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 小学信息教学 信息素养 学科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这一工具更好地学习,提高信息素质及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认为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某些学生顾及自己语文、数学等成绩不理想,产生担心、畏惧等心理,甚至因此产生压力,因此要使全体学生均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操作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学生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的解决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
二、游戏导学,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耐性不强等特点,我经过充分考虑,适当采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练熟指法,了解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技巧。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理解键盘上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技巧,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那么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学生也没有更高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利多弊少,认识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三、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整合它与其他学科,同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学科教学中,从而产生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又如教学《信息的下载》伊始,我结合语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播放有关维也纳的文字、图片的PowerPoint,再结合数学课本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想学的愿望。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激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就能自觉学习。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感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鼓励学生创新,做到与众不同,培养学生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很大,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等。这些都是学生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不必统一要求,评价也要灵活多样,侧重能力的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2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这种社会效应引发的学习兴趣转为直接兴趣。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中习题解法多样的优势,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
三、树立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做到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
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备的条件之一,我们要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让教育信息化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以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3
虽然学生们处于素质教育的良好大背景下,但学习的主要方向仍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数语外等所谓主科考试成绩的好坏,因此,忽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由于该门课程没有被正确认识因此并不受重视,多数学校开设课程也只是为应付会考。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过于简单,很多操作学生早已掌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将游戏偷偷带到学校,私自装在教学用电脑上,上课时间不专心学习偷偷打游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以上情况,作者则是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作者在计算机课程开课伊始,也就是教材的第一课———“与电脑见面”的讲述中,跳出教材的局限,自行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以生动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作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先为学生放映了一小段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为切入点,为学生简单讲述了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制作领域的应用,接下来作者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海报并简要描述了Photoshop等工具,并结合一系列的现实例子对学生讲述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和其实用性以及巨大的商业价值,从而以学有所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很有用的,是有助于以后就业的,就业前景是广泛的,从而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
二、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集技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学科,而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又是很快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更加应当注重与时俱进。除了要求学校配置普及最广泛的Win7系统外,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过于老旧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剔除,以最新版本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枯燥的软件学习产生的疲劳感,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可以为学生穿插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史作为扩充知识,以及结合时事新闻,讲述计算机一些特殊的用途,为学生增长见识,扩展知识面,以此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在这里作者举一个Powerpoint的教学例子:在对该软件进行教学之前,作者首先用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并多次进行演示,并将Powerpoint的相关功能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多个课时进行细致讲解。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相信这个软件的实用性,作者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让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语数外等主科挂钩,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将当天语文课所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配上图文,重点以不同颜色标注,当做今后考试复习时的资料,这样既让学生熟练了软件的操作,同时又在制作表格和笔记的过程中温习了其他科目的课程,促使学生加深印象,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三、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4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小学低段学生 ;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73-02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作为学习主体的低段学生有这样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难以做到专心听讲;有效注意的时间短,情绪变化较大,容易疲倦;行为上不能自律,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信息技术正是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合理的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信息技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尤其在低年级,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当数学课好像“过家家”一样,在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中,学生更愿意动脑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学生能更自然的接受新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所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时我将学校的主要建筑环境拍成了纪录片,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播放给学生,“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漂亮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美丽绽放的鲜花、宽阔的操场等资源。借助“美丽的校园”纪录片也给初入学的小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消除不安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的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
低段学生,因为他们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但是他们对数学知识又很茫然,因此拉近低段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极有裨益。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轻松快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智趣游戏,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独立思考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之所在,而游戏是低段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孩子们的本能和天性,寓教于乐能够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善学、乐学、会学,进而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和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环境设计各种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各种先进教学设施为一体的教学设备,它具有拖拉、遮盖、隐藏、再现情景等多种功能。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为数学课堂搭建了一个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为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在课堂上,我运用电子白板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超市情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杂乱的摆放,请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用的橡皮,学生在试着找一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就能很快找到想要的东西,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会说把这些东西分分类就好找了,老师请学生当售货员把这些东西分一分、放一放。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超市”中做“售货员”。然后通过计算机拖拉这些物品,将它们分为学习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讲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可以设计趣味拼图游戏,学生通过到白板上拖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自己创设出有趣的图案。在共同创设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悟到图形的美,数学的美,一举多得。
通过这些游戏,既可以满足低段学生爱动好玩、追求刺激的心理,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模仿、记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低段学生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抽象为形象,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解决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虽然就数量关系来讲,仍然是过去学过的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但是因为题目中信息呈现的顺序与事情发展的顺序不一样,而一年级学生具有直观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会发生困难,因此帮学生建立“总数-剩下的=减少的”这一数量关系模型至关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情境(配有画外音):在一条美丽的小河里停着8只小船,同学们要乘坐这些小船进行划船比赛,还剩下5只,划走了多少只小船?这样就把一道学生看来不容易理解的应用题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小船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划走了,一部分留在小河的出发地,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对问题中的信息进行有序的整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兴味盎然,思路敏捷。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化静为动,把平时不易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熟悉的情景、悦耳的音乐讲解清楚,以达到突破难点、理解新知的目的。
四、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及时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小学低段学生情绪变化较大,对成功的鼓励和失败的挫折感都很强烈。而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相应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主动的探究新知识,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在练习时,如果正确的回答了问题,会有可爱的小精灵出现在大屏幕,并伴随着声音:“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由此而使学生产生的成就感能激励学生更加专注的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即使算错了也没有关系,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加油”并配以音乐,这些鼓励性的语言能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这些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鼓励,也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而且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打下基础。信息技术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
但是多媒体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要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如果我们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而不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空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学生活跃、师生配合协调,但是课后学生脑海里多是课堂中热闹的场景,并不能使重点知识得到掌握和巩固。如果教师完全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并不能发挥多媒体真正价值,只会适得其反,遏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文6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并存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解,也不是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而是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科学课堂中,不仅能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展示演示实验,还能丰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难点等。
【关键词】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微整合
小学科学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成了每个现代科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而科学本身源于生活,科学课上的结论都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复的观察、分析、实验、小结得出来的。而学生的观察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深入的观察和认识。因此,我们在学习之前,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枯燥的观察变得生动有趣,放大我们要观察的点,这样学生就能瞬间抓住重点,牢牢地把握记住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我在上《观察、描述矿物》一课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看见了一个矿物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矿物,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的声音。然后转而在课件中出现矿物博物馆的墙上赫然贴着一张招聘启事,招聘启事的内容是要在假期招聘一名矿物讲解员。同学们看到之后都很兴奋,表示都想去应聘。但是想要应聘成功就必须要参加一个考试,看谁更了解这些矿物。这样一来,有了情境的设定,学生就更积极地参与到观察、描述矿物的学习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游戏活动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枯燥的科学知识和繁琐的实验是不能打动他们的,他们甚至会消极地上课,以至于对科学课产生排斥。而此时如果能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年幼的孩子边玩边学,那他们对科学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一课中,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听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我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件中插入了很多小动物和物品的声音,学生听一个回答一个,玩得开心,而且对声音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演示实验
小学科学课中经常会用到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常用挂图和模型来给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但是有时候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又受到了环境和操作条件的限制,会由于距离、挂图大小等种种原因使一些学生看不清楚,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演示,就可以避免传统实验仪器的不精确造成的误差,也可以避免距离远近等造成的看不清楚,为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好;还可以突破学生宏观认知上的障碍,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在讲台上给学生展示锥形瓶吸管中的水面是否会因为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而上升。虽然我已经考虑到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清而用凳子加高做演示实验,但由于太远,还有前排的学生会站起来等原因,后面很多人还是没有看到实验现象。后来我把这个演示实验录成了视频,边在前面演示,边播放视频,孩子们都能清晰地看到液面的变化过程,而且相对而言课堂更有序。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课堂分为实验课和理论课两大类。实验课总是以实验充斥着课堂,学生只有通过做实验才能探究到实验结果,所以这种课大部分教学活动就是实验。而理论课就更加乏味,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有听的份。但有了信息技术以后,科学课就没有那么枯燥了,它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一节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情节丰富,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如在上《在星空》一课时,对于星座的讲解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本只有教师讲解的课堂被划分成很多个不同的活动场所。可以先展示美丽的星空,让孩子们对它着迷,愿意去学习和了解这些神秘的星座;再从星空中一个一个的把星座“拉”出来,给孩子们讲解它的主要组成,以及这个星座的传说和故事;然后介绍这些星座不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代表星座,课件出现旋转的天空,让孩子们尽情地去感受四季星空的变化;最后还可以做一个星座连连看的游戏,考察学生对这些星座和代表星的了解程度。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被这小小的课件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大大丰富了课堂中的活动,学生也更愿意去接受这些知识。
五、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
科学课中经常会有比较难讲解的知识,怎样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这些知识就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凭嘴巴说,孩子们根本没法把这些知识弄明白,即使记住了估计也只是死记硬背而已。有了信息技术,马上能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清晰明了,让眼见为实成为他们记住真理的阶梯。如小学科学低年级课本上经常会让孩子们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这对于三年级的还不能完全集中精力的孩子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有的虽然饲养或者种植了,但是大多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着养和种的,更别提去观察了。这样一来,就很难讲解得清楚。为此,我会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授课。如在讲解《蚕的一生》的过程中,既可以把蚕放在投影下让孩子们观察它的身体和进食情况;也可以通过课件、视频的形式展示蚕的出生、蜕皮、吐丝、结茧、成蛾的过程,让孩子们用眼睛看到、观察到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才能真正了解蚕的一生。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微整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不仅能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展示演示实验,还能丰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难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它在科学教学中的整合也会越来越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整合就成为必然。
作者:徐春芳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