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治疗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禽流感治疗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禽流感治疗方案范文1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肺炎;脓毒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hildren severe pneumonia of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Methods:Th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1 children severe pneumonia of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admitted in Zho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November 1st,2009 to January 1st,1010 were review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Results:There were 8 male and 3 female cases from 2 years,1 months to 8 years,5 months in age. The main symptoms were fever and cough with sputum. Abnormal appearance of chest X-ray included increased bronchovascular shadows, pneumonia, with or without pleural effusion. All of those cases were cured after specific therapy. Conclusions:It is easy to misdiagnose Children severe pneumonia of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as there is no general first symptoms and age. Amalgamative bacterium is probably affected on the foundation with severe pneumonia of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Symptoms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disappeared after specific treatment.

【Key words】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 virus, Severe pneumonia,Sepsis

甲型H1N1流感又称人感染猪流感,于2009年3月首先在墨西哥暴发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1]。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该流感大流行阶段。通过输入性病例,我国内地于2009年5月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随着疫情的进展,开始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截至2010年3月17日,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127427例,其中累计报告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320例,死亡病例796例。儿童因为免疫力较差,更是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人群,发生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较高,本次研究通过对2009年11月-2010年1月间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1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现有治疗方案的效果,为今后重症患儿的诊治总结临床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2010年1月间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例甲型H1N1重症流感患儿。所以病例均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并通过中山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RT-PCR检测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证实为确诊病例,其中4例患者符合危重症患者诊断标准。

1.2数据收集 对纳入本次研究的所以病例均根据《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规定进行特征性数据收集,包括:人口学数据、症状、体征、病史,相关诊疗的各项检查与检验,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离子、心肌酶、血气分析、CRP、ESR、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血培养等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手段、疾病转归等资料。

1.3研究方法 根据收集患者疾病相关资料,比较在现有治疗方案下,比较各种不同治疗措施下患者症状、体征以、各项检查结果疾病转归的差异,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该类疾病救治积累经验。

2 治疗方案

所有病例均以卫生部公布《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为基础进行综合性治疗,具体方案包括:①营养支持和维持电解质平衡。②抗感染治疗:主要仍是针对社区获得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均采用常规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③抗病毒药物治疗:11例患儿均按照卫生部公布《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给予奥司他韦标准量特异性抗病毒治疗;④氧疗:根据患者的气促症状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气流量根据具体病情控制在5 L/ min ,若充分氧疗仍气促加重,血氧饱和度出现下降,则根据病情进行呼吸机通气治疗⑤提升患者免疫力:根据病情给予丙种球蛋白或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或疫苗接种者免疫血浆进行治疗。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3 结果

2.1 一般资料:11例患儿中年龄最小2岁1月,年龄最大8岁5月;在危重症患儿中,年龄最小2岁1月,年龄最大6岁9月。均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及其他特殊既往病史,详见表1。

表1 患儿人口学特征及病史情况

11例患儿的基本情况数值符合危重症诊断标准患者数值

年龄(岁)4.4±1.3患儿例数4例

性别(男/女)8/3年龄(岁)3.8±1.9

特殊病史性别(男/女)3/1

喘息型支气管炎

2例特殊病史

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史1例

喘息型支气管炎

1例

3.2 临床表现 在该组病例中,患儿的起病症状均为咳嗽、发热、咳痰,所有病例均有胸片肺部感染病变时均有发热,但相关的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患儿不典型,其具体临床表现见表2。

表2 患儿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

患儿的体征及影像学情况数值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数值

入院主要体征白细胞0.94~10.5×10^9/L

发热11例(100%)NE

体温峰值39.3-40.1℃NE减少6例

发热并寒战

3符合粒缺诊断 1例

发热伴流涕1CK

咳嗽11例(100%)CK值正常

5例

咳嗽并咳痰3例CK值升高

6例

其中咳血丝痰1例其中病程中迅速升高2例

呕吐1例C-反应蛋白

头痛1例入院检查CRP值升高4例

血红细胞沉降率(ESR)40~110mm/H

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入院检查中11例均明显升高(100%)

肺部感染11例(100%)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

单侧肺炎

4例(36%)

阳性反应1例

其中1例进展为双肺炎及左侧胸腔积液血清钠离子检测:

双侧肺炎

4例(36%)

血钠降低 10例

其中双侧肺炎及单侧胸腔积液 2例明显降低* 1例

3.3 治疗效果 所以患儿均按照预先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经治疗后11例患儿均达到《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出院标准,痊愈出院,其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患儿接受治疗及转归情况

患儿接受治疗及转归情况

患儿接受治疗情况患儿疾病转归

营养支持和维持电解质平衡11例(100%) 丙种球蛋白

6例

抗感染治疗11例(100%)其中4例同时使用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复者

使用抗生素种类39.3-40.1℃恢复期血浆或疫苗接种者免疫血浆

亚胺培南

1例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头孢菌素类10例

1例患者在提高免疫力后接受激素冲击治疗

大环内酯类10例

抗病毒药物治疗患儿疾病转归

奥司他韦(标准量)11例(100%)住院周期

6-25天

氧疗5例症状改善:

其中1例气促加重行机械通气治疗退热周期

1-12天

患儿疾病转归平均3.5天,中位数时间2.5天

丙种球蛋白6例影像学改变

其中4例同时使用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复者胸片好转周期

3-12天

恢复期血浆或疫苗接种者免疫血浆平均4.9天,中位数时间4.5天

4 讨论

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主要传染源为甲型H1N1流感病人,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2]。国外文献研究指出儿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出现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的危险性高于其他人群[1,3],而我国2009年10月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提示年龄

Louie等研究指出气促是H1N1流感重要的体征,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甲型H1N1流感常见的危重综合征及死亡原因之一[4]。而本组患儿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其次为咳嗽、头痛等症状,未见以气促为首发症状者,提示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不典型,呈多样性分别。但若患儿出现气促症状,病情进展则较为迅速,本组患儿中1例出现气促症状迅速加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对于以气促为主要表现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防止病情较重或导致死亡。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本组患者与现有研究报道存在部分差异,Jain S研究发现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可发生淋巴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增高[5],推测可能与患儿大多合并细菌和/或支原体感染有关。但本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未见淋巴细胞减少情况,更多见粒细胞减少,11例患儿中粒细胞减少6例(占病例数54.5%),其降低原因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在流感病毒感染中是保护机制相关[6]。当流感病毒破坏中性粒细胞保护因素后导致出现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的情况,这一现象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未有提及,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来判断粒细胞缺失可否作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

治疗方案上,本组患儿均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治疗指导意见使用神经氨酸抑制剂抗病毒治疗,与《方案》不一致的是由于本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不典型,当达到临床高度怀疑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准时(出现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者出现气促后),病程已过48小时,未能按照《方案》建议危重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给予口服奥司他韦(达菲)5天治疗,但同样获得较好临床效果,本组患儿未因标准5天疗程出现病情迁延而额外需延长用药时间病例。

除了抗病毒治疗外,本组患儿均给予抗细菌治疗,国外针对此次H1N1流感死亡病例的一些研究发现,肺部细菌性混合感染的发生率达30%,并且细菌感染还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7]。本组病例病原学检查中除一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外,余病例虽行痰培养及血培养,但未能找到明确混合感染依据。但实验室检验中发现11例患儿中CRP增高明显,提示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及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因而入院后本组病例均给予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联合抗感染。

对于危重症患儿是否使用激素冲击治疗,考虑没有明确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现有治疗方案与相关报道并不推荐应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但在本组患儿中,我们对1例以高热、气促为主要表现并胸部X线改变明显且进展迅速的患儿的诊疗过程中,参照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诊疗方案(试行)[8] ,在广谱抗感染基础上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天,气促高热症状及胸片表现明显改善,疗效满意且未发现皮质激素的不良反映,提示对出现ARDS表现的患儿可以尝试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以有效抑制肺部炎症,纠正低氧血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患儿死亡率。

由于本次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较少,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总结的经验需要进一步验证,才能保障其安全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Perez ,Padilla R,de la Rosa.Zamboni D,Ponce de Leon S,et a1.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 N1)in mexiCO.N Ensl J Med,2009,361:680-6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l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2009:1.5.

[3]Jamieson DJ,Honein MA,Rasmussen SA,et a1.H1NI 2009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the USA.Lancet,2009,374:451-458.

[4]Louie JK ,Acosta M,Winter K,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or hospitalization due to pandemic 2009 influenza.JAMA,2009,302 ( 17 ):1896 – 1902.

[5]Jain S,Kamimoto L,Bramley AM,et a1.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09 H1 N1 influenza in the united states,April June 2009.N Engl J Med,2009,361:1935—1944.

[6]程峰,熊涛,李自力,等.抗病毒免疫.动物学进展,2000,21(4);180-182

禽流感治疗方案范文2

这本是医务工作者和政府应当解答的问题,旁人是没有过多发言权的。然而正是由于十年前我们应对非典的种种失误,使整个社会都在用放大镜关注政府的应对。实际上十年前的非典在大范围爆发前,也经历了一段“默默无闻”的时期,然而随后的急剧爆发让国人惊恐不已。十年已过,我们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在禽流感应对上,我国政府的确比10年前应对非典及时、透明。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及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本次安徽省确诊的病例,就是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发现上报的;上海市有多例患者则是发现于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正是由于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并积极防控,所以民众对H7N9禽流感多有清醒认识,未过分恐慌。

然而在看到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及疫情监控上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政府在疫情产生及防治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危机应对上仍有不够沉着之嫌。2009年H1N1出现时,某市教委组织学生每天喝甘草熬制的汤药,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吃甘草对防治流感有用,且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公布的H7N9禽流感治疗方案推荐了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两种注射液,这两种药物均有不良反应记录。某省卫生厅说按摩迎香穴可预防H7N9禽流感,另一省卫生厅则说板蓝根冲剂可预防H7N9禽流感,但板蓝根真的有如此奇效吗?

其次,公众对环境卫生参与不足。环境卫生的好坏既取决于政府环境监管,也取决于大众环境参与。长期以来,在环卫问题上,我国政府不仅监管不力,而且忽视大众参与。以H7N9禽流感感染为例,与活禽直接接触是感染的重要途径。由于活禽进城存放空间小、易染病,携带的病毒可能在直接接触时传染人,所以与活禽直接接触会加剧病毒传播的概率。可是,国人为了追求味道鲜美,偏爱活禽交易,喜欢活禽现买、现宰、现吃。这种习惯固然是传统所致,但也与政府禁止活禽交易、倡导民众到正规屠宰加工厂购买肉类食品不力有关。

更为关键的是,视野放宽些,在公共卫生和环境建设上,十年间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更多了。H7N9禽流感高死亡率引发公众关注,那么那些潜在危险呢?比如十面“霾”伏、水污染,以及前几天同样出现在华东的“猪投黄浦江”事件,这些公共环境事件因为看不到直接损失,所以往往在充当一段时间的新闻头条后,就会销声匿迹,无人关注。如此循环往复,除了公众的抱怨,似乎治理成效并不大。至于食品安全等老大难问题,似乎现在连“狼来了”也无人愿意呐喊了。这些问题是否与疑难杂症有关系不敢妄下判断,但恐怕没有人否认,它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众的幸福感。为了喝到安全奶粉,衍生出赴香港代购奶粉的新兴行业;为了吃到安全蔬菜,有机蔬菜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公众正在无奈地展开自救行动。

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一个轮回。没有人希望禽流感大范围爆发,因此在这场刚刚开始的阻击战中,及时启动有效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必不可少。但在危机过后,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在公共卫生和环境建设上有所突破,正所谓“功夫在平时”,这恐怕是更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禽流感治疗方案范文3

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关注肾功能

近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母义明指出,由于肾功能损害和糖尿病的高度相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尽早关注自己的肾功能,建立长期风险控制的意识;糖尿病患者从患病之初,甚至在糖代谢异常早期,就已经开始出现肾功能损害,但由于初期症状不典型,极易错过早期诊断,导致肾功能每况愈下,理想的治疗方案应兼顾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尽量选择不经肾脏代谢的药物,在治疗早期就重视肾功能安全;同时,母义明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每年至少定期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果已有眼睑、下肢浮肿等典型肾损害症状,应尽快去正规医院全面检查。

全球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婴儿被“治愈”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一位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女婴成为首例被“功能性治愈”的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功能性治愈是指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表示,这一消息为在儿童中治疗艾滋病带来了巨大希望,期待开展更多研究,确定这一突破性进展是否能够复制。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 2011年,全世界新增加了33万名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在15岁以下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只有28%能够获得治疗。

面食中含铝添加剂将被限

近日国家卫生部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13种含铝添加剂中3种撤销,9种被建议减少使用范围。早前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含铝食品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面粉及其制品是我国膳食铝的主要来源,北方地区居民由于面食消费量大,有60%居民的铝摄入量超标。面食含铝量最高,其中面粉、馒头、油条含铝最多。铝并不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而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通常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铝在人体内存在蓄积效应。成人摄入铝超标与老年痴呆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此外,儿童对于铝的耐受能力更低,长期过量摄入会对儿童的骨骼和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数据

绿茶和咖啡可降低中风风险约两成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和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经常饮用绿茶或咖啡者与不饮用者相比,中风风险约低两成。这可能源于绿茶的血管保护效果和咖啡的血糖改善效果。研究小组对约8.2万名45~74岁日本公民进行了为期1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与完全不喝者相比,每天喝1杯以上绿茶者,患脑出血的风险低了22%~35%,在中风风险方面,每天喝2~3杯以上绿茶者要低14%~20%。饮用咖啡方面,每周喝1~2次以上者患脑梗塞的风险比完全不喝者低了13%~22%,在中风风险方面,每周喝3~6次以上者要低11%~20%。

全球3.6亿人有听力障碍 半数可预防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更多人面临听力损伤问题。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全世界有3.6亿多人有听力残疾。每三位65岁以上者中就有一位患听力损伤,全球总计1.65亿此类患者,还有3200万听力损伤者为15岁以下儿童。感染是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包括过度噪声暴露、耳朵或头部受伤、老龄、遗传原因以及使用损伤听力的药物等。约半数听力损伤可以轻易预防,而且许多人可以通过及早诊断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而得到治疗,如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助听装置。

每周快走7.5小时 可延寿4.5年

当你为没时间健身、缺少运动而苦恼时,不妨试试让走路为你带来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一项运动长寿经:每天坚持做少量运动可以增寿。如果每周都能快步走75分钟,那么比完全不运动的人,在40岁之后寿命可以延长1.8年;75分钟只是一个最低水平,如果每周能快步走450分钟以上,则可以延寿4.5年。运动增寿这一定律适用于不同体质指数的人群,不论是普通体重者、超重者或肥胖者。从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上来说,步行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观点并不科学,因为刚进食后立即运动,不利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因此,晚饭后一小时再去走路比较适宜。

禽流感治疗方案范文4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的常见病,病毒性感染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病毒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物学等学科研究的发展进步,人们可通过多种先进的技术诊断病毒感染,也不断有新的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被开发利用,使某些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1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感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至今对hRSV的防治尚无特异措施。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是利巴韦林(病毒唑)。利巴韦林属于核苷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体外试验可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的复制,作用机制不甚清楚。目前认为它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麻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时将此药与甲泼尼龙联合应用,还观察到它对SARS冠状病毒(SARSCoV)或称SARS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一般用量10~15 mg/(kg·d),重症30~40 mg/(kg·d)。口服用药可有消化道反应、头晕、皮疹,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免疫抑制及肝功能异常。临床给药途径国外报道主要为雾化吸入,每天持续12~20 h,疗程3~7 d,疗效为多数人肯定。但也应注意其对血液系统有副作用,还可能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近年有人报告,用高浓度利巴韦林每日3次每次雾化2 h有效 [13]。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

陈慧中,女,研究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学系;1982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研究生院医学硕士学位。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进修。从事儿科工作三十多年,专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中华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等职。发表文章数十篇,并参与编辑专业书籍数本。Email:chenhzcip@yahoo.com.cn。道感染病原,所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及感染人群分布特征均与hRSV感染相似。目前对hMPV的防治也无特异措施。一项体外研究显示利巴韦林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抑制hMPV复制,这可能适用于hMPV感染的高危人群[4,5]。

2 流感病毒(含禽流感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具有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广大易感者对新亚型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目前尚缺乏针对性强的高效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以及人们对流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甚至误以为流感就是重感冒,使失去预防和发病早期治疗的关键时机,这诸多因素都促使了流感疫情的蔓延。目前有两大类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一类是M2膜蛋白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另一类是近年问世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NAI)扎那米韦(zanamivir)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属于抗 RNA病毒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作用在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其机制是阻滞流感病毒M2膜蛋白离子通道,使M1蛋白无法与核糖核苷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解离,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也就无法启动。金刚乙胺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比金刚烷胺强4~10倍。乙型流感病毒因其缺乏M2膜蛋白,故这类药物对其无效。这类药物口服吸收率均在90%以上,药物在鼻腔分泌物、唾液、肺中分布较多。金刚烷胺能刺激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晕、焦虑或抑郁、失眠、易激动、共济失调等,发生率约10%;金刚乙胺副作用相对小,发生率仅2%。药物毒副作用与其血浆浓度高低直接相关,高血浆浓度的金刚烷胺还可能引起幻觉和惊厥,这在小儿尤其要注意。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片剂和糖浆剂型,1岁以上小儿剂量5 mg/(kg·d),分2次口服,疗程5~7 d。9岁以上200 mg/d,分2次口服,连用5~7 d。M2膜蛋白离子通道阻滞剂除毒副作用外,耐药性也是一个问题。耐药可在治疗期迅速发生,约占治疗患者的25%~35%。耐药机制是病毒株突变导致M2膜蛋白的某一氨基酸发生变化所致,此外耐药也可以是天然固有的。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和耐药问题限制了这类药物在儿科临床上的使用。用药后也不能减少并发症,故在儿童流感的防治选择上,不作为首选。

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很少受病毒抗原变异的影响,属高度保守的活化区,通过其活性裂解病毒结合物末端的神经氨酸残基,有利于病毒从感染的宿主细胞释放,并避免释放后的凝聚,从而促进病毒在分泌物中扩散和传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则选择性地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NA,使病毒难以完成释放,并促成已释放的病毒相互凝集,继而死亡,使病毒扩散受到抑制,对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目前获准用于临床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其中奥司他韦(达菲)已在我国被批准使用。有学者研究证实在发病早期(36 h)内应用奥司他韦可缩短病程平均 1.5 d,病情严重程度减轻,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减少40%,可快速缓解流感症状。儿童推荐用法为1岁以上儿童口服奥司他韦2 mg/(kg·次), 每日2次, 连服5 d。应在起病36~48 h内使用。延长疗程并不能提高疗效,相反可能诱生耐药菌株。口服该药不良反应轻微,包括恶心和呕吐,症状为一过性,其他不良反应有失眠、头痛、头晕、腹泻、鼻塞;但最近国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值得引起关注。有研究证实,扎那米韦可减少禽流感病毒向肺组织的扩散,完全阻止病毒向脑组织扩散,可用于治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降低病死率。奥司他韦亦可有效的治疗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的小鼠。总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出现是流感(禽流感)病因治疗领域中的一个新进展,尤其对5岁以下儿童或肺部有基础疾病的高危儿童,病程早期使用NAI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利巴韦林有抗流感病毒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故不主张使用[6,7]。

3 巨细胞病毒感染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可引起小儿巨细胞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新生儿先天性hCMV感染可发生黄疸性肝炎、先天性巨结肠、小头畸形等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hCMV可引起严重肺炎。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表现不典型,常被延误诊治。hCMV是双链线状DNA病毒,目前临床应用的抗hCMV药物主要是开环核苷类药物更昔洛韦(丙氧鸟苷,GCV)。GCV为抗 DNA病毒药物,在病毒胸苷激酶和细胞蛋白激酶作用下转化为活化的三磷酸型(GCV三磷酸盐)时具有抗hCMV活性,能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而干扰病毒DNA复制。活化型GCV在hCMV感染细胞内浓度比非感染细胞高100倍而具有较高靶细胞选择性,并能在细胞中持续存在数天。GCV是儿童严重CMV感染的一线用药,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截至去年4月仍未正式得到GCV用于儿童CMV疾病的认证。GCV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多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皮疹、发热、心律失常等。在低剂量用药时是可逆的,而在高剂量时常不可逆。动物研究还发现GCV有致癌和致畸潜在危险。GCV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6%,治疗需静脉给药。儿童静脉用药治疗方案尚不统一,由于儿童GCV的药物动力学与成人相似,一般可参照成人方案给予二期疗法。诱导治疗:5 mg/kg(静脉滴注l h以上),q l2 h,持续2~3周;维持治疗:5 mg/kg,qd,连续5~7 d,总疗程 3~4周。诱导期定期监测尿排毒情况,尿排毒阴性后即可转入维持治疗。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黄疸明显加重和肝功能恶化、血小板和粒细胞下降≤25×109/L和0.5×109/L或减少至用药前水平的50%应停药。粒细胞减少是可逆的,一般在停药后5~7 d内恢复,重者可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若需再次治疗,仍可使用原剂量或减量。磷甲酸钠(Foscarnet,FOS or PFA)为焦磷酞胺类似物,属非核苷类抗病毒药,于1991年得到认证。它对EBV、CMV、流感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用于GCV产生耐药时的替补。口服吸收差,必须静脉给药,体内分布广泛,分布于脑脊液、骨、肾、肺、心脏等,由尿中排出。最大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亦可有贫血、低钙、高磷血症、血栓性静脉炎、发热、头痛等[8,9]。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41846.

[2] 鲁继荣, 乔红梅.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治疗[M].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16): 12061209.

[3] 照日格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治疗概况及展望[J].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4(6): 403404.

[4] vandenHoogen BG, deJong JC, Groen J, et al. 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meta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J]. NatMed, 2001, 6: 719724.

[5] 陈慧中, 钱 渊, 王天有, 等. 偏肺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5: 383386.

[6] 陆 权.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治疗[J]. 中华儿科杂志, 2002, 43(2): 8486.

[7] McNicholl IR, Mcnicholl JJ.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Zanamivir and Oseltamivir [J]. Ann Pharmaco therapy, 2001, 35: 5770.

[8] 刘 丽, 鲁继荣, 乔红梅, 等.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49例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07, 25(7): 544546.

禽流感治疗方案范文5

企业未来的发展,只有以客户为中心,赢得客户信任,才能让市场越做越大,才能让每位员工的信心越来越足,唯有如此,企业和员工的价值才能够得到同步的提升。

自沈阳伟嘉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企业创造持续成长,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服务,为员工创造机会和未来,为社会创造就业和税收的核心价值观和把服务送到客户门口的服务理念持续发展着,不仅总部建立了:400热线、短信平台、行情资讯、专家现场及远程诊治、培训讲座、高峰论坛、猪品惠、手机报等,为客户服务,沈阳伟嘉现已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讲师团队,该团队建立了配种师培训班,并在全国展开免费招生培训,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为客户带来了养殖福音,提高了客户养殖技能,和配种率,增加了客户的收入,沈阳伟嘉还建立了,微信平台,专人控制,可以让客户在微信平台与公司进行直接沟通,使客户的建议或意见、养殖问题、动物疾病直接反馈公司,以便公司直接解决客户的难题,我们的微信平台每天都会发送公司的新闻和最近流行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案,客户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疾病,及时预防,正确治疗。

公司为了更好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后台成立了市场服务部、市场运营中心、和市场体验中心,来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全面的服务。

禽流感治疗方案范文6

2010年1月26日。为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北京市政府在医疗卫生科技领域启动了“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并具体分三阶段组织实施。其中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第二阶段为2013-2015年、第三阶段为2016-2020年。至今。一期工作目标已顺利完成。3年来。通过聚焦市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等相关委办局形成联动。密切合作、协同推进,以项目引导的方式集聚首都医疗卫生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科技支撑体系。已形成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的科技攻关与管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之路,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向临床转化,让科技更多地服务于民生健康。

加强顶层设计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编制历经一年多时间。针对重大疾病的筛选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的科技支撑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征求百余名医疗卫生领域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讨论,以“四高”为标准(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科技在疾病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程度高)筛选出严重影响市民健康的“十大疾病”作为医疗卫生科技工作重点。据悉。这十大疾病(即肝炎、艾滋病、结核、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四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宫颈癌和乳腺癌、抑郁症、慢性肾病、脊椎和骨关节病等六类重大慢性病)患病率约占疾病构成的75%以上。死亡率约占死因构成的70%以上。

随后,为充分调动首都优势医疗机构科技力量。北京在全市范围内遴选首都十大疾病领衔专家。建立十大疾病科技支撑体系。目前。已形成12位领衔专家和80余名核心专家组成的十大疾病专家团队。以“3、5、2”模式构建了由88家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研究示范网络(每个疾病领域按3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构成研究示范网络)。实现了人才、信息、病例资源、成果等全要素整合。覆盖“科技创新、技术评价、示范推广”的全链条。为科技攻关工作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方案的实施使得北京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大规模疾病研究公共基础平台。其中“十大疾病临床数据库和样本库”是全国率先启动的、遵循国际标准的临床资源平台,由京1213家医科院所参与建设,目前约保存临床信息2.8万例、样本23万例,可为疾病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新药研发与评价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原始性创新资源、基础资源和技术支撑;“六类重大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是全国首次大规模同步开展的集六类慢性病为一体的流行病学数据调查工作。可科学、全面地反映北京市六大慢性病发病、死亡以及危险因素等相关状况。为首都慢性病防治规划、政策和干预策略的实施及慢性病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突破国际前沿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实施以来,十大疾病的前沿创新研究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后筛选出以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生物芯片、结构生物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代表国际医学前沿领域的十大研究方向并组织相关研究工作。

其中,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在世界上首个解析了NAT家族蛋白UraA的晶体结构和枯草芽孢杆菌内蛋白酶体调节亚基MecA-CIpC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2篇,其研究成果将为新型抗癌药及老年痴呆预防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靶点线索;北京大学饶毅团队分析了ToM和共情两种行为由基因控制的程度,提示基因与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影响人类共情的神经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领导其团队正在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肺癌自身抗体标志谱的、用于肺癌诊断和预后的检测技术方法。对提高肺癌诊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贺勇教授研究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前期(轻度认知障碍)在全脑网络水平上功能整合的下降,其在《Biological Psychiatry》,为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早期辅助诊断的影像标志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升了我国认知神经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团队发现并初步验证了4个新型血液肿瘤标志物在血液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将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的通用性提高到90%以上。

同时,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落实“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在国际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科学家,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共培养9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7位科技新星。以及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

推动科技惠民

2011年7月,制定并北京人健康标准——“北京人健康指引”34条,编辑出版《北京人健康指引》指导手册;2012年初,由10位院士审定、推荐,1000余位专家参与编写的《健康大百科丛书》与广大市民见面;针对北京市居民慢性病威胁。开展口腔疾病防治、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防治和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阳光长城计划等,2011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到73.7%。

一期工作开展以来。加强了成果产出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以学术水平高、惠民效果好为标准。从已形成的科技成果里评选出“十大创新型科技成果、十大惠民型科技成果”。

肝炎领域。制定了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纤维化的诊断界值。被纳入《中国乙肝防治指南2010更新版》,为今后临床诊断乙肝纤维化提供了充实的科学依据。对乙肝药物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推动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提供了数据支撑。制定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使病死率从“十五”期间的51.7%下降至27%。

艾滋病领域,建立了中国首个大规模的MSM(男男同性恋)高危人群动态随访队列及世界最大最全面的HIV急性期感染者队列,研发了用于HIV感染的核酸集合检测方法。使检测成本从每份1000元降低至20元。采用国产抗病毒药物,优化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价廉、效优、毒副作用低的艾滋病首选治疗方案。写入2011年新版《艾滋病诊疗指南》并在全国范围推广。节省相关医疗费用上亿元。

结核病领域。建立抗结核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和监测平台,参与国际多中心项目,开展氯法齐明及吩嗪类药物等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世界上第一次采用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RCT)评价奥司他韦和中医药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内科学年鉴》,获得国际认同。成为“传统医药走向世界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心血管疾病领域,搭建北京急性心梗信息监测平台,获得了北京人群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基础数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策略》共识方案。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心血管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率先报道“单导管”法和“2C3L”术式并系统建立了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的技术和方法。

脑血管疾病领域,制定“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诊疗质量控制规范”,并成为卫生部推荐性行业标准。

糖尿病领域,在全市36家医院进行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建立了北京市糖尿病高危人群队列,开发了生活方式管理软件,从而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规范及个体化的管理。

慢性肾病领域。建立IgA肾病患者信息网络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全国血液透析登记系统,为国家医疗政策和保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控制与监督提供平台。

精神疾病领域,制定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社区康复技术并向全市16个区县进行推广,成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绩效考核指标。

脊柱和关节病领域,制定的“脊柱外科导航技术临床规范”、“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已成为卫生部行业标准。导航技术的应用使脊柱外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精确性由41%~87%提高至97.16%。针对严重复杂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研发关键治疗技术。使其畸形矫正率由国际上48%提高到70%以上,手术水平居于国际前列。

创新机制体制

以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决策机制,强化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强调医学研究不同阶段由不同科技计划支持。实现了“基础研究一前沿技术研究一临床研究一成果推广”全链条覆盖。总体形成以“十大疾病”为重点,各研究链条有效配置、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科技计划项目储备库制度,实行“及时组织、及时议定、及时入库、适时启动”,形成常态化的项目组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