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1

琼州学院是中国最南端的公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是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好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办学特色。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都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教学最中心的环节是​毕业实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留学生汉语教学。

一、对当前学生毕业实习情况的调查

我们分别对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239份,有效问卷有202份。其中向2010级大四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8份,收回107份,有效问卷70份;向2011级大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4份,收回44份,有效问卷44份;向2012级发放调查问卷35份,收回35份,有效问卷35份;向2013级发放调查问卷53份,收回53份,有效问卷53份。对以上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对比,如下表。

调查发现,对实习的认识比较清晰的是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其中认为实习是教留学生汉语的是13级大一的学生,其次是10级大四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6%,认为该去中小学实习的是11级大三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认为该去企业实习的是12级大二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9%。不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向的主要是13级大一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1%。以上数据表明,大一与大四学生大部分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是教留学生汉语。学生对专业实习的认识从最初的清晰到大二、大三的不清晰,再到大四的清晰,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

表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选择的方向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实习意愿,选择实习方向与专业相关的主要是12级大二及13级大一的学生,而选择与就业方向相关的10级大四的学生最多,占调查人数的66%,11级大三的61%,12级大二与13级大一的分别为43%。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增加选择与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实习的学生增多,而选择与专业相关单位实习的则少了。这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有关。

在有无留学生汉语教学经验上,大一学生没有经验的占调查人数的91%,10级大四的没有经验的占71%,11级没有经验的占36%,12级没有经验的占63%,可以发现学校在发展,学生接触留学生的机会是在增多的。以上数据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反映了对实习的希望,有留学生汉语教学经验的学生比较少,在有留学生汉语教学经验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教本校的留学生,以班级形式授课的很少,没有到国外进行汉语教学的机会。大多沿袭以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实习形式,而“走出去”到国外进行实习实训才是汉语国际教育实习的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形式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不仅是专业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学生毕业时的意愿不再是单纯地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而是选择跟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实习。尽管如此,学校也应该从开办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对口,在此基础上实现实习形式多元化。

(一)遵循的原则

1.实习内容尽量与所学专业对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多的是面向全球的汉语教育,但是许多地方院校都面临着实习瓶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开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的渠道和基地,特别是与国外学校的合作,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用于所用。

2.实习形式尽量多元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除了沿袭对外汉语专业特有的在国内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使实习形式尽量多元化。实习形式对口化与多元化不是对立的,对口化主要是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层面,而多元化是学生层面。要做到学生实习实训的内容对口化,然后留一部分时间满足学生自身实习的需求,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具体的做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二)具体形式

可以根据地域优势,结合专业与地方特色,尽量以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主,同时可以进行涉外文秘、涉外导游以及企业实习等。

1.留学生汉语教学。一是学校内部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实习,这是最主要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形式,应该保留和发展。还可以丰富实习形式,不仅是留学生的汉语课堂的听课、讲课以及课外辅导,还可以增加调查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策略以及需求等,把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习结合起来,有的放矢。二是学校以外的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实习。社会上有许多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我们可以与之合作,派遣学生去实习。三是海外的合作单位实习。可以借鉴国内许多高校的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模式,跟海外的中小学合作。四是网络汉语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模式主要以口语课为主,实行“异地,同步,实时”教学,但是对计算机技术要求比较高。还有一些网络孔子学院,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选择。更多的实习模式,其实是为实习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满足学校发展、专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因为面对就业现实,很多学生有自己的需求,在控制一定比例的前提下,可以让有需要的学生选择中小学语文教学实习、涉外文秘实习、涉外导游实习等。

2.中小学语文教学实习。可以跟本地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让一些毕业生到中小学去进行语文教学实习。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生有许多改行做了中小学语文教师,据调查,有这方面需要的学生不在少数。

3.涉外文秘实习。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让他们到国际交流合作处实习,拓宽实习的渠道。

4.涉外导游实习。国际旅游岛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来岛旅游,可以利用这种地域优势,跟旅行社合作,把有意愿的学生送去实习。

5.企业实习。有的学生可能根据自己以后的就业愿望选择实习单位,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6.其他。根据学生自己的就业意愿选择实习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办学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高职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契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1]。为有序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继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职教20条”)之后,国家又陆续出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号召职业教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同时文件还明确了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方向、形式、标准,为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依据。

一、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职业教育正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为构建全球职业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与方案。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的同时,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国际化办学意识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国际化办学机制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国际化办学仍处于被动适应的发展状态。在柯婧秋、王亚南基于全国23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发现有59.31%的学校未设立国际化办学组织机构,有53.23%的职业院校尚未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其中已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学校中仍有接近60%未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方案[2]。可见,我国的高职院校国际化战略落实不到位,国际化办学意识有待提高。二是国际化办学领域窄、层次浅,部分高职院校对国际化办学的理解局限于外籍教师聘用、教师出国考察、外方来访等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专业类别上,就福建省而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仅有黎明职业大学一家在国家新兴、紧缺的专业办学。此外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2020年度国际化发展报告》显示,受访的全国83家职业院校中,对境外办学停留在规划阶段甚至没有规划的院校占比高达55.42%,职业教育的“输出”意识有待加强[3]。除以上两个较为突出的矛盾,高职教育国际化还面临着:一是国际化发展经费得不到保障,主要体现在学校未充分使用上级财政经费,未将国际化办学经费单独编入年度预算[4]。二是国际课程建设处于认知阶段,“中文+职业技能”课程建设不足。三是国际化师资数量与能力匮乏,缺乏载体,优质资源输出不足。四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专职人员人手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

二、黎明职业大学国际化办学实施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国际化管理体制机制

第一,健全组织机构。学校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独立实体国际交流学院,并配备通晓外事规章,熟悉国际教育规则和标准的专职人员,统筹管理国际化办学事务。此外,学校还成立国际化办学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国际化办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出台国际化办学系列文件。建立起由学校统一领导、国际交流学院归口管理、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协同合作的“大外事”工作格局。第二,构建国际化办学制度体系。为巩固好国际化办学成果,学校先后制定教师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规定、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管理规定、外籍教师管理规定、留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出国(境)研修管理办法等,在国际化建设中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第三,建立国际化工作考核机制。为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职能部门参与国际化办学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学校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激励作用,出台国际化办学考核管理办法,细化二级单位在国际化办学战略中的职能和责任,鼓励学院寻找国际对口合作伙伴,促进学科交流。第四,设立国际化办学专项经费。经费的支持与院校国际化建设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推动国际化办学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建立多元经费投入机制,设立国际交流专项经费,将国际化办学经费单独编入年度预算。同时多渠道融资,加强与“走出去”企业的合作,形成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坚持“引”“输”结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坚持资源的引进与输出相结合是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发展,学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收来华留学生、实施教师国际素养提升计划,促进境外优质资源本土化。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承办援外培训项目,面向东南亚国家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开展境外办学,推动国内职教资源国际化,形成“引”“输”结合、层次分明的国际合作交流格局。第一,对标国际,引进优质办学资源。中外合作办学是开拓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2016年学校联合美国沃恩航空科技大学,举办“航空设备维修2+1.5”“机场管理2+1”的中外合作办学学历项目,项目契合福建省民航业大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通过引进沃恩的课程体系,师资和专业核心教材,填补福建省机场管理以及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同时,联合韩国、泰国等国家高校举办了“2+2”“3+1”等多种非学历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了英语、俄语、韩语、日语四大语种合作高校群和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招收来华留学生,输出知华友华技能人才。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使命担当。学校紧扣国家总体部署,立足海内外校董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于2018年全面启动来华留学教育,面向“海丝”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为切实把握好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成效,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印尼巴布亚省政府合作,培养“汉语+职业技能”旅游管理人才;与印尼安溪福利基金会、印尼基督教大学合作,培养“汉语+文化”海外本土中文教师;与越南、缅甸、柬埔寨等“走出去”跨国企业合作,培养懂汉语、会技能、善管理的知华、友华技能人才。推动了“留学黎大”品牌的内涵建设。第三,引培并重,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师资国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保障,是创造国际化校园氛围的必不可少的元素。黎明职业大学高度重视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外引内培,为国际化办学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际化师资队伍。二是建立人才引入考核制度,对外籍教师、专家做好考核工作,确保引进的人才符合实际需要。三是实施教师国际素养提升计划。加强与海外院校合作,推出师资学历提升项目,拓宽教师学历提升通道;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外籍专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学校开展教师国际研修项目,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理念、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境外办学。高职院校赴境外办学是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推动“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学校充分整合国际化办学资源,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主体推动和共建的境外办学新模式,分别在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越南挂牌成立了黎明海丝学院,以服务地方政府、公民、驻外中资企业为宗旨,实施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2020年,黎明(印尼)海丝学院首个“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正式落地,项目采用“1+2.5+0.5”政校联合培养模式,为印尼巴布亚省培养百名懂汉语、会技能的本土旅游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该项目先后入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亚洲教育论坛对外交流合作优秀案例、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典型案例、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教育部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经验介绍。2021年10月海丝学院作为特色品牌写入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成为福建探索,面向全省推广。第五,依托政府行业企业,输出中国职教标准。推介中国职教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拓展国际“朋友圈”、加强交流学习、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学校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需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境外输出高质量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中文+中华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一是聚焦印尼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与印尼巴布亚省政府、雅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合作,面向印尼巴布亚省输出旅游管理“汉语+旅游+文化”专业教学标准;二是聚焦区域走出去企业需求,与钰齐集团、双喜集团等合作,面向越南、缅甸、柬埔寨输出服装设计与工艺“汉语+服装+文化”专业教学标准;三是聚焦华人华侨需求,结合学校作为福建省委统战部海外华文教育基地的平台优势,向印尼基督教大学输出对外汉语“汉语+文化”专业教学标准;四是持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制订援外计划,以援助带动交流,以交流促进合作,以合作推动发展[5]。现已面向马来西亚、印尼等60余所高校的400多名师生分享了学校在商科、数字传媒、建筑等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

(三)依托职教平台,拓宽国际化发展途径

职业教育联盟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最佳配置的重要平台,是推动职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纵深发展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应主动服务大局,加强国际化发展的总体布局。黎明职业大学先后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分会,并承担秘书处职责。此外,学校还是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发起单位,“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执行秘书处单位,东南亚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通过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活动,融入国际性教育组织,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提升学校在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依托鲁班工坊和海外合作高校,开展基于“黎明”专业教学标准的人才培养,形成典型经验,逐步辐射至其他“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平台化发展思维为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开展教育合作、服务跨国企业“走出去”、院校之间办学经验的借鉴和交流提供了良机。

三、国际化办学的挑战与对策

(一)政府层面的对策

第一,加大经费的支持投入力度。目前,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针对国际化办学的专项投入较少。地方政府应完善国际化办学奖励机制,通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专项补贴、留学生奖学金、境外办学激励机制、师生海外研修补贴等加大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投入。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职业院校整合海内外优质企业和院校资源,境内外联动,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国际化办学经费。第二,制定国际化办学弹性考核机制。政府应鼓励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和院校特色开展国际化建设工作。在考核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情况时,可适当进行前期调研,除硬性指标外,适当增加体现院校特色的“软指标”,鼓励院校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百花齐放”,从而提高院校参与国际化办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避免国际化办学项目“同质化”和“一窝蜂”的现象。

(二)院校层面的对策

第一,强化宣传教育,树立国际化办学意识。对高职教育国际化认识不到位是导致二级学院国际化办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学校可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的形式,向师生解读国际化办学的政策文件,普及学校国际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分享兄弟院校的典型经验,从而提高认识,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氛围。第二,完善内部奖励机制,提升国际化办学积极性。缺少奖励机制是二级学院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中参与度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在建立国际化办学考核机制的同时,可同步考虑设立奖励制度,对直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二级学院给予资源配置上的政策倾斜与经费奖励。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强化师资”鼓励二级学院积极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强化院部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教学主体作用,并加大资源配置向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学院和教师倾斜的力度等。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增强,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应把握契机,借助“一带一路”这一有利东风,立足地域特点和自身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境外办学、国际化职教平台建设等方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办学之路,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品牌项目,从而丰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2016-07-13)[2022-05-08].

[2]柯婧秋,王亚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全国23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36):44-47.

[3]赵继政,周月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2020年度国际化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0.

[4]田涛涛.基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探索与对策[J].职业技术,2021,20(12):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