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1
关键词:旅游业 金融业 融合 模式 法规
旅游业与金融业同属现代服务业,是金融业的战略支持产业,而且旅游业发展面临旅游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加快旅游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是适应旅游业、金融业发展新形势,谋求双赢发展的应有之举。
一、金融是旅游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同促进国民经济总体目标的实现
我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细分行业109个。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认识。旅游业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加大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力度。
(二)可以有力促进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云南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等发展目标都为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利用金融手段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促进旅游各行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旅游业发展面临长期制约瓶颈就是资金问题,但当前涉旅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比较突出,旅游业与金融业合作可以发挥行业监管职能,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三)支持金融业发展机遇和金融创新
旅游业具有广泛的资源,金融业可抓住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扩大融资渠道,进一步开拓旅游产业与银行在投融资方面的渠道,实现旅游与金融的投资互动,培育金融业增长点,创造银旅、银政的双赢和多赢。
二、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主要有政策性融合、商业性融合两大类。前者是由政府或政策性金融机构牵头实施,例如《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者是由旅游主管部门或企业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如《湖北省旅游局与中国银行湖北分行签署旅游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在这些合作模式中,双方均表达了共同促进的意愿,按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针,配合财政、交通、商务等相关配套政策,为旅游业融资提供良好服务,共同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和提高旅游者服务水平,实现合作多赢的重要举措。
(一)旅游业的角色
旅游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和推动落实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创造有利于银行、企业加强合作的政策环境和服务平台。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为国内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金融参与旅游项目等方面与金融进行全面合作。
(二)金融业的角色
金融业主管部门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政策和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利用自身“全产品、全平台、全方位”整体优势,共同探讨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机制,积极探索构建旅游项目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了金融支持旅游行业监测制度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报告制度,会同当地旅游等部门对支持旅游行业的贷款对象、投向、用途、利率等进行持续监测,就信贷支持提出有针对性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将旅游业信贷支持纳入评估范畴,鼓励和引导各级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支持旅游资源开发,扶持旅游基础旅游完善,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环境,推动旅游业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三、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从旅游方面来看
以游客需要和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为导向,围绕旅游城市发展目标和重点培育的特色旅游产品,针对游客去旅行游览中面临的进入难、出去难、停车难、就餐难、如厕难等问题,推出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建设。具体来看:
一是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旅游项目、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梳理旅游资源,研究可以上市的旅游资源并与金融机构进行接触。对旅游项目好(包括项目前景、包装等方面)、资本金到位、企业信誉度良好,重点推荐获得贷款。对基础设施和景区进行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观光巴土,在景区全面实施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
二是扶持餐饮、家庭旅馆、旅行社、旅游商场等各类旅游经营户(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等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公司金融服务。解决旅游企业贷款困难、刷卡POS机手续费高等问题,切实改善景区支付环境。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旅游商品开发、土特产品种植加工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等特色农业的发展。支持大型旅游企业“走出去”。
三是为各类旅游者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推出旅游消费贷款业务,继续加大旅游消费券发放力度,增强银行卡在境内外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者个人的便利的金融服务。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保险市场、创办旅游意外保险,为外地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氛围。增加旅游者个人保证金的形式。
四是做好旅游资金管理。做好资产抵押、担保、资本金和还款能力等放贷条件工作,可以采用保证人担保的方式提供贷款,同时降低旅游企业的贷款难度。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为旅游产业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推动旅游资产证券化,积极发展旅游信托基金、旅游租赁服务公司。共同向各级政府争取到更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扶持资金,或组织企业共同设立基金,作为跷板来吸引金融机构给予旅游企业和项目更大的支持。做好旅游业发展专项基金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储服务。
五是推动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注重采取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政策性金融推动、最后实现多方共赢的全新合作模式。通过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整合政策性金融以及优质企业的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对接,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打造强有力的旅游投资集团,全力支持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从金融方面来看
制度上要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加强信贷支持、强化金融服务、加强协调努力营造支持旅游业发展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要明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给旅游业提供授信和融资的总额。进一步加大传统商业性信贷支持,积极寻求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引进和创新旅游产业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调整旅游业授信管理制度,引进和创立旅游银行。金融创新方案还可以使旅游行业企业可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基金等渠道融资。
服务上要调整和优化网点结构布局,创新技术手段,为旅游景区、饭店、游客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主动为各主要旅游企业安装刷卡和自动取款机,大力发展上门收款和保管箱业务,主动在三星级别上酒店设立外币兑换点。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旅游项目的包装、策划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为旅游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优先发放。
产品上要开发适合旅游业的特色金融服务、努力拓宽旅游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适合旅游业的特色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景区经营权和门票质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质押等新型信贷产品。根据不同旅游产品特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出相应的融资产品和非融资服务,积极支持旅游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湖北省旅游局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关于“灵秀湖北”信用卡发卡合作协议,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
投向上要增加在旅游交通建设、景区建设、接待能力、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力度,加大对外向型经济、农牧业、特色旅游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旅游文化国际化贷款、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国际会展服务设施建设贷款和出口基地建设贷款。
四、旅游业与金融业加快融合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
要取得党委政府和立法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有关法规中明确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形象宣传。宏观部门帮助牵头召开旅游与金融机构座谈会,加强旅游与银行机构的合作,加大金融机构对旅游工作的支持力度等问题进行研究。为确保融合发展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应向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有关旅游景区、旅行社代表及金融界代表进行广泛征求意见。
要建立长期、稳定、良好、高效的合作关系和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协调机制,对双方合作扶持企业和项目相关情况进行跟踪。要明确具体的对接协调单位,负责具体事务处理和协调解决合作备忘录执行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积极开展政企对话、银企对接等活动,搭建投融资平台,向各金融机构推介旅游项目。
要加强金融法律、政策和旅游企业信息沟通和培训。当前旅游信贷困难主要是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信贷机构专业化项目主动服务不够、旅游项目研究不深入、旅游企业和项目信贷资本金不足以及信用缺失等问题造成。由于一些地区的旅游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一般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因此更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强化信息的互通有无。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管理、指导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诚信意识,使乡村旅游市场更加规范化、秩序化。要进一步丰富旅游企业负责人财税金融工作知识。
要保持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不断拓展合作的层次和领域,建立和提升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旅游局、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户应抓住旅游金融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契机,进一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旅游项目库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①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2010年12月29日
②湖北省旅游局,中国银行湖北分行,《旅游金融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8月23日
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2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蔡敏华2006)。咸宁市依长江、靠京广,拥有大批人文、风光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过去几年,咸宁旅游业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咸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其富足的资源禀赋并不相匹配,仍处于较为初级的产业化阶段,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际经验证明,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必须切实把握咸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根据当前咸宁市金融工作的总体思路,努力探索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现状
咸宁处于武汉、长沙、南昌三省会城市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地带,拥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和107国道等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多年的开发和探索,已经形成以“温泉”为中心,以“赤壁和通山”为重点,以“温泉商务疗养旅游区、陆水湖度假休闲旅游区、赤壁文物古迹旅游区、九宫山避暑旅游区、嘉鱼现代农业旅游区和青山水库体育健身旅游区”为框架的旅游格局。数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咸宁旅游业发展迅速,2010年4A级景区达7个,旅行社41家,星级酒店41家(其中五星级1家),共接待游客1157.08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达1.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9.41亿元,创汇522.65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占咸宁当年GDP的11.42%,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表1。
尽管如此,咸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却已然显现,迄今为止,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仅限于银行贷款,受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地方资本市场未能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咸宁旅游业投资规模继续不断扩大,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四个主要渠道,但金融机构贷款在咸宁旅游业资金投入中所占比重甚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提供给景区特色小商品经营户,对旅游项目的贷款仅占其中很小一部分。除此之外,2010年末全市贷款余额226.88亿元,旅游业贷款余额所占比例极低,与旅游业收入占当年当地GDP11.42%的比例不相匹配,金融对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支持严重不足。金融供给的不足使得旅游项目规模扩大化的后劲不足,从而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力度不够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制度缺位,政策保障程度低
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某一个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的,有必要由地方政府统领全局,颁布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制定持续规范的金融支持策略,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事实证明,迄今为止咸宁金融业支持旅游业发展在现实层面存在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为:政府指导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不清晰、政策性金融步履艰难、商业性金融缺乏活力、合作性金融发展缓慢、非正规金融发育不规范。在咸宁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着的显著制度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与束缚了咸宁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在当前旅游形式从“慢旅快游”到“快旅慢游”的转变中,咸宁旅游业还没跟上节拍,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要素未能协调发展,产业链条不够健全。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观光游比例过大,休闲消费项目明显不足,现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咸宁旅游业发展方式粗放,支撑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与规模扩张,文化元素、科技支撑在提升旅游竞争力上的作用不明显。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咸宁旅游业在近几年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谋求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三)金融支持渠道单一,支持力度较小
统计资料显示,咸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金融支持渠道单一。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咸宁旅游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导致银行无法准确、客观地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量化判断,从而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支持;同时,旅游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盈利能力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无法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或发行债券融资,更无法与大企业竞争有限的证券市场融资份额。二是银行风险意识增强,信贷准入门槛高。长期以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为了规避不良贷款的风险而对企业贷款慎之又慎。三是资本市场不完善,直接融资渠道少。直接融资渠道的缺乏,使得咸宁旅游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资金瓶颈。
三、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注重政策倾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对于拉动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就业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政策上要加大倾斜力度,在制度上要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改进银行信贷政策。地方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专门针对地方旅游业开发的信贷政策,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对于市场前景好的新型旅游项目要放宽贷款限制条件。二是开拓多样化融资渠道。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广泛调动各方资金的投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开发旅游资源,投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力度。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将金融生态环境纳入对基层政府部门的考核内容,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进而加强地方政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二)金融市场方面:合理细分市场,开展多元化融资支持模式
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与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地方金融资源的分散化、无序化与非竞争性。为此,金融支持旅游业创新的首要选择应当根据市场需求与公平竞争原则,适应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特点,重新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开展多元化融资支持模式。首先,争取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咸宁旅游部门应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战略性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开发性金融来为地方旅游业的长期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较好地填补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存在的空白。其次,加大商业性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通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银企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并让金融机构适当的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前期考察、总体规划与后期开发的全过程中,进而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的长效机制。再次,大力培育和推荐旅游上市资源。对于力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的咸宁而言,目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类上市公司,为谋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应大力培育和推荐旅游上市资源,构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大型旅游集团。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建设地方资本市场、努力争取旅游企业债券融资、积极探索将咸宁旅游业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等其他新型融资方式来增强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
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3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欣赏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1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2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3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4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怎样实现相互促进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提出旅游业发展如何“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同时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行为与机制,这是旅游业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纲领,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正循环发展。
旅游法第四条规定: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显然,对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政府主管部门而言,旅游业发展必须遵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要求。
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良好的空气质量、优美的自然景色、纯净的江河湖海、整洁的周边环境。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并筹集资金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行为与机制。
《规划》从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绿色旅游开发、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正循环发展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我们需要切实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与机制,需要依据旅游法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深入研究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任务和方式,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有哪些标杆,如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责任体系等问题。
1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旅游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指标,可参照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保护修复3大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结合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制定。
2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任务和方式
其一是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包括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其二是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包括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其三是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包括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景区点与其他旅游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其四是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包括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其五是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包括管护重点生态区域、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生态退化地区、扩大生态产品供给、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六是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市场机制、落实地方责任、加强企业监管、实施全民行动、提升治理能力;其七是实施一批国家与地方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其八是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包括明确任务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试点示范、严格评估考核。
3
学习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标杆国家的经验
标杆之一是新加坡。虽然新加坡的面积只有718.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46.97万,但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9月统计,2015年新加坡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达到了12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了167亿美元。这是与新加坡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全体居民建立保护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和机制的努力分不开的。新加坡的主要经验是:绿化建设全面细致,营造赏心悦目的环境,严格执法形成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新加坡城市内几乎看不到交警和城管队员在现场执勤管理,但是市容整洁、交通畅通,街道上看不到乱停放和摆设摊点,几乎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整座城市日常运行十分规范有序。
4
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4
[关键词] 江苏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一、江苏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江苏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根据《201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055.8亿元,增长17.3%。全年入境旅游人数79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其中,外国人575.2万人次,增长6.9%;港澳台同胞216.3万人次,增长8.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0亿美元,增长11.4%。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90.7万人次,增长43.1%。
目前,江苏省正处于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江苏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江苏省应抓住发展机遇,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推动江苏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在实现“两个率先”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江苏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旅游业是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游客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的三大构成要素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分别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吸引能力、硬件条件和接待能力。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区域,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丰富,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设施完善,管理服务水平较高,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明显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1.江苏省拥有的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截止2011年底,江苏省拥有A级景区458个,其中4A、5A级景区127个。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信息,目前全国共有5A级景区140个,其中江苏省达到14个,位列全国第一(见下表)。A级景区的数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而5A级景区更能体现出地区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和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因此,江苏省应进一步发挥5A级景区对于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品牌效应。
2.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旅游资源的另两个重要载体是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拥有优秀旅游城市28座,位居全国第二。历史文化名城或是古都,亦或是古代政治、经济重镇,再或是以文物古迹、工艺品而闻名,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历史文化名城120座,其中江苏有11座,据全国首位(见上表)。因此,在推进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进一步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和作用。
(二)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
1.星级饭店等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业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行业,因此,完善的旅游设施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有力保障。截止2011年,江苏省拥有星级饭店893家,位居全国第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公布数据,江苏省拥有5星级饭店66家,位居全国第二(见上表),为江苏省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餐饮和住宿保障。
2.良好的交通条件。江苏省拥有高铁、高速公路等优质交通资源。以高速公路为例,截止到2012年底,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66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5.79公里,居全国第四位(见上表),仅次于上海、天津和北京。如果以区域高速公路密度统计,由江苏、浙江、上海构成的长三角区域的高速公路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各主要城市都能实现高速公路的连接。
(三)拥有优质的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水平体现的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在2010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排名中,南京、苏州、无锡三市位列全国城市十强。2010年,江苏省旅游业就业总人数420万人,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另外,江苏省是教育大省,2011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校16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43.61万人,在校生165.94万人,毕业生47.71万人;全省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8450个,注册学生794.38万人次,结业学生813.09万人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4.59万人;民办性质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2.42万人;民办培训机构1341所,注册学生216.04万人次,结业学生125.86万人次。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省实现旅游业就业人数达到440万人。旅游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者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的优化都会不断促进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江苏省加快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快推进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推出覆盖全省的旅游年卡(票),实现旅游资源共享
根据对江苏省各城市的调查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实施了旅游年卡(票)的措施,连昆山、宜兴、常熟等县级市也早已推出了旅游年卡(票)。但是,各地实施的效果并不一样,连云港虽然地处苏北,但是其旅游年票的办理和日常管理就做的很好。年票实行常年滚动式发行,并且本地市民和外地市民都可以办理。同时,开通了“连云港旅游年票网(http://)”,对年票的办理、使用等进行详细的说明。昆山自2007年推出旅游年卡,分个人卡和家庭卡两种供市民选择,可不限次数地游览指定景点。南京、镇江、扬州也推出了宁镇扬联合游园年卡。但是目前,还没有推出覆盖全省的旅游年卡(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江苏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江苏省应尽快推出全省旅游年卡(票),共享旅游资源,实现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在旅游年卡(票)的办理和使用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做法:
1.丰富旅游年卡(票)的种类。目前,年卡(票)多为个人年卡(票)和家庭年卡(票)。今后,应加强对游客结构的调研,适时推出情侣年卡(票)、儿童年卡(票)、老年人年卡(票)等品种。同时,可以针对游客的偏好,推出5A级景区年卡(票)、4A级景区年卡(票)等特定景区年卡(票)。另外,还可以依托京沪、沪宁等高铁线路,推出高铁沿线旅游年卡(票),扩大人们的选择空间。
2.积极推进年卡(票)办理和续费的网络化。目前,年卡(票)主要通过到指定的办理点进行现场办理和续费。但是由于有些地区的年卡(票)办理、续费等只限于很短的期限,办卡(票)、续费的人们经常排起长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建议年卡(票)的办理和续费借鉴连云港市的滚动式发行模式,人们随时都可以到指定地点办理和续费。同时,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年卡(票)办理和续费的网络化。由省旅游局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开发全省年卡(票)网络管理系统,人们可以随时登陆该系统,使用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进行年卡(票)办理和续费,从而消除了现场办理和续费的各种弊端。
3.年卡(票)有效期的优化。目前年卡(票)的有效期限一般为一年,到期办理续费等业务。这一规定会导致人们办理了年卡(票),由于工作等原因,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充分使用,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年卡(票)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导致今后办理年卡(票)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建议年卡(票)的办理可以分为一年期、两年期甚至五年期等多个期限类别,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期限的年卡(票),这就消除了人们办了年卡(票)却没来得及玩的顾虑,也大大减少了办理和续费的业务量。另外,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使用次数过少的年卡(票),可以在续费时进行适当的优惠,鼓励人们继续使用年卡(票)。
4.年卡(票)功能的优化。旅游必然涉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方面。因此,年卡(票)要注重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比如,年卡(票)可以与银联合作,使其具有银行借记卡的存取、消费、支付等功能,一举即可解决餐饮、住宿购票等环节的非现金交易。另外,可以根据人们的个人信用、收入状况、消费习惯等,推出具有信用卡功能的年卡(票),不但可以实现一卡尽享吃、住、行,还可以进行消费积分。
(二)健全景区(点)管理制度,优化旅游环境
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景区(点)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等也影响了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通过调研发现,有些景区(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景区(点)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不少景区存在着指示牌不明确、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偏少、垃圾清扫不及时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整理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有些景区(点)周边的环境较差,交通不便,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建议江苏省旅游管理部门会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加强景区(点)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景区(点)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深入调研,创新特色旅游服务项目
目前,江苏12301旅游服务热线整合了江苏各类旅游信息资源,向公众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业务查询等一体化出游信息服务。但是,据抽查统计,很多人并不知道此热线。建议江苏省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景区(点)在利用此热线进行旅游咨询等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调研,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推出特色旅游服务项目。比如,节假日很多景区(点)都会搞一些特色活动,但是由于不能及时获知信息,很多人会错过参与活动的机会;再如,在旅游高峰期,知名景区(点)的游客数量非常大。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景区(点)的人流量,可能会导致景点(点)的过度拥挤,超出景区(点)的承载能力。此时,景区(点)可以通过短信、微博、交通广播等手段及时公布各景区的相关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更好地安排出行。
(四)加强管理,实施全省旅游景区(点)的督查通报机制
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如果有一个景区(点)管理、服务出现重大问题,一经相关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曝光,势必会对江苏省旅游品牌建设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江苏省旅游管理部门实施全省旅游景区(点)督查通报机制。对于旅游经营和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差,甚至出现欺客、宰客等严重问题的景区(点),管理部门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并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罚款、降低等级、退出旅游联网等惩罚措施。
(五)完善相关方合作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管理服务水平
根据对部分城市的调研,江苏省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以下为主,本科以上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高素质人才以及小语种导游人员严重缺乏,制约了江苏省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建议江苏省完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相关院校等各方面的合作机制,加快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江苏省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提升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打造旅游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协同合作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设施齐全,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也较高。另外,山东、河南、安徽等周边省份也是旅游大省,与这些地区的合作也会对江苏省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江苏应与以上省市进一步创新合作管理体制,深化旅游协同合作机制,发挥高速公路网络、高铁等优质交通资源优势,扩大旅游年卡(票)的覆盖范围,形成多省市旅游资源的共享网络,实现互利共赢。
(七)完善旅游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旅游业涉及到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多个方面,且参与人数众多,如果没有充分的保障措施,游客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建议江苏省进一步完善旅游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好旅游保险、应急救援等措施,从而为旅游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钱磊,汪宇明,吴文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J].旅游学刊,2012(1)
[2]于萍.江苏省与周边省市旅游合作的优劣势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
[3]刘佳雪,沙润.江苏省旅游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4]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8)
[5]林章林.标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评价探讨[J].上海标准化,2010(10)
[6]刘长生,简玉峰.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个体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科学,2008(5)
[7]顾江,侯祥鹏.我国省际旅游业综合发展实力比较研究——兼论江苏旅游业的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05(4)
[8]司绪华,马晓冬,范淑青.试论苏北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5)
[9]贾芳.浅论政府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J].特区经济,2007(8)
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5
近年来,__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巩固提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知名度为目标,以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为主线,突出冬季冰雪风情游和夏季消夏避暑游两大旅游主导方向,加快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点规划编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旅游行业监管和从业人员培训,旅游业实现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拉动市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宾馆餐饮、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的龙头。20__年,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目前,全市拥有a级景区1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农(牧)家乐97家,旅游宾馆27家,星级宾馆7家,日接待能力达4000余人次;旅游公司2家,旅游车队2家,旅行社25家,旅游商品店105家,旅游特色餐饮500余家,s级滑雪场3家,旅游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近年来,通过举办金山之夏、冰雪风情游等系列宣传活动,借助乌洽会、冬博会等宣传推介平台,以及邀请区内外主流媒体采风等多种形式,在全疆乃至全国打响了“金山银水”、“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__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品牌。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总体定位,大力发展冬季冰雪、民俗风情、草原文化等特色旅游,完善旅游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位和档次,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旅游规划不断完善。按照“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立足山水城市特色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完成《__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修编、《汗德尕特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桦林公园、大小东沟森林风景区初期开发规划及小东沟冰雪度假村、金山葡萄园、五指泉等景区点修建性专项规划,为科学指导我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通过争取国债资金、招商引资、社会融资、民间投资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实施了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道路硬化、广场改造、城市防洪、荒山绿化、城市亮化美化及俄罗斯步行街、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新行政办公楼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围绕“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定位,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小东沟、金山葡萄园、金山森林公园、桦林公园、五指泉、西域滑雪场、金山滑雪场等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宾馆餐饮、农(牧)家乐等旅游服务业接待档次和综合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三)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抓住短线游客,作好四季旅游节庆宣传。以冰雪风情游活动为载体的冬季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第六届冰雪风情游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09万元,接待游客19.9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9%、20%;紧抓夏季气候优势和金秋特色风光,推出了消夏避暑游和金秋风光游,20__年7月与克拉玛依区成功缔结为“友好旅游市区”,并将克拉玛依市区定位主客源地,吸引了大批游客,“__人游__”旅游格局在我市初步形成;立足哈萨克民俗风情和草原文化,深挖哈萨克民俗风情游内涵。以阿肯弹唱会、金山之夏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旅游产品,“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品牌逐步打响。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资料推介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开通了__市旅游网站(),出版发行了《金山银水__》一书,制作了反映冬季冰雪风情游活动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多媒体光碟。三是充分利用乌洽会、旅交会、招商经贸会等展会平台,宣传推介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20__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中国?__?__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专题新闻会,组团在8省10个城市进行了冬季旅游宣传推介。争取到“雪上飞”杯全国高山滑雪比赛、“沃克杯”古老滑雪比赛等大型赛事举办权,开创了全国性体育活动在我市举办的先河。20__年1月,我市第六届亚冬会考察团、古老滑雪表演队赴乌鲁木齐、北京、__、长春等城市进行了冬季旅游宣传推介,同年12月,还针对昌吉、奎屯、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周边城市进行了定向推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旅游市场管理逐步规范。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我市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旅游监察大队效能,旅游监察工作得到加强。一是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出台了《__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__市餐饮管理暂行办法》、《__市旅游景区点管理制度》、《__市旅游景区点经营准入标准》等规章制度,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现象得到改变。二是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完善了旅游管理培训体系,采取院校培训与在职培训、本地培训与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行业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旅游业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三是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结合“百日旅游市场大检查活动”,及时组织旅游、
工商、环保、公安、安监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及从业人员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现象,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三、当前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__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自20__年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短短几年间,我市坚持走“旅游活市”之路,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如规划不完善、设施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旅游格局还没形成,等等,这些都制约了旅游业的大发展,与优秀旅游城市还不相协调,与疆内外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
(一)旅游服务体系还不完备。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与之规模和结构相匹配的旅游服务设施。但由于我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导致城市基础功能不完善,景区开发档次不高等问题,无法将旅游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
(二)旅游招大商局面还没打开。招商引资是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旅游业投融资环境不尽优化、舆论宣传还不到位、优惠政策尚不健全等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大招商、招大商局面还没有打开。桦林公园、大小东沟、金山森林公园、切木尔切克陨石群等景区点开发建设,托勒海特、五指泉、萨尔阔布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塘巴湖、盐湖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有力的资金支撑,景区点建设进展缓慢。
(三)__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__旅游在全区甚至全疆的“龙头”地位已经确立,以其为核心的大旅游格局正在形成。作为__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市融入大旅游格局的地位没有凸显出来,没有形成与__良好的借势发展局面,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旅游对市域经济贡献率低,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应给予优惠条件扶持。
(四)旅游特色商品开发不足。旅游商品性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偏低。我市的旅游购物收入仅占到旅游收入的9%,远远低于旅游商品消费的平均值(旅游商品消费是旅游产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一般说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30%。);旅游商品规模化生产条件差、档次低、精品少。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市场上缺少真正本地特色的主导性旅游精品;对外销售市场没有打开,旅游购物网点不集中、规模小,企业无利益捆绑、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制约了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
(五)旅游投入机制还不灵活。目前,我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筹资渠道是政府投入。由于我市属偏远欠发达地区,自身财力十分有限,景区开发投入少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游、娱、乐、购等综合基础服务功能无法满足旅游需求,导致景区档次、品味不高,服务功能单调,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六)旅游产业从业人才缺乏。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经营管理及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不规范、设施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缺少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管理队伍。
四、旅游业发展优先考虑的问题
(一)深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山水宜居、生态园林、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城市定位,依托优势旅游资源,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坚持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入手,加大资金筹措和投资力度,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建设,提升__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总体形象。一是要加快城市供排水、供热、供气、道路、桥梁、垃圾处理、停车场(站)、公厕等基础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档次,改善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二是要抓好五指泉、桦林公园、托勒海特、大小东沟、金山森林公园、金山葡萄园等重点支撑性景区开发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业,提高旅游竞争力。三是要抓好宾馆酒店、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商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尤其是抓好星级宾馆酒店建设,提升总体接待水平。四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依托机场、奎北铁路、北-阿高速公路、城市第二出口建设,加快切木尔切克-塔尔郎-冲乎尔道路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旅游大交通格局。
(二)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一是加快疆内客源市场开发,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重点开拓昌吉、克拉玛依以及南疆城市客源市场,形成以疆内短线客源为主,疆外长线客源为辅的客源市场。二是加快内地客源市场开发,突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差异,依托__景区,重点针对长三角及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客源,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三是搞好国外客源市场开发,利用特殊的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周边国家的专项旅游市场。
(三)实施招商引资促旅游战略。旅游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规模大、周期长、项目多。因此,要依托优势旅游资源,结合旅游总体规划,精心整合、筛选、包装、推介一批精品旅游项目,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册,充实项目库,借助全国旅交会、乌洽会、自治区冬博会等展会,利用国家、自治区举办的旅游、招商平台,积极与疆内外新闻媒体衔接,大张旗鼓地宣传“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旅游品牌,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实现大招商、招大商局面。
(四)完善旅游设施,实现延时、扩容。依托__景区,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规模档次、提高服务质量、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打造四季游格局等方面,提高__游客在__市停留时间和数量,实现“延时、扩容”目标,使__市真正成为__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
(五)做大做活旅游商品市场。将旅游商品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奔__来、带__走”或“游在__、购在__”的购物格局;建设以俄罗斯步行街、旅游购物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为主的特色街区,形成集旅游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憩商务区,营造物美价廉、方便快捷、安全放心的旅游购物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从而实现__市旅游商品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与销售;围绕旅游业品牌,着重开发“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金山银水”、“额河奇石主产地”等品牌旅游商品。
(六)加快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应坚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作好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及各重点景区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早日将冬季旅游及开发潜力大、相对成熟的景区点纳入旅
游大体系规划中,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旅游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五、加快旅游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大力实施“五个统筹”,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走出一条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以__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发展乡村旅游,扩大城乡旅游交流,逐步实现城乡旅游协调发展。我市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山区和乡村,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农牧民脱贫致富,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按照统筹区域发展要求,在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推动区域旅游联合,逐步实现不同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加强市内各旅游景区点统筹协调,打破区域限制,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分布状况和市场需求,对全市旅游景区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宣传促销;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县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三是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充分发挥旅游业对调整产业结构、拉动消费、吸引投资、增加收入等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扶持发展信息中介、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社会事业方面的作用,逐步实现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并重。四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在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旅游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按照统筹疆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加注重依托周边口岸优势,利用良好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开拓国外市场,吸引国外客商前来投资、观光旅游,打造这片青山绿水。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加快旅游业发展,关键在于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旅游资源,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推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使之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近年来,我市依托__龙头效应,紧紧围绕“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充分发挥“消夏避暑游”、“冰雪风情游”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优势,有力地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
二是推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资金短缺是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最大瓶颈,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民间资本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投资经营主体。旅游业的发展,为民间资金转变为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的经营开辟了新天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天地。
三是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抓住人才资本这个根本,实现旅游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向人才资本转化,为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三)拓宽发展思路,实现旅游业发展新跨越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旅游业发展新跨越。必须拓宽发展思路,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两条主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旅游精品和线路,发展综合型旅游和特色旅游,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在旅游业发展理念上大胆创新,充分认识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要树立全局理念,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实现各乡(镇)场、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形成全社会发展大旅游的良好局面。二要树立开放的理念。放开市场,大力推进旅游投资开发体制和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要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在推进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感情化服务上下功夫、见成效。四要树立建设精品理念。着眼国内旅游发展趋势,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景区建设、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上与国内旅游先进城市接轨,按先进城市标准打造一流的旅游精品。五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效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是在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上大胆创新,推出全面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新举措。首先,要加强规划工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力求富有创意、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其次,要大力发展周边长线游,积极与布尔津、喀管委、福海县等旅游精品景区点合作,发展长线游,实现__市一日短线游向周边景区点长线游转变。第三,进一步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观光游向商务、会议、度假、休闲游转变。
四是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大胆创新,构建整合优化旅游资源的新机制。加快旅游市场开放步伐,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鼓励支持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形成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新机制。
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6
1.旅游业的收入效应
按照旅游乘数理论,旅游收入能够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形式参与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中,最终形成乘数效应促进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
由表可知在2008年-2012年间山西旅游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逐年递增,这充分说明旅游业收入对山西省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旅游业收入增加对GDP有直接促进作用。
2.旅游业的就业效应
根据奥肯定律,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减少0.5个百分点,世界的范围内看,其它产业每增加100万元的投资只能产生90个就业机会,而旅游业每增加100万元投资就可以产生250个就业机会,由此可见旅游业在创造就业机会上高于一般行业。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行业,而且许多的服务内容是无法使用现代手段来解决和替代的,所以旅游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山西省全省新增景区26个,新增旅行社30家,新增导游1000多人,新增饭店38家,解决直接就业5500多人,旅游业的就业效应作用显著。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山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景色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山西旅游业拥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与此同时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山西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工业旅游潜力巨大。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大同晋华宫煤矿、中国煤炭博物馆等地方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工业遗迹成为旅游胜地,其魅力不亚于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名胜。
(2)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进入“十一五”以来,山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旅游业进行倾斜。随着旅游投入力度的加大,交通、住宿、通讯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山西省各种档次的旅行社、旅游饭店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并逐步形成了特色经营、规范管理的经营模式。
2.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劣势分析
(1)景区布局分散,旅游资源组合差
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多、质量好,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硬伤,即旅游资源分布较分散、规模小,不利于宣传促销和吸引游客。山西景点以历史名胜为主,这就决定了对此感兴趣的往往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游客,而他们只占游客中的一小部分。且长期以来山西旅游业发展偏人文轻自然,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没有做好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工作,旅游资源组合差。
(2)环境污染严重,旅游形象不佳
在旅游中,旅游者往往对旅游目的地环境要求高。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长期忽略环境,导致山西一度生态环境恶劣,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在山西省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人民的通力配合下,山西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然而由于长期思维定式,很多游客对山西景区的印象还停留在脏乱差的阶段,山西旅游形象不佳已成不争事实。因而在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时很多游客经常会自动忽略山西。
3.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机遇分析
随着“美丽中国”“晋善晋美”等口号的提出,进入“十三五”期间,山西旅游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机遇。
(1)山西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改革区的设立不仅提升了山西旅游业的地位,使旅游业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会,而且有助于旅游业突破旧的产业模式,勇于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旅游业被列为山西省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势必成为山西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点,发展旅游业是山西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
(2)资源型经济转型为旅游业腾出上升空间
进入新阶段,山西省进一步加大资源型经济转型力度,煤炭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整合等改变了煤炭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腾出了空间。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固定的,在过去社会资源过度偏向煤炭产业,虽然使得煤炭产业获得源源不断的要素投入,却也挤压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源型经济整合不仅使煤炭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高煤炭产业整体效益,更重要的是其他产业拥有了了更充分的要素供应,上升空间得到很大改善。
4.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挑战分析
(1)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并提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口号。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大省,资源型经济区旅游业发展还很不完善,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特有的品牌优势,更多的市场对手、更强的市场竞争是山西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旅游者口味日益提升
现代旅游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传统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旅游者不单单满足于游览、餐饮,而是诉求于更丰富的旅游体验。自驾游、低碳游、文化游等各种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受到更多游客欢迎,这些新的变化对资源型经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1.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利好条件,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综改试验区的设立和煤炭资源整合的顺利完成,为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长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山西省的发展都“中规中矩”,这一方面是因为山西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煤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家对山西政策的缺失,此次综改区的设立给予了山西充分的支持,山西省发展将步入一个新台阶。对旅游业来说,山西省应充分利用好这次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有利条件支持下,高端规划、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旅游业的率先突破。
2.抓住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想将资源转化成收入,离不开旅游宣传。在资源经经济转型机遇下,山西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努力改善山西省旅游形象,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优势。一方面山西应加大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精心策划,确定统一的宣传定位、统一的宣传用语。“晋善晋美”旅游宣传片的大力成功充分表明山西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影响力。另一方面山西还应注重开发旅游新产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旅游精品路线,进而培育出自己特有的品牌优势。
3.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山西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坚定地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可以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到山西省总体规划中,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撑;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可以规范旅游业市场次序,为旅游业营造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可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和监督力度,改变山西旅游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不足的状况,鼓励多渠道投资,为山西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