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管理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管理课程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1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28-02

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生产管理是最复杂的领域,其涉及的面最广,牵涉的部门最多,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规律与特征,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因此在大学管理工程类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都安排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如何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改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中不够合理。(1)教学内容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目前,国内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教材内容大多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制造业的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教材内容不易理解,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制造业生产的相关视频,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于服务业,学生或多或少在生活中体验某些服务业的服务过程,在学习理解相关内容时相对容易许多。另据调查,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经管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也大多集中在服务业。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2)教学知识缺乏系统性。教学知识缺乏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总结。本课程目前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点的讲解,缺乏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分析,没有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连成线,让学生感觉到整个课程内容多而杂,不知从何学起,对整个课程缺乏系统性认识。二是缺乏对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连接。生产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到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等各门管理课程知识来解决。(3)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趋于一致。目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管系的财务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不同专业前修课程不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应根据学生已学习内容做相应调整,不同专业将来从业方向不同,对生产运作管理不同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应有所区别,但为了考查方便,目前教学内容趋于一致。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生产管理学教学方法通常都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式,但是教师一味地讲述并不能完全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讲授的过程中其内容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加上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同学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和热情。

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改革的方法

1.调整教学内容。(1)增加服务业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国内关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材内容,大都偏于讲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关于服务业的生产管理涉及较少,而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管类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服务业,因此,在生产运作课程教学中应增加服务业的教学内容,比如服务业选址与设施布置;服务业运作规划;服务业流程管理等。(2)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分别制定教学内容及侧重点。如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要侧重于生产成本控制、盈利水平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要系统掌握生产流程、生产线布局、库存控制以及物流需求计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市场营销专业也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同时对市场预测、需求管理、库存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部分作为重点讲授内容。(3)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改变目前只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老师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联成线,再把不同的线(各个章节)穿插形成面,建立关联,最后还要针对问题将各个知识面(各门管理课程)立体化。老师提出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应用相关管理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和软件计算求解,最终给出优化方案。

2.根据章节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只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趣味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运作管理每章节的内容不一样,特点不一样,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课程建立相关内容的案例库,每章通过简短的案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联,即将学习的知识会帮助我们解决企业中面临的问题。比如在讲到产品研发章节时,提到巧克力的案例,当巧克力市场饱和时,巧克力商家怎样挽救销售收入下滑的局面呢?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观点。进而介绍健达出奇蛋研发出巧克力包着精巧玩具的蛋形儿童糖果这样的一种产品,让其扭转市场局面,让学生意识到产品研发的重要意义,进而产生了本章的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每章知识讲完以后,再通过案例分析回归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课堂讲授与教学视频结合法。生产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少接触过生产制造企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制造企业的教学录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记忆。比如讲解加工装配式生产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很难理解,但是利用教学视频就非常清晰。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学生对对机床、生产线、生产车间、流水作业等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机床等相关概念的理解。(3)角色互换法。在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赋予一定的角色。在综合计划章节,我们可以赋予学生生产经理的角色,你现在是位生产经理,面临的市场需求是什么样的,现在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何,你如何分配生产能力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赋予角色让学生陷入思考,引出综合计划中的均衡策略、变动策略、折衷策略。让学生感受此章节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4)情景游戏法。在讲到供应链管理章节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啤酒游戏,来加强学生对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理解。具体方法是:让学生分别扮演啤酒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这三个个体之间,通过订单/订货来沟通,下游向上游下订单,上游则向下游供货。彼此只能通过订单、送货程序来沟通。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但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在课堂模拟十周的产、配、销,学生会发现当消费者需求振动了一下,经由整个系统的乘数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5)模拟生产法。在物料需求计划章节,学生对MRP的运算逻辑搞不清,不能充分理解产品结构树。这时我们可以利用铝合金拼装玩具制造简易的生产线,学生5~6人一组,通过拆装拼装玩具,理解产品结构树的含义;玩具在拼装过程中有严格的拼装顺序,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拼装任务,构成一条生产线,每一位同学在拼装的时候用秒表记下拼装的时间,根据产品需求时间,我们就可以倒推每一个零部件的具体需求时间,再结合产品结构树,很容易就理解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学生在快乐操作中深刻地理解MRP的运算逻辑。(6)理论教学与软件应用结合法。在需求预测、库存管理、项目管理章节,都涉及到复杂而烦琐的计算,学生倍感枯燥和乏味。这时我们可以引入软件来帮助解决复杂问题。在库存管理章节,可以应用EXCEL巧妙解决随机型库存问题的订货量和订货点,摆脱烦琐的公式推导,既方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办公自动化的使用能力,感受EXCEL的强大功能。在项目管理章节我们可以借助PROJECT软件帮助分解项目工作,跟进项目完成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在现实中都会用到,而且我们已有相应的软件工具帮我们解决、简化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致。(7)课后实践法。只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了,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产运作理论相关内容讲授后,让学生参与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章节,在课堂上先介绍选址的几种定量分析方法。假设学校要建一个超市,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帮助超市选址。作业布置后,学生开始积极地收集资料、市场调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库存管理章节,让学生出去调研学校附近的企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看看一些企业的库存策略是否合理,帮助企业优化库存,有的组的建议还得到了部分企业的认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热情。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实了教学内容。

三、结论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动向,结合运作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实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贵文龙.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2]薛建改.《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4).

[3]周建发.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10,(10).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现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90-02

一、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组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有:一是活动目标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解。二是对活动的过程控制缺乏准备,对活动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缺乏思想准备。三是实习企业的接待准备不足。四是实践过程和效果与学生期望相差悬殊,学生因此容易对实践活动全盘否定,进而对学校实践性教学的组织管理持否定和不积极参与的态度。

2.实践性教学活动虎头蛇尾。主要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往往是以学生的顺利返校或学生上交一份活动报告为终结,教师没有安排活动总结,特别是缺乏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活动小结。

3.实践性教学设计思想过于局限。主要表现有:实践性教学场地局限于制造业的生产一线;教学形式局限于现场参观教学组织,局限于整班集体活动;教学时间局限于计划内的课堂时间,时间安排非常随意,没有体现及时性原则。

4.实践性教学缺乏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注重理论学习甚至于放弃理论学习,使实践性教学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指导。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得实践教学真正成为理论教学的必要支撑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

二、国内高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生产管理课程的实践内容体系包括前置必修实践课程、后置必修实践课程、理论课上机实验、第二课堂实践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的特色有几个方面:重视理论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和灵活性;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开阔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相对稳固的实习、实验、实训和教学实践基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研究焦点。

武汉理工大学的生产管理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利用金蝶软件进行实验模拟、课程游戏模拟,还包括生产视频和案例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生产管理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现场参观,在专家指导下编制了生产管理案例库,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生产管理课程实践主要利用教师承接企业项目的机会,在温州人本轴承有限公司、易初莲花超级超市、华联超市、人民电器集团等建立了合作实习基地,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支持。

天津财经大学的生产管理课程实践过程包括案例教学、师生课题组活动、利用实习基地进行实训、鼓励学生参与学术实践活动等。

南京大学的生产管理课程实践内容主要由案例教学、阶段性游戏实验、网络版企业运营模拟系统和BOSS模拟竞赛等环节组成。

从这些高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实践内容来看,各个高校主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有限度的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实践基地的建立、教材和相关教学产品的使用、利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科研相结合、管理软件的使用等环节的实施效果较好。

三、应对措施与方法

1.针对课程内容,加强同相关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固的实践场所;高校和企业加强联系,对双方都有利。对学生来说,增进其对企业的了解,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水平和竞争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向外界宣传其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还可以在实习过程中找到所需的合适人才。在实习过程中,首先从企业发展和安全教育来进行,然后针对专业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车间和部门,使学生加深对企业运作管理内容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研究与实践。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情景下,人的思维,意志和力量能达到最佳状态或超常发挥。情境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丰富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3.现场教学法研究与实践。现场教学是在事物发生的现场通过现场实物及有关人员的协助所开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通过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在现场直接看到的有关社会或自然现象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某些局限,并改变了学生的认识活动结构。由于现场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强”和“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各门学科又都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其与实际相联系的结合点,因此现场教学法可适用于电子学科的教学。

现场教学,一般应选择那些设备工业较为先进并具有代表性,作业结合又不十分繁忙且相对比较安全的生产作业现场来进行。而取得现场单位的支持与协助则是开展好现场教学的前提条件。应当事先与现场单位取得联系并落实好有关事宜,主动将现场教学的计划通报现场单位并征求其意见。在具体安排上要以方便现场单位和不影响生产为原则。

现场教学应力争做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灵活应变”,即选择专业课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和惯性疑难点作为现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予以保障;兼顾本课程及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有关知识内容,拓宽现场教学的专业覆盖面;充分利用生产现场的各种设备及作业等条件进行综合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现场教学的综合效益;根据现场作业变化特点预先做好应变方案(包括教学顺序,地点及天气影响等)掌握现场教学的主动权。

现场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而教师对教学现场熟悉与否,则往往是导致现场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现场教学的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课前的现场实地侦查准备工作,了解现场有关设备及作业情况。对于教师自身不太熟悉的专业问题,特别是生产现场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等,一定要事先搞懂弄清。唯有如此,才能在现场教学中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和发挥自如。

此外,教师还应该在现场教学之前,把现场教学所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如教学现场概况,设备特征和作业规律等)以及注意事项和要求等,事先向学生介绍,以保证现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由于现场教学是在生产作业现场进行的,因而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必须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发在首位。一方面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给现场单位的生产作业造成安全上的问题。因为在现场教学中,学生往往因缺乏安全知识和情绪兴奋而忘乎所以,或因聚精会神而顾此失彼,以致难以注意周围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授课教师则往往顾及授课而不能很好兼顾全体学生的人身安全。为此,在现场教学前,须对学生认真进行安全教育,介绍有关安全知识并提出安全方面的要求;在现场教学中,应及时提醒,督促学生注意安全。此外,每次现场教学的教师人数应不少于两人,以保证教师和学生安全。

4.建立课程相关内容的案例库,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有机会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满足了以研究,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运作管理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需要。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传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比例不能强求,要因内容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必须通过课堂讲授,要注意恰当的选择案例,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其次,案例教学法目前的运用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案例的合理设计,特别是内容丰富,结构新颖,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设计较为困难,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于适应勤于思考,踊跃发言探讨的案例教学模式,所以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宗旨,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冷场。

在课时安排上要兼顾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并且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能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教室、座位的布置等等。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课堂上要通过案例讨论过程,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争辩,作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定的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感悟。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实践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参考了国内一些高校实践教学的经验,从实习基地的建立、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主要的应对策略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另外实践教学是该课程一个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需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制度,使得教学活动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教学软件的应用,选择适合课程内容的ERP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进行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3

关键词:生产车间 可控成本 创新

生产车间是整个企业直接组织生产的单位,生产车间也是产品可控成本有效控制实现的主要阵地,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效果与企业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对如何创新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进行分析,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关于生产车间成本管理的涵义、任务以及意义

1.1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涵义

这里所提到的可控成本是能够为特定部门的职能权限所控制的成本。例如:在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材料成本,而生产车间能对材料的消耗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特定的价格以及消耗量计算材料成本,这些都属于车间部门可控成本的范围之内。

生产车间的可控成本是整个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成本包括了车间可控成本与应该进行分摊的企业管理费用。另外,销售费用就是销售成本。管理车间可控成本,主要是车间对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进行预算、控制、核算、研究、规划等等管理内容。

1.2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任务

对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均衡生产,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损失,不断完善生产设备,保障设备的完整度,加强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才能实现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才能真正进行安全稳定的生产,最终控制好产品成本。

1.2.1组织均衡生产。在进行各项工作安排期间,应该严格根据企业下达的生产技术标准与生产任务,来对组织生产进行均衡,这样才能对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升劳动生产率,杜绝出现停工、窝工的情况,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1.2.2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损失。培养车间职工的成本意识,提升职工的职业素质,从而能协助相关部门设计出经济效益高的产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产品的检验环节不可忽视,最大限度确保产品质量,就能降低不合产品所带来的损失。

1.2.3保证设备的完整度,加强设备的利用率。对设备要进行合理的使用、定期的维护与保养,严格按照生产车间设备操作规程与维修保养规程来实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保证设备完整度与加强设备利用率的目标。

1.2.4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以及产品成本。严格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标准来执行,有效降低生产物资的消耗,更好的节约能源,有效控制产品的制造费用。

1.3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意义

企业成本管理中车间部门可控成本管理是主要环节。车间对可控成本管理加强,可以将车间部门职工的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制定生产措施,提升产量,重视产品的质量,有效降低生产原材料的消耗,达到以最少的生产成本与资金占用,来实现取得最大生产成果的目标。因此,生产成本可以促进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提升经济效益、为企业与国家增加积累,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2.创新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

要真正做好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2.1加强车间职工“当家理财”的思想认识

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在实际开展中有很多的具体工作要做,例如:思想认识就很重要。只有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具体的后续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身为一名车间主任应该要善于抓思想,要培养车间职工“当家理财”的正确思想,将主人翁精神充分体现出来,要让职工将企业的财产当成自己的财产,从而锻炼职工的思维,逐步让每一位车间职工都能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善于精打细算,降低浪费。久而久之,车间职工的很多想法与措施都会主动与降低成本有关系,这样才是思想上的创新,才能让成本控制理念印在职工的脑海里。

2.2对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建立

车间可控成本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但是其中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抓着这几个要点,才能进行创新,才能将车间可控成本的大局订下来。基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成本管理点,重视并抓好这几个管理点,就能对成本水平实现有效的控制。清晰的认识主要矛盾,才能将管理内容进行优化,将火力集中在一点上,这也是这项措施创新的关键之处。

2.3加强车间可控成本的综合治理

车间管理工作好坏的综合指标之一是车间成本指标。因此,做好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必须要重视综合指标,并不断加强综合质量,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方法:一是,在节约原材料方面进行创新。为了达到节省材料的目标,需要在制定先进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上创新,通过管理来对材料消耗量进行有效控制;车间实际生产中对材料的综合使用非常重要,要实现废物利用、修旧利废的目标;要建立材料管理的制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消耗。二是,产品质量管理的加强。这方面主要从提高产品等级率、降低产品损失方面进行创新,当然生产的基本原则是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增产。而笔者认为在保障质量的大前提下,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从技术深入到质量中,实现最大的节约。三是,加强生产设备的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方面的提升,需要注意职工的意识,对带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护的意识。在使用上要不断的从实践经验中进行总结,在维护中更加分析各种问题,只有具备创新的意识,才能面对更多的问题,从而将固定资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四是,严格纪律,执行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条款,最大限度避免乱挤成本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冯光.论企业如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J]. 科技创新导报,2012,(01).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4

一、引导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先导

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东西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激发兴趣,有的放矢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引导教学是提高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引导教学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观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教学影片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教学影片中涉及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的装配和焊接、印刷电路板制作技术、现代电子产品的制作过程四方面的内容。通过教学影片的观看使学生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增加感性认识。

2.实物展示

将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展台,让学生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他们将知道自己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成果。随后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思想动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好好学习,争取使自己的作品也能进入展台。

二、认知性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础

1.电子元器件的认知

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认知教学包括电阻的色环读法,二极管的阴阳极判别,三极管的三极判别,电容、电位器、晶闸管、扬声器、变压器等等的检测。这些认知教学,我们应该配以简单电路实际搭接讲解,使用万用表检测和验证结果。

2.生产过程和管理的认知

参观西门子、长虹、三星等电子公司。让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生产环境、流水线生产过程、生产分工、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生产中检测的仪器设备等内容有一个感性、详实的认识。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再次加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课程培养目标的认知

学生应该了解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围绕三种能力展开――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自我拓展能力。能力的培养是课程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领域体现的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与人配合,与人共处;学会必要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学习,学会工作。

三、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是课程实施的纲领和手段

项目教学是这门课程的实施纲领和手段。项目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组装电子产品到检测电子产品,由万能板搭接和调试电路到自己设计,制作PCB板,由手工焊接到自动焊接的方案实施的。这一学期里共安排6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手工焊接触摸式开关;项目二,手工焊接调频调幅收音机;项目三,用万能板搭接调试电路;项目四,设计和制作PCB板;项目五,再流焊接SMT调频收音机;项目六,波峰焊接万年历。每个项目中都有相应的任务,必要的定义介绍,理论讲解,电路分析。学生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即完成本项目的训练。下面以项目四中任务三的展开为例简要介绍教学任务的实施和教学效果,如下图所示。

通过项目四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印刷电路板的分类和组成;手工和电脑设计,制作PCB板的方法和技巧。在现代电子制作中,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是急需岗位。学生经过本项目学习,可以胜任简单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成为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高级技师的潜力。

四、评价指导和网站建设是课程实施的保证

每个项目完成后学生将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当场点评,学生记录,课下撰写实训报告和心得体会,最后老师给予成绩评定、过程考试和过程评定。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入门,增强信心,挑战自我,完成所有任务。同时,网站建设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利用便捷的渠道与老师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解决方案的最佳途径。网站还是与校外同行交流的开放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5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应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材GAP实施背景,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监测,中药材种质与繁殖材料,药用植物栽培(养殖)管理,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药材的包装、贮藏与运输,中药材生产人员、设备、文件管理以及中药材GAP认证等内容[1]。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中成药质量,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和药材质量,相继颁布了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实施准则[2]。我国有使用中成药的优良传统,也是中药材种植大国,但我国中药材种植多以农民自发为主,片面追求药材产量,长期忽视药材质量,加上种植分散、规模小、引种不规范、农药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中药材规范种植和质量控制较困难[3-4]。同时,中成药生产企业也需要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来保障中药材原料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相对稳定价格,保持中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6]。随着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正式及中药材GAP的贯彻执行,国家对中药材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 [7]。中药材的生产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也是制药企业和中医药事业的需要[8]。通过中药材GAP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基地建设的关键技术,学会分析和处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了解国家关于中药材GAP的政策和法规。

 

1 课程教学现状

 

1.1课程覆盖面不广,专业基础知识不足

 

中药材GAP涉及面广,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广泛、复杂,涉及药学、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及管理科学等学科[1,9],需要学习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目前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面并没有覆盖该课程涉及的每个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不足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

 

1.2课程讲授方式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

 

中药材GAP涉及的国家政策、法规较多,教师一般以“填鸭式”讲解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对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没有直观的认识,对它的重要性也缺乏切身体会。中药材GAP课程中占较大比重的文件系统建立部分的趣味性较差,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1.3课程知识未能与时俱进

 

国家政策、法规是为中医药产业和企业服务的,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形式,国家政策、法规会不断更新,有时甚至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课本的知识相对陈旧,不能紧跟国家政策、法规,有时存在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

 

1.4课程内容存在重复,讲解效果不理想

 

中药材GAP课程是综合中药材栽培学、土壤学、耕作学、中药质量分析、药用植物育种、中药材炮制与加工等课程的应用学科,部分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教师多次重复讲解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1.5课程缺乏实践性

 

中药材GAP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教师大多按照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口头讲解居多,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参与基地建设和GAP认证工作。

 

2教学方法改革

 

2.1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讲解

 

针对中药材GAP课程涉及学科多,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难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详细讲解重点内容,便于学生掌握;需了解的或以已经讲解过的内容可以略讲或以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2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多媒体集声、光、电、形、色等多种信息表达形式于一体,教师可以使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简化复杂的事物,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获得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教师可收集与中药材GAP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录像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件,如中药材基地环境检测、中药材生产管理关键点、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和认证现场等,从而使原本抽象的理论问题、枯燥的知识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阔学生视野,又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教材,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实时更新,紧跟国家政策、法规

 

针对中药材GAP课程关于国家中医药产业政策、法规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教师要多关注中医药产业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方面的政策、法规,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并讲清政策、法规的变化。如2016年国务院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十三五”规划,同时,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文件,规定取消中药材GAP认证。这些法规与中药材产业和规范化种植关系密切,学生也应积极关注。

 

2.4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学人员

 

中药材GAP课程的主要内容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材基地GAP认证两部分均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经验。因此,任课教师不但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材基地GAP认证的实践经验,了解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践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中药学专业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学人员,也可以邀请国内大型中成药制药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从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管理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来讲授管理和建设经验,或邀请中药材种植一线的科技人员到课堂传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经验。

 

2.5以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没有机会参与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和中药材GAP认证过程,可在课程中增加基地建设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实验环节,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实验参与到若干建设环节中去,实际体会课程内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如关于中药材GAP认证文件建立和基地建设规划,教师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课堂讲解、点评,明确文件建立的目的、设计和填写要求。加强实践操作和让学生反复练习,也能解决课堂讲解枯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

 

2.6采用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且适当的案例可以提高教学质量[11-12]。中药材GAP课程可采用案例形式讲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要事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教学使用的案例内容,以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中药材GAP课程极强的实践性决定了教授好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的案例支撑。课堂上通过对广东清远白云山穿心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穿心莲基地建设和认证案例、南阳白云山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方城丹参基地建设和认证案例、大庆白云山板蓝根科技有限公司大庆板蓝根基地建设和认证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明确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具体生产和建设要求。由于案例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学生容易理解和认同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中药材GAP理论,主动融入案例中参与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找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和GAP基地认证的最佳途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意识。

 

2.7实地参观基地,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生产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或中药材生产企业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尤其是通过国家认证检查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最直接、最直观的实例。借助这些大型企业平台培养学生,可以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基地规范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药材生产关键时期,可以让学生深入田间,实际参与和了解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基地建设的具体流程,参观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检验室、产地加工车间、仓库等硬件设施,学习企业建立的实际文件管理系统,让学生获得参与感和理性认识。

 

3结语

 

笔者针对以往中药材GA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从事中药材GAP教学的实践和教学心得,对中药材GAP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主张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人才培养的目标,希望能够为今后中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依据。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6

【关键词】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 学研教协同 教学改革引言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4-02

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科研和教学[1-4], 尤其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科研、教学和学生学习三个要素的互动性和统一性。本文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学研教协同的教学组织方式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改革中,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学研教协同的理念

所谓学研教协同,即Learn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collaboration, 是指高校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协调统一,相互促进[5]。

这里的“学”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指教师的教学活动,“研”指教师的科学研究。就“研”与“教”而言,就是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将研究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具有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以“研”促“教”。就“研”与“学”而言,基于学研教协同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要成为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并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人,“研”要融入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

学研教协同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科学研究为载体的三者之间的协同统一的作用机制。基于学研教协同的能力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新问题,不断地提高在问题探寻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学研教协同理念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在阐述学研教协同理念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即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和加强教学性科学研究,使教学、科研、学习互动协调,以形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2.1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

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研教协同的有效教学组织方式。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范围广,涵 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管理及运筹学等多种学科,这种综合性知识抽象难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上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独立的个性特征,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因此,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效促进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借助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性、生动具体的案例,要求教师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和社会关注焦点的变迁更新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应扮演一种角色,真正做到还原现场。通过对案例的演示,学生小组的讨论,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检验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的说明。游戏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事先对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学生各自承担的任务。游戏结束,教师还要对游戏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3)实践教学法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企业常用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未来工作接轨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需要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进行。校内实践主要是借助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实现,模拟企业的运作业务流程、供应链绩效评估等核心内容。校外实践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真正的企业中去,参观实习,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

2.2加强教学性科学研究

在教学中引入学研教协同思想,提出以“研”来落实教师主导思想,以此来整体提升学生能力,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供应链管理等相关方向的科研工作

由于教科书的时滞性及供应链理念在我国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更新较快等原因,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地反映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动态及前沿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补充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使学生吸收最新理念与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应做到持续学习,时时把握新的理论动态,在课堂中给学生以新知识的补充;另外,主讲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相关前沿知识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其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要求。

(2)系统研究教材

在主讲教师自主研究基础上,通过课程组集中研讨,将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教材根据内容模块化,每学期集中研讨确定某一模块下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主要学术思想观点及突出性问题。 同时,研讨归纳出该模块下营销实践中涌现出了哪些最新范例,提炼概括出该模块供课堂内外教学研讨的诸多核心要点。

(3)研究课后教学延伸内容、方式方法

一方面是沿着每个教学模块对应的理论代表性文献来延伸,课程组经过综合判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供学生课后延伸阅读;另一方面沿模块对应的营销实战代表性范例来延伸,筛选出对应该模块最具代表性的实战范例,引导学生课后做延伸性个案研究。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延伸,有效地实现模块理论与模块实践问题的对接,从理论回归到实践,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在这一反复中既奠定了学生的理论学术素养,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着力推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有效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尝试双语教学

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西方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而且该课程涉及大量的供应链管理的专业词汇及专业英语知识,能够使学生获得语言优势,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按照渐进式教学模式,随课程进度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适应而逐步提高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在保证专业知识教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英语运用能力。

3.结论

在学研教协同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加强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和教学性科学研究活动,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与掌握。努力探索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研究中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以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为例.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33(9): 107-108.

[2]汪锋. 构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科研互动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61-62.

[3]赵锋.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 28(137):143-147.