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筝毕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筝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古筝;小组课;能力培养
这个充满竞争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毕业时,能“站稳讲台,兼顾舞台,一专多能”。针对能让主修古筝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就能适应社会,站稳讲台,让选修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实际弹奏水平,达到“多能”。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此浅显的进行一点归纳与总结。
一、教师引导式的有效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处理作品能力
学生在进行二度创作的小组课中,教师布置一首学生们在技术技巧方面能胜任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析作品。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进行有实效的预习,并在布置作品时引导学生:预习,绝不仅仅是对乐曲本身的指法、旋律进行了解,更应从网络、图书馆等多渠道深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风格流派,及所要表现的意境;就技术技巧而言,合理安排的指法,讲究力度音色的变化,注重控制不同发力部位,把握准确的触弦位置、深浅、角度等多方面都应在预习时仔细推敲琢磨,尽可能地将乐曲的韵味弹奏出来。
在课堂中,前半段由学生按自己对作业的理解分别进行弹奏,并讲解其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是学生是否进行有实效性的预习的必要步骤。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弹奏及理解中各自的优点及缺点,并让大家思考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调整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并谈及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处理方式,并加以弹奏。
经过这三个步骤后,学生从单一的模仿、听从教师指导的学习状态慢慢转变为学生们自身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演奏者作为音乐的第二度创作者,乐曲的演奏绝非是没有思考的简单的模仿与重复,而是自身修养、内涵的进一步展现,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与内心的状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独立的分析处理能力得以提高。
二、讨论式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技巧的系统把握能力
技术讨论的小组课中,教师将一些弹奏常见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让大家对比其外部状态,剖析其内部原因,就如医生会诊般,集众人之力共同思考,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讨论,教师作为最终总结的人,进行归纳,并提出最佳建议。例如:小组课中进行如何掌控音色的技术讨论。首先,让手型状态不是很好的选修的学生进行弹奏,让学生观察他较为松散的状态,听他弹奏的暗淡、干瘪、不干净音色。然后,就此音色,学生从积极放松、力的使用,触弦角度、过弦速度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帮助选修的学生进行调整。学生在相互的讨论时,逐渐了解弹奏要点里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并深刻地认识到弹奏时,只有整体把握才能弹奏出清脆圆润优美的音色。最后,教师将学生观点加以总结,并进行补充完善。这种讨论式小组课,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一对一”小课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让学生对以往所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助教式的实践,提高学生实际讲解教授能力
当主修的学生对基础弹奏的技术,从理论高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有组织的表达技术观点时。教师可以安排主修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小助教”。例如:首先教师将选修古筝的学生再次细分为多个小组,然后在不同的小组中安排一名“小助教”进行负责制的指导。教师让主修古筝的学生了解自己负责的这个分小组选修学生们的实际状态,再按其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
在小组课的前半部分,教师进行集体授课,系统地讲授,精讲重点与难点,进行规范性的技术示范演奏。后半部分布置作业,教师可按照选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分小组中布置同一技术要点下的不同曲目。让“小助教”在各自负责的分小组中进行示范,并指导自己负责的选修学生进行更为规范的弹奏。当主修的学生在给选修学生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竟可能的从旁指导,及时提醒“小助教”的一些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指出问题所在,提供解决方案。
在下节课程中,分小组按前一课中教师布置的不同作业逐一回课。曲目的丰富让选修学生对古筝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弹奏兴趣。教师再针对学生弹奏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集中讲解。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双方面的学生都受益匪浅。选修的学生在课里课外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助教” 交流学习,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得知识,且能更为的规范的进行弹奏。而“小助教们”,作为“教者”身份进行旁听,从中更深刻地学习了教师规范性的讲授,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攻克技术难点的方法等等,并在交流中积极思考,在实践指导中不断提高自身讲授水平。
四、观摩交流、合作演奏,提高学生鉴赏、演奏及合作的能力
观摩交流与各小组间的合作演奏式也是很重要的,在这些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相互间取长补短。对于选修的学生,由于自身对古筝艺术的了解有限,如果能经常的观摩主修同学的演奏,也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弹奏热情,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古筝的学习、弹奏中去。当他们在打好弹奏基础之后,作为伴奏声部,与主专业学生合作演奏。主修的学生更可以在一种演奏会气氛中,加强了艺术实践锻炼,逐渐形成良好的台风,充分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与其他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筝小组课中,教师以引导大于说教,提示重于示范为出发点,志在让学生们专业达到“站稳讲台,兼顾舞台,一专多能”的目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个无数次的学习、探索及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合作”的综合能力,那么他们便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古筝毕业总结范文2
乐色院校放养音乐人才的定位的缺失导致了后续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果的方向性错误,不切实际的放养手段最终使得乐色院校毕业生的质量反复在低水平上徘徊。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要对乐色器乐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确立。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乐色院校器乐专业放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水平和能力?前面讲到,我们需要的不是庞大的演奏家队伍,而是能够适应中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型的复合性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具备“能演奏、会教学、能创作、会编排”等四种能力;能演奏指的是具备能够演奏一定难度曲目的能力;会教学指的是经过全面教学方法的学习,能够将自身的知识储备系统进行传授的能力;能创作指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具备创作小型的器乐曲的能力;会编排指的是具备一定的乐队知识,初步熟悉常见乐器的特性和基本的演奏法,能够较好的驾驭小型乐队的日常排练和音乐处理能力。因此,乐色器乐专业的与专业院校的放养目标应当有所区别,而不能简单的模仿。
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运用
在保留小课的基础上,增加一到两节大课;这种大课形式绝非由一对一简单的变化成一对多。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更具交流性质的课程。可采取“自问自答”的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演奏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不足,不充分的由教师示范补充;也可以采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演奏、交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课内总结,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缺点,使之泾渭分明,以便学生在课下练习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鼓励学生建立课外学习档案;将每个月学生的最佳状态下的基本功练习和乐曲的演奏进行录音,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集体性的观摩点评,促进学生专业的进步。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实践,由教师建立学生的实践档案,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从而确立“大课-小课”、“课内-课外”、“台上-台下”三位一体的技能教学体系。
三、全面开展专业技能训练中“一专多技”的教学模式
古筝毕业总结范文3
尽可能将生命中的遗憾最小化
“婉而围几坐,女子三五人。左手善挑线,右指喜执针。辫子又枣花,笑谑邻可闻。线尽钩物出,连缀生美纹。莫笑败线痴,巧手蕙心真。”这是辛巴奶奶教她的学生们学习编织时的场景。
辛巴奶奶本名叫杨拢曾是央视的一名总编,担任过《非常6+1》《梦想中国》等节目的总导演。但在46岁那年,她辞了职,去重新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更加合适自己?那时的杨禄姑挥懈拍睢5她清楚,那肯定不是不停地在工作中求新求变,连给家人做顿饭都显得太过奢侈的快节奏生活。在电视台工作了许多年,杨虏呋过不少栏目,也逐渐做到了核心职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确信:跟电视打交道并不契合自己的天性。
杨卤弦涤诒本笱е形南担刚毕业时做过文学史研究员。当时的工作非常清闲,业余时间里,她喜欢种花、做饭,还一度迷上了缝纫,一块花布经她一意粒很快就能变成合体大方的花裙子。她美美地穿着去上班,经常被女同事追问衣服是从哪里买的。
但跳槽到电视台后,生活的节奏骤然变得紧张无比。三十几岁时,她乐于接受一个接一个的挑战,并通过努力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感。十几年过去,她却变得无所适从,强烈怀念起曾经的慢节奏生活。她清晰地感知到:当前的工作已经不再适合自己,等到垂垂老矣,这段职业生涯注定要成为生命中的一大遗憾;而如果忍耐着内心的不适感继续工作,就等于在延长和拓宽这份遗憾,有限的生命经不起这样的虚掷。所以,杨麓侵傲耍使生命中的遗憾尽可能最小化。
刚辞职那阵子,杨潞鋈痪醯米约罕涑闪艘桓龈晃蹋手握大把大把的光阴可随意挥霍。因为儿子收养了一只叫辛巴的猫咪,她干脆给自己取名为“辛巴奶奶”。从此,她开始像“奶奶”一样心安理得地消磨时光:侍弄花草,研究厨艺,学习古筝,还重拾了当年最拿手的缝纫活计,生活一改当初的枯槁质感,变得丰腴而鲜活。而编织,则成为杨麓侵昂笥黾的最有难度,但做起来最有滋味儿的一件事。
现代人讲究速成,杨碌背跻卜浅W非笮率。可编织一件物品,就非得耐着性子一针针去钩编,一时气不平或走了神,针脚上立刻会显现出来,继而影响到整件作品的美观。图样花纹、色彩搭配,也非得平心静气去构思不可,这是非常考验人心性的一件事儿。这个过程让杨伦琶浴
能够笑着完成的事一定能做好
早在少女时代,杨戮脱Ч钩编。记忆里,那个年代的妈妈们无论是闲聊还是看电视,衣兜里总会揣上几根钩针和一团毛线,见缝插针地钩上几针。一根根长长的绒线,在钩钩停停中很快变成了手套、围巾和帽子,以及针脚密实的毛衣毛裤。在杨驴蠢矗这几乎是一项变魔术般的技艺,她很乐意学上几手。
辞职在家的日子,杨屡既辉谕上看到了国外的织物,那些作品有着精美的花纹和独到的设计,每一件都涌动着奇妙的美感。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重新拿起了钩针和棒针。
由此,杨卤涑闪艘桓鲵诚的学生,开始心无旁骛地学编织。“2010年一整年,我都在非常认真地研究网上一些编织高手的博客。特别出色的博客我从头看到尾,真是过瘾的恶补呀,学到了太多的编织技巧、编织流行趋势、线材的种类及特点、各个国家的不同编织风格,大开眼界。”杨滤怠
虽然眼神和精力都比年轻时差了,但她摄心一处的钻研劲头却无人能及。杨碌氖忠赵谌崭匆蝗盏淖暄兄蟹伤偬嵘。一件件精妙抢眼的编织品诞生了。她有点小得意,拍照挂在微博上。时间久了,居然也小火了一把,吸引了不少粉丝。人人都赞她心灵手巧,不少人都感慨自己手笨,说可能这辈子都掌握不了这些高难度的织法。
杨赂嫠叽蠹遥编织没那么难。但多数人不信。有姑娘留言说:“我特别特别笨,我妈教过我,可我根本学不会。” 杨孪耄骸澳阏娴挠心闼档哪敲幢柯穑课业降啄懿荒芙袒崮悖磕敲淳屠词砸皇园伞!本驼庋起了教编织的念头。
杨缕炔患按地做起来。买书,读书,整理,去向编织大师学习,最后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授课方案,便兴冲冲地开班了。那天阳光正好,柔柔地铺满了杨录业难籼ǎ她和学生们浴着阳光讲起了编织,整堂课都充满盈盈笑语。原本家人和朋友都不赞成杨氯ソ瘫嘀,可丈夫听到阳台上的人一直在笑,也受到了这笑声的感染。课程结束后,他告诉妻子:“我听到你们上课的时候一直在笑,能笑着完成的事一定能做好。”
生活里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
杨碌难生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杨碌目紊钊肭吵觯逻辑清晰用词精准,总能切中技术要害,学生们听了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又条理井然的教学让学生们从一头雾水变得神清气爽,心明眼亮,她们开始变得像杨乱谎笃定和悠然。“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美好。”杨吕衷谄渲小
杨伦鍪碌母鲂裕总带着一股子细细究之的心劲。她学烹饪,会拿出好几日专门研究一款菜式,认真记下食材配比和最佳火候,她独家秘制的扯面曾风靡美食网;她养花草,一种植物会一口气买上好几盆,分别摆在不同位置,观察它们对湿度和阳光的喜好,总结生长规律;她爱穿长袍,就尝试着用不同的面料做袍子,再搭配不同的配饰和披肩,让朋友们羡慕不已;就连学古筝,她也学出了专业水准,一曲足以惊艳四座。这样的心劲用在编织教学上,自然也可排除万难。编织学习班慢慢从短期变成了长期,学员也日益增多。
对杨吕此担慢节奏的生活并不意味着简单和偷懒,慢下来,一方面是为了享受光阴,另一方面是为了活出质感,那就得尊重时光,慢工出细活。如她所言:“生活里,没有一件事儿是简单的。如果你要想活出味道,有美感,处处都是学问,都值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
杨碌难生并不都是心灵手巧,但每个人都像她一样发自内心地喜欢编织。对她们而言,每次上课都像去赴一场家宴,有人会自发带新鲜食材,听完课顺便借用一下杨录业某房,做顿美食犒劳大家。
古筝毕业总结范文4
在家自学,担心自己定力不够、遇到问题得不到有效指导?上培训班,又觉得学费太贵且时间安排不够灵活?如今,好学的你可以把这些顾虑通通抛开,只要上网你的长处和想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免费的老师将会自动送上门来。
物物交换的升级版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萧伯纳
“本人家在北京朝阳,女生,英语八级,托福、雅思对我来说都是小case。我特别想学古筝,希望能用自己的特长来换取学习古筝的机会。期待在古筝方面有造诣、又想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朋友和我联系。”
这是网友catling在“技能交换网”上的信息。
在“技能交换网”上,类似这样的诉求已经有51093条,而在该网注册的成员多达56535人,网站每天的流量也达到1万多人次。
这是网站创办人郝轶始料未及的。“网站刚创办的时候,只有10来个会员,我们最初也只是想建立一个彼此交流的平台而已。”郝轶说。
2005年大学毕业后,郝轶从东北老家来到苏州张家港,在一家制造企业的IT部门工作。每到周末,喜欢野外活动的他经常会组织一班朋友去翻山越岭,其间,他还会教给大家一些求生技巧,如怎样躲避野兽追捕、如何制作求生装备等。久而久之,大家也愿意和他分享自己所擅长的技能。从朋友那里,郝轶学到了紫檀木的鉴别技术、养生之道等实用知识,他也渐渐成了一个“杂家”。
尽管如此,有些专业技能还不是很多人精通,要学习只能报读培训班。“可是学费太贵了,我那时候一个月才拿两千块工资,根本参加不起”。郝轶回忆说。
这时,他想起了身边的朋友。“其实我周围就存在着非常多的能人,他们会做好吃的菜,会修电脑,英语倍儿好,炒股特有经验……他们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达人,不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更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一点都不输给培训班的老师。”于是,2007年4月25日,郝轶创办了“技能交换网”,希望提供一个公开的、免费的、好用的平台,让大家来交换彼此的技能。网站建立起来后,郝轶成为第一个用户,他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成功地换得了一家茶叶店老板的茶道技能。
“技能交换网”市场部负责人顾婉婷坦陈,技能交换的概念其实源于“物物交换”,而物物交换的兴起时间,正是郝轶毕业的那年。2005年7月,美国一个比萨店店员凯尔•麦克唐纳用一枚特别的红色别针,换到了一栋两层别墅的一年居住权。
在顾婉婷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物交换只能实现物品间的简单转换,但技能交换则可以实现知识和思想的共享和传递,而且这样的交换是免费的,时间安排也更灵活自由。“我们希望大家通过技能交换的方式,使自己自信、开朗起来,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那些就是你的技能,” 顾婉婷说,“而且这既不用花一分钱,又能学到有趣好玩的技能,何乐而不为?”
“技客”三部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近年来,技能交换的发展越来越旺,易办网、58同城、赶集网等各大网站也纷纷抢占这块阵地,豆瓣和一些同城百姓交流网上也开辟了技能交换小组。那些忙着进行技能交换的网民,更被称作新一代的“技客”。
旧“技客”是英文单词geek的音译,意指“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而随着技能交换的流行,“技客”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掌握一定技能(本领),并热衷于进行技能交换的人。
2010年10月,互动百科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980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技能交换”的调查,结果显示,88.9%的人愿意进行技能交换。在受访者中,80后占47.1%,70后占33.3%。
豆瓣“广州技能交换小组”的组长石晖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客”。这名从事了5年销售工作的80后说,技能交换最早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无论是从网站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发帖人的积极性来看,技能交换在这两个地方的发展都比广州要好。”
他不甘落后,于2009年在豆瓣上建立起小组,在上面发了第一个帖子,想看看能不能用粤语和象棋去换得另外一些技能。到现在,小组里已经有了50多条征求技能交换的帖子,一些组员甚至要求石晖开展线下聚会活动,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技友”。
年轻人为何热衷技能交换?调查显示,63.1%的人认为“一对一的培训能学到更多东西”,61.9%的人觉得是因为“人们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61.8%的人表示,技能交换“可以省钱”。此外,67.9%的人表示,技能交换能增进人与人的关系,56.8%的人觉得,技能交换或将成为人们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
而要完成技能交换,石晖说,你必须懂得“技客”三部曲。
首先要了解网络上有什么技能适合自己。在技能交换的各大网站上,五花八门的技能俯拾即是,乒乓球交换园艺、英语交换吹箫、驾驶交换游泳、防身术交换电脑维修……这些技能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专业类,如心理咨询、平面设计等;二是语言类,如英语、日语、粤语等;三是生活类,如茶道、减肥、手工等;四是艺体类,如弹琴、空手道、潜水等。当然,还有一些另类古怪的技能,如打魔兽、玩杂耍等,也有一些比较虚的技能,如公务员面试、砍价等。
其次,选择比较安全的网站,你的需求信息。一般的网站都会要求注册者填写个人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你所擅长和需要学习的技能。
最后,就是主动出击或被动等待。主动出击就是直接在网站上搜索那些提供自己所需技能的会员,被动等待就是让信息挂在网上,等候“愿者上钩”。石晖提醒,无论主动与否,在达成交换前都需要做深入的了解。
三部曲完成后,你就可以好好地享受教人与被教的乐趣了。
从线上到线下的尴尬
人如果不牺牲些什么的话,就什么也得不到;为了得到任何东西,都必须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这就是炼金术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钢之炼金术师》
线上,“技客”们可以把自己描述成无所不能的达人,各种等级证书应有尽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到了线下,许多“南郭先生”就立即原形毕露。双方技能的含金量不能保证对等,正是技能交换的弊病。
家在深圳的女白领朱婷在尝试过技能交换后表示,“再也不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了。”朱婷的优势是日语和日本文化,她不但手拿日语一级证书,大学期间还曾到日本学习。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学习柔道。在网上搜索时,正好让她找到了和她技能互补的人,双方聊了几次后,就开始了互相学习。
为了不辜负别人的好意,朱婷也很用心去准备日语的教材和课件,“下班时间几乎都花在备课上了。”可是,对方却似乎并没有朱婷那么用心。“刚开始,他还是很有架势的,每个动作都做得有模有样,我也就相信他了,”朱婷说,“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老是重复地教那几个动作,我都学会了,他也不肯教新的。更离谱的是,我找了一些柔道的视频来看,发现他教的动作都不是完全正确的。”在朱婷的责问下,对方最后交代自己只是个柔道菜鸟。
除了不能确保技能的“等价交换”外,这种基于网络世界的新兴学习模式还容易产生欺骗和信息盗取的问题。在各大网站上,只要完成简单的注册程序后,用户就可以随便浏览其他会员的个人资料,如详细地址、QQ号和手机。如果有不法分子钻空子,用马甲注册后,就能得到大量的私人信息。“其实,存在于技能交换中的风险在互联网上也普遍存在。网站会尽最大努力在技术上去完善,但这样的问题我们目前仍无法完全避免。”对此,郝轶也表示了他的无奈。
在调查中,35%的人担心,因缺乏了解,交换者很难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53.2%的人认为,交换技能时要谨慎,防止被动机不良的人利用;48%的人建议技能交换网站采取实名制登记;40.5%的人认为,技能交换网站应针对“技客”形成一个系统的信用评估体系。
另外,即使交换成功,前期的“配对”工作也要消耗大量时间。“要成功交换技能,双方都得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与对方多进行沟通和联络,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实际上,很多技能交换仅能在同城范围内实施,小范围内的交换成功率更高一些,比如学校内、社区内或部队里。”香饽饽网的创办者、70后的杨杰解释说。
与一般技能交换的网站不同,香饽饽网致力于提供图文并茂的技能分享服务。“当然,技能交换也是我们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他说。从2009年创立至今,网站已开辟了接近30种的技能分类,许多技能都有详细的示范介绍和步骤分解,其中不乏创意十足的小手工和小发明。
“技能交换的需求虽然旺盛,但却没有切实可行的推进方式,”杨杰说,“目前大多数网站的形式上都只是一个‘供求’资料库,提供的只是个人资料的登记,并没有进一步开发管理、促成和监督等功能,使得整个交换流程没有任何具体保障,交换只能完全依赖于会员本身。因此技能交换的实现率非常低。”
有需求,就有未来
快乐本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古龙
赢未来针对技能交换目前存在的软肋,你的网站将会做哪些改善?
顾婉婷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方面,国外的许多技能交换网站还是做得不错的,如英国的Chagford Skill-exchange网站就设立了用户的信用评价机制,达到一定信用的用户才能获得更多的查看权限。我们网站目前也有类似于淘宝网的“好评、差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用户的可信度。另外,我们也将考虑把社会媒体中的实名认证等方法用于网站中。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网友自己小心谨慎,在见面时尽量选择人多的地方,或带个朋友一起去。总之,防人之心不可无,务必要保护好自己。
杨杰因为目前还没有探索出使技能交换行之有效的落地模式,所以我们网站还没有推出技能交换平台。目前,我们会先积累一定的会员,从他们那里去调研需求,然后总结出适合不同技能的交换方式,比如某些技能必须面对面交换,而某些技能只需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就可以实现。我们将从细节入手,增加促成交换的手段和方法,衡量会员的技术熟练度、信誉度等,为“技客”们提供选择交换对象的参考标准。
赢未来你觉得技能交换的市场前景如何?
石晖技能交换现在还不算普遍,应该只是在小众的范围内流传,并且尝试交换技能的人还是集中在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不过,它必定会在将来普及。这有很多原因,例如以后学习某项技能的成本将越来越高,人和人之间会更加互信等等。而它的发展可能还要靠90后,毕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接触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更容易信任别人。
顾婉婷作为一个普通人,其实很多人经常会突发奇想,想去学一样新鲜的东西,比如想学个肚皮舞,想学做糖醋里脊。但现实总有太多无奈,交了价格不菲的培训费,却发现教肚皮舞的老师不是从头开始教,教烹饪的老师是教法式田螺大餐的做法,大好的周末也白白浪费了。其实,技能交换就是基于“渴望学习”的需求而诞生的,免费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自由的时间安排、难得的友谊,这些都是技能交换吸引年轻人的魅力所在。我们不能保证用户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也无法评判一个交换是否成功,但他们至少尝试过了,也能从中分享和收获快乐。我相信,技能交换的前景是好的,希望各方面的支持会越来越多,更多的朋友能加入到交换的行列中来。
古筝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 结合点
教思政[2012]1号文件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从2007年开始,连续6年组织协调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赴富平、岐山、旬阳、合阳、山阳等农村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义务支教试验点活动,在这些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也是首先尝试,得到了教育部、教育厅相关领导的肯定。
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艺术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相对滞后,一些地区农村的艺术教育甚至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2]。
艺术教育师资不足,是我国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3]。校外活动中心的教师大都是教育专业毕业,甚至是自学成才,没有经过严格的艺术科班训练。教育厅虽然每年都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但专业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广大农村地区,一些家长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作用,对孩子学习艺术积极性不高,送孩子来学习无非是花钱上高级“托儿所”。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经过多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功底,掌握最新的艺术信息,他们活泼开朗,情感丰富,喜欢展示自我,而且艺术教育的特有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但是,他们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而不太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以及社会现实问题,长期的个体技能训练,也致使他们集体观念弱化,社会责任感缺乏。
实践的探索
每年暑期临近之时,参与试验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并上报教育厅所需师资种类和人数,高校也根据所需师资情况,对踊跃报名的大学生进行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的考核,对选的优秀志愿者进行系统的教学培训。
青少年活动中心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结合作为暑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专门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周密部署,确保大学生实践活动与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结合的实验能卓有成效。
大学生一到当地,就迅速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基础水平,制订详细的计划,为他们开设二胡、古筝、琵琶、舞蹈、儿童画、书法等课程。每天晚上支教的学生和活动中心的老师都要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教学情况,提出改进办法。
从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同学的调研报告和总结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考与收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刚开始教学时,处理问题常不讲求方法,面对烦琐的工作、调皮好动的学生,我只会埋怨学生不听话。但是,通过几天工作的磨炼,我改变了自己,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信任的手势、一段充满爱意的评语,远远胜过大声的斥责。在十几天里,通过教学,我深深认识到了多方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活动中心管乐团的指导老师是学音乐教育出身,没有经过专业管乐的培训。比如:长笛本身调式应该是C大调,可是为了能和其他乐器演奏曲目相配合,指导教师就教学生降B调的指法,以至于学生以为长笛就是降B调的乐器。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并耐心给学生讲解,在黑板上抄写了C调的指法,看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觉得很开心也很欣慰。
旬阳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总结中写道: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跃动的身影,欣赏着那近于娴熟的乐器演奏,家长们哪能想到这其中洒下了志愿者们多少辛劳的汗水——他们头顶似火的骄阳,每日往返好几里路,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他们以自己实际的行动使青春得到升华,用火热的激情为山区的孩子们奉献着拳拳爱心。志愿者们亲近孩子,孩子们更依恋这些大朋友——这些艺术殿堂的领路人。虽然只相处了短短的十多天,却使他们受益匪浅,既领略到音乐、舞蹈那博大的艺术魅力,又懂得了艺无止境的真正含义。
总结
通过6年来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我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探索,笔者认为:
一、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艺术院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推进了我省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工作。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期望艺术院校能每年安排对口支教活动,弥补中心师资力量的不足,努力实现基地活动常规化、常态化、科学化。
三、我省高校众多,人力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建议由教育厅统筹协调,艺术类院校选派优秀学生,青少年活动中心提供实践场地的模式,可进一步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我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结合逐步扩大到全省的各个地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思政[2012]1号.
古筝毕业总结范文6
女人如香水,不一样的香醇,不一样的美丽。清雅的、浓烈的、俏丽的、田园的、尊贵的……每一款香水都是经典的,每一款香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往事。下午,记者来到中国音乐学院采访了声乐硕士研究生张小萌,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张小萌的音乐人生,音乐梦。
电视里的歌唱梦想
夏日阳光明媚白云朵朵,窗外琴音袅袅,走进音乐学院的琴房,记者看到这个学校的学生们都在认真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弹琴、交流、研究歌谱。
在三楼的一个独立琴房里,透过门窗我看到今天的被访者——张小萌。初次见面,她给记者的印象是一个唯美中带点柔和,优雅与质朴俱于一身的女子。她既没有那些艺术圈里玩世不恭,游刃有余的个性,也没有名利场中的急功近利、刻意追求的欲望。她的精神信仰中,除了对艺术的赤诚,还有对真善美的执着。她在充满歌声的音乐旅途上,有快乐,也有爱心。
童年时代的小萌看到电视里的歌唱家在舞台上倾情歌唱的场景,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站在舞台上高歌一曲,他非常喜爱父母给她买来的盒式录音带,并且三五天就会唱,每当学校有演出,便少不了小萌的节目。但是,父母觉得孩子总归得以学习为重,怕唱歌影响学习,并没有支持小萌学习音乐,她萌生在内心的小小梦想只好作罢。初中时父母见小萌对此情趣不减,就给她报了一个古筝的培训班。父母的支持无疑给小萌增加了很大学习动力,从此她便如鱼得水般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2007年高考,小萌毫不犹豫地填报了音乐类专业,并顺利考入黄淮学院音乐系。
大学重温歌唱之梦
大学校园生活是充满诗意而又令人心生梦想的时期,从踏进黄淮学院校门的那一刻,小萌童年心中的歌唱之梦便重新萌发。在开学选报专业主课时,小萌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声乐,并选择了音乐系声乐教授张霞老师。张老师起初并不看好这个学生,原因很简单,小萌是以古筝专业考入大学的,从未受过声乐专业训练,更谈不上会唱歌,与同期入学的七八岁就开始专业训练的声乐专业的同学相比,差距巨大。张老师问小萌:“你是学器乐的,为什么要改学声乐?”,小萌说:“弹筝只是我的爱好,歌唱才是我的梦想,老师,我要学唱歌,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张老师看小萌心情迫切,听声音干净,便答应试试看。但几节课下来张老师便觉得这个学生与众不同,除拥有出色的嗓音条件外,在对歌唱技巧的接受、理解、把握和悟性上,明显比其他同学要快、要好,认定小萌是一块唱歌的好料。在日后的教学当中,张老师从基本功开始,对小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精雕细琢,精心栽培。小萌则把始自童年的梦想,全部化作歌唱的动力和激情,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每次上小课,她都用心唱,用心听,用脑记,及时捕捉感觉,下课后整理成笔记,反复琢磨,反复练习。除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曲,她还经常从网上下载名家名曲,模仿练习,主动请教老师。张老师常常疑问小萌是从哪里学到的新歌,而且学得还挺不错。别的同学节假日外出游玩,小萌却沉迷于歌声之中,乐此不彼。就这样,小萌的专业成绩一个学期迈一大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很快便进入优秀生的行列,并开始崭露头角。2009年11月,获黄淮学院校园歌手大奖赛第一名,2010年1月,驻马店市新年音乐会担任独唱,2010年4月,学校推荐她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声乐比赛,面对全省高校众多声乐高手,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民族组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艺无止境,为梦想继续前行
转眼间,小萌在紧张而又充实中度过了大学本科四年学习时间,为了心中的梦想,毕业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研,张老师非常支持,并给她确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目标确定后,师生两人开始了艰苦紧张的备考。老师帮她选曲目,上小课,并想方设法联系所报考院校,亲自带着小萌到北京拜师学艺。小萌则一边练声,一边复习功课,她深知自己起步晚、根底浅的劣势,笨鸟先飞,以勤朴拙,就连到北京上课路途乘车的时间她也不放过,还在看书复习。初试专业主课时,面对强手如林的全国各路精英,还有严肃挑剔的评委老师,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显得信心不足,陪伴在身边的张老师以不可置疑的口气鼓励小萌:“你是最好的,相信我,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能行”。此时,小萌的耳边萦绕着老师的鼓励,眼前浮现的是几年来学习声乐的难忘经历,强烈的求胜欲望加上对中国音乐学院的深切向往,帮助小萌很快摆脱了畏难悲观情绪,她把压力变成动力,演唱时非常投入,整个人都融入了歌曲的意境当中,发挥了正常水平,获得评委老师的认可,得到较高分数,领到了一张宝贵的进入笔试的通行证。初试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小萌,她变得强大起来,从内心呼唤: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研究生文化统考,小萌丝毫不敢懈怠,把自己关进书房,与外界隔绝,全力投入,精心备考,常常学到深夜,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参考人员中,小萌脱颖而出,荣幸地成为了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2011年声乐硕士研究生。
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小萌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也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原来只能在电视里见到的知名音乐教育大师和歌唱家在这里经常见到,有时还能听到他们讲课。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教师团队,在这里她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新鲜,每天都觉得很匆忙也很充实。在这里她有幸结识了郭祥义老师,正式成为郭老师的学生。郭老师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硕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舞台实践和教学经验,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中有八十多人次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各类声乐比赛中获金、银、铜奖。有了郭老师一系列全面细心的指导,张小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勤奋,珍惜每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和锻炼的平台,一方面她平时经常会参加一些演出活动,在反复的演出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技艺。另一方面会多看一些歌剧以及音乐剧的演出,开阔眼界,丰富自己。郭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鼓励和指引使她变得更加自信,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一程山水一程歌
从河南驻马店到北京,从家乡走进京城,张小萌的歌唱之路虽不像别人那么蜿蜒曲折,但也不是顺风顺水一路顺畅的。由于性格方面原因,初到北京的小萌比较有依赖性,求学之路最孤单无助的时刻妈妈只身前往北京陪读,每天给女儿洗衣做饭直到她适应北京的学校生活。
回忆陪读那段时间,小萌至今仍有愧疚之感,连累年过半百的母亲还要跟着自己漂泊在外,她说:“世上有一种爱最无私,向你倾尽所有;最伟大,你的一生都要从这里开始;最高尚,对你的付出从来不需要回报;最纯洁,永远是那么的自然真诚,不会掺入半点瑕疵。这就是母爱”。
如今的张小萌,性格之中透着开朗、真诚和随意。大学生涯的历练使她变得更加成熟。在民歌歌唱方向上更偏重于小号,在郭老师细雨润物般的培养下,目前正尝试着演唱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无论是柔媚的民歌小调,还是技巧高超、音域宽广的民族歌剧选段,她都能驾驭得非常出色。她的声音具备多种特质:清脆、甜美、纯洁、真诚、大气、舒展、温馨、祥和。她的演唱没有虚假的做作,全无雕饰的痕迹,不妖不媚,流畅自然,不落俗套。似雪山上消融的清水,甘冽、香甜、晶莹透明,跳跃在石岩上,嬉戏在绿树中,欢腾在草坪里,无拘无束地留下一串串欢快的回声;又好像是一阵阵轻柔、和煦的春风,翩翩地飞过大地,轻盈地穿行在五彩缤纷的花朵中间,将安祥和宁静洒满人间。
心存善念,感恩随行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善待自己的父母,他们永远是最爱我们的。别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体会父母的深情。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起初张小萌的爸妈是不支持她学习声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人觉得这个专业成材率低、不好就业。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一份寻常工作,安安心心工作,踏踏实实生活。小萌执着的坚持使父母重新对女儿学习音乐专业有了新看法。
来北京求学时,老师和家人通过各种途径为小萌打听优秀的声乐老师,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小萌现在的老师——郭老师。郭老师的出现无疑给小萌的音乐之路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歌唱技巧和舞台表演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分别在2012年1月的中铭杯“金鹰奖”全国声乐比赛中荣获铜奖,在2012年11月第三届中国民族声乐“敦煌奖”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在今年5月分别获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河南赛区十强和中央电视台“争奇斗艳”全国少数民族冠军歌手争霸赛回族专场比赛十强歌手称号。谈到这个话题时,可以看到小萌脸上洋溢着欣慰的表情,这无形中给她增添了学习的动力。
接受采访时张小萌感叹:“其实,生活的本身就是在于不断地吸取、积累和淘汰。生命是一种过程,一种吐故纳新的过程。就是吸取有营养的,积累应该堆积的,淘汰那些个糟粕。正是因此,人才会变得更加优秀。很感谢郭老师、张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培养,感谢对我儿女般的关心和厚爱,他们不但教我唱歌,更教我如何做人、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是他们让我的视野更加宽广,音乐之路越走越宽。他们的教诲是我前进道路上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树高千尺,而不忘根
岁月如歌,时光似水。张小萌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学习时光美好而短暂,纵然有万般不舍,最终也不得不离开这个令她如痴如醉的象牙塔。
张小萌六月底在家乡举办了一场自己的音乐会,这也是她第一次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献艺。在老师,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音乐会顺利举行。对于恋家的小萌来讲,离家数年从未忘记过养育她的那片热土,心里时时牵挂着家乡的乡亲们,能够为家乡人民放歌一直是她心中的梦想。很多歌手都把开个人演唱会当做是自己的奢望,但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能梦想成真,更何况是研究生在读期间。当然,对于很多像小萌这样刻苦的歌手来说,能够成功举办一次个人音乐会足足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尤其是在自己的家乡开唱,不仅是对自己歌唱学习的肯定,同时也圆了一份浓浓的乡情,更是对她成长之路华丽蜕变的完美诠释。
不可否认的是,个人音乐会更是对歌者不小的挑战,单单从体力上来讲就意味着巨大的消耗,经常会看到一些流行歌手举办个人演唱会时在舞台上穿着平跟鞋跑跑跳跳,可还是在中场气喘吁吁,力不从心,而民歌的演唱则更需要气息的支撑,其演出难度可想而知。不过,这一切,对于一直把家乡牵挂在心头的小萌来说算不了什么,能够回到故乡用歌声回报家乡父老,就是她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