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文1

关键词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设计 电机与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57

Abstrac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the bridge, the teaching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students post working ability,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curriculum design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repai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motor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content, process, methods and evaluation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a profound summary of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desig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teaching.

Key words Officer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motor and control technology

0 引言

“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是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气设备修理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各类型直交流电机原理与控制、变压器、微控电机原理与控制与直交流电机电力拖动基本原理等内容,除包括电机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涉及到实际电机拖动与控制问题。课程理论抽象、工程技术应用要求较高,而士官学员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精、不深、不够,而实际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为解决上述矛盾,教学组紧紧围绕课程“专业基础服务专业”的课程定位,以专业与学员任职岗位需要为牵引,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内容,使得教学设计理念和目标更加细致、完整、科学合理,通过内容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设计,完善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评估机制,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和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形成。

1 课程设计①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设计是教员根据教学层次或者对象对授课进行预先策划与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的总体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课程的组织实施设计、教学评估设计。

1.1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导和规范教员的教学行为。教员授课质量的好坏,教员的教学理念将对此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理念要以士官职业岗位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基于项目或任务载体、加强能力实训、以学员为主体、一体化教学等基本原则。

1.2 确定目标

基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并细化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一般可分为总目标、分目标。总目标是对课程的方向性总体把握,分目标是对课程各个子部分的提出更为细致教学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设计与确定需要反复完善与修改,绝不能一成不变。

1.3 优化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实质部分。教学内容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内容要符合学员的专业与岗位需要,对后续专业教学有支撑作用;(2)针对课程目标,构建优化教学内容;(3)内容应考虑专业的前瞻性;(4)内容应综合考虑广度、深度和难度的平衡。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内容,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和专业特色。

1.4 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

这是课程方案的形成和实施环节,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2)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与活动形式;(3)教学进程与课时分布。

1.5 课程评估

设计方案实施后,要及时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等因素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设计。

2 “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教学理念

根据士官学员特点、专业和岗位需求,构建应用性理论、验证实验与技能实训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强调“实用、适度”,重视应用性;加强教学互动,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加强实践性教学,实现电机理论知识和应用、电机实际控制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做”教学过程,使学员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理采用讲授式教学、比较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媒体、部组件、实物等手段,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建立过程性考核系统,调动学员在实践训练、师生互动、学员协作交流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

2.2 教学实施

(1)教学中,教员要贯彻“以学为主”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员为中心向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转变。②(2)要求教员要积极提倡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求教员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对电气维修及相关专业学习的桥梁作用,正确处理基础内容与实际装备应用的关系,强调用电机拖动技术解决电机与控制技术问题的方法学习,调动学员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力。(4)实验教学教员要围绕培养学员的知识理解、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相对完整的实验实训内容。

设计了4个基础实验、4个实训项目和多个开放性实训项目等三个层次实验项目。其中,基础实验紧密围绕课程标准中知识点的要求,合理设计和组织了实验内容,抓住了学员的兴趣点,有效培养了学员主动学习和应用所学课程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实训项目,以修理车间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或者任务,例如修理车间的配电系统安装调试、电机正反转控制、电机顺序起停控制、电机Y/起动控制、典型机床电气控制设计等。通过实训项目,可以有效加强学员对课程中电机拖动与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增强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岗位能力。开放性实训项目打破课程体系的束缚,设计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项目任务,让学员熟练掌握低压电器等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能,同时也培养学员的工程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具体化。

2.3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按照专题的形式,从难到易,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逐步展开,同时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减。

(1)压缩电机原理的内容。电气设备修理相关专业学习电机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学习特种电机使用和维修打好基础。因此,对电机原理内容进行了较大的压缩。一是着重讲授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的电磁关系、工作特性及交流异步电机的等效电路等,对各类电机的绕组及磁动势部分只作简要的介绍即可;二是对此部分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讲授,如直流电机的换向、交流异步和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2)强化电机拖动内容的教学。“电机及拖动基础”应着重掌握电机的机械特性、运行特性以及对拖动系统运行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电机的机械特性、电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及动态特性的分析上。对当前应用较广泛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花较多的时间详细分析,既分析不同频率下电机的机械特性,又分析不同性质负载时电机的转速、电动势、电流、电磁转矩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增加新型电机的教学内容。在新型车辆上特种电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无刷硅整流发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为此,控制电机要的同时增加这部分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时数,使教学更加适应新技术和新型车辆发展的要求。

2.4 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教学对象和课程本身特点,确立以理论讲授式为主,同时采用比较式教学、演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系统掌握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体系,形象化地理解抽象概念,使得理论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5 教学评估设计

评估设计采用了针对教员教和学员学的双向考核的措施,全面监督和评估教员教和学员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③

在评估教员教的环节中,设计了学院教学督导组听查课、系教学督导组听查课、教研室领导听查课三级听查课制度,同时课程结束后立即组织召开学员评教会,在课程教学全过程进行教员教学的综合评价。学院教学督导组将听查课的情况和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务科;系教学督导组将听查课的情况和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系、室;教研室领导把三级听课情况及时通知教学组;在期末,教务科、教学组和学员代表联合召开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收集学员对任课教员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教学组根据教学评价信息,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实效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学组教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评估学员学环节中,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实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员成绩综合评定办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贯彻了过程性、形成性考核思想,激励学员重视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调动学员在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协作交流、实践训练等方面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双向考核措施和方法,全面监控和评估教员教和学员学两个方面,促进提升了教员教学能力和学员学习能力,提高了授课质量。

3 结束语

教学组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改革,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取得了实效。通过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体系更加完备,更加贴近专业,更好服务于专业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员更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注释

① 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9-183.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文2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明,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重点。同时也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体事业也相应快速发展,同时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成我国教育改革规划目标,高职院校逐渐将相应的改革措施落实到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以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型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因此,如何以专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为突破点,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技能教学实践,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二、设置鉴定科目与技能实训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设置鉴定科目和技能实训时应以为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通常包括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专业知识、相关岗位法律法规运用等;方法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控制与管理、关于计划、时间、决定等管理、再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涵盖人际交流、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心、团队协助、职业道德及自信心等方面内容。根据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结果,可以将其专业岗位群分为:(1)以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为依据,分为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及工程组织等各种各样技术管理人才;(2)从事地下铁道桥隧、铁路轨道施工的施工员、从事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工作养护员等现场施工与养护管理人才;(3)从事资料员、后勤技术员、设计员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人才。此外,又可以根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各个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将技能实训和鉴定科目类型设置为:(1)综合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通常包括顶岗实习、综合试验强化训练、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内容;(2)基础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主要内容有基础写作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及外语基本技能等;(3)单项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一般有课程设计实训、专业课实训、课内实训等。

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方法

1.合理安排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教学,重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如下:(1)针对新生的教学安排。应设工程制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础。并根据各门基础课程的特点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配套辩论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口才与应变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道德观;又如工程制图可以设置CAD制图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设置计算机操作实训等。(2)对于大二学生,应侧重安排本专业专业课程,并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例如,在施工测量课程中穿插安排测量实习;在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中穿插工程力学试验环节;在地基基础施工与检测一课中安排土工试验课程。以学年结束前3周为施工实习周,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由实习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施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教学。

2.实现实验实训课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不仅要抓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的教学环节,还应结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使其与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有机结合,这样还有利于职业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渗透,在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落实。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3.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综合应用能力实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内容包括综合试验强化、顶岗实习等内容,通常安排在毕业学年最后一个学期,以交叉进行的形式开展。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实际施工企业一线亲身参与现场施工,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强化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试验知识的掌握,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等,使学生获取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的试验职业技能;毕业实习是由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认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施工环节,为设计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做准备;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立可以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和毕业实习所学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分析,进而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文3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37-04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发展趋势。本研究所指的信息技术环境不是指单独的多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时空,而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经过加工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高阶思维。

一、BlackBoard网络平台

BlackBoard是一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该平台目前已在国外中小学使用成熟,并且被我国部分高校率先采用,成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形式,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厌倦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中职学生来说,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在职教领域,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的相关查询发现,有关BlackBoard的职教教学文章还很少。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指导,往往使得中职的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初步论述了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挖掘网络学习平台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作用。

二、混合式学习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意识到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所谓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教与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1],实现不同学习资源、不同学习时空、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工具的混合[2]。国内外很多学者关注混合式学习,很多教师也已尝试把混合式学习延伸到课程学习中,并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

中职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一)BlackBoard平台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BlackBoard平台能充分实现课外(课前、课后)网络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前,教师可利用BlackBoard平台将不同媒体形式的学习内容(文本、视频、音频、ppt)至平台,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媒体形式预习;课后,学生可利用平台撰写学习日志、完善学案、在线测试以及异步交流;整个过程在老师的监控之下,并给予积极回应,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课中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在中职校,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一般采取自主操作的形式,教师只能通过巡视发现部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很难立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BlackBoard平台能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积极回应;同时,学生可自主查看作业和测验的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再次,通过完善的同步、异步交流工具,实现充分互动,激发学习热情。BlackBoard平台提供了讨论区、聊天、博客、日志、wiki、虚拟课堂等交互工具。课外,教师可选择交互工具发起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生可利用博客、日志撰写学习日志和心得,帮助其进一步反思和总结,有效延伸课堂;课中,利用聊天、讨论区进行实时讨论,所有学生都可参与,避免了一些学生不愿发言的弊端,充分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

根据混合式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以及BlackBoard平台的技术支持,笔者初步创建了基于该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实时交互与及时反馈、课后总结一体的职教课堂新模式(如图1)。

四、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

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2009年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程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强调学做结合。相对于传统网络平台主要作为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而言,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学习不再是“记忆性教学”;而是倡导动手、对话、探究和互动的课堂教学。

(一)课前预习――基于平台的自主预习为主

以“汉字录入”教学内容为例,课前,教师利用平台安排汉字录入的文章;利用平台的“通知”功能文章的录入要求和测评标准,并利用通知功能提醒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录入测试。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练习,并利用平台的自动测评功能获得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在“通知”栏对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性评价。

(二)课中交互――以教师讲授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重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实现混合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发现问题――确立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将教学过程分为如表1所示的几个主要环节(以“使用Excel制作应聘简历”项目为例),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

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2015年3月份召开的现场招聘会为契机,带领学生亲临招聘现场,进行模拟招聘,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拍摄相关企业招聘的视频,并上传到BlackBoard平台,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2.项目分析。

在项目分析阶段,让学生明确本项目应完成的基本任务样张,样张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规律,从易到难,任务的难度呈现递增的趋势。要求学生从简单模仿到独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到知识点创新应用,逐层提高,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阶段,将任务分解为前导项目(梦想起航)、基础项目(梦与现实)、拓展项目(放飞梦想)和创新项目(超越梦想)四个项目,任务之间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规律。在前导项目中,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完成基本的作业;在基础项目中,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创建日常生活中的表格。由于任务的复杂性,要求学生按照需求分析、资料收集、小组讨论、小组自评、作品分享的步骤完成整个作品的创作。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在作品点评的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评选出代表作品,并在全班分享该作品。在拓展项目中,创设如下情境:前来招聘的公司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通过简历能多了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越详细越好),请同学们继续制作简历的后续页,充分展现自己,预祝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带着这样的情境,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简历后续页的制作。在创新任务阶段,创设了学生被财会公司录用的情境,并作为员工被要求其制作公司的报表。具体的过程如下表1。

(三)评价反馈――以贯穿课内外的形成性评价为主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其重要。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的学习者,其建构的知识目标截然不同[3]。因此,笔者将基于网络平台的评价分为学习积极性、知识获取、自我反思三个方面的评价。对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登录平台的次数、在讨论版发言的数量和质量、浏览学习材料的次数等因素间接反映;对自我反思的评价主要通过撰写心得、完成总结等文档性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间接反映。评价量规如表2所示。

(四)课后总结――以基于平台的反思为主

课后,学生利用BlackBoard平成学习心得,形成电子档案袋;并利用交流工具进一步分享学习经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性评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同时,利用平台充分了解和督促学生更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任何一个平台都不是万能的,作为一名普通的职业学校教师,更应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磊.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

[2]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

[3]张炼.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英语形成性评价[J].黑龙江教育,2005(4).

Exploration on Secondary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BAO Ping-ping

(Jiangsu Nant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226001, Jiangsu Province)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设计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汽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发展技能的基础.本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处理各类数据的运算能力及数与形有机联系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另一方面是给学生打下一定的数学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有力的支撑.

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间的桥梁.下面结合自己多年讲授汽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经验,谈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课程自身的学科特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设计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后续课程必需够用为度”和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学习需要的设计原则.首先,借助软件工具Mathematica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其次,突出培养汽车系学生的初步数学建模能力,围绕“三性”的教学理念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宗旨是服务专业,服务职业,服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体系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前后衔接又要考虑专业要求.课程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动手实验,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学案例来源于汽车类专业,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课程设计面向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名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紧密结合专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

2.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借助数学软件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服务汽车专业学生;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服务和支撑专业理论学习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步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汽车专业问题;能用数学建模思想讨论汽车的性能及评价指标;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需要的实用计算能力和简单的模型建立能力.

(2)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本质,体会这些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掌握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需求的数学基本概念、理论和运算;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极限的计算;熟悉微积分思想并掌握微积分的计算;掌握导数的基本知识和极值的计算.了解高等数学在后续课程中的应用,了解高等数学知识在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3)素质目标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实践中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具备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3.教学单元设计

根据本课程组成员对汽车系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确定教学内容;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后续课程必需够用为度”和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及专业学习需要的设计原则;并且考虑到数学知识的衔接、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及课时要求,本课程划分为九个教学单元:函数与极限;导数、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初步.每一教学单元按照案例导入、提出问题课堂研讨、新知学习数学实验、新知应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巩固提高过程进行教学组织实施,主要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实验方法融入课程,使数学知识、建模思想与实验方法三者有机融合,形成“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坚持4项原则,即完整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按照5个方面内容,即恰当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应用能力,重视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重视针对学生的科学素质;采取的方式有:笔试、上机考试、演讲、课堂表现、论文、数学作品等多种形式.

5.课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文5

关键词:高职环艺专业;微课程;学生本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26-02

当前,微信、微电影、微店、微课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面前,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重大挑战,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备受关注,研究适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视角,探讨了符合高职办学特点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微课程”的界定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堪称我国的“微课年”,在这一年中,教育部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设立微课程组比赛以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这些大赛促使“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和焦点。然而,在提法上却存在着“微课”与“微课程”之分。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指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界定,如黎加厚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郑小军将其界定为,以10分钟以内,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由此可见,在专家的界定中并没有完全明确“微课”与“微课程”异同,而笔者认为,以单一视频形式呈现的只能是“微课”,其中应包含其他配套教学材料,如课件、教案、习题等,但作为教学的“微课”不应该单独呈现,应形成真正的课程。“微课程”是指以“微课”形式体现的某一门课程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中应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而来,即“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最早于2000年,出自论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在文中,MaureenLage和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介绍了其在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的模式,即“翻转教学”,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随后,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将其应用到化学课的教学中,帮助那些缺课和学习困难的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时间,一个固定的教学场所,将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地点的限制,将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由化,将教师从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的强调是有限的,而“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知识点反复观看,更加深入地理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视频形式存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录制,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最初采用的是屏幕捕捉软件,形成带有讲解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汗采取的是边画边录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最终都形成视频格式,然后上传至网络,学习者自行下载观看。

2.知识点清晰明确。视频时间通常为几分钟,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一般只能针对一个问题,使得视频的内容清晰明确,每个视频都是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查找方便,学习的针对性强。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吸收知识,不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对视频中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就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完成,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所需资料,参考相关书籍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

4.解放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通过视频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不用课堂时间讲授传统知识点,将课堂的教学时间解放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课堂时间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学生知识点的内化、吸收时间。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近些年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迅猛发展,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环艺专业高技能人才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特点有助于提高环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和维持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高职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多样化,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真心学习,积极进取,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较好的工作而努力;另一方面,有少部分同学存在混日子的现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专业也不感兴趣,只是找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学习上存在惰性。

2.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情绪化,对感兴趣的东西较有兴趣,对不感兴趣的事物置之不理。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职教育教学关注的要点。高职教学应从实践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仍然习惯于初高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教多少学生接受多少,欠缺探索精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环艺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

四、“学生本位”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阶段要求下的新的教学方式。“一切为了学生”是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在实践教学中应探索“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使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从传统的“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思考。

1.“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目标。“学生本位”即指以学生为出发点,以一切学生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微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紧密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相应企业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方向,主要面向室内装饰装修企业,培养具有较高室内设计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懂材料和施工工艺,熟悉从设计制图到工程预算整个工作流程,具有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高职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必要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具体结合“微课”的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知识内容、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了解、掌握、熟练等不同程度为标准设定具体内容。

3.“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方法,将“微课”内容应用于课前和课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外时间,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效利用“微课”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课堂内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范围。

4.“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改变传统的“以量评价”评价标准,真正实现“以质评价”的评价模式。“微课”的教学评价颠覆了传统的“一对多”评价方式,即由教师一人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本位”的学习带来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还可以进行在线测评等信息化的评价手段。

总之,以“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加充分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研究适合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国外已有比较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美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我国对此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研究适用于我国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研究,发挥微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 供用电技术

课程是构成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体系建设是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教学模式改革是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为了加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力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

一、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调研,我地区供用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电气设备等岗位工作,也有部分在建筑电气领域和电气销售领域工作。供用电相关企业对中我校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条:综合素质高;学生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供用电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掌握供用电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知识,对掌握典型电气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电气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教育理念首先要转变。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观念,立足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就是要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供用电技术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原则,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

二、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理念。以任务为引领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综合、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想,供用电技术专业依据各门课程性质、特点,分别执行岗位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之一 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的教学方式,项目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项目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不是简单的间接经验的传递,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信的品质和岗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特点: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1.教学目标的确定

2.工作任务的确定

3.编制项目计划

4.项目实施

5.检查评估

6.项目展示

教学模式之二 岗位教学

岗位教学是特定的模拟或真实工作环境条件下,分岗位模拟或实际处理该岗位的基本业务与事务,在教学中根据本专业的岗位,选择几个主要典型岗位,进行分岗位轮换教学。

实施步骤

1.教学目标的确定

2.在岗位群中选择几个岗位

3.编制岗位工作、岗位职责、轮岗计划

4.编制岗位任务

5.编制任务书(分组)

6.岗位教学实施

7.检查评估

8.岗位轮换

教学模式之三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以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为主线,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讨论,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进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等特性。

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2.案例编写或选择

3.制定案例教学计划(包括分组等)

4.案例实施阶段(案例阅读分析、案例讨论)

5.案例总结和反思

6.案例学习报告

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动力

改革过去只重视理论考核,忽视实践教学考核;重视阶段考核,忽视过程考核;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重视校内考核,忽视社会评价。积极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与过程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构建了适应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摸索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还带动了整个专业课程建设,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对供用电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