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建设论文

乡村建设论文范文1

作者:张秀玉 李国良 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现状分析

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河北省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就环保而言,由于城市和农村的主导产业和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城乡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农村主要面临的是农业生产和生活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乡镇工业污染、地膜白色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等环境问题。除城乡环境问题的差异之外,不仅城乡环保的制度与政策存在差异,城乡环保资金投入也存在差异,导致城乡环保的成效存在巨大差异,农村的各项环境指标要远远低于城市水平。课题组认为括我省在处理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上,存在工业向农业、城市向农村转嫁外部成本的现象,环保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环保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损害了社会公平。改变这种差异,明确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责任,完善环保供给,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正是本课题的初衷。近年来,河北省在农村环保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9年7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国内首部推进污染减排地方性法规———《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立法建立“生态补偿金制度”等。根据《意见》精神,省环保厅制定了《河北省实施“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优先选择位于环境敏感和重点区域100个乡(镇)的1000个行政村作为试点,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集中实施“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按照计划,试点村庄村民饮用水合格率要大于90%;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大于70%[2]。到2011年,试点任务全部完成,1000个试点村庄全部达到规划整治的示范建设要求,并逐步扩大试点效应,在全省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城)镇和生态村[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有必要全面地对河北省农村环保现状进行分析。本课题组拟通过河北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比较来分析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在指标体系方面,本课题采用的是世界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的“P-S-R”概念模型,即“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在“P-S-R”框架内,某一类环境问题,可以由三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类型来表达: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状态指标表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况;响应指标表征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城乡环境压力指标的比较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在比较环境压力的城乡差异时,课题组选取了人口数、人均收入水平、文盲率等指标(见附表)[4]。对环境的压力从附表的数据看来,城镇与农村人口数相差并不悬殊,这是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然而人口的多寡并不意味着对环境压力的大小。由于城乡分属不同的功能区域,城市人口集中,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农村人口相对分散,以发展农副业为主,因此,城乡面临的是不同的环境压力。在关注城市人口激增给环境带来更大压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村人口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河北省的耕地面积由于水土流失、荒漠化、污染、城市扩张占地等原因逐年减少,2010年,人均常用耕地减少到了0.09hm2(数据来源:省经济信息中心青年经济问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耕地面积的减少,必然促使农民或使用能带来更高产量的耕作方式(如地膜等),或施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以取得更高的产量,这些都会给农村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对环境的压力从附表的数据来看,河北省城镇居民201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263.4元,农村居民同期的数据为5958元。农村居民的人均年纯收入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农业政策和农村税费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农业进步,另一方面,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被视为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典型,但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在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的同时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压力。另有数据显示,按照我国2008年底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标准,河北省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1%,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农村人口。在落后偏远地区,由于收入水平很低,在生活能源选择方面无法采取沼气、天然气等环保能源,依然使用木柴、秸秆、木炭、煤炭等非环保能源,而这又成为农村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环境的压力分析自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河北省的义务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够均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具体体现在政府的财政投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师收入水平、教学质量、学校布局还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等各方面[4]。同时,文盲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河北省总人口2.61%的文盲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另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其中,河北省网民规模达到2197万人,同比增长19.3%,互联网普及率为31.2%,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5]。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发展速度,互联网在城乡的差距在拉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扩大趋势。文化教育水平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虽然无法准确量化,但是文化教育水平确实影响到居民环保的知识和意识,农民耕种方式的选择,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在一些文化教育水平落后、与外界信息沟通水平低下的农村地区,甚至还在不停地毁林开荒,滥用农药化肥,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河北省农村面临的环境压力正日益增大,而且农村的广大环境是城市环境之源,应对农村环境面临的压力给予足够重视。城乡环境状态指标的比较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现代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各类污染,简称农业污染型;二是由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简称生活污染型;三是由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简称工业污染型。随意焚烧秸秆也成为我省农村空气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据统计,2006年河北省秸秆数量在4500万吨左右,其中生活能源仅占比例为22.5%,而每年直接焚烧掉的就有2亿吨,不仅造成能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严重地污染了空气[8]。饮用水质量2010年,河北省七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7.2%,比2009年提高4.8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了18.1个百分点[9]。该省各城市地区都在积极实施城市水体改造,城市水体质量不断改善,城市自来水基本普及,饮用水质量不断提高。相比较而言,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质量普遍较差。2007年2月河北省水利工作会议确定,将解决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70%以上的人口要通过推行联村集中供水解决。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我国将用10年时间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河北省要解决农村196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10],任务十分艰巨。据2011年的报道,河北鲍邱河10余年因工业污染从清河变死水[11],像这样的个案不在少数。绿地面积和水土流失状况据统计,2009年河北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7000hm2,比上年提高2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m2,比上年增加1.7m[12],说明河北省城市绿地有较大增长。相比而言,该省农村地区的情况不容乐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地区。河北省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过渡地带的荒漠化敏感区,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土地生产力低下、瘠薄甚至荒芜[13]。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自然植被破坏、风沙肆虐、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荒漠化现象严重。据统计,2008年河北省共有荒漠化土地2719588.31hm2,占河北省国土总面积的14.49%,居全国第八位。其中,耕地中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831994.76hm2,占全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7.36%,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1.66%;林地荒漠化土地和草地荒漠化土地分别占全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6.38%和4.73%,与全省总林地、总草地面积相比,分别占5.95%和22.74%[14]。虽然“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等造林项目,加大了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力度,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形势仍不容乐观。农村地区水土流失、绿地面积的减少,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耕地减少、土壤沙化、地力快速下降,淤积江河湖泊,形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污染与诱发症在该省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健康状况日益改善的时候,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长期使用含氟(砷)量高的煤炭,引发人们氟(砷)中毒,而得的地方病可预防而不可治,严重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农村由于污水灌溉和堆置固体废弃物,大量承受了工业污染的转移,导致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延伸的食品污染。1998年河北省污灌面积约1.598×l04hm2(主要是指利用城市下水道污水、工业废水、排污河污水及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纯污灌区和间歇利用地表水灌溉的,并且有一定灌溉设施如水泵、灌渠等的灌区),占当年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46%[15]。还有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面积不断增长。农村环境污染已经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农村有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土壤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对粮食作物及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对当地居民健康已经产生危害;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对污灌区的疾病死亡率进行调查,分析近期污水灌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变化。通过调查及分析,污灌区的全死因标化死亡率为:525.78/10万,净灌区标化死亡率为453.14/10万,污灌区标化死亡率比净灌区高[15];与清灌区对比,污灌区的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率都要高。这也成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不得不可虑的重要省情之一。

河北省城乡环境响应指标的差异

在应对城乡环境问题、提供环境保护这一公共产品的时候,河北省与全国情况类似,采取的还是“城市中心主义”的做法,无论是在环境保护的制度与政策上,还是在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上,城市和农村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重视程度有差异按照国家环境“九五”、“十五”规划的要求,河北省非常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早在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就提出要到2000年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若干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地区,到2010年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并将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到2000年的环保主要任务之一。“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城市工业布局,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省“十一五”环境规划也将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工业污染防治、热煤电厂脱硫等列为环保重点工程。省“十二五”环境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实施城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城市粉尘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实行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重点开展火电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防治,减少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可见,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仍然在广大城市地区,农村环保工作仍然薄弱。保护的制度与政策差异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河北省建立起了城市垃圾处理办法、城市水质日报、城市空气日报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城市的环境质量正逐年改善。但是由于河北省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制度和政策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目前,该省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这些问题本课题将专文论述。资金投入差异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一直带有重工轻农倾向。相对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具体到河北省情况,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河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总投入为1600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约350亿元,现有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约400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约500亿元,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约330亿元,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投资约20亿元。直接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只占很小一部分,与农村广阔的地域面积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现状不成比例。针对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课题组建议将环境保护重点逐步转移,由以城市为重点转化为城市与农村并重,在个别地区以农村为重点,最终将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境治理模式逐步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环境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农村地域广阔、类型多样,涉及的领域极其宽泛,农村环境保护需要更广泛的公共政策和技术来支撑。

乡村建设论文范文2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仍出现较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问题如若不引起注意,则将会在发展之中进一步的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到合理化,有其在整体布局上,致使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难以与当地实际发展性相符合。例如河南省栾川县的“面子工程”,从此事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尚未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还铺浪费,花费了众多建设资金,这种资金的浪费,将会影响其他建设的发展,进而对农业经济起着制约作用。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进程中,出现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的问题,就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而言,其建设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运营过程中的效率普遍不高。尤其体现在贫困地区,受到建设规划,以及农村当地发展的制约,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上加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做好先进科技与技术的引用,另外一方面还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在国家投资建设中,出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农业招商引资的困难,使得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不顺,影响农业发展整体形象,既浪费了国家经济资源,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阻碍着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脱离政府扶持而独立进行,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地区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将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将导致农村建设无法进行拓展,管理方法不到位,致使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从而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造成农村基础建设无法发挥其原本功能,并桎梏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四)机械化难以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破坏耕地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其规划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整体计划之中,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机械化,以其为减轻农民负担,造福农民,但这种计划并没有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有些山区地区农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机械化建设,当地政府投入众多,但这些机械化建设,在实际难以运行,至此造成经济运行缺失,基础设施资源浪费的现象。有些地区甚至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开垦农地,致使周边地区耕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村耕地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农业收入,因此这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的不足体现,制约的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增长。

二、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一)加强技术引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统筹全局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加强技术引导,大力扶持新型科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合理应用网络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技术革新创作更多的沟通机遇与条件,不断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二)合理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地区积极开展建设中,既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还要做好其后期的管理工作,在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本文认为,首先要保障按照指导原则规范管理工作,因地制宜的采取管理工作。其次,在管理中,可以按照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式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建设人员数量,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每个政府人员身上,明确规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并按照责任制度进行管理,一旦存在某一环节管理缺陷,可对管理人员进行查找,对管理人员作出处罚或严惩。最后坚持政府的引导,坚持保护农村环境原则,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开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防止对耕地以及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汇集多方位建设力量,共同保障农村建设的有效性。

(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增长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足,应切实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其可以推动我国农村建设的经济结构整体转型,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稳步前进。此外应重视非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并根据当地发展状况着重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方向,如道贫困地区的路建设工程,饮水工程等,着重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最终达到其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共同促进的作用,保证当地农业各项活动稳定开展,从而调整其农业经济结构,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进一步增加农业经济发展。

(四)加强质量监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质量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其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环节的掌控,可利用电子计算机,定时进行监控与管理。此外这种质量监督不仅仅来自于建设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是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广大人民群众最具发表权益。因此,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选址、动工、建设等各项目,要集合广大农村群众的力量,集思广益倾听群众意见,在政府干预下,大力扶助农村建设,并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打破传统农村发展局限性,以其不断的提升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三、结论

乡村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不仅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消费的一种形式,也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产物,以乡村文化风俗体验为主体,在传统的农村休闲游的基础上,拓展其项目,打造成自然、文化、建筑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贵州省要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旅游住宿项目,以旅游和住宿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贵州的旅游市场形象。

一、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化的现状

1.1 缺少品牌经营管理,与地方环境不协调

当今时代,同质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品牌经营、特色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乡村住宿业在特色服务营销方面理念保守,缺乏立足地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住宿服务业的长远眼光。地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建设地方特色住宿产业、共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的长期、合理规划,只是地区性的分散管理和各自建设,难以树立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住宿品牌。贵州住宿业在的品牌建设和特色服务营销上需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自身行业品牌,以良好的特色形象促进住宿、旅游的协调发展。此外,开展生态旅游对旅游区周边环境的要求很高,而其中良好的旅游住宿环境有助于让游客体会到原始、自然的美丽风光,获得原生态自然环境带来的身心满足。

1.2缺乏地方发展重点,难以区别地区特点

在众多旅游景区中无论是旅馆的建筑外形还是内部的管理系统,内容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贵州旅游区的旅游住宿没有形成个性与层次差异,难以满足生态旅游游客高品位、多样化的需求。除了部分村寨还保留久远而古老的特色建筑外,有些旅游景区建筑更出现了抄袭或模仿现象,文化同化现象严重,例如镇远古镇,虽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山地间的四合院,但同时也出现了与徽派建筑相似的建筑群落,而国外成功的生态旅馆都是各有特点:如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城的黑石旅馆、斯里兰卡的泥屋、澳大利亚生态spa村、印度水上船屋以及莫桑比克的沙滩旅馆等等,这些都切合了生态的观念,构建不同主题的旅馆,使游客能够在于自然和环境的融合中得到释放和满足。与其相比,贵州的旅游住宿缺乏地区特色的有效利用,没有形成地区特点。

1.3缺乏特色服务内容,没有地方风情

国外成功的生态旅馆,大都是极力突出自身特色来吸引游客。例如西奈半岛的天窗小屋、中美洲岛屿打造的茅草屋等等,都是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旅馆,让游客在浓郁的地方风情中获得身心的放松。贵州在发展乡村旅游地方住宿时,没有有效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本土资源,形成地方特色的规范推广。贵州乡村旅游区的旅游住宿几乎看不到任何个性与层次,无论是旅馆的外形特征、装潢设计还是内部的服务设施,都向现代城市的宾馆住宿看起。没有充分利用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住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与邻近的云南省相比基本雷同,缺少地方差异,体现不出地方特色内容,因此也无法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构建

2.1 增强品牌经营理念,避免服务同质化

当今时代,同质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品牌经营、特色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乡村住宿业在特色服务营销方面理念保守,缺乏立足地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住宿服务业的长远眼光。地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建设地方特色住宿产业、共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的长期、合理规划,只是地区性的分散管理和各自建设,难以树立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住宿品牌。贵州住宿业在的品牌建设和特色服务营销上需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自身行业品牌,以良好的特色形象促进住宿、旅游的协调发展。

2.2合理规划住宿,构建原生态特色

统一规

的行业品牌建设和管理,一方面可以协调住宿旅馆的建造运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服务风格,从而建立地区生态住宿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制止民居住宿的混乱搭建,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地区民俗特点,例如,黎平县的地扪村,作为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保持着侗族原生态风貌,无论是老木屋的建筑形态,还是侗族人民的风俗文化,都一直被延续下来,这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国际侗族生态博物馆,来这里游玩的游客,都居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体验不一样的民族乡村风情;再如,中国最后一支部落——岜沙苗寨,这里的旅游住宿都以苗族特有的木板房居多,分布在村头区域,房屋里的床单坐垫展现了苗族人民精湛的刺绣工艺,墙壁上挂满了枪支,不仅保存了千年来岜沙的原生态面貌,还体现了这里所特有的地域性特色。只有对旅游住宿行业进行规范化的地区品牌经营,才能将分散经营的居民旅馆集中起来,树立统一协调的地区民俗风格。对外可以形成良好的地区住宿品牌形象,对内有利于进行行业的集中整治和规范管理。

三、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传播

3.1保持乡土风情,彰显地方特色

欧洲乡村旅游注重以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为载体,开展联合促销,扩大旅游消费。欧洲节日众多,乡村旅游正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事件来组织开展,利用当地资源制造节庆来吸引旅游者。例如,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每年八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举行传统的西红柿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节庆事件的品牌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地区重视利用节庆事件等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法国乡村旅游注重保证乡村旅游的本土化和原真性,给游客提供的餐饮原料都由农庄自己生产、加工、制作,以保证庄园产品各具特色; 为了体现本土原生态特点,游客在庄园品尝葡萄美酒的同时,还可以参观整个葡萄酒的酿制过程,由乡村旅馆的主人亲自介绍农庄的历史发展等知识,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绿色农业旅游。这类活动有助于让旅游者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和亲切的归宿感,促进了乡村旅游回头客的增长。

然而国内游客出游不断增多,游客追求个性化服务和独特体验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更趋向于选择另一种旅游方式,他们逐渐远离都市,深入乡村,感受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因此,民居住宿旅馆应富有乡土特色和地方风情,不仅可体现出主人的情趣,而且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身心体验。例如: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节日、宗教、装饰等都各具风情,而且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风格也存在差别。善于刺绣的居民可将床单、被罩都绣上民俗图案;精于蜡染的农家则可在居室展示作品。

乡村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字:建设工程监理 ;存在的问题; 措施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has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way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work.

Keywords :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中途分类号:A3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建设工程监理简介

建设工程监理即指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其特性主要表现为监理的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2.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2.1对监理工作定位存有错误的认识

建设工程监理也叫工程建设监理,属于国际上业主项目管理的范畴。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施工阶段监理。监理是一种有偿的工程咨询服务;是受项目法人委托进行的;监理的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合同及文件,部分业主认为监理单位是自己花钱委托的,监理单位是附属于业主而存在的,监理单位就应该跟业主团结一致,而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监理规则去行使自己的监理职责。这造成了,监理工作的不公正,不客观,不公平,给施工质量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2.2 监理企业的问题

在监理企业体制上,我国的监理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监理企业依托关系,挂靠业主,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不能以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去行使真正的应该行使的权利和应尽的监理义务。监理人员靠监理证书吃饭,而不去实地考察施工单位的问题,不认真记录真实的数据。技术文件不齐全,不结合实际的项目和施工去实行监理的责任,这也造成了很多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内部消化,造成监理局面混乱。质量问题没人负责。

2.3 监理收费不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还没有对监理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认为监理收费是一个累赘,是白白的支出。所以不愿意在监理上花钱。将监理费用压制到很小。由于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造成监理工作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另外,监理企业本身的竞争,也造成其同行的价格竞争,致使监理费用水平普遍偏低。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理费用标准,更加导致了收费不合理。

2.4 监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我国,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靠着一个证书就可以领工资。而其多数并没有从事过相关实践工作。由于大环境的限制,在通过证书考试后,就算从事了监理的工作,还是没有办法获得相关的项目经验。造成眼高手低,监理人员反而不知道监理内容的状况。监理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责任感,另一方面,那些经常接触项目,经常从事相关项目工作的人,可能又没有通过考试,没有获得监理资质。这造成了实际经验和考试内容的脱节。造成一线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

3.对于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监理单位市场准入机制的管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法规,严格控制监理企业的市场进入。设立每个企业的监理资源库,将其监理过的企业按照施工质量的评定,和事故的大小和等级,为监理企业设置严格的考评。限制一些小的不负责任的监理企业扰乱监理市场的秩序。对有违规记录的监理企业,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罚。不符合要求的监理企业,坚决不能让其进入监理市场。

3.2加强监理企业的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

对于监理企业,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在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非常需要。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管理水平和内部建设。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等级,要求监理单位尽到监理的义务。提供给监理单位旁站的工作范围,真正跟监理工作结合起来,让第三方监理机构介入,更好的完成工程建设,防止事故隐患,是利国利民,是对自己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好事情。同时,为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开展条件,要求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的监理人员提供监理记录,按时履行监理义务。承担监理责任。

3.3指导监理服务收费

相关部门指导监理服务收费,可以促进监理企业的良性竞争,同时扶持一些初期的,实力较小的监理公司良性发展,引导监理行业的积极发展。我国的监理现阶段收费不合理,收费较低,很大一部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为了促进监理质量的提升,和监理服务的落到实处。根据工程等级,制定相应的监理费用标准很是必须。制定监理服务的收费最低标准,有助于促进监理业自行整顿,促进监理业发挥其本来应有的功用。更深层的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为民造福,影响深远。

3.4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考核办法

监理人员是服务于监理一线的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提高监理事业的可靠性,必须对监理人员的选择和从业要求制定合理的标准。监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有和不同部门的各个工作人员沟通协调的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在取得监理资质之前,不仅要考核监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把握,更要看重其实际的工作能力。在通过考试,实际上岗前,还应接受专业的监理知识的培训。监理人员的待遇也要有相应的标准出台。有重大失职的要给予处罚,这样才可以增加监理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对监理工作负起责来。

参考文献:

[1] 于定一, 王志军.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水利, 2007,(01)

[2] 余以翩. 对当前工程监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思考[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9,(10)

[3] 黄良海.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发展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6)

[4] 陈玉明. 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探讨[J]. 哈尔滨轴承, 2008,(02)

[5] 郭彬. 浅析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8)

乡村建设论文范文5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工程造价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近几年,全过程造价管理渐渐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业主对工程投资效益更加重视,对工程造价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业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将是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的趋势。

1 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80%~90 % ,而这一阶段的耗资只约占总投资的0.5~3%。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十分重视,不惜下重本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而我国经常出现工程造价的“三超’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借鉴己完成的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再者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1.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拟建项目一经决策,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5%以上,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和工期长短。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深入分析的不多,在设计中重技术轻经济,认为自己只要按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就行了,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那是造价师(预算员)的事,经济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没有紧密合作、各做各的事,缺乏沟通,设计造价超标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责、权、利不明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积极性不高,造成了设计与造价控制脱节的现象,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控制总造价。

1.3 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图纸的质量和深度不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中介工程量清单错算,漏算,再有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为了中标,恶意报低价,使招投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无法真正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4 忽视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没有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经常出现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增加签证及设计变更和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候搞突击,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1.5 忽视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大多数工程在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用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而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僵持不下,工程结算一拖再拖,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工程造价的确认。

2 加强和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加强和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2.1 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工程造价研究和论证,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的措施。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也要防止过分高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

2.2 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要求设计人员在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精心设计。

(1)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工程设计采用招标制,将会促使设计人员增加风险意识,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核算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在设计招标工作中,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而且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要引入竞争机制。

(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扭转设计概预算本身的失控现象。增强设计人员实事求是地编好概预算的自觉性,切实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改变设计过程不算帐、设计完了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变为“算了画”,能真正实现时刻想着“笔下一条线,投资万万千”。

(3)实施设计阶段监理,通过设计监理避免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失误,确保设计的质量,使设计得到优化,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3 加强工程招投标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对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起到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完善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招标投标竞争定价机制的作用。

(1)要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标底的质量,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标底,标底的编制一定要切合实际,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中小型项目实行中标价一次性包死,不留缺口。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

2.4 建立完善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要建立项目法人制度,由项目法人对工程的投资负责,在跟踪管理的同时,没有项目法人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

(1)要严格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工程建设严格按投资计划执行,严禁擅自提高建设标准,严禁计划外开工项目。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人员、监理人员的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若遇有重大设计变更,总造价突破原投资估算时,还必需报原批准部门或单位批准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

(2)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对于变更的内容和工程量的增减要进行现场抽样实测实量,以保证变更内容的准确性。只有完善的工程变更制度,才能有效地把工程变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5 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的管理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等,资料的收集和取证必须注意其有效性;要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咨询单位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层层把关;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减少差错率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的准确性,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最终能交出一份合理的竣工结算审核报告,从而真正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3 结束语

总之,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是一项集技术性、专业性、经济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把关好每一环节的投资实施有效控制,发挥高质量的服务作用,才能实现工程质量、工期、投资三控目标,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

参考文献:

[ 1] 黄昌铁.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方法的研究[ J] . 山西建筑,2009.

乡村建设论文范文6

建设部等有关部委定于20*年8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20*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和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为推进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本次大会上将举办“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和“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要议题

“乡村及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镇水环境治理技术经济政策和适用技术,围绕村镇水环境治理规划、村镇污水排放适用标准,以及村镇排水收集设施,村镇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人工湿地与塘等生态处理技术,粪便厌氧沼气化及其综合利用,村镇水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等议题,将邀请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设计生产单位介绍乡村及小城镇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管理经验、适用技术和应用实例。

“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与制度论坛”由我部与日本厚生劳动省共同举办。针对小城镇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的特点,围绕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现状调研与评估、规划和管理,水质监控、预警与应急技术,以及小城镇饮用水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饮用水一体化设备开发、输配水安全保障和管网水质控制等议题,将邀请小城镇饮用水建设管理人员、著名学者、知名设计单位、自来水公司和来自日本政府、企业和研究部门的诸多专家介绍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成功的管理经验、适用技术、应用实例。本论坛将特别介绍日本针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特殊供水制度——简易供水制度以及相应技术,并探讨中日在小城镇安全供水方面的技术与资金合作机会。

二、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

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8月28日下午

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8月29日上午

报到时间:20*年8月27日。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三、参会人员

各地建设部门有关人员,全国主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村镇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负责人,供水和排水管理部门、水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或代表,水处理项目筹建和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代表,供水和排水企业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市政设计单位、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处理工程公司、水务公司、咨询公司、金融、投资机构和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单位的代表。

四、论文征集

会议面向全国征集与“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和“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议题相关的论文,论文要求及投递方式详见会议网站

五、其他事项

(一)收费标准

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和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将统一收费。20*年8月15日前注册的,会议费为1200元/人;20*年8月15日以后及现场注册的,会议费为1800元/人。会议统一安排食宿,宿费自理。

(二)联系方式

报名、会务等联系人:

论文征集联系人: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箱:

会议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