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长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长个人研修总结范文1
一、园本研修内容与主题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精心设计园本研修内容是有效开展专题研究的保证。园本研修内容的设计力求从教师需要和感兴趣出发,关注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满足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研修内容的选题要有价值、要小而有层次性,逐渐深入。在教师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学会学习与反思的目标引领下,研修内容都是通过细心考虑、精心选择的。比如:在园本研修活动中对《指南》的学习和贯彻,注重先从自学、外出学习、专家讲座等理论学习到理论考试,再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进行教学设计活动、上研讨课、集中交流讨论、课后分析和反思等,边学边研,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多问、多议、多讲,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对《指南》的理解,使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又如在《幼儿园活动区课程的研究》专题中,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研究内容:“如何合理设置区域”、“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如何对区域活动进行指导”、“如何培养幼儿的活动常规”、“活动区活动如何与课程整合”及“如何评价”等,使教师多途径地发现问题,学会同种类型合并问题、分类分层聚焦问题,联系实际确定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二、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园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研组活动是园本研修的主要培训模式。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是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参与的时间比较充分,机会较多,比较愿意提出想法和观点,是积极主动的受训者。
1.连环跟进式教研。在教研活动中,由同一位教师接连上课,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学水平。比如:新教师周云飞,她对小班故事《可爱的小动物》活动就上了多次,从第一次的老师讲幼儿听到后来的幼儿积极参加活动,每一次都比上次有进步。实践证明,大部分老师针对故事都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我国就抓住这个问题,开展幼儿故事教学研讨,通过不同模式的教学活动的比较,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2.案例式的园本研修。即以一个个真实的课堂教学为素材,以教研组或全体教师为主体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特点、进程、速度等都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园本研修在开展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别化要求。如何满足教师的各种有差异的需求,让教师在园本研修中都能获得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案例式研究。
(1)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即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使用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授课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施教学,全体教师在听课后进行比照、交流、分析、总结,从而帮助授课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直观展示不同的教师在执教风格方面的个性化差异,有助于授课教师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要注重引导授课教师分析问题存在的成因,让教师在质疑中学会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解读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
(2)一课多研
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或者同一教师进行三次以上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为教师解决某一问题寻求行动策略,获取实践智慧。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每月选定一个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实施交流研讨再教学实施的方式进行教学观摩。在这样一个边讨论、边修改、边实践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实践证明,教研组是开展园本研修的实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能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要在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重视园本研修过程的实效性,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注意园本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教师在园本研修中主动参与、共同学习,体验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快乐,园本研修的过程是关键。
1.组织保证。园本研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园水平的提高。要优化园本研修,健全组织是最有力的保证,也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体现。为此,我园成立了以园长担任主要负责人,副园长、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园本研修领导小组,并制定培训制度,使得园本研修组织机构呈网络管理,培训成员职责分明。
2.倡导互动。我园在园本研修中尊重教师的人格、挖掘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探究,促使他们在培训中感悟到主动学习的真谛,增强自身反思实践的能力;我国采取专家与教师、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互动的形式,倡导教师多向交流——讲困惑、讲心得,让每个教师都参与评课,在浓烈的研讨氛围中、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顿悟,促使教师学得活、用得活。
3.考核激励。完整的园本研修活动,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既是对园本研修结果的检验,更是对园本研修实施情况的调控。在园本研修中,我园注重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坚持平时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奖金与分数相结合,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与培训。
园长个人研修总结范文2
一、引领促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成立合作小组,即同伴互助的合作方式。招聘教师根据专业分成不同的学习团队,由区、镇级骨干教师担任带头人。小组中的主持人轮流担当,每一次活动中大家的角色都在不断变换。
创设互为支持的交流环境,让教师们“融为一体”,共同对事物进行观察与解读、实践与思考,共同寻找和提升智慧,共同感受教研的快乐与成功。
从具体问题入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几个要点:创设收集问题的空间,把问题加以分类归纳;创设解决问题的平台,让教师参与研讨;把握问题来源的契机,捕捉问题的实质,及时找准问题的切入口,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捕捉“问题”,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进行研究解决。针对来自实践、阻碍课程实施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导师引领、反思影像研讨、互动式答辩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在浸润中化解教育难题
让教师真正“走进课堂”。聚焦教学中的困惑、难点,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一课多研就是针对同一教学活动,由一名或多名教师去设计、构思,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的教学实践与研讨。
有针对一名教师组织的活动开展一课多研,也有针对多名教师组织的同一活动开展一课多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指导作用为研修内容,两个教研组分别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一课多研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在教研中每一次小小的变化,都是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课例研究是教研的主要方式,因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主要在活动中进行,从活动中验证有关的教学理论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从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开始,每个参与的教师注意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及时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言论和行为,及时自觉调整。教研活动要实事求是,无须刻意追求新异,求实求真才是根本,如果故作高深,脱离自身的教学实践,追求宏大理论的建构,那就会本末倒置,失去研究学习的立足点和生长点。
三、在执行中体悟教育方法论
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鼓励不加班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体现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不是重复性的简单劳动,而是在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因此,教师应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学会“四步法”: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步骤来完成工作。
计划中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找到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做什么、谁在做、何时做、何地做、如何做;检查环节要找出差距的责任,是因为决策失误还是措施不到位,是因为外部环境起变化,还是内部因素起变化,抑或是因为个人失职。改进环节要学会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将遗留问题转入下线,并拟定新的计划。
四、扔下思想包袱让教研平等真实
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园长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教师的“发展不平衡”。有些教师会在园本研修刚开始时游离于集体,身心的投入度都不高,活动中只带着耳朵和眼睛,不发表任何意见。
针对这些,园长可采取先自由讨论,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才采取大会交流的方式。让教师有酝酿和调适的过程,让教师先在小范围内获得认同,带着这种愉悦的心理,有底气也敢于在集体面前发言。
渐渐地让教师感受到研讨是平等的、自然的,不是评定谁好谁不好,而是通过探讨,各抒已见,以便引发更多的思考,探寻还可以怎么做会更好等。这样,教师的包袱扔下了,兴趣提升了,教研的氛围也逐渐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实践、共同发展的雏形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五、打造阅读形成书香乐园
开展阅读文化,打造书香乐园,是园本教研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始终坚信阅读在使人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快乐。幼儿园制定了教师读书学习方案,引领教师利用假期和平时空余时间,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静下心来阅读教育经典著作,使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教师沙龙的门上写着:“在某个平静的下午,请来厚德轩坐坐”。教师沙龙里为教师准备着哲学、生活、娱乐、健康、百科等各类书籍。还有休闲沙发、吧台式阅读区等。这样的环境无疑成为教师减压的最好场所。幼儿园就在这里开设了阅读活动。
在读书交流会上,全园教师畅谈了他们的读书感悟、读书乐趣、读书收获。教师们把这些书籍中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时时处处的睿智和深邃介绍给大家,将最触动自己灵感的所思、所悟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共鸣和深深的思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让教师们汲取了最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为教师交流提高搭建平台,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休闲的氛围中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对推动书香园所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六、引导教师常怀游戏精神
我国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儿童心比心”。作为幼儿游戏的引领者,教师更应俱备游戏精神,也就是儿童精神。以幼儿游戏为主题,开展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社会游戏、手指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游戏。
游戏来源于教师日常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罗列出来存在的共性问题,还原成幼儿的游戏场景,所有老师与孩子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我们的教育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基础上的时候,老师爱孩子的一言一行,才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呈现出来。
园长个人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国培;常态;研修;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
园长个人研修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学习同共体 教师工作坊 形态 机制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园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研内涵的不断挖掘,改变和创新幼儿园教研的运作方式,已成为必然。但由于传统的教师园本研修主要依托园内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活动,其内容多重复、形式少创新,难以唤起教师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园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为了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培训效果,笔者以“教师工作坊”这样一种新的研修模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教研水平及管理体制。
1问题的提出
1.1实然性:园本教研的问题与不足
幼儿园普遍开展了针对实践的教研活动并已形成初步的规范性,但还缺乏明确的园本教研的理念。近两年来,随着幼儿园办园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配备严重不足、骨干教师覆盖面减少,新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处于学习摸索教育教学实践阶段,需要手把手的帮扶,骨干教师教科研任务繁重,存在不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教研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各层次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教研形式单一,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以下是笔者在园本教研面临的主要问题:
1.1.1水平参差不齐
幼儿园教师工作项目繁多。教师不是单纯承担一项或两项任务,而是承担多项任务,工作责任重,压力大,而有部分教师不安心工作,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盲目的横向攀比,产生:“孺子可悲,夫子可怜”心理。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存在困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整体资历普遍低于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强不全面,骨干教师缺乏,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难以适应新《纲要》的贯彻实施。
1.1.2园本培训不足
在现实工作中,教师内部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专业发展困难。有些培训只是基于形式,不符合实际,培训的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缺少针对性,教师从中获益较少,因此,部分教师感到收获极少,且浪费时间,认为此类培训还不如不参加,这也阻碍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培训的缺失,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难得到更好的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不足,幼教理论也难以得到较快的更新。
1.1.3教研方式单一
园本教研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碰到困难和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故而园本教研的研究内容应立足于本园的工作实际,以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为切入点,突显幼儿园的自行策划、组织、考核的培训特点,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平时开展的教研活动有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每周三教研组学习等,园本教研主要由副园长进行组织引领,在教研活动中往往只限于学习相关理论,观摩课例,外出观摩学习,讨论活动反思几种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活力。无法达到实质意义的园本教研的要求,想要通过园本教研来实现保教质量的提高显然是空谈。大部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弱,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注重写上课,备课等常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不少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总结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少理论指导,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应付了事,通常在教研中被动反思,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互动。研究的效果不佳,导致“教而不研”或“研而不教”。
1.1.4缺乏专家引领
制约幼儿园当前园本教研得以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专家引领。这是因为:一是教师的自身研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普遍存在管理者与教师的研究能力不足和理念知识匮乏的问题,包括问题意识、反思能力、教研态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目前,本园的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是来自各级各类幼儿师范学校、职中高中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强不全面,骨干教师缺乏,从教研能力、研究能力等都略显不足,难以适应新《纲要》的贯彻实施。二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科研素质离不开专业引领和指导,目前;只是本园的园长和教研组长充当专家的角色,缺少省、市、区级幼教专家的专业指导成为教师的专业指导、合作者。让教师将自己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困惑向专业研究人员请教、促进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
1.2应然性:教师工作坊的涵义与特征
“教师工作坊”(简称“工作坊”)属于外来词,它与英文“workshop”相对应。“workshop”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工场、车间、作坊;二是研讨会、专题讨论会、研习班。[1]本文所使用的“工作坊”一词,为其中的第二层含义。教师工作坊一般是在某一区域内,由一名优秀、高级教师主持,多位不同层级教师参与的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的学习型组织。[2]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参与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搭建一个宽松自然,集参与性、自主性、反思性为一体的合作平台,以促进区域内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工作坊模式运用于教师教育与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微观类教育问题,或由专家引导、或由主持者组织,在小范围人群内开展交流和互动。具有探讨问题深入、交流互动性极强、参与人员感受深刻等特点,可以就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工作坊,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研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园本研修,还可以进行网络空间教学等活动。
1.3使然性:教师工作坊的价值与意义
尽管对“教师工作坊”有不同的界定,但笔者认为:“教师工作坊”是以参加研修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同行互动为形式,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工作坊”从根本上变革幼儿园教研的制度体系,从研究的有效性出发,以教师主动的专业成长为核心,为教师构建了一个自主研究的平台, 为实施自主有效的研究活动提供基础和保障,是幼儿园现有教科研机构的有力补充。工作坊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并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教师们为着“共同的意愿”(即要达到的共同研究目标),“心甘情愿” 地结合在一起的合作研究团队。工作坊在活动内容和时间上都十分灵活,能对研究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处理。 在活动中,面对有着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没有领导的参与和怕说错的压力,教师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因此在工作坊中研究的问题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同时,工作坊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完全的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系统。教师研究工作坊的运作极大地激活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通过“工作坊”系列的研修活动,全力打造本坊在专业一体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养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以此推动骨干引领带动全员的常态化教师研修。
2教师工作坊的基本形B
2.1组织形态
“教师工作坊”是对现有教研制度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建立工作坊。在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上均可以实现自主安排。幼儿园对工作坊活动只定任务,不限制也不硬性规定工作坊的活动次数。同时,工作坊可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申请活动经费,幼儿园根据申请提供合理的经费支持。所拨经费也由工作坊自行安排,教师的自主空间很大。为保障工作坊的良性运转,本园采取如下具体做法:
2.1.1自荐“坊主”--强化发展内驱力
组建“教师工作坊”,“坊主”自荐是关键。“自荐”旨在引导教师“自主发展”,而不是“要我发展”,唯有“自主发展”才有工作的内驱力。以自荐的方式慎选“坊主”,作为工作坊的负责人是工作坊活动的灵魂人物。由于工作坊的活动均为自主开展,活动能否有效的进行,坊主对研究内容的计划与把控是关键。“坊主”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要热爱教科研工作,有工作激情;二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三是能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并带动大家一起研究。同时,幼儿园赋予“坊主”一定的权利,如“坊主”有权利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坊主”有权根据坊内教师的参与情况,填写积分表,期末参与优秀会员评议。
2.1.2控制“人数”--保障研修的高效性
要保障“工作坊”研修的高效性,必须要严格控制人数。工作坊以4-6人的成员范围最为适宜,容易开展活动且比较灵活,沟通与交流都较方便。在这样的工作坊活动中,每位教师的观点和想法都会得到重视。对一个或几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通常大家能畅说欲言、集思广益,获得较好的效果。
2.1.3建立“制度”――保障研修的规范性
要保障“工作坊”研修的规范性,我园统一制定了“工作坊”系列制度:《教师工作坊申请表》《教师工作坊计划表》《教师工作坊记录表》等表格,以帮助教师聚焦研究问题,进行目标导向,使教研有目的的开展。为了鼓励教师的积极参与,本园采取积分加自荐的评优方式,设计《优秀会员积分表》《优秀坊主自荐表 》《优秀工作坊自荐表》,针对不同项目设立了不同的奖项,根据自荐及优秀会员积分表的积分显示给予奖励,由此激发教师们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
2.2学习形态
基于“教师工作坊”的学习共同体,是以自组织性、团队合作性、自然真实性、灵活性为特征的学习研究组织形式,面向全园公开招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教师作为教师工作坊的成员,明确工作坊的任务和职责。教师工作坊分学科带头人、骨干成员和后备人员三个层面,并建立各项制度,要求工作坊每学期制订计划、每月有工作重点。教师工作坊在运行上形成了“规划-实践-沉淀-反哺”四个动态培养过程。
(1)规划:为让每位工作坊成员的个人规划和团队的愿景相一致,定期在团队内开展“生活会”,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工作坊的每一个发展方向。同时工作坊依据教师个人发展需要,鼓励教师提出自我成长计划。结合成员的自我成长计划,为成员制订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从而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2)实践:教学实践与课程开发同步。工作坊的主要成员都是教学一线的能手,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幼儿园通过园本课程的研究,在园本培训方面形成以广州市岭南文化、番禺区民间艺术、石镇、大龙街以及结合本园的本土特色课程建设为“工作坊”的主题研究。幼儿园提供园本培训的交流平台,让各项目的成员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工作坊成员依照幼儿园确定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纠正;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成果,汇编课题研究成果等。
(3)沉淀:教师工作坊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园本文化,提供专业成长的学习环境,鼓励团队成员按时学习与按需学习。工作坊积极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书籍,如《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和《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等专业书籍,要求教师们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类专辑,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工作坊博客发表读后感,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幼儿园开通“本土课程开发个性工作坊”博客,使工作坊成员将学到的知识经验和个人心得及时发表与分享。通过网站窗口报道幼儿园科研动态,发表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和教育教学经验,使之成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4)反哺:教师工作坊根据每位成员的个人特点,培养众多具有自身教育特色、能够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的教师。如有的教师专门负责幼儿园的信息管理工作,建设幼儿园网站,管理网站新闻,及时传播先进的教科研理念;有的教师在教科研能力方面突出,就带头进行一些课题研究或论文案例的撰写并指导带动其他教师;有的教师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强,就负责策划关于教师和幼儿园的各类活动等。让工作坊的每位成员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2.3交流形态
“交流”是教师工作坊研修主体“共学、导教、引研、共进”有效形式,直接关系到主题的合理选择,研修内容、目标以及最终成效等。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通过共同学习、交流研讨的方式直面教育中的问题,其学习研讨的结果对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直接的指导价值。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正是教育场景蕴含了大量的甚至是无穷尽的待研究的问题。教师研修的根本目的是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开发适合园本的课题研究。
3教师工作坊的运行机制
3.1合作机制
“合作”是保障“教师工作坊”有效运行的外在机制,即”工作坊”运行过程中一切可合作的资源。专业引领是教师工作坊得以深化的重要支撑,幼儿园应注意凝聚力量,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专家、同行、省级、市级、县级学科领头人作用,对教师工作坊进行专业上的引领。
3.1.1坊主力量,勇挑大梁
教师工作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领头羊起引领作用,把工作坊的模式运用于教师培养,其主题必定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相关联。要求坊主定期定时线下检查指导,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承担教研公开观摩活动指导和引领等任务。笔者在教师工作坊的工作紧紧围绕着本园本土课程的开发,从“礼仪教育、特色小吃、民间体育游戏、岭南文化”五个板块出发,教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选择整理,深入思考,把握方向,把每个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反思、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工作坊所有成员获得了“计划、分析-行动、观察-反思、总结”这一螺旋式的互动上升式发展。通过专题研讨、汇报展示、主题活动、特色课程等形式,让成员们根据课题内容和地方特色,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3.1.2同行互动,连锁带动
以工作坊研讨交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同行、省级、市级、县级学科领头人作用,对教师工作坊进行专业上的引领。以点带面,同行互动、连锁带动。深入教学第一线,发现问题,了解教师的困惑,并努力提供策略上的支持与帮助。在工作坊建立的过程中,承担任务向全市、区、镇街幼儿园开放、介绍本土课程开发的经验,同时工作坊成员向当地的姐妹园介绍“我爱番禺、我爱大龙”本土课程的内容。承办市级幼教教研员会议,争取在区学做经验介绍,为了让更多的同行了解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平台,设立工作坊专项博客页面,促进园际间的交流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1.3专家进园,点晴拨雾
幼儿园积极创设条件,经常邀请教研室、幼教专家来园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与专家面对面对话交流的机会,以此拓展教师的眼界,丰厚教师的幼教理论知识,进行专业上的引领。
3.2交互机制
“交互机制”是保障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方式。通过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为载体进行启动学习研究模式,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发展。工作坊吸收的成员都是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内驱力比较强的教师。优厚的学习条件和政策倾斜,激发了成员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工作坊创设条件,激励教师向书本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与教育大师们进行对话,聆听来自教改最前沿的声音;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发现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3评价机制
“评价”旨在促进“研学主体”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教师工作坊”作为在园本教研实践中的一种积极尝试,其自愿选择、自主活动及其内外结合的激励机制,以工作坊研究的基本经验为依据,以教研组为评价主阵地,注重日常教育科研的反馈作用,注重教师自评、组内互评、专案点评、家长议评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思,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推进工作坊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工作坊”是以参加研修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同行互动为形式,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其基本形态有组织形式、学习形式、交流形式,其运行机制包括合作机制、交互机制、评价机制。“合作”是保障“教师工作坊”有效运行的外在机制,即“工作坊”运行过程中一切可合作的资源,“交互”是指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评价”旨在促进“研学主体”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闵艳莉,周燕.教师研究工作坊: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9.
[2] 沈杰,苟中华.走出盒子--开放式国际工作坊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8.
[3] 周毅刚,袁粤.工作坊--实现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一种有效易行模式[J].新建筑,2006.
[4] 杨敏毅.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大众心理学,2007.
园长个人研修总结范文5
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肩负着更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园长不仅应该是一名好的教师,是人类新生一代灵魂的雕塑家,而且应该是幼儿教师的引领者,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随着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正逐步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我园对强化管理服务从心开始、构建“雁阵式”体系促进管理服务全面化、借力五种途径落实管理服务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化,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以释放和发展。
一、强化管理服务从心开始
心理管理的关键是要让被管理者感受到管理者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充实的能力。当教师被各类矛盾困扰时,可以先仔细聆听,再引导她们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面对矛盾;对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要多给予理解、帮助、欣赏;对郁郁寡欢者,要热情对待她们,使她们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对待犯点小错的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其交流,通过心与心的碰撞,可以激发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构建“雁阵式”体系,促进管理服务全面化
“雁阵式”发展思路的内涵就是上下一心,形成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引领的,全体教师紧随其后的阶梯式发展体系。在全园形成以“骨干引领,结对教师互动,全园教师联手”的主动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外,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园长课改中心组,教研组长研修以及新教师培训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也犹如“雁阵”,通过“雁阵式”体系逐步培养出一支师德好、业务佳、能力强、干劲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三、借力五种途径,落实管理服务措施
1.发展优质共同体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发展优质共同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专业知识的共享是优质共同体的重要标志。
第一是教间的协作,这是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二是共享问题。鼓励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情况及幼儿园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专业对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巩固和提升。
2.在反思中进步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教育行为效果的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化水平。
第一是捕捉日常瞬间,撰写教学后记。我园要求教师学习课改的精神,尝试把自己的认识体会和教育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实践反思与调整。第二是理论与实践对接,开展听课评课。我们让执教者的教学过程,从各个方面进行评析。
3.关注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激励教师思考最佳的个人发展目标。
第一是个性化学习规划。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她们量身定制自我发展规划,注意与幼儿园共同的发展前景相联系,帮助教师逐步形成职业理想。第二是个性化研究小组。我园以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切入点,成立了舞蹈小组、美术小组、声乐和书法小组等,并定期开展个性化研究小组的阶段总结及汇报。
4.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根据教师的需求与发展来组织培训。首先,重视新教师培训。安排教师拜师结对。并组织新教师集中培训。其次,送教师外出学习。并要求教师学习回来后进行汇报。第三,多元方式,内化学习――提升园本培训实效:注重以案例分析的案例式学习;可以启发智慧的互动式学习;立足于工作实践的实践式学习。
5、提升科研素养
园长个人研修总结范文6
一、用心制定园本培训目标
我们鼓励教师结合幼儿园发展目标、自身发展需要和专业成长的特点,制定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计划以及每年的个人专业成长目标。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口,建构引领指标,搭建成长平台,使教师在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实践反思等的层层深入和不断循环中实现自我发展。此外,每学期初,我们也根据教师的需要来汇总,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幼儿园培训计划,具体规划到“每位教师本学期主攻的领域”“想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等等,使培训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有据可依,为教师的发展需要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精心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活动
继续传统年级式教研。我园选择了将教研组具体管理任务交给年级组长的方案。因此,在配置班级、年级成员时,我们都从年龄、职务、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在年龄结构上体现新老结合,知识结构上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与资历较浅的教师搭配等,尽量做到优化组合。通过“监管”和“梳理”,以课程为载体,让年级组长成为本教研组工作的引领者、推动者,让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每周一次年级组集中教研,针对主题活动内容、主题环境、区域内容和材料、教学策略等,开展年段审议与评价,还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年级组长组织大家进行研讨。
注重分级项目式培训。每学期初,根据教师培训的需要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研究,除了年段的教研,我们还建立了多个“同质教师联盟”,通过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引导策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化指导”等主题研讨、论坛、教学观摩等,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还鼓励教师轮流主持,共同策划与组织活动,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我们也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申报子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创设观摩与学习平台。无论老师们到哪里学习,都养成了“三必须”的良好的习惯:必须记下最好的经验、必须写下自己的感悟,必须回来交流。正是这种好的习惯养成了老师们不分你我、互帮互助的优良园风。为了更好地提供新教师学习的机会,幼儿园营造了良好的观摩活动文化,定期开展不同层次的公开活动、观摩活动,提供新教师向他人学习的机会,或组织开展新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培。
倡导现场研修式交流。我园采用一课三研、教学沙龙、现场教研、联盟活动展示等形式,为老师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同伴、同行的建议和有效的引领下,得到启示,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历练与提高。我们还经常提供教师“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机会,如实施项目负责制,把每学期的大活动设立成项目,例如大厅布置、公开教学活动展示等,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等轮流参与和报名,给予每位教师展示、锻炼的机会。这也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每位教师的长处和独特之处,以便今后开发她们的潜能,塑造出个性各异的教师。
三、 真心组织教师开展评价工作
要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幼儿园营造一种良好的民主氛围。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及时地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能有效提升教师进取的动力。为了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我们还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记录、总结和规划,并量力而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只有通过自主规划和发展,教师才能实现由“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的个人意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