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1

1.1积极引导中职生快速切人设计主题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时,要想确保中职生可以快速地领会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就要求教师要以最快的速度切人到设计课的主题上来,而在布置给中职生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对这些任务进行细化,如有可能,应量化成为中职生每天完成的工作程度和详细步骤。举例说明:对于减速器的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形式让中职生先参观减速器,以对它形成一个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将设计的思路、方法以及步骤进行反复地讲解,同时充分地运用着课程的设计指导书这一辅助材料来帮助中职生逐步地完成前期化的设计工作,进人到设计的主题中来。中职生要严格地按照设计任务书当中的规定任务按时地完成。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尽量确保时间的充裕,避免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更要防止因时间紧迫而出现剿窃、抄袭的情况,从而使设计质量得到全面保证。

1.2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整体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地针对不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分组设计的模式,在各个小组内部认定一名组长,这名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相互讨论和学习,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给予解决,这种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可以提升中职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我观念和认知全面融进到整个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小组当中无法得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到最后的大讨论当中来给予解决。这样,虽然学生人数多,但是在小组讨论中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教师指导起来针对性就会加强。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以后的机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3鼓励创新,大胆设计中职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激励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不怕想象错误,只怕中职生没有想法。教师在对中职生设计的评价过程中,时刻对于那些有着创新思想的学生给予积极性的鼓励,这些都是为了确保中职生能够真正地形成独立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对于他们未来的生存、工作和发展都具有实际化的帮助和意义。

2小结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2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民文化 宪法爱国主义 

    “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以后,从长远来看,其政治意义远远超出迄今为止人们所讨论的范围。它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或者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执政党执政模式的变化。从更深人一步说,和谐社会及相关各种目标的实现,会导向政府和人民之间社会契约关系的重建,而这种契约关系的建立和巩固都有赖于一个社会的公民概念以及体现公民特征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加强,有赖于一个公民文化所体现的共识。可以说没有公民文化,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便无从谈起,蕴涵在契约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等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就会被暴力、零和搏弈等前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所取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也会失去其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意味着一种基于公民文化的契约型国家治理制度。缺乏公民意识,也是中国在政治文化上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因此,重塑公民文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紧迫的任务。

一、公民文化的身份认同观

1.公民的涵义

公民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在古希腊、古罗马,公民指的是在法律上可以享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而非公民的奴隶和外国人在法律和社会两个层面都是受到歧视的对象。公民是一种身份,一种作为国家认可的构成成员的身份的符号。17世纪洛克、卢梭等人的天赋人权论使公民一词走向普遍化。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公民定义为:“公民资格指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个人应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意味着伴随有责任的自由身份。公民具有的某些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不赋予或部分赋予在该国居住的外国人的。完全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担任公职权,是根据公民资格获得的。公民资格通常应负的责任有忠诚、纳税和服兵役。”

    公民是法律上的概念,强调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平等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没有奴役,没有特权,也没有歧视。

    与“公民”相对应的是“国民”,与“公民”相对立的是的“子民”。“国民”表明一个人的国籍,而“公民”除了表明国籍外还有更深的内涵,说某人是某国公民,内涵此人与该国其他公民的地位相互平等,拥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了,为什么要加一个“子”字呢?《礼记》中说:“子,谓所获民臣”。按照这个说法,“子民”就是不管内心愿意与否都必须臣服的老百姓,它所衬托的是依附型人格、身份差别,所以,在封建社会,“子民”也可以用“臣民”来代替,“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子民”的真实写照。在当前中国社会的习惯性词语中,老百姓远比公民有位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民文化的缺失。

    2.公民身份与公民文化

    公民身份摈弃了个人身上一切人为的差别,只要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具备了公民身份就会享有基本相同的权利和承担基本相同的责任义务,因此,一个社会公民身份的普遍实现取决于政治的公共性,取决于身份平等的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受到文化传统支撑的身份不平等社会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公民身份的普遍认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民文化,这种以认同为基础的公民文化是一种摒弃了等级特权的的政治文化,它要求彻底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建立一种无论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的法律制度以及对公共权力持有的高度警惕。同时,它还是一种自由的政治文化,在公民文化中,公民们视追求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经济自由为天经地义,它鼓励个性和自我,认为个人的意志、利益、爱好和享受,从最终价值上看高于家族、集体、民族和国家。

    在当代,公民文化渐渐取代传统的血统认同和传统认同成为了当代许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基础而成为世界认同文化的主流,认为公民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化解种族仇杀、阶级矛盾、意识形态冲突这些人类社会在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最终难题的惟一解决办法。在所有的公民文化解决方案中,德国政治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宪法爱国主义”观念显得十分突出。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3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智能化;绿色化;就业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在发展工程中逐步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实现机械自动化改变了工业的产品结构、技能结构并且使得机械工业的生产及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新兴学科,那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研究,但同美欧日特别是日本相比,距离很大,我国起步晚、发展程度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社会事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机械实际制造及其自动化应该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高效稳步发展。

1.1 把机械设计制造与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效结合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高级形态,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人类对机器的看法,机电一体化使得机器不在是冷冰冰的钢铁,是机器拥有了智能化的特点。改变了机器的模式。

1.2 把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大,机械设计制造没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在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乃至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以密集的人力劳动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工厂面临市场的洗礼,实时转型成为工厂生存的关键。机械制造与计算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增加企业抵抗市场洗牌的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1.3 在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网络化

同计算机一样,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机械的制造、组装、推广都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机械成品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网络的作用。

1.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同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前些年,我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牺牲了环境,现在我们正在品尝环境污染的恶果,特别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的侵袭。从食品工业的机械自动化来看,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本身机械工业是一个污染比较强的工业类型,发展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好、投资不多、见效快,是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工业水平,但在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减少耗材,走绿色化、可持续化之路,总之,经济不应该以环境作为代价。

1.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需要较强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因此,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现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只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把理论和创新能力结合,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并不是单纯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本专业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去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涉及到很多专业,正如本论文所阐述的观点,本专业需要的机电一体化、网络计算机乃至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因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求学员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去学习、锻炼,到基层到工厂,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和欠缺,只有把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化”。

现代社会,竞争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机械类专业的就业,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还有生产总监、设备物流管理、开发机械产品、开发仪器乃至武器,甚至一些模具的设计制造,更有甚者CNC工程师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机械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强烈,机械方面人才就要迎来复苏的春天。

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行走,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拼搏,就业也是需要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的,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本保障,因此,在目前形势下,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是非常好的行业。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CDIO工程教育模式;机械实践;融合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也受到了教育界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机械设计这门专业已经在我国各个高校中广泛的开设,这门专业的教学也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机械设计教学的有效性,各个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关于机械设计教学的改革,并将实践教学的改革放在重要位置,一些学校在机械设计实践教学中融入了创新的主题,另一些学校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TRIZ等相关理论,总之,各个学校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大多围绕创新发展来改革,均收到了良好的改革成效。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实践过程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成为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下面就探讨研究性学习与CDIO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融合模式,并将其应用在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些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该种教育模式最早由瑞典皇家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教育专家提出,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完善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该种理念不仅是对欧美20余年改革教学理念的继承,也提出了检验测评的标准。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该种教育理念是以产品研发到运行周期作为载体,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CDIO的培养大纲是以学生的能力为基准,按照学生的能力分为工程系统能力、工程基础知识、个人团队能力以及个人能力四种,CDIO的培养大纲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这四个能力来达到既定的目标。

2.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融合

CDIO教育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践课程间有机知识相关联的教学背景,其计划的主旨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并在这种情景中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现阶段来看,已经有芬兰、丹麦、法国、新加坡、南非、中国在内的五十余所大学加入至CDIO教育合作计划之中,共同完善该种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适宜的课题进行研究,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积极的来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获取到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参与到知识的创造过程中,并从中养成一种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掌握好相关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来已经在我国的各个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传统机械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机械设计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课程设计、减速箱拆卸、机械传动设计等模块,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3.1 学生缺乏主动性

以减速箱拆卸课程为例,该项课程是一门验证性课程,学生仅仅可以在课程中学习到减速箱的安装方式,难以主动的投入到方案设计过程中,且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会涉及到相似的装置,因此,大部分学生难以对机械设计的课程产生兴趣,这也是教学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

3.2 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行的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种束缚,大多数的实验设备都是模型,学生虽然可以了解到模型的结构,但是难以动手实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加上组织形式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

3.3 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限

现行的实践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都难以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学生对于设计的对象都不熟悉,加上考核方式的限制,学生之间很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更谈不上创造能力的提升了。

为了提升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研究性学习模式与CDIO教育模式相结合,以便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4.融合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融合思路

4.1 实践教学项目的确定

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的确定是将融合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基础,根据我国高校机械设计教学的现状,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1 自动执行机构设计

自动制定机构设计的内容以伺服电机模块为主,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设计领域,并确定执行机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搭建实物和设计方案参考,在设计完成后,要求学生交出完善的分析报告,以便更好的考察学生求解和分析的能力。

4.1.2 机构创新设计

机构创新设计是实践教学项目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构思好机构方案,并按照结构简图,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报告做好设计,提升学生的机构创新能力。

4.1.3 小型铣床设计

小型铣床设计包括控制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进给机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铣床的设计中,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机床,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选择。

4.1.4 工业机器人设计

工业机器人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供零部件的设计方案、控制分析方案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类训练,掌握相关的零部件设计知识。

5.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置,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机械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可以根据研究性教学模式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甄选不同的课题进行单独研究。

在实践开始前教师要拟定好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计划,同时教师也要设计好问题,以便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选题也要严格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并要求学生按照这些选题来寻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相互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辅助解答,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以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强化对课题内容的理解。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防止代工偷懒行为的发生,此外,也要控制好实践的时间,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

6.结语

研究性学习和CDIO教育模式都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在CDIO不同阶段中融入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机械设计的教学效果,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以便实现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江帆; 张春良; 孙骅; 王一军; 区嘉洁.融合研究性学习与CDIO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论文].2010,08(15)

[2] 杨会霞; 杨文堤.研究性学习模式与机械设计类课程的教与学[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8(30)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5

机械设计具有自身的程序,图1为设计的基本程序。图1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防范

目前,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材料、力学、热处理、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机械零件、机械CAD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教学内容较散,且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多重复,如机械设计学科中有一项螺纹连接的相关教学内容。可见,教学范围与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不相符合。又如,减速器的类型、样式和设计参数要求,和机械制图中的减速器设计相关知识存在较高重复率,不仅在学科的学习层次上造成混乱,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1.2与时俱进能力不强

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较强,同时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更新,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机械设计教学应当满足工程性和技术性需求,同时也应当具备系统性。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学科紧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将传统的设计技术进行时代元素的融入。如今,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教学中的设备结构、设备强度和运动学等技术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力度也较大,使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教学很少涉及。尤其是安全、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导致机械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产需求。

1.3教学方式落后

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的教学仍然采用讲学通用的原则,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采取理论知识记忆的灌输性传统学习方法,而对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教学涉及较少,仅仅加深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解。同时,缺乏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以及讨论启发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严重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当对机械设计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2创新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的学科教学内容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如今,很多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明确。所以,机械设计教学中应当遵循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学习原则,可采取重点学习、部分理解等方式。首先,教学内容要清晰精简,要精简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知识重复。同时,在学生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注重实践运用的教学环节,不但要适度融入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其课程。其次,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将其中关联性与联系性较大的知识急性整合学习。最后,在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增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重点性,还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可以增设以电、液为动力的机构组合,结合实际的典型机械等新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现代机械,以适当前生产实际需要,方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推广。

2.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时,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结论的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讲解时,融入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体现机械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现代性。

2.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相关院校的招生多是面向全国,导致各种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基础不一。因此,要不断创新如今的机械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直观教学,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各类种机械、机构、零件、部件、图纸,提高学生相关知识或原理的实践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以及录像等现代教学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软件系统,开展机械设计的现代化、立体式教学。此外,教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应当尽量减少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论推导,运用例证讲清思路,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增加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是一门较注重实践运用的学科,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如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图2为机构简图的绘制步骤。以四杆机构为例,结合日常见到的筛东西、磨豆腐等,布置设计任务。在四杆机构的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醒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双摇杆机构分别有什么运动特性,能转化为什么样的运动形式,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这些机构,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任务。一个机器少不了动力,因此课程中增加电动机的选用环节。学生设定自己运动机构的各种参数后,按部就班选用电动机,由此掌握效率等概念,并对整体的机器建立一个大概的认识。电动机选好后,考虑减速的问题。这时,可以引进齿轮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机构重点讲传动比的分配、计算及选用,对于渐开线的形成等和现场应用联系不密切的内容可忽略不讲。带传动、链传动重点讲传动特点和应用。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加入查手册选材料环节,把时间用到应用实践上。

3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机械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作者:李爱军 徐红芹 王红梅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京,罗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6):534-536,539.

[2]钱抗抗.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浅谈机械设计基础的微课开发与实践应用[J].职业,2016,(11):45.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膜自动盖膜机 自动化程度蜗轮轴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估算轴径,选择连轴器

1.初步估算轴径选择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基础,卜祥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表19.1-1,可得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为:;;;;。

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9.3.-1公式,可初步计算轴径,根据已选材料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9.3-2,可选取A=115,得

2.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应选择50mm、允许最大转矩为850的平键套筒联轴器。

二、轴结构的初步设计

根据受力(图1是蜗轮轴的受力分析),应选取圆锥滚子轴承,型号初选30214。

如图a所示,按最简单的结构设计轴,与轴承配合处取直径,与齿轮配合处直径也取,齿轮与轴承之间采用套筒轴向定位方式;查国家标准手册轴承宽度T=26.24mm,端盖宽B=25.5mm。

三、轴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设计

1.轴的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

轴传递转矩

蜗轮圆周力

蜗轮径向力

蜗轮轴向力

根据机械设计原理,联轴器由于制造和安装而产生的附加轴向力:

2.轴的支反力分析

1)如图c所示,在水平平面内的支反力:

由得

由:

2)如图e所示,在垂直平面内的支反力:

3)如图g所示,由于的作用,在支点A和B处的支反力:

由得

3.弯矩及弯矩图分析

1)如图d所示,蜗轮的作用力在水平平面的弯矩图:

2)如图f所示,蜗轮的作用力在垂直平面的弯矩图:

由于蜗轮作用力在D截面上的最大合成弯矩:

3)如图h所示,由于作用的弯矩图:

当上述合成弯矩共面时该轴最危险,该弯矩为二者之和,截面最大合成弯矩为:

4)如图i所示,作转矩图:

四、轴的强度校核

1.确定危险截面

根据轴的结构及上述弯矩图、转矩图,可确定在截面B处弯矩较大,并存在与轴承配合时引起的应力集中;截面E处弯矩也比较大,直径小,又有圆角结构引起的应力集中;截面D处弯矩最大,且有键槽及齿轮配合引起的应力集中,故属危险截面。

2.安全系数校核计算由于该减速器轴转动,弯矩引起对称循环弯应力,转矩引起为脉动循环切应力。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表19.3-17查得抗弯断面系数

弯曲应力幅为:

根据受力分析,由于是对称循环应力,故平均应力

查机械设计手册公式(19.3-2),可得:

切应力幅为:

根据式(19.3-3):

轴D截面的安全系数由式(19.3-1)确定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19.3-5可知,该轴D截面是安全的。

图1 蜗轮轴的受力分析

五、综上设计,可初步设计简易的蜗轮轴,其结构设计图如图2所示。

图2 蜗轮轴的结构设计图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卜祥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机械设计基础,乔峰丽主编,机械工业出版色,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