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范文1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得心灵驿站。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得道路。但这条曲折得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让我胸有成竹,有时让我垂头丧气,甚至迷失自己,在挫折面前选择最多得就是软弱和妥协。读完《成长比成功更要》这本书,我茅塞顿开,书中质朴、平凡、意味深长得小故事,帮我理清了思索,让我悟出了如何做最好得“你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得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教出来得学生早日取得喜人得成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李开复所谈是一批最优秀得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得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得大脑,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自身得努力,他们得自信,当然也离不开他们得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都饱受挫折,但他们站起来了,使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岩石阻挡,哪能激起美丽得浪花?”
想想自己,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得环境,让他充满自信,让他向“E学生”发展。从“微软小子”得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找对了方向,自己得孩子一样也会有出息。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如何在成长得路上做最好得“你自己”为什么在成长得路上过得如此艰辛?没有能够更优秀,不是因为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是按照自己得想法去使用聪明,而总是按照别人得标准使用自己得聪明,即使优秀了还是不快乐,是因为总认为“最好”得含义是战胜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最好得是成为最好得“你自己”。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样得,不应该总是跟着别人走,也没有必要看别人怎么评价你。做你自己!就会发现心里有一块是真正属于你自己得。激情一定就在那个地方。认识到自己得激情所在,不要压抑它,把它开发出来,就可以看到价值就在那里。
看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为人师、为人母有所得,对自己得工作和将来也有一定得指导意义。面对生活中得一点挫折,我不再软弱,想想“微软小子”得成长历程,我会更加坚强。努力改变自己,不断进取,超越自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在今后得人生中,我会越活越精彩,因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为“最好得”,但我会成为“最好得我自己”。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这些都是成功,但是,成功并不等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达到目标的道路。
成功需要用我们的辛酸和汗水来换取,为了成功,我们要经历失败和挫折,经历艰辛和磨难,为了成功,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努力,学会勇敢,也要学会抛弃胆怯、懦弱,这才懂得成长。
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在他正需要关爱保护的时候,父亲却因病无奈地丢下她与世长辞,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吃的是最差的,基本能维持温饱,穿的是有补丁的衣服,假期中还要打工挣钱交学费,但女孩并不气馁,不自卑,而是昂起头,勇敢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自信的态度迎来了翘首以待的高考,可事情多难,她却又意外地病倒了,但是,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信念使她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考场,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一切顺利,又上了博士,“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她终于成为全球微软公司的副总裁时,她却说,如果不是幼时的坎坷艰辛,让我懂得了坚强,我不会成功。
成长总是比成功更重要,只有不断地经历挫折经历磨难,才能更加锻炼自己,磨砺意志,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的风暴,促使更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我们真正地学会坚强,镇静地面对生活的麻烦事时,我们就长大了,我们就会走向成功。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这几天集中精力读了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颇多感触。书中描写了三十位“微软小子”的成长史,这些“人精”的成长遵循了一条规律:“E”学生最易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所谓“E”学生是指自主型的学生,他们具有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成绩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像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等特征。
此书初版是六年之前,从那以后多次再版,可见受欢迎的程度之深。但是,凌先生不知有没有想到,这本书产生的轰动效应和实际的教育发展进程相比真是不算什么!
在书中,就读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精英们对中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深恶痛绝,对中国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颇多微辞。可是,时过境迁,在今日之中国,这种教育模式相比以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竞争是从幼儿园开始的,甚至更早,从孩子还没出生时父母就在操心他(她)们的上学问题,买房要买学区房,户口要落在教育程度较好的区。在现行教育制度下,中国的父母们已经几近疯狂。他们的恐慌感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从上学那一刻起,孩子们就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这一背就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呢?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并不是我喜欢阅读的类型,读起来也不那么的吸引,虽然有很多的小故事,可是大凡是励志类的书籍总是有这样大同小异的故事汇集而成的。关于对这类书的好坏,我无法做出判断,只能说它对读者的启迪不在于内容、思想和语言,更重要的是读者心中一直都有的东西,或许阅读过程中没有任何想法,但是之后随着某些东西的逐渐清晰或者是一闪念的只言片语,都可能让你回想起些什么,每本书的好坏都是因人而异的,都是因读者的心态、经历、情景而异的。
纵观整本书而言对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在孩子幼年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性格等在孩子的一生中都会起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一时期与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有关的。
“没有人强迫她,她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喜欢学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他们只是非常严格的培养我的学习习惯,而且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我的好习惯都是在我懂事之前养成的……’(p181)”一个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使张黔成为最优秀的研究员,正如她所说的她的父母在他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强迫她集中注意力学习,之后成了习惯。由此可见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是很重要的。
“严格但不强迫,就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习惯于一种规则,而不是就范于一种规则。(p108)”在很多成长的故事中父母都是很严格的,这种严格也是规范孩子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必须条件。
“人脑和人心一样,朝着被赞赏的方向走。(p94)”除了严格的要求,许多成为微软小子的人并不是被批评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父母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孩子。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范文2
于丹老师在2011年的开学第一课上讲成长比成绩和成功更重要。她认为,成长是一个过程,成绩和成功是一个结果,成长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量,成绩和成功是一个外在的社会平谷,成长终其一生没有阶段,而成绩和成功只是某个节点上人际之间一种考评甚至一种竞争。
于丹老师的话确实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想要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先要追溯其不幸福的原因,让我们少给孩子们一些压力,更重视孩子们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仅仅看重一个事情的结果,结果必然重要,但过程可以让他们成长,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教育应以人为本,首先教育孩子做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要使孩子真正成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个人,首先要平安、愉快、健康、幸福的成长。
什么是成长?成长应该是:你发现了别人的可爱;你明白自己错了;你忍受了一次痛苦而没有被吓倒;你给了别人一点快乐;你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你给爸爸妈妈做了顿普通的饭;你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开始行动;一句话令你思考数日;对于常规的事,你以新的方式进行了尝试;你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给下岗叔叔阿姨的孩子买了本书;你说服自己坚持,你说服自己不放弃……这些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也许更有意义。
可是,“考试要考出好成绩”一直当代学生和家长的目标 ,分数,无论对学生、家长抑或老师,都是一个无法回避,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人爱分数,有人恨分数,无论爱恨,其背后都有令自己欲罢不能的理由。但社会强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才是令学生和家长们感到紧张的原因。回想青年时代留给我的记忆,很多东西都已模糊不清,唯一留给我最深刻的回忆是我的高考落榜――委屈,痛苦,眼泪,无奈,自责……但就是高考落榜给我的未来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它历练了我的意志,它让我懂得了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和失意,迈过了这些坎,我才有可能成长。只要看到被考试折磨得麻木而愈发“坚强”的学生们,我就想对他们说:“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我们从小被关注“长牙了没有,长胖了没有,长高了没有,长力气了没有,长大了没有,长出息了没有,长见识了没有,长能耐了没有,长进了没有,长脸了没有,长记性了没有…。”可能被问的最多的是“长分数了没有”………可我们从来没有被关注“成长了没有?”。其实,分数与成长,两者间并无矛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学生不断求学的道路上,因为学生的志向、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以后,学生被逐渐的分流:职校、普高,甚至一小部分学生开始步入社会。分流的依据即是目前在我国最为公平公正的方法――考试。事实上,一名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一名充满自信、能尊重他人与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世界感恩的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不会太差,他不用家长和老师在旁边时时刻刻盯着,推一步走一步;他不用家长和老师天天念叨,为他敲警钟,他学得自觉,学得快乐,成绩可能不是数一数二的,但他对于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继续深造,是充满自信的。更高一级的学府会欢迎这种学生,社会会欢迎这种学生。培养这样的孩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不妨把关注的焦点从孩子的成绩转为孩子的人格,让孩子有话可以说,让孩子有想法可以尝试……当我们以身作则,注意了对孩子人格方面的教育时,孩子的综合素质也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这一直是我们所期待的!
成长不能怕输,输得起才能找到自己成长的起点,才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个名叫阿斗的孩子看到我煮鸡蛋发呆,我问他:“你爱吃吗?”“爱吃!”“那你怎么不要呢?“这鸡蛋跟我们家的鸡蛋不一样?不敢要。”“你们家的鸡蛋长什么样?”“我们家的鸡蛋是白的,软的;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我才知道,这孩子压根儿就没见过煮鸡蛋的,也没见过剥鸡蛋的,都是父母或长辈剥好切开摆在盘子里吃,曾不了解煮和剥的过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预设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就会失去认识事物和成长的机会,失去成功良机的奠定。踏稳、踩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要看孩子做事的过程而并非只看结果,成绩和成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否掌握了做事的方法;“经历比名次重要”,孩子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抢着做,”多经历才会有经验,才能在其中长本事;“付出比给予重要”,家长不能一味溺爱孩子,让孩子经常做一些家务等体会到付出的辛劳,才能更珍视父母的爱;“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家长与孩子换位思考才能互相体谅与沟通,孩子也只有在家长的鼓励声中才能有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输得起,实质上就是在成长。不断成长就是在不断靠近成功,没有漫长的成长过程,就很难奠定成功的基石。
成人比成功重要。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社会不仅要的是会做题的孩子,更要会做人的孩子;“前些日子从网上得悉:有一位记者拍了一张震惊世界的照片,一只巨大的雄鹰追捕非洲的孩子,老鹰把孩子吃掉了,这张照片获得了国际大奖。人们谴责他,你看到为什么不救呢?他说我没救下来,人们就不再责问他。但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后来自杀了。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爱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这里有两个少年的故事。不论谁第一次见到他,都能看到他眼神里的忧伤和愤恨。因为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他总是独自生活。他从来不会在晚上10点前回家,喝酒闹事是家常便饭。令人惊奇的是,他的所有成绩,永远数一数二。只是,在他的脑海里,从没有“理想”二字。他希望的,就是每天无所事事地过着,然后快快过完这一生。
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 一个小山村,有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少年。这个少年,快乐、勤恳地生活和学习着,哪怕周围的人都用嘲笑的眼神看着他――他是全村最笨的小孩。为了一次考试,为了背会几首诗,一个月里天天念,夜夜念,终于,所有的诗都背下来了,可最终还是没能及格。所幸的是,他的父母依旧疼爱他,于是,他依然感到幸福和快乐。
一天,两个少年相遇了,并意外地交换了位置。城里的少年,来到乡村,被年长的父母深情地温暖着。感动之余,他选择努力去报答他们,于是,生活变得充实和幸福起来。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范文3
关键词: 选择 信心 习惯 舍得 成长
每一年九月,都是新的开始。面对着充满着无限憧憬与希望的学生们,我总想说些什么,想让他们每一位的高中生活都精彩。想说信心与习惯,选择与舍得,我不断思考着。我希望每一位学生每一天都充实,每一天都有收获,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高中生活我想为他们做些准备,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于是我决定从“选择、信心、习惯、舍得”的角度阐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一、选择
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选择,选择就是人生,人生就在选择。今天你选择了高中,高中也选择了大家。我为你今天的选择高兴,你将为今天的选择无憾,每一位同学会因为今天的选择让人生更精彩。
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一种选择会是一种活法,一种选择会换回许多种经历、体会。一个人只有一生,是选择的人生更加让我们丰富,是选择让我们的人生与众不同,是选择让我们体会酸甜苦辣。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让人生属于自己,而不是我们的人生,任别人选择。
二、信心
信心即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比如满怀信心、信心百倍等。我们对学生有信心,那是因为家长对学校、老师有信心。这里会让你更好地成长。高中的学习相比初中而言是困难一些,但是人总是有办法的,只要有信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飞机起飞的时候最耗油,高中的学习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有方法,不畏惧,勇于迎接挑战,高中生活就一定非常精彩。
记得有则关于登山的小故事:
“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有人曾带着疑惑请教登山专家。
“应该向山顶上走。”登山专家肯定地答。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此人不解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
也许是吧。也许,这位登山专家还想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也许,这位登山专家更想说:“迎风雨而上的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的源泉!”
三、习惯与舍得
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我认为,高中三年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1.学习的习惯。
(1)刻苦,舍得花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养成习惯。谁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学就会。数学成绩突出的同学,做过的习题可能不计其数。简单地讲,要取得好成绩,数理化就要多做题,英语就要多背单词、课文,语文就要多读、多写。时间是“抓”出来的,每天一个小时,可以干很多事。20分钟可以背30个英语单词,读1―2篇好的散文,解决困难的数学题。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加上选修40分钟,三年下来高考就不成问题。有些事情你觉得难,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做,积累起来,效果就绝对会超过你的想象。
(2)讲究方法,少走或者不走弯路。你再用力,花的时间再多,如果方法不对,尽走弯路,效果就不好,还会影响信心,打击积极性。怎么才能不走弯路呢?首先起点要对,养成一件事从开始就把它做正确的习惯,不要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就开始,等发现错了再改,肯定浪费时间。其次标准要高,养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习惯。比如学数学,学了概念和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了未必能讲明白。如果你按照能给不会的同学讲明白的标准学数学,那么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认为,用高标准学习和用低标准学习所用的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却差很多。
2.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实际是在学习做人。
比如,闯过红灯吗?排队“加塞儿”吗?说过粗话吗?书包是自己收拾吗?如果你养成了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你就在按照现代人标准培养自己。
怎么养成好的习惯?
(1)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随时提醒自己。比如,注意每一次作业和考试书写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一开始可能有点儿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习惯了,而且会终生受益。
(2)开好头不开坏头。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而过程都有开头。只要是想好了准备做的事,就要果断地开头,不要拖,不要等。比如:我打算背单词了,就开始背。我打算写日记了,就开始写。一段时间以后,好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相反,坏事千万别开头。因为开了头就可能会对自己放纵。有些事是该干的,有些事是想干的。但该干的往往不想干,想干的往往不该干。只能管住自己,想办法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有兴趣地把该干的干好。能比较自觉地这样做了,就是成长。
(3)坚持。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要坚持,千万不能放弃。正所谓信心、恒心、耐心,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4)营造好环境。可以几个人约定,也可以班级倡议,大家互相督促,把某些好的习惯坚持下来,改掉那些坏的习惯。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好朋友有了,好的集体风气就有了。
(5)不找借口。据说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规矩:不许找借口。这对于养成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偷懒、逃避,使你丧失勇气。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范文4
但是,F在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却面临很多误区,首当其冲的就是“一毕业,就应该创业”的错误观点。在创新工厂一年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创业者要有深厚积淀才能成功。
当然,会有人问:为什么微软的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都是大学毕业甚至肄业,却能创业成功呢?这要归功于他们团队的经验和执行力。不仅扎克伯格本人在大学期间就创建过多款与社交相关的网络产品,他的创业团队还囊括了四位优秀的哈佛学生。
其余的四大误区里,两项与“钱”有关。一是认为“创业等于上市”。其实,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上市和赚钱,更不是为了打倒竞争对手。例如在互联网行业,只有当网络用户、内容生产商和广告商都能够分享你的技术,并达成收益和经验上的共赢时,你才算得上是成功。
据我观察,不少创业者拿到第一笔风投资金后便开始排斥投资者的共同参与,把他们的意见当成对自己的干涉。其实,风投的价值远在金钱之上。好的投资者还能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介绍人脉、客户和合作伙伴,说明大学生了解市场,管理财务,以及吸引下一轮融资等。而这些才是对创业者更有价值的帮助。
与上面的做法相反,有一部分大学生有了自己的创意却不愿意让投资者知道,他们总以为自己的“点子”是万能的,但“点子改变一切”的情形在F实生活中很少见。实际上,如果让投资者在“创意”和“创业人”之间选择其一的话,更多的投资者会选择后者,因为创业人身上包含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包括创业方向、人的性格、创业团队以及执行力等都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不具备的。
还有一部分人将“创业”直接等同于“科技创业”,又将“科技创业”直接等同于“获得专利”。其实,创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创业者是否“知悉市场”,这包括他们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的深刻洞悉力,以及对用户利益的了解和尊重等因素。
在《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里面,我曾建议所有的毕业生:“未来比今天更重要,积极比安稳更重要,学习比金钱更重要。”在这里,我想重申:短视和安稳是创业最大的敌人。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范文5
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是2011年4月的一节信息课。我在讲到双绞线时,发现听课者依旧寥寥无几,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我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谁亲手制作过网线?我想一定无人应声。没想到话音刚落,科代表孟金羽就将手高高举起。他的回答让我和班级同学都为之一震。他十分专业地说出网线中8根线的颜色、线序、分类,还十分生动地向同学介绍可以用太阳、天空、草地、土壤来联想记忆四种主色——橙、蓝、绿、棕,并用我准备的材料给大家演示起网线的制作过程……
生动的语言、新颖的方法,很快就吸引了同学的注意,一些趴桌子的学生也加入听课的行列。同学们专注的神情、钦佩的目光让我的心猛地一动,一个大胆的想法蹦了出来:如果让学生课堂领学,会不会改善信息技术课上课难的现状呢?
我的沉思被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打断,孟金羽已结束精彩的讲解和演示,我对他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并中肯地说:“你讲得太棒了,老师都自愧不如,要不咱班来做个尝试,后面的课由孟金羽讲怎么样?”那节课的后半段,课堂气氛非常好,讲者卖力、听者认真、课堂提问回答踊跃、解答透彻到位。课后,很多同学都兴奋地对我说:“老师,咱以后就这样上课吧!”
课后,兴奋之余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孟金羽是信息素养颇高的学生,不是每个班级都能找到这样的人,但若能课前确定领学者,先由学生自主预习、明确重难点,不懂之处由教师点拨、指导,也许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于是在实践之前,我做了两方面的努力。
(1)课堂环节模式化。每节课分为“新知导学、质疑解惑、要点梳理、课堂小练、反思提升”五个环节,便于领学的学生按流程“授课”。
(2)确定教学定位:学生领学的交流式课堂。在课堂上,领学同学不是在进行知识的权威,而是就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将课堂教学界定成一种平等的交流,听课同学通过聆听和思考,可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同学读了,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思考。这样的定位意在让听课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激活状态,点燃智慧的火花。
心动不如行动。我精选了班级和领学同学,进行了初期实践。没想到却遭遇了“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的窘境,问题接踵而来:领学同学感觉压力大,热情不高;应对学生提问,力不从心;听课同学新鲜感过后,又恢复了懒散的状态……该怎么办?是坚持还是放弃?做决定前,我和几位参与过领学的同学做了交流,请他们谈谈参与后的感受。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感受居然惊人的一致:过程很痛苦,收获很甘甜。为完成讲课任务,自己能静下心来读书了,梳理要点、锤炼语言、预设问题、思考对策。这样的经历,让学生自己相信,只要用心努力,是可以将知识学明白的。几次讲课下来,学生胆大了,敢说了,感觉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希望老师能将此形式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同学受益。
学生的话坚定了我的信心,我选择针对问题,改善不足,再次实践。经过认真思考,我做出如下调整:
(1)每堂课由一人主讲制改为小组轮换负责制,由抽签的形式决定每堂课担任主讲的小组。
(2)采用组长负责制。先由小组成员共同筹划:谁来讲、怎么讲;最后由组长确定各内容的主讲人。由多人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分解领学的学生的压力。
(3)由教师和两位学生担任权威评审,对各组及主讲同学的表现打分。与班主任联系,将信息技术课小组与个人的积分加入到班级综合考评积分表中。
(4)每月评选出一个最佳合作团队、最佳领学奖、最佳参与奖。
这些调整,让学生领学的新形式走出了阴霾,看到了前行的曙光。同学们的热情再次被点燃,课堂又重现了生机。在这样充满竞争的课堂上,同学们都不甘落后,他们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参与课堂活动,收获的是比知识更宝贵的财富。
我庆幸自己的坚持,也感动于学生的付出。我感慨地对学生说:“也许将来,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你会淡忘,但如果能力还在,你就可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实践后的思考
由教师主讲到学生领学,这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我和我的学生们已坚持了三年,虽然在每节课中还是问题频出,但学生们自信的笑脸、成长的喜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得以锻炼、提升、完善自我,在不断的历练成长中,遇见了未知的自我,塑造了更精彩的自我!我相信,学生的改变,不止所见。
从一节课的睿智转变到现在每节课的风生水起,历经三年实践的我沉淀下来,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也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1.相信比怀疑更重要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但客观地说,在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个理念。原因何在?因为教师不相信学生能行,总是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有所质疑。三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相信比怀疑更重要。只要被给予机会,学生就会创造出无限的精彩!对于行的学生,我们就完全地信任他,让他淋漓尽致地施展才情;对于不太行的学生,我们帮助他,突破重难点、精炼语言、锻炼胆识,让其体验由不行到行的奇妙转变,从而增强对自己的认可度和自信心!所以,我常对学生说:“你行,你一定行!”很多学生在我的积极暗示下,挑战了自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很多领学的学生,因一节课讲授效果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很多学生,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一蹶不振……每每遇到这种情形,我会对学生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莫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我不仅这样开导学生,也十分注重依托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提供各种成长的机会。
我做过这样的尝试:精彩三分钟——请学生用三分钟来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同学们重新认识精彩的自己;最佳共评——利用各种竞赛及奖励,激励各层次的学生保持进步的动力和参与课堂的热情;还有诸如辩论会、学科知识竞赛、网页制作大赛、技能水平大赛、信息技术学科大讲堂……我想,只要师者本着让学生获得多元成长的想法,用心构思每节课,就一定能依托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学业成绩优异、心态健康阳光,并养成遇挫折不退缩、遇成绩不自满的品格。
3.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如Word、Excel专题,我会与学生一起将所有考点精编成一道考点总汇题,并将操作方法编成顺口溜。在课上,领学同学只要将这道题讲透了,同学们理解了,就可考试无忧了。面对抽象却重要的知识时,我会和学生一起开动脑筋,研究学法。如OSI七层参考模型要求背诵,我与学生想出了利用每层的首字编成顺口溜“物数网传会表演”,学生很快熟记于心。设计flash作品思路不清怎么办,“作品制作稿本”来帮你;Photoshop蒙版不明白怎么办,形象生动的比喻“蒙版像块遮羞布,不想显示的地方用黑布遮,想显示的地方用白布遮,想若隐若现的地方用黑布遮。”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探索,参与的学生都感到:学习真的没有那么难,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范文6
好相关工作的权限范围,给予员工足够的信息和支持,也定义好它的责任范围,让被授权的员工能
够在拥有权限的同时,可以独立负责和彼此负责,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
1954 年, 管 理 学 之 父 彼 得 杜 拉 克(Peter Drucker)是这样描述经理人的基本任务的:决定目标,分配工作——经理人需要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活动、决策和关系,将工作分门别类,并分割为可以管理的职务,然后将这些单位和职务组织成适当的结构,选择合适的人来管理这些单位以及需要完成的工作。
我认为,今天的经理人仍然需要具备彼得杜拉克所说的那些有关决策、组织、评价、奖罚等任务的基本技能,但21世纪为经理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了从一个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完成既定的任务,不是设计好团队的组织结构,也不是熟练地发号施令,而是为所有员工营造一种充满激情和创新的环境——领导力不是一种方法或技能,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以我自己的经验,领导力这门艺术大致包含了宏观决策、管理行为和个人品质这三个范畴的内容,九种最重要的领导力。
一、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100%的精力放在对企业组织结构、运营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这种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指挥、组织和监管的模式虽然可以在某些时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会极大地限制员工和企业的创造力,并容易使企业丧失前进的目标,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认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为企业制定一个明确的、振奋人心的、可
实现的愿景,对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运营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轻视愿景对于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成功企业而言,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成为了该企业能否从优秀迈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二、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就像每个人都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一样,每个企业也需要拥有正确的、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在这里,价值观其实就是企业长期坚守的,影响企业行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根本信念。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成功的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的秘诀。
公司整体的信念或价值观也必须在员工身上体现出来。毕竟,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该企业的所有员工组成和推动的。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在论述员工评价标准的时候指出,对员工绩效的考察必须与对其价值观的考察结合起来,并着重看该员
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尤其是坚持诚信的信念)是否吻合。这其中一共有四种可能:
绩效达标,价值观与公司吻合——很简单,公司将毫不犹豫地为他提供奖励和晋升的机会。
绩效没达标,价值观与公司不吻合——也很简单,马上请他走人。
绩效没达标,但与公司的价值观吻合——再给他一个机会,考虑为他重新分配工作。
绩效达标,但价值观与公司不吻合——这是那种足以杀死一家公司的人。现实证明,很多公司就是因为雇用了这些工作能力出色,但品格很差,或个人信念与公司背道而驰的人,才走向崩溃的。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人才比战略更重要
在21世纪,无论怎样渲染甚至夸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经济。拥有杰出的人才可以改变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市场甚至一个产业的面貌。例如在Google,公司最顶尖的编程高手Jeff Dean曾发明过一种先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一个程序员在几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一个团队做几个月的项目。他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计算机语言,可以让程序员同时在上万台机器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极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才对公司来说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的。
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业对人才的思维方式仍然保持在上个世纪的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只是企业这台“大机器”中的零件或劳动力,不愿意花大力气培训员工,生怕他们接受培训后就“跳槽”、“走人”。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这种不重视员工成长的做法只会让更多的员工选择“跳槽”、“走人”。只要拥有人才,企业就可以实践任何宏伟的战略。反之,如果没有人才,再壮丽的企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四、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例如,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管理着一个实际效果非常糟糕的项目。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是我当时的老板的朋友,而这个项目也是我老板最为看好的一个项目。当时,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有多么糟糕,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也不是一名好经理,但因为我的老板重视该项目,我始终没有勇气来处理这个问题。此外,我也担心,如果解散了这个项目团队,对我自己的工作其实也是一种否定,因为我已经管理这个团队一年多的时间了。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在一段时间后离开公司。那时,我觉得公司多年来对我不错,我应该在离开前对公司负责,做一件对公司有益,但我一直为了自己而犹豫不决的事情。于是,我决定把这个项目和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裁掉——大不了,这种做法会让我的老板不满,但它的确对公司是有好处的。当我真正裁掉这个项目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公司内部的绝大多数员工没有表示不满,反而告诉我,他们是多么认可这个决定,他们认为我有勇气,有魄力。公司领导也没有责备我,反而认为我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连我的老板也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也就是说,当公司利益和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管理者要有勇气做出有利于公司利益的决定,而不能患得患失。如果你的决定是正确、负责任的,你就一定会得到公司员工和领导者的赞许。
此外,管理者应该主动扮演“团队合作协调者”的角色,不能只顾突出自己或某个人的才干,而忽视了团队合作。
五、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为了给员工更多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发掘个人的潜力,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推出了相应的举措。例如,Google公司允许工程师在20%的时间里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或技术工作,这一制度一经实施,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因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拥有出色创意,但没有时间付诸实施的工程师可以花费自己20%的时间,或者说服两三个同事一起在这20%的时间内完成某个出色创意的产品原型,然后给公司内部的同事使用。如果这个产品创意确实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个“震撼级”的产品或服务。事实上,像GMail和GoogleNews等Google引以为豪的许多产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师在20%的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因为有了 20% 这样的管理模式,我们发现:
20%时间内完成的产品的成功率很高,因为员工更加投入。
20%的管理模式让员工意识到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和放权,这营造出了非常好的管理氛围。在员工调查中,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总是高于我曾经工作过的其他公司。
因此,“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好授权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即,在向员工授权时,既定义好相关工作的权限范围,给予员工足够的信息和支持,也定义好它的责任范围,让被授权的员工能够在拥有权限的同时,可以独立负责和彼此负责,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
六、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平等意味着管理者和员工在平等的环境里顺畅地沟通。例如,我在2000年被调回微软总部出任全球副总裁,管理一个拥有600多名员工的部门。当时,作为一个从未在总部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我更需要倾听和理解员工的心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选择了独特的沟通方法——“午餐会”沟通法。
我每周选出十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进餐时,我详细了解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为了让每位员工都能畅所欲言,我尽量避免与一个小组或一间办公室里的两个员工同时进餐。另外,我会要求每个人说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最让他兴奋的事情和一件最让他苦恼的事情。
进餐时,我一般会先跟对方谈一谈自己最兴奋和最苦恼的事,鼓励对方发言。然后,我还会引导大家探讨一下所有部门员工近来普遍感到苦恼或普遍比较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一起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午餐会后,我一般会立即发一封电子邮件给大家,总结一下“我听到了什么”,“哪些是我现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时可以看到成效”等等。
使用这样的方法,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就认识并了解了部门中的每一位员工。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尽量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安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
七、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在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统计,讨论并分析了一家企业或一位企业的领导者是如何从优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层次的。该书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最好的领导不是那种最有魄力的领导,而是那种具备了很好的情商,能够在不同的个性层面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的“多元化”管理者。
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着”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谦虚使人进步。许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唯我独尊,不能听取他人的规谏,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见相左,这些不懂得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也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成功,但
却无法在事业上不断进步,达到卓越的境界。
八、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管理者应善于理解自己,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理智地进行自省、自控和自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自控,事情的结果就可能变得令人难堪。记得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开过一次会。当时,有一位员工因为自己的妻子和朋友被裁员,对公司的政策非常不满,就把怒气都发在我的身上。他当面说出了一连串很难听的话,其语言的粗俗程度即使在最鲁莽的美国人中也极为罕见。
当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气愤,因为他这种侮辱谩骂的做法非常恶劣。但我随即想到:“人难免会在亲人受到伤害时失去理智,难免会在被灾难惊吓时失去风度。”接着我又想到,虽然他的表现异常粗鲁,但是,一定有不少员工持有同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表达出来罢了。最后我想到,作为这个部门的总监,我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展。
九、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真诚是所有卓越的管理者共同的品质。管理者应当学会以诚待人,尊重员工,让员工知道你理解并且感谢他们的工作。一些领导为了“面子”,处处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不愿将自己的真实一面暴露给员工。殊不知,这种遮遮掩掩的领导是很难得到员工的真正信任和支持的。
真诚意味着管理者善于使用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管理者应该多给员工回馈,在人前多感谢,在私下(有建设性地)批评,并多和员工沟通。这并不是说在人前就不可以批评。如果是对事,还是应该坦诚地在人前讨论,但如果是对人,那就不要当众伤了他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