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化学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17-03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部分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就像一盘散沙,难记、难学。另外,该选修教材中部分内容涉及大学知识,如杂化轨道知识、手性分子等,空间想象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很难适应,大多数大学教师也并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导致教与学的脱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2007)与大学《有机化学》(曾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以供中学、大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参考。

一、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对比

由上表可见,大学与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和延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大学要求更高。如第一章有机物的分类中,大学增加了杂化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硫醇、硫酚、磺酸;第三章对醇的学习,大学增加了醇的命名等。

(2)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学习,大学要求更细。如第二章烷烃的化性(氧化、热裂、卤代)、炔烃的化性(亲电加成、水化、氧化、炔化物的生成及还原),第三章醇的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亲核取代,与卤化磷、硫酸、硝酸、磷酸等反应,脱水,氧化,催化脱氢),第四章氨基酸的性质(两性,等电点,氨基酰基化、烷基化,羧基反应,与茚三酮反应)等。

(3)大学对有机物结构特点的学习更复杂,如第一章对碳原子成键特点的学习,大学结合轨道重叠图例、轨道波函数、氢分子轨道能级图更详细地介绍共价键的成键特点、饱和性和方向性,甲烷的SP3杂化等。

二、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得知,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点较多,其衔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沉没式。在高中教材简单介绍而大学教材未涉及的知识的衔接方式可称为沉没式。《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编写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板块会补充一些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内容,这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也使教材更有广度。如在科学史话中介绍碳价四面体学说的创建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介绍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的方法,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性等。这些内容考试不作要求,学生浅尝即可,却能拓宽知识面。

2.接近式。高中有些知识点在理论解释上已接近大学水平,但在练习上大学要求更高,这些知识的衔接方式称为接近式。《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如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的SP3、SP2、SP杂化等,其难度已接近大学程度,将这些内容提前放在高中学习,让学生更早了解,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生长式。在高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知识点的外延,增加其内涵,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各方面的属性,或进一步抽象出更为本质的属性,这种知识衔接方式称为生长式。如在高中通过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来介绍共价键的形成,而在大学则是结合轨道重叠图例、轨道波函数、氢分子轨道能级图更详细地介绍共价键的成键特点、饱和性和方向性;在苯的同系物命名时,高中简单介绍二甲苯的“邻”“间”“对”的习惯命名和系统命名,大学则拓展到三甲苯的“连”“偏”“均”的习惯命名和系统命名。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分散学习上升到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质,以便在各种情境下都能够灵活运用。

4.跳跃式。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是高中未曾涉及的,这些知识的衔接方式称为跳跃式。如有机物的构象、构型,烷烃卤代反应和烯烃反应的历程及其规则,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的解析等。这些内容使学生学得更深、更广、更扎实。

三、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衔接教学的对策

1.联系实际,激活沉没式知识。沉没式知识在高中教材中所占比例少,涉及的内容只作补充性材料,对后续学习并无深远影响,因此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很低。而大学教材缺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学习起来稍显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补充一些趣味性知识,激活高中所学知识,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2.练习巩固,强化接近式知识。接近式知识在高中教材已作详细介绍,但涉及的练习难度不大。在大学阶段,对于接近式知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复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等方法,并逐渐加大练习的难度,强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如学习烯烃命名时,可先让学生回忆烯烃的命名方法,完成一些简单的烯烃的命名,然后着重学烯烃的命名,使学生的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3.注重本质,整合生长式知识。生长式知识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的介绍,但受到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的限制,高中学生对这些知识还不能全面理解。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融入新知识,并通过列举各种不同的实例,从不同侧面进行解释,抽象出这些知识的本质属性,整合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如学习单烯烃时,学生通过分析单烯烃官能团(双键)的形状及其电子云分布特点,知道烯烃容易给出电子,也就是容易被缺电子(如卤素、路易斯酸)的物质进攻而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反应取向符合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但有过氧化物存在时,氢溴酸与不对称烯烃起加成反应时,反应取向是反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烯烃的本质。

4.巧妙拓展,掌控跳跃式知识。跳跃式知识在高中并未涉及,所以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陌生的。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全面分析,归纳出该类知识,然后结合生活实例、故事等,逐渐呈现知识点,再利用形象的语言,对知识进行深入的解释,使知识的陌生程度掌控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进而得到拓展和深化。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2

为何有机化学让相当多学生望而生畏呢?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合十年的教学经历得出以下几点浅显原因。

一、有机化学接触的时间短

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学习化学以来,除了在必修二中有一个单元的有机教学内容外,学生学习的都是无机的内容,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的基本思路、方法都已经习惯了。打个比方,无机化学就像是一熟人,哪怕换了件衣服或发型,见了自然熟悉亲切;而有机化学则是一陌生人,来自另一个星球,学生心理上会有些排斥。

二、有机化学学习的时间紧,大多内容复杂繁多

有机化学基础是普通高中化学的选修模块,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以下内容:

引言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五章 进入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结束语 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物质种类多。就烃这一部分就涉及烷烃、烯烃、芳香烃。其次,概念、反应类型、有机物实验方法以及物理上的光谱分析较复杂。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要学习内容繁多的一本教材确实不太容易。

三、必修2有机部分的教材编排不够合理

个人认为,必修2有机部分应该是选5的一个铺垫和预热。但必修2第3章里有机内容基本上是以常识性知识和典型物质为主,编排过于单薄而且不成系统,没有涉及类的思想。物质之间也难以连成线、形成面,缺乏对有机物学习思想的渗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弱化了铺垫和启下的这种功能。

那么,怎样使学生喜欢上有机化学基础且学得轻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学习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和谐共生的一种活动。

(一)教得得法,教得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怕学生有畏惧情绪,只要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能够迎难而上,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1.整合教材,合理利用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基础中设计了大量的教学实验,都有非常明显的现象,对提升学生的兴趣有很好的帮助。

2.教材里的资料卡片、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不同形式完成,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3.人文思想的渗透让有机化学更有生机活力

有机化学基础中有大量的化学史和化学趣事,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可谓是一举数得。如苯的结构的发现等。

4.精确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是“严格按课标要求,不越雷池半步”“不越位,不拔高”“只用减法,不用加法”。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应把教学侧重点从对知识点的深挖、迁移和拓展层面,转移到通过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不增加学习难度。

5.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有机化学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迁移发散的思想。

(二)学得巧妙,学得高效

1.掌握学习有机的基本方法

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每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分类归纳每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如在“烃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识是以官能团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学习衍生物时,要首先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去推断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质进一步验证其结构,充分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关系。联系结构,记清性质。对比种类,记准性质。举一反三,用活性质。其次通过实验加深对这一类有机物性质的理解。

2.后续知识要及时与前面相关知识联系,使内容结构化

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整理是高效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比如,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种类有哪些?等质量或等物质的量烃燃烧耗氧量问题,水浴加热的实验有哪些?温度计使用等。要不时总结汇编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3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4

一、有机化学教学现状

1、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化学课程中最难学习的是有机化学。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有机化学的内容繁多,学生学习跟不上;二是因为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大都是教师按照教材编写程序讲授,缺少与学科发展趋势的有效结合,使得授课内容过于单一,知识面狭窄,缺少变化,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拓展学科视野。

2、教学手段单一

现代课堂教学出现两种鲜明的教学手段:年轻的教师大多都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多教学速度快,很多时候PPT画面一闪而过,学生对知识很难记牢也容易疲倦。对于教师来说既要备课又要做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压力自然也会增加。而对于年长的教师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借助于板书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图像直观的感受力,很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形象生动地为学生显示出来,导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还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3、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有机化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学习有机化学一定要做好实验,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最终更好地掌握其内容。同时,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然而,长期以来对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重视不够,造成有机化学实验作为附属课程得不到重视。很多院校实验教学只开设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创造性实验,同时实验课学时数相对不足,学时没有充足时间完成复杂的实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时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1、改进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教材改革,学生在大学期间阅读最多的是教材,好的教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结合各学校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有各自特色的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处理好系统与重点内容,理论与应用的辩证关心,把握教学内容的量度。即强调基础理论又突出各自专业的特色,增加学科前沿性和教学实用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

现代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首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启发式教学。启发式互动教学从小课堂过渡到大课堂是势在必行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结构。启发互动教学不在于学生的多少,而是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衔接,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同时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检验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标准是学生的“学”。例如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教学观察,化学专业的学生很少能说出化学在人类文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发展。因此,给所有学习化学的学生布置的一个课外作业就是了解化学发展史。每个学生查一阶段时间内化学发展历程及作用并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相关化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对原有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基础技能的培训,包括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其二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由教师给定课题吸收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试验经费,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小组,给学生更多自,加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后是完善实验考核方法。以我们学习化学系为例,对实验考试做了进一步调整,将平时实验成绩比例增大,占该课程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同时明确规定具体实验考核标准,促进学生重视实验课程。

三、结语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5

一、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规划课程建设

根据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省会,面向河北,辐射全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河北省要实现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把石家庄市建成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药都”的实际,我们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制药等行业作为主要服务面向。有机化学是化工系化学制药、药物制剂、精细化工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此,我们课程组教师多次到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以岭药业、石家庄炼油厂、神威药业等企业调研,确定有机化学在生产中应用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制定出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及课程培养目标,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从事化工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培养能力、突出实用”为原则构建教学体系

1.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高专特点,针对各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专业各有侧重,并突出专业特色。制药、制剂和精化压缩脂烃的介绍,加重立体化学、糖类、氨基酸等知识的描述,增加萜类、甾族、硫醇、硫醚、磷脂等与医药相关的知识。在对映异构和杂环化合物、生命有机化合物等内容上要结合生产实际作为重点。而环保专业则可淡化,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鉴定方法上有所加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一条主线贯穿有机化学教学过程

有机化学的主要特点是知识体系庞大,教师必须根据专业特点,遵循大纲的基本要求,不拘泥于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总结出贯穿有机化学教学的主线,即把结构―反应规律―反应活性连成一线,围绕主线精讲各章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通过几个章节的训练以后,再学到后面章节的内容时,学生自然就会根据结构分析新化合物的性质,从而达到“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的目的。

3.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为工学结合打下基础

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生产实例,有助于学生建立应用的概念。例如讲授烷烃的裂化反应、醇与硝酸的反应、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我们分阶段带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授部分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了有机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的设计是以基本技能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应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训练主要有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等,还要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改革训练环节,更新实验内容,将传统的有机实验整合为认知实践、综合实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

认知实验:参观学校的中试车间,到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炼油厂、石家庄油漆厂等实训基地参观;在实验室完成萃取、蒸馏、回流、重结晶等实验。由实训车间专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共同辅导。

综合实验: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之前,教师讲解;实验中,两名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及时回答和处理学生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实验,教师要指导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实验完成后,分组评定成绩。

岗位实践:由特聘为课程指导小组成员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共同讨论,采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题目,在中试车间和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以学生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辅导。

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在我们中试车间进行的多个实验就是一个小型的企业生产过程,强化了有机化学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以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到多省、多家制药厂、精细化工企业就业,反映良好。同时开放实验使得企业技术人员、实验教师、理论课教师组成一支知识覆盖面广、技术全面、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对学生的开放活动组织、技术指导全面把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通过实验引入有机化学理论

有机化学实验起到了研究有机化学特性规律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出有机化学理论,再用理论去进一步指导实践。

2.课堂引导与课外辅导、讲座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有机反应要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介绍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不仅局限于课堂,要了解有机化学理论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对于有机反应中的新工艺、新技术,邀请企业专家结合就有关内容进行课外讲座;或播放相关生产操作的录像。以上深受学生欢迎。

3.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

对每一节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实验现象、已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常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同时让学生参与交流,对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确定各自的优缺点,并组织学生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讨论,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理论教学与实验室开放、产学研相结合

我们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开放实验室,与企业密切结合,让学生在学校的中试车间进行小范围的生产操作,进行生产实践,是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变为技能的最佳途径,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收效。

5.自制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能反映有机化学的特点,对于难以理解的结构和机理采用立体形式加以演示,学生容易理解。除了主课件外,配有模型、图片、实验录像等。

6.丰富网络资源

在校园网上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章节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辅导,指导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7.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和相关资源

利用已有成熟的教学资源库,加大丰富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期刊和网站,使其了解与有机化学联系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知识。

五、考试方法的改革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6

关键词:基础教学;现代教育;特点;运用

机械基础及自动化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的一门基础课,旨在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提供服务。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包括机械转动、常用机构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需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机械基础及自动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难点。

1.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很大的关联

如果数学、物理学得较差的学生学这门课就会相当吃力,特别是在工程力学部分,其中的计算知识都包含数学和物理学科的知识。

2.机械基础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很强

它与现代的机械工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实物进行演示来达到教学效果。而在传统的机械教学中都是以教学模具、实物教具和大量的教学挂图等工具进行教学的,但是因为这些模具数量不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触及和看清楚,因而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机械基础教学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机械基础教学中是必然的。

1.采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方法可以实现有效的直观教学,把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的形式,然后在大屏幕的计算机中向学生呈现,教师再慢慢地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幻灯片来看清、学好课堂知识。

2.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感性认识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很多的实验来描述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性认识方面,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实验现场甚至进行假期实习等等。

总之,要想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及自动化这门课,就要采用现代的教育方法,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和实践这门课的技术,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