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会计实训总结

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银行会计 “互联网+” 网中网 教学创新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产品和业务类型加速推陈出新,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银行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银行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快具有与时俱进综合能力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银行业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实践面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性

“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近十年来,“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产生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潮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内涵

2016年6月初,“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京举行,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伸提出: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面对面教学等相互融合,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最好的教育解决方案,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质,服务学生学习。本文探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也是基于将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面对面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既翻越教室的围墙,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又结合我国面对面言传身教的教育特点,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进行评价标准约束,使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性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双向实时交互,是指不受任何时空或人物限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实时进行问题探讨与交流互动;(2)生动丰富性,教师线上备课可以采用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并且资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3)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但学生学习的快慢、深度较难把控。(4)较强针对性,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成效与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案,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银行会计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课程,该课程专业技术性强,理论涉及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实务要求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对业务处理的精准度和熟练度要求远高于其他行业会计。正是由于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学生不容易掌握,传统教学模式施教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体现为:

一是若仅凭教师理论讲解,十分抽象,学生被动,课堂沉闷;若使用模拟情境教学,则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银行会计这门课程的授课量较大,章节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的知识量有限,教学效果不佳。

二是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相差较大,能力差的学生容易被忽略,后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整体的教学成效不佳。

三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中要求“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但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学生直接进入银行一线岗位实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理论知识无法学以致用,无法较好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财会教学平台中银行会计模块,符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工商企业会计的教学模式,从银行会计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不仅对银行会计核算,而且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有系统的了解,并且搭配100%仿真的业务单据填制及流转,让学生既懂理论又能临柜操作,实训操作中实行多岗位角色轮换,让学生对银行会计分工有更清晰的认识,这对学生操作技能及银行会计岗位胜任能力有很大帮助。实训结果可通过智能答案比对引擎,快速反馈操作错误的业务点,让学生迅速了解自己实务技能的薄弱之处,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帮助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实务要领。

(二)科学地组织课程项目化活动

基于网中网实训平台,根据银行会计教学内容整合成如下九大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组织课堂教学,并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突出实践技能的掌握,其中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与支付结算业务为重点实训项目,如表1所示。

(三)`活多样化的“互联网+”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选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中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面对面教学相互融合。“互联网+”教学模式主要形式为:

在线上教育方面,教师基于网中网实训平成线上备课、上传课件和视频、教学通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实训练习,在平台的“学习论坛”上,学生之间可以实时交流心得,讨论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互动反馈调整教案,按照教学需要重新组织章节,上传课件,增加学习扩展内容,让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

根据学生使用手机频率多于电脑的特点,除了借助网中网实训平台之外,还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及QQ群为学生推送补充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现实案例,并进行实时探讨交流。

在线下教育和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根据查看并分析学生的实训成绩,在课堂上结合案例和图解式教学方法有的放矢的与学生互动探讨,当学生基本掌握知识要点后,再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填写和传递参照教材上和系统中的打印出的真实凭证,让学生对整个凭证传递流程有系统充分的了解,以得到夯实知识并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创新教学方法

1.互助教学法。为了解决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帮学生科学分组,先进带动后进,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同时增加团队考核分,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以赛促教法。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较大的授课量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利用课余的时间,组织银行会计实务技能大赛,邀请银行一线员工当评委,积极鼓励学生参赛,不仅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在脑中系统地勾勒出整套业务操作流程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在银行会计学习前要求学生有相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银行会计和工商企业会计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如根据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的核算主体不同,“银行存款”科目归属于资产类还是负债类,就要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建立“以能力为取向”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银行会计课程成绩评定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能力为取向”的评价标准,既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团队贡献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最终考核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改变以往“一考定分”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详见表2。

四、创新探索取得的效果及发现的问题

(一)取得的效果

通过三个学期六个班次的银行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层面来说:首先,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活跃度明显提高,课堂更多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导师”形象出现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学生学习从被动的“满堂灌”变为线上线下主动的探讨交流,银行会计技能大赛的开展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再者,学生从课前线上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及公众号补充资料的拓展阅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来上课,学习更具针对性;最后,仿真实训平台的运用真正实现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操作,用实训操作巩固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学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教学手段的更新让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改变施教方式,因材施教。学生的积极反馈与互动交流,也让教学变得更加具有魅力和挑战性,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乐趣。

(二)发现的问题

1.部分学生课前学习自主性较差,未能及时完成实训平台的课前练习,导致课堂上实训操作困难,甚至在团队实训中拖后腿。并且高职生中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相差较大,有时会拖慢实训课进度。

2.目前的教学经费和实训条件有限,缺乏凭证专用打印机等辅助设备,银行会计凭证只能参照教材上和系统中的凭证样式打印,一定程度上影了实训的效果。

3.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且银行与银行之间业务系统处理差异也越来越大,学生所学知识的针对性相对减弱,另外银行就业门槛较高,高职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到银行一线工作的机会较少,某种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课程 考核评价 银行会计

今年我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基本工作能力远未达到岗位要求。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大多是连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毕业生。高校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多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记忆上,忽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高分低能”的劣质“产品”,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缩短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成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特点

《银行会计学》课程是一门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所形成的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作为一门专业会计,银行会计最大的特点在于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的统一性,即银行业务的实现是通过会计核算完成的。因此,银行会计人员对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熟练性要求要远高于其他行业会计。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对银行业务的形象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操技能,为就业零距离打下良好基础,成了《银行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在了解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以及核算、监督、检查、分析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处理方法,具备从事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组织管理以及运用会计手段从事金融经营和金融监督工作的能力。除要求掌握银行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均应得到提高。依据银行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相统一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目标重点在于促使学生掌握银行会计的基本技能和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银行会计基本技能包括填制凭证、设置、登记账簿、账务核对、错账更正、编制财务报表等五项会计基本技能;银行各项业务处理方法分别为存款业务处理方法、贷款业务处理方法、支付结算业务处理方法、联行往来业务处理方法、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处理方法和外汇业务处理方法。

三、考核实施设计

考核是为学习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秉承以笔试为主,以分数为导向的成绩衡量观点,考核评价结果不仅反映不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更好地发挥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必须把“教、学、评”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教授与考核结合,提高银行业务实操技能

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流程图演示法、讨论性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并穿插实训练习。根据每章节的学习内容,以银行真实的业务创设教学情境,安排银行业务模拟操作练习,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考核。项目活动一般按四个阶段进行:业务引入——操作流程——处理步骤——活动练习,以银行常用业务设置任务,如单位存款、储蓄存款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业务,贷款的开户、还款、逾期转账业务,结算业务等;在操作流程和处理步骤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绘制流程图阐述各类业务办理流程,结合展示各类凭证和单据实物,现场示范凭证的填制和传递,让学生观摩学习;在活动练习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模拟练习。将学生分为每八人一大组,每两人一小组,由学生分饰角色,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模拟仿真操作,不仅要求正确填制有关凭证,对凭证的传递流程也要求熟练掌握;在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还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每个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加深印象。练习结束后,以大组为单位,各组轮流上台展示,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银行工作情境,完成业务操作。教师和学生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教师评分占70%,学生互评占30%。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优、缺点,对普遍性的问题进一步讲解。

(二)见习与考核挂钩,增强银行业务形象认识

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缺乏的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所学的知识是割裂开的,较难理解各项业务技能的关联性。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银行间的个性化差异加剧,教师在课堂上对银行工作情况的描述,往往与现实情景有所差别,不利于学生真实地了解银行业务办理过程。出于安全性考虑,目前银行基本不接收学生大批量实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未曾到银行办理过业务,对银行柜台会计业务的办理比较陌生。为提高学生对银行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到银行以办业务的方式见习银行业务的办理流程,将见习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由教师布置见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去银行办理活期储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及相关业务,在业务办理中需认真观察银行柜员的操作,结合课上所学储蓄业务流程对照学习。

其次,将学生分组,明确职责。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都包括班级上、中、下三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各小组成员应明确各自承担任务,并选好组长作为本次活动小组负责人。

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均需撰写见习报告并提供业务办理单据及相片,见习报告需详细阐述本次见习的内容、完成情况及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见习报告及业务办理资料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见习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期末综合实操考核,检验银行业务基本技能

在学期末16~17周,将学生分为两大类型进行期末考核,一类要求能正确演示银行业务操作过程,一类要求仔细观察演示组同学的操作过程,对其业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考核类型。考试内容为银行的各项常用业务,由学生以抽题的方式确定考题。聘请两位银行工作人员作为专家评委与教师共同评分,取三人评分的平均分作为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考核流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每二人一组,自行组合,选好考核类型,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

第二步,负责操作演示的学生小组抽取考题,按照各自饰演角色的要求,上台演示业务的操作流程,教师及专家根据学生综合表现给分,主要考查学生模拟操作业务流程的准确性、熟练程度及凭证填制的正确性。

第三步,负责点评的学生小组成员分别对应操作演示的二人,根据其模拟操作情况、凭证填制的准确度进行点评。教师及专家根据其判断的正误、发现错漏点的多少、表述的清晰度给予评分。

第四步,教师对整体考核情况做出归纳总结。

(四)综合各项考核结果,评价基本工作能力

综合学生在各项考核中的表现,对其到银行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工作能力做出评价。课程成绩=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回答问题)*10%+课后作业*10%+课堂实操考核*25%+见习报告*15%+期末综合实操考核*40%,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为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比为40%;在考核内容上,实操类考核占比为80%,识记类考核占比为20%。

课程考核与教、学是紧密相连的,《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学生实操能力的教学要求较高,因此,符合教学要求的创新型课程考核方式不仅可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2):108-109.

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职业能力;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课程设计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是金融类专业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改革中从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初步的金融理论知识和经过基本的财经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在仿真的商业银行工作场景中运用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软件进行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操作,训练学生熟练从事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能力。我们在设计该课程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理,消化吸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项目课程”的开发方法,将原来“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中混淆在一起的“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两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离,以柜台业务人员实际从事的“业务核算”和“柜台服务”工作为基础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和安排,最终形成了一门学习过程与模拟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省级精品课程。

一、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是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商业银行工作的初始就业岗位,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理,该课程应该以完成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具备商业银行营业部工作环境并配备商业银行营业部相同的设备和软件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作为上课场所,以有商业银行柜台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作为课程教学团队,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对处理商业银行柜台业务速度和准确度的检验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方式,考核标准参照银行评定柜员等级的标准制定,最终目的实现基本不需经过任何其他培训直接上岗。

2.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的需要,教学项目设计的依据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的工作项目,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的依据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工作任务,教学场所建设的依据是商业银行基层营业场所的业务环境,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在学校与商业银行合作基础上的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组织的团队,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彻基于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工作过程的思想,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是广泛的行业岗位调研和行业专家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3.课程内容的确定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完成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具体内容涵盖银行柜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完成存款、贷款、银行卡和各种中间业务的柜面操作等工作任务的需要,本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教学项目。在每个教学项目中,再根据工作步骤或业务类别设置相应的模块,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地模拟综合柜台岗位的业务操作。课程的全部内容就是完成根据八个工作项目设置的教学项目,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就是按照真实业务工作同样的要求完成每一笔具体的柜台业务。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是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态度的培养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讲授操作过程的同时进行动手操作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强化风险防范的意识和优质服务的理念。课程中的理论、法律、规程等知识点分别与对应的实践相结合,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

4.课程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工作内容的逻辑顺序为依据,在项目顺序上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并由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循序渐进地编排,在每个项目的模块安排上根据柜员接待顾客的工作顺序的时间先后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同时也适当考虑了教学规律的要求。在具体操作训练上,根据柜台业务工作场景设置教学场景,根据柜台业务操作规程来设置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依据银行综合柜员的岗位工作任务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的工作特点是面向客户处理大量重复的业务,我们根据工作任务将这些业务归纳为8个工作项目,并根据这些工作项目将课程内容划分为8个教学项目,即日初处理、个人储蓄业务、对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日终处理。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融入8个项目之中。在课程标准中根据工作内容确定的课程内容见表1。

2.依据银行综合柜员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教学的规律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银行临柜柜员的工作内容来组织教学内容。从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看,日初处理、个人储蓄业务、对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日终处理等是银行柜员最重要的工作项目,这些工作项目有一些是有工作顺序上的先后继起性的。如:日初处理是柜员早上第一件处理的事情,日终处理是柜员下班前最后处理的事情。有一些项目在时间上可能相互交叉完成的,如:个人储蓄业务与银行卡业务,但是同一个项目的操作步骤必然有先后的顺序。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一方面要考虑实际工作中项目完成时间的先后,另一方面要考虑每一个项目中各子模块工作步骤完成的先后。

其次,按照柜员服务于客户的操作流程来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实际工作中柜员要面对不同的客户,而不同的客户需要提供的服务各有不同。我们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将不同的业务类型归入不同的项目,将相似的业务归入同一个项目的不同模块,每个模块按照银行柜员的业务操作流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银行柜员为个人客户开立活期账户业务,我们将其归入项目2“个人储蓄业务”,安排在模块1“活期储蓄业务”中,按照业务操作流程组织的教学流程是:提请客户填写开户申请书――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和资料――点收现金――系统操作――打印凭条――客户签字――打印存折并签章――送别客户。

第三,按照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操作技能相融合来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理论知识都是体现在各个操作模块中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具体业务办理中。例如:我们在讲述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个人储蓄业务时,针对不同的储蓄类型(例如普通活期、整存整取、定期、定活两便、通知储蓄、教育储蓄等),分别介绍该类型的储蓄的特点、适用范围、业务流程及相关规定,在穿插介绍(上接第316页)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模拟业务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是一门与银行柜员实务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由于银行柜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和可移植性,这为我们在教学中实现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真实的项目操作和半年顶岗实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第一,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根据银行柜员每天从日初处理、日间处理到日终处理的业务流程,我们将涉及的工作项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一次课堂教学安排上,也依次要进行日初处理、日间业务办理和日终处理操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做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不可能在普通教室完成,因此,本课程全部安排在“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实训室”组织教学。这也就决定了建设专门的实训室是开设本课程的必要条件。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每一个工作项目,是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寻求,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给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每一项任务完成。

第三,通过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工作与不同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通过模拟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项目课程、金融项目中心实训及半年的顶岗实习之间的交替,实现课程教学与真实工作项目的交替。为了实现真实项目教学,我们在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金融项目中心”、“项目工作室”等做真实业务项目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通过“金融项目中心”为全校师生服务各项银行业务,可以在完成真实的银行工作岗位任务中得到锻炼,学生在这里进行的是“真项目真做”或者利用复制项目进行的“真项目假做”,这种真实项目教学是与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模拟项目教学同步交替进行的。该课程完成以后,后继的半年顶岗实习及其他的实践活动的交替是在三年的周期中进行的工学交替。

四、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得益于我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被列入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重点建设项目的机会,本课程得以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全面的改革,本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改革经过了系统的设计和整体的推进。课程教学项目设计、配套的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金融项目中心运作、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是在围绕学生适应初始就业岗位(柜面业务)需要的一个统一目标下整体协调推进的,没有实训室的建设就没有一体化的课程,没有项目化教材的支撑就难以将项目教学落实到课堂,没有项目中心的运作就没有真实的柜台业务的开展。在课程改革中为了保证改革的整体推进,不少工作在国内是属于开创性的,例如:实际工作中的银行柜台都是可以现场为客户开办银行卡的,我们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发现当时国内没有一家软件公司的教学用柜台业务软件支持读卡器,为了保证在这个环节仿真教学的实现,我们与深圳智盛软件公司合作,在2个月之内很好地解决了在B/S结构的软件上实现对终端读卡器的支持和与数据库的衔接问题。

二是课程开发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在本课程开发之前,柜台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商业银行会计、商业银行业务等课程之中,似乎很多课程都讲到这个岗位,但是没有一个课程能够完整地训练学生从事柜台工作的能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初始就业岗位的需要。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从岗位调研入手,以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为目标。最终实现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极大提升。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行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组织、教学效果的检验等环节虽然不一定符合国外标准的课程开发模式,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理,并且结合了本专业和本地的实际。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高于工作过程”,积累了适应本专业和本地特色的课程开发经验。

三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中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工学结合的尝试。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围绕工作岗位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参照岗位考核标准确定学习成绩检验标准等都体现了教学与工作的结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广泛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尤其是一线业务骨干的参与,保证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场所不拘泥于课堂,学生和老师走进社会走进市场,行业专家走进校园,课程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为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工学结合,我们在课程开发期间从银行引进了两位从事过综合柜台业务的专业人员作为专业教师,她们虽然学历不高、职称较低,但是,其丰富的柜台工作经验正是本课程所急需的。

四是课程教学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场景训练”的特色。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场所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从外面看仿佛是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但从内部布局看又是一间便于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体化教室。配备的软件从教学角度看是一个训练工具,从实操角度看与商业银行柜台正在使用的软件高度仿真。教学活动进行时,从外面看仿佛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忙碌地工作,从里面看则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本课程根据银行柜员的工作任务确定工作内容,依据工作内容确定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教学项目,依据教学项目设置情景训练。在总结提炼各家银行基本柜台业务规程的基础上,设计编制了银行一线业务操作流程图,依托流程图进行实训环节教学。本课程教学所使用的存折、银行卡、凭证和账簿、印章,是课程组专程到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后进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同时跟踪银行业务的变动,及时作相应的调整。在场景训练的实施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实施者,学生根据仿真的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来进行模拟实训。与其他金融专业课程比较,本课程的教学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场景训练”的特色。

注:本文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文章基于国家示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广东省精品课程“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建设项目的建设实践。

作者简介:

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教学方法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研究课题“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代教学方法运用探讨”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101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代教学方法运用探讨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5日

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在招生规模上逐年扩大,办学方式也逐渐灵活化,学校的管理机制也日趋完善,逐步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高职教育的肩上。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还存在很大难度,很难达到社会所需要的那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存在很大问题。由于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目前高职教育长期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高职院校的老师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呢?这一问题是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职教育教学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的关键因素。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的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就提出要针对职教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然而至今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还不够重视,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的教学方法。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探讨几种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就业性,为了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就是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被国内外职业教育界工作者所看好并广泛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盛行的一种新的思潮。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思考,进行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常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个学科应用最多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任课教师或者课程设计人员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给出的材料认真分析、研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在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在总结的时候将案例所要说明的知识点系统地向学生列示出来,这样才能将案例上升至理论的高度,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则通过让学生对事先准备的案例进行分析,自己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各种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一定是唯一的。例如,在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时,当讲解各个报表指标时,可以从网上找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案例,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各个指标的涵义以及反映的内容对于企业的价值,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会看会用财务报表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第二种: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们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或分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这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它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亲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解决现实的问题。该种教学方法所指的项目可以是设计与制作一件产品,排除一个故障,提供一项服务等,也可以是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运用该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自己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我们在《商业银行会计》的教学中一直贯穿采用项目教学法,即把一个个的知识章节看成是一个个工作项目,让学生共同或分工完成。

第三种:角色扮演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中的某个岗位的角色,承担各个岗位的工作,学习和掌握该岗位工作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现场工作接轨,有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采购、会计、出纳、财务主管等角色,让学生演练会计凭证的传递过程。再比如,在《银行会计》中讲到结算方式的时候,可以让四组学生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学生模拟企业之间交易发生后到银行进行结算的程序。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兴趣性很高,都积极参与,生动有趣,情境真实感较强,教学效果良好。

第四种: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指在人为创设的模拟环境下,让学生在接近现实的模拟环境中对某一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演示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训方面应用比较广泛,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模拟真实的环境或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实际工作中难以安排学生实训的教学任务。例如,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就可以较好的运用模拟教学法。大家都知道,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以及会计岗位所需人员有限性等原因,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很难真正走进企业的财务处,真正实习会计岗位的工作。为了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建立模拟会计公司。模拟会计公司就是以某个实训室为场地,模拟某个公司的办公场景,并人为创造财务活动,一方面让实训室在外部环境上模拟企业所处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环境的布置上按真实企业相应职能岗位划分,包含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及主管等工作岗位,象征性的组成了一个财务组,进行企业各种业务的账务处理工作。学生在这样的模拟环境中会有一种很强的真实感,仿佛就是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会感觉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模拟中既学到了好多专业知识,又培养了相互协作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把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中,让学生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探讨、交流,确定这些任务涉及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学过,哪些没有学过,最终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遇到的困难,完成这些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边探索边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困难、完成任务。这样,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进取的自学精神。例如,我们在《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热情不足、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表现欲强的特点就选择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就是给学生一个设备,让学生们组成评估组,内部分工,进行角色定位,各成员根据自身的岗位设定,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模拟工作,最终完成这一评估任务。

(三)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设置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境,再现教材中所讲述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学习、思考,以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既锻炼了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例如,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当中有一门《基础会计学》课程就很好的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到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一章时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模拟一个公司,假设我们成立一家生产性的企业,全体学生就是该企业的员工,教师和学生一起虚构该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账务处理,包括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总账,最后根据总账以及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让学生深切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四)基于问题教学法。这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它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会计实务教学;“双肩并行”模式;会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17-03

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主要是“先理论教学,后实务教学”,即先教授比较基础的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再教授中等难度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实务、经济法等课程,然后教授比较深奥的税法、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高级成本会计、高级管理会计等课程,另外还教授一些在内容上和行业上有交叉的课程,比如统计学、纳税筹划、银行会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在最后才教授会计实务的课程和进行生产实习。如此安排从传统观念上来理解,有一点“重理论,轻实务”的味道。从反映的教学效果来看,会计的专业课程单靠课堂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毕业前的会计实务教学往往被看做是走马观花,更不利于学生系统、连贯、全面的掌握会计业务。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必须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必须足够重视会计实务教学,要走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务教学“双肩并行”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实务教学和“双肩并行”的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会计实务教学的概念

关于会计实务和会计实务教学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但传统观念理解会计实务是指企业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手工和电算化等,而会计实务教学就是指进行会计业务模拟手工操作的教学,一般是对工业制造业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模拟,也包括会计业务在模拟的财务软件上的操作等内容。具体的讲,在讲授完所有会计理论课程后,老师开始教授会计业务模拟手工和电算化操作课程,而学生在学习完全部的会计理论知识后,再进行的会计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的会计实践的练习,甚至有些学校都不安排会计电算化练习课程。

笔者认为,根据会计工作非常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我们应重新认识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实务教学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会计实务(或者叫会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和人员的多少,它的会计部门承载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你拿单子我下账”的工作了,如今的会计工作已经被定义为一项管理工作,会计工作的内容可以涉及企业的进销存系统、生产系统、日常办公管理系统、决策管理系统等等,会计部门不但要有其特有本质功能,有时也必须具有企业资源调度功能,日常办公功能,甚至决策功能。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转变对会计实务教学观念的理解,把会计实务教学定义为在教授学生会计手工和电算化记账的基础上,与报税实务、审计实务、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实务和会计职业道德实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务、会计职业技巧等知识全面的结合,进行全方位长时间仿真模拟练习与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会计人才,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马上胜任复杂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二)“双肩并行”的教学模式的概念

“双肩并行”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平行安排理论教学课程和实务教学课程。一方面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在进行理论授课后,马上根据理论授课内容进行实务授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在学会理论知识后,马上根据理论知识动手去模拟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在机电专业教学、计算机专业教学、物理化学专业教学等理工类专业教学上已经运用非常广泛,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学习理工类知识时,如果不通过去做实验,学生很难理解和记住这些内容,而且这种教学都是在学生上完理论课后,马上安排实验课。那么,会计专业教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即会计专业课与会计实务训练课结合开设的“双肩并行”的教学。

二、会计实务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足够重视会计实务教学,我们必须了解会计实务教学重要在哪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会计人员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法律意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几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会计实务教学不应该单纯的被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实务课程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作凭证、登账簿、出报表,会使用财务软件。会计实务教学应该具有更广泛意义和重要性质。

(一)通过会计实务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会计的理论知识。

有句老话叫做“理论从实践中来,实践又被总结到理论中去”学习就是这样,其实我接触到的很多人都认为工作能力是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的,有时候回想起老师课堂上教的知识点,当时不是很理解,等到工作当中接触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会计实务教学就是会计教学的第一步,有时候就是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的讲授一个知识点,而学生在课堂上由于不能第一时间联想到该知识点而没有听懂,开始听不懂后边也就听不懂,这行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于学生来说后面的课程也就“泡汤了”,而会计实务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第一时间呈现该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就给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会计实务教学与会计理论教学是不行该分开的。

(二)通过会计实务教学可以规范学生的会计工作行为

我们在会计理论学习时,要学习会计学科知识、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会计操作知识,那么我们在会计实务学习时,也应该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实务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务。有一部分学生在会计手工账的练习中抄袭他人,为了应付而“偷工减料”这就是严重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应该被及时纠正,如果放任就会把这个习惯带到工作中去,这种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严重的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老师对这种行为听之任之就是对学生的严重不负责任,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变相的犯罪。那么老师如何更好地纠正学生的种种错误呢,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或者出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对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或者说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具体去做,这样我们就必须通过会计实务教学让学生去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如果及时跟进会计实务教学,并且在学生学习时,老师第一时间把学生体现的不良行为纠正,这样对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会计实务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实际工作状态

无论是专科学生还是本科学生,甚至研究生,学校培养的学生,都应该到相应专业工作的第一线工作,也就是说出了校门的学生应该马上能够胜任一线的工作,甚至可以说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培养

出来的学生,出了校门就是一个技能好手,不应该在工作之后再一点一点地适应那些基础技能。所以说,我们在会计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好,同时也要让学生的专业技能练好。而往往把学生教好也许是比较容易的,例如,课程结束后,老师出卷子,学生考一个及格分就一切“OK”啦,但是“让学生练好”就没有下文了,当然这里说的“让学生练好”肯定不是说复习题(或是练习册)练得好,而是一门学科或者是一种技能的实际操作。会计理论教学可以出一份考试卷子,但是实际的工作状态是考试卷子给不了的,因为在考试卷子里体现不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就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环境,进行会计实务练习模拟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学生提前进入实际工作状态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通过会计实务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单纯的会计理论学习是枯燥的,而没有理论只有实务的会计学习又是盲目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会计学习才是完整的,是充满活力的。充满活力的会计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老师的教学效果就会提升到最高。

(五)通过会计实务教学可以提高教师会计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当然,如果使会计实务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最好的实际工作环境,这对教师各方面要求是很高的,因为教师不仅扮演着一个教师的角色,而且他还必须扮演这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者是企业负责人的角色,甚至也可能需要扮演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角色,这样对教师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会计实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会计教学长期以来遵循着同一个方式已经很长时间了,目前很多高校也都在尝试进行改革创新。我个人认为“双肩并行”的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但是目前的问题还是出在会计实务教学环节,下面我就结合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一点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采用反复会计实务实训教学形式

相信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知识或技能只要一看就忘不了,有的知识需要反复的学习、练习才能掌握。对于会计学习也是如此,除了极个别人外,学生要想全面的彻底的掌握会计知识,肯定不是一看就会,应该有一个练习的过程,但是会计专业学制较长,包含的知识有很丰富,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学会后面的知识而忘了前面的知识的现象。这样会显得学生掌握知识不娴熟。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用反复实训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随堂实训,即对课堂理论学完就练;期末综合实训,即对本学期知识点进行综合实训;最后综合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即对学过的所有会计知识进行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综合练习。这样设计会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同样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其更娴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肩并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实训师资队伍。

(1)聘用教师时,选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来担任;

(2)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

(3)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会计师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三)会计实务教学应该融入多能力实训

在会计理论教学时,我们开设的课程是比较多的,但是在会计实务教学中,往往只针对会计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训,这样做其实没有公平的做到“双肩并行”的教学。会计实务教学应该在内容上加入税务、工商、财政、事务所等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监督部门的实务业务内容。“税务”要介绍具体详细的纳税申报工作,甚至税务机关的组成结构,有问题找哪个部门都应该传授给学生。“工商”要介绍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工商局的事项,例如企业工商注册事项,工商监管检查事项,工商年鉴问题。“财政”要介绍对会计人员资格任职情况,继续教育情况,还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监管情况的内容。“事务所”要介绍企业与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业务情况,包括企业在何种情况下,在何时间段,进行审计工作,如何配合审计工作,等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会计实训中加入办公能力实训,职场能力实训,心理素质实训等。

(四)开展综合竞赛

有些时候,通过开展比赛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记住和运用知识,但是目前“会计比赛”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都是在单一环境下的单一会计知识竞答比赛,参与的学生也只是少数,也不能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况。针对这一弊端,我特制定“你做账,我来评,他来查”的竞赛模式。

第一步,“你做账”就是指由第一组来扮演企业会计角色,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会计工作,包括完成全部会计资料,纳税申报,向企业经营者提供财务分析报告等;

第二步,“我来评”就是指由第二组扮演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的角色,对第一组学生的财务成果进行审计,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

第三步,“他来查”就是指由第三组扮演税务专管员和税务机关角色,对第一组的财务成果和纳税情况进行税务稽查,及第二组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检查,并代表税务机关对税务稽查工作进行总结,并出具税务稽查情况说明书。

第四步,由老师评委分别对三组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银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模拟教学 情境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18

模拟教学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特定的情境中由学生模拟根据情境中的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结合具体岗位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能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实习,从而削弱了学生实际技能训练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模拟教学是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1 高职会计课堂需要模拟教学法的原因

对于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传统的、单纯的教师讲授,往往是学生绞尽脑汁去听,在课堂中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独自完成启用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工作。课堂的组织单调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不是很高。不少学生最后会把其他同学的结果照抄上交了事。而在会计模拟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某一会计角色,赋予相应职责,学生很清楚每一笔业务的流程,通过对流程的观摩和演示,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每一种业务的会计处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对提高学生技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根据高职会计课程的设置对模拟教学进行分类

第一,单元模拟教学。是指按照书本内容的分布安排模拟教学方式,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在讲解到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内容安排简单的模拟实习,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教师先进行演示,然后安排学生作为会计人员如何开发票和填支票等练习,对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这部分内容,则可以按照企业整个经营环节进行模拟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环节给学生定位好不同的岗位,并据此来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使得学生明白不同的阶段会涉及到哪些不同的业务,及具体的账务处理。这种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第二,全面模拟教学。这种模拟教学方法以一个完成的某单位12月份的各账户期初余额为模拟背景,给出该企业12月份的各种经济业务,让学生从分析原始凭证开始,到填制凭证、然后登记各类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进行全过程的会计模拟演练。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如果是岗位实训课程,也可以指导学生按会计岗位进行分工设置,可以参照单位财务部门的岗位进行分工,如材料核算、出纳、往来款项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和工资结算岗位,学生以完成本岗位的任务为目标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但这种模拟教学对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环境布置有所要求,课堂是在模拟实验室完成的,给学生们一种仿真工作环境的效果,缩小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距离。

第三,电算化模拟教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财务软件系统来进行账务上的处理的。因此,把课堂上手工账务的处理过程搬到计算机上进行是电算化模拟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模拟教学中,除了会计知识的运用,可能还需要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财务软件的熟悉和使用,将手工账与计算机账进行比较,发现计算机账务处理的便捷和高效是电算化模拟教学的特点。

3 模拟教学法在高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3.1 取得的效果

第一,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来引入知识点,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实验班上课过程中,笔者在教学方法上做了调整,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师先对新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模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操作过程,使学生现学现用。如在《基础会计》课第六章第二节采购业务的核算中,导入采购费用时就选取了买水果这件日常活动开始,比较走路买水果和坐车买水果两种情况来计算买菜的成本,学生就很自然想到坐车买水果时应该把车费计入水果的成本中,为后面采购费用的发生及分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生动了。

第二,模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不同的模拟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由于模拟教学环境与过程比较接近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真实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一名实际工作人员的身份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熟悉工作环境,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将来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到“学做合一”。

第三,模拟教学法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更有利于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事件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找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一个角色所代表的实际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四,模拟教学法使得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显示出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拟业务场景时,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发给学生,让他们增加感性认识。从表象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实际操作,从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取得比较完整的认识。

3.2 在实施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在实施模拟教学法具体运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会存在一些影响模拟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施模拟教学法所需的案例资料缺乏。笔者在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部分内容采用模拟教学法时,就发现需要准备大量的企业实际业务资料,如果要想扩展模拟教学法的使用范围,在其他财会课程中也展开模拟教学,那么就需要专门准备相应的案例资料库。

第二,模拟教学的实施步骤会受到课程内容的限制。由于课程内容的客观性,有些基本理论知识可能无法通过模拟教学法进行演练,这就对教师的备课过程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没有将整本书吃透,所以在安排模拟教学的内容时不能很好地进行组合。

第三,模拟实验室等学校硬件设施也会使模拟教学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学校财会实验室的条件有限,有些内容本身可以通过模拟教学能够得到实现,但无法通过设备来展示,会影响模拟教学实施的效果。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在讲解交易性金融资产这部分内容时,如果能配合模拟证券交易所中的电子显示屏来展现股票的价格变动,那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在实施模拟教学时应加强课堂的监督管理。在模拟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会变得比较活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变得更多,这就使得小部分学生会钻空子,甚至高兴起来打打闹闹,这就会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4 在高职会计课堂中运用模拟教学的建议

第一,完善模拟教学资料库。应重视会计模拟实验资料的质量。实验资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教程比较少,尤其是关于综合模拟实验的更少,而且新的会计制度出台后,相关教程也未及时补充修订。这就要求有经验的教师要慎重选择教材,并适时地设计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实验资料。

第二,模拟教学步骤的安排要恰当。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是整个模拟教学法的一个实施性教学计划。它与一般的授课教案有重大区别,教学主题可大可小,教学容量可多可少;但作为这种规范的教学方法使用,一般在教学章节或教学单元这个层面上策划。这样能够充分体现运用这种方法的教学特色,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编制教学方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每个教学步骤或教学环节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保证教学方案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学校应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让教师参加会计后续教育的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使教师及时了会计解实务发展变化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如条件允许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如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或临时邀请模拟实习样本单位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以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现场的真实感。

第四,重视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的问题。必须在准备的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挖掘。当然这种有问题的资料不需很多,只要能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即可。

参考文献:

[1]王芸.情境仿真模拟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财会教育,2012,(2).

[2]彭立红.模拟教学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经贸,2011,(4).

[3]赵丽娜.模拟教学法与会计教学[J].管理观察,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