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范文1
关键词: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人才培养 1233模式
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入内涵发展阶段,各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新生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也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借鉴示范高职院校发展经验,提高学院和专业竞争力,进行专业建设迫在眉睫。
一、绍兴地区汽车服务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2009年,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开始对汽车类专业群进行了规划,并始终“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培养思路进行专业建设。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先后3次对80余家汽车相关企业进行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以及素质要求的调研与分析。
(一)区域汽车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品牌4S店、综合汽车修理厂、汽车用品店、汽车美容店如“雨后春笋”,浙江金昌集团在浙江省内有10多家不同品牌的4S店,浙江广成集团在绍兴就有7家品牌4S店和汽车用品店,各地区多形式的“汽车城”也“应运而生”。
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这些汽车技术服务企业缺少的人才主要包括整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市场策划、汽车检测维修、汽车装配调试等岗位,且这些紧缺岗位的人才82%来自于本地区。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需求
1、专业人才需求量
通过调研了解:71%的企业急需增加汽车营销专业人员,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销售顾问、维修顾问、市场策划等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绍兴地区汽车企业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量348人,随着企业的发展绍兴地区在未来3到5年需要汽车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更大。全省也有类似情况,全省汽车营销专业人员的需求在3400人左右。
2、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
调研发现: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或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进入后市场服务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现有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技术水平偏低、职业素养偏低以及专业毕业生少,76.2%企业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从业员工的学历要求是高职(大专),一些高端品牌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
3、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绍兴地区较为正式的汽车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仅有2家。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招生规模在每年80人左右,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本专业招生规模40人左右;全省有14所高职院校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远达不到人才需求量要求。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
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走访等调研了解,现阶段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占调研企业的50%之多。同时,对毕业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岗位的责任感、吃苦耐劳程度、进取心、对企业的忠诚度、社会活动能力、政治思想素质等人文素质要求也排在了前列。此外,企业还对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系统的汽车专业理论知识、恰当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自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目前,我院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通过近几年不断建设,现已形成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龙头的汽车类专业组群。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诚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的工作精神;综合、全面的工作能力。
(一)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教育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高职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指望在高职教育阶段能够让学生学到终身够用的知识,而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胜任具体岗位的专才,保证学生发展有潜力、后劲足。
通过调研了解到,现阶段绍兴地区汽车类企业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销售顾问、售后顾问、市场专员等岗位需求量较大。因此,我院对销售顾问、售后接待、市场专员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了重点分析,使学生毕业后能达到掌握汽车驾驶技术;掌握现代汽车正确使用和养护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力;具有分析汽车市场机会、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的策划和组织实施能力;具有汽车销售和谈判的能力;具有客户关系维系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等。见表1—3所示。
(二)融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教师实践、员工培养于一体
我院已与绍兴宝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绍兴地区已有4家宝马4S店)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原则基础上,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培养教育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对接。我院作为“宝顺”的人才培养基地,正在筹建“宝顺”实训车间(室)。目前已与浙江广成集团(在浙江省有包括讴歌、现代、马自达、尼桑、别克等9个品牌19家4S店)、绍兴宏盛凯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为紧帖市场办专业,建立由行业主管领导、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我院职业教育的问题和情况,对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案、质量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加以指导。融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教师实践、员工培养于一体,具体见下图2。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范文2
[关键词]学分制 人才培养模式 营销
[中图分类号] G64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111-02
一、以满足岗位能力需求为前提,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培养目标,强调能力培养
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与社会所需接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我们培养的目标。根据社会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强调人才培养的三个面向:面向服务社会、面向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强调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生成。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本专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电气、汽车检测与诊断、企业管理及现代市场营销和汽车保养装潢等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技术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现代汽车及配件的营销、维修接待、售后服务、4S店经营与管理和汽车保养装潢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分为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和汽车装潢与保养两个培养方向。要使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就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安排教学内容。
(二)改进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
为了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做出相应调整,提出了“弹性学制、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同步前进,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争取做到“学做相长”。
1.“弹性学制、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1)弹性学制
本专业实行2.5年至5年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三年),要求学生2.5年至5年的年限内修满专业能力基本学分(130学分)和专业能力特长学分(16学分)者方可毕业。
(2)工学交替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企业的需要安排顶岗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学分制。工学交替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有在校内的理论学习,又辅以校外的实践练习,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融合起来,同时为就业做好过渡,这种一站式的人才培养方法不仅目的明确,而且是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大大缩短了人才的学识向能力转变的周期,让学生更快地成长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性的人才。
(3)教学做一体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尤其是汽车类专业,要求实践性更强,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本专业在“校中厂”和“厂中校”实训基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融为一体。在汽车实训基地即可用传统黑板式教学,也可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理论教学,学生还可以在汽车实训中心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从而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2.扩展学生素质水平,施行选课制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扩展学生素质水平,增加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能够真正地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3.加强专业课程整合,加大横向联系
专业课程的整合也是一种创新,它可以形成新的专业知识结构。正是在不断地整合中,让知识与实践更加有机地联系起来,更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将分散于不同课程中的发动机、底盘、电器各部分组合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实训、汽车底盘构造实训、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实训、汽车钣金与喷漆技术实训和岗前综合实训等课程,这样增加了各种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
4.开展岗前综合技能实训,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安排学生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开展一个月的岗前综合技能实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汽车装潢美容、汽车检测、汽车装配等项目的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奠定基础。目前,开发了汽车技术专业的岗前综合技能实训项目18项。并现已编写《汽车类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教材和《汽车发动机构造实训(机械部分)》教材。
(三)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训教学
老师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专业知识,而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不仅作为引路人,更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施助者,于学生思虑阻塞处施助,饰演好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角色。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是事半功倍的。以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的学习为例,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理论讲解注重使用化抽象为具体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同时,与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相结合,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展示出来。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要注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定期安排汽车专业教师到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鼓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工厂企业中,通过专业实践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如汽车发动机构造实训、汽车装潢与美容技术实训和汽车钣金与喷漆技术实训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动手实训。
(五)改革考试制度,建立新型考评体系
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应与时俱进,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缩小笔试成绩在考试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加入新的考评内容。一是建立校企共同评价体系;二是实现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能力评价;三是增加社会实践学分,并纳入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四是将专业技能认证考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五是将学分制融入考试管理。
二、与企业共同开发、合作共建汽车技术实训中心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新形势下的高级技术人才,走产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之路势在必行,因为它实现了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选择合作企业,将对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校中厂)的建设成功与否有着关键影响,也对能否实现专业教学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选择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建设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将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建成省内先进的实训中心,并成为本地区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2011年8月,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我校与天水羲通集团合作共同建成――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占地10000m2,建有汽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区,汽车修理厂(天水醒龙汽车修理厂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厂)和汽车驾驶技术训练场(羲通驾驶员培训学校分校)各一处。汽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区设有发动机拆装一体化实训室、传动系拆装一体化实训室、制动转向行驶系拆装一体化实训室、汽车电气系统一体化实训室和汽车营销实训室。
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承担汽车构造拆装训练、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钣金与喷漆、汽车装潢与美容、汽车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驾驶技术培训等方面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
三、以汽车技术实训中心为依托,开发实训教材
现有的汽车技术类专业实训教材大多追求通用性,很少考虑到企业生产和实训设备的状况,教材内容与企业和设备情况脱节,导致实训目标不能实现。开发实训教材必须与企业实际生产和实训设备紧密联系,以实训设备状况为基础,将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引入到教材,设置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内容。
目前,专业课题组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汽车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教材,已在2011级汽车技术类专业岗前综合实训中使用。今后,将继续与相关企业合作,陆续开发《汽车底盘构造实训》、《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实训》、《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实训》、《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实训》、《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实训》、《汽车装潢与美容技术实训》和《汽车钣金与喷漆技术实训》等实训教材。
[ 参 考 文 献 ]
[1] 郑树彬,朱文良,方宇,师蔚. “卓越计划”下的城轨车辆专业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设计[J].大学教育,2013,(2):5-6.
[2] 朱飞.我国展示设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J].南京艺术学报,2010,(2):22-24.
[3] 腾凯.卓越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途径研究[J].大学教育,2012,(12):34-36.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范文3
专业技术人才是指通过学习接受某方面技术知识,具备该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2014年9月,该集团围绕改革需要,以有效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水平和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引进和培养高级别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完善并制订了《集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为集团进一步培养好、发展好、储备好,建设一支理论专业化、结构合理化、数量充足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目前该集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总量和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集团的改革发展进程。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目前,该集团从业人员35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高级30人、中级142人、初级116人,共288人。可以看出,该集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平衡。作为投融资类集团,全集团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均只有4名,其中高级会计师中两人为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班成员,产业急需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严重缺乏。而且,专业技术人才多集中在公路产业,多元产业没有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1.从战略高度引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以路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充分尊重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吸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企业董事会决策会议,有效发挥其在企业重大决策、重大投资、重大项目等过程中的参谋、专家咨询作用,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强企的核心作用。
2.落实人才规划,不断拓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按照《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的目标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拓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同时,有效落实规划纲要。一是要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通过开展项目合作、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人才租赁等多种方式灵活引进1-2名高端创新性人才。二是为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平台。吸收借鉴山西科技创新城人才管理改革创新实验区有关政策措施,积极与省属兄弟企业交流学习,以集团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为基础,吸收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探索建立一个投融资管理平台,不断提升集团的发展能力。三是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制度。要充分借鉴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特别是省属兄弟企业成熟的培养选拔人才方面的做法,围绕集团发展要求和现状,首先从现有会计、金融、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探索建立首席投融资专家、会计领军人才和首席工程师选拔培养制度。
3.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和素质。严格执行《集团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中规定内容,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一是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能力。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集中培训、举办高级研修班等平台,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确保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度最少参加一次专业化培训。二是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挂职锻炼,加强与省属兄弟企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项目和基地等平台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建立人才和产业发展互动机制,推动产学研结合。三是加强学风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专业技术人才追求科学与真理,自觉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有效遏制学术造假现象,进一步净化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
4.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观念。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一是通过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和职务,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逐步将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纳入薪酬体系中,充分调动干部职工走专业技术成才之路的积极性。二是探索建立以专业技术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库,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和人才评选表彰制度,逐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积极推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工作。三是每年将人才评价结果与薪酬挂钩,对做出突出或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进行重奖,确保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中有动力、在生活上有尊严。
5.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集团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统筹和协调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各所属企业要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认识,将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并尽快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实施意见。集团公司将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并将其作为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6.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环境。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网络平台、杂志等多种媒介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家和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和集团公司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报道优秀技术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成果,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努力营造尊重技术人才,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范文4
根据国家、自治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精神,以及职称评审管理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对2021年职称改革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围绕“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求”,支持各行业做好人才评价。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人才评价的先导作用,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人才、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倾斜措施。
(二)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自治区正在组织新一轮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对于已完成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并正式下发的职称系列(专业),可按新修订的评审条件执行。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旗县区、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对现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评估,查找出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妨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措施,积极稳慎地进行调整,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四)突出思想政治和品德评价。坚持把政治合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用人单位可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综合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拓宽各类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在更多领域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效衔接职称和职业资格,促进人才融合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申报评审范围
(一)我市所属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
(三)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
(四)公务员(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评审或考核认定职称。
三、申报评审时间
(一)材料截止时间。职称申报评审的学历、资历年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论文、奖项和荣誉等各项业绩成果、继续教育审验卡截止到申报时间。申报工作结束后,不再补报相关材料(申报材料目录见附件)。
(二)进度安排。市直部门和单位(含自主评审单位)要及时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报送(见附件时间安排表)。各旗县区在6月20日前完成高级职称组织申报工作,自评地区和单位在8月30日前完成评审和公示,11月31日前完成核准备案工作,原则上不得跨年度评审。
四、申报评审渠道
(一)为规范职称申报评审及推进电子证书工作,所有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在内蒙古人才信息库(nmgrck.cn)中注册,下载《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并完成线下填写申报工作。申报材料按照隶属关系及相关要求申报。
(二)申报人员,由所在单位将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
(三)中央和其他省区驻包头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市参加评审的,须经本单位同意并由中央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函,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同意后,可进行申报评审。
(五)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把关后,可通过以下任一单位(部门)推荐报送。
1.存放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3.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
4.有条件的旗县区可以在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
5.包头市考务中心社会化服务科
五、政策规定
(一)完善评价标准
1.各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时,要体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际贡献。
2.继续设置论文条件的系列(专业),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业绩贡献及作品创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其人员范围是:盟市及以上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定自治区高校、党校、社科、卫生、农牧林业科研、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档案、图书、文博系列副高级以上职称、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不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的系列(专业),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替代论文要求。其人员范围是: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系列高级及以上职称;各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3.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需评价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
4. 继续教育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通知》(包人社办字〔2020〕227号)执行。
(二)创新评价方式
1.实行考评结合。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等系列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他系列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2.实行以考代评。计算机、外语翻译职称,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出版、通信等系列中初级职称,按国家统一安排实行以考代评,不再进行相应的评审或认定。
3.实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采取讲课说课、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自主评审地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推行网上申报评审。自治区经济系列正高级经济师、统计系列高级统计师等部分系列职称评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
(三)继续下放评审权限
1.下放高职院校、包头广播电视大学高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2.下放中专(技校)、市委党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3.下放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农牧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4.向旗县区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及考核认定。
自治区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骨干示范高职院校高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开展评审。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盟市,由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组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
(四)破格申报条件
1.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直接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考评结合系列,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参加考试,直接参加评审: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其他人才计划入选者;
(4)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5)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含原“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6)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人选;
(7)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
(8)科技成果国家级奖额定获奖人员,或科技成果自治区(省部)级一等奖额定获奖人员。
2.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1)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地区工作,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的额定获奖人员,或者自治区行业一等奖(含原盟市科技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以上的额定获奖人员;
(2)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
(3)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4)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层次人选。
3.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可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采取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由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各申报单位要对申报人员条件及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4.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军队转业干部调入(调整、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后,5年内初次申报职称,可不受职称任职资格限制,比照同等条件人员参评相应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5.上述通过破格申报条件取得职称的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政策优惠。
(五)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职称评聘
1.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档案、图书、翻译、计算机等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实行评聘分开。
2.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
(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
(2)其他事业单位申报职称评审,原则上按照单位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空岗数推荐申报。确需超岗位职数评审的,申报总数应控制在已设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数的5%以内(正高级、高级、中级分别计算)。申报比例以各级主管部门为单位统一衡量。
(3)符合“(四)破格申报条件”的人员不受岗位数额(比例)限制参加评审。
(4)为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评聘管理,对参评人员受聘时间不做硬性要求,由各盟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5)“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基层卫生高级申报和卫生系列社会化评审申报要一并计算申报名额。
(六)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对在旗县区及以下基层农牧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不作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苏木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继续教育学时。
2.打破学历专业限制。在旗县区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在苏木乡镇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的限制,在业绩成果等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破格参加高一级职称评聘。
3.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大专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全日制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在规定的考核认定年限基础上提前1年认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4.经组织选派到苏木乡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教育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实际工作业绩。
5.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的农村牧区基层工作服务经历,鼓励引导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七)实施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大学专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中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副高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考评结合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2.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论文和继续教育不作硬性要求。
3.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到非公有制领域兼职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批准的年限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八)继续实施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职称申报评审时,同等条件下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实绩。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援鄂医疗卫生人员和收治确诊病患定点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免除自治区专业实践技能考试,提前一年参加职称评审。其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且满足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条件的,可不受现有职称取得年限限制,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具体人员范围由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九)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具体评审办法另行印发。
(十)促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按照《关于在部分领域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内人社发〔2019〕20号)以及《2020年关于更新公布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表的说明》,有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聘任,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十一)转系列评审
专业技术人才因工作岗位变动需参加转系列(专业)评审时,按照“先转后评”原则,在新工作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转评新系列(专业)同等级的职称;转系列满1年后,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申报新系列(专业)高一级职称评审。转系列人员参加晋升的,过去的资历连续计算,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
(十二)考核认定
1.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或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出站后继续留在企业的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国家规定需考试的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再进行认定)。
2.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以考代评专业除外),经考核合格,可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职称,不需要进行评审。其中,大学专科毕业、工作满3年的可认定助理级;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1年的可认定助理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的可认定中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认定中级。
(十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另行安排。
六、资格审核要求
(一)单位审核。申报人所在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将所有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二)主管部门复核。各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真实,符合申报条件予以报送;申报材料不完整、不规范,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及时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报人员逾期未补充完整的,视为放弃申报。
(三)由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时限统一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各旗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直主管部门在上报材料前,要将本地区、本部门各系列申报人员花名册在相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三)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评审结束后,通过各自门户网站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七、评审组织要求
(一)评委会核准备案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全区组建的高评委会和自治区直属单位组建的中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各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地区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组建的评委会不得开展职称评审,所发职称信息和颁发证书一律无效。
(二)完善专家评委库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中初级级职称评委库,并及时报送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吸纳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增加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专家以及非公有制组织专家的比例,对专家评委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随机抽选。
(三)报送评审实施方案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和申报材料的审核、整理、汇总工作,制定详尽的评审实施方案(内容须包括申报情况、评审时间、地点、评委会组建情况、评审工作程序、采取措施等情况;另附申报人员花名册、送审表、评委推荐名单等)。在开评一周前向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评审工作。
(四)评审工作要求
1.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控制评审质量,做到好中选优,确保评审的社会公信力,切实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
2.严格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超范围、跨专业受理或评审职称,不得违反规定降低评审标准和申报条件,不得违反评审程序。
3.遵守评审工作进度要求,确有困难不能按期评审的,要提前提交书面延期申请,同时抓紧做好评审各项准备工作。
4.明确评委会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不得干涉专家评审,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
5.加强封闭式入围评审管理,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实行评委轮换制度,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的评委实行轮换,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委,原则上不再担任本年度的评委;自主评审须保证一定数量的非本单位同行专家评委参加;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职称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
6.对在旗县、苏木乡镇中小学、卫生、农牧业、林业、水利、乌兰牧骑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委会评审时,可单独设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五)职称评审结果核准备案和发证
1.各旗县区、自评单位在评审(工作)工作结束10日内,将《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花名册》、公示期间举报事项处理情况及正式核准备案报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同时,将评审数据上传职称管理系统(nmgrck.cn/zcps/login/index.shtml)。
2.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后,制发职称电子证书。评审通过人员登录内蒙古人才信息库查询打印个人职称电子证书。
3.从中央单位、外省市和军队通过组织调动、转业安置或个人自主来我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区外(军队)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评委会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需要换证的,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统一换发职称电子证书。
八、其他事项
(一)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协调落实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单位,采取随机抽查、巡查、复查等方式,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不能按期纠正的,责令停止评审工作,直至取消评审资格,追究相应责任。
(二)严肃评审纪律
1.申报人所在单位要严格审核申报材料,对把关不严、违反规定程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对未履行公示程序的评审结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备案。
3.对公示期间举报反映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对未按计划进度完成年度评审任务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申报评审职称须签署《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评审工作结束后,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并归档备案。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撤销,并将人员信息记入失信黑名单,从次年起,三年内不允许职称申报评审。
(四)优化服务水平
1.实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布职称政策相关文件和咨询电话,在办公场地醒目位置张贴纸质的职称申报相关工作要求,制印《职称申报评审一次性告知书》,认真履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义务。经办人员要熟练掌握职称工作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认真审核及时接收申报材料,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健全职称信息化服务体系。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历年职称评审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抓紧时间整理上报。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在实现职称评审信息区内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省区互联互通,不断提升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严格评审收费管理
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对自治区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与证书工本费标准的批复》(内计费字〔2001〕1202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证书收费及支出的通知》(内人发〔2001〕124号)规定收取评审费用,不得另行加收费用。
(六)严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2021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考试安全,做好考试服务,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和发放合格证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维护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平、公正。
职称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严格职称评审纪律,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切实增强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职称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前的有关文件(含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规定,凡与本安排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1:职称评审材料目录单.docx
附件2: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在编).xls.xls.xls
附件3: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非在编).xls.xls.xls
附件4:22021年非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5:2021年中小学教师系列和非中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6:包头市2021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花名册.xls
附件7:自评地区及单位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核准备案花名表.xls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范文5
在19个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2个县的供给样本不能完全提供畜禽品种引进,科学的规模化养殖、特种养殖技术服务,畜禽防疫技术服务。而且,在其能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上,农户(养殖企业)对其服务质量上也只是基本满意,平均评价分值只有77[1]。综上,陕南3市90%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科技服务。
2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主要原因
2.1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32个种植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科技人才;在9个林业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也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技术人才缺乏;在19个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也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
2.2资金短缺、服务经费不足
在对种植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调查时认为,要基本满足农户(农业企业)的需要,必须增加设备和服务经费,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依靠服务主体自身是无法增加投入、也是无法收回成本。要提高服务水平,应该增加服务经费。按服务成本算分别是:培养技术人才每年需50000元、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每次需40000元、对基层农业干部进行技术培训每人年均10000元、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每人天100元;应增加的设备,按采购成本算分别是:制茶设备每套2500元、播种及收割设备每套10000元。在对林业科技服务和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调查时也有同样的认识。林业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认为应该增加的服务经费,按服务成本算分别是:开展林业防灾害培训每年15000元、林果品种鉴定评审专家费每年20000元、林果品种相关资料测定费每年50000元、林业防灾害培训费每年15000元、林业技术人员差旅费每年人均5000元。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认为应该增加的服务经费,按服务成本算分别是:生猪品种改良设施费每年15000元、动物疾病诊析实验费每年40000元、病源检测费每年200000元、养殖户技术培训费每年100000元、防疫费每年20000元、技术人员入户指导交通费每年人均3000元。
2.3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方式表面化
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方式仍停留在“只动嘴不动手”的阶段,如农技部门采用的主要服务方式是海报宣传和科技讲座,分别占31.13%和26.46%,而栽培技术现场指导只占11.67%,因而农户(农业企业)认为农技部门的技术服务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2.4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内容与农户(农业企业)的需求脱节
对随机抽取的360个农户(农业企业)进行调查表明,70%以上的农户(农业企业)认为农业科技服务部门提供的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现行农业生产需求。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1)在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础上,进行完善,如政府增加对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并改善对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考评。但要实行此举措,要很好的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动力即主动性、创造性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问题;二是政府向哪个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增加资金投入及其数量、增加人才投入的专业及其数量等;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特别是农业专技人员现场指导的合理报酬地确定。(2)对现行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进行市场主体改造,市场化改造后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完全按市场规则向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但实行此举措,也要很好的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谁向农业科技服务主体投资的问题;二是一个县应成立多少家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在农户(农业企业)处于弱势情况下,如何避免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垄断问题;三是如何解决公益项目,如牲畜防疫的问题?
3.2建议
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范文6
贵州省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优势原材料、烟酒、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由于受资金、规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发展一直受到很多制约,融资难、销售难、留人难、生存难,使得中小企业在成长路上步履艰难。我省中小企业在销售网络、品牌、宣传、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现在普遍的状况是:市场开拓能力弱、资金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弱、人才匮乏、信息闭塞、管理落后。如何能够克服上述困难的中小企业才能够成长壮大起来,如何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对于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来讲至关重要。目前,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大致分布如下:
(1)应用得不错的企业:目前达到这种水准的中小企业实在太少了,不到10%。而且大多还是只取得了局部的成功,整体成功的比例更小。
(2)用不好:约10%的企业用不好,这是需求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应用新技术之后的适应性问题,效益无法得到体现。许多企业上了信息化系统,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还要花钱养活它。
(3)不会用:约20%的企业不会用,这是人才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应用的人才,很多人对计算机、信息化有畏惧心理,导致很多企业面对信息化系统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只好放弃。
(4)用不起:约20%的企业用不起,这是成本问题,信息化相关工作和种类软硬件、设备价格不菲,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5)不想用:约20%的企业不想用,这是意识问题,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够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6)暂不需要:约20%的企业暂时不用信息化也可以做得很好,即使做了信息化也产生不了太大的效益,企业暂时不需要。因此,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过程信息技术的实施成本和风险较大;软件跟不上企业的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的利用率不高。而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进的难处,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实现信息化即是平台的主要工作。
2技术可行性
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已建立了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需求信息库,采集了全省300多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信息,并根据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方案和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了当前我省电力产业、煤炭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及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产业相关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需求50余项;围绕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服务。主要服务类型如下:
(1)平台围绕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和分析方面的需求,积极提供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服务,推进数字设计和生产制造一体化等先进制造模式,强化CAE、CAM、CAD、CAPP、PDM(4CP)等单元技术在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优化、制造、管理等中的应用和创新,2011年,平台收录了150余家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对60余个新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数字设计分析技术服务。
(2)平台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利用成员单位公共科技资源,建设适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系统,解决企业产品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主要瓶颈问题,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平台成员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60余项。
(3)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我省制造业信息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推广信息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作用,2011年,平台专家组对全省40余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平台通过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培训。平台成员单位2011年,举办制造业信息化培训期数总计524期,共计培训各类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6890人次,其中培训管理人才860人次,核心技术人才2568人次、其他技术人才3462人次。培训的内容包括:4CP、PDM、ERP、数控技术、电子商务、CRM系统、MES系统、网络计算与资源共享等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及应用技术。
3服务内容
3.1技术服务业务内容
(1)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omputerAidedDesign)是指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帮助工程师完成从总体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到工艺过程设计等环节的一切实用技术的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产品研发风险。
(2)计算机辅助工程服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主要对设计对象进行仿真分析和评价预测,并对其进行综合优化设计,直至设计结果达到最优。将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共同用于新产品研发,可以获得更优的研发成果。
(3)计算机辅助测试服务。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omputerAidedTesting)在机械工程领域可进行动态参数测试、动态特性评价、信号分析与处理,可实现对机械设备远程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CAD、CAE、CAT三者有机结合用于新产品研发,所获得的成果在确保成果先进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投入、控制研发风险等方面,是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理论难以比拟的。
(4)信息与标准化服务。主要开展国内外机械行业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相关信息及相关标准的调研、搜集、分析研究、标准化人才培训等技术创新工作。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质检机构提供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体系认证、咨询等标准化政策信息、标准文献资料服务。
(5)工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能为产品提供造型、色彩、功能、使用方式的优化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附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视觉传播设计及优化方案,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传播度。
(6)培训服务。目前,我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企业急需的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熟悉CAD/CAE/CAM等先进设计手段,对产品开发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人才。企业希望能够针对技工和高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平台培训主要以工程技术人员、技工、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在数字化设计领域,采用知识讲授与操作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类专项培训,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使学员在更多地、更好地、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地、高效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2服务模式
依托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的联盟单位,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站技术等集成,为我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提供数字化设计的全方位服务,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加强专家团队打造。完善专家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包括企业需求调研、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培训等工作。平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管理方式,根据不同要求,采片“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专家技术指导+企业派人参加”、“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技术开发+企干骨参加”、“政府安排+中心组织+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
3.3服务手段
充分利用平台的“导航”和“窗口”作用,整合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广泛吸纳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如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和专业技术人员加盟平台的建设与服务,分行业、专业、地域,建立和健全基于平台的科技公共服务网点。建立一支与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广揽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来。同时,建立科学的、符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开展从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有关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并委以重任,通过挑战性的工作,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技术与服务推广工作团队。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平台建设与服务的宣传力度,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大力宣传和弘扬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公平机会。
规范服务流程,严格把好技术服务质量关。平台技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明确需求、确定方向、达成合作意向、技术协议、项目实施、提交报告,从而保障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会员制推广服务策略。平台根据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开发远程设计服务程序并通过会员制方式把程序提供给企业使用。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软件购置及运行费用,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做好技术及信息服务。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