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事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1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xxx”规划,国家加大了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427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室45个、文化公园8个、文化广场8个、“农家书屋”45个。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延伸,农民党员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相得益彰,实现共享。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二)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不平衡。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地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

(三)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地域特色。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服务方式沿袭传统模式多,方式过于简单,内容缺乏创新,群众文艺创作力量比较薄弱,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偏弱。XX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了文体广播中心,由原来的县直部门垂直管理变为由乡镇政府行使有关职能,客观上乡村文化管理职能被弱化。同时,作为农村文化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并且文化干部身兼数职,行政事物繁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个别乡镇文化站甚至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乡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相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的契机,积极跑市、进省,争取国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化活动室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挖掘、整理、加工农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场,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服务;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87-03

一、前言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国家或社会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文化事业及其附属设施,它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不仅有益于提高人民的基本文化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条件。在实施和推进秦皇岛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战略过程中,对体育场馆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将是整个战略布局的核心所在。

研究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的现状及对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公共体育场馆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充分调动与发挥公共体育场馆面向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国有资产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推动秦皇岛市乃至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为有关部门提供积极、有益、可借鉴的决策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秦皇岛市体育局下属的公共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针对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运作管理的模式、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维护经费来源、参与人数、参与项目和年度利用率等问题设计了“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以公共体育场馆为调查对象,通过秦皇岛市体育场馆协会以上门送达或邮寄的形式进行,共向秦皇岛市体育局下属的公共体育场馆发放问卷25份,回收21份,回收率84%,全部有效。

三、结果与分析

(一)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

1.调查统计分析后的数据显示(如图1),2009年被调查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大概占50%左右,但由于物价和工人工资的不断上涨,原本紧张的拨款更是难以满足维护高质量场馆的需要。所以为保证场馆的正常运行,利用这些公益性体育场馆进行底价服务,吸引投资,以馆养馆,成为大家公认的良方。资金的来源包括群众体育消费、承办各类比赛和接受各种赞助等。

2.被调查的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项目比较集中(如图2),主要是羽毛球占35%、篮球占30%、足球占15%和器械健身占10%。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之所以愿意在健身项目上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原因在于这些项目主要是提供场地服务,并不需要增加其他的配套服务或较多的经济投入。且利用场馆经营的非繁忙时段以免费或优惠的价格向社会开放,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及学生的健身需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3.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秦皇岛市体育场馆每周利用率差别很大(如图3),周一至周五白天各体育场馆基本属于空置状态,周日至周四晚十七点以后各体育场馆会陆续吸引一定的锻炼人群,从周五晚十七点后至周日晚十七点,各体育场馆均呈现爆满状态。当然,也有特殊时期存在,每年的学生寒暑假期间,各体育场馆在白天的利用率也是很高的。通过访谈还得知,在每日晚十七点后和周末的人流高峰期,各体育场馆经常会出现参与人数过多,参与者多批次轮流等待的情况,而其余大部分时间则寥寥数人。

4.调查数据显示(如图4),即使各体育场馆采用政府拨款与自主经营结合的经营模式,但在有些气候适宜月份经费仍然是入不敷出,只在气候恶劣和学生放假的少数几个月份才能形成一定的利润,其他月份由于大部分时间缺乏健身人群而进入负盈利。通过对部分参与健身的群众访谈得知,一方面由于体育场馆提供的大部分项目在气候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室外也能进行活动;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对公益性体育场馆健身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二)秦皇岛市公益性体育场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与观念相对落后

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政府管理型体制,各类体育场馆缺乏自主经营权,市场机制和价值观念淡薄,营销能力低下,很难有较好的经营业绩。目前,秦皇岛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财政管理模式虽呈多元化,但占主流的还是政府统一规划拨款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积极性,也不可能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承担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能力。

2.主体项目匮乏,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

目前,秦皇岛市几乎所有的体育场馆主体部分只能提供篮球、羽毛球、足球(室内)、乒乓球之类的简单的球类项目的服务,因为这些项目只需提供场地服务,并不需要增加其他的配套服务或较多的经济投入,也无法形成衍生服务。而对新兴的健身运动如太极、普拉提、瑜伽、健美操、水上、冰上等项目则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同时,体育场馆主体部分的服务设施缺乏轮换能力,造成如在球类健身人群稀少时,无法为其他类型的健身人群提供同样的服务。

3.经营理念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

从体育市场的角度出发,体育场馆虽不属于新型业态,可作为体育市场的一个新的经济因素重新进入市场。兴建场馆的费用可以完全来源于国家拨款,但如何经营却要因地制宜。从访谈中了解到,秦皇岛市大部分体育场馆仍然沿用旧有的管理体制,缺乏创造性革新,公益性体育服务已经演化成为一种自助活动,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体育服务。另外,由于近年来秦皇岛市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呈不断上涨趋势,场馆经营管理者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运营压力,除了指令性要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缺乏主动性。

4.政府和社会对公益缺少有力支持

2008年奥运会后,政府对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越发关注,对公益性体育场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激励机制、经济补偿,缺乏对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强力支撑。调查显示,秦皇岛市大部分的公共体育场馆以目前的财政来源(拨款加底价营业)只能维持场馆日常的基本消耗,无力负担一定规模的公益体育事业。所以如果政府没有专门的激励机制或相关的优惠措施,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工作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改变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的对策

(一)改善体育场馆设施与环境

借鉴发达国家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改善目前秦皇岛市体育场馆相对匮乏的体育服务能力,利用新的设备与设施,构建高科技体育场馆,实现一馆多用。并以高科技手段提高设施的轮换能力,实现一日多用,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这既有利于公共体育场馆更全面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又使体育场馆本身有了创造新效益的硬件基础。

曹亮:公益性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研究——以秦皇岛市公益性体育场馆为例

(二)构建良性发展机制

1.提高利用率与改进利用方式

先进的体育设施是体育场馆自给自足的硬件条件;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使其进入功能性良性循环的轨道,才是发展公益性体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而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则是重中之重。比如建立收费时段。可以利用公益性体育人群日常繁忙的时间,将公共体育场馆以适应市场的价格租赁给一个或几个职业体育组织进行训练,凭借高科技、多功能的设施和高质量的服务打造现代化的体育实训基地。同时,利用实训基地建造衍生服务,如运动康复、按摩、技术培训、心理咨询等

2.吸引社会各类参与性投资与赞助

体育赞助已成为市场上最有效、最广泛的宣传方式。投资小且见效快,非常受广大业主和群众认可。公共体育场馆应当主动吸引社会各类赞助的参与。比如出让冠名权、承接小型商业性比赛等。从宣传的角度来说,利用场馆的硬件优势与一些已形成规模的联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也是不错的选择,体育场馆可以利用比赛期间观众聚集的特点吸引到更广泛的各类经济体参与投资。

3.做好商业经营与公益体育服务的协调安排

提高利用率,吸引赞助,能够减轻国家的负担,提升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创造出的经济价值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益体育事业,服务于人民群众。可毕竟创造利润需要时间和资源,也就有可能压缩公共体育人群的公益性活动时间,在这方面,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应协调处理好各种时间安排,特别在已有能力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对公益性体育活动完全免费,让大家感受到新举措的优越性。

(三)完善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可以免费,也可以收费。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段、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公共体育场馆在提供体育场地服务的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或衍生服务。如健身咨询、健身辅导、体育培训、体质测试、运动处方、陪练陪打、组织体育比赛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需求,真正体现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

(四)政府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总则第2条明确指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这是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对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是我国现阶段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而自2010年开始,秦皇岛市乃至全国的公共体育场馆面临人员、能源等各种成本不断上涨的严峻形势,给经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减弱了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能力。所以,制定相关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优惠享受能耗标准等),帮助公共体育场馆降低管理成本,切实为公共体育场馆减负,应是当前保证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紧迫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珉媛.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部门发展战略构想[J].前沿,2008(11).

[2]孙洁.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理论观察,2006(5).

[3]耿啸涯.上海市闵行区体育馆管理模式[J].体育科研,2009,30(6).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 新形势;群众文化事业;发展

1.前言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而进行的一系列文化行为,融合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1]群众文化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通过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群众文化事业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群众文化最本质的属性是群众性,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质所进行的文化活动都不一样,包括书法、作画、戏曲、品茶、钓鱼、下棋、打牌、歌舞等等。[3]只要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些都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其次,群众文化还具有业余性、社会性、自发性等特点。但是,不管具有着什么样的特点,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功能都不可小视。

2.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文化的交流,如何加深自身的文化实力,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使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1群众文化宣传、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我国的文化宣传和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的,变化与改革都不大,而且对群众文化重视也不够,如今,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观念与思想也越来越发散,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少,这也意味着今后的宣传与管理工作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另外,现在的媒体宣传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经常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奇怪的,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上,甚至对一些事实进行夸大与渲染,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一些文化工作者为了追求利益,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利用职务之便,歪曲文化宣传与管理的本意,这也阻碍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与管理。

2.2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的侵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伴着流行文化与通俗文化的侵袭,卡拉OK、歌舞厅、镭射影碟等随处可见,而传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舞与戏曲却备受冷落,另外,一些低级庸俗的书刊和音乐随处可见,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特别是对青少年,其危害不仅影响着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而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

2.3文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不同的文化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流行文化与通俗文化战友更大的市场,群众文化面临的发展也越来越激烈,其次,外国文化的侵袭,使得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哈日族,哈韩族等等,这对我国的文化市场也构成了威胁,最后,欧美等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文化市场窥视已久,如果我们自己不设法占有,我国的文化产业将不能与其它国家相抗衡。

3.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

虽然说当前形势下的群众文化面临着重重挑战,但潜藏在其中的机遇也不可忽视,我们不仅有加深自身实力的机遇,也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机遇。

3.1把握机遇,重点推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做到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面对各国文化的碰撞与摩擦,我们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在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坚决抵制腐朽、不健康的垃圾文化,坚持维护民族尊严的原则,制定可靠的管理措施。其次,要占领文化市场,要占领文化市场就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才,还要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并且不断的提高创作水平、表演水平、逐渐的与国际接轨。群众文化有其不可取代的魅力与特点,向中国的戏曲、象棋、皮影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化,如何让这些文化散发其特有的魅力,不仅要加强宣传,做好创新,还要找到其与文化市场的契合点,与其模仿其他国家,另辟蹊径,不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上多下功夫,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深厚的民族积淀,所以在发展群众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心,把握好发展的机遇,让我们的群众文化也大放光彩。

3.2抵制、打击腐朽文化

在腐朽文化泛滥,不健康文化随处可见的环境下,我们不仅仅要做好优秀文化的创作与宣传,还要做好腐朽文化的抵制与打击。[3]首先,要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观念,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值得称道倡导的,什么得加以抵制。其次,对于那些不健康的书籍,影像,信息要坚决地打击并予以销毁。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投资,鼓励群众文化的创作,使人们自觉地抵制腐朽文化。

3.3做好教育工作

做好教育工作是振兴群众文化的根基,深入学校,扩大及加深学校在这方面的培养,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为日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做好铺垫。[4]未能够更好的占领文化市场,领先国际做好基础准备。

4.结语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面临着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其对建设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析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重要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123-125.

[2]梁守靓.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13):145-147.

[3]姚广才.关于文化馆和群艺馆专业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艺术教育,2010(10):78-81.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4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载体,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促进档案工作主动融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环境中去。

一、突出档案文化服务意识,主动贴近人民群众。一是要高标准地做好档案查阅利用工作。做好现行文件整理与档案定期开放工作,做到现行文件管理规范科学,利用方便快捷,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做好档案网上查询服务,定期在线解答群众咨询,充分利用网上档案查阅利用专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满足人民群众查阅需求。二是要加强档案法制宣传工作,适时开展档案开放日、档案宣传月等档案法制活动,向公众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介绍优秀档案工作成果,使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档案工作,切身感受档案文化的无尽魅力。

二、充分发挥档案馆文化服务功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一是要在档案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扩大档案资源征集范围,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征集档案资料。加强名人档案、特色档案、民俗档案、信用档案的征集力度,进一步改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二是要在档案编研上下功夫。常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档案编研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主动出击,与其他部门联合,依托我们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结合常德久远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潜心编研,力创档案文化精品,真正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三是要在拓展档案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功能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中突出档案文化特色,将编研成果、档案展览等通过网络向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将反映我国近现代优秀文化成果的档案资料,挖掘整理出来,制作专题片、举办档案展览,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多形式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三、进一步加大档案科技含量,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是继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总结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深入开展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成果。二是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完善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全部建成档案目录数据库、珍贵档案和重要全宗全文档案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开展档案远程利用、远程共享,充分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乡镇文化 广播电视 发展

1、前言

乡镇文化发展与建设阶段中,广播电视行业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广大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其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追求,多元化、系统化、高品位、多视角成为目前广大受众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特征。广播电视行业在符合大众文化品味需要层面也急需要不断优化与改进,更密切的迎合大众口味。应加强服务与管理、积极改造与创新,方能查找缺陷与不足,全面优化文化传播效果,提升文化事业水平,进而为广大乡镇人民开创更为多样化、丰富性的文化氛围。

2、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不难看出,其仍旧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无法对乡镇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乡镇地区经济水平决定,广播电视始终是广大群众了解外界信息、社会热点问题、国家重要事件的核心渠道,同时也是乡镇居民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与沟通的媒介桥梁。当前,我国乡镇地区居民文化需要、娱乐需求不断增长,然而乡镇广播电视传播内容、工作重心却始终不见较大的转变,无法符合大众现实需要。特别是一些基层广电频道通常县级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内容仍旧沿用陈旧的工作思路,欠缺创新创造力。主要采用播放新闻栏目、投放电视广告、制作健康类节目、播出电视剧等形式,节目内容结构欠缺完善性以及丰富性,显示出了单调、枯燥的一面。

另外,乡镇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在基础建设工作中呈现出迟滞缓慢的问题。长久以来,乡镇区域广播电视行业在建设基础设施、更新设备系统层面相对来说速度缓慢,明显落后于乡镇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具体表现在有线电视仍旧没有实现全面覆盖,数字电视的引入与发展也较为缓慢。较多乡镇地区农民家庭通过卫星天线或是被人们叫做大锅盖的设备接收电视节目,对数字电视以及有线电视的普及安装欠缺兴趣,这也直接导致乡镇文化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乏味孔洞、节目形式不新颖、素材不丰富的问题。为扭转这一不良局面,乡镇地区应进一步强化乡镇广播电视行业基础建设,唯有巩固基础,方能为广电行业的深入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3、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更新对策

3.1优化广电栏目安排设置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乡镇地区人民综合能力、知识水平、审美意识以及探索发倔新鲜事物的思维渐渐强化,大众更愿意通过广播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资讯与信息。为此,乡镇地区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应密切紧贴大众现实需要设定编排更加丰富生动的广电节目形式。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栏目、生活资讯、房产信息、自然地理景观、教育教学、财经节目应做到兼容并蓄,使广大乡镇地区人民可获取各个层面的信息,使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饱满。另外,应密切关注乡镇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规律、习惯、个性喜好,做好广电节目内容的设置与安排。例如,一些农家访谈形式的节目、农耕经济、种植项目普及推广、家庭邻里纠纷调节疏导等节目形式,较易引起乡镇地区广大人民的关注,因此成为当前需要积极尝试推广的方向。

3.2强化广播电视基础建设,丰富推广形式

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加大基础建设势在必行,应通过扩充财政投入,向乡镇政府提出申请,扩大拨款量,同时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系统设施的建设上。再者,可将经费用作对乡镇地区人民的专项补贴,例如乡镇居民但凡开通数字电视,则会享受定额补贴或是在缴费上给予一定的折扣。还可以乡镇地区、农村地区为基准,但凡每季度、每年新增业务量完成百分之二十,可享受一定比例的财政奖励或相应的福利待遇,当然具体百分比可依照该地区现实状况做合理调节,进而可提升有关部门、具体机构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可将具体的补贴款项发放至推荐办理数字电视业务的具体人员。例如,可积极推行人员推荐打折优惠制度,但凡在其他人推荐情况下办理了数字电视业务,经过核实推荐方确实是数字电视老用户,则可享受一定的折扣服务或给予定量的经费奖励,这样一来可形成数字电视用户互相之间积极推荐、资源分享的良好局面,以提升数字电视、有偿付费节目的宣传推广力度。

4、结语

当前,我国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发展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较多工作仍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为此,我们应继续加强员工素质管理,扩充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投入,积极推广优秀付费节目,全面把握乡镇地区人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需要,进而真正优化乡镇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成果,为乡镇居民文化精神生活提供最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6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来,*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先后建设了林州市“三馆”、滑县文化娱乐中心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截止*年,全市文化系统国办文化机构总数达到115个,其中,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15个,影剧院13家,乡镇文化站92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4个。在建设完善县(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年,正式启动了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两馆”项目占地102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年3月,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了殷墟博物馆工程。该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完工。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型雕塑《商魂》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选址在我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文物征集)。建设工期3-5年,分三期建设。大型青铜雕塑《商魂》是突出展现殷商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选址在殷墟附近的殷墟路和纱厂路交叉处,总投资*万元,该雕塑长26米,宽14米,高8米,设计方案*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金奖,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和筹建中。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演出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安阳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安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15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3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33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06家,电子游戏5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16家,溜冰场3家,保龄球馆2家,KTV量贩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3家。年营业收入为3650万元,上交营业税260余万元。

国办文化“以文补文”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国办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达149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在艺术教育、文化娱乐、演出策划、文献信息等领域,国办文化单位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市群艺馆和各县(市、区)文化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艺术教育、民间艺术培训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如:市群艺馆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文化设施优势,常年开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书法学习班、美术专业高考培训班等,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艺术人才近万人,其中有100余人考入中央美院、艺术学院等国家高等艺术学府,在安阳市享有很高声誉,已成为全市艺术培训教育叫得响的品牌。仅*年,该馆的三产收入就达90万元。林州市文化馆利用群众集资、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开办多媒体阅览室、歌舞厅、健身房、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主动为当地企业、部门搞演出策划、商业演出,搞灯光音响租赁服务,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不仅锻炼了队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增加了收入,弥补了单位自身建设的不足。此外,一些国办文化单位在广告策划、装裱、幼儿教育等方面也有所发展。

文物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安阳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博物馆、纪念馆5个,殷墟等AAAA级风景区3个,文物专业保护机构8个,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馆藏文物一级品17件,二级品601件,三级品8500余件。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一申四创”工作,投入资金1.8亿元,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袁林一期保护、天宁寺保护维修、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工程,使各文物景区的文物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连续举办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物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在全省乃至国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声誉。汤阴剪纸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作品有1000多件。进入21世纪,汤阴剪纸又相继被运往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受到高度赞誉。内黄现代民间绘画近年来多次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到国外展出,引起很大轰动效应。曲沟抬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巡演,引起极大反响。目前,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等已初步形成规模,成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年、*年,内黄县(现代农民画)、汤阴县(剪纸)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第二批“中国民间艺

术之乡”。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看,发展还很不充分,特别是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都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阻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基层文化单位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不够。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片面认识,担心一提发展文化产业,财政就会“断奶”,不愿创新和改革,这一点在一些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是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各县(市、区)文化设施仍很不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少,基础设施欠帐多。如市少儿图书馆至今有馆无舍。除林州市外,其它县(市、区)都普遍存在有馆无舍、馆舍陈旧、条件较差的现象,乡镇文化站达标率低,有的甚至名存实亡。

三是投资主体单一,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市文化建设投资基本上靠政府。近些年,县乡两级财政用于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县乡文化单位基本处于“守摊子”的状况。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根本起不到作用,同时,也造成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形式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文化产业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特别是国办文化单位经营普遍缺乏活力,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能得到充分应用。

三、我市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努力构建以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制定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搞好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四)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以影剧院脱困为重点,加快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分为三步:一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努力为离退休干部职工、在岗职工提供医保、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对现有影剧院进行资产评估,为整体开发做好准备;三是吸收国内外经验,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产,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解决影剧院生存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快全市文物资源的整合、开发、改造和利用工作。

(五)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既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大力发挥安阳市现有文化资源优势,把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推向市场,形成产业规模。

(六)培养文化产业的人才。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要努力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

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从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尽快制定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纲要,明确今后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不断加快推进全省和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文化经营,创办文化产业,尽快形成文化产业多元投资体制,为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