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1

2010年12月22日,天津市结合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开展了“五个一”活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班,为参加培训的农民配备一套科技图书、一套技术光盘、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和一个包,使广大农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或专业技能,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本领。并针对全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实际,组织农广校技术人员和技术专家,成立农业技术解惑答疑小分队,深入培训基地、设施蔬菜大棚,开展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解惑答疑活动,采取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开展了送书下乡活动,

2010年12月30日,山东省开展了以“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为主题的“农民读书月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十大读书月活动和“十佳”评选活动:推荐一百种优秀“三农”读物和百项最受欢迎的实用技术,建设一百个“农民科技书屋”、开展一百场农民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和演讲会;建设一千个“农家小书房”、普及一千项应知应会农业科技知识、举办一千场广播电视节目集中收看活动;开展一万名农民读书心得体会征文活动。

2011年1月7日,山西省建立了一批乡村教学班“农民读书月”活动联系点,在学员中倡导“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并设立10万元的专项资金,购买科技文化图书和农业实用技术光盘,计划每年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免费赠送一批科技文化图书和技术光盘,促进“农民读书月”活动的积极开展,并加大省电台“专家会客厅”栏目播出的宣传力度,力求把“专家会客厅”办成农民喜爱的农业技术栏目。

2011年1月7日,河南省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真阳镇叶园村举行农民读书月活动暨冬春农民大培训启动仪式,向叶园村赠送了图书、光盘和媒体播放器。全国优秀学员叶柏林宣读了农民读书月活动倡议书。

2011年1月9日,陕西省在三原县新兴镇岩尧村启动全省“农民读书月”活动,向岩尧村赠送农业种植、养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书籍500余册,VCD光盘300余张。

2011年1月11日,江苏省向全省农民推荐了百种优秀“三农”图书、百种优秀“三农”电子音像制品,将开展农民读书专题讲座,聘请农民现身说法谈读书体会,组织专家编写农业科技小册子、明白纸,开辟互联网专栏等。

2011年1月13日,辽宁省开展了“推荐一本好书,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和“手拉手科技扶贫进农家”活动。并在全省每县选择至少10个以上的扶贫户,为农民送书到家,帮助农户通过读书脱贫致富。同时,以农民书屋为载体,开展“书香农村,和谐辽宁”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民中开展“读书演讲会”、“读书座谈会”和“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开展文艺表演、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读书月”活动内容。辽宁省还要求以全省6台科技直通车为载体开展流动图书站活动。

2011年1月16日,黑龙江省农广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推荐100项最受农民欢迎的实用技术,100本最受农民欢迎的图书”活动;开展“科普图书进农家”活动,组织专家服务团下乡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利用多种媒体做好农民读书学习活动;组织农民开展征文和读书学习先进人物评选活动。

2011年1月18日,河北省农广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即编制一批优秀农民学习书籍及资料目录,当年30项最受农民欢迎的实用技术,由各市级农广校根据地方需求选择推广;各县级农广校选择开展大喇叭广播工作好的村站,赠送一批文字和音像科技资料:各市级农广校重点选择本地部分县级农广校,以行政村、经联社、村民小组、专业合作社等团体为单元,组织农民进行“农民读书月”系列读书学习活动:开展农民读书征文活动,评选学习活动组织奖和学习活动先进人物。

2011年1月20日,四川省紧紧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开展了“善读一本好书,打造一个品牌,搞活一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专题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冬春农民大培训,引导农民学政策、学法律、学文化、学科技,带动农村种、养殖大户和“特色工艺人才”等职业农民的培训、认证,促进各地产业的发展。近期向全省农民推荐了百种实用的优秀“三农”书籍,并将推广百项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业增产技术。计划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万人,带动市县乡1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培训科技示范户1万人,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撑。组织4个专家服务小组,分赴有关市、州开展宣传落实“农民读书月”和科技下乡活动、促进冬春农民大培训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2

1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重要性

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构建有效的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育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创新人才的必然需要。如何使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如何建立和维持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何保证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如何实现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长远目标,都需要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活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2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一是对校团委工作人员和各学院团务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人次共18次;二是对校学生会、社团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全体学生干部和美术学院、民族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达95.7%。主要涉及到二、三、四年级的学生。

2.1学生参与面不够,积极性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7.2%的学生干部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学生干部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其锻炼的平台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要比普通学生多,但却不是100%的学生干部有社会实践经历,可见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参与面不够,积极性也不高。

2.2活动经费投入不足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每年下拨给校团委的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为3.5万元,经费开支包括“三下乡”活动、与企业、社区、学校共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开支项目多,但资金投入却严重不足。

2.3活动基地建设环节相对薄弱通过调查发现,有53%的学生干部认为在开展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时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较困难。也就是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缺乏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少且结构单一,无法满足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需要。

2.4活动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除了团务工作者或政治辅导员进行活动督促和管理外,鲜有任课老师和专业老师参与其中并给予前期辅导和专业指导,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3对建立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探讨

3.1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机制

3.1.1建立方式多样的宣传机制校团委应充分利用网站、广播站、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多种新媒体方式和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分享会、表彰会等会议方式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并将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经验收获、作用意义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的知晓率,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传递社会实践活动的正能量。

3.1.2建立多层次的动员机制学校和学院应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层次动员。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学生各类社团协会和党校、团校的作用,调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学生志愿者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此外,应动员广大学生利用返乡回家的机会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课题调研、“春晖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趋于常态化。

3.2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多元化机制

3.2.1建立品牌机制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拘泥于“三下乡”和物质扶贫等传统活动,应该开拓视野,与时俱进,打造活动品牌,建立品牌机制。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团委联合招生办公室举办“宣传华工,感恩母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组织优秀学生返回其毕业高中学校,利用学校办学成果等宣传资料,通过PPT展示、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华工优势,展示华工硕果,扩大该校的招生影响力。又如该校团委与校友办联合举办“感悟梦想,访谈校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杰出校友,展现其积极拼搏、成长成才的奋斗历程和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奋发图强,积极投身于学校建设和自身发展。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逐步探索、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活动品牌,使活动更具现实意义。

3.2.2建立专业特色机制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应与大学生专业特长相结合,以专业和课题为支撑,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深入实践进行探索,建立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机制。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科专业众多,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实践内容和形式。如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可组建“民族文化调查与传承”实践团队赴少数民族地方开展了解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现状,保护及传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调研活动;外国语学院可以组建“教育帮扶青少年”实践团队,赴地方小学或中学开展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座谈、学生课业辅导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能使教学课堂延伸至社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对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3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激励机制在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要求下,学校应实行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考核制度,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课,明确其任务要求,规定学时学分,要求学生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以团体或个人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规定学时和要求。对以团体形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由辅导员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课程任务要求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考核;对以个人形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上交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并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进行登记盖章,由辅导员给予相应的分数,不及格不计入学分。校团委应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可行的激励机制,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学生中立典型、树模范。尤其是要设立创新奖,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开拓创新。同时,还可以向有关工作单位推荐优秀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3.4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

3.4.1建立实践基地长期稳定机制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近年来,校团委为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如加强与地方企业共建合作,在贵州荔波漳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但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愿意去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公益活动场所和社区街道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占很大比例,校团委、学院的基层团组织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与之沟通联系,寻找合作双赢的契合点,广泛联系和建立实践基地,并确保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再者,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造就社会环境,尽可能避免社会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够支持和重视的局面。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3

——效益农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杨梅、蜜梨为主的水果产业,以高山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业,以某县鸡为特色的畜禽产业,以有机茶为主的茶叶产业。建成商品林基地*多万亩,经济林基地*万亩,蔬菜瓜果类基地*万亩,黄姜基地*万亩,某县鸡饲养量3__万羽,生态农业示范点*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个。*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22只农产品被评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产品,并在各级农业博览会上获奖。在今年的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我县又有*只农产品获得金奖。并被评为“中国杨梅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顺利开展。今年创建了*个示范村(周岩头村)、*个整治村(安洲街道西灿村、南峰街道黄坦树村、横溪下街村、高迁下屋村、下各西六村)。建成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个、县级文明村*个,全县规划*年内整治*个行政村已有*个村全面启动建设。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元以下的村由*个减少至*个,收入*元的贫困人口由*人减少至*人。建立了*多亩的浙江省中心镇脱贫试验区,建成移民点*个,*户*人落户新移民点,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目前,全县高山移民*多人,移民点*个,其中*镇接纳移民*多人,接纳人数居全省之首。劳务输出人员近*万人,从事油漆经销、“三废银”回收、服装干洗等各种行业,并涌现了许多特色劳务队伍和专业村,每年能赚回*余亿元,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完成52座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工作,完成标准农田建设*万亩,新增耕地*4万亩。下岸水库基本建成并于3月26日正式下闸蓄水。列入全省“千库保安”工程计划的4座水库已全面动工。“河道整治”和“百水饮水工程”深入开展,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全县累计完成水利投资*万元,投工*万工,完成土石方*万方。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立足农民增收,着力优化农业结构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目标,坚持以优质化、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牢固树立“立足生态求发展、围绕特色做文章”的思想,树立“能吃的食品都是粮食”和“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养什么”的观念,以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怎么卖、卖哪里”三个问题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不断壮大黄姜、高山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逐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并于8月份在全县范围初步划定了*个绿色农业保护区。启动官路镇千亩花木基地建设,实现“百里杨梅长廊”合龙,发展某县三黄鸡和三元杂交猪等畜禽养殖,以开发休闲渔业为重点,发展淡水养殖。

二、立足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发展龙型经济

运用工业理论,依托产加销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兑现原来优惠政策,安排4__万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基金,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二是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创办生态农业示范点制度,对办点示范作用明显、工作成绩显著的领导实行表彰和奖励,办点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三是按照“大小龙头一齐上、新老企业一齐抓、内外力量一齐用、公私模式一齐要、企户利益一齐顾”的“五个一”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某县种鸡场、多美自然食品厂、番薯面(条)加工厂等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全县92家农业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对原有*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重新复核命名*家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淘汰*家企业;另外新涌现的*家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购销企业也被命名为农业龙头企业。四是大力扶持培育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至年底共有*家。其中广度乡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全省示范性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全国*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之一。加快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县果品批发市场建设,到年底,共建成各类批发市场、交易市场*家。五是逐步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建设。专门出台文件,鼓励机关部门及干部职工以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组织。积极开展 招商引资,今年引进两家企业:白塔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某县乳业有限公司,争取到县外挂钩结对单位扶贫资金*万元。六是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跑贩销”等多种途径,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市场空间。组织评选杨梅仙子、“九峰杯”十大精品杨梅活动,组织参加浙江省农博会,扩大我县农产品知名度。

三、切实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后,我县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某县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召开县四套班子领导会议,专门成立某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调查研究组,召开全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该项工作。按照“全面规划、分类整治、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制定村庄分类整治实施办法,完善下山移民政策,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简化审批手续,与道路硬化、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等结合,编制四个整治规划:县域的城镇、中心村布局规划,乡镇的村庄布局规划,高山深山村迁移规划,单个村庄的修建性详规四个规划。实行四种整治方式:镇区、中心村的集聚式改建、撤并整治村的拆迁式联建、古村居的保护式修建、高山深山和偏僻村的移民式迁建。积极创建四大经济板块:县域中心经济板块、下各工业型经济板块、白塔旅游观光型经济板块、横溪生态环保型经济板块,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实施欠发达乡村奔小康工程

把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主题,制定《某县扶贫开发规划(2__3-2__5)》,全面抓好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以安岭、溪港、湫山、淡竹、广度、上张6个乡镇列入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召开全县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会议。与安岭、溪港、湫山、淡竹、上张6个欠发达乡签定“欠发达乡村奔小康工程责任状”;争取增加县级财政扶贫资金,从原来的15*万元增至25*万元。狠抓开发式扶贫,继续实施“结对帮扶”工程,落实结对帮扶政策,县内税收入库前1__名的重点企业、部分经济强村和有关部门共177个单位与6个欠发达乡164个行政村进行挂钩结对,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计划。广泛开展贫困村干部群众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有计划、分批次、分层次推进高山移民工作,落实高山移民优惠政策,实现异/,!/地脱贫。科技扶贫力度加大,着力抓好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今年,共举办培训班*期,讲座*次,受训人员达到*万人次,并与省农业广播学校联合开办扶贫班,着重培养欠发达乡镇的种植大户,发挥其科技带头人作用。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以城市防洪、清水河道、千库保安、百村引水四大工程为重点,加强水利建设,全面完成下岸水库主体工程建设,确保下岸电站交付使用。重点抓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完成前期工程盂溪出口8__米防洪堤,一期工程永安溪左岸*米防洪堤。切实加强防汛防旱工作,抓好1__座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扎实开展“百库保安”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大力实施“百村饮水工程”,计划投资884万元,建设1*4处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推进2__亩农业观光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双庙乡中央溪农业园区综合开发。加强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大力抓好春节、元宵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促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做好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坚决查处违规案件,确保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目前,我县面向农民的只有农业税和村公益事业资金,合计*万元,减少了*万元,农民人均税费从*元减少至*9元,各项指标均比改革前降低*。全面推行会计委托制,全县有*个村签定了委托协议,实现清帐理财,并办理财务移交结手续。推进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建设,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元,实施全县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保证供养率在*以上,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帮助拓宽科技服务范围、更新农技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措施,激发科技队伍活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七、深入调研,当好政府参谋,进一步理清农业发展思路。

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针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围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系列调研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一是组织开展《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精心打造绿色农业》、《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调查和思考》以及《当前的三农政策及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影响和对策》三课题调研,摸清了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思考性建议和意见。二是拓宽工作思路,转变调研方式,分别与县府办、县委办联合开展《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和《如何破解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课题调研。由于及时提供给县委县政府有关我县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相关数据和材料,保证了县委县政府科学地确定今年的农业经济指标要求:第一产增加值*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

八、整合部门力量,加强作风建设

根据我县县委统一部署,着力开展十六大主题教育活动和树立“新形象、推动新发展”专题廉政教育,扎实开展以“案件调处月”活动为重点的“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制度”,以“落实月”活动为重点的领导蹲点现场办公制度,以“蹲点访民情、心系老百姓”活动为重点的机关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制度。并根据部门自身实际,开展“党员干部挂场联企活动”和“争做发展绿色农业带头人”活动,落实绿色农业发展、服务和指导工作,推进我县绿色农业发展。认真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局党组始终把抓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在理论学习上做到五有:有充分的时间保证。确定每周一晚上为集中学习日,下属支部根据自身工作特点,每月学习不少于4次;有专人负责召集和准备,提前布置好学习场所,准备好学习材料;有学习计划和制度;有丰富的学习内容;有学习发言交流和心得体会,每个党员结合实际付诸文字。在干部职工业务水平提高上,结合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自办、联办和开通视频等形式组织各类培训班5期,对2__多名技术人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部门服务水平。加强普法教育。结合农业两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在全系统开展“四五”普法宣传和教育,动员干部职工学法、知法、守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开展农业服务、依法保护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

2__5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明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拉长产业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把握“十村示范、百村整治”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实现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这一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按照大产业、大发展的要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万亩,黄姜种植面积确保*万亩、力争*万亩。加大某县鸡保种育种工作力度,扩大某县鸡养殖,确保某县鸡饲养*万羽、力争*万羽并继续推行山坡地、果园放养的生态饲养模式。发展三元杂交猪等瘦肉型生猪生产,着重抓好秦洲养殖有限公司等规模养猪场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淡水养殖。拓宽临石线百里杨梅长廊工程,启动东仙线、仙清线杨梅长廊建设工程,推进*万亩杨梅基地和*万亩蜜梨基地建设。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绿化造林任务。抓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和官路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二是按巩固发展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内引外联,一手抓某县种鸡场、多美自然食品厂、番薯条(面)加工厂等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巩固壮大,加快林果市场体系建设;一手抓新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形成“龙头企业 农户 基地”的新模式。将大宗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结合起来,实现三者并举的新格局。三是加大对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引导更多农民参加农产品长途贩运队伍,积极发挥农产品购销协会作用,搞好信息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问题,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二、认真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

一是全面启动“农民素质工程”。根据市场需求、农民需求,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培训,重点做好失土农民和欠发达乡村农民的技能培训,建立“订单培育、政府买单”的培训机制。明年将以各种形式搞活农民培训。①实行订单培训。与杭州、宁波有关单位联手,签定用工协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输送技术工人。②开展学历培训。主要是继续办好扶贫班,扩大扶贫班影响。二是大力推广科技生产技术,尤其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明年计划在各乡镇开展多点次试验示范,将其作为今后无公害稻米生产、绿色农业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并在全县范围推广1万亩次。三是加大良种推广、新品种引试力度,继续抓好浙江省粮油种子工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四是继续办好农业与科技专栏,丰富和充实相关内容,为全县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科技信息服务。

三、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重点,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以《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为指导,坚持城乡联动、同步发展,按照“围绕中心村、撤并自然村、改造空心村、迁移高山村、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强化农村环境改善、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抓好全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建设工作,2__4年力争完成2*个整治村,建成两个示范村。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社区服务业,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努力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标准,建设农村新社区,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四、大力推进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快下山移民易地 脱贫

加快下山脱贫工作进程。把下山移民与城镇化、工业化、土地整理结合起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明年将以县下山脱贫区、乡镇下山脱贫点为依托,计划完成下山移民7__户。同时做好接对帮扶联络协调工作,开展扶贫开发干部分层次培训,加强科技扶持力度,并根据欠发达乡镇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抓农业开发项目,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督查,建立扶贫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积累。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4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与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目前,人们在大学生社会责任评判上存在较大分歧,不利于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开展。运用修正的社会责任感发展阶段量表,对广东省1040名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后发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尚佳,但呈现出担当与疏远的矛盾状态,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仍需加强;性别、专业、年级、社会服务经历、动机都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有显著影响;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分离、生存压力是导致大学生疏远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因;丰富的社会服务经历和源自内在动机的社会服务更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为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需要创新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体系,从认知导向走向“认知-实践”导向;丰富社会实践类型,完善社会实践管理体系;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责任教育,将“服务-学习”有机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1-008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IA110155。

收稿日期:2013-07-29

作者简介:魏海苓(1980-),女,山东青州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道德教育研究;广州,510420。

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责任居于重要地位。如康德(I. kant)所言,“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1]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状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与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时代,作为独特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如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表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大变革,导致部分大学生为了自身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淡漠国家和集体利益,逃避或放弃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阿什比(E.Aahby)曾指出:“英国大学目标的实质仍然是造就有教养的人而不仅是有学问的人……教育的成果不是书而是人。”[2]美国波士顿大学顿安(Kevin Dunan)也强调,“今天,高等学校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心、品德、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感。”[3]大学生社会责任问题亦是当前我国社会和研究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国内外学者围绕大学生社会责任开展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社会责任感的结构与测量。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中的社会责任维度量表[4],高夫(H. G. Gough)等编制的社会责任感人格量表[5],伯科威茨(L. Berkowitz)和莱特曼(K. G. Lutterman)编制的社会责任感量表[6],斯塔瑞特(R. H. Starrett)的全球社会责任感量表等[7],奥尔尼(C. Olney)和格兰德(S. Grande)开发的社会责任阶段测量量表(SSRD)[8]43-53。二是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威利斯(J. A. Willis)和戈索尔斯(G. R. Goethals)研究了大学生社会责任与心理压力和榜样的关系[9],维特(L. A. Witt)研究了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角色外行为和满意度的关系[10],兰提尔瑞(L. Lantieri)认为是自我意识障碍以及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疏离[11],肯内梅尔(K. N. Kennemer)则提出参与社区服务的预期、家庭收入、宗教、性别是预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最重要因素[12]。三是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研究,如王艳[13],马库斯(G. B Markus)等[14],贾尔斯(D. E. Giles)和艾勒(J. S. Eyler)[15],肯德瑞克(J. R. Kendrick)[16]等的研究都验证了服务性学习对于社会责任感发展的积极影响。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则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重要性、现状、成因和培养对策等方面。研究者普遍认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但在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评判、归因和测量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评判上,彭定光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淡化[17]41-44,朱晨静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出矛盾状态[18],刘微微、盖臣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存在增强与减弱并存的双向趋势[19],郑玉莲等则认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的多元态势[20]。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上,主要围绕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展开。如彭定光分析了社会原因和大学生自身原因[17]41-44,车文辉、杨琼则研究了媒体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1]。产生上述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选用上,目前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思辨,实证研究偏少且研究设计规范性不足,测量工具普遍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

魏海苓: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鉴于个体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本研究选用社会责任感发展阶段量表(the Scal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SSRD)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以“社会责任感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围绕大学生对社会服务活动的态度和实践情况开发。根据社会责任感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尝试阶段(exploration),个体饱含热情参与各类社会服务活动,认为自己所面对的人都是需要帮助的,并因能帮助别人或得到他人认可而备受鼓舞,对兴趣、社交和被他人认可的积极性较高,更多地关注自身表现;领会阶段(realization),个体更为自知,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更关注于某一特定的人群或者事件,并且开始真正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而不仅仅是为了有趣或是得到他人的赞扬,开始意识到服务过程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行动阶段(activation),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认知,更积极地参与服务活动,且觉得自己与服务对象密不可分,开始将社会服务融入到其生活或职业生涯中,更加关注社会公平问题。[8]43-53

由于社会责任感的多元文化差异和中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SSRD量表进行了修正,通过实证调查来把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广东省1040名大学生(剔除无效问卷后),其中男性占28.1%,女性占71.9%;所属专业,理学占8.3%,工学4.4%,农学5.5%,医学4.6%,文学15.3%,经济学17.9%、管理学10.2%,法学10.9%,教育学18.5%,艺术学4.5%;所属年级,大一占31.7%,大二占27.6%,大三占35.4%,大四占5.3%。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是在社会责任感发展阶段量表基础上修订而成,原量表包含64个题项,采用4点评分方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4代表非常符合),修订和建构量表时,根据我国大学生对所有题项的回答,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以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作为提取因素的标准),KMO值为0.884,Bartlett’s的球形度检验的χ2值为7375.573(df=595,P=0.000)。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依据因素负荷情况、题目与总体的相关度以及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的变化情况对问卷题目进行删减,主体问卷最终保留35道题目,包含3个维度,累计解释总体变异量为63.234%,分别为:尝试阶段,包含6道题;领会阶段,包含9道题;行动阶段,包含20道题。主体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33,其中,三个维度的各自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是0.672、0.720、0.857,总体以及各维度内部的信度比较高,达到了统计学的要求。

正式施测问卷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社会服务经历和动机。二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阶段。共包含35个题项,采用5点评分方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担当与疏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般特征

为检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般特征,对三个阶段的单题平均数排序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1):“阶段2&阶段3”单题平均数的差异为0.38742,t=20.804,p=0.000<0.001,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维度1&维度3”单题平均数的差异为-1.24544,t=-49.215,p=0.000<0.001,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表明三个阶段的单题均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更多的处于社会责任感状态的领会阶段,其次为行动阶段,尝试阶段表现得最弱。在对“参加志愿活动的最主要原因”问题的回答上,“丰富人生阅历”和“对志愿工作感兴趣”两个选项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6.6%和27.8%。由此可以判断,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态尚佳,但社会责任感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具体来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出担当与疏远的矛盾状态。一方面,大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时较为自知,能够主动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能够意识到社会服务过程是与被服务对象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更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行动上。2008年奥运会、2010年亚运会志愿者中超过80%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汶川地震后,大学生们不仅积极募捐、献血,争当志愿者,还多方调查认真研究、撰写抗震救灾报告,为灾后重建献言献策,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大学生尚未将社会服务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或职业生涯中,社会服务活动的持续性较差,且对产生弱势群体社会根源的关注不够。上述矛盾的产生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他们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角色迷惘,由于尚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认知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从外部环境看,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尤其是市场经济逻辑、后现代思潮,在增强大学生竞争意识、批判意识、自我价值的同时也造成了自我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性别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影响显著。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尝试阶段,有显著差异存在,t=3.058,df=1006,p=.002<.01,达0.01显著水平,男、女生的均值差为0.81779,表明男生较之女生在尝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在领会阶段上,无性别差异(p=.791>.05,t=-.265,df=995);在行动阶段,存在显著差异,t=-2.708,df=424.992,p=.007<.01,达到0.01显著水平,男、女生的均值差为-1.99352,说明进入行动阶段的女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方面表现得更为执着和投入。该结果与科德尔(K. N. Kennemer)的观点一致,认为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热衷于参与社会服务活动。[22]吉利根(C. Gilligan)的研究也指出,女性情感丰富,富有同情心,在做责任判断和归因时,女性感到自己拥有更多的责任。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自我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对与她有关的对象拥有更多的责任心。[23]

第二,专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影响显著。从表2的方差分析摘要表知悉:在社会责任感发展三个阶段上,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8.468(p=.000<.05)、4.073(p=.000<.05)、3.823(p=.000<.05),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发展不同阶段有显著差异。事后比较雪费法(Scheffe)显示,十个专业的大学生在尝试阶段,农学专业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其他专业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领会阶段,农学专业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专业,其他专业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行动阶段,艺术学和教育学显著高于医学,其他专业之间无显著差异。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各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设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有关。以“暑期三下乡”为例,各高校组织者都重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活动,如某高校动物科学学院师生对渔业资源进行调查、林学院师生对区域绿化树种调查、人文学院学生对农民工情况进行调研、教育学院则开展义教服务等等。专业背景和实践体验的差异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发展上的差异也与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定关系。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数据显示,在2012届本科学科门类中,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7%),最低的为农学(53%),2011-2013年9个“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中,农学专业占据3个。[24]而且,调查显示,目前学农学的仍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的就业渴望远比城里孩子要强烈得多,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毕业就失业。所以,在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时,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农学专业的学生可能对兴趣、社交和被他人认可的积极性较高,非常关注自身表现。

第三,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方差分析后知悉(表2):在社会责任感发展三个阶段上,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1.603(p=.187>.05)、3.329(p=.019<.05)、2.830(p=.037<.05),领会阶段和行动阶段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后两个阶段具有显著差异存在,而在尝试阶段不存在年级间的差异。事后比较最小显著性法(least Signiticance Dittevence LSD)法显示,在领会阶段,低年级大学生(大一、大二)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大三、大四),在行动阶段,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这表明,低年级的学生更乐于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且大二学生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更为突出。可能的原因是:大一时,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社会和人生的期望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感觉自己是“准成人”,具有更高的自我要求,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活动,关心政治生活和祖国富强,并渴望在其中承担责任,做出贡献。[25]经过大一的各种尝试后,大二的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方面更为理性也更有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及至大三、大四,大学生的现实压力开始凸显,尤其是在专业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又转而关注自身的发展,而疏远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这种疏离并不代表他们内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相反,却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上“有心无力”的尴尬心态。

第四,社会服务经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影响显著,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表3),社会服务经历(包括参与次数和频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社会责任感发展三个阶段上,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1.146(p=.330>.05)、1.381(p=.247>.05)、37.902(p=.0007<.001),只有行动阶段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行动阶段,社会服务经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次数和频率与社会责任感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很多热衷于社会服务活动的大学生之所以长期坚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甚至毕业后选择全职做社会公益,与大学期间的社会服务经历关系密切,如“爱心中国行”公益组织创办人梁海光大学毕业后选择做全职公益人的想法就起源于大一大二时的下乡支教[26]。

第五,动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影响显著,源自内在动机的社会服务更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在大学生社会服务动机方面,选择情况如下:“丰富人生阅历”占36.6%,“对志愿工作感兴趣”占27.8%,“迫于学校(学院或专业)的要求”15.3%,“丰富简历”6.6%,“积累志愿时数”3.8%,“从未参加过志愿工作”3.8%,“因为身边很多人都参加了”3.3%,“为了获得奖学金”2.8%。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社会服务动机更多源自内在需求而非外部压力,也进一步验证了前文对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所担当的判断。有关动机与社会责任感发展的方差分析显示,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8.461(p=.000<.001)、1.253(p=.271>.05)、8.856(p=.000<.001),在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尝试阶段和行动阶段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不同动机的志愿活动参与情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事后比较雪费法显示,在尝试阶段,“对志愿工作感兴趣”的大学生得分最低;在行动阶段,得分最低的是“从未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大学生。说明社会服务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能够激发大学生内在需求的社会服务效果更佳。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的过程是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互动的过程,是大学生形成知识技能,丰富情感和态度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三)主要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第一,目前国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况尚佳,但呈现出担当与疏远的矛盾状态,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仍需加强;第二,性别、专业和年级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影响,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分离、生存压力是导致大学生疏远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因;第三,社会服务经历和动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显著影响,丰富的社会服务经历和源自内在动机的社会服务更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三、提升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措施

为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结合上述调查结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尝试和改进。

(一)创新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体系,从认知导向走向“认知-实践”导向

社会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情感,它需要个体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感知和总结而获得。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基础,而对社会责任认知的实践则是提高社会责任感的现实基础。目前我国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主要蕴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为中心开展公民责任教育。在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和方法选择上相对单一,以知识性的责任概念和责任规范的讲授为主。这种脱离学生个体的经历、需要、感受和体验,凭靠一腔热情和想当然的责任说教,致使大学生对各类责任教育产生麻木和厌恶之感,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无益。

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创新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体系,将责任认知与责任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知行统一。具体来讲,在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对社会责任认知的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践环节、反思环节,经由实践和反思来内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和学生的内心的价值冲突在其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才能进入教育者的视野,才能去发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和责任感的确立的现实基础只能是其生活世界,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化的装饰”,[27]“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是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28]。此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社区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以社区现实社会问题和公共服务问题为中心,为大学生创造责任机会,让他们参与其中,促使其不断产生对他人、社区和社会承担职责和履行义务的需要,从而推动个体社会责任感的产生和发展。

(二)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完善社会实践管理体系

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渠道,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对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更直观的认知;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获得直接经验,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并在角色承担中体验社会责任感,继而为转化成责任行为提供条件。反观目前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在活动形式还是管理体系上都存在欠缺。在社会实践形式上,主要包括: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等。尽管这些服务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沦为形式,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反而会增加大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情绪,弱化其社会责任感。加之大学生在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时,往往立足于慈善和爱心,把自己当作服务者、奉献者,而非学习者,普遍缺乏对社会服务之于个体生命价值塑造方面的认识和体悟,甚至被支教学生发出“叔叔阿姨,你们别来支教了”的呼声[29]。在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上,高校与政府、社会诸单位间尚未形成完善的社会实践管理体系,常出现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不规范、沟通不畅的情况,如出现“学雷锋月”独居老人被献爱心学生5次剃头的尴尬。

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完善社会实践管理体系。首先,丰富社会实践类型,推广“菜单式”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学生“下菜单”的方式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还有助于活动组织者合理规划、组织活动。在活动类型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定制情况,实现各类社会实践类型的有机组合,如社会调研、社会公益活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等。这种“菜单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定制方式有助于将社会服务与个体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的体验中感受生活、感悟责任,形成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构建高校、政府和社会多方主体协调互动的社会实践管理体系。由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一项由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育人系统工程,因此,在社会实践管理方面,不能仅靠高校一个维度,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等其他相关主体的积极性,统筹规划,制定弹性化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常规规划与例外管理相结合、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需求相匹配,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责任教育,将“服务-学习”有机结合

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曾提出过“教育性教学”的著名论题。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30]同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也离不开专业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开展责任教育主要是以一种隐蔽式、间接性的方式将社会责任价值观渗透进专业知识教育之中。这种隐蔽性、间接性和渗透性的社会责任教育方式,有助于打破目前社会责任教育课程教学的专门化、知识化和灌输化,实现显性社会责任教育与隐性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讲,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经验,将社会服务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开展服务性学习。服务性学习是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在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中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1]服务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服务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服务活动,而且还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一部分。在“服务-学习”中,社区服务和知识的学习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学生要对服务实践进行有计划地思考,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同时还要针对服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讨论与撰写心得体会,实现服务提供者和学习者的有机结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责任教育,将服务性学习引入课程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其情境联系起来,探索对于社会问题根源的不同解释、发现意义的多层次性。同时,学生通过对服务和服务过程中的反思,能够将概念内化,进而获得学习与成长,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好的方向发展,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姜丕之,汝信.康德黑格尔研究:第1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0.

[2]阿什比,E.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0.

[3]转引自:刘川生.社会责任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核心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4-7.

[4]纪术茂,戴郑生.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最新研究与多类量表解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12.

[5]Gough,H.G.,et al.A Personality Scale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J].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2,47(1):73-80.

[6]Berkowitz,L.& K.G.Lutterman.The Traditional Socially Responsible Personality[J].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68,32(2 ):169-185.

[7]Starrett,R.H.Assessment of Global Social Responsibility[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6(78):535-554.

[8]Olney,C.& S.Grande.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J].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1995(2).

[9]Willis,J.A.& G.R.Goethals.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reat to behavioral freedom as determinants of altruistic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73,41(3):376-384.

[10]Witt,L.A.The Effect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atisfaction on Extra?role Behaviors[J].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4,15(3):329-338.

[11]Lantieri,L.Hooked on Altruism:Develop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At?Risk Youth[J].Reclaiming Children and Youth,1999,8(2):83-87.

[12]Kennemer,K.N.Factors predic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ollege students[D].Newberg:George Fox University,2002:1-70.

[13]Wang,Y.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s Outcomes of Service?learning Courses[D].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3:1-398.

[14]Markus,G.B.,et al.Integrating community service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enhances learning:Results from an experiment[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993,15 (4):410-419.

[15]Giles,D.E.,& J.S.Eyler.The impact of a College Community Service Laboratory on students’ personal,soci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J].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4(17):327-339.

[16]Kendrick,J.R.Outcomes of service?learning in an Introduction in Sociology Course[J].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1996(3):72-81.

[17]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

[18]朱晨静.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6.

[19]刘微微,盖臣.论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学术交流,2012(4):193-196.

[20]郑玉莲,等.浅谈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3):96 -99.

[21]车文辉,杨琼.媒体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1 (4):93-99.

[22]Kordell,N.K.Factors Predic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ollege Students[D].Newberg:George Fox University,2002:28.

[23]Gilligan,C.In a Different Voice: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35-50.

[24]邓晖.2013大学生就业报告透视[N].光明日报,2013-06-14 (6).

[25]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07-232.

[26]邓仲谋.全职公益人能当终生职业吗?[N].广州日报,2010-05-31(D12).

[27]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J].教师博览,2005(5):6-7.

[28]刘桂梅,彭忠益.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9(4):39-43.

[29]殷航,潘芝珍.山里娃娃盼支教老师留久一点[EB/OL].新闻.新快网.(2012-11-04)[2013-10-07]. http://news.xkb.com.cn/gongyi/2012/1104/233805.html.

[30]赫尔巴特,J.F.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