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1
【摘要】将新课程标准与传统的物理教学大纲对比后,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借鉴参考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了由课前预习导学——课内交流学情——师生学习研讨——课内拓展训练组成的初中物理新四步教学法。并且将我们自编的导学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本文就如何在新四步教学法中设计编制使用我们的初中物理导学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或做法,同仁们共勉!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方式物理教学探究能力导学案四步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全国比较盛行的模式,它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应该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学校物理组根据物理学案设计的特点,参照我们学校提出的四步教学法,规定了我们物理组学案导学模式的流程为:课前预习导学——课内交流学情——师生学习研讨——课内拓展训练。我们称之为“新四步教学法”。
一、课前预习导学
指导好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我们编制导学案的课前“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这一块内容是我们学校物理导学案的一个重要特色,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我们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比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的蒸发这一课时,我们就编制了这样的预习目标:1、什么是蒸发?你能观察到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吗?2、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才能干得快?为什么要这样做?3、你认为夏天扇电扇为什么凉快?猜一猜如果給一只温度计扇电扇他会凉快吗?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对这些题目进行思考,同时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课堂就不容易开小差。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激发理性思维,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
上课的前天晚上,教师提前下发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把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案上所设计的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完成学案上“预习目标”部分。
二、课内交流学情
课内交流学情是一节物理课的第二个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导学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入新课后,激发学生讨论交流“预习目标”部分的有关题目,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汇报本小组关于“预习目标”部分题目的理解。这一环节在教学导案上没有体现,学生还是依据学案上“预习目标”部分进行交流讨论
三、师生学习研讨
师生学习研讨是一节物理课的第三个环节,它是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要求,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进行疑难分析。教师一般采取设疑、点拔、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一般不采取直接讲解,不把结果告诉学生。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一定由学生自已完成。这一环节中对应导学案中的是“知识体系”部分.这一部分导学案的编写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理所当然的应具备课堂笔记的作用。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将《课标》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下来。但不必完整,可将要记忆的部分空缺。在学生经历探究、交流、归纳后完善这些空格。既对所学知识做了实时巩固,又记好了课堂笔记。比如在学习蒸发和沸腾这一课时时,我们编写了以下这个表格:
2.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根据需要对科学探究过程做出“学法指导”。比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们在导学案中是这样处理的:
(1)猜想与假设:与同学讨论,你还知道影响水分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
(2)设计实验:我们应当采用法来进行实验探究
A.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速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B. 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C. 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3)进行实验: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4)归纳与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
这样导学案中“知识体系”部分以知识点总结或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填写知识点总结表格或实验报告的时候掌握了重点知识或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四、课内拓展训练
课内拓展训练是通过导学案设计一些典型题目训练检测学生对疑难问题掌握情况,它对应的是导学案上的“课内检测”部分。在设计这一部分时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问题:
1、题目要“少而精”。课内检测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当堂讲评。我们的经验是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内检测”。老师在编写巩固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题型,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巩固题应难易恰当。课内检测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3、在检测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矫正,做出讲评。而且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己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予于矫正,在此基础上,通过兵教兵,达到全体学生掌握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2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们有限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氛围不佳,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改变目前不利的教学状况,一些学校开始了实行案例教学的方法。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采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不当等。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积极性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有结果表明,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听觉和视觉能够促进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教学是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案例教学法就能够将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生活化,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
1.2有利于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案例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更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选择和布置案例,通过组织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探讨和交流,让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
1.3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在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参与到学生互动当中,对学生的交流活动进行指导。这会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有效掌控,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交流情况和发现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逐步完善案例教学方式。因此,案例教学能极大地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的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二、实施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要想发挥出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科学地进行。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也是如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参与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重要的参与者,教师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此,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入手,无论是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还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评价都要以鼓励为主,避免操作不当而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程度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对学生阶段性考评的重要依据,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互动。
2.2启发性原则:要做到案例教学的启发性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就要围绕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不完全的信息。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案例所呈现出的情境当中,积极对案例进行探讨。其次,在问题的设计时,要结合学生们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难度适中并且能够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3多元性原则: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逐渐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这是因为每位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因此,对学生们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以答案为唯一的标准,只要是接近标准答案的都要予以鼓励和赞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前提下,由于教学的案例有多种,不同案例所呈现出的问题情境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案例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实施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方法当中,相对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如下:
3.1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是在实施课堂教学当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动物界中部分动物不惜冒险甚至是付出生命代价来完成某种行为时,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案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材料一:在大雁的迁徙过程中,会有部分的孤雁承担着“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其他敌害来临时,他们会以鸣叫或者是做出一些其他动作来引起雁群的注意,从而暴露了自己而被敌害捕食。孤雁站岗放哨对整个雁群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挪威旅鼠在鼠群密度过高而食物有限时,部分旅鼠会成群结队跳入海中自杀的现象。旅鼠为什么要回选择集体自杀?
3.2案例模拟法:这种方法就是模拟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案例是事先设计好的,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案例中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来真实还原案例情境。通过学生们亲身感受来体验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对模拟的案例进行及时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
3.3案例练习法: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或者是阶段性测验时,给学生们提供不同的案例材料,让他们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结论进行陈述,其他人对发言者的看法进行评论,也可以针对他们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发言者也可以就评论者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双方的反复辩论,来探究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论
初中生物教学是相对枯燥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从而变枯燥为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目前在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牛得吉.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53.
[2]刘倩倩.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09:52.
[3]罗开荣.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22-123.
[4]李加国.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49-250.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是一种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制定出适合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积极主动进行案例的收集。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恰当地分析,选出与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相一致的案例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教师针对案例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组讨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发展性、实效性等特点,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初中生物的知识点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初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一些难点不能有深入的了解。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生活化的趣味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感性中理解和把握抽象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1]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不能实现和谐的统一。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法”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自主的合作与探究,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满意。如果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第三,师生关系不能达到和谐与融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感觉,使学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在新课标改革后,采用案例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和谐与融洽。[3]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案例教学的策略
第一,在案例教学中,要采用合适的案例。注重采用生活中的例子,挖掘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细胞构造之前,可以通过显微镜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的上皮组织与叶子组织等,如洋葱的上皮组织与芹菜的叶子组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更高。第二,在案例教学中,倡导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的案例,倡导循序渐进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探究中掌握知识。在合作与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真正的乐趣。第三,优化案例教学中的教学环节。在个人准备的环节中,学生与教师都需要参与进去。教师要收集符合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而学生也应该进行收集,因为收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收集的案例进行真正筛选与甄别,选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案例,然后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弄明白案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案例与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关系;分析案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与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补充;让每位学生都写一份分析提纲,写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的方案。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教师要分配任务合理,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参与进来,给学生以关键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把教与学很好统一起来,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将成为必要,其目的在于培养出学生较强烈的竞争能力和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课堂讨论的环节中,教师应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让每一组的代表进行发言,阐明每组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完成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解答,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初中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与周围的生活产生联系,对艰涩难懂的知识点能有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生活。因此,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必须使其推广到各个学科中,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英.谈生物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5(05).
[2]于忠海案例教学应用于新课标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04)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物理应用策略
一、学案导学概述
所谓的学案导学指的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了传统课堂关系的互换,教师成为了指导者。学生成为了主体,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编制有效的“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以确保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进而为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综合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学案导学法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学案导学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弊端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被动式学习使得学生越来越不了解物理学习的价值。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不仅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打破了教师单以灌输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法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学习,而且还能独立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而且教师还坚持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两方面的配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也确保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与物理教学进行了结合。3.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可以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中,可以组织学生独立学习,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价值,还可以维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三、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学案导学法在课前问题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就是引入问题。在课前教师需要对学生们进行下一节课程所要讲解的相关内容预习的要求。初中物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更好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在本课程中将要学习什么样的物理知识,对于课堂任务所有的问题能够有一个大概的思考方向。比如:在讲“机械能、动能、势能”相关知识点之前,某位教师先给学生们提出了预习的要求,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为了验证学生们的预习效果,他在班中挑选了两名同学进行问题回答,他让学生们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之后,再将这三种能量的内在联系进行解释。通过这一提问环节,他基本就可以掌握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在预习的要求之下可以对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学生们不得不进行学习;有了之前教师的提问,学生们在预习的时候也更加的有针对性。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让老师及时掌握班里学生预习情况,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抓准课程的侧重点,将提问环节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另外学生们通过预习的机会也可以更快的找到课本内容的侧重点,可以使他们更快的理解和学习知识,这对于初中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2.利用学案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平等的事实。为此,在学案的练习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学案导学的分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设置学案时,教师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案进行分类。重视针对性,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教学,使各学生在各自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逐步建立自信和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案的分层不仅保证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实施,而且为能力较弱,智力发育较慢的学生提供了辅的学习,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让尖子生以及部分中等水平学生适当超过大纲要求,以达到超越的目的。物理教师在进行计算专题复习学案设计中,一般可以对一条公式分层设计5道相应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二至三题,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复习中,我就设计了的五道题,第一道题“填写出公式,并写出该公式的各物理量及单位(用填空形式进行),计算某人用一动滑轮提物体,有用功是60J,总功是80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第二道题“用一动滑轮把30N的物体提高2米,所用的力是20N,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第三道题:“用动滑轮提30N的物体,所用拉力是20N,该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第四题:“用机械效率是80%的如图滑轮组(图中滑轮组是三条绳子)把60N的物体提至2米处,拉力应是多大?”第五道题:“用机械效率是80%的动滑轮提一物体至2米高处,所用拉力是100N,若忽略摩擦,则动滑轮有多重?”在课堂上,我通过这种分层次的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3.学案导学下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环节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实验课占有很大比例。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技能,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独立探索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指导课程,可以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满足探究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的客观要求。物理实验的特征在于许多变化和短暂的实验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从而达不到物理实验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导学案的运用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重点、实验观察要点明确地展现给学生,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课堂的时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教育;物理教学;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可以发现虽然新课改的推进相当顺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于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帮助仍然不够明显。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现状,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普遍反映物理比较难学,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一些学生就会选择逃避。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启发和引导,因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二)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教学完全能够满足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实际上由于缺乏基础,课堂教学时间显得捉襟见肘。良好的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ꎬ如果学生没有充分预习或者没有预习,那么就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做作业的正确率显著降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复习,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
(三)自动控制能力较弱
由于初中生仍然比较好动,如果缺乏外部因素制约ꎬ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则表现为不知所措,遇到困难消极应对。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ꎬ学生在教学中非常被动,没有自控能力导致很难持续学习ꎬ主要表现在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做什么就不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容易走神,教师提出问题后甚至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的情况非常常见。课下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养成了边做作业边玩手机、看电视的不良习惯ꎬ他们认为自己能够一心二用,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学习。
(四)缺乏教师引导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很碎,很多初中生都觉得学习困难,不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去拓展知识结构,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ꎬ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分析
(一)教学设计以“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应用”一课为例,探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过程一:创建情境,复习旧知识并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手上有三个装了盐水的气球,盐水的浓度是不同的,现在我把它们放在水中,同学们猜一下ꎬ三个水球会怎样呢?学生:有的水球会上浮,有的气球会下沉,还可能悬浮在水中。教师:同学们猜的很对!(教师向学生出事热气球、小船和潜艇的图片)教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张图片,思考一下:什么是力?为什么船受到重力还能够漂浮在水上?热气球受到什么力,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教师让学生组成三到四个人的小组共同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向教师回报讨论的结果)过程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教师:同学们,热气球要飞上天就要从地面飞起一定高度,而从天上降落也要有一段路程,那么热气球是如何实现起飞和降落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教师取出一个氢气球,首先将气球放开让气球上浮ꎬ然后在气球下面挂上几支笔让气球悬浮在空中,然后增加重物让气球下降)教师:三次实验中,气球所受的浮力相同吗?在这几次实验中,我们保持了什么量不变而改变了什么量呢?这属于何种实验方法?(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与前面热气球的上升和降落联系起来,形成大致的浮力的概念)过程三:通过实验总结规律:教师: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都会受到浮力,那么我们使用清水、浓盐水和装有淡盐水的气球,如何控制气球在两种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呢?下面我们做个实验。(教师将气球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气球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ꎻ然后向盐水中逐渐倒入清水,可以看到气球逐渐悬浮然后下沉到杯底)
(二)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先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ꎬ通过展示图片、做实验等形象具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ꎬ学习效率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结语
综上,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敬宁.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3):115.
[2]朱云俊.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6(16):82.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案例教学 实践效果
随着初中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越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又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应用原则
任何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原则要遵循,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随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就要遵循相应的自主性原则以及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探究性原则。而在整个生物课堂上,教师是一直以指导者的身份存在的,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教学实践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运用案例教学也不例外。第一,通过课前准备,一方面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上课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利用课前准备让学生仔细地了解案例,特别是研究案例中的数据、图表等,这能够为案例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找到问题。第三,学生在分析案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个分析提纲,以便在后期的小组讨论中更加有序地参与。
2.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通常是由小组长担任讨论主持,组内同学通过互相的交流沟通,弥补自己看待问题的不足之处,在相互启发下进一步思考,这样有利于使整个方案的分析向更深的方向展开。鉴于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看问题视野,所以没有必要要求得到意见一致的讨论结果,只要大家能够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有效的论证说明就可以了。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要以巡回的方式参与其中,掌握每个小组的谈论情况,并适时指导。
3.课堂讨论。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讨论。一般来讲,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课堂讨论质量。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在课堂上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在整个课堂讨论阶段,教师一直充当引导者,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4.联系生活。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对于案例的选取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例如口腔溃疡、傍晚视力下降等,都可以将这些加以整合形成案例。例如,针对为什么在嚼馒头时会越嚼越甜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唾液中馒头屑的变化来找到答案。运用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案例教学设计
针对生物教学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容,对于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整个历程,笔者设计了一个案例教学课程,通过向学生展开整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展开教学。关于光合作用,最先进行探究的是科学家海尔蒙,在17世纪他做了一个柳树实验。他通过定时给柳树浇定量的水,观察柳树和土壤的变化。通过土壤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柳树质量逐渐增加这样的观察结果得出了植物生长主要养料是水的结论。第二个探究光合作用的是科学家普利斯特,他做了一个对比试验。他把一只小白鼠和一支已经点燃的蜡烛同时放在了相同的两个容器里,同时在其中一个容器中放有植物,结果发现,蜡烛在放有植物的容器中得以继续燃烧,在另一个容器内则是熄灭;小白鼠在放有植物的容器中得以生存,在另一个容器内则是死亡。通过这个实验,普利斯特得出了植物能够更新空气的结论。在此之后,又有豪斯在1779年的重复实验中对普利斯特的实验中有了新的发现,他认为整个对比实验能够成立是因为有阳光照射和绿叶植物的原因。当人们知道绿叶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已经到了1785年。最后,科学家萨克斯经过实验,在1864年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由此通过整个案例的展开,学生在了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同时也能提出更多的疑问。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不仅能更加系统地掌握光合作用知识,也能够得到思想启发。
四、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学以致用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使其更加完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范茂华 论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52-154。
[2]张艳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管窥[J].新课程导学,2014,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