让女人穿上裙子而风靡世界,浪漫的风格融入了新的严谨与典雅Valentino的女装体现了永恒罗马的富丽堂皇、美艳灼人。这些奢侈品品牌正是因为有自己独创的难以复制的风格,才能成为主流奢侈品,引领世界流行走向。

2.4完美的细节

服饰奢侈品必须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以细节的精美表现奢侈品的魅力。同时奢侈品渲染它的细节,还能让消费者深刻的感受商品的优质。而服装类的奢侈品关注细节甚至到了一寸缝线有几个针脚的程度。为了确保细节的完美,在工业化程度极高的今天,许多奢侈品牌依然坚持手工制作。在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席卷了我们一切生活之时,手工的傲慢与意义,一点点地水落石出:它成了奢侈的必经之途。

2.5艺术价值

与纯粹功能性的满足基本生活的产品相比,每一种奢侈品在其价值上有更宽泛的含义,这种要求不仅是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还表现在每一件奢侈品都是艺术品上,即奢侈品的艺术价值。Tiffany & Co.曾经聘请宝石专家,将一颗重约287.42克拉的钻石打磨为128.51克拉的钻石,这颗钻石被前所未有的切割为90个刻面,比传统的切割工艺多切出了32个刻面,使其晶莹剔透,光芒四射,是顶级的钻石奢侈品,更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3 服饰奢侈品的发展前景

3.1饰品与服装的结合

饰品与服装已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越来越多的饰品作为服装设计的一部分,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例如人造珠宝的材质轻盈,易于拼接,设计师能够摆脱传统昂贵材质的保守包袱,从而更加天马行空地自由发挥,令人造珠宝成为高级定制的衍生物。Oscar de la Renta的扼领式礼服裙在领部与胸前覆盖了尺寸各异的紫水晶和无数金属钢片。Christian Dior在肩部两侧成羽毛状镶嵌了鸽灰色水晶,将水晶、亮片碾碎覆盖在桃红色抹胸礼服裙的表面,奢华到无以复加。饰品与服装的相互结合也成为奢侈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3.2品牌之间相互合作

品牌之间相互合作,彼此利用对方的品牌价值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这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功的品牌策略,被越来越多的品牌认可和实践。

笔坛至尊万宝龙(Montblanc)与珠宝翘楚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同庆百年盛典,将双方享誉盛名的制笔及珠宝镶嵌工艺融合一体,创制出神秘巨匠限量系列。神秘巨匠系列备有红宝石、蓝宝石及祖母绿三款设计,各限量生产三支;而镶嵌红宝石的款式已于2006年12月率先亮相。钢笔由白金铸成,镶有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其中钻石数量达到840颗,宝石总重达到20克拉。梵克雅宝的隐密式镶嵌法将镶爪完全隐藏,让宝石及美钻的光彩恣意绽放。万宝龙的制笔造诣可说旗鼓相当,镀了白金笔嘴的刻工精妙细致。

3.3新奢侈主义的流行

Prada第三代掌门人Miuccia Prada认为奢侈品对于现代人最重要的不再只是可炫耀的商品,而是生活态度。这里,Prada提出了另一种态度:奢侈,是让自己的感官得到享受,而不是炫耀给别人看。新奢侈主义者在金钱与生活方式两者之间,他们选择生活方式,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消费的商品能表现出自己的修养、品味,真金白银并不就是奢侈品,更重要的是物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重要的是他们所得到的心里享受。

4总结

奢侈品最具有的魅力是商品的本身,其本身特有的价值是不容忽略的。奢侈品不是靠着人们的盲目追求来证明它的奢侈而是奢侈品本身的优质与内涵让它有高贵的身份。

奢侈品如今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使用奢侈品的人群也在不断的扩大,即使在人口众多又崇尚节俭的中国,奢侈品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奢侈品不断进驻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了解奢侈品也就成为提高自身品味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Coco Chanel女士说过:“财富并不是积蓄,恰恰相反,财富可以用来解放我们;财富是明智的君主所谓的‘我拥有这一切但是这一切毫无意义’。同样,真正的文化也在于开始摆脱某些事物。”对于奢侈品也应该同样如此在与奢侈品交往的数个世纪,一些人们在对待奢侈品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种理性,成熟的态度,奢侈品的存在不再是为了彰显其身份和地位,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孙玲.霓裳羽衣―国际服饰新视界[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3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奢侈品和必要消费资料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就变成必要消费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消费者是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扩大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过程就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成为必要生活资料,应当成为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要提高工资水平以适应部分奢侈品消费的需要。当必要消费资料基本满足后,生产奢侈品是发展生产的方向。

关键词:消费资料;奢侈品;生产资料

一、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

马克思在社会再生产模型中提出了奢侈品生产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有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总产品分成两大部类:第1部类,生产资料,就是用于再生产消费的商品;第Ⅱ部类,消费资料,就是用于个人消费的商品。每一个部类都拥有不同的生产部门。第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每一部类的产品的价值部分都分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就是说,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都分成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按其价值来说只是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c的部分,由全部年劳动加入的价值部分。后者又分成:补偿预付可变资本v的部分和超过可变资本而形成剩余价值m的部分。因此,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和每一个个别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成c+v+m。

马克思提出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模型:

这里有三大要点:(一)在第Ⅱ部类工人的工资500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m,必须用于消费资料;(二)第1部类的1000v+1000m,同样必须用于消费资料;(三)第1部类的4000c由生产资料构成,必须用于第1部类,以便补偿该部类消费掉的不变资本。它们通过第1部类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互相交换进入消费。

马克思把消费资料再分成必要消费资料和奢侈品两个分部类。必要消费资料是指进入工人阶级消费的消费资料,也构成资本家阶级消费的一部分消费资料。奢侈消费资料“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所以,只能和花费的剩余价值交换,而剩余价值是绝对到不了工人手中的。”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1000,即500v+500m。马克思假定其中80%,即800为必要的生活资料,其中20%,即200为奢侈品。这两分部类的构成如下:分部类a或Ⅱa,即必要生活资料:400v+400m=800。分部类b或Ⅱb,即奢侈品:100v+100m:200。马克思假设Ⅱa中的400,资本家把其中的60%,即240用于必要生活资料,其中的40%,即160用于奢侈品。所以工人消费的400和资本家阶级的240用于必要生活资料,也就是本分部类内实现补偿。假设Ⅱb中的100,其中的60%,即60用于必要生活资料,其余的40%,即40用于奢侈品。也就是说,工人消费的100v和资本家在必要消费资料上消费的60,与Ⅱa的交换实现,其余的资本家消费于奢侈品在Ⅱb内部实现。即下式:

Ⅱa1600c+400v+240m+160m=2400

Ⅱb400c+100v+60m+40m=600

马克思认为:奢侈品生产对工人就业会发生影响。“年产品中的奢侈品部分越是增大,从而奢侈品生产中吸收的劳动力的数量越是增加,预付在(Ⅱb)v上的可变资本要再转化为可以重新作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来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因而在Ⅱb中就业的那部分工人阶级要生存和再生产,……也就越是要取决于资本家阶级的挥霍,越是取决于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奢侈品。”

马克思研究了经济周期变化与奢侈品生产的影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总是处于危机与繁荣的经济周期的变化过程中,经济周期对奢侈品生产有影响,使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会发生相应的收缩或扩张的变化。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暂时减少奢侈品的消费。由于危机时期奢侈品销售困难,从而有一部分生产奢侈品的工人被解雇;由于工人失业,必要生活资料的出售也会因此停滞和减少。但在危机前夕的繁荣时期情况正好相反。这时商品价格提高,工资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工人不仅对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增加,甚至暂时还会参加奢侈品的消费。马克思说,“在繁荣时期,……不仅是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增加了;工人阶级(他们的全部后备军现在都积极参加进来)也暂时参加了他们通常买不起的各种奢侈品的消费”。但是马克思认为不能因此概括出危机是消费不足引起的。这种概括之所以错误,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矛盾引起的,消费不足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分析的是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现象。能不能脱去资本主义的形式,呈现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理论,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有必要消费资料和奢侈品两大类。不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的消费者不是资本家,因为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的消费者是先富裕起来的群体。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短期的静态分析,我们能不能对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进行长期的动态分析?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二、把马克思奢侈品生产理论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认为,只要脱去马克思奢侈品生产理论的资本主义形式,挖掘出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并且把短期的静态分析长期化,那么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可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如果对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进行长期考察,就会发现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概念。从奢侈品和必要生活资料的转化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经济的繁荣或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奢侈品可以加入必要生活资料,这样一方面必要生活资料扩大了,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奢侈品发现了,正在被生产出来。就是说,必要生活资料与奢侈品处于变化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时期的奢侈品会转变成必要生活资料。比如,在20世纪60、70年代,人们把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看作是奢侈品,现在成为必要生活资料,手表极其便宜,几乎人人手腕上都有一块,从十几岁的小学生,到城市里的拾荒者,差别不再是有没有手表,而是手表的质量高低之别。经济条件差一些的买几十元一块的手表,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买几千元甚至更贵的手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称为新三件的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这些奢侈品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年后成为家家都拥有的必要生活资料。如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也会发生有些商品从必要消费资料中退出,重新成为奢侈品。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初的三年灾害期间,人们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许多必要生活资料退出,重新成为奢侈品。比如,稍微加工精细一些的糕点,都是凭票供应,发票证,每人每个月只能吃二三个糕点。你想吃五六个,别人就说你奢侈,你自己也觉得奢侈。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在危机时期与繁荣时期,奢侈品与必要生活资料变动的结果。在经济危机时期,会有一些必要生活资料退出,重新成为奢侈品;在繁荣时期,会有一些奢侈品进入必要生活资料。奢侈品和必要生活资料的变动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奢侈品进入必要生活资料表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要生活资料进入奢侈品表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奢侈品与必要生活资料的变动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结果。繁荣时期,一部分奢侈品会进入必要生活资料,消费者人数迅速扩大;在经济衰退时期,一部分必要生活资料进入奢侈品,消费者人数就会减少。

其次,把奢侈品概念引入消费领域,可以研究社会主义不同富裕程度的群体的消费状况。马克思把奢侈品严格界定在资本家阶级使用剩余价值的消费品的界限内,只有在经济繁荣时期,工人阶级才有可能参加奢侈品的消费。这是由马克思研究的资本主义模型限定的。马克思研究的资本主义模型只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阶级。资产阶级掌握资本,组织生产,获得全部剩余价值。工人阶级不掌握资本或者极少的一些股票,股票收益很少,不能养活自己,还需要出去打工挣收入。工人的工资只是获得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生活水平低下的一个阶级。我认为把马克思的奢侈品消费理论移入社会主义,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必然要发生转变。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收入水平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已经产生了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这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大体上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经济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就是我国社会目前十大阶层中的前面四个阶层,或者说五大社会经济等级中的第一个等级。这个群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剩余价值,多数人没有获得剩余价值,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高收入。社会主义条件下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必然是奢侈品的消费者。中国十个社会阶层中的后六个阶层,或者说五大社会经济等级中的后三个或者后四个等级只消费必要消费资料。当然收入最低的阶层可能连消费必要生活资料都会有困难。所以,从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结构上可以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消费群体结构,反过来也一样,从消费群体可以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的结构。

第三,把奢侈品概念引入生产领域,可以研究在产品过剩时期的生产发展方向。现在看来,一个社会的产品供求情况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产品严重短缺的类型;(二)产品基本满足需要或者说产品过剩的类型。产品短缺时代的典型样本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那时什么产品都短缺。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吃穿用各种商品都短缺,实行凭票限量配给,据说广东的消费品票证发到40多种。在短缺经济的末期或者说即将过去的时期,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哪怕产品的质量不太好,不要紧,有的是市场,都会一卖而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广东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短缺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个人都不是生产决策者,看着市场上产品严重短缺,你也不能组织生产来供应市场,因为你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经理,都没有生产决策权。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实质是向企业和人民放权,企业可以拥有一点生产决策权,企业生产观察市场上商品的供求态势,生产严重短缺的商品供应市场。个人拥有了生产决策权,可以办个体户进行生产市场上短缺的产品。生产发展了,个体户就开始雇工,逐步变成了私营企业。广东的企业和个人用广东的粮、珠江的水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一下子销售到全国,占领了全国的市场。于是广东经济就发展起来了。现在,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全国各地的企业和个人都拥有生产决策权,不再由上级计划部门管理。必要生活资料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资金要求不高,只要有简单的设备和少量的投资就能组织生产,于是大量的商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必要生活资料迅速得到满足。

大约1997年秋季,中国的产品第一次从短缺向过剩转化,不少产品出现了过剩,不少生产设备出现了闲置,工厂开工率不高。然而,我认为中国遭遇的过剩是结构性的过剩,即某些产品的短缺与另一些产品过剩并存;不是绝对的过剩,即大多数产品过剩。在90年代后期,人们生活迫切需要的住房、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商品,还处在严重不足的状态。

现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结构性过剩正在向绝对过剩过渡,越来越多的产品过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比如,轿车生产能力闲置可能达到30%,制药企业生产能力闲置严重,许多企业开工不足。18种工业产品设备闲置。小型电子计算机能力利用率3.5%,发电能力设备利用率10%,微型电子计算机能力利用率13.4%,照相机胶卷能力利用率36.1%,化学原料药能力利用率为37.4%,房间空调器能力利用率33.5%,复印机能力利用率34%,农药能力利用率36.1%,日用精铝制品能力利用率31.3%,微波炉能力利用率38.5%,录像机、洗衣机、内燃机、汽车、彩电、金属切削机床、油漆能力利用率在40.3-48.6%之间。在生产资料和必要消费资料基本满足,甚至过剩,出口又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生产还要不要发展?如果要发展,路在何方?我认为,重要的出路就是组织生产奢侈品。

三、转变奢侈品旧观念,调整低收入政策

把奢侈品作为生产的方向,首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奢侈品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奢侈挥霍生活的物品,工人阶级过着清贫的生活,与奢侈品毫无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这就必然会消灭奢侈品生产。我认为,这个传统观念是错误的。不能把奢侈品看作是资产阶级专用的商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不是资产阶级,而是先富裕起来群体使用的消费品。随着奢侈品生产的发展,奢侈品就会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必要生活资料。比如轿车,解放前轿车是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剥削阶级专用的奢侈品,老百姓用轿车做梦都不敢想。解放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轿车也只是政府、企业等单位公务使用的交通工具。私人使用的轿车极少,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轿车看作是奢侈品,而不是必要生活资料。21世纪初期,中国改变了轿车生产政策,中国的轿车生产大发展,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1999年为0.34辆,2006年为4.32辆,7年增长12.7倍。这表明中国正在进入汽车时代。根据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就标志着轿车进入家庭,中国已经达到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阶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6000--7000元,相当于意大利、澳大利亚。广州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上海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这标志着轿车进入城市居民家庭的条件已经满足。不但中国正在进人汽车时代,有人认为中国正在进入后汽车时代,即消费个性化,汽车定制时代。要求汽车企业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的时代。这表明,轿车作为一种奢侈品正在退去奢侈品的色彩,变成必要生活资料。

事实上,最近10年来,许多耐用消费品正在迅速进入中国的家庭。随着耐用消费品迅速进入千家万户,奢侈品逐渐变成必要生活资料,不再被看作奢侈品,而成为必要生活资料。

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4

一、严峻的生存环境催生户外广告创意

中国经济的发展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到了户外,现代城市人每天在交通上的时间花费空前增多,这就客观上给户外媒体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契机。根据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户外广告市场近些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2003年的户外广告经营额为120亿元,2005年为210亿元,2008年超出300亿元大关。通过研究数据不难发现,户外广告经过了改革开放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冬眠期之后,现已步入了蓬勃旺盛的发展期。传统户外媒体通过大量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得传统的户外媒体得以用声光电一体化的形象示人,而与此同时,户外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蓝海。

然而市场整体繁荣的背后,传统户外广告媒体却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威胁:

⒈户外新媒体的威胁

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一批新媒体的崛起凭借声光电的多媒体和新奇性特点,更容易吸引受众。各类户外新媒体纷纷发掘市场空白、创造经济新增长点后不忘稳步进行媒体扩张和升级,这在一方面挤压了传统户外媒体的市场。

⒉个人娱乐设施的威胁

原本利用户外受众无聊时间注意力的户外媒体,面临着诸如手机、MP4等个人娱乐设备的注意力争夺。毕竟无聊时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要比看单调的户外广告牌要吸引受众。

⒊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威胁

传统户外广告媒体(如大牌、墙体、候车亭、公交车体等)处在混乱不堪的市场环境中,众多户外广告几乎是与城市景观的塑造站在了对立面,一批急功近利的户外广告公司只注重短期效益,与市民、政府的关系并不融洽,导致政府会不定期地整改传统户外广告市场,这自然增加了传统户外广告投放的风险系数。

⒋传统媒体的威胁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较之户外媒体成本高出许多,而且报刊、电视等广告的接收场所往往由于与消费场所脱离,不能带动冲动型消费。基于这些优势,户外广告对众多品牌有天生的吸引力。但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通过与电脑、手机设备的接驳,使得室内消费成为可能,户外广告的部分优势被逐步削弱。

户外广告面临以上市场威胁,短期内仍然可以依赖资源的独占性与稀缺性,从事简单基础的媒体建设来生存,但面临资源并购的风潮,只有加快自身进化程度才是长期生存之道。如果把户外广告产业也按照三大产业来划分的话,仅靠滞留在加工制造这类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水平生存条件将会日渐恶化,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将带动其赢利模式步入良性循环,而创意水平的高低无疑是第三产业比例的一个直接体现。

二、户外广告的创意表现方式

⒈唯户外广告所独有

传统户外广告多以平面展示为主,但并非随便把海报简单放大即可投放,针对户外媒体设计的广告创意既可以避免受众重复接触的视觉疲劳,更能够让一块广告牌脱颖而出,甚至让受众驻足欣赏。

以olive oil的户外广告为例,该广告整体试图传达的意思是“纸盒包装更保鲜”。如果只是在产品旁附加上一句描述性的文案,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其户外广告则由“保护”一词发散联想到了红外警报器,并在广告位的上方模拟出了两道光束,以此表现该品牌的产品对于营养保护的重视。一幅简单的平面喷绘配合两个光束灯箱就打造出了一幅立体生动的户外广告,而这种形式也是其它任何媒体都达不到的。

多数情况下的户外广告独创性都少不了对所处环境的充分利用,这也正是户外广告创意的第二种表现方式。

⒉超越平面,因地制宜

户外广告的形式在特定区域应不拘一格,在不损害城市景观的情况下对城市空间进行创意的利用与结合,是一门无中生有的创意艺术。广告公司在充分观察和研究过受众的行为方式、生活规律后,大胆的在看似不起眼的位置户外广告,往往能够给人加倍的震撼。

MINI COOPER曾选择在地铁站入口户外广告。上班时间大批的市民鱼贯步入地下,如同进了敞开车门的车内一样,小车的实际容积即刻被玩笑似的夸大了。与之相对应的是下班时大量市民拥出,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则户外广告创意既融于环境,又凸出于环境,令人乐于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型的户外广告不能随心所欲,要充分考虑到生活区、商业区之间的不同,不能一地的认为好的创意可以粗暴地抢占受众的眼球,而应该在合适的地方把好的创意发挥到极致。

⒊多媒体搭配,连续更迭

媒体广告的目标是能够为了客户塑造品牌和提升销售,因此户外媒体之间,甚至不同媒体间都可以尝试合作,以期达到效果最大化。媒体间的搭配,不但给人以连续性的感觉和诉求的强化,还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印度地铁一则汉堡灯箱广告在众多五光十色的同类中原本并不显眼,然而下面放置的一个警示牌却突兀的让人忍不住驻足细看。原来警示牌上的文字解释是提醒路人当心广告牌前满地的口水,两种广告媒体的搭配顿时让该广告趣味性尽显。

更为常见的则是户外媒体与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间的搭配,既能保证了盲点覆盖,又实现了二次强化。

⒋与受众互动,带来体验

互动的户外广告能保证受众的参与,给受众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足够闪光的创意还能够在事后通过参与的受众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从信度和效度上扩大广告效果,还可以换得受众在网络等媒体上积极主动地了解广告主的商品或服务。

一则狗粮户外广告选择了偏僻的墙角作为广告位,但凭借内置的狗粮香味发散装置,致使路过的小狗纷纷止步不前,积极地配合广告主的期许猛舔广告中的狗粮,最终狗的主人――目标受众不得不蹲下身来细细“欣赏”这则广告。

三、户外广告与销售力的关系

再原始、简单的户外广告一般来讲都能对广告主的品牌、商品、服务知名度提高有所帮助。但身为广告,其目标就是尽可能更好的为客户塑造品牌和提升销售,因此一切广告创意的落脚点都集中在了品牌建立和商品销售上,这也正是广告创意与胡思乱想的区别。

但谈及户外广告与销售力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⒈行业分类

户外广告服务的商品分类极为广泛,不同类别的商品投放户外广告的目的也不相同,但归结来讲无外乎意图长期销售达成的塑造品牌和短期销售增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户外广告投放行业排名前五名的是:房地产,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酒类、烟草等),通讯产品及服务,机动车,金融服务保险。由此可见,不论是以房地产、机动车为代表的奢侈品(当然并非所有的房地产和机动车都是老百姓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笔者在此仅以其中的高端产品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凡是快速消费品都偏爱户外广告媒体的投放。笔者在此就以这两大品类的户外广告销售力进行对比分析:

奢侈品的户外广告创意受到了较多限制,其小众定位决定了呈献给多数非消费者受众的广告是为了让他们保持仰视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品牌和商品。而越多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才会让那些有购买实力受众产生消费行为。因此,奢侈品户外广告一般是长期投入,创意比起画面的精美、广告材质的高档、广告位的易见性、广告面积或体积的巨大来讲稍显逊色,因为这些都能够很好地营造一种高层地位的优越感。但笔者并不认为奢侈品不能采用广告创意,只是说它们使用的更为挑剔。

与之相反的是快速消费品类的户外广告创意,往往能够迅速地产生市场反应,由于价格低廉且销售范围广,受众在接纳创意后乐于并易于购得此类商品。

可口可乐2009年春节投放在大卖场销售终端的广告创意是,消费者手中的手推车前都有这样的牌子,这些广告随着手推车被推向了卖场的每一个角落,消费者本人似乎就成了可口可乐的促销员。而当其他消费者接触到这一问一答的创意广告时(还有诸如“爸爸,我想与你分享”等内容),内心都会有所触动,考虑应该带瓶可口可乐回家团圆。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可口可乐仍然顽强地取得了2009年春节的市场成功,这则卖场终端的户外广告功不可没。

⒉信息内容的分类

户外广告创意并不止步于形象展示和产品展示,销售信息的直接传达有时也包含在内。意念型的户外广告创意能够优化品牌或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排序,最终增加商品或服务的销售筹码,相比较而言,销售信息若能够假借户外广告创意得以推广和传播,无疑将赢得更强的销售力。

⒊广告创意地点分类

户外广告类型繁杂,许多地点也比较灵活,但经验显示靠近销售终端的户外广告创意更容易带来市场回报。比如高速公路的两旁很少见有大量的快速消费品火拼户外广告创意,因为消费者极有可能停车到了购物场所看到一个不错的店门头就改变了购物决定。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尽可能多的完成市场上店铺门头的广告就万无一失,多媒体的搭配无疑将会以更低廉的成本换得更丰厚的市场回报。西方的科学测验显示:两种媒体作用于人一次的效果,比一种媒体作用于人两次的效果要高出30%。因此,传统户外媒体的创意化与多种平面户外媒体混搭立体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商品的销售。

世界权威市场研究公司亨利中心曾宣布:户外广告媒体将成为21世纪最具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优质媒体。这一结论既得益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方面是由于户外媒体可以不断产生新媒体,其本身的创新性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传统户外广告面临日益涌现并规模化的新媒体,透明度不断提升的户外广告市场,只有提高自身硬件、软件的创新性水平,实现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止到流动的表现形式上的升级,才能同时吸引广告主与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在未来的广告市场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樊志育,樊震:《户外广告》[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刘永炬:《活化终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3]梁峰:《交互广告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4]美.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新华出版社,2004.01

[5]杜国清、邵华冬:《中国户外媒体发展趋势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4

[6]王肇民、蒋演德:《广告设施设计与检测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1

[7]张洁:《户外广告及传播效果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8]赵蔚:《城市户外媒体广告分析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9]陈枫:《因地制宜》[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10]卓越形象:《创意无所不在――浅谈户外广告的全氛围体验式创意》[J],《广告大观》,2005.03

[11]杨振昆:《 户外广告的创意化生存》[J],《广告人》,2007.10

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5

他出生于30午前的1978年8月8号,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日,正是他30岁的生日。

张洪瑞幼时就比较聪明,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理性。逆向思维比较强,不轻易随波逐流的孩子。他18岁时选学了公共关系专业,包括广告学和市场营销等时髦学科,但是,当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只能算是一知半解。直到后来,他接触了两本策划大师的著作,一本是中国公关第一人――王力的《恩波智业》,另一本则是写关于策划人王志纲的《谋事在人》。这两本书对他影响深远,尤其是《谋事在人》为他指明了做策划人的目标和梦想。如今,30岁的他已经成为拥有10年营销策划经历的理性策划人。

从策划《智囊》到智囊策划1

10年前,张洪瑞曾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打工,在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试点――蛇口工业区。由于他那时年龄比较小,又没有经验,因此他选择了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的路线。打工为他带来了购买策划书刊的资本,而学习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知本”和“智本”。1998年,《公关世界》杂志采用了当时只有20岁的他策划的广告语――“传播公关真谛,铸造智慧人生”,自1999年初刊用至今,已成为《公关世界》指导办刊方向的理念性广告语。

20岁的他还曾为《智囊》出谋划策,为其杂志策划组建“四会一团”,即:顾委会、编委会、理事会、读者联谊会和智囊策划团,受到时任杂志社主编常建平的赞同与好评,杂志社回复他“完全可以实施”,从而使《智囊》更具影响力和向心力。当时《智囊》有顾委会一些专家顾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又有企业理事会的资金后盾;还有名编辑、名记者、名作者组成的编委会,使杂志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还有读者联谊会能固定一部分忠实读者;并有智囊策划团为企业出谋划策,为策划专家扬名,为杂志社创收。但是,由于杂志社内部的一些原因,策划方案没有实施,让他感到非常遗憾!因为那是他的策划处女作,更是一套无偿的策划方案,主要是为了证明他的策划能力和思路,为此他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由于张洪瑞对《智囊》有着深厚的智囊情结,他在2002年左右将为《智囊》写的策划报告逐一发在了智囊论坛、销售与市场论坛等网站上。后来,许多杂志组建了“营销专家团”和“理事会”,一时间杂志理事会、顾委会等满天飞,使他更加坚信10年前他为《智囊》组建“四会一团”的策划思路是正确的。

10年来,张洪瑞做过市场、干过策划、推过品牌、玩过概念、卖过产品、跑过终端、接过热线、开过专卖店、闯过深圳、搞过发行、拉过广告、写过文章、编过报刊……,曾为《公关世界》深圳总、中国公关协会会员、《智囊》驻深圳联络员,原中国策划研究院《中国策划》兼职记者,现为宏秋营销策划工作室首席策划,《销售与市场》《现代营销》《企业研究》《分销时代》《酒类营销》《酒世界》《中国酒》等特约撰稿人,《河北酒业》特聘营销专家顾问,在10余家报刊杂志及专业网站发表营销策划论文和案例60余篇,服务大小企业一二十家,已成为真正的智囊策划人。

10年前,他策划《智囊》,同时还有策划“鲁酒复兴”的想法,因势单力薄而未能如愿,而现在他正为鲁酒再续策划前缘;8年前,他策划“圣火”,寻找“圣火老人”,欲打奥运的球,他与奥运有缘,8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日正是他30周岁的生日;3年前,他为山东一酒企打工做策划,3年后,他却成为企业的营销策划顾问,为其出谋划策。

从为企业打工到企业策划顾问!

三四年前的一次创业失败,迫使张洪瑞再次走上打工的道路。他打工的单位就是曾经在三年前轰动2005年秋季济南糖酒会的山东容川酒业,以鲜姜酿造的“将就酒”高调而出。本身酒品口感确实不错,他曾用“既有白酒的豪爽,又有啤酒的细腻口感和红酒的时尚,同时还具有保健酒的养生功效”来形容将就酒。

但是,由于当时将就酒操盘手的一意孤行,力投央视,而造成公司资金链断档,再加上将就酒口感不一、颜色脱色等原因,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结果前期的宣传投入只能是昙花一现。本来宣传将就酒不将就的,却还原了“将就”的本身“将就文化”,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将就起来,最终走上了被拍卖的命运。

其实,张洪瑞在没有正式加入容川酒业之前,他就曾建议过操盘手,“广告传播策略要根据公司和市场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要贪大求全,更不要在没有市场基础的情况下就上央视,更不能盲目操作”。结果操盘手不听好言相劝,在2005年秋季全国糖酒会前,投入五六百万元于央视,做品牌形象广告,还堂而皇之的说这是“品牌战略”,目的是为了“打造中国健康果蔬酒第一品牌”。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强广告传播气势,显示企业实力,想提高糖酒会招商效果。企业并不是那样财大气粗,几乎完全是靠银行贷款来支撑的,势单力薄,最终五六百万的央视广告打了水漂,糖酒会招商也非常不理想,企业将血本都投入进去,却几乎血本无归,“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一直主张“结合、联合、整合”,结合是点,联合是线,整合是面。由点连线,再由点和线整合成面。结合需要找准买点和卖点的结合点――利益点;联合需要连接买点和卖点的联合线――生命线;整合就是由结合点和联合线组成的整合面――立体面。市场营销无非就是解决“找点、连线、成面”的问题!但是,将就酒的管理高层,前期根本就没打算做市场,而仅仅是想靠前期广告炒作招商而已,最终也没有做起来。

今年年初,容川酒业被临沂政府拍卖,换了一个投资商,并且调整了营销团队,原来的财务总监出任新公司的总经理,原来的采购部经理出任营销总监。他们对张洪瑞的策划能力和经验非常认可,4月初,再次邀请张洪瑞为其产品做营销策划。为此,他为新品牌的酒提出了“创新品类,创造香型”的观点,否决了他们原有的完全模仿洋酒威士忌的想法,而走中西结合奢侈品的路线,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做真正适应消费者口感的酒。

他为企业策划总结了《奢侈品酒营销九部曲提纲》作参考,即:一个核心:一个酒类企业,一个核心就是卖酒;两个品牌:就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种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四方策划:策划方向、方位、方式、方法;五心服务:诚心、信心、用心、恒心和爱心;六动市场:推动、拉动、主动、被动、互动、联动;七剑出击:产品剑、品牌剑、分销剑、促销剑、传播剑、招商剑、终端剑;八种心理:消费心理、崇拜心理、广告心理、公关心理、员工心理、经销商心理、投资商心理、供应商心理;九品营销:品类、品质、品知、品资、品智、品性、品行、品味、品位。

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相似情境;仿冒品;购买意愿;品牌显著性;羊群效应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bstract: From the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perception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 motivation of consumers’ counterfeit products purchasing behavior 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t. Further, it analyzed the moderation effects of herding and brand prominence. Using experiments methods, the results revealed: for products that had high brand prominence, the similarity situation had positive effect on counterfeits purchase intention, and this relationship was fully mediated by consumers’ attitude and quality perception. What’s mor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would be strengthened when the herding phenomenon was present. However, for products that had low brand prominence, the effect of similarity situation on counterfeits purchase inten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Keywords: similarity situation; counterfeits; purchase intention; brand prominence; herding effect

引言

“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问题将更受重视。然而,随着现代商品市场的繁荣发展,从顶级奢侈品到日常生活用品,仿冒品正在蔓延,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深入了解仿冒品购买行为的动因,可为遏制仿冒品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商业环境等提供有效建议。

现实决策中,人们是不完全理性的,信息情境与群体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1]。仿冒品以低于正品数倍的价格而拥有与正品相似的特征,使得仿冒品购买行为十分特殊,信息情境与群体压力在其中的作用值得关注。当消费者处于不同的信息感知情境时,其仿冒品购买行为会如何表现?进一步地,在群体意见的压力下,消费者的仿冒品购买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基于上述背景与问题,本文将从信息感知情境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消费者仿冒品购买行为的羊群效应表现。

1理论文献

1.1仿冒品购买行为

仿冒品是指未经授权,非法复制存在市场并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拥有品牌价值的正品,使其与正品难以辨别的产品[2]。Grossman和Shapiro将仿冒品进一步区分为欺骗性仿冒与非欺骗性仿冒[3]。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有意购买仿冒品的非欺骗现象更为普遍,其成因也更为复杂。因此,本文将研究非欺骗性仿冒品的购买行为。以往的研究将消费者仿冒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一是产品因素,包括产品定价、产品品质、品牌形象等;二是消费者因素,包括消费者心理、个性特征等。然而,这两类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复杂多变的仿冒品购买行为,实际上,情境因素在其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4]。然而,现有研究对情境因素的考虑却较少,因此,本文将研究情境因素对消费者仿冒品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

1.2相似情境

在现实的决策过程中,受时空、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非理性选择行为更为普遍。在非理性决策的过程中,情境因素的影响十分重要[5]。包括个体特征、选择数量、信息传递等方面。其中信息传递是情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信息表达,可以构造不同的情境[6]。通过图片、文字描述、实物等可以使被试通过想象而获得感同身受的知觉,由此操纵情境[7]。人们之所以购买仿冒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仿品与正品的相似性,花较少的钱却可享有与正品相同的利益。因此,本文研究的信息感知情境主要关注相似情境。即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仿品与正品十分相似的信息,包括外观、质量、功能等的相似,使消费者置身于感知相似的知觉中。

1.3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也被称为“从众”,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行为表现中。Lascu和Zinkhan从营销视角定义了羊群效应,即消费者接收到他人的产品购买信息后,做出与他人一致的行为决策[8]。随着仿冒品消费的盛行,仿冒品购买行为已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逐渐演变成群体行为,社会性压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然而,羊群效应对仿冒品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目前仍没有定论,Phau等表示,当仿冒品的非法性被强调时,从众性较高的人会对仿冒品表现出负面态度[9];Hanzaee和Jalalian则指出当获得朋友支持时,人们对仿冒品则持正面态度[10]。可见,羊群效应对消费者仿冒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应该依具体情境而定。本文将在感知相似信息的情境下讨论羊群效应的影响作用。

2研究框架与假设

2.1研究模型

本研究是基于信息感知情境的视角,分析消费者仿冒品购买行为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羊群效应和品牌显著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2研究假设

2.2.1感知相似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仿品与正品相似的物理属性是人们选择仿冒品的关键因素,产品的相似性使得人们通过购买仿冒品而获得与购买正品相同的利益,如身份、地位、形象等[11]。特别是当仿冒品拥有较高的质量时,相似的属性降低了消费者的社会风险感知,从而刺激人们购买仿冒品[12]。将这种物理属性通过信息感知的方式设计在情境中,可得出假设一:

H1:感知相似情境正向影响消费者仿冒品购买意愿;

态度因素在人们购买意愿的影响中一般起到中介作用。在仿冒品的购买中,相似性会影响消费者对仿品的态度,进而影响人们的购买意愿[13]。由此得出假设二:

H2:感知相似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是通过产品态度发生作用的;

除了产品态度,感知质量是另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质量是产品构成的重要部分,感知质量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显著[2]。Wilcox等指出当消费者感知到仿品与正品相似的信息时,会认为仿品质量与正品接近,从而购买仿冒品[14]。由此,得出假设三:

H3:感知相似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是通过质量感知发生作用的;

2.2.2羊群效应和品牌显著度的调节作用

消费者的态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取决于他们对这种压力的易感性[15]。在相似的情境中,人们更容易受到从众的影响。Chaudhuri和Majumdar指出仿品与正品的相似性使得仿品也能展现正品所展现的自我概念,这正符合消费者社会趋同性的需求,人们由此而购买仿冒品[16]。在相似情境中,当人们受到从众信息的影响时,对仿冒品的购买意愿会增强。以85%表示多数人,15%则表示少数人[17]。由此得出假设四:

H4a:当听到多数人(85%)购买仿品的从众信息时,相似情境对仿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会增强;

H4b:当听到少数人(15%)购买仿品的从众信息时,相似情境对仿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会减弱;

商品类别不同,研究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别[18]。品牌显著度可以作为产品分类的标准[19]。高品牌显著度的产品强调品牌作用,品牌文化、品牌内涵对人们购买产品起到决定性作用,如奢侈品;低品牌显著度的产品,则更强调产品本身的实用性,人们购买产品时更注重方便、实惠等特性,如一般生活用品。由此得出假设五:

H5a:对于高品牌显著度的产品,感知相似情境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显著;

H5b:对于低品牌显著度的产品,感知相似情境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3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

研究采取实验的方法进行。考虑到情境因素的设计,且使相关干扰降至最低,实验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共有400名学生参与了3个行为实验,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90.5%。

3.1实验一:感知相似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实验一用于检验前三个假设,即主效应及中介作用检测。通过操纵情境因素,研究消费者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3.1.1前测

经专家讨论及20个学生样本初测,路易斯.威登(LV)箱包的知名度较高,98.7%的学生称知道该奢侈品品牌,是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奢侈品品牌之一,并且代表了品牌显著度较高的产品,适用于实验。

3.1.2方法

80名25-30岁的在校生参与了实验一(其中,男女比例各半),进行一对一组间实验(相似组和控制组),每组样本量为40人。通过操纵实现情境的测量。对于相似组,让被试想象自己处于仿冒品的购买环境当中,选取LV的EVA(N55213)斜跨手袋正品与仿品各一个,被试在自由观察这两个手袋的同时,向被强调以下相似信息:(正品价格:5300RMB;仿品价格:260RMB。仿品与正品,尤其是1:1的高仿品基本相同,表现在:外观的图案,花纹,颜色,大小比例是一样的;里衬、小细节也是一样的;仿品同样有防尘袋、说明书以及序列号;仿品的皮质与正品很相似,肉眼基本难以辨别;五金配件上都有logo的字样;同样有“made in France”的标记)。最后让被试填写关于产品态度、质量感知、相似程度、购买意愿等评价及个人统计特征问卷,评价采用李克特(Likter)7级量表(如1=非常不愿意,7=非常愿意);对于控制组,则不让被试接触任何实物以及相关的相似信息,仅对相同的题项进行评价。

3.1.3结果

第一,操纵变量通过显著性检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感知相似情境下,人们认为仿品与正品的相似度较高( =5.50,SD=1.30, =3.76,SD=1.48,F(1,78)=9.46,p=0.001)。“HS”表示相似程度高,“LS”表示相似程度低。

第二,主效应显著。如图2所示,相似组(SWTP)与控制组(CWTP)的仿冒品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差别( =3.28,SD=1.75, =2.28,SD=1.39,F(1,78)=6.40,p

第三,中介作用显著。即感知相似情境对消费者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是通过产品态度与质量感知的中介作用发生的,并且是完全中介。结果如表1所示,在回归方程中,当加入产品态度和质量感知后,相似情境的系数分别为0.063和0.057,均不显著(p=0.688/p=0.770),而产品态度与质量感知的系数则显著。依据中间变量检测原理,假设二,三得到支持。

3.2实验二:羊群效应的调节作用

3.2.1方法

实验二用于检测假设四。共有182位20至30岁的在校学生参与了本次实验(男女比例各半)。通过加入85%的从众信息――即“根据前期社会调查,85%的人购买了仿品”,或15%的从众信息――即“根据前期社会调查,15%的人购买了仿品”,实现对羊群效应的操纵。实验二是23的组间实验,每组约为30人。一共6组,包括三种组合:(1)相似组与控制组;(2)相似组+15%从众信息与控制组+15%从众信息;(3)相似组+85%从众信息与控制组+85%从众信息。

3.2.2结果

第一,操纵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0)。第二,通过方差分析(ANOVA),得到加入羊群效应的影响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羊群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p=0.030**)。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在没有从众信息的影响时,主效应仍在存在(p=0.40);当消费者接收到多数人(85%)购买仿冒品的从众信息时,感知相似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正向作用增强(p=0.001);当消费者接收到少数人(15%)购买仿冒品的从众信息时,感知相似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正向作用减弱(p=0.000),假设四得到支持。

3.3实验三:品牌显著度的调节作用

实验三用于检测假设五,通过高、低品牌显著度产品的实验比较,研究在不同的品牌显著度水平下,相似情境对消费者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变化。

3.3.1前测

通过专家讨论及20个学生样本初测,选取特百惠水杯作为实验产品,88.3%的学生称知道这个水杯品牌,并且特百惠水杯代表品牌显著度较低的产品。

3.3.2方法

60名研究生参与了实验三(男女比例各半),进行一对一组间实验(相似组和控制组),每组样本量为30人。实验操作与实验一相同,对于相似组,选取紫红色特百惠茶韵水杯正品与仿品各一个,在被试观察这两个水杯的同时,向被试强调以下信息(正品价格:108RMB;仿品价格:28RMB。仿品与正品基本相同,包括:外观,颜色,容量,大小比例,重量是一样的;有同样防伪数字盘,产品序列号,杯叉安全标志,说明书;装水都不会漏水;同样的耐温性能:杯盖、茶漏0-100;背身-30-140;同样的logo字样)。最后被试填写与实验一相同的测项。

3.3.3结果

第一,操纵变量仍然通过显著性检测(p=0.001);第二,与高品牌显著度产品的影响结果不同,在低品牌显著度的产品中,情境因素对于仿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3.57,SD=2.03, =3.63,SD=1.19,F(1,58)=0.024,p=0.877)。由此,品牌显著度的调节作用是显著(p=0.000),如图4所示。假设五得到支持。

4结论与讨论

研究探讨了信息感知情境下消费者仿冒品购买行为的羊群效应表现。在研究视角和作用机理的整合上都作了创新,不仅完善了相关理论,而且使得实践方向更为明确。主要的研究结论包括:第一,感知相似情境正向影响消费者仿冒品购买意愿;第二,情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通过产品态度和感知质量的完全中介作用所实现的;第三,在羊群效应的调节下,相似情境对仿冒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增强。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品牌显著度水平的产品中是不同的,对高品牌显著度的产品,情境因素的影响显著;对低品牌显著度的产品,情境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上述研究结论对遏制仿冒品,完善企业经营体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正品企业,尤其是高品牌显著度的企业,应尽量避免相似情境的发生,可以通过刺激甄别的方式,强调产品与仿品的差别,以优化购物环境,售后服务、贵宾定制等差异化服务,增强消费者的区别意识。另外,羊群效应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受欢迎程度、好口碑等从众趋向信息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产品信任度及购买意愿。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完善。学生样本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增强。此外,羊群效应的进一步分类可在将来的研究中深入探讨,低介入度的从众带来的只是顺从,消费者由此形成的产品态度是比较浅薄的,一旦消费者的行为不受监控或有更好的选择时,其购买决策便会改变。高介入度的从众才能保证消费者的持续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王红丽,李建昌. 创新情绪、情境信心对用户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J]. 软科学,2014,28(9):60-64.

[2]. 周丽永,周庭锐,消费者购买仿冒品行为的理论探析[J],商业研究,2012,5:165-169

[3]. Grossman,G. M.,Shapiro C.. Foreign counterfeiting of status good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8,103(1):79-100.

[4]. Kim, J.,Kim,J. E.,Park,J.. Effects of cognitive resource availability on consumer decisions involving counterfeit products:The role of perceived justification[J]. Marketing Letters,2012,23(3):869C881.

[5]. 张全成. 基于情境效应的消费者决策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企业管理系博士论文,2005:20-27.

[6]. Heerdink,M. W.,Van Kleef,G. A.,Homan,A. C.. On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emotions in groups:Interpersonal effects of anger and happiness on conformity versus devia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3,105(2):262-284.

[7]. Shen,H.,Jiang,Y.,Adaval,R.. Contrast and assimilation effects of processing fluency[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36(5):876-889.

[8]. Lascu,D. N.,Zinkhan,G.. Consumer Conformity:Review and Ap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1999,7(3):1-12.

[9]. Phau,I.,Sequeira,M.,Dix,S..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knowingly purchase counterfeit products[J]. Direct Market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3(4):262-281.

[10]. Hanzaee,K. H.,Jalalian,S.. Impact of Non-Price Factors on Purchase Intention Counterfeits[J].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2,4(18):3313-3322.

[11]. Yoo,B.,Lee,S. H.. Asymmetrical effects of past experiences with genuine fashion luxury brands and their counterfeits on purchase intention of each[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2,65(10):1507-1515.

[12]. Erg?n,E. A.. The rise in the sales of counterfeit brands:The case of Turkish consumer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0,4(10):2181-2186.

[13]. Budiman,S.. Analysis of Consumer Attitudes to Purchase Intentions of Counterfeiting Bag Product in Indones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conomics and Social Sciences,2012,1(1):1-12.

[14]. Wilcox,K.,Kim,H. M.,Sen,S.. Why Do Consumers Buy Counterfeit Luxury Brand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9,4(46):247-259.

[15]. 戚海峰. 中国人从众消费行为问题探究―基于控制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4-32.

[16]. Chaudhuri,H. R.,Majumdar,S.. Understanding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from a contemporary marketing perspective[J]. Acadme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2006,11:1-18.

[17]. Asch,S.. Studies of independence and conformity:A minority of one against a unanimous majority[J].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56,70(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