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统集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统集成论文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1

1.1应急信息资源管理

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实现是基于分布式架构,对外部资源进行快速有效的集成,并对经济基础信息进行分类、传输和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中数据是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进行实时采集得到的,采集的数据主要是针对应急决策支持所需的图像、视频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在采集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构建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模型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并对上述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上面提到的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和事件预警监控功能的实现做好基础。事件预警监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对预警规则进行制定,并对项目进行监控,对于预警时间进行及时的通知。智能化信息系统采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技术,以及大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事件之间的关联和规律,并对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提前预警。

1.2应急决策支持

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的基础是大量的知识库和模板库,通过将方法库、模型库整合在一起形成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智能化信息系统在处理时间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数据库所提供的大量的,包括图像、数字、文本等形式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对历史资料、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查询,得到相似的案例和处理方法。同时,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利用多Agent技术对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处理,准确地得出处理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

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所覆盖的学科范围较广,各集成部分的要求和所实现的技术不尽相同,同时,各集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对智能化信息系统中各项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对项目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的进度、技术、质量过程、文档以及用户关系的管理,下面将分别进行简要的描述。项目的进度管理:这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对项目的进展包括工作周期和工作排序进行调整和确定,保持资源合理的配置同时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项目的计划管理:这是保证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实施,防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同时,合理分配项目资源,对人力物力进行合理的分配,防止出现浪费的现象,有效的项目计划管理有助于项目有条不紊的实现。项目的质量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智能化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制定项目的质量标准,并根据质量标准对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的文档管理:有利于项目的管理人员及时对项目中的时间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项目的用户关系管理: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项目进行反馈和改进,保证用户对项目的满意度。

3结语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2

目前职业学校的诚信教育主要包括有学习成绩、操行评比、劳动卫生、交费情况、就业信息等,且由相关的各部分采用以往笔写纸记的方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妥善管理这些资料。随着资料的增多,查找资料更是烦琐,况且纸张是一种会腐化的材料,难于长期保存资料,如果定期翻新,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纸张。这种方式已经被时代疏远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对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它能把各种数据串接和储存起来,并能快速与精确的查询出数据信息,同时也能长久与可靠的存储资料。随着职业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工作也会更重,用计算机代替人做一些量大且烦琐的工作,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本文将重点介绍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

根据当前职业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本系统所完成的功能应如下:(1)用户密码设置:系统管理员由学生管理部门担任,系统最高权限;普通用户为各位班主任,只限于对本班学生诚信信息进行操作以及本人用户的密码修改。(2)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信息:正常情况下由普通用户班主任来添加、修改与删除本班学生个人在校期间的所有诚信教育信息资料。(3)查询与打印功能(4)数据备份功能

2.2系统结构

本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学生诚信管理、查询与打印、数据备份等4个模块构成,从个人设计角度来看,对于数据库的操作和设计更直观化,而“主界面”是用户工作的主要交互场所,更加让用户的操作界面简单化和直观明了。

2.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Access2003数据库,它能够存取Access/Jet、MicrosoftSQLServer、Oracle(甲骨文软件公司),或者任何ODBC兼容数据库内的资料,它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种功能进行封装。其中数据库的访问技术采用Microsoft公司的ADO技术,它可使用户通过OLEDBProvider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开发工作。

3系统设计的实现

本系统共有系统登录、系统主窗体、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信息管理、查询与打印、用户与密码设置、数据备份等6个窗体,各个窗体的都是采用面向对象设计。系统界面由MDI窗体和MDI子窗体构成。MDI窗体既是子窗体的容器,又可跟踪其子窗体的消息,同时,作为父窗体,它集成了子窗体所共有的界面元素。

3.1登录系统设计

系统启动时,通过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可登录系统打开主界面。用户分系统管理员与普通用户二种类型,普通用户为各班主任,每个班主任对应一个登录账号与密码,它只能在系统中完成本班级学生的诚信教育信息管理和查询打印功能的操作。

3.2主界面窗口设计

成功登录系统后进入主界面窗口,界面清晰、明了,简单,方便使用等作为设计方向,并使用了导航流程图的形式,使得软件更加接近当今流行风格(如图2所示)。系统会根据用户类型来确定用户的操作功能,在主界面窗口可以完成的作业主要由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信息管理、查询与打印、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四大部分组成。

3.3学生诚信教育系统设计

在主界面中点击“学生诚信教育”按钮后进入界面。信息输入由VB的文本框TextBox控件组成,把它的MultiLine属性设为Ture,可以使文本框在运行时接收或显示多行文本。同时设计好TextBox控件的datesource属性、datefield属性,方可让ADO控件与数据库连接起来。

3.3.1学生诚信教育的建立

新生入学时,对所有学生建立与记录个人诚信档案,直到学生毕业就业为止。学生诚信档案的记载工作由各班主任负责,系统管理员(学生科成员)做好学生诚信档案的一切日常管理。

3.3.2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与诚信教育指标。其中诚信指标主要由学习诚信状况、学术诚信状况、生活诚信状况、缴费诚信状况、网络诚信状况、择业信息诚信状况(最后一年记录)考核,具体内容见界面。

3.3.3学生诚信教育的使用

学生诚信教育档案主要供学校各科室、招工单位、参军入伍等考察学生道德品质和诚信守法状况时使用。学生诚信教育的记录做为学生在校的各种评优、申请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申请勤工俭学岗位、推优入党和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优先考虑。

3.4查询与打印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3

摘要:在我国城市地铁通信系统中,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是高速运行的地铁列车与车站运营管理人员之间唯一的通信手段,担负着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及地铁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使命,为列车调度、维修调度、防灾环控调度、车辆段调度等提供无线通信保障。本文结合工程经验,扼要介绍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工程设计。

关键词: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场强;漏泄电缆;天线

0引言

目前国内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数字集群技术进行组网,主要由设置在中心的集群中心交换设备和操作控制台;设置在车站的集群基站、功分器和耦合器、天线和车站电台,敷设在区间的漏泄同轴电缆及配件;设置在车辆段等处的光纤直放站、操作控制台;设置在机车上的机车台以及为移动工作人员配备的手持台等设备组成。中心与沿线车站的设备间通过有线通信传输通道连接,实现全线场强的覆盖。

1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功能要求

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选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呼叫优先级权限等调度通信功能,并应具有存储功能、监测功能等。

2频段及频点的选择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制式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所采用的工作频段及频点应由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

3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工程设计

3.1网络结构

根据地铁线路的特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按基站设置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系统结构:

小区制:在控制中心设置交换控制设备,在地铁沿线各车站设置基站,交换控制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有线传输通道连接,地铁沿线架设漏泄同轴电缆实现全线场强覆盖。小区制的缺点是投资较高,列车司机与行车调度员之间的通话存在较多越区切换;优点是信道利用率高,系统的故障弱化能力较强,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车站值班员与列车司机之间无须拨号即可建立通信联系。

中区制:在控制中心设置交换控制设备,在地铁沿线的重要车站设置基站,其它车站设置射频放大设备,交换控制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有线传输通道连接,地铁沿线架设漏泄同轴电缆实现全线场强覆盖。中区制在设备投资、信道利用、越区切换频次、故障弱化能力等方面均介于大区制与小区制之间,不具备小区制的小三角通信功能,也不存在大区制的车载设备在列车进出车辆段时正线通话组与车辆段通话组不能自动转换的问题。

大区制:在控制中心设置交换控制设备和基站,在地铁沿线车站均设置射频放大设备,地铁沿线架设漏泄同轴电缆实现全线场强覆盖。大区制的优点是投资较小,列车司机与行车调度员之间的通话不存在越区切换;缺点是信道利用率不高,故障弱化能力较差,不能实现小三角通信,尤其是列车进出车辆段时正线通话组与车辆段通话组不能自动转换。此外,大区制系统结构不易扩容也是其致命弱点。

综合上述对大、中、小区制三种系统结构的分析比较,建议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中、小区制系统结构进行组网。

3.2场强覆盖

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场强覆盖区域通常分为:隧道区间的覆盖、车站站台的覆盖、车站站厅的覆盖。

地铁隧道区间内场强的覆盖方式无外乎两种:采用隧道天线作为辐射源的空间波覆盖方式及采用漏泄电缆作为传输线和分布天线的覆盖方式。前者投资小,安装工程量小,但场强覆盖难以控制,会对隧道内的电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无法为控制越区切换、降低同频干扰等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场强分布精确设计,实际使用先例很少;而后者投资较大,安装工程量较大,但由于采用漏泄电缆能够实现对电磁波传播和辐射的严密控制(既保证了自身系统的抗干扰又能降低对其他无线系统干扰的可能性),因此在国内外地铁的建设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推荐采用漏泄电缆解决隧道内的场强覆盖。

采用漏泄电缆实现区间场强覆盖时,当区间太长时需在漏缆中间加设放大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常用的放大器有两种类型:射频直放中继器和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光纤直放站。两种放大方式对比如下:

下行载噪比

采用射频直放中继器放大的是由基站获得的信号,可以获得较好的载噪比;光纤直放站由于光端机噪声系数的增加,其信号的载噪比不及射频直放中继器。

上行噪声

采用射频直放中继器的上行噪声较小,对基站的影响较小;采用光纤直放站的上行噪声较大,对基站的影响较大。

可靠性

由于射频直放中继器是一级有源设备,可靠性较好;光纤直放站包含近端射频调制、光路传输、远端射频解调、射频放大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串联工作的,其中每一个部分出了故障,都会导致整条链路故障,可靠性较差。

信号传输时延

在放大器不级联的情况下,射频直放中继器对原射频信号的附加时延小;光纤直放站附加时延大。

延伸距离

射频直放中继器只能单向延伸覆盖范围;光纤直放站可以从中间向两端延伸,因此后者的延伸距离长。

级联放大互调影响

射频直放中继器级联放大时互调影响较大;光纤直放站级联放大时互调影响较小。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总的说来,当放大器不级联时,采用射频直放中继器比较合适;反之,当放大器需要多级级联时,则采用光纤直放站更为有利。

车站站台场强覆盖通过区间漏泄电缆或在弱场强区增加小天线方式来实现,站厅层采用吸顶全向天线来进行站厅的场强覆盖。设计计算链路损耗时空间损耗采用自由空间模型公式。

根据无线信号传输模型,自由空间损耗计算公式为:

L=32.45+20log(F)+20log(D),其中F为频率,单位为MHz,D为距离,单位为km,

天线覆盖场强电平计算公式:

P(天线覆盖场强电平)=天线口功率+天线增益-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假设车站场强覆盖设计指标为:专用无线通信网95%的地点及时间(概率),移动终端接收信号的场强电平应不小于-85dBm;按瑞利衰落法进行计算,基站、移动终端接收端的比特误码率不超过4%(信噪比≥19dB)。

按照设计要求满足场强覆盖最小接收电平设计参数:

覆盖范围边缘场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取决于:

①接收机的动态灵敏度:基站=-106dBm(上行),移动手机=-103dBm(下行),车载台=-103dBm(下行)

②场强覆盖瞬时瑞利衰落深度:衰落储备取值=13dB

③设计储备余量:取值=5dB

边缘场强取值=接收机灵敏度+衰落储备+干扰余量

因此,在满足信噪比≥19dB和可通率(时间、地点覆盖概率为95%)的要求下,最小接收电平设计取值:

下行(基站至车台):每载波≥-85dBm(车台天线输入端)

下行(基站至手机):每载波≥-85dBm(手机天线输入端)

上行(车台至基站):每载波≥-88dBm(基站接收端)

上行(手机至基站):每载波≥-88dBm(基站接收端)

专用无线通信覆盖的区域内同时并存商业移动通信网,因此工程的设计须考虑网间的相互干扰。经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专用无线通信网和商业移动通信网在隧道内漏泄电缆安装间隔≥0.45米,其隔离度可达78dB,如公网POI和直放站设备相关指标符合国标的条件下如此可减轻或消除网间互调和带外杂散发射干扰的影响。站厅内专用无线通信网天线和商业移动通信网天线安装间隔≥4.5米,可以减轻或消除网间带外杂散干扰的影响。

4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本人参加地铁工程建设以来积累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在此总结起来与同行交流学习,尚有不足之处,诚请各方同仁指教。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批人口密集,公共交通拥挤的城市已经有数条地铁线路投入运营使用,仍在加大地铁工程建设,武汉、成都、重庆、沈阳、西安等地也掀起了地铁建设工程的,地铁已经成为大型城市综合经济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繁荣发展,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也将在地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地铁专用无线通信技术也将不断成熟完善。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操作系统; 理论; 软件工程; 抽象; 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72-02

0 引言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各层次学生的必修课和选拔考试的一门常考课程[1]。因此讲好、学好操作系统事关各方切身利益。

然而操作系统课程却是讲之不易、学之困难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操作系统软件本身规模庞大,逻辑复杂,不易描述;其次是教材内容偏离学生兴趣,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工程性不足,逻辑欠清晰,内容选材应试化等使得教材可读性不强。本文根据多年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了操作系统课程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1 操作系统课程的若干问题分析

1.1 理论性强

操作系统课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理论性强[2,3],其内容不具体、不直观,教材篇章以文字叙述为主,层次结构较为隐蔽,不易把握逻辑脉络。知识内容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设计实验以验证书本理论的正确性。与课程配套的训练题目同样难以理解,难以解答。

1.2 理论与实际脱节,整体与部分脱节

众多学习人员具有使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操作系统的经验,但是对其内部构造和工作机制不甚了解,自然希望通过操作系统理论课程揭开心中之谜。但是课程内容有所答非所问、理论与实际需要脱节之嫌,学员关心的实际问题,如:操作系统是如何研制开发出来的,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其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联接在一起的,它们是如何协作运行的等问题往往得不到明确解答。

理论与实际脱节、整体与部分脱节,使得双方难以相互追溯、相互印证。似懂非懂的知识只会令人疑虑重重,增加课程的困难体验。

1.3 课程的工程性、趣味性不足,应试化特征明显

作为一种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的研制离不开软件工程技术的支持。操作系统技术代表了软件工程的顶级应用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是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范例。操作系统的资源抽象、资源虚化等技术思想符合软件工程从抽象到具体、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复杂问题求解原则,对于其他各类软件的开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而以知识性为主、缺乏应用功能的教材内容脱离了操作系统自身的工程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兴趣无从谈起。缺乏工程性的内容学起来往往很枯燥。这样,操作系统理论课程就容易沦落为选拔考试的工具,而不是充满快乐的课程。

1.4 操作系统规模的庞大与学习时间及学习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源代码是操作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源代码有望了解最真实的操作系统。然而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有限的学习能力使得源代码分析很难实施。因为操作系统规模极为庞大,Windows2000达到了几千万行代码,Linux2.2.20内核达到了几百万行以上代码,即使是最低版本的Linux内核也达到了将近1万行源程序代码。如此庞大的软件系统很难在一年半载时间内分析完毕和透彻理解。分析几十万行的操作系统源代码几乎需要耗尽人的毕生精力。最终,基于源代码分析的操作系统学习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或者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

因此,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原理的现实途径依然是操作系统理论专著的学习,即通过第二手资料进行间接学习和了解。

2 操作系统课程问题应对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解决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困难主要从教材建设、课堂讲授和训练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2.1 教材建设

既然教材仍然是操作系统课程学习的关键资源,提高教材质量就是解决教学困难问题的基本途径。教材建设时,必须改造操作系统理论教材内容中不合理、不适应需要的部分,提高逻辑清晰度,尤其是要明确具体操作系统技术与相应概念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有意无意的模糊论述。在阐述操作系统某一概念、知识、数据结构、操作或子系统等局部事物时,通过明确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该事物在全局框架中所处的位置而避免知识孤立,正确引导人们了解事物全局面貌。

确保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仍然是掌握和理解第一手资料,即透彻分析理解操作系统源代码。鉴于操作系统的复杂庞大和学习时间的有限,可将待分析的源代码限制在规模较小的低版本上,分析人员也仅限于教师等教材建设人员,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

2.2 课堂讲授

在教学环节,则要采取言简意赅、清晰易懂、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直观表达工具,控制学习强度,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生过于疲劳。增强学习内容的逻辑清晰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解题训练的规范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以理服人的习惯。

清晰是产生注意力和吸引力的前提,冗长枯燥的讲解会令人倍感疲乏。只有清晰才能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简练是使学生保持注意力的另一举措。过多的文字、密集的语言容易使人很快陷入疲劳。因此,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文字使用量,增加图表、动画等较为直观的表达形式,并运用美术色彩原理,将表示不同对象的几何图形涂上不同的背景及边框颜色,使不同对象可以醒目、轻松地加以区分。幻灯片文字和图表尽可能交替出现,避免单调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解释抽象的事物和含义。

2.3 解题训练

在训练阶段,强调学生解题训练的规范性。解题规范性包括:清晰简明地给出解题步骤或解题示意图,求解算法设计类、编程类题目如P、V操作[4]应用问题时,要按照软件工程规范方法步骤,首先给出算法设计思想,然后给出算法实现,定义相关信号量和变量,并对变量和语句给出必要的、准确的注释。解题过程要清晰表明自己答案的合理性,而不只是表明与某个标准答案相符合。

3 结束语

操作系统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对教材、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等均有较高要求。上述措施的采用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容易明白了,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堂讨论积极,气氛活跃,互动良好,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都大幅提高了,这不仅为他们继续深造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他们成为合格、优秀的卓越工程师也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功底。

参考文献:

[1] 符琦,李润求,黄力.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69-70

[2] 王洪丰.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探析[J].计算机时代,2013.1:57-58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5

新会计准则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对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成本必然向战略成本转变(一)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战略成本管理》的作者杰克·桑克(JackShank)等人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运用。我国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有不同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达到企业有效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环境的目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即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

也有人认为,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还有学者提出,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获得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管理。

(二)成本的变迁现代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在主要内容、核算方式、核算期间等方面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成本内容的变迁近年来,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0世纪初期,当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正式的成本核算时,由于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直接人工成本占了整个生产成本的50%或更多,直接材料成本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成本管理的核心便集中于计量和控制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这种做法在当时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机器设备等大型的固定成本由于所占比例小被统一归集,然后按照直接材料的数量或直接人工的工时比例在产品中分配。

现在的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以上做法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成本核算内容的变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售后服务的关注,以及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要求,使得与生产能力相关的固定成本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与设计、产品研发、分配、销售、开发市场和管理活动相关的固定成本也逐步增长起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金融衍生资产成本被提上议事日程,将其计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

.核算方式的变迁伴随着成本内容的变迁,成本核算的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进行成本管理与核算时,除了用传统成本管理中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一部分成本外,出现了一些非量化标准。

(1)产品水平维持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产品的生产中,专利技术、技术支持和生产许可证的作用对于许多企业,尤其是对科技含量、技术垄断、行业垄断性较强的企业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还将增大,而这些成本是无法用量化的标准具体到单位产品上的。

(2)雇员维持成本中国总会计师·月刊理论研究同样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产品中的技术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雇员的维持成本,包括雇员培训、后续教育以及福利等各个方面的成本相应增加。

(3)客户维持成本企业在产品售出之前,需要发生一定的广告费用,在产品售出之后,又要对其进行诸如三包、质保维修等售后服务。这类费用与产品的数量并不直接相关。

.核算期间的变迁传统成本结构中,核算重点只在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发生的成本耗费,而把前期发生的研发成本一并计入期间费用。现代生产经营中,初级产品的数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经深层次加工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在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由于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在投入大规模的生产之前,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开发,这要求企业投入很大成本。若按照传统作法,应将研发成本一应计入期间费用,就使得成本的计算与分摊丧失准确性。不仅如此,现代成本管理还要求对产品后期发生的质量保证、客户索赔等售后环节进行核算处理。总之,现代成本管理要求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或产品的成本,核算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成本和开发成本;包括企业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设计费、工艺流程制定费、设备测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验费;(2)产品设计成本。产品设计成本的发生意味着研制的成功,因此产品设计成本的对象化在操作上的困难相对要小,不过也存在着受益期决定的问题;(3)产品制造成本。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料、工、费等成本;(4)营销成本、分销成本和顾客服务成本。这几类费用具体由广告费、运输费、包装费、售后服务费用等组成。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对象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强调了一些功能性成本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到各阶段的成本分布情况,使各种产品相关的所有收入和费用清晰起来。

三、战略成本理念在《存货》等新准则中具体体现《存货》准则第五条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八条又对“其他成本”予以解释,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显然,“其他成本”的提法扩大了存货成本的范围,具体体现在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上。

《存货》准则第十条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借款费用》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无形资产》第十七条: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某项无形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转入到所生产的产品中体现,那么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应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6

本文作者:刘静安艳玲作者单位:大庆华凯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对整个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增加了“三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实验改革重点是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整合实验内容,形成理论验证、操作训练、综合训练渐进式、层次化的实验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未来学习者社会的和情绪的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以及在复杂系统中寻求某种途径的能力,去探求、判断、组织和创造性地运用有关信息的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突出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强调面向工程实际,借助“案例式教学”较强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人际交往技巧和协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的大型作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时间(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4周。通过课程设计之后,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数学建模的思路,提高了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运用软件仿真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设计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创新手段

以“电力系统分析”的教学为例,该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跟踪管理机制。对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制定多元化的综合考试方法,主要采取平时跟踪考核(占20%)、实习日记(20%)、实践课程报告(占40%)和综合答辩(占20%)来评定学生成绩。以学生应该具备和接受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来构建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改善教学效果,在实践环节中引入了基于PSCAD的仿真实验平台,作为理论教学模块与动态模拟实验模块的中间过渡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优化课程结构和学生毕业考试体制,建立完善的系统。理论学习、实训操作的完成质量,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依据,建立健全和改革学生毕业考核制度,也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加潮流计算仿真计算环节,将学员从复杂的公式和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潮流计算方法,理解其优缺点,还可以通过修改模型参数,直观再现系统潮流过负荷、电压越线等状态,提高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条件难以满足、系统的安全运行也不允许的大型实验,也可通过软件仿真来完成。通过设置具有综合意义的、前后有机联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于实验课上集中练习、研讨,充分利用动模实验室主机联网功能,将多个此实验平机构成一个可变的多机环型电力网络,进行各种潮流分析实验,实现电力系统的检测、控制、监视、保护、调度的自动化等模拟仿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拓宽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