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1
哎,又是水浒卡!这一段时间,班上兴起了集水浒卡热。学生们为了集到水浒人物卡,不惜多花零用钱。他们把厚厚的一摞卡带到学校来,有的玩飞镖,有的相互交换,做起了私下“交易”。这不,今天连我也成了他们的镖靶了。看着等着挨批评的小鹏和地上的几张水浒卡,我想:既然学生玩水浒卡玩得起劲,说明他们对此感兴趣。如果粗暴地没收,学生定会口服心不服。再说《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语文课本上也收录了诸如“景阳冈》《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水浒英雄的故事,何不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好好地读读《水浒传》,了解水浒英雄呢?
于是我拍拍小鹏的肩膀,笑着说:“我考你几个问题,如果你能答出来,我就原谅你。”“什么问题?”小鹏紧张地问。“你知道多少梁山好汉的名字?他们都有什么外号?说来听听。”没想到,小鹏不仅对答如流,而且还简要地讲了几个人物的故事。我当场宣布:“我允许你们玩水浒卡,但有几个要求,一不能因为集卡而乱花钱,二不能因为玩卡而课上分神、课后不做作业,三要读《水浒传》。”学生们听了,大呼“耶!”非常乐意地接受了我的条件。
从那以后,我在班上开展了“走进《水浒传》”的活动。
第一步,“我看水浒卡”,组织学生先从水浒卡的英雄人物看起、说起,说他们的名字、外号、特长,了解人物外貌特征,使用的武器等。第二步,开展“读《水浒传》,说英雄”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水浒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择不同的版本,课外自主阅读,利用每天的读书课组织交流读书感受和对水浒人物的认识。第三步,“品水浒,写感受”,组织学生读《景阳冈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经典故事,精读细品,让学生体会小说在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刻画、表现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特色,在会读的基础上读懂《水浒传》,同时让学生用笔写出读《水浒传》的感受。学生有的写了对书中人物的认识,有的写了对“好汉”一词含义的理解,有的写了对小说作者的评价…在我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中,我的做法逐步体现出一些符合教育规律的特点,也体现出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
1.挖掘课程资源,创设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兴趣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学生们喜欢水浒卡,这是他们兴趣所在。《水浒传》本身也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挖掘出“水浒卡”所蕴藏的教育资源,抓住这一契机,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由“玩”向“学”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精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2.关注学习过程,重视个性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人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织交流,再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些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体验。在指导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我先对精彩片段进行阅读指导,教给阅读方法,再给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品味。在个性阅读过程中,学生有收获,有思考,有争议,有疑惑,让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再组织讨论、交流,使他们对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验书中包含着的浓厚的感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2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无疑这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然而,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内容:
《水浒传》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由此可见,知识不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你都看过哪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籍。
提问:你们读这些书的时候是怎样读的?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要读这些书?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普遍参与的热情。
二、阅读方法介绍
1.师生讨论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选择书籍时,要不要有规划?阅读规划中,要不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取向?阅读实践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阅读状态才算合格的阅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组内容交流,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
小组交流要求(课件展示):
A.每个人都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B.小组秘书认真记录各个成员的发言。
C.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形成小组意见。
D.小组推荐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中发言。
班内交流要求(课件呈示)
A.每个小组必须派一名代表发言。
B.每个代表发言时间控制为3分钟。
C.发言要围绕所讨论的问题展开。
D.分享本小组所读过的课外书籍。
2.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
(1)“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
(2)“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三、做一做:具体指导一段课外阅读
师:我们已经用了一些时间阅读《水浒传》这部古代长篇小说。通过阅读,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一些?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1: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生2: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生3:吴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生4: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师:这就是真正的读书――我们身临其境,走进了书本所描绘的情景中。
四、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1.学会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常见的笔记方法有四种。
(1)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2)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3)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2.学习做卡片。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持形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几十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评价放在一起。
五、总结升华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3
一、指导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引导学生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示范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全篇。阅读指导课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情节。
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代表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在一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教学指导课上,泰州市一位教师抓住主人公保尔的人物性格,从他的成长经历上去追根究源,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由于切口小,学生很容易就能读有所得,也使保尔这个有血有肉的人更清晰具体,从而更深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形象。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等。
四、勤做读书笔记积累
名著中的美词美句很多,特别是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的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思考那段文字也在此列,应启发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等方式去牢牢地记住,并反复体会其内涵。
五、常写读后感巩固
读后感可以边读边写,也可读完整部名著后再写。像前面提到的做读书笔记,正常是以章节为单位,在摘录完之后,或长或短都可以有一段读后感悟。另一种可行的做法是直接在名著中做批注。除了自己写,还可以看别人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比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六、多进行读书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同时,要倡导一种新理念:师生同读,父母子女同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读书的内容,畅谈读书的体会。具体做法是:
1.组织名段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有时我还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并鼓励优秀学生背诵名著中的名段(例如《繁星春水》等)。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朗诵,学生可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受到作品语言的强烈感染。
2.开展讲故事比赛
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美猴王”、“草船借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可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可以先在小组里讲,然后推荐代表到全班讲。这样,就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学生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3.摘抄展览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摘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等并定期展览,评比摘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吸收、自我积累的习惯。
4.畅谈读书体验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畅谈读书的体会(起步时,我先是硬性要求学生每天读名著三十分钟,并划出精彩的句子,在书上写批注)。在交流中,要营造出宽松的、自由的氛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加强了对名著的理解,而且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4
关键词:全民阅读;读书笔记;经典;大众化;出版路径
2022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全民阅读已达成社会共识。然而,我们又处在快节奏、高消耗的现代社会,很难拥有充裕的时间慢慢地消化经典。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碎片化的时间对现代人阅读造成种种客观限制。这种矛盾促使读书笔记类图书兴起。所谓读书笔记类图书,一般指作者将经典作品拆解,并从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的图书。众所周知的有“文学讲稿三种”“世界名人书话”“大家谈大家”系列等。读书笔记类作品,能够在经典名著与全民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为篇幅简洁、论述生动,让读者在品味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获取知识。”[1]于是,读书笔记类图书逐渐在图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大众阅读中不可忽略的亮点。笔者即以读书笔记类作品为例,探析经典大众化的出版路径。那么,在策划、编辑读书笔记类图书时,有哪些具体思路呢?
一、切中当下,回应经典
策划优秀的读书笔记类图书,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比较关键。
(一)掌握大众心理,找准选题切入点
策划面向大众的读书笔记类作品,既要准确感知社会发展的脉搏,又要捕捉人性中永恒的课题。这样就能在经典作品中挖掘出“常”与“变”的因素,编辑既要鼓励作者以当代人的眼光洞察经典作品中曾经被忽略的细节与伏线,又要在作者的解读中提炼出与读者共情的市场卖点。在“不隔”的阅读体验中,读者才存在被启发的可能。如果麦文化出品的押沙龙新书《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上市不久便好评如潮,当月在豆瓣读书平台跃升至“文学图书热门榜”前十位;3个月内,当当网累计有13447条好评。关于《水浒传》的读书笔记层出不穷,这本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除了得到易中天的推荐以及收入陈洪绶《水浒叶子》中经典人物版画之外,也源于编辑对这本书亮点的精准提炼,宣传文案写道:“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抽丝剥茧地深入林冲、武松、宋江、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他们变成了一个个普通人,变成了普通中产阶级、小公务员,变成了我们身边的人。”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观照几百年前的小说人物。作者从不变的人性出发,打通了今古之隔。这一类的读书笔记,自然能唤起读者广泛的共鸣。
(二)寻找助力,建立智囊团
编辑作为杂家,需要对各个学科都有所了解,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局限,编辑往往不能像某个领域的专家那样深耕某个学科多年,充分了解学科概况和学术前沿情况。尤其是策划一套读书笔记类丛书时,编辑更需要整合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组建智囊团,哪些权威的作者值得争取,哪些经典的作品值得挖掘,哪些前沿的方向值得探索?智囊团常常会给编辑提出理性而中肯的意见。这样选题策划至少在大方向上不会有太大偏差,也推动着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由著名学者丁帆、王尧先生担任总主编的“大家读大家”丛书,便是广义的读书笔记。这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译林出版社出版,邀请当今人文大家深入浅出解读中外名家名作,让普通读者也能在删繁就简的阅读引导下走进文学的殿堂。这些重量级作者均涉及不同领域,如毕飞宇属于小说创作领域、李欧梵主攻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田晓菲来自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等。编辑难以对每个领域都了如指掌,在这种情况下,丛书主编便在某种程度上担任智囊团的角色,他们所具有的创造力、教学经验与学科视野,对于选题策划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浅出,依托经典
读书笔记类图书须以经典作品为依托。其中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经典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读书笔记建立在对经典的解读中。它绝不局限于将“经典”重新说一遍,而是要融入作者自身的知识积淀与人生见解,为读者拓宽认知经典作品的维度,让经典作品重新焕发生命力。一部读书笔记是否具备上述能力也是编辑判断其优秀与否的关键标准。王安忆在《谈话录》中谈到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她认为,19世纪的作家好像银行,比如托尔斯泰,精神内涵是取之不尽、可以再生的。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强调的是经典不断被认知的过程。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更是强调:“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天才之作时,为了充分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脑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读的。”[2]《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历年来对这几部作品的读书笔记层出不穷。而优秀的作者,总能站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学术视野上另开新见,如格非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即使前人的解读已经备矣,他们依然能让经典焕发生命力,成为大众读者敲开“红学”“金学”等的入门之书。
(二)读书笔记是经典导览图
精彩的读书笔记,就像一幅导览图,带领读者进入经典的幽秘空间。最典型的莫过于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纳博科夫担任着世界文学的导游。对于读者来说,经典的诠释者与经典本身同样重要,生搬硬套的文学原理不足以被列入经典的行列,需要诠释者融入自己的感性与理性,甚至自己的创作经验,这样才能达到与经典对话与沟通的效果,才能如导游一般,带领更多读者领略经典的奥妙。上海译文出版社在编辑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时,点明了读书笔记的理想标准:作家解读作家,天才剖析天才,经典成就经典。近年来,国内比较典型的有“大家读大家”书系,作为多年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至今已经出版了四辑,陆续收入毕飞宇的《小说课》、田晓菲的《七发》等。“大家读大家”丛书包含两层含义:请当今的人文大家(包括著名作家)深入浅出解读中外大家的名作;让大家(指普通的阅读者)共同分享大家(在某个领域内的专家)的阅读经验。让前一个“大家”放下身段为后一个“大家”做普及与解惑的工作。换言之,也类似于导游的工作。这种互动交流的目的,就是想让两个“大家”合力推动全民阅读,使其朝着一个既生动有趣,又能轻松获得人文核心素养的轨道前行。在“读大家”的过程中,作者从另一个维度和视角带领读者游览中外文学经典这一座座知识的花园。
三、庄谐结合,重塑经典
读书笔记类作品的庄谐结合,主要体现在学术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它是轻学术图书领域的重要分支,以学术为根基,但不似纯粹学术图书般引经据典,正襟危坐,而是轻松简洁,娓娓道来,在不经意间把一些道理和知识注入读者心中。这也是读书笔记类图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为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编辑需要在内容和装帧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内容
1.编辑需要学会挑选作者。一方面,编辑选择的作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既能够吃透经典文本,又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讲故事的才能,融合科技、经济、社会、历史等知识点,纵横捭阖,有血有肉,才能增加图书的可读性。对于学术专著,学者往往喜欢探幽发微,只关注一片树叶;对于读书笔记,则需要以小见大,关注一整片森林。因此,“绝非专业视角上的简单整理,而是一次跨学科的融会贯通,需要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突破”[3]。另一方面,编辑需要建议作者,读书笔记的有趣好读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学术素养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轻松好读的阅读体验,就起不到沟通经典的作用;如果没有以扎实的学术素养作为基础,那么读书笔记就流于空泛与油滑。在这种情况下,参考文献就极为关键。读书笔记通常可以作为某部经典的入门指导,文后的参考文献则给需要进一步延伸阅读的读者提供了搜索线索。2.编辑需要对书稿进行再加工。读书笔记类图书,内在结构极其关键。这就要求编辑对书稿中相互独立的篇目进行整理,梳理内在的框架、贯穿始终的主题和逻辑线索。以笔者所编的《以读攻读》和《始于一次分神》为例,这两本书都是读书笔记,《以读攻读》作者但汉松,深耕现当代美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多年,有极为深厚的学术素养。书名的字面“以读攻读”便是贯穿全书的主题,点明作者对经典如同攻城鏖战的耐心。此外,《以读攻读》篇目大部分聚焦在对西方经典的解读,编辑建议作者将这些相对独立的篇目整理出清晰的结构框架,于是,这二十几个篇目最终分为四辑,每一辑设立了一个辑名,分别是重量、影色、书人、短读,让原本分散的篇目形成结构严谨的阵型。《始于一次分神》是学者胡桑读书笔记的结集,该书涉及辛波斯卡、昆德拉、略萨等著名作家。作者解读的经典,散落在不同的时空。但全书依然有贯穿的主线,即作者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与分析始终秉承“文本细读”方法;此外,还有一条暗线贯穿全书,即作者在自序中谈到,创作这些作品时的灵感都出现在日常“分神”的状态。于是,编辑与作者商定,将书名拟为《始于一次分神》,让这本读书笔记关联起日常生活某个灵光一闪的瞬间。
(二)装帧
与内容相比,装帧同样重要。读书笔记的装帧设计应有较高的市场识别度。一般来说,读书笔记较宜在学术类图书简洁大气的风格上添加趣味性的点缀。比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文学讲稿》三部曲,即以作家的手写稿与插图铺满封面,这是一种贴近读者的设计,还原了这套书系的故事场景与时代氛围;再如《始于一次分神》,编辑特意邀请插画师绘制了一个脑洞大开的小女孩,暗合书名“分神”二字,使这本读书笔记变得生动有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又如《以读攻读》,封面虽然没有插画元素作为点缀,但是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书名文字的编排,将书名和辑名各自拟了一个英文标题,布局在封面各处。让这本引经据典的硬核读书笔记显得颇为洋气与雅致。
四、多元营销,分享经典
策划编辑读书笔记类图书的过程就像一场需要打满90分钟的足球赛,新书摆上货架并不意味着编辑使命的结束,而是代表比赛下半场开始了。如果期待这本书被更多读者翻阅,必然需要继续跟进营销。关于读书笔记,编辑也采取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营销方式,多管齐下,更加灵活,适应于当下的融媒体时代。简言之,营销方式可以分为线上营销、线下营销以及与作者联动。
(一)线上营销
线上营销拥有见效快、传播快、流量大等优点。随着读书笔记推向市场,渐渐形成口碑,引发书评人和读者在豆瓣、当当、凤凰网、亚马逊等相关社区进行热烈的讨论。通过网络传播,建立起一个更高效的图书传播渠道,实现以点带面的营销效果。反过来说,读者通过网络反馈的建议和想法也可促进编辑产生新的策划思路。
(二)线下营销
与网络营销相比,线下营销探讨的主题更为集中,能引起读者深入的思考。比如思南经典诵读会,是很适合读书笔记线下营销的场地之一。首先,因为在场的听众多为年轻人,他们对人生的困惑、对未来的思考更敏感,在新书的诵读与理解中,作者、听众和读书笔记之间形成相互解惑的场域。其次,现场诵读、提问、答疑的方式,让经典以及经典的解读呈现丰富意蕴,也让一本读书笔记的内涵实现更多元的延伸。
(三)与作者联动
编辑在策划选题时,最好能让作者尤其是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作者参与选题策划,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与读者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传播组织架构。作者吸引读者成为粉丝,粉丝在参与主题策划的同时,也实现了图书的后期营销[4]。此外,读书笔记的作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网络流量。在豆瓣、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均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读者粉丝,并且与相关的阅读公众号有合作。与作者联动,读者定位比较准确,易于实现精准营销。比如《始于一次分神》,营销始终围绕作者活跃的几大平台,策划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在有赞平台推出了作者限量签名本,200本签名本在一夜之间售罄。
五、结语
随着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读书笔记能够在经典与大众之间起到关键的领读与沟通作用。同时,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大众阅读选择面更广,对阅读对象更加精挑细选。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信任经历过时间淘洗的“源头”作品,即经典。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书笔记成为叩开经典的不二之选。它不仅成为近年来图书市场上的一个新兴品种,而且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依然存在丰富的可开拓、可挖掘的空间。它依托经典,又重塑经典。它在对经典的诠释中,自身也会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罗秋香.开放智性资源,促进大众阅读:关于“轻学术”类图书编辑工作的几点思考[J].编辑学刊,2019(2):74-77.
[2]纳博科夫.文学讲稿[M].申慧辉,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5.
[3]钱方针.从文津图书奖看学术图书如何走近大众[DB/OL].上观新闻-视界·视点.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阶段(7―9年级)阅读15条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列出了《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10部推荐书目,这对我们初中语文教育与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近几年中招命题,许多省都考到了课外名著阅读,这就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感悟形象,涵咏语言,不断有所收益。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我把指导学生读课外书列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通过努力,学生初步学会了通过写读笔记汲取精华的方法,初步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主要是从激发读书兴趣、教学生会读书等方面进行教改实验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读课外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将是他们步入知识殿堂的最好向导。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一种内驱力,读书就会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我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有两条,一是情境感染,二是开展活动,组织竞赛。
(一) 情境感染
首先,在自习课上,我给学生讲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告诉他们爱读书是一种美德,凡是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人,而只有读书才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接着,我摘选一些读书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如“腹有诗书气自华”、“钻石珠宝非至宝,最有价值是读书”。同时,我经常把自己读到的好书向学生推荐,不久,班里就形成了一种读书的氛围。
兴趣的培养有时需要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染,就像学生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马上就会爱上足球一样,但看电视的效果却远不如亲临现场,这也许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节假日,我便有意识地和学生约好去新华书店买书、看书一小时,让学生在书店任意翻看,学生一则被那些丰富多彩的书所吸引,二则对“书山”、“书海”会有真切的感受,从而感觉到书那么多,自己知识太少,太需要读书了。
(二) 开展活动,组织竞赛
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会使学生的读书兴趣更加浓厚和持久。
1、知识竞赛
在班内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每人根据自己所读书的内容出一道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趣而又陌生的知识不但开阔了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读书报告会
为了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们每周举行一次“我喜欢的一本书” 读书报告会。开始先选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强、爱读书的优秀学生作读书演讲,老师适当给予指导。为了提供人人露脸的机会,后来便逐渐变为抽签形式。读书报告会周周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个谚语这样说:“无目标的努力,无异于在茫茫黑暗中远征。”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他们朝这个目标去努力。目标的制定不易过高,既要让他们感到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的信心,又要让他们能够体验到达目标后的快乐和喜悦,从而激起他们更浓厚的读书兴趣。
初一选择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必读节目选了《西游记》、《 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选读书目有《四世同堂》、《家》、《春》、《秋》等。让学生在名著世界里展翅翱翔,去领悟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初二读的书,内容比初一稍深一些,必读书目选了《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选读书目有《子夜》、《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等。初三所读内容要更深些,侧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必读书目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名人列》,选读书目有《红楼梦》、《围城》、《老人与海》、《哈姆雷特》……同学们被书中一件件感人的故事所吸引,大家互相传阅,读书气氛异常活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这些文学名著,在学生阅读前,我要给学生介绍每部作品的作者情况、有关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这些材料的印发,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三、教学生会读书
兴趣还只是一种暂时的内动力,而要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内动力,就要教会学生读书,会从书中吸取精华。这时,兴趣就会上升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读书。
我要求每读一本书,都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先写出读书的简要情况:A、第X本;B、书名;C、作者;D、字数;E、X天读完。然后写读书笔记正文,正文可以写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抄好词好句好段。
2、内容概括。
3、感想。感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书中人物、事件的评价;一种是自己的感受。
检查方法: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览,评出“书写奖”,每月评出“读书大王”。给予表扬、奖励。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6
1.大多数学生只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骆驼祥子》,阅读量不足;
2.阅读名着浅尝辄止,不愿挖掘,不懂深入探究;
3.阅读只注重有意思的情节,只看不写,没有写阅读感受和启示;
4.没有摘录妙语佳句,缺乏语言积累,不愿有意识地写作。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可见,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指导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对他们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为此,我采取一些具体的做法,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着缺乏了解,缺少兴趣和亲近感,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着速读本”,对原着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坚持以下做法:
1.营造阅读名着的氛围
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交流读后的感受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着,感受阅读的乐趣。
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去阅读,在阅读中注意方法,以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师生产生阅读共鸣。
老师要以身作则,先学生一步,细细品味,言传身教,给孩子树个好榜样。孩子特别喜欢探听老师在读什么书,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刚读过的书,正被孩子捧在手心。由于我比较喜欢《红楼梦》,就把“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给学生抄下来了,并让他们课后背诵,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没想到这个举措激起了同学们阅读《红楼梦》的热情,他们先是主动追着我让我解释这些判词的意思,然后又要求我介绍人物的经历,我看到他们这么高的热情,就推荐他们读《红楼梦》的中学生版本。经过阅读,有很多同学摘录和背诵了《红楼梦》中的很多内容,包括“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和文中的很多精彩的描写段落,学生对本书的理解加深了,自身的积累也丰富了。
二、注重名着阅读的学习方法
名着阅读引导灵活多样,不同类型的名着,应该有不同的阅读引导方法。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深入文本,从名着中谈出感悟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阅读、品析、感悟”逐层深入的办法,我以冰心的《繁星》、《春水》为例指导学生阅读。
首先,初读诗歌,让学生理解冰心的《繁星》、《春水》的思想内容。阅读同时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小诗,做有感情朗读,感受诗人喜怒哀乐。
其次,要欣赏诗歌,读诗的所感所想在书中作出批注,或在读书笔记上写出对诗歌精炼语言的赏析,写出对诗歌哲理的感悟。
接着,让有能力的学生仿写诗歌。通过仿写,强化对诗歌内涵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哲理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意蕴深刻,有个学生这样写的:“铁笼中的老虎/你贪图安逸时/森林便消失了”。
最后,我通过开展阅读名着活动课,让同学们交流诗歌的阅读感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读名着,分析人物形象
名着中,人物众多,形象典型。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分析人物性格及表现手法入手。如我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完成情节梳理和林冲的人物分析。首先概括情节:林冲柴进相识,受到厚待;洪教头看不起林冲,欲与林冲较量;林冲棒打洪教头;洪教头落败,含羞而去。这不难反映出林冲谦虚、大度、心胸宽广、机智等优秀品质。再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鲁达立体的性格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另外,《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这样学生也会自己在课外找书看。
3.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宜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4.读名着与看影视相结合,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