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范文1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我早在五年级时就拜读过丹尼尔·笛福的大作《鲁宾孙漂流记》,今天我又学习了课本中《鲁宾孙漂流记》的梗概。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了鲁滨孙那高大机智的形象。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不幸落入荒岛。在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自强不息,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获救回国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鲁滨孙驯化山羊的那一段故事了。鲁滨孙因为每天都要打猎,以至于从船上带下来的火药大大减少。不得已只好去驯化山羊。鲁滨逊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下,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几年后,他不仅有了一大批乖顺的羊群,还能喝上羊奶,吃上奶酪。丹尼尔·笛福以一段细致的描写为我们拓展了视野,我也从中感受到了鲁滨孙那一股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劲头。假如被困在岛上的是我,我一定经不起这么多次的挫折,失败了几次就会放弃。遇到困难就要去面对,去挑战。这也许就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吧!
遇到困难就要去面对,这使我想到了从三岁就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她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并没有低头,而是去征服它。我们可以想象到,从小便听不到声音,看不见东西的海伦学习起来会有多么困难,但他还是写出了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在生活中,因为有困难的双手牵绊着我们,有失败的阴影笼罩在我们身旁,使我们无法顺利前行。但是,如果我们永不放弃,那么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有困难,我们就要去攻破它;有失败,不要气馁,从头再来过。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谁有能阻拦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并不是鲁滨孙,惨遭沦落孤岛的境遇;我们也不是海伦,要面对失明失聪的痛苦。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我们却可以像他们一样,练就不平凡的意志。困难会被我们踩在脚下,奇迹也可由我们来创造!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范文2
本班共58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全班的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但也有较多学生的成绩较落后。虽然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但很多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但还是难免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大多数学生能积极按时完成作业,有极少数学生甚至连作业都完成不了。此外,学生的课外知识缺乏,课外阅读情况欠佳。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六个单元,其中三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民风民俗”“理想和信念”“科学精神”。第二单元是以题材来组元的“外国文学名著”单元。还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三单元“表达真情实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是综合性学习单元
教学有关知识
技能
情感目标描述
(一) 知识与能力
1.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
具体措施
1. 通过摸底测试,确定辅导内容,制定辅导计划,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总目标。
2. 利用早读课前后的时间,在教室针对学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包括生字词、形近字、多音字、古诗词、课文等。
3. 组成“一帮一”帮扶活动,利用好带差,好帮差的办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 利用四人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办法,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课时分配及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第1周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3古诗三首 7
第2周 4戏藏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 7
第3周 5鲁滨逊漂流记 6骑鹅旅行记 7汤姆索亚历险记 7
第4周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7
第5周 8匆匆 9那个星期天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7
第6周 习作例文与习作 7
第7周 10古诗三首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2为人民服务 7
第8周 13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
第9周 14文言文二则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7
第10周 中段复习考试 7
第11周 16表里的生物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7
第12周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语文园地 7
第13周 回忆往事 依依惜别 古诗词诵读 7
第14周 古诗词诵读 7
第15-20周 期末复习考试
教师签名
李玉娣
备课
组长
意见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范文3
一、借助多媒体,丰富课堂形式
现在网络资源十分丰富,视频、flash、音乐、图片等各种多媒体形式都可以拿来为名著导读课服务。这些形式常常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名著导读课的首要任务。
在网络资源的筛选上教师必须要下功夫,需反复斟酌才可。所选的多媒体形式必须要符合这本名著的内容,还要符合它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要使学生产生兴趣、对理解名著产生切实有效的作用。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花哨、活泼而找一些不切合名著实际的内容,这样对名著导读有害而无益。
例如在《海底两万里》的名著导读课上,可以在导入阶段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一览海底的奇异景观,欣赏海底数之不尽的动植物,学生必然会被这种神奇美妙的景色所吸引而发出感叹,从而产生对海底的浓厚兴趣,这样有利于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下面阅读原著精彩曲折的情节和理解作者超前非凡的想象力做好铺垫。
二、巧用想象和猜测
名著导读的首要任务就是激趣,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想象、猜测的形式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达到了名著导读课的首要任务。而想象和猜测的运用要求教师能设计合理的环节和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按照学生的思路设计好问题,既要能顺利地推进教学进度,又能吸引学生。
如在《海底两万里》中可以通过将原文中描写人们未知的潜水艇的句子逐句展示,让学生猜猜这究竟是深海中的一个什么物体。
它“体积非常的巨大”。
它“游动的速度非常快”。
它“会发出神秘的光”。
它“会突然喷出两道水柱,射到150英尺的高空”。
它“神出鬼没地在各个海域活动,遇到它的船有些被撞坏了,有些干脆消失了”。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必定是七嘴八舌,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被积极的调动,对这本著作必然有了浓厚的兴趣,也肯定愿意去阅读原著了。
三、内容梗概和精彩片段相结合
片段的选择也要反复思量,或能将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能很好地表现名著的语言风格,或是名著的亮点,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能呈现的片段也不应多,要有充分的代表性和精练性。
例如笔者执教过的《活着》名著导读课,先展现了福贵起起落落的坎坷一生,使学生对主人公福贵悲惨不幸的一生有了了解。然后选取了几个片段,如下:
片段一:到了城里,看着离那户人家近了,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把她看了又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回到家里,家珍看到我们怔住了,我说:“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家珍轻轻地笑了,笑着笑着眼泪掉了出来。
片段二:寒风从门缝冷飕飕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冷,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
这两个片段,第一个着重表现福贵一家相依为命,贫穷但却又温暖的亲情。第二个片段重在展示福贵的亲人相继去世的悲痛,表现他的伤痛,从而凸显文章的主题。
四、借助名家名言
许多名著都有名人名家作过评价,或者有民间的俗语,这些名言对名著的概括性较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并且通过这些名言给学生推荐名著,容易产生名人效应,见效明显而快速。
例如关于《鲁滨逊漂流记》可以借住卢梭的“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它”来推荐,用民间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来激发学生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兴趣。除可以用名人名言推荐名著之外,也可以推荐它的作者,如《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范文4
关键词:名著;阅读;现状;解决策略
对中外名著的考查,是近几年考试的一个亮点。回味语文考试这丰盛的精神大餐,名著阅读考查一如陈年佳酿,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芬芳了语文,诗意了考试。出题者已经回归了语文,但仔细分析试卷却发现,我们的学生离语文的本真有着渐行渐远的趋势。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看《西游记》,但在考查《西游记》的阅读时,有的学生竟然把大闹天宫的人错安在白龙马头上;在考查《三国演义》的阅读时,有的学生竟然把过五关斩六将的人当成是刘备;在考查《鲁宾逊漂流记》的阅读时,有学生竟然不知道主人公是谁……可见,对一些学生来说,名著并不“名”。
一、导致名著不“名”的原因
1.读书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的基本要求是:(7~9年级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经过调查,38%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足120万字,35%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能达到200万字左右,只有27%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在260万字以上。学生读书少,读名著就更少了。经过调查,初中三年读了所有推荐篇目名著的学生只占20%!
2.读了的书成为过眼烟云。有一些学生读了几部名著,可是在做题时却对书中的内容感到很陌生。这是因为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看热闹。比如,在读《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一回时,他们会为孙悟空打死白骨精而喝彩,却不去思考这一回体现了孙悟空、唐僧怎样的性格特征;在读《水浒传》时,有的学生只关注鲁智深、李逵、林冲、武松到底谁厉害,却不去仔细分析人物各自的不同点。所以,读了的书没有经过思考,留在大脑中的也只是“热闹”而已,至于热闹的背后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3.不善于整理归纳。经常会发现在答名著阅读题时,有的学生把李逵当成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错把格列佛在大人国的经历看作是鲁滨逊遇到了野人。从答题来看,这部分学生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不善于整理归纳,致使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解决初中生阅读名著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1.从七年级开始定时安排阅读课。老师一定要制订阅读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可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指定篇目,课后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心得并及时反馈和检测。现在很多学生都觉得课外没时间读书,而课外究竟有没有时间是我们老师无法掌控的。我们能掌控的就是课堂,那么课上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应该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了。
2.充分利用早读、午读的时间,让学生听读。说书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艺术,在当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电影的丰富,许多学生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说书了。精彩的说书不仅绘声绘色,而且引人入胜,又能发挥人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天天听书网”等网络资源,每天听书10分钟,坚持下来,一年的听读量就可以达到100万字。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听、读、思相结合,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优化学生的名著阅读。
3.要求学生摘抄。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而摘抄是一种老套却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以上文字出自名著《 》,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
这里摘录的就是《简・爱》中的一个片段。在阅读名著时要摘录名著中展现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或熟记表现人物心理的重要句子,并且记下作品名称、作家、国籍等文学常识。
4.归纳梳理。前三种解决策略都应该从七年级就施行。到了九年级,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名著阅读了。梳理主要是针对故事情节来说的一种方法。
例:《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
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
林冲:误入白虎堂( )( )怒杀王伦
鲁达:拳打镇关西( )( )大闹野猪林
这个题要求填写《水浒》中与人物相关的一些情节。在阅读名著时要引导学生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对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应熟练掌握,相关人物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5.分层次阅读。考试前不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阅读名著指导。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将名著阅读分成基础题和提升题两个层次。老师引导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做浅层次阅读,让他们了解名著名称、作者、国籍、精彩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对于学习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老师除了要求他们做浅层次阅读之外还应提出深层次的阅读要求,例如深入把握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主要艺术特色、对内容或人物作出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等。
以上是我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一点看法和思考,让我们引导学生一起去嗅名著阅读这瓶陈酿的芬芳,让名著在学生中真正的“名”起来!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范文5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中专英语 课堂教学 操作模式
一、引言
当今中等专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大多还是沿袭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仍然实施的是无特殊目的教育(English for no Specific-Purpose)。中专学校因所设专业种类较多,与其相适应的专业英语也分类较细,如幼师英语、餐旅接待英语、导游英语、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如何能让这些英语真正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热情,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那就必须对课堂英语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研究转变。笔者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中专学生的英语教学必须摒弃传统,适应学生英语薄弱的自身条件,摆脱周边教学环境的束缚,采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来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通过教学组织及技能训练的多样化、教学外在形式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调整和突破,来增加英语知识学习的多方来源,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这也是上好英语课的关键。另外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外语课堂上,不仅仅接受具体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语言本身,了解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而且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陶冶人文精神,提升人生境界。如何使语言学习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能为职业需求服务,把英语学习真正落脚点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从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为当前中专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所著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他认为,智力是在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更具体是指孩子们会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或表现。正常人都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视觉智能(spatit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intra-personal 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一理论还强调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的、发展的,并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确认。智力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个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智力。这八种智能综合起来进行探讨和借鉴,都会对中专英语学习和教学起到敦促提升的功效。
三、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从教学内容设计的多元化着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
(1)音乐歌曲和原声影片的课堂插入能培养学生英语的语感,提高学生领悟、鉴赏语言的能力。
人们对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的感知并行于对语言的感知。加德纳的有关音乐智能的描述,证实了音乐在教学中的魅力。教师在课前的导入,某一语言项目的操练,以及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时,都可以把英语歌曲适时插入。如在介绍有关友谊的话题时,歌曲“你是我的阳光”(You are my sunshine)是导入话题较好的选择。在有关《美国西部拓荒者》的文字阅读中,歌曲“五百里路”(Five-hundred miles)的学习会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在讲解有关美丽大自然之类的文章时,教师可挑选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所描述的情境中,目前所流行的瑜珈冥想音乐非常适合作为记忆的背景音乐。西方的经典影片,如励志影片《阿甘正传》、智慧型的影片《骄阳似我》等很适合中专学生观看欣赏,影片的英文对白和美妙音乐会使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产生学好英语的发自内心的驱动力。
(2)英语成语典故的讲解能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
希腊罗马的古代神话传说是学生最爱聆听的。如潘多拉的宝盒(Pandora Box)、丘比特之剑(Cupid’s Bow)、斯芬克斯之谜(The mystery of Sphinx)、潘神的自由(A freedom of Pan)、阿喀琉斯的脚肿(Achilles’heel)。这些故事经过历史的演变,都具有了深刻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西方人经常会把这些成语典故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自《伊索寓言》中的“Cry wolf”(喊“狼来了”)的成语典故现常用来比喻“散布不实的消息”,Cat’s paw(猫爪子)喻指“被人利用的人”。源于圣经故事中的Olive branch(橄榄枝)被喻为“和平与吉祥的象征”,A garden of Eden(伊甸园)常用来喻指“纯洁无邪的极乐之地”等。源于文化作品的Uncle Tom(汤姆叔叔)常用来喻指“逆来顺受的人”,Cinderella(灰姑娘)现常用来比喻“一举成名的人”,《鲁滨逊漂流记》中野人的名字Friday(星期五)用来指“忠实的仆人,得力的助手”。这些成语典故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对于了解英国文化,开拓英语学习的视野,提高语言使用的广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利用诗歌的空间视觉智能用来帮助进行课堂欣赏教学。
诗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点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自信。比如,学生们熟悉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的英文翻译既文字简洁又朗朗上口,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第一段,When I was a child/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 Here am I/ and there my mother。另外像莎士比亚的名作“Shall I compare you to the summer’s day”读起来清新明了,易于背诵。教师可挑选类似的诗歌进行课堂讲解和欣赏,课下布置熟练背诵。
2.从教学形式的组织的多样性着手,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
(1)拓展人际关系智能,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
课堂内容的选择,主题的讨论,成绩的自评、互评、总评,都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进行。
(2)发展身体运动智能,开展多样化的组织模式。
英语中的名篇,如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警察赞美诗》在学完后,都可以让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复述故事梗概的形式表现出来。餐旅接待英语的学习,如接电话、做预约、点菜上菜等更是要以角色扮演为基础的情景对话、小品表演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另外,学习一些有关动作、感觉的新单词时,可让学生用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来充分模仿表演。
3.从教学辅助工具的多种化着手,拓宽学生语言获取的渠道。
从录音机到网络多媒体、录音笔等,教师选择适合教学内容、语言话题的辅助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网络信息的丰富化和彼此沟通的便利化以及展示事物的直观生动化都会对语言输入有较好的作用。比如,以元认知为导向,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以任务为目标,利用网络布置任务,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等;以实践为助手,利用网络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等。
四、结论
要鼓励中专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首先需要教师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再次,教师既要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又不能教条化,生拉硬套。只有这样,才能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Gardner H.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1993.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